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的中心是五脏。
二、辨证论治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
三、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
展规律,并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在诊法方面的应用
以脉象形态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2)辨证方面的应用
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确定治疗原则(2)归纳药物的性能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含义
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稿、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1、五行相生的概念和次序2、五行相克的概念和次序
3、五行相乘的含义和原因4、五行相侮的含义和原因
三、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
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在诊断本脏病中,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
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患者,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患者,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
如脾虚患者,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
病传肺(火乘金)。
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脉浮,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金
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其
它四脏亦可据此判断。
2、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滋水涵木法、金水相生法、培土生金法、益火补土法
(2)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第四节藏象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心的生理功能(二)肺的生理功能(三)脾的生理功能
(四)肝的生理功能(五)肾的生理功能
三、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2.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3.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5.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四、六腑的生理功能
小肠的生理功能
三焦划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等部位,各部位又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五、奇恒之腑
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节情志活动、肾藏精而生髓充脑的缘故,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
与心、肝、肾三脏的联系更为密切。
六、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脏一腑,•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
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即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互为表里相属,或
脏腑相合。
第五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一、气
1.气的概念
因此,气的来源与化生,除与先天禀赋、后天饮食营养,以及自然环境等状况有关外,还与肾、脾胃、
肺等脏腑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2.气的分类
3.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4.气的运行
二、血
1.血的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
5.气与血的关系
(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4)血为气母
三、津液
1.津液的概念
一般地说,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
的,称为津;质地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则称为液。
津和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
2.津液的代谢
3.津液的功能
(1)滋润和濡养作用
(2)化生血液
津液不仅流行敷布于脉外,而且能进入脉内,化生血液,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3)运输代谢
第六节经络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1.经脉的组成
经脉主要有正经、奇经和经别三类。
2.络脉的组成
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具有“溢奇邪”、“通荣卫”的作用。
3.连属部分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
