IT服务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方案_第1页
IT服务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方案_第2页
IT服务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方案_第3页
IT服务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方案_第4页
IT服务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服务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方案TOC\o"1-2"\h\u30063第一章概述 2294671.1项目背景 380181.2项目目标 315191.3项目范围 316257第二章需求分析 4319972.1用户需求 4119382.1.1用户基本需求 485362.1.2用户个性化需求 483082.2业务需求 448202.2.1业务流程优化 4195282.2.2业务协同 438732.2.3业务拓展 4220552.3技术需求 4314472.3.1技术架构 5261602.3.2数据存储与处理 59832.3.3安全保障 520462.3.4系统维护与升级 512196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5312463.1系统架构概述 5321703.1.1整体架构设计 555013.1.2关键技术 5175413.1.3架构原则 6308713.2系统模块划分 6273413.2.1用户管理模块 6130773.2.2工单处理模块 6243063.2.3设备监控模块 6268653.2.4报表统计模块 638723.3技术选型与评估 7187493.3.1数据库技术选型 7269673.3.2服务层技术选型 7246803.3.3前端技术选型 7279173.3.4大数据技术选型 7188853.3.5容器化部署技术选型 725367第四章网络安全设计 788024.1安全策略 7137434.2安全防护措施 8285194.3安全运维管理 829136第五章数据库设计与优化 9318935.1数据库架构设计 910825.2数据库表设计 970725.3数据库功能优化 106113第六章系统开发与实施 10131756.1开发流程 10267756.2开发工具与平台 11181106.3实施策略与计划 1113353第七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248547.1系统集成 1213587.1.1系统集成原则 12138817.1.2系统集成流程 12120507.2测试策略 12305707.2.1测试范围 12175777.2.2测试方法 13279747.3测试用例编写 13309267.3.1测试用例编写原则 13252887.3.2测试用例编写内容 1326903第八章系统运维管理 1329868.1运维策略 13155858.2运维团队建设 14292088.3运维工具与平台 1431950第九章售后服务与培训 1537889.1售后服务策略 15283849.1.1服务宗旨 15182179.1.2服务内容 15257809.1.3服务流程 15105119.2培训计划与实施 1552409.2.1培训目标 15149799.2.2培训对象 1567849.2.3培训内容 1690549.2.4培训方式 16288499.2.5培训实施 16270379.3培训效果评估 16210209.3.1评估指标 16320099.3.2评估方法 16298129.3.3评估结果处理 1730032第十章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 17366210.1项目管理策略 171582310.2风险识别与管理 17622010.3项目进度监控与调整 18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IT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IT服务企业级平台成为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本公司在充分分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的计划。该平台旨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IT服务和技术支持,以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需求。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构建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提升企业IT基础设施的运维效率。(2)整合各类IT资源,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3)提供全面的IT服务和技术支持,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4)优化企业内部沟通协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5)搭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IT服务平台,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1.3项目范围本项目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台架构设计:对平台整体架构进行设计,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2)系统开发与实施: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平台各模块的开发与实施,保证功能完善、功能稳定。(3)运维管理: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对平台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保证系统运行稳定。(4)技术支持与培训: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包括系统使用、维护和故障处理等,同时组织相关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5)项目管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6)售后服务与维护:项目完成后,提供长期的售后服务与维护,保证企业IT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第二章需求分析2.1用户需求在构建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的过程中,首先需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以保证平台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使用要求。以下为用户需求的详细分析:2.1.1用户基本需求快速响应:用户在遇到技术问题时,希望平台能够提供及时、高效的响应。简单易用:平台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信息安全:保证用户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多终端支持:平台应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包括PC、手机、平板等。2.1.2用户个性化需求定制服务:根据用户所属行业、企业规模等因素,提供定制化的IT服务和技术支持。数据分析:提供数据分析功能,帮助用户了解自身业务状况,优化决策。智能推荐:根据用户历史行为和偏好,为用户提供智能推荐服务。2.2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是指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考虑企业整体业务的运作需求。以下为业务需求的详细分析:2.2.1业务流程优化平台需支持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供业务流程监控功能,实时掌握业务运行状况。2.2.2业务协同支持跨部门、跨企业的业务协同,实现资源整合。提供在线沟通工具,方便企业内部及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2.2.3业务拓展平台需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企业业务的拓展。