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规(第三版)电子全书电子教案_第1页
金融法规(第三版)电子全书电子教案_第2页
金融法规(第三版)电子全书电子教案_第3页
金融法规(第三版)电子全书电子教案_第4页
金融法规(第三版)电子全书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法规

(第三版)

——完整版PPT课件第1章

金融法律规范【学习目标】理解金融的概念与特征、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法律关系掌握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工具的种类了解金融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金融市场的概念与分类、金融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金融法的体系及渊源【导入案例】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步曲”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经济。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由此催生出金融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应以“提质”为金融发展的关键词,既要对内提升资产质量,又要对外提升服务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第一步是要健全业务增长方式,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第二步是在汇率、利率等要素价格逐步市场化的改革背景下,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第三步是明确服务支持方向,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大力支持事关经济全局、民生改善的重大项目,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改造提升;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大力满足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和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问题: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什么?。分析: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实体经济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金融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对实体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在: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因此,正确认识金融的相关法律制度,能够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1.1.1金融的概念与特征1)金融的概念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本书所称之“金融”,仅指狭义的金融,具体包括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2)金融的特征(1)金融是信用交易。(2)金融原则上必须以货币为对象。(3)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1.1金融

3)金融与货币、信用的关系金融从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有别于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同时又包含了这两个要素;金融与货币、信用紧密相联,相互作用、相互依托,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1)货币与金融。(2)信用与金融。1.1.2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2)金融市场的分类(1)按地理范围划分。(2)按经营场所划分

(3)按融资交易期限划分(4)按交易性质划分(5)按交易对象划分(6)按交割期限划分3)金融市场的功能(1)融通资金的“媒介器”。(2)资金供求的“调节器”。(3)经济发展的“润滑剂”。4)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备的金融市场,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金融市场主体。(2)金融市场客体。(3)金融产品交易价格、利率。

1.2金融法

1.2.1金融法的产生、概念及其调整对象1)金融法的产生2)金融法的概念金融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用以确定金融机构的性质、地位和职责权限,调整在金融活动中形成的金融监督管理关系和金融业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金融法的调整对象金融法的调整对象是金融业务和金融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金融监督管理关系、金融业务关系和金融宏观调控关系。1.2.2金融法律关系

1)金融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金融法律关系是指金融法在调整人们的金融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金融法律关系的特征有:(1)金融法律关系是在金融业务活动和金融监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而金融业务和金融监管活动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开展起来的。(2)金融法律关系具有横向金融业务和纵向金融监管的双重性,是比较典型的经济法律关系。(3)金融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多样性。(4)金融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终止有着较为严格的准则性要求。2)金融法律关系的构成(1)金融法律关系的主体。(2)金融法律关系的客体。(3)金融法律关系的内容。1.2.3金融法的渊源及体系

1)金融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法规。(5)国际条约。2)金融法的体系(1)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法,主要指规范金融管理机构和金融经营机构的法律法规。(2)金融服务市场管理法,主要指规范储蓄、贷款、结算等金融服务业务的法律法规。(3)货币市场管理法,主要指规范本币、外币、信用卡等支付手段的法律法规。(4)资本市场管理的法,主要指规范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工具的法律法规。【思考题】

1.如何理解金融?2.金融具备哪些特征?3.如何理解金融法律关系的含义?4.金融法律关系由哪些要素构成?5.简述我国金融法的体系。谢谢观看金融法规

(第三版)

——完整版PPT课件第2章中国人民银行法【学习目标】理解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地位、货币政策的概念与特征掌握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组织机构、业务、人民币的法律保护、货币政策工具了解人民币发行原则与程序、货币政策目标及效果分析、征信制度及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法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导入案例】左某与李某合谋加工伪造的人民币。随后,左某选定加工窝点,并纠集王某等16人,由左某统一指挥加工假币。其中7人负责将假币两边撕开,4人在假币的左边穿上银线,另外4人在假币后边制作水印人头像,然后把加工好的银线和水印人头像的假币粘合,用熨斗烫平。公安人员在加工现场抓获左某等16人,缴获假币2箱(金融为2540400元)及银线4捆等作案工具。问题:1.左某侵犯应属于何机关享有的法定货币权?2.左某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案例分析:1.左某侵犯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的法定货币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八条规定: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2.应当追究左某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伪造、变造人民币,出售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人民币而运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一万元以下罚款。2.1.1中央银行与中央银行法1)中央银行(1)中央银行的概念(2)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叶,它产生的经济背景如下:

第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第三,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2)中央银行法(1)中央银行法的概念(2)《人民银行法》的立法目的和主要内容2.1.2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地位(1)中央银行是银行,但不同于商业银行和一般的金融机构(2)中央银行是国家机构,但不同于一般的国家机构2.1.3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和职责1)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2)银行的银行(3)国家的银行2)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1)发布与履行与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3)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4)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5)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6)监督管理黄金市场。(7)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8)经理国库。(9)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10)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11)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1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1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2.1.4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1)行长2)货币政策委员会3)内设机构4)分支机构5)直属单位6)上海总部