1.走向和交接规律2.分布规律3.流注次序
三、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概念和作用
2.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基本功能
(1)督脉的基本功能(2)任脉的基本功能(3)冲脉的基本功能(4)带脉的基本功能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七节体质
一、体质的形成
1.先天因素2.后天因素3.其他因素
二、体质的分类
三、体质与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四、体质学说的应用
第八节病因
一、六淫
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致病特点
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
(2)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3)六淫在发病过程中,其所引起的病证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寒邪人里可以化热,
暑湿之邪时间长久可以化燥等。
(4)六淫为病,其发病途径,多首先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7.火热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8.疫防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疫病邪气与一般的六淫邪气不同,乃是天地间别有的一种特殊的致病因素。疫历邪气致病,多从口鼻
侵入人体。在人群中,可以散在发生,也可以形成瘟疫流行。常见病如大头瘟、稻腮、疫痢、白喉、烂喉
丹痂、天花、霍乱、鼠疫等。实际上包括了现代许多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在内。
疫为邪气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下列因素有关。
(1)气候因素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旱无雨、酷热异常、湿雾瘴气等。
(2)环境和饮食如空气、水源、或食物受到污染等。
(3)没有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
疫历邪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二、七情
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2.七情致病的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2)影响内脏气机:情志所伤,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其紊乱。主要的病理变化有“怒则气上”、“喜
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
三、饮食与劳逸失常
(一)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
(-)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
四、痰饮
1.痰饮的形成2.痰饮的致病特点
五、瘀血
1.瘀血的形成
瘀血的形成,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瘀滞。二是由于内外伤,或气
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引起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2.瘀血的致病特点
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
(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2)肿块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形成瘤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
(3)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另外,临床望诊,往往还可见到面色数黑、肌肤甲错、唇
甲青紫、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等表现。切诊则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脉象。
第九节发病与病机
一、发病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与邪气
二、邪正盛衰病机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实,即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种病理反映。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
都比较强盛,或是邪气虽盛而机体的正气未衰,能积极与邪抗争,故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在
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即称为实证
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如临床
上见到的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瘀血内阻等病变,以及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
便不通、脉实有力等,都属于实证。
虚,即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机体的气、血、津液和经络、脏
腑等生理功能较弱,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机体的正气对于致病邪气的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映。
