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及对策探析:以某中学为例10000字(论文)】_第1页
【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及对策探析:以某中学为例10000字(论文)】_第2页
【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及对策探析:以某中学为例10000字(论文)】_第3页
【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及对策探析:以某中学为例10000字(论文)】_第4页
【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及对策探析:以某中学为例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以某中学为例内容摘要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已成为困扰不少农村学生及学生家长、老师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关注。对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问题进行认识、解决,是帮助农村初中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个人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举。因此,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了解目前临汾市某农村初中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综述了其学习动力不足的各种表现,找到该校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学习动力的对策建议,旨在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成因对策目录一、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 4二、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5(一)个人心理素质比较差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5(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6(三)在校同伴关系不融洽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6(四)不良社会风气、环境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7三、提高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的对策探讨 8(一)关注学生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8(二)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8(三)加强引导教育,营造良好交往环境 9(四)优化社会环境,转变农民旧有观念 10参考文献 11初中生作为当代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否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关乎民族复兴重任的完成。当前,初中生的学习动力问题较为普遍,而农村初中生作为初中生里的庞大群体,其学习动力状况同样不容忽视。如果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会阻碍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终身学习,影响公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以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作为专门研究对象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动力研究领域,研究者大多从自己所在地区学校的实际出发,研究学习动力问题并提出相应见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但是城乡、区域、校际和群体间存在着差异,表现出的学习动力问题各不相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总之,已有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推广性、适用性不强。因此,以临汾市某农村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该校学生学习动力的现状,并提出提升该校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为改善该校学生的学习动力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对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以临汾市一所农村中学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5份,其中有效问卷122份,有效率97%。从调查结果来看,该中学学生学习动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具体到学习动力的各个维度,仍可发现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一系列表现。第一,不少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缺乏热情、较为盲目。这些学生对于学习没有计划、目标,使学习陷于一种盲目的境地。机械地学习是他们的常态,他们不考虑自己为什么要学、要学到什么东西以及怎么学,只是茫然地度过每一个学习的日子;还有学生表示自己对学习根本没什么感觉,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得到毕业证就行了。第二,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或者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有的学生喜欢避重就轻,或者在学习中易受周围事物的干扰,不愿面对学习这个“苦差事”,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恒心。关于在学习中遇到拦路虎如何解决的问题,25%的学生选择自己寻找渠道解决,15%的学生会寻求老师帮助,40%的学生会向同学请教,20%的学生选择搁置问题,放任不管。在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有的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意在稍有难度的问题上付出精力,只愿意挑简单的东西学。除此以外,由于手机、网络游戏的诱惑,一些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赶不上班里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第三,学习吃力,感到学习过程枯燥无趣,学习自信心不足。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课业负担重,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陈可东.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8(A3):6.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欠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老师上课所讲内容理解困难,不会做课后作业,成绩较差,从学习中感到的更多是吃力、困难,他们认为学习没什么意思,自己再努力也学不好,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甚至选择放弃努力学习。陈可东.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8(A3):6.第四,学习态度消极。一些学生上课总是犯困、睡觉,不专心听讲,或者公然破坏课堂秩序,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关注与学习无关的事物,小动作过多。课下写作业拖拖拉拉,应付了事,反感老师、家长的教导。他们以混日子的心态在学校度过每一天,总盼着下课、放学,然后四处游荡、玩耍。他们感受不到任何学习的压力,认为将来参加中考也就是个形式,拿到毕业证就可以步入社会了。因此,针对这些现状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是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其学习质量的应有之策。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一)个人心理素质比较差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抗挫折能力差。与小学相比,初中的课程增加,内容难度也加大,部分学生由于无法适应这样的转变、欠缺相应的调适能力等原因,没有找出有效应对的学习方法、措施,感到学业负担加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越来越多,睡眠不足,生理、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压力,无暇参与课外活动,学生希望得到放松、归属感等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在学习中易产生情绪倦怠,感到学习很吃力,跟不上班级的教学进度。这时,一些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无法承受学习带给自身的失败体验,对学习的态度变得消沉,不再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认定自己学习能力差所以才学不好,干脆放弃努力算了,其学习积极性被挫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相比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老师要求学生有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养成自我监督的学习习惯,根据自身学习特点自主地确立学习目标。