2.2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2.2.1中国人民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1)不以营利为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从事业务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为主,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不支付存款利息。2)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需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备商业银行和政府之需。3)保持业务的公开性中国人民银行需定期公布业务状况,以便形成合理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效应,使其活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4)业务活动需遵循相应的法律规范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活动要符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2.2.2中国人民银行业务范围1)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指金融机构、政府、特定部门持有的中央银行的债权。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和经理国库业务。(1)存款业务(2)货币发行业务(3)经理国库业务2)资产业务资产业务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资金的业务,是调控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它主要包括贷款业务、再贴现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和经营国际储备资产。(1)贷款业务(2)再贴现业务(3)公开市场业务(4)经营国际储备资产3)清算业务清算业务又称中间业务,即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之间因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进行了结。它主要有以下内容:(1)组织同城票据交换(2)办理异地资金汇划(3)跨国清算2.2.3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从事的业务【案例】某市的财政状况一直不好,当地建设缺少大量资金,于是政府令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贷款给政府财政,并且要求其为当地商业银行透支,同时命令其为当地的一项基本建设项目的外国贷款提供担保。请问:该中国人民银行分行是否应执行当地政府的规定,为什么?【案例分析】

该分行有权拒绝当地政府的以上命令。因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在业务上与地方政府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受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并且《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禁止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账户透支,禁止向地方政府贷款,禁止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不得从事以下业务:(1)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2)不得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账户透支。(3)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及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4)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5)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2.3货币政策

2.3.1货币政策的概念与特征1)货币政策的概念2)货币政策的特征(1)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而非微观经济政策。(2)货币政策是一种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而非调整社会总供给的政策。

(3)货币政策是一种间接的控制手段,而非直接的控制手段。(4)货币政策是一种较长期的经济政策,而非短期的经济政策。(5)货币政策是一种逆向调节政策,而非顺向调节政策。2.3.2货币政策目标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2.3.3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2.3.4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包括三个方面: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货币政策监测分析。(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2)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货币政策实施后社会经济运行所作的现实反应。(3)货币政策监测分析。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及效果的测定、分析、评估,并作出预测。2.4人民币的发行和管理

2.4.1人民币的法律地位与现钞概况某市印刷厂在新年来临前,赶印了一批以吉祥猴为主题的挂历,为图吉利,该厂在所有挂历的月历位置均以100元人民币的图案作为背景。该系列挂历推出后,果然比往年该厂印制的挂历的销量好一些。不料,正在这批挂历热销之时,该厂却受到了当地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该市公安局的查处。通过调查核实,依法对该厂作出了责令立即停止印刷和销售印有人民币图案的挂历,销毁已经印刷的印有人民币图案的挂历成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3万元罚款的处罚决定。请问该印刷厂为什么会受到处罚?分析因为该印刷厂在其所印刷的挂历上采用扩大了的人民币图案作为挂历背景,此行为违反了《人民银行法》第十九条关于“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的规定。1)人民币的法律地位(1)法定唯一性。(2)法偿性。(3)相对稳定性。(4)信用性。(5)独立自主性。2)现钞概况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开始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以第五套为主,还有部分第四套人民币。人民币(简写“RMB”)的单位为元(圆),以“¥”为代号。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人民币没有规定法定含金量,它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2.4.2人民币的发行

1)人民币的发行管理我国的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具体掌握全国货币的发行工作,并集中管理货币的发行基金。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货币发行机关,而且是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发行货币或发行变相货币。2)人民币发行的原则(1)经济发行。(2)计划发行。(3)集中统一发行。3)人民币的发行程序2.4.3人民币的法律保护2.5征信制度及违反《人民银行法》的法律责任

2.5.1征信制度1)信用与市场的关系2)国外征信情况简介3)征信内容2.5.2违反《人民银行法》的法律责任1)违反人民币发行及流通管理规定行为人的法律责任2)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3)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4)其他组织和个人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思考题】

1.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有哪些?2.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从事的业务有哪些?3.简述人民币的法律地位。4.征信业务的内容有哪些?谢谢观看金融法规

(第三版)

——完整版PPT课件第3章商业银行法【学习目标】理解商业银行的概念与特征、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则、商业银行法的概念与适用范围掌握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业务规则以及业务范围了解商业银行的分类、组织体制、组织机构、接管、解散、破产、终止【导入案例】原告刘某诉称,其夫邢某经营一家古玩店。2015年10月13日,一位自称叫孙刚的山东人,声称欲购买550万元瓷器,但要求邢某给其回扣35万元,并要求邢某将该笔回扣款存入刘某的中国工商银行牡丹灵通卡中,成交后把卡交给孙刚。邢某担心这种行为存在风险,于10月中旬多次到老山某储蓄所咨询如果办理一张新卡,别人知道姓名、卡号和密码,里边的钱是否会被取走。老山某储蓄所的员工答复邢某说,只要卡不交给别人,钱是不会被取走的。后邢某办理了户名为刘某的卡并存入人民币138000元,两个小时后,款没有了。邢某到老山某储蓄所理论,并向该所负责人报告了整个存款过程。老山某储蓄所的“答复”行为造成了上述损失,故诉至法院,要求:1.判令老山某储蓄所赔偿刘某存款138000元;2.诉讼费由老山某储蓄所承担。问题:本案如何处理?。案例分析:1.存款合同是存款人将其所持有的货币存入金融机构并取得金融机构存款凭证,金融机构依存款人要求支付本金和相应利息的合同。2.本案中存款人与银行的保密义务承担问题。保密义务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交易密码,无论合同是否成立,都不得泄露或不正当使用。而本案在原告自己轻易将牡丹灵通卡卡号及密码告诉第三人,所存巨款被第三人冒领的后果,显然应由原告自行承担。3.本案中储户与银行在密码泄露后的责任承担问题。就储蓄存款合同而言,密码是由储户拟定并存入金融机构网络系统内,在保密状态下由本人持有和使用的专用号码。本案中,原告将自己的牡丹灵通卡密码轻易告知他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银行无法通过系统网络甄别储户其他有效信息,只要有人通过输入正确密码,银行就会与其进行相关交易。原告因没有妥善保管密码导致存款被他人冒领产生的后果应当由其自己承担,不应将存款被冒领的法律后果转嫁给被告银行。3.1商业银行法概述3.1.1商业银行的概念、特征及职能1)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2)商业银行的特征(1)商业银行是企业(2)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3)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4)金融服务职能3.1.2中国的商业银行1)中国商业银行的分类(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股份制商业银行(3)城市商业银行(4)外资银行2)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商业银行在组织体制上,主要有分支银行制、单元银行制、银行控股公司制三种形式。3)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按照出资人数及法律责任承担形式,商业银行分为独资银行、合伙银行、股份制银行三种组织形式。4)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上市的商业银行还须有独立董事。3.1.3商业银行法的概念与适用范围1)商业银行法的概念商业银行法是规定商业银行设立、变更、终止、组织机构、业务范围及其基本业务规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商业银行法的适用范围商业银行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其对哪些金融机构的哪些活动有法律约束力,概括起来,主要有:(1)商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和管理,都适用于商业银行法。(2)外资商业银行、中外合资商业银行、外国商业银行的分行,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3)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办理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业务。(4)邮政企业办理邮政储蓄、汇款业务。