所以,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即称为虚证。
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的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
大出血等耗伤人体气血津液、阴阳,均会导致正气虚弱,出现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
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正虚的临床表现。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
邪正盛衰导致的疾病转归,最常见的是由实转虚、因虚致实和虚实夹杂。
三、阴阳失调病机
1.阴阳盛衰
(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
2.阴阳互损3.阴阳格拒4.阴阳亡失
四、气、血、津液失调病机
1.气失调2.血失调
3.津液失调
津液失调,是指津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津液不足和输布排泄障碍的病理变化。
(1)津液不足
(2)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第十节预防与康复
一、预防
1未病先防2.既病防变的基本措施
二、康复
1康复的原则2.常用康复疗法
最佳选择题1
1“同病异治”的依据是「正确答案』D
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人与自然的统一性C.相同的疾病出现不同的舌象、脉象
D相同的疾病出现不同的证候E.相同的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2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r正确答案』D
A交合感应B.对立制约C.消长平衡D.互根互用E.无限可分
3根据五行理论,肝病传肺的病机是『正确答案』C
A相克B.相乘C.相侮D.母病及子E.子病犯母
4肺主气的含义之一是『正确答案JA
A主一身之气B.主气向上向外C.主凋节媵理开合D.主调节宣发卫气E.主调节汗液排泄
5肝能调畅情志,其理论依据是『正确答案」A
A疏通气机B.凋节血量C.贮藏血液D.疏泄胆汁E.调节脾胃升降
6被称为“血海”的经脉是『正确答案』A
A冲脉B.带脉C.任脉D.督脉E.阴维脉
7最易伤人阴位的六淫邪气是『正确答案』D
A风邪B.暑邪C.燥邪D.湿邪E.寒邪
最佳选择题2
1“异病同治”的依据是『正确答案」D
A病因相同B.病种相同C.病邪相同D.病机相同E.某一症状相同
2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是『正确答案』B
A阴阳消长B.阴阳互根C.阴阳平衡D.阴阳对立E.阴阳制约
3抑木扶土法的理论依据是『正确答案』D
A五行相生B.五行相乘C.五行相侮D.五行相克E.五行母子相关
4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正确答案』A
A血液B.肾精C.营气D.元气E.津液
5肾主纳气的生理作用是『正确答案』E
A摄藏精气于肾B.防止水液外泄C.防止阳气外脱D.封藏五脏精气E.防止呼吸表浅
6有约束纵行诸经作用的经脉是[正确答案』C
A.冲脉B.任脉C.带脉D.督脉E.跷脉
7.六淫邪气中,易伤肺的是『正确答案JB
A.风邪B.燥邪C.湿邪D.寒邪E.火邪
最佳选择题3
1.能准确反映疾病某一阶段病理变化本质的是『正确答案』D
A.舌象B.症状C.脉象D.证候E.现病史
2.“阴阳互损”的最终结果是『正确答案』C
A.阴虚B.阳虚C.阴阳两虚D.亡阴E.亡阳
3.依据五行学说,属木的是『正确答案』D
A.苦味,青色,筋,目B.咸味,青色,口,思C.甘味,青色,骨,耳
D.酸味,青色,风,怒E.酸味,青色,目,忧
4.心主血脉的含义主要是指『正确答案』D
A.贮藏血液B.固摄血液C.温煦血液D.推动血行E.滋养血脉
5.脾主升清主要是指『正确答案』C
A.维持机体内脏位置的恒定B.维持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C.维持精微物质的上升和布散
D.维持气血的生化E.维持血行脉中而不逸出脉外
6.能调节阴经气血的经脉是『正确答案』D
A.督脉B.冲脉C.带脉D.任脉E.阴跷脉
7.称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正确答案』A
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
配伍选择题1
[41-42]
A.肝与肾B.脾与肾C.脾与肝D.心与肾E.心与脾
41.与“水火既济”生理功能相关的两脏是『正确答案」D
42.与“水不涵木”病理变化相关的两脏是『正确答案」A
【43〜46]
A.脉内B.胸中C.肾中D.心中E.脉外
43.卫气分布于『正确答案JE
44.营气分布于『正确答案」A
45.宗气聚集于『正确答案」B
46.元气根源于『正确答案JC
【47〜48]
A.任脉B.督脉C.冲脉D.带脉E.阳维脉
47.能调节阳经气血的经脉是『正确答案』B
48.能调节十二经气血的经脉是r正确答案』C
【49〜51]
A.凝滞B.重浊C.黏滞D.开泄E.升散
49.寒邪的性质是『正确答案』A
50.暑邪的性质是『正确答案JE
51.风邪的性质是『正确答案』D
【52〜54]
A.亡阴B.亡阳।C.真热假寒D.真寒假热E.阴阳两虚
52.阴损及阳出现的证候是『正确答案』E
53.阳盛格阴出现的证候是『正确答案』C
54.阴盛格阳出现的证候是『正确答案』D
配伍选择题2
【41〜42]
A.肝气郁结B.心火亢盛C.肝病乘脾D.肺热壅滞E.肝火犯肺
41.依据五行学说,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诊断为『正确答案』C
42.依据五行学说,面见赤色,U味苦,脉洪、诊断为『正确答案』B
【43〜44]
A.肝与脾B.心与脾C.心与肺D.脾与肺E.肝与肺
43.与气生成相关的两脏是『正确答案』D
44.与血液生成、贮藏相关的两脏是『正确答案』A
【45〜48]
A.化生血液B.促进生长发育C.推动气血的运行
D.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E.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45.宗气的生理功能是『正确答案』C