提供API接口,便于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集成。2.3技术需求技术需求是指在构建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时,所需要考虑的技术层面要求。以下为技术需求的详细分析:2.3.1技术架构平台需采用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的技术架构,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支持分布式部署,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2.3.2数据存储与处理采用高效的数据存储方案,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大数据处理能力,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2.3.3安全保障平台需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抵御各类网络攻击。实现用户权限管理,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访问。2.3.4系统维护与升级提供便捷的系统维护和升级功能,保证平台持续稳定运行。支持远程诊断和修复,降低企业运维成本。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3.1系统架构概述系统架构是整个IT服务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方案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高效性。本节将对系统架构进行概述,包括整体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和架构原则。3.1.1整体架构设计本平台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现层。各层次之间采用松耦合的方式,便于维护和扩展。(1)数据层:负责数据存储、查询和优化,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2)服务层:实现业务逻辑,包括数据访问、业务处理和接口调用等。(3)应用层:负责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如用户管理、工单处理、设备监控等。(4)展现层:提供用户界面,包括Web端和移动端。3.1.2关键技术本系统架构采用以下关键技术:(1)微服务架构:通过微服务将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可扩展的服务,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2)分布式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功能。(3)容器化部署:使用Docker等容器技术,实现快速部署和自动化运维。(4)大数据技术: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平台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3.1.3架构原则本系统架构遵循以下原则:(1)松耦合:各层次之间采用松耦合的方式,降低系统间的依赖关系。(2)模块化:将系统功能划分为多个模块,便于开发和维护。(3)扩展性:采用可扩展的架构设计,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4)安全性:采用安全措施,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3.2系统模块划分本节将对系统模块进行划分,明确各模块的功能和职责。3.2.1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权限控制等功能,包括以下子模块:(1)用户注册与登录:实现用户注册、登录和密码找回等功能。(2)用户权限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控制用户访问系统资源。(3)用户信息管理:管理用户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等。3.2.2工单处理模块工单处理模块负责接收、处理和跟踪客户的技术支持请求,包括以下子模块:(1)工单创建:实现工单的创建、分配和跟踪。(2)工单处理:对工单进行分类、处理和回复。(3)工单统计:统计工单处理情况,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2.3设备监控模块设备监控模块负责实时监控企业内部设备的状态,包括以下子模块:(1)设备信息管理:管理设备基本信息、运行状态等。(2)设备故障处理:实时监控设备故障,通知相关人员处理。(3)设备功能分析:分析设备功能数据,为设备维护提供依据。3.2.4报表统计模块报表统计模块负责对系统数据进行汇总和展示,包括以下子模块:(1)报表:根据需求各类报表,如工单处理报表、设备故障报表等。(2)报表展示:提供报表展示界面,便于用户查看和分析数据。3.3技术选型与评估本节将对系统中所采用的技术进行选型与评估,保证技术选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3.1数据库技术选型针对数据层,本系统选用关系型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方案。在众多关系型数据库中,MySQL和Oracle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应用场景。经过评估,本系统选择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3.3.2服务层技术选型服务层是系统的核心部分,需要具备高功能、高可用性等特点。本系统采用Java作为服务层开发语言,结合SpringBoot框架进行开发。采用Dubbo作为分布式服务框架,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3.3.3前端技术选型前端技术选型主要考虑用户体验和开发效率。本系统采用Vue.js作为前端框架,结合ElementUI组件库进行开发。同时使用Webpack进行前端工程化构建,提高开发效率和项目可维护性。3.3.4大数据技术选型本系统采用Hadoop生态系统作为大数据处理框架,包括HDFS、MapReduce、HBase等组件。使用Kafka作为消息队列,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和分析。3.3.5容器化部署技术选型容器化部署技术有助于提高系统的部署速度和运维效率。本系统采用Docker作为容器技术,结合Kubernetes进行容器编排和管理。第四章网络安全设计4.1安全策略在构建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的过程中,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安全策略:(1)安全目标:保证企业网络及数据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降低安全风险。(2)安全原则: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安全分区原则、动态防御原则、持续改进原则等。(3)安全策略框架: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应急响应等。(4)安全合规性: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保证企业网络安全合规。4.2安全防护措施为实现网络安全策略,需采取以下安全防护措施:(1)物理安全:加强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等关键区域的物理安全防护,设置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等。(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设备和技术,实现网络层的防护。(3)主机安全:部署主机安全软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进行安全加固,防止恶意攻击。(4)应用安全:对Web应用、数据库等进行安全检测和加固,防止SQL注入、跨站脚本等攻击。(5)数据安全:实施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措施,保障数据安全。