3.2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3.2.1商业银行的设立商业银行的设立是指商业银行创办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通过筹建商业银行并使商业银行取得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法律行为。我国对商业银行的设立实行行政许可制。1)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2)商业银行的设立程序3.2.2商业银行的变更商业银行设立后,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需要在某些方面进行变更。《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①变更名称;②变更注册资本;③变更总行或者分支行所在地;④调整业务范围;⑤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⑥修改章程;⑦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3.3商业银行的业务3.3.1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则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商业银行法》所规定的、商业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1)守法经营原则。(2)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3)依法独立自主经营原则。(4)保护存款人利益原则。(5)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6)公平竞争原则。商业银行的一般业务1)负债业务2)资产业务3)中间业务4)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3.3.3商业银行不得从事的业务1)信托投资业务2)证券经营业务3)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4)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5)向企业投资3.3.4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规则(1)商业银行应当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犯。(2)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3)商业银行应当保证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不得拖延、拒绝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4)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5)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6)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单位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3.3.5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规则(1)贷款的指导思想。(2)贷款自主权。(3)贷款的审查。(4)有担保原则。(5)借款合同管理。(6)利率管理。(7)资产负债比例管理。(8)对关系人贷款的限制。(9)建立贷款主办行制度。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1)其调整对象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2)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3)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及其专门委员会,以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及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构。(4)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十;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其他规定。

3.4商业银行与客户的关系

3.4.1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法律性质1)商业银行客户的概念客户是在银行开有账户,与银行有存款、贷款、拆借等交易或通过银行与第三方进行结算支付交易及接受银行其他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社会组织,可分为一般客户和特别客户两类。2)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法律性质商业银行与客户间的关系,从表面来看,是资金融通关系;从本质看是债权债务关系,即是一种合同关系。3.4.2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种类

1)存款关系

2)贷款关系3)代理关系3.4.3商业银行与客户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商业银行的权利和义务2)客户的权利和义务3.5商业银行的接管、解散、破产、终止1)接管的前提和目的2)接管的性质3)接管的程序商业银行解散1)商业银行解散的条件2)商业银行解散程序商业银行破产1)商业银行破产的条件2)商业银行破产清算支付顺序3.5.4商业银行终止3.5.1商业银行接管【思考题】

1.商业银行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有何区别?2.在我国,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什么条件?3.论述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谢谢观看金融法规

(第三版)

——完整版PPT课件第4章

担保法律制度【学习目标】理解担保、保证、抵押的特征及抵押与质押的区别掌握保证、抵押、质押几种担保方式的概念、效力及其他规定了解担保的概念、分类【导入案例】甲向乙借款30万元,由丙提供价值15万元的房屋抵押,并于2016年2月2日订立了抵押合同。因为办理登记手续费用过高,经过乙同意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甲又以自己的一辆价值16万元的汽车质押给乙,双方于3月1日签订质押合同。乙认为将车放在自己家附近不安全,仍然将车放在甲家的车库。一年后,甲无力还债,乙诉至法院要求行使抵押权、质押权。问题:1.房屋的抵押合同和汽车的质押合同是否生效?为什么?2.房屋的抵押权和汽车的抵押权是否生效?为什么?。分析提示:1.房屋的抵押合同生效。抵押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因此抵押合同于2016年2月2日生效。汽车的质押合同生效。质押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因此质押合同于2016年3月1日生效。2.抵押权没有生效。不动产抵押物的抵押权自抵押登记时抵押权生效,房屋没有进行抵押权登记,因此,抵押权没有生效。质押权没有生效。动产质押权的生效要转移对质物的占有。汽车甲占有,因此质押权没有生效。4.1担保概述担保的概念及特征1)担保的概念担保是指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在特定财产上设定的权利来确保特定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法律制度。2)担保的特征(1)从属性(2)补充性(3)保障性设立担保的目的,是保障主债权的实现。担保的类型1)人的担保2)物的担保3)金钱担保4)反担保4.2保证4.2.1保证的概念和特征1)保证的概念根据《担保法》第六条的规定,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2)保证的特征保证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订立的担保之债,通常有以下特征:(1)人身性。(2)补充性。(3)从属性。(4)相对独立性。4.2.2保证人的条件《担保法》第七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这说明,保证人的基本资格要求,即“具有代为清偿能力”。保证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保证,目的在于保证债权能够得到实现,或者说债务能够得到清偿,因此,具有代为清偿能力是保证人的基本条件。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下列主体不得作为保证人:(1)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最高人民法院《担保法解释》第十七、十八条也规定,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以及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