46.元气的生理功能是『正确答案』B
47.营气的生理功能是『正确答案』A
48.津液的生理功能是『正确答案』A
【49〜51]
A.重浊B.干涩C.易流行D.升散E.受引
49.湿邪的特性是『正确答案』A
50.寒邪的特性是『正确答案』E
51.疫历邪气的特性是『正确答案』C
【52〜54]
A.真虚假实B.因虚致实C.由实转虚D.真实假虚E.虚极致脱
52.“大实有赢状”的病机本质是r正确答案』D
53.治疗不当,病邪久留,其病机是『正确答案』C
54.正气不足,内生痰饮,其病机是『正确答案』B
配伍选择题3
【41〜42]
A.心与肾B.肺与肾C.脾与肾D.肝与肾E.肝与脾
41.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的两脏是f正确答案』B
42.与精血同源密切相关的两脏是f正确答案』D
[43-46]
A.自然清气和水谷精气B.先天精气和水谷精气C.肾藏之精和营气、津液
D.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E.水谷精气中的刚悍部分
43.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是『正确答案』C
44.化生元气的基本物质是『正确答案』B
45.化生营气的基本物质是『正确答案』D
46.生成宗气的基本物质是『正确答案』A
[47-48]
A.燥热B.风寒C.湿热D.寒湿E.暑热
47.痰湿偏盛者,易感受的邪气是『正确答案」D
48.体形肥胖者,易感受的邪气是f正确答案』D
【49〜51]
A.干涩B.炎上C.黏滞I).开泄E.重浊
49.燥邪的特性是『正确答案』A
50.火邪的特性是『正确答案』B
51.风邪的特性是『正确答案』D
[52-54]
A.真虚假实B.真实假虚C.虚中夹实D.由实转虚E.实中夹虚
52.实热伤津的病机是『正确答案』E
53.脾阳不振之水肿的病机是『正确答案』C
54.“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本质是『正确答案』A
多项选择题1
121.小肠的生理功能有『正确答案JBCDE
A.腐熟水谷B.受盛和化物C.吸收水谷精微D.吸收大量水液E.分别水谷精微与食物残渣
122.营气的生理功能有『正确答案JAE
A.营养人体B.温煦脏腑C.温养肌肉D.推动血行E.化生血液
123.痰留经络筋骨,可见『正确答案』ABD
A.肢体麻木B.阴疽流注C.咽中梗阻D.瘵疡痰核E.癫狂痴呆
124.与津液输布、排泄相关的脏腑功能有『正确答案』ABCDE
A.肺的宣肃B.脾的运化C.肾的气化D.肝的疏泄E.三焦通利
121.依据中医藏象学说;与肝直接相关的有『正确答案』ABDE
A.精明B.筋膜C.汗液D.黑睛E.泪液
122.卫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正确答案』ACD
A.护卫肌表B.固摄血液C.防御外邪入侵D.调节汗孔开合E.营养脏腑经络
123.瘀血疼痛的特点有『正确答案」ABCDE
A.刺痛B.痛处拒按C.痛有定处D.痛处可见青紫肿胀E.疼痛夜间加重
124.津液不足的常见临床表现有『正确答案』ABE
A.舌光红无苔B.尿少便干C.两目视物昏花D.自汗乏力E.毛发肌肤枯槁
多项选择题2
121.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包括『正确答案』ABCDE
A.主生殖B.主生长发育C.主水液D.主纳气E.温煦脏腑
122.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f正确答案』ABCDE
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C.气化作用D.防御作用E.温煦作用
123.痰留经络筋骨常导致的病症有『正确答案JABCE
A.瘪疡痰核B.肢体麻木C.半身不遂D.咳痰胸闷E.阴疽流注
124.引起气不足的原因有「正确答案JABCDE
A.先天不足B.劳倦内伤C.后天失养D.久病不复E.脾肺肾功能失调
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概述
一、主要内容
二、基本原则
第二节四诊
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个内容。是诊察疾病的方法,又称为“诊法”。
一、望诊
(一)望神
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1.得神2.失神3.假神
往往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患者。
4.神乱
即神志异常,常见于癫、狂、痫的患者。
(二)望色
青、黄、赤、白、黑五色,既代表不同脏腑的病变,又代表不同性质的病邪。
(三)望形
(四)望头面
(五)望体表
(六)望舌
舌与脏腑相关是舌诊的基础,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由于再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联系于许多
脏腑,如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阳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他如足太阳之筋结于舌本,手少阴之筋入系舌本,等等。所以,脏腑的精气可上营于舌,脏腑的病变亦可
从舌象变化反映出来,这就是望舌可以诊察内脏病理变化的依据。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前人还发现
舌的一定部位与一定的脏腑相联系,并反映着相关脏腑的病理变化,从而把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
舌边四个部分,分属于心肺、脾胃、肾、肝胆等有关脏腑。这种以舌的分部来诊察脏腑病变的方法,在临
床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望舌质
(1)望舌色
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液两伤,血气壅滞不畅
之征;淡紫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
征。
(2)望舌形
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是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