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效果,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并使之产生自觉行为的必要前提。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起点与终极原因。项赠.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调查结果显示,45%的学生制定了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执行,20%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制订计划,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2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做计划的习惯。只有15%的学生能严格执行计划。这能够说明一个问题,虽然接近半数的学生能够制订计划,但是整体来看,该校初中生的学习目标状况并不乐观。部分学生环境适应力较差,没有完全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学习被动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对自身学习进度的掌控不足,感到迷茫、无所适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学习的结果预期不明确,内心产生想要学习的想法不会很强烈,学习动机被削弱。此外,部分学生对自身认识与真实存在的自我有偏差,制定的学习目标过高,不符合当前的实际能力,自己一时很难达到理想中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导致其学习动力减弱。项赠.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过分自卑,遇到困难易退缩。心理上过分自卑的学生,对自我定位模糊,没有形成稳定、理性的自我认知,对未来人生、理想感到渺茫和不确定,缺乏担当的能力,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易受外界看法的影响,信心来源于外在的肯定,而不是出自自身的内在力量。所以,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的自我评价不够客观理性,对学习结果的期望不高,不能做到全力以赴。遇到困难时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容易疑惑自己是否能完成学习任务,面对任务、目标表现出退缩的姿态,而不是对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充满信心。意志力薄弱,学习基础不牢靠。部分学生重视学习结果甚于对过程的重视,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意志力薄弱。他们对待学习任务缺少足够的忍耐力和长期坚持下去的决心,忽视自身学习习惯的培养,认为基础性的知识太枯燥,习惯养成太麻烦,不愿花精力去学习和记忆,最终导致他们没有打好学习基础。因此,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底子薄,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与同学的差距越拉越大,过去落下的知识难以弥补,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不愿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学习,而是消极待之。(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部分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什么责任,还有家长认为孩子回家不需要学习,而且自己文化水平低,也谈不上对孩子学习的指导。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或农活,认识不到陪伴、参与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他们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具体的学习情况,只是简单过问一下考试成绩,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监督、指导。学生应付学习、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情况未引起家长重视,导致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基础未打牢。在学习难度日渐加大的初中阶段,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学习方法,难以应对、解决各种学习任务,感到学习中到处充满困难和压力,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兴趣。家庭文化氛围缺乏,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部分家长由于知识贫乏,教育水平较低,不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因而看到孩子的学习困难只能白着急,干瞪眼而无力帮助其解决,结果就使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越积越多。侯耀先.中小学生学业不良的“家庭成因”及对策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7(12):41-43.还有很多农村家长意识不到家庭氛围对孩子学习的影响,常常在家进行打麻将等活动,讲话大声粗鲁,不注意孩子内心感受。他们只重视对孩子物质上的给予,忽视精神滋养,孩子在家除了完成作业就是玩耍,家长很少给他们买课外书或带他们去开阔眼界,导致学生接触课外知识的机会极少。家庭文化氛围不足,一方面使学生沾染了家长身上具有的那种不良习气,沉迷于享乐玩耍,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接触的环境有限、知识面狭窄,在学习中感到胆怯,思维不活跃,不敢挑战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只愿挑简单的东西学。侯耀先.中小学生学业不良的“家庭成因”及对策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7(12):41-43.农村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不正确。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度迁就,认为孩子现在犯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长大就慢慢改正了。在这种方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经受不住挫折、失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总是有强烈的挫败感,学习坚持性差,缺乏信心。另一些家长平常忙于工作,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总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一味以家长权威强迫孩子读书,忽视了孩子个性、心理需求,引发了孩子严重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厌恶学习,缺乏进取心。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当。很多农村家长忙于生计或家务,无暇顾及学生学习,他们对学生学习的了解仅限于学习成绩,在具体的学习过程方面关注很少。因此,他们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方式往往都属于结果性评价,武断地认为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学生没有天赋、不努力,看不到学生其它地方的进步之处和优点,无法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学习不理想的原因,损伤了学生自尊心,导致他们降低对自己的学习期望,丧失学习兴趣。(三)在校同伴关系不融洽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被同龄群体拒绝,寻求虚拟社交或结交“问题少年”。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长辈具有反抗和叛逆心理,对摆脱长辈的约束有强烈的愿望,他们不愿意和长辈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交流,而更愿意和自己的伙伴、朋友相处和交流,因而群体归属感特别强。李涛.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偏差及学校教育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一个同伴关系糟糕的学生,其归属感得不到满足,学习过程中缺乏安全感,获得的外界支持有限,对学业的热情减退。被同龄人排斥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周边同伴相比显得较为不足,欠缺与人沟通的社交技巧,不易信任他人,性格孤僻、敏感。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父母外出打工造成教育缺位或父母教育方式粗暴,他们与孩子未能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于是学生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欠缺方法、技巧,不懂得如何建立、维持好的人际关系,受到了同龄群体的拒绝、排斥。为获得群体认同感、归属感,满足自身与外界交往的需要,这些遭到同龄群体拒绝的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在网络上寻找能够理解自己的朋友,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说、无人听的想法倾诉给虚拟世界中交的朋友。