4.2.3保证的合同1)保证合同的形式(1)主从合同的形式,即保证人与债权人单独订立保证合同;(2)主从条款形式,即债权人、债务人与保证人共同订立一个合同,作为从合同的保证合同仅作为保证条款出现在主合同中;(3)以保证人身份在主合同上承保的形式,即保证人在债权人与债务人签订的主合同上以保证人身份或在“保证人”栏下签名或者盖章;(4)保证人单方面出具保证承诺书的形式,即保证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出具担保书,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2)保证合同的内容(1)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2)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3)保证的方式;(4)保证担保的范围;(5)保证的期间;(6)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4.2.4保证方式保证方式包括一般保证方式和连带责任保证方式。1)一般保证(1)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重大困难包括债务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无财产可供执行。(2)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3)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前款规定的权利的。2)连带责任保证保证责任1)保证责任的范围(1)有限范围(2)无限范围2)保证期间保证期间是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时间范围,即保证人在保证期间内才承担保证责任,超过保证期间,保证人就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期间分为约定与法定两种,约定保证期间具有优先效力。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可以对其进行补正,补正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当事人约定补正;二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加以补正,即法定补正。确定保证期间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了保证期间的,依其约定的保证期间承担保证责任。此时需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2)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依照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承担保证责任,即自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3)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约定不明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

3)保证责任的免除(1)主合同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2)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3)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而保证人与债权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的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禁止债权转让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4)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但未经保证人同意的,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部分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5)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但未经保证人同意,如果加重债务人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6)在一般保证的情况下,保证期间届满,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在连带责任保证的情况下,保证期间届满,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7)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权履行期间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了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行的,保证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在该可供执行财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免除其保证责任。(8)在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情况下,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时,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在主合同履行期届满后怠于行使担保物权,致使担保物的价值减少或者毁损、灭失的,视为债权人放弃部分或全部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减轻或者免除保证责任。(9)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以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4.3抵押

4.3.1抵押和抵押物1)抵押抵押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享有这种权利的人为抵押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抵押人提供的担保财产为抵押物。由于抵押担保对债权人比较安全可靠,同时由于财产抵押后并不转移占有,不影响抵押人对抵押物的使用,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以财产抵押作为担保的越来越多,尤其是银行贷款,多数采用抵押贷款的方式。2)抵押物(1)可以抵押的财产(2)不得抵押的财产(3)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

1)抵押合同的形式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2)抵押合同的内容3)流质条款之禁止流质条款又叫流质契约,是指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物即归债权人所有的一种约定。抵押的效力1)抵押担保的范围抵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抵押合同另有约定的,从约定。2)抵押人的权利3)抵押权人的权利抵押权的实现抵押权的实现,又称抵押权的实行,是指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受清偿时,抵押权人可以就抵押物优先受偿。1)抵押权实现的条件2)抵押权实现的方式3)抵押权行使的期间4)同一抵押物有数个抵押权时,抵押权相互之间的优先顺序最高额抵押

1)最高额抵押权2)最高额抵押权的实现4.4质押4.4.1质押概述1)质押的概念2)质押与抵押的区别4.4.2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1)动产质押2)权利质押(1)权利质押范围(2)权利质押的登记质押合同

1)质押合同的形式和内容2)流质条款之禁止4.4.4质押的效力1)质押担保的范围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质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2)质权人的权利、义务3)出质人的权利【思考题】

1.《担保法》对保证人的条件有哪些限制?2.可以抵押的财产有哪些?3.禁止抵押的财产有哪些?4.可以用于质押的权利有哪些?谢谢观看金融法规

(第三版)

——完整版PPT课件第5章证券法律制度【学习目标】理解证券的概念及特征、证券市场的功能掌握证券法的基本原则、证券发行及证券交易的相关规定、各证券机构的相关规定了解证券的类型、证券市场、证券法的概念、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导入案例】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于2012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3年以来,公司发生了下列事项:2013年5月,董事赵某将所持公司股份20万股中的2万股卖出;2014年3月,董事钱某将所持公司股份10万股中的25,000股卖出;董事孙某因出国定居,于2013年7月辞去董事职务,并于2014年3月将其所持公司股份5万股全部卖出。问题:分析赵某、钱某和孙某卖出所持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案例分析:(1)赵某卖出所持公司股票的行为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本题中,公司2012年6月上市,董事赵某于2013年5月转让股份的行为是不符合规定的。

(2)钱某卖出所持公司股票的行为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本题中,董事钱某转让的股份未超过其持有股份总数的25%,因此符合规定。(3)孙某卖出所持公司股票的行为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5.1证券法概述5.1.1证券和证券市场1)证券(1)证券的概念(2)证券的特征证券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的特征:①法律特征,即它本身必须具有合法性,这样它所包含的特定内容才会具有法律效力;②书面特征,即必须采取书面或与书面具有同等效力的形式,且按照规定的格式载明全部必要事项;③它是一种信用凭证,是商品经济和信用经济发展的产物。(3)证券的类型(4)证券衍生品种2)证券市场(1)证券市场的概念(2)证券市场的特征(3)证券市场的功能5.1.2证券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证券法的概念2)证券法的基本原则5.2证券发行5.2.1证券发行的条件《证券法》规定,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