瘦薄而色红绛且干,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有胖嫩与肿胀之分。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津液
不化、水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是心脾热盛;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
毒。
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称为裂纹舌,多由阴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
多属热盛津伤,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是血虚不润的反映。其中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
上无诊断意义。
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
舌同见,多属脾虚。若舌质淡白而湿润,多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若芒刺干燥,多属热邪亢盛,且热愈盛
则芒刺愈多。根据芒刺所生部位,可分辨邪热所在脏腑,如舌尖有芒刺,多属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多
属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多属胃肠热盛。
(3)望舌态
主要是观察舌体运动的变化。
强硬:舌体强硬,运动不灵活,屈伸不便,或不能转动,致使语言骞涩,称为“舌强”。若见于外感
热病,多属热入心包,痰浊内阻,或高热伤津、邪热炽盛。见于杂病中者,多为中风征兆。
痿软:舌体软弱,伸卷无力,转动不便,是为舌痿。多属气血虚极,阴液亏损,筋脉失养所致。若久
病舌淡而痿,是气血俱虚;舌绛而萎,是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萎者,则为热灼阴伤。
颤动:舌体震颤不定,不能自主,称为舌体颤动。久病中见舌颤,属气血两虚或阳气虚弱;外感热病
中见之,多属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之象。
吐弄:舌伸长,吐露出口外者为吐舌,舌时时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舔口唇上下或口角左右,
称为弄舌。两者都属心脾有热。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多为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
不良。
歪斜:舌体偏斜于一侧,称为歪斜多是中风或中风之先兆。
短缩: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短缩。多是危重证候的反映。舌淡或青而湿润短缩,多属寒凝筋脉;
舌胖而短缩,属痰湿内阻;舌红绛干而短缩,多属热病津伤。
2.望舌苔
(1)望苔色
苔色主要有白、黄、灰、黑四种。苔色与病邪性质有关,故察苔色可以推断疾病性质。
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薄白苔,本是正常的舌苔。感受外邪,病犹在表,尚未传里的时候,
舌苔往往不起明显变化,而仍见薄白苔。所以苔薄白,在临证时可作为病邪在表而未入里的旁证。舌淡苔
白,常见于里寒证。若舌匕满布白苔,有如白粉堆积在舌上,扪之不燥,为积粉苔,由于外感秽浊不正之
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瘟疫,亦见于内痈。
黄苔:主热证、里证。黄苔,为热邪熏灼所致,故主热证。一般来讲,苔色越黄,反映热邪越重,淡
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黄苔又主里证,故外感病,苔山白转黄者,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
由于黄苔主热主里,因此黄苔又常与红绛舌并见。若舌淡胖嫩而见苔黄滑润者,则应考虑阳虚水湿不化。
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亦可见于寒湿证。灰色即浅黑色,常可发展为黑苔,故灰黑苔常同时
并见。灰苔可由白苔转化而来,也可与黄苔同时并见。若苔灰而润,则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而苔
灰干燥,则多属热炽津伤,或阴虚火旺。
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黑苔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若苔黑
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苔黑而润滑,则多属阳虚寒盛。
(2)望苔质
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脱、有根无根等变化。
厚薄: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也就是透过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为薄苔,不能
见到舌体的为厚苔。
润燥:正常舌苔是润泽的,为津液上承之征。察舌苔的润燥,主要是了解津液变化的情况。苔面干燥,
望之枯涸,扪之无津,称为燥苔,更甚者有粗糙刺手感觉的又称糙苔,是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多见于热盛
津伤或阴液亏耗的病证。但也有因阳气虚不能化津上润而苔反燥者。苔面有过多水分,扪之滑利而湿,称
为滑苔,多是水湿内停之征。
舌苔山燥转润,往往是热邪渐退或津液渐复之象,表示病情好转;若山润变燥,则表明津液已伤,热
势加重,或邪从热化。
腻腐:腻苔,是舌面上覆盖着一层浊而滑腻的苔垢,颗粒细腻而致密,刮之难去,多见于湿浊、痰饮、
食积等阳气被阴邪所抑的病变,如痰饮、湿温等病证。
腐苔,苔质颗粒较大,松软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刮之易脱,多山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
气上升而成,常见于食积、痰浊等病。
