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1冷战2两极格局含义背景过程特点影响形成发展:多极化力量瓦解(一)何为冷战冷战”的手段还包括:挑起事端进行颠覆活动;以“经援”、“军援”为诱饵,拉拢“朋友”,扩大势力范围;扩大军事同盟;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派军队控制战略要地;以经济封锁、制裁等手段,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以文化入侵,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时间?对立双方?状态?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1947——1991)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一、冷战(二)背景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1943.11开罗会议1943.11德黑兰会议1945.2雅尔塔会议1945.7波茨坦会议雅尔塔体系一、冷战美苏两分天下1.时代背景: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材料: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2.关系转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二战期间遭受空袭的伦敦军事实力世界第一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军队人数1200万+国防预算800亿+军事基地500个+拥有原子弹军队人数1100万+最强陆军坦克兵团研制原子弹军事实力世界第二1/4国民财富毁于战火1710座城市被破坏3.2万个工厂夷为平地经济受损,但恢复迅速(二)背景饱受战争之苦的西欧,满目疮痍。……英国缺煤,缺粮缺电,开春以后又遇洪水为患,全国工厂有一半停工。法国居民每日口粮只有6盎司,德国的英美双占区的工厂3/4关闭,物价飞涨。……——《世界史•现代史编》独占鳌头空前强大西欧衰落一、冷战2.现实原因: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二)背景材料一: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材料二: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3.国家战略不同: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称霸世界”战略“保卫安全”战略一、冷战资本主义制度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家)资本主义是结束地球上暴政的唯一途径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自由的帝国(二)背景杜鲁门斯大林社会主义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共产主义是解放人类的必要条件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民主的帝国4.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对立(根本原因)一、冷战小结:美苏冷战背景1.时代背景: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3.现实原因: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4.战略差异: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5.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对立6.历史潮流:二战刚结束,人们对战争痛恨,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一、冷战2.关系转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1946.2凯南的“长电报”1946.3“铁幕”演说1946.9诺维科夫的“长报告”1947.3杜鲁门主义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巩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杜鲁门宣布世界分裂为自由民主与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苏联宣布世界分裂为帝国主义阵营和反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形成计划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冷战的序幕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主张。——美国驻苏联参赞乔治·凯南

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主要障碍,并正在积极扩军备战,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转向了态度逐渐对抗,怀疑和不信任造成了战略误判。冷战开始的标志一、冷战(三)进程1947.6马歇尔计划1949.1经互会成立1949.9北约成立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德国分裂1955.5华约成立政治体系的绝裂经济体系的断裂军事战略界限划定地缘政治的割裂标志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1.兴起:1947—1955

1946.3月铁幕演说——以铁幕一词闻名,号召英美结成同盟,运用各种手段对付共产主义,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什切青里雅斯特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一、冷战1.政治:杜鲁门主义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国家”,一种是“极权政体”。美国有领导“自由国家”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杜鲁门1947.3月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正式开始一、冷战2.经济:马歇尔计划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1948-1951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0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目的: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实质: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一、冷战图三:为西柏林空运物资的美C-47运输机图二:[美]丹尼尔·罗伯特《包围柏林》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苏封锁西柏林秘密谈判双方同时解除封锁苏占1948年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法占英占美占一、冷战3.地缘政治1949年德国分裂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三者联系?2、关系不同:雅尔塔奠定两极的框架,两极是雅尔塔的集中体现;两极下对抗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的形成。1、时间不同:1945年雅尔塔会议1947年“冷战”1955年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19451991

两极格局19551991“冷

战”19471991奠定基础集中体现对抗形式加速形成(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60年代初整体特点: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互为攻守。②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1959年,赫鲁晓夫受邀请访美,图为赫鲁晓夫与好莱坞女星玛丽莲梦露①缓和:美苏展开一系列对话A、1955年签订《对奥和约》B、1955年与联邦德国建交C、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2.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80年代末一、冷战(一)冷战的发展第二次柏林危机