1)股票发行的条件2)公司债券发行的条件5.2.2证券发行的程序为了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正当利益,证券发行都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进行。从目前我国证券发行的过程来看,股票与企业债券的发行一般要有以下基本程序。1)证券发行报批前的准备工作2)证券发行人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文件3)证券发行的审批4)实施发行阶段5.3证券交易5.3.1证券上市与证券交易1)证券上市2)证券交易5.3.2持续信息公开1)信息公开的概念2)信息公开的形式5.3.3禁止的证券交易行为《证券法》禁止的交易行为主要有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和欺诈客户。1)禁止内幕交易2)禁止操纵市场3)禁止虚假陈述4)禁止欺诈客户5.3.4上市公司收购1)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2)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

5.4证券机构5.4.1证券交易所1)证券交易所的概念2)证券交易所的组织机构3)证券交易所的职责和交易规则5.4.2证券公司1)证券公司的概念2)证券公司的设立条件3)证券公司的业务5.4.3证券登记结算机构1)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概念《证券法》规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是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记、存管与结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2)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设立条件3)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职能5.4.4证券交易服务机构证券交易服务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券资信评级业务,证券发行与交易的会计、审计及法律业务的机构。在证券的发行市场上,它们能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投资信息,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使证券的发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证券的交易市场中,它们能够协助上市公司及时而准确地披露经营、财务和资产状况,为政府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从而使投资者的权益得到切实的维护。5.4.5证券业协会

1)证券业协会的概念2)证券业协会的职责5.5法律责任

5.5.1违反证券发行规范的法律责任5.5.2违反证券交易规范的法律责任5.5.3证券机构的法律责任【思考题】

1.新股发行的条件有哪些?2.试述证券交易的概念及特征。3.简述要约收购制度的主要内容。4.证券交易所的职责有哪些?谢谢观看金融法规

(第三版)

——完整版PPT课件第6章保险法律制度【学习目标】理解保险的概念与特征、保险合同的概念、特征、形式掌握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保险法律关系、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了解保险法的概念、我国保险法的立法概况、保险业法律制度【导入案例】某个体户经批准合资经营了一个小煤矿,该矿与工人签定了雇佣合同,其中规定,如果工人在采矿中发生意外事故致死时,由矿方给付丧葬费、抚恤金1万元。考虑到工人意外伤害风险的客观存在,矿方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以工人在受雇期间的意外伤害赔偿为保险责任,每人保险限额为1万元,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均为矿方。在保险有效期内,因发生瓦斯爆炸而致5名工人窒息死亡,其家属纷纷向矿方和保险公司提出索赔。问题:1.本案的险种属于什么险种?

2.保险合同关系存在于哪两个当事人之间?3.受害人家属对被保险人的索赔是否有效?4.受害人家属是否能向向保险人索赔?

5.各受害人家属最终可以获得的保险赔偿额为多少?。案例分析:1.本案的险种属于雇主责任保险。

2.保险合同关系存在于雇主与保险人之间。3.受害人家属对被保险人的索赔完全有效。

4.完全不可以。

5.因为矿方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以工人在受雇期间的意外伤害赔偿为保险责任,每人保险限额为1万元,所以各受害人家属最终可以获得的保险赔偿额为1万元。

6.1保险和保险法概述6.1.1保险1)保险的概念与特征(1)保险的概念(2)保险的特征①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②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③补偿的有限性2)保险的分类(1)按照保险目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2)按保险标的性质的不同,保险分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3)按照保险实施的方式和形式的不同,保险分为自愿保险和法定保险。(4)按照保险人是否转移保险责任划分,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5)按照保险人的人数划分,保险可分为单保险和复保险。6.1.2保险法1)保险法的概念保险法是调整保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保险法是调整保险活动中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之间法律关系的重要法律,也是国家对保险企业、保险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的法律。2)我国保险法的立法概况(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保险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保险法6.2保险法的基本原则6.2.1保险利益原则1)保险利益的含义2)保险利益的条件3)保险利益原则的具体内容(1)保险利益原则在一般财产保险中的规定(2)保险利益原则在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中的规定(3)保险利益原则在人身保险中的规定4)保险利益原则的意义6.2.2最大诚信原则1)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2)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容6.2.3近因原则只有在导致保险事故的近因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时,保险人才应承担保险责任。也就是说,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应限于以承保风险为近因造成的损失。6.2.4损失补偿原则1)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损失补偿原则是当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从保险人所得到的赔偿应正好填补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所造成的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这是保险中理赔的基本原则。通过补偿,使被保险人的保险标的在经济上恢复到受损前的状态,不允许被保险人因损失而获得额外的利益。2)损失补偿原则的体现

6.3保险合同

6.3.1保险合同的概念与特征1)保险合同的概念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投保人是指与保险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保险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2)保险合同的特征6.3.2保险合同法律关系1)主体2)客体3)内容6.3.3保险合同的订立

1)保险合同的形式‌(1)投保单(2)保险单或保险凭证(3)暂保单(4)其他书面协议2)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主要包括投保和承保两个步骤。投保是投保人向保险人提出订立保险合同的请求并提交投保单的行为,即保险要约。承保是保险人承诺投保人的保险要约的行为,即保险承诺。承保为保险人的单方面法律行为,保险要约一经承诺,保险合同即告成立。6.3.4保险合同的履行1)投保人的义务2)保险人的义务3)索赔4)理赔5)代位求偿权保险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1)保险合同的变更2)保险合同的解除3)保险合同的终止6.4保险业法律制度6.4.1保险公司1)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

2)保险公司的设立3)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6.4.2保险业经营规则

1)保险分业经营规则(1)禁止兼营(2)禁止兼业2)保险业务范围的核定《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核定;保险公司只能在被核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保险经营活动。