网络交友满足了他们心理上与他人产生联系的需求,这与现实中他们孤僻、被人排斥的现象形成强烈反差,因而他们对于网络交友乐此不疲,不愿面对生活中人际关系糟糕的现实。长期下去,这种对现实人际关系的逃避心理会迁移到具体的学习中,使他们渐渐厌烦学习、逃避学习,缺乏学习热情。除了沉迷虚拟社交,这些受同龄群体排斥的学生也极为容易结交“问题少年”。而“问题少年”本身带有不良思想和行为,他们对学习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常常应付差事,甚至在校内外打架斗殴,挑起事端。学生与他们结交朋友,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变得无心向学,在课上不专心听讲、存心捣乱。李涛.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偏差及学校教育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境遇相似的差生结成小团体,不良思想、行为在小团体内蔓延。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没有考上高中的希望,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注很少,甚至采取漠视的态度,造成学生自尊心的损伤。这些学生由于境遇相似结成了小团体,在团体内部,他们经常保持思想、行动的一致性,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表示对团体的归属。比如,为了报复其他人对他们的漠视和排斥,团体内一些学生故意闹出笑话、搞出大动静来扰乱课堂秩序,以夸张行为引起老师同学注意。在从众心理、哥们儿义气的影响下,这种行为引发团体内部其他成员一大片的附和、赞同、效仿。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厌学心理严重,辍学后外出打工之余,还会与曾经加入过的小团体进行联系,他们把在外打工的见闻和感受告诉自己的同学,告诉同学们打工比在学校有趣多了,可以自己赚钱独立生活,不受老师、家长的拘束,鼓励在校同学也出来打工。这样,在外出打工同伴的思想影响下,一些学生更加不愿意投入学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总想着时间过得快一点,早点拿到毕业证就可以外出打工挣钱了。(四)不良社会风气、环境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不恰当的价值观念。一些农村家长、学生把赚钱作为自己人生的首要目标,而没有意识到通过学习来发展、完善自身是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大学生毕业包分配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市场经济下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的方针,教育投资回报周期长,具有结果不确定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读到大学也不能保证未来能获得高收入。在“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驱使下,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投资难以获得及时的回报,具有结果不确定性的特点,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学习的料,在学校学习是浪费金钱,不如早早出来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就算是以后继续读书也是上职业技术类的学校,以求尽快取得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现在考多少分、学得怎么样都不会对孩子的未来有太大影响。他们思想消极、对孩子未来人生的期望不高,认为“小富即安”,还把这种思想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受家长思想观念影响,学生不重视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学习没有多少兴趣,更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部分娱乐活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农村学校周围鲜有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活动场所,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网吧、KTV、棋牌室的存在。由于监管不力,加之一些青少年意志力较差的原因,学生容易被这些娱乐活动吸引,沉迷于时尚因子,模仿成人追赶潮流,醉心于光怪陆离的娱乐活动,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此外,初中生具有猎奇心理,喜欢具有强烈冲击性、能够给他们带来感官刺激的事物,比如凶杀、暴力等类型的读物颇受某些学生的欢迎。这些读物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容易使学生沉迷其中,把现实生活幻想为书中情景,并效仿书中的不当行为,造成学生无心学习、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还有一些图书宣扬所谓的“成功学”,告诉人们怎么赚钱、怎样做才能获得成功等,这些内容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其辨别能力还有待发展,他们读了这些内容之后,思想受到影响,幻想着不劳而获,总想获得好的结果却不愿为之付出努力。学生的这种思想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他们对待学习耐心不足,遇到一点儿困难就退缩,心态浮躁,不能沉下心来专心学习、攻克难题。提高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的对策探讨关注学生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抗挫折能力。针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首先应当向学生讲清楚自我调节能力是什么,让他们产生自我调节的意识;其次,向学生介绍自我调节能力对学习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发展自我调节能力;最后,在日常教学情境里,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培养自我调适能力的积极性。在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方面,教会学生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知,使其在挫折中总结经验,得到发展进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遭遇挫折在所难免,挫折是人生的重要部分,挫折本身并不可怕,能不能战胜挫折,取决于自身如何看待它。个体应当把挫折看作是对自己的锻炼机会,它不仅带给人痛苦、打击,更可贵的是,它带给个体新的经历、体验,能激励人不断进取、奋发。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一些后进生因为学习上遇到一时挫折,对自己缺少信心,因而不够努力。作为教师,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地体验成功,鼓舞自信。首先,从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入手,创造机会争取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对个体的表现进行评价时,不能使用统一标准,应以个体原有水平为尺度评判是否进步。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不少后进生把自己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咎为学习能力低、不如别人聪明,默认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学不会,在学习中消极怠慢。然而事实上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不科学、学习不够努力造成的学习失败。教师有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使其认识到正确的学习归因观,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针对那些学习方法运用不当的学生,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总之,作为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关注其发展动态,适时给予他们帮助、指导。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是融于家庭生活中自然而然进行的终生教育过程。家庭教育具有广泛性、情感性、反复性、终生性、深刻性、权威性、继承性、生活的融合性、内容丰富性、形式灵活多样性等多种特点。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106-112.因此,家长对孩子成长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应当主动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第一,家长担当教育主体责任。家长自身要提高文化素质,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家长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能改变命运,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学生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减少厌学的情绪。龙飞.农村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龙县S学校为例[D].河北大学,2016.家长应从多渠道获取知识,通过自觉学习提高整体素质。真正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学习中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和疑难困惑,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第二,家长要选择宽严相济的家庭教育方式。