剥落:苔的有无与消长变化,是正邪斗争互为消长的表现。若舌苔骤然退去,不再复生,以致舌,面
光洁如镜,即为光剥舌,又叫“镜面舌”,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表现。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
无苔,称为‘'花剥苔",也属胃的气阴两伤之候。若花剥而兼有腻苔者,说明痰浊未化,正气已伤,病情
较为复杂。
有根与无根:舌苔坚敛而着实,紧贴着舌面,刮之难去,舌与苔如同一体,犹如从舌里长出来的,即
为有根苔,又叫真苔,而舌苔不着实,似浮涂在舌上,刮之即去,不像是从舌上生出来的,则为无根苔,
又叫假苔。
3.舌诊的临床意义
(七)望排出物
二、闻诊
(-)听声音
1.语声
“言为心声”,语言错乱多属于心的病变。若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的,是澹语,常见于热
扰心神的实证;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的,是郑声,属于心气太伤,精神散乱的虚证。
2.呼吸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煽动,或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的称为喘。喘气时喉中有哮鸣声的称为哮。
喘有虚实之分。若喘息气粗,声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的,属实喘,多因肺有实邪,气机不利所致;
若喘声低微息短,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的,属虚喘,乃肺肾气虚,出纳无力之故。
3.咳嗽
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鹭叫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咳声如犬吠,多为白
喉。
4.呃逆、暧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
呃逆,俗称“打呃”。暧气,又称噫气,俗名打嗝,多见于饱食后,可由宿食不化、肝胃不和、胃虚
气逆等原因引起。
(-)嗅气味
大便臭秽为热;有腥味的属寒。小便臊臭,多为湿热。矢气奇臭,多为消化不良,宿食停滞。咳吐浊
痰脓血,腥臭异常的,多为热毒炽盛,瘀结成脓的肺痈。
三、问诊
(一)问寒热
寒热,即恶寒发热,是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症状。恶寒是患者的主观感觉,凡患者感觉怕冷,甚则加衣
被、近火取暖,仍觉寒冷的,称为恶寒。若虽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有所缓解者,又称为畏寒。
1.恶寒发热疾病初起即有恶寒发热,多见于外感表证,是外邪客于肌表,卫阳与邪气相争的反映。
由于外邪有风寒、风热的不同,故又有恶寒重发热轻与恶寒轻发热重的不同。
2.但寒不热在疾病过程中,患者惟感畏寒而不发热,多属虚寒证。阳气虚于内,阳虚则寒,不能温
煦肌表,故同时并见面色苍白、肢冷路卧、喜着衣被等虚寒证的表现。寒邪直中脏腑,阳气被伤,也可见
畏寒或病变部位冷痛,此即所谓“阴盛则寒”。
3.但热不寒发热不恶寒而但恶热。
(1)壮热
(2)潮热
①阴虚潮热
②湿温潮热
③阳明潮热
(3)长期低热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称为寒热往来,是半表半里证的特征。为邪气虽不太盛,正气确
也不强,邪气既不能侵入于里,正气也不能祛邪使之出表,正邪交争的表现。
(二)问汗
1.表证辨汗
表证是病位在肌表,了解表证有汗与无汗,往往可以分辨感受外邪的性质和正气的盛衰。表证无汗,
多属外感寒邪,如伤寒表实证之类,寒主收敛,使膜理致密,汗孔闭塞所致。表证有汗,多属外感风邪,
如太阳中风证之类;又如外感风热,以及卫阳虚弱,复感外邪的表证,都可以见到出汗,因风性开泄,热
性升散,均可使媵理疏松而汗出。
2.自汗
3.盗汗
4.绝汗
5.战汗
此外,还有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汗出仅限于头部的头汗。老年人气喘的头额汗出,则多为
虚证。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阳上越,阴虚不能涵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还有风痰或风
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的半侧身体出汗,或见于左侧,或见于右侧,或见于上半
身,或见于下半身。还有阴经郁热熏蒸所致的手足心汗出,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的独见于心胸部多
汗等。
临床上除应辨别以上各种汗症外,还应注意辨别冷汗与热汗。冷汗多因阳虚,卫气不足,肌表不固所
致;热汗多由外感风热或内热蒸迫所引起。
(三)问疼痛
1.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临床意义
2.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
(四)问饮食口味
(五)问二便
(六)问睡眠
(七)问耳目
(A)问经带
四、切诊
(-)脉诊
1.脉诊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分寸、关、尺三部。
2.平脉的特点及变异
脉学中认为,平脉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有神”,即脉象和缓有力;二是“有胃”(胃气),即脉
来去从容而节律一致;三是“有根”,在尺部沉取,仍有一种从容不迫应指有力的气象。
3.病脉与主病
(1)浮脉
(2)沉脉
(3)迟脉
(4)数脉
(5)虚脉
(6)实脉
(7)滑脉
(8)涩脉
(9)细脉(又称小脉)
(10)洪脉
(11)弦脉
(12)代脉
4.相兼脉与主病
(二)按诊
1.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按脱腹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第三节辨证
一、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就是把千变万化的病证,归纳为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四对纲领性证候,用以指