6.4.3保险业的监管

1)保险业的监督管理部门2)保险业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3)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对保险公司的整顿和接管【思考题】

1.保险的特征有哪些?2.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哪些?3.投保人的义务有哪些?4.保险人的义务有哪些?5.简述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谢谢观看金融法规

(第三版)

——完整版PPT课件第7章票据法律规范【学习目标】理解票据的概念和特征、票据责任掌握票据的种类,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的关系,票据行为的基本规定,票据伪造、票据变造、票据丧失的补救措施,票据权利内容及取得条件,票据抗辩的类型了解票据法的概念及我国的票据立法、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违反《票据法》的法律责任【导入案例】甲公司向某工商银行申请一张银行承兑汇票,该银行作了必要的审查后受理了这份申请,并依法在票据上签章。甲公司得到这张票据后没有在票据上签章便将该票据直接交付给乙公司作为购货款。乙公司又将此票据背书转让给丙公司以偿债。到了票据上记载的付款日期,丙公司持票向承兑银行请求付款时,该银行以票据无效为理由拒绝付款。问题:1.从以上案情显示的情况看,这张汇票有效吗?2.根据我国《票据法》关于汇票出票行为的规定,记载了哪些事项的汇票才为有效票据?3.银行既然在票据上依法签章,它可以拒绝付款吗?为什么?。案例分析:1.该汇票无效。2.根据我国《票据法》关于汇票出票行为的规定,出票人必须在票据上记载:“汇票”字样;无条件支付的委托;确定的金额;付款人名称;收款人名称;出票日期;出票人签章。以上事项欠缺之一者,票据无效。3.本案中,承兑银行可以拒绝付款。因为根据票据行为的一般原理,出票行为属于基本的票据行为,承兑行为属于附属的票据行为。如果基本的票据行为无效,附属的票据行为也随之无效。7.1票据与票据法概述7.1.1票据概述1)票据的概念与特征(1)票据是设权证券(2)票据是流通证券(3)票据是要式和文义证券(4)票据是无因证券(5)票据是债权证券另外,票据还是占有证券、提示证券、金钱证券、返还证券。2)票据的功能(1)支付功能。(2)信用功能。(3)汇兑功能。(4)融资功能。7.1.2票据法的概念及我国的票据立法7.1.3票据的种类1)汇票2)本票3)支票7.2票据法律关系7.2.1票据法律关系的概念与构成

1)票据法律关系的概念2)票据法律关系的构成票据法律关系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也有主体、客体、内容三个的构成要素。(1)票据法律关系的主体(2)票据法律关系的内容(3)票据法律关系的客体7.2.2票据基础关系1)票据原因关系2)票据预约关系3)票据资金关系7.3票据行为7.3.1票据行为的概念与特征1)票据行为的概念2)票据行为的特征(1)要式性(2)无因性(3)文义性(4)独立性7.3.2票据行为的要件1)实质要件2)形式要件7.3.3票据行为的代理1)票据代理行为的概念和要件2)无权代理和越权代理(1)无权代理(2)越权代理7.3.4票据行为的种类1)出票2)背书3)承兑4)保证5)付款7.3.5票据伪造和变造

1)票据伪造(1)票据伪造的概念(2)票据伪造的构成要件(3)票据伪造的效力2)票据变造(1)票据变造的概念(2)票据变造的构成要件①票据变造的对象必须是合法有效的票据。②票据变造的内容须是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③变造人须是无权变更票据内容的人。④变造的目的是为实现变更后的票据权利。(3)票据变造的效力3)票据涂销7.4票据权利、票据责任及票据抗辩

7.4.1票据权利1)票据权利的概念2)票据权利的内容(1)付款请求权(2)追索权3)票据权利的取得与限制(1)票据权利的取得(2)票据权利取得的限制4)票据权利时效5)票据权利丧失与补救7.4.2票据责任1)票据责任的概念2)票据责任的分类7.4.3票据抗辩1)票据抗辩的概念2)票据抗辩的种类(1)物的抗辩(2)人的抗辩3)票据抗辩的限制7.5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7.5.1涉外票据的概念7.5.2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1)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2)关于出票时记载事项的法律适用3)关于背书、承兑、保证、付款行为的法律适用4)关于追索权行使期限的法律适用5)关于提示期限、拒绝证明的方式及出具期限的法律适用6)关于票据丧失时保全票据权利程序的法律适用7.6违反《票据法》的法律责任

7.6.1票据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有以下票据欺诈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1)伪造、变造票据;(2)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的票据;(3)签发空头支票或者故意签发与其预留的本名签名式样或者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4)签发无可靠资金来源的汇票、本票,骗取资金;(5)汇票、本票的出票人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6)冒用他人的票据,或者故意使用过期或者作废的票据.骗取财物;(7)付款人同出票人、持票人恶意串通,实施前六项所列行为之一。7.6.2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7.6.3票据付款人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票据的付款人对见票即付或者到期的票据,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由金融行政管理部门处以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给持票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思考题】

1.票据的特征有哪些?2.简述票据行为的要件。3.什么是票据基础关系?4.票据权利丧失如何补救?5.简述票据的伪造与变造。6.简述票据抗辩。谢谢观看金融法规

(第三版)

——完整版PPT课件第8章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律制度【学习目标】理解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概念知晓政策性银行的引导性、补充性、服务性三大职能了解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及其基本制度、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基本制度以及城乡信用社及其联合社的法律制度掌握对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行为规范【导入案例】国家开发银行某省分行为扩大信贷规模,促进融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吸收公众存款的业务,3个月内共吸收公众存款约1亿元人民币,并以此发放商业性贷款2000万元人民币。请问:该分行的行为是否合法?。分析:不合法。因为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范围不包括吸收公众存款。