(6)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4.3安全运维管理为保证网络安全策略的有效实施,需加强安全运维管理:(1)安全运维团队:建立专业的安全运维团队,负责网络安全防护、监测、应急响应等工作。(2)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3)安全监测与预警:部署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日志等信息,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4)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定期对网络安全设备、系统进行安全审计,保证安全策略的落实。(5)漏洞管理与补丁发布:建立漏洞管理机制,及时修复已知漏洞,降低安全风险。(6)变更管理:对网络设备、系统配置等进行变更时,遵循严格的变更管理流程,保证网络安全。第五章数据库设计与优化5.1数据库架构设计在构建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的过程中,数据库架构设计是关键环节。本平台的数据库架构设计遵循高可用性、高扩展性、高安全性的原则,旨在为平台提供稳定、高效的数据库服务。数据库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存储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2)数据处理层: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计算,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提高数据处理能力。(3)数据访问层:负责数据的查询和修改,采用ORM框架,简化数据访问操作,提高开发效率。(4)数据缓存层:负责数据的缓存,采用内存数据库和分布式缓存技术,降低数据库访问压力,提高系统功能。(5)数据备份与恢复层:负责数据的备份和恢复,采用定期备份和实时备份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5.2数据库表设计根据业务需求,本平台数据库表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简洁性:表结构简洁明了,避免冗余字段,提高数据存储效率。(2)规范性:遵循数据库设计规范,字段命名、数据类型等符合约定,便于维护和扩展。(3)可扩展性:表结构设计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预留扩展字段,降低后期修改成本。(4)安全性:敏感数据采用加密存储,保证数据安全。以下是部分关键表的设计:(1)用户表:存储用户基本信息,包括用户ID、用户名、密码、联系方式等。(2)服务表:存储服务信息,包括服务ID、服务名称、服务描述、服务类型等。(3)订单表:存储订单信息,包括订单ID、用户ID、服务ID、订单状态、下单时间等。(4)反馈表:存储用户反馈信息,包括反馈ID、用户ID、反馈内容、提交时间等。5.3数据库功能优化为保证数据库的高功能,本平台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功能优化:(1)索引优化:合理创建索引,提高查询效率,减少全表扫描。(2)查询优化:优化SQL语句,减少关联查询,降低数据库访问压力。(3)缓存优化:合理使用内存数据库和分布式缓存,降低数据库访问频率,提高系统功能。(4)分库分表: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量,合理进行分库分表,提高数据库并发处理能力。(5)数据库监控:实时监控数据库功能指标,发觉异常及时处理。(6)数据库维护:定期进行数据库维护,包括数据清理、碎片整理、备份恢复等。通过以上措施,本平台数据库将具备较高的功能,为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提供有力保障。第六章系统开发与实施6.1开发流程为保证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的顺利开发与实施,我们将遵循以下开发流程:(1)需求分析: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调研,明确项目目标、功能需求、功能要求等,输出需求分析报告。(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输出系统设计文档。(3)编码实现:按照系统设计文档,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代码编写。(4)单元测试:对每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保证模块功能的正确实现。(5)集成测试:将各个模块集成在一起,进行集成测试,保证系统整体功能的正确实现。(6)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保证系统满足用户需求。(7)上线部署: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进行上线运行。(8)后期维护: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6.2开发工具与平台为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我们将采用以下开发工具与平台:(1)开发语言: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C等。(2)开发框架:采用主流的开发框架,如SpringBoot、Django、.NETCore等,以简化开发过程。(3)数据库: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SQLServer等,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前端开发工具:使用主流的前端开发工具,如VisualStudioCode、WebStorm等,以提高开发效率。(5)版本控制:采用Git进行版本控制,便于团队协作和代码管理。(6)持续集成与部署:采用Jenkins、GitLabCI/CD等工具,实现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6.3实施策略与计划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与计划:(1)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范围、进度计划、人员分工等,保证项目顺利启动。(2)需求分析与设计:在需求分析与设计阶段,充分了解用户需求,保证系统功能满足用户实际需求。(3)开发与测试:严格按照开发流程进行,保证代码质量,及时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4)质量保障:设立质量保障小组,对项目进行全程监控,保证项目质量。(5)上线部署:制定详细的上线部署计划,保证系统顺利上线。(6)培训与推广:对用户进行培训,提高用户对系统的使用熟练度,推广系统应用。(7)后期维护与优化: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提高系统功能,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第七章系统集成与测试7.1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IT服务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将各个独立的系统组件有效地整合为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以下为本项目系统集成的主要内容:7.1.1系统集成原则(1)兼容性:保证各系统组件之间的兼容性,降低集成过程中的风险。(2)可靠性:保证系统集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业务连续性。(3)扩展性: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为系统扩展预留空间。(4)安全性:保障系统集成过程中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7.1.2系统集成流程(1)系统需求分析:明确各系统组件的功能需求,制定集成方案。(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架构和接口。(3)系统开发:按照设计文档,开发各个系统组件。(4)系统集成:将各个系统组件进行整合,实现数据交互和业务协同。