导临床治疗。其中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属阳,里、寒、虚证属阴,所以,阴阳
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二、脏腑辨证
三、气血津液辨证
(-)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气血同病辨证
(四)津液辨证
最佳选择题:
8.营血亏损常见的面部表现是『正确答案』A
A.淡白而消瘦B.暗黄而消瘦C.(白光)白而虚浮D.青黑而虚浮E.暗幻:而消瘦
9.胃气阴两伤常见的舌苔是『正确答案』C
A.无根苔B.焦黄苔C.花剥苔D.黑燥苔E.积粉苔
10.咳嗽痰多,色白而黏,容易咯出,舌苔白腻,脉滑,证属『正确答案』E
A.肺气虚B.肺阴虚C.脾肺两虚D.痰热郁肺E.痰浊阻肺
8.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的常见面色是『正确答案』C
A.青黄B.萎黄C.青灰D.戴黑E.苍白
r答案解析J青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青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的气色。寒主收引,寒
盛而留于经脉,则经脉拘急不舒,阻碍气血的运行,或气滞而凝,或血阻而瘀,都可使面色发青,甚至出
现青紫色。如阴寒内盛,心腹疼痛,可见苍白而带青的面色;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不畅,可见面色
青灰、口唇青紫,多为气虚血瘀所致。又有小儿高热,面部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最易察见,
往往是惊风的先兆。
9.中风或中风先兆的舌态是r正确答案』E
A.舌短B.舌缩C.舌痿D.舌软E.舌歪
10.心悸,心前区闷痛,痛引肩背内臂,舌暗,脉涩,证属『正确答案』D
A.心血虚B.心阴虚C.心气虚D.心血瘀阻E.心火亢盛
8.脾气虚衰、湿邪内阻的常见面色是『正确答案』D
A.黄而无华B.面色淡黄C.黄而虚浮D.黄而鲜明E.黄而晦暗
9.食积痰浊的常见舌苔是『正确答案』D
A.黄苔B.黑苔C.滑苔D.腐腻苔E.花剥苔
10.心气虚的主要症状是『正确答案』A
A.心悸,气短,舌淡,苔白B.心悸,气短,胸闷,舌淡或紫暗C.心悸,心烦,唇舌色淡
D.心悸,心烦,口唇青紫E.心悸,气短,四肢厥冷
配伍选择题:
【55〜56]
A.水湿内停B.肾气不固C.阴虚内热D.膀胱失约E.下焦湿热
55.小便频而涩少,证属『正确答案』C
56.小便频而短赤急迫,证属『正确答案』E
【57〜58]
A.气滞B.血瘀C.虫积D.燥屎E.肠痈
57.腹内肿块,按之坚硬,固定不移者,多为『正确答案』B
58.腹痛绕脐,左下腹按之有块累累者,多为『正确答案』D
【59〜62]
A.食纳减少,食后作胀,大便滤泻B.食纳减少,食后作胀,小腹下坠
C.脱腹胀满,食纳减少,头身困重D.腹胀冷痛,气怯形寒,四肢不温
E.食纳减少,倦怠无力,皮下出血
59.脾阳虚的症状是『正确答案』D
60.寒湿困脾的症状是『正确答案』C
61.脾不健运的症状是『正确答案』A
62.脾虚下陷的症状是『正确答案』B
【55〜58]
A.肝胆实热B.脾胃湿热C.肝胃蕴热D.食积内停E.脾虚不运
55.口淡乏味多见于『正确答案』E
56.口中酸馔多见于『正确答案』D
57.口甜而腻多见于『正确答案』B
58.口中泛酸多见于『正确答案』C
【59〜60]
A.代脉B.涩脉C.细脉D.弦脉E.迟脉
59气.血两虚的常见脉象是『正确答案』C
60.痛证或痰饮的常见脉象是『正确答案』D
[61-62]
A.头晕目眩,少气懒言B.头目昏花,腹部坠胀C.头痛眩晕,面红目赤
D.头重如裹,胸胁满闷E.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61.中气下陷的辨证要点是『正确答案』B
62.肝气上逆的辨证要点是『正确答案』C
【55〜56]
A.口渴多饮B.口渴不多饮C.口渴喜热饮
D.大渴引饮,小便量多E.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55.热入营血证的症状是『正确答案』B
56.消渴的症状是『正确答案』D
[57-58]
A.寒凝肝脉B.气滞血瘀C.脾胃湿热D.肝郁脾虚E.气血亏虚
57.妇女经前小腹胀痛者,证属[正确答案』B
58.妇女经后小腹隐痛,腰酸痛者。证属『正确答案』E
【59〜62]
A.头晕眼花,肢麻震额,舌强B.胁肋胀痛,纳呆尿黄,苔腻C.眩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
D.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口干E.眩晕耳鸣,爪甲不荣,视力减退
59.肝阴虚证的常见症状是『正确答案』C
60.肝胆湿热证的常见症状是「正确答案』B
61.肝阳上亢证的常见症状是『正确答案』D
62.肝阳化风证的常见症状是『正确答案』A
多项选择题:
125.肾虚带下的特点有『正确答案』AE
A.带下色晦B.带下色黄C.带下色赤D.质黏稠而臭E.质稀薄而多
125.妇人行经腹痛常见的病因病机有『正确答案」ABC
A.气滞血瘀B.寒凝胞脉C.气血亏虚D.热入血脉E.痰浊阻络
125.导致闭经的常见原因有『正确答案』ACD
A.气虚血少B.血热内炽C.血寒凝滞D.血瘀不通E.气不摄血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
第一节治则与治法
一、治病求本
(-)治标与治本
1.急则治其标
2.缓则治其本
3.标本兼治
虚人感冒,素体气虚,反复外感,治宜益气解表,益气为治本,解表是治标。
(二)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指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
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2.反治
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
用”、“通因通用”等。
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
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