要做到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而不是时时发号施令或事事替他们包办。合理干预孩子的学习、生活,耐心地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以平等的姿态面对他们,以鼓励、赞赏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但要注意的是,尊重孩子不意味着要放任他们自由发展、过分保护,而是在保留孩子个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不然,缺少必要而正确的引导,孩子会混淆是非观念,对身心发展、学习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第三,增加与子女沟通交流的次数。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少,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多,只有父母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打开他们闭锁的心门,才能让孤僻的心灵得到些许慰籍。在工作之余,家长可以抽出时间给孩子打个电话、视频,了解他们的近况,督促他们好好学习,鼓励他们与老师、同学多交流,从中表达出对孩子成长成才的期望。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106-112.龙飞.农村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龙县S学校为例[D].河北大学,2016.学校应当与家庭联手,形成合力育人的格局。学校拥有教育资源上的优势,在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中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第一,为家长提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资源,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学校可以面向学生家长,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向他们介绍正确的教育思想,帮助其建立对教育的正确态度,使他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第二,加强家校合作、联系。比如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并把学生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做好对家庭的走访工作,达到对学生、家长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这样,学校与家庭能够在教育上达成共识,让家庭教育的实施更有深度。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家庭教育。“只要谈到家庭教育,人们都会想到建立家长学校以便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科学知识。虽然这种提法随处可见,但都是理论或者政策上的空谈,特别是在农村根本没有属于家长的学校,不存在家长培训班。教育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政府应当组织当地教育机构和社会力量开办家长培训班或者家长学校”。冉隆锋.农村家庭教育的忧虑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6):40-42.因此,政府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把建立家庭教育学校作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举措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监管评估体系;设立家庭教育专项资金,提供经济支撑;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推进家庭教育服务社会化。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合作经营等办法,最大限度开拓服务市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给家长提供科学、全面的教育资源。冉隆锋.农村家庭教育的忧虑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6):40-42.加强引导教育,营造良好交往环境对同伴关系不良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第一,欠缺沟通技能的孩子应当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学习与人沟通、交往的方式方法,学会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鼓励他们融入集体,主动与同学交往,克服对他人的不信任感,从而建立起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认同感、归属感,拥有了朋友,不再需要借助网络来排遣内心的寂寞、孤独,对待学习会更加积极、认真、充满自信。第二,一些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被大家忽视,产生了逆反心理、报复心理,他们结成小团体靠一些不良行为来吸引大家关注,对自身和他人学习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家长应当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每个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优点。在日常生活里,教师、家长对学生的鼓励、赞赏要多于批评,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学生受到他人的关注,会改变平时对学习的淡漠态度,专心致志地投入任务中,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起对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即使在指出学生的错误时,也要注意语气的委婉,给予他们合理的期望,不至于让他们失去对自己的信心。营造良好交往环境。第一,教师努力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还是课外活动中,都强调同学间的互动合作。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困生,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抵制同学间歧视、排斥差生的不良风气;通过开班会等形式引导、教育学生学会接纳他人、友爱互助。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与同学交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融入集体,让他们在交往中习得交往的技能,内化交友的规范,顺利实现人际关系向好发展。第二,家长、学校密切关注学生的交友状况,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非校内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出。多与学生交流近况,教育学生学会甄别什么是损友,什么是诤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净化学生的朋友圈。优化社会环境,转变农民旧有观念马克思说,人在本质上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社会环境必然会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制约和影响。就初中生来说,社会环境和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项赠.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因此,应当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良好道德风尚,弘扬主旋律,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抵制农村不良社会风气对家长、学生的影响。规范学校周围娱乐场所的营业活动,净化网络空间,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坚决取缔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内容、书籍。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纯净的社会文化环境,让优秀的文化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精神动力,促进全面发展。项赠.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农村学生的家长受时代和地域的限制,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念陈旧,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学习观念。因此农村学生的家长亟待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读书无用的想法。第一,政府应当利用各种媒介对农村家长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从内心真正认同知识、文化的力量,引导农村家长理解提高文化水平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让他们从思想上除去错误、滞后的教育观念。第二,在农村大力推广农业技术,让农民对科技、文化知识在生产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有直观、强烈的感受认识,推动他们改变“读书无用”的偏见,激发他们渴求知识文化、重视孩子学业的积极性。第三,以农村中的先进农民作为典型,在全村创设一种积极进取、相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