(5)系统部署:将集成后的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7.2测试策略为保证IT服务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项目将采取以下测试策略:7.2.1测试范围(1)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各项功能是否满足需求。(2)功能测试:测试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场景下的功能表现。(3)安全测试:检测系统在各种攻击手段下的安全性。(4)兼容性测试:验证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环境下的兼容性。(5)回归测试:保证系统升级或修复后,原有功能不受影响。7.2.2测试方法(1)黑盒测试:从用户角度出发,验证系统功能是否符合需求。(2)白盒测试:从开发者角度出发,检查代码质量和系统内部逻辑。(3)灰盒测试:结合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全面检查系统质量。7.3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是测试过程中的基本单元,以下为IT服务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建设项目的测试用例编写要求:7.3.1测试用例编写原则(1)完整性:测试用例应涵盖所有功能点和测试场景。(2)精确性:测试用例描述应清晰、准确,避免歧义。(3)可读性:测试用例应易于理解和执行。(4)可维护性:测试用例应易于修改和扩展。7.3.2测试用例编写内容(1)测试用例编号:唯一标识一个测试用例。(2)测试用例名称:简明扼要地描述测试用例内容。(3)测试目的:说明测试用例的目的和预期结果。(4)测试步骤:详细描述测试的操作过程。(5)预期结果:描述测试步骤执行后应达到的结果。(6)实际结果:记录测试过程中实际得到的结果。(7)测试结论:根据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判断测试用例是否通过。第八章系统运维管理8.1运维策略为保证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的稳定、高效运行,本节将阐述系统的运维策略。(1)预防性运维:通过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维护,预防可能出现的故障,降低系统风险。预防性运维包括硬件设备检查、软件更新、系统优化等。(2)主动性运维:通过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系统可用性。主动性运维包括功能监控、故障预警、安全防护等。(3)响应性运维: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快速响应并解决问题,保证业务恢复正常运行。响应性运维包括故障处理、应急响应、故障分析等。(4)持续优化:根据系统运行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运维策略,提高运维效率。8.2运维团队建设运维团队是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运维工作的核心力量,以下为运维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1)人员配置:根据平台规模和业务需求,合理配置运维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2)技能培训:定期对运维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运维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3)团队协作:建立高效的团队协作机制,保证运维工作的高效执行。(4)运维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规范运维工作流程,提高运维质量。(5)激励机制: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运维团队的工作积极性。8.3运维工具与平台为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本节将介绍运维工具与平台的建设。(1)运维工具:选用成熟、稳定的运维工具,包括监控系统、故障诊断工具、自动化部署工具等。(2)运维平台:构建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设备等全面监控,提高运维工作效率。(3)数据集成:将运维数据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实现数据共享,为决策提供依据。(4)安全防护:加强运维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运维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5)智能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运维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运维决策提供支持。第九章售后服务与培训9.1售后服务策略9.1.1服务宗旨为保证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的稳定运行,本章节将阐述售后服务策略,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的售后服务。9.1.2服务内容(1)远程技术支持:通过电话、邮件、在线聊天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实时、专业的技术支持。(2)现场技术支持:对于重大故障或需要现场解决的问题,派遣技术工程师前往客户现场进行排查和解决。(3)定期巡检:对客户设备进行定期巡检,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前发觉并解决潜在问题。(4)软件升级与维护:为客户提供软件升级、补丁更新等服务,保证客户系统安全、稳定。9.1.3服务流程(1)客户报修:客户通过电话、邮件或其他渠道报修。(2)工单分配:售后服务中心根据客户报修内容,将工单分配给相关技术支持人员。(3)技术支持:技术支持人员根据工单内容,为客户提供远程或现场技术支持。(4)问题解决:技术支持人员解决问题后,将工单状态更新为已解决。(5)客户回访:售后服务中心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9.2培训计划与实施9.2.1培训目标为保证客户能够熟练使用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提高客户满意度,制定以下培训计划。9.2.2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客户的技术人员、运维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9.2.3培训内容(1)产品知识培训:介绍企业级IT服务及技术支持平台的功能、特点、操作方法等。(2)技术培训:针对客户的技术人员,培训如何进行系统维护、故障排查等。(3)管理培训:针对客户的管理人员,培训如何进行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9.2.4培训方式(1)线上培训:通过视频、PPT等形式,为客户提供在线培训。(2)线下培训:组织客户到公司进行集中培训,或派遣培训师到客户现场进行培训。(3)实操演练:安排客户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巩固所学知识。9.2.5培训实施(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客户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2)培训资源准备:准备好培训资料、场地、设备等资源。(3)培训开展: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客户参加培训。(4)培训考核: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培训效果。9.3培训效果评估9.3.1评估指标培训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参训人员满意度:评估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2)培训成果转化:评估参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培训知识的情况。(3)培训成果巩固:评估参训人员在一段时间后,对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