寒象的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二、扶正与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域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
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1.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2.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3.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第二节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
一、感冒
1.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或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
吐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葱豉汤(葱白、豆豉)或荆防败毒散(前胡、柴胡、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苗、茯苓、
枳壳、桔梗、甘草)加减。
2.风热感冒
【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或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痛咽红,口渴。舌边尖红,苔薄
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宣肺解表。
【方药】银翘散(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劳子、薄荷、桔梗、淡豆豉、甘草)加减。
3.时疫感冒
【症状】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不退,周身酸痛,无汗,咳嗽、口干、咽喉疼痛,伴明显全身症
状,呈现流行性发作。
【治法】清热解毒解表。
【方药】清瘟解毒丸(大青叶、连翘、玄参、天花粉、桔梗、牛劳子(炒)、羌活、防风、葛根、柴
胡、黄苓、白芷、川茸、赤芍、甘草、淡竹叶)加减。
4.体虚感冒
【症状】发热,恶寒较甚,无汗,头痛鼻塞,身楚倦怠,咳嗽,咳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人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前胡、半夏、枳壳、桔梗、陈皮、木香)加减。
二、咳嗽
1.风寒犯肺2.风热犯肺3.燥邪伤肺4.痰热壅肺5.肺肾阴虚
三、喘证
1.风寒闭肺2.痰热郁肺3.肾虚作喘
四、不寐
五、胃痛
六、呕吐
七、泄泻
八、便秘
九、头痛
十、眩晕
十一、淋证
十二、阳痿
十三、郁证
十四、虚劳
十五、痹证
十六、中暑
十七、疮疝
十八、乳癖
十九、瘾疹
二十、痔疮
二十一、跌打损伤
二十二、月经不调
二十三、痛经
二十四、带下病
二十五、积滞
二十六、厌食
二十七、鼻渊
二十八、口疮
二十九、咽喉肿痛
最佳选择题
11.阴盛格阳应采用的治法是r正确答案』B
A.以寒治热B.以热治热C.以热治寒D.以寒治寒E.用热远热
12.阴虚不能制阳应采用的治法是『正确答案』B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阴阳双补
13.大便秘结,胸胁痞满,多见于『正确答案』A
A.肝脾气郁B.热结肠胃C.津亏血燥D.阳虚寒凝E.气血两虚
14.风寒闭肺作喘的主要症状是仃E确答案』B
A.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黏色黄,脉滑数B.喘咳气逆,恶寒发热,痰稀无汗,脉浮紧
C.喘咳气逆,倚息难卧,痰稀声微,脉沉细D.喘息胸痛,咽喉发紧,喉中痰鸣,脉弦
E.喘咳胸闷,咳嗽痰多,呕恶纳呆,脉滑
最佳选择题
11.真热假寒证的治法是
A.以寒治热B.以寒治寒C.寒者热之D.用热远热E.用寒远寒『正确答案』B
12.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的治法是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补阳益阴『正确答案』C
13.发热,微恶风,咳嗽气粗,痰黏,色黄,咽痛,口微渴,舌尖红,证属
A.风热犯肺B.肺肾阴虚C.肝火犯肺D.燥邪伤肺E.痰热阻肺『正确答案』A
14.津亏血燥便秘的主要症状是r正确答案』C
A.大便于结,小便短赤,口苦,舌红B.大便秘结,欲便不得,暧气,苔腻
C.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心悸,舌淡D.大便艰涩,面色淡白,腹冷,舌淡
E.大便干燥,纳食减少,暧气,舌淡
最佳选择题
11.真寒假热证的治法是『正确答案』D
A.以寒治寒B.以寒治热C.用热远热D.以热治热E.以热治寒
12.补阴时,酌情配用补阳药的治法是『正确答案』C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林流转协议合同范例
- 担保交易合同范例
- 人力外包结算合同范例
- 公会开厅合同范例
- 农资机械合作合同范例
- 保障性合同范例
- 2024年版:住宅小区加压水泵安装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电子信息产品电磁场干扰试验技术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白酒现货回购协议3篇
- 2024年精简版机电设施安装协议文稿版B版
- 江西旅游经济发展调查分析报告
- 中医培训课件:《中药热奄包技术》
- 寻方问药纵横谈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景观设计初学者实战宝典-园林规划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周黑鸭营销策划课件
- 2023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 股权划转方案
- 2023-2024学年宜宾市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08-电学习题答案
- 专家顾问聘用合同协议书范本(通用)(带目录)
- -年级组长述职报告(四篇合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