这堵墙全长154公里,分内外两层,两墙之间有100米宽的“无人地带”。墙边设有280个观察哨、137个地堡、273个警犬桩以及总计108公里长的坑道。——孟钟捷、霍仁龙主编《地图上的德国史》后因利益未受影响,西方默认了柏林墙(于1989年11月10日拆除)。直到1961年十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宣布取消缔结对德和约的期限,美苏紧张对峙的局面才得以缓和,第二次柏林危机结束;强烈抗议——军事对峙——避免军事冲突一、冷战(一)冷战的发展古巴导弹危机H-bomb1亿吨TNT当量氢弹P114上面古巴与美国本土相距仅217公里短程导弹仅2分钟可毁灭佛罗里达中程导弹仅5分钟可毁灭1/3国土表面上姿态强硬,行动上相当克制与谨慎材料1:“禁止向古巴运送进攻性武器······非到必要时不使用武力!”

——肯尼迪1962年10月16日材料2:“如美国取消封锁,并从土耳其撤走导弹,苏联愿撤出导弹!”

——赫鲁晓夫1962年10月23日材料3:“可以取消封锁,并保证不进攻古巴,但不撤出土耳其!”

——肯尼迪1962年10月25日材料4:“接受美国人的所有要求!”

——赫鲁晓夫1962年10月23日相同之处:都在激烈对抗的同时极力避免直接冲突,存在自我监控机制,通过让步化解危机。一、冷战(1)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苏攻美守,美国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2.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80年代末重大转折性事件:美:1961-1973年越南战争陷入经济“滞胀”状态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冷战材料:首先尽管当时它已动用了全国近二分之一的地面部队,近五分之一的空军和四分之一的海军,使用了核武器以外的一切武器,仍然不能逃脱在越南战场上一再受挫的厄运。其次,为了进行印支战争,从1964年到1969年美国耗用军费1000多亿元。这一巨额开支是造成美国同时期出现的361亿美元的巨大财政赤字的一个主要原因。——袁明:《国际关系史》局部热战苏: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极点)(1)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

美国强硬,苏联全面收缩2.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80年代末一、冷战①缓和:A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B.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C.苏联实行战略收缩,1989年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

D.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②对抗:美国实施军备竞赛,实行“星球大战计划”80年代初,里根“应战”,并实施“战略防御计划”。3.结束: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四)冷战的特点一、冷战第二次柏林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1.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特征,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2.不完全性:美国及其盟国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3.不完全性: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4.始终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5.总体冷战,局部热战6.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五)冷战的影响一、冷战消极: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积极:1.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2.客观上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1.西方阵营的分化材料一: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德国总理阿登纳二、两级格局的发展与瓦解(1)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材料二:“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法国总统戴高乐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52年)(1958年)(1958年)(1967年)欧洲联盟(1993年)影响:①对欧洲:A.经济:促进欧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实力的增强;B.政治: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②对世界: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形成:1955年华约(二)发展:多级力量的成长1.西方阵营的分化(2)日本:经济腾飞、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二、两级格局的发展与瓦解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西方世界形成了日美、西欧三足鼎立之势。三足鼎立日本美国欧洲材料早在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时,佐廉政府就提出了“过渡到政治大国”的口号。进入80年代,日本把谋求政治大国作为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1981年7月,中曾根首相在他的故乡发表讲话时说:“要在世界政治中提高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2.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材料

苏联通过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要求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苏联还在东欧各国进行了无情的大清洗,将包括共产党著名领导人在内的几十万人清除出党,以保证苏联政治路线和外交政策的执行。匈牙利十月事件▲波兰波兹南事件中苏交恶中苏关系破裂二、两级格局的发展与瓦解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1968)东欧兴起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

1964

1967

1970

1971

1972

1979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中美建交3.中国的振兴——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二、两级格局的发展与瓦解◎1955年

万隆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在万隆会议的基础上形成,要求独立自主,掀起非殖民化浪潮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4.第三世界的兴起二、两级格局的发展与瓦解欧共体成立日本经济“起飞”及谋求“政治”大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