8.1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8.1.1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及主要职能1)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及特征(1)政策性银行的概念(2)政策性银行的特征①由政府创立②业务范围的特定性③经营目的的非营利性④融资方式的特殊性⑤法律调整的单独性8.1.2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先后组建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8.1.3我国政策性银行法律规范1)我国政策性银行法律规范的现状2)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立法8.2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律制度8.2.1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概述1)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概念和特征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类(1)根据业务性质,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分为合作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公司、财务公司、邮政储蓄等。(2)根据活动区域,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分为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性非银行金融机构。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设立和监管8.2.2我国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联合社的法律规范1)城乡信用合作社的概念2)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其联合社3)城市信用合作社及其联合社8.2.3我国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律规范1)企业集团财务公司2)邮政金融3)汽车金融公司【思考题】

1.简述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及特征。2.简述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的基本宗旨。3.简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概念和特征。4.简述城乡信用合作社的基本概念。5.简述我国邮政金融的业务范围。6.简述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设立条件。谢谢观看金融法规

(第三版)

——完整版PPT课件第9章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学习目标】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特征和分类;理解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交易和运作程序明确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内容;熟悉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的内容【导入案例】2013年6月29日,某基民认购南方基金公司发行的南方稳健成长贰号证券投资基金共计5万元,基金份额为49026.12份。基金合同约定:本基金每年收益分配次数最多为12次,全年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年度可供分配收益的90%。在认购时,该基民选择了现金分红方式,2014年4月9日,拆分后基金份额变为104194.64份。该基民一直持有该基金,期间未做过任何回赎。年度报告显示,该基金2014年期末可供分配基金份额利润为每份额0.6959元,至少应当将该利润的90%即每份额0.6263元部分分配给基金持有人。但基金公司擅自将其应当分得的现金红利进行再投资。2016年6月3日,律师代理该基民正式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请求南方基金公司赔偿未分红给该基民造成的经济损失。。案例分析:该基民的请求合法。依法,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基金收益分配应当采用现金方式。开放式基金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可以事先选择将所获分配的现金收益,按照基金合同有关基金份额申购的约定转为基金份额。南方基金公司没有按基金合同“全年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年度可供分配收益的90%”的约定,在投资者选择现金分红的情况下采取拆分基金和再投资手段,侵犯了投资者的权利,投资者有权要求其赔偿损失。9.1证券投资基金概述9.1.1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特征和分类1)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2)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1)集合投资(2)专业管理(3)组合投资、分散风险(4)制衡机制(5)利益共享、风险共担3)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9.1.2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是指依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在基金资金募集、基金投资运作以及基金利益分配等相关证券基金活动中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是由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即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在证券基金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基金财产三部分构成。1)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2)基金财产9.2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交易与运作9.2.1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1)基金的公开募集2)基金的非公开募集9.2.2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与运作1)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份额的交易2)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份额的运作9.3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与监督管理9.3.1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1)证券投资基金主要当事人的信息披露义务2)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的内容3)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的禁止行为9.3.2证券投资基金监督管理1)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概述2)基金服务机构监管3)基金运作监管4)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投资管理人员监管【思考题】

1.1.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是什么?2.开放型投资基金与封闭型投资基金的区别有哪些?3.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职责有哪些?4.简述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内容。谢谢观看金融法规

(第三版)

——完整版PPT课件第10章期货交易法律制度【学习目标】理解期货的概念、期货交易发的适用范围和原则掌握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的相关规范熟知期货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了解期货市场相关主体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导入案例】2014年5月2日,被告成华开发公司授权其工作人员刘平与原告联发公司所属的国际期货交易部(下称交易部)订立顾客契约,约定成华开发公司在交易部“开立一个或超过一个户口以供买卖及对冲各种商品及期货之用”,交易部“代顾客充任经理人买卖及对冲各种商品期货”。同日,刘平还签署经纪人委托书、户口处理权声明、调拨资金授权书,并由成华开发公司加盖公章。同年4月12日,成华开发公司已将保证金人民币30万元存入交易部,交易账户号为8983号,并从此时起已实际向交易部下单进行期货买卖交易。同年4月27日,成华开发公司从该账户提取保证金现金8000元,同年5月13日成华开发公司又用现金支票从该账户提取保证金410800.06元,即停止该账户交易。至此,成华开发公司共提取保证金418800.06元,扣除存入的30万元后,实际多提了118800.06元。经核实,联发公司所属的国际期货交易部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也未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取得有效的营业执照。交易部在经营中,经国家有关机关查实其盘房下单没有进入国际期货市场,纯属虚假交易。客户盈、亏实为盘房人员人为操纵虚构。交易部人员现已逃匿。联发公司清理其债权债务后,向人民法院起诉。问题:交易部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本案应如何处理?。分析:本案中,联发公司所属的国际期货交易部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也未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因此该交易部的主体资格不合法。据此,交易部所做的一切行为均因其主体资格不合法而无效。被告与交易所签订的代理买卖期货合约的协议也无效。在期货交易中,客户基于风险承担原则,应向期货经纪公司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应随着期货交易的不断变化随时追加保证金。期货交易的损失或盈利均由客户自己承担,经纪公司并不对此承担任何责任。交易部没有主体资格,且其所谓的“利润”均来源于地下炒作,并无任何法律依据。同时,由于被告作为客户,其在接受交易部派的利润时并不知晓内情,主观上不存在过错,因此,排除了被告恶意接受资金的可能性。故被告作为客户所分得的“利润”并非其真正买卖期货合约而得,该“利润”从其性质上界定应属于不当得利,被告开发公司多提的118800.06元应如数返还给原告。10.1期货法规概述10.1.1期货交易的概念1)期货交易的概念2)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区别3)期货交易与远期交易的区别10.1.2我国的期货交易立法1)我国期货交易的发展2)我国的期货交易立法10.2期货交易法内容10.2.1期货交易法的适用范围和原则1)期货交易法的适用范围2)期货交易法的基本原则10.2.2期货交易的相关当事人1)期货交易所2)期货经纪公司10.2.3期货市场的监督与管理1)中国证监会2)期货交易所3)期货经纪公司4)期货行业协会10.2.4期货市场的法律责任1)期货交易所的法律责任2)期货经纪公司的法律责任3)对内幕交易人员的处罚4)对操纵期货交易价格的处罚5)对交割仓单违法行为的处罚10.3期货从业人员行为规范1)期货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概述2)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的取得与注销3)期货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4)对期货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思考题】

1.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远期交易的区别有哪些?2.期货经纪公司的设立条件是什么?3.期货交易所和直接人员的法律责任是什么?4.期货从业人员禁止的行为有哪些?谢谢观看金融法规

(第三版)

——完整版PPT课件第11章信托和融资租赁法律制度【学习目标】理解信托的概念、信托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掌握信托的设立、变更、终止及相关法律规定了解融资租赁的含义、特征和种类掌握融资租赁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导入案例】2015年1月2日,委托人甲与A信托投资公司达成设立信托的意向书,对信托财产、信托受益人等事项作了约定,并约定双方于2015年1月15日签订信托合同。此前,委托人曾立下一份遗嘱,以其在资本管理运作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好友乙作为受托人,管理其死后的财产,受益人为甲的妻子、两个子女。后由于委托人甲出国,订立合同的事就此耽搁。2015年1月20日,委托人甲告知A信托投资公司他将于2015年2月1日回国,2月7日,双方可签订信托合同,合同由A信托投资公司依据意向书拟定。委托人甲在回国途中所乘飞机失事,委托人甲死亡。同年2月5日,甲的妻子在清理甲的遗产时发现该遗嘱并交于乙,乙承诺接受该信托。A信托投资公司得知委托人甲遇难的消息后要求作为受托人管理其信托财产。

问题:

(1)判断信托行为是否有效的依据是什么?

(2)A信托投资公司与乙谁应作为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1)信托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主要是依据《民法通则》第55条的规定确定,包括信托行为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等。此外,信托行为的特殊有效要件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规定,分为以下三项:①信托目的合法,即委托人在实施信托行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为法律所排斥。信托目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信托无效。②信托财产能够确定且为委托人合法所有。信托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它是以信托财产为基础的法律关系,没有确定的信托财产,信托便无从成立。③受益人或受益人范围确定。信托制度本身就是为受益人的利益而设计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没有受益人或受益人范围不能确定的,信托无效。信托行为必须具备上述有效要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产生预期的法律效果。

2)乙具有受托人资格。A信托投资公司主张其基于信托合同取得受托人地位,乙主张其依据遗嘱取得受托人地位。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所依据的事由是否成立。我国《信托法》规定,采用信托合同形式订立信托的,信托合同签订时,信托成立;采用其他书面形式设立信托的,受托人承诺信托时,信托成立。本案中,委托人甲与A信托投资公司签订的意向书虽然对信托合同应当具备的内容作了约定,但该意向书并不具有合同的效力。虽然双方约定在2月7日签订合同,但由于意外事件,信托合同并没有签订。所以,合同不存在,信托不成立,A信托投资公司不能作为受托人管理甲的财产。在不存在信托合同的情况下,由于甲曾写下遗嘱,所以甲的遗产应该按该遗嘱来处理。该遗嘱的内容符合判断信托行为是否有效的标准,信托行为有效。受托入乙承诺信托时信托成立,即乙自2月5日承诺信托时起应作为受托人管理该信托财产。

11.1信托与信托法概述

信托的概念、特征及分类1)信托的概念2)信托的特征(1)信托以信任为基础,以委托为依据(2)信托财产上的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3)信托财产的独立性(4)信托责任的有限性(5)信托管理的连续性3)信托的分类信托法概述信托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信托法律关系是由信托法调整的,在信托当事人之间形成的,以信托财产为中心的权利义务关系。信托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部分构成。1)信托法律关系的主体信托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从事信托行为的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委托人将财产委托转移给受托人,受托人取得财产并承诺为信托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受益人享受信托财产的利益。(1)委托人(2)受托人(3)受益人2)信托法律关系的客体3)信托法律关系的内容信托的运作

1)信托的设立(1)信托设立的概念(2)信托设立的条件《信托法》规定,设立信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设立信托,必须有合法的信托目的。②设立信托,必须有确定的信托财产,并且该财产必须是委托人合法取得并占有的财产。委托人对用于设立信托的财产必须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他任何人对该物不得主张权利。③设立信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包括信托合同、遗嘱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书面文件。《信托法》规定采取信托形式设立信托的,信托合同签订时,信托成立;采取其他书面形式设立信托的,受托人承诺时信托成立。(3)信托文件的内容11.2融资租赁法律制度11.2.1融资租赁概述1)融资租赁的概念2)金融租赁的特征3)金融租赁的种类11.2.2融资租赁合同1)融资租赁合同的概念、特征(1)融资租赁合同的概念(2)融资租赁合同的特征2)融资租赁合同的订立2)信托的变更

信托变更是指对信托行为或者导致信托关系设立的国家行为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信托关系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