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历史主干学问专题检测卷专题07晚清时期一、单选题(共60分)1.下表所示为道光十八年(1838年)四月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游(流)民大事记,这反映出当时(
)年月原籍流向性质谋生方式及生活状况人数1838.4四川、湖北、贵州、广东云南、广西流民结为兄弟,抢劫、盗窃,地方官畏之四五人一伙1839.10—云南游民、客民结土匪,强抢杀伤获人犯200多人1840.7湖广四川游民聚众行劫,官莫可如何—1840.7广东、福建江西游民武装贩烟约3万人1840.9湖北—流民无衣无食8万多人A.政府放松社会把握B.长途贩运贸易富强C.统治危机日益凸显D.西南消灭边疆危机2.据统计,在清朝茶叶出口贸易中,广州长期占据全国大部分的茶叶出口份额,但在1852年被上海反超,此后上海港茶叶出口份额始终高于广州港。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
)A.五口通商和国内政局的影响 B.上海具有最优越的地理位置C.出口茶叶的产地发生了变化 D.中国已经被纳入了世界市场3.鸦片战斗后,列强将不公平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转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爱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亲密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4.对中国来说,鸦片战斗是一次灾难性的战斗。它导致中国(
)A.开头丢失主权 B.消灭西学东渐 C.被迫全面开放 D.面临瓜分危机5.在《海国图志》中,魏源对英国社会多有观赏,“国中无论男女皆习文艺,能诗画,兼工刺绣。婚姻必男女自愿,然后告诸父母,不用媒妁……父母产业男女均分,不能男多女少”。由此可知,魏源(
)A.主见革新传统纲常思想 B.提倡经世致用务实学风C.乐观接受西方近代教育 D.生疏到中国落后的根源6.古代中国重要传统城市,大都因其政治地位而获得进展,或者是缘于地处交通枢纽与军事要塞。到近代,沿海沿江消灭了一些新型城市的崛起,其城市功能发生质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缘由是(
)A.新的商业贸易快速进展B.近代造船业的兴盛C.传统城市进展患病瓶颈D.国家治理模式调整7.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西方人孜孜注目于此。但他们要求的“平行之礼”对传统中国来说,同天朝大国对待外夷历来的不公平是直接对立的。它的实现,会使王朝体制裂开一个大洞并促成夷夏之防的渐渐崩溃。这表明清政府(
)A.拒绝列强的公平诉求 B.外交转型中的观念冲突C.抵制外来侵略的决心 D.朝贡外交体系遭到破坏8.其次次鸦片战斗前后,美国拒绝同英法合作对中国发动战斗。美国国务卿菲什向驻华公使镂斐迪指示:你要向中国表示美国的诚意……同时,清政府须“履行它同美国经由各项条约或协定所担当的一切诺言和义务”。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美国在华势力受到排挤 B.中国的独立受到列强爱护C.中美关系摆脱敌对状态 D.美国极力维护其在华利益9.福建船政学堂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留影中,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林永升赫然在列。这幅毕业留影可用来印证当时(
)A.晚清政府实施了自救运动 B.甲午海战中英烈的精神风貌C.清末新政推行了教育改革 D.道光帝勇于变革社会的决心10.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条陈《资政新篇》。对于进展资本主义的各项措施,洪秀全大都表示赞同,但一些触犯到封建特权的条款,遭到了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诸多将领的猛烈反对。这说明(
)A.太平天国指导思想走向僵化 B.洪仁玕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C.太平天国内部冲突特别尖锐 D.太平天国政权具有阶级局限性11.有英国学者指出:“南京的占据完全转变了天王的战术,他不再连续进行由前进的恐怖来制衡满洲的、快速和凯旋的进军,却把他的党徒集合在南京及郊区四周,在同一时期从事组织有朝廷和法院的正规政府。”该学者意在强调(
)A.清政府赢得战略主动 B.太平军的机动性降低C.农夫运动走向正规化 D.战术打算天国的命运12.英国在华报刊《字林西报》评价中国洋务运动时说道:“开办同文馆、派遣一百名留同学、翻译科学著作、用外国方法训练士兵、建筑军火库、开矿、架设电报等举措本该对中国有益,但是,这一改革的深层动机是坏的。”该评论意在说明洋务运动(
)A.呈现官僚化经营管理颜色 B.并未孕育出社会革新力气C.旨在维护落后的封建体制 D.近代外交的主权意识缺失13.有学者说:“郭嵩焘(1818-1891)是那个时代中,最勇于挽澜之人。我们追踪其人,印证其时、其地,很可觉察到此人的孤独和无奈……郭嵩焘作为一个挽澜者,不仅未能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反而被浪潮席卷以去。”郭嵩焘“被浪潮席卷以去”的主要缘由是(
)A.地主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B.“中体西用”制约了社会进展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西方列强阻碍中国的近代化14.1884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奏报:“鲍超军需频重,措办犯难。”与此同时,浙江巡抚刘秉璋奏报称“光绪九、十两年地丁因拨京协各饷为数甚巨,以致十年(1884年)兵饷不敷支销”。1885年,清廷岁入下降为7708.6余万两,较1881年岁入削减526.2余万两。材料可用于说明(
)A.洋务运动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困难B.清政府急于结束中法战斗的缘由C.清政府中心集权体制消灭了危机D.小农经济破产导致政府收入削减15.某同学参观中国工业遗产遗址,这个遗址始建年月1865年,主要遗存有:翻译馆、金陵制造局总办公厅、海军司令部等9处旧建筑以及大量技术档案。该遗产可以用来争辩(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企业 B.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工业C.一战期间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晚清时期的外商企业16.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精确 的是(
)来源内容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洪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灵敏之知觉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17.依据以下图片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心政府的权威不断减弱 B.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加快C.地方督抚完全脱离清政府把握 D.天朝上国理念照旧存在18.1900年12月,《纽约时报》上一篇有关戊戌变法的文章写道:“(改革派)格外不擅长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要知道隐蔽在这种反对的背后,人民的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并且人民的情感会被广泛地唤醒,而只有这种状况真正消灭时,才会对改革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此文意在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在于改革派(
)A.依靠既有体制 B.实行妥协政策C.缺乏爱国情感 D.忽视群众基础19.八国联军占据北京后,张之洞曾说:“京畿骤乱,开衅各国,沿海震惊,各国窥伺,沿江若稍有纷乱、洋人必入倨长江,自为爱护,东南非我有矣!”所以,“彼此处于冷静,严密防范,自可相安无事”。张之洞所述并促成的这一大事(
)A.致使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B.严峻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C.促使立宪党人转而支持革命 D.宣告清王朝君主统治的结束20.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进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消灭的缘由是(
)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峻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21.[军事人才的培育与选任](26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育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连续武举,并设置武学。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力量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据《宋史》《明史》等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鸦片战斗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学问,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德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果凹凸打算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当。——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4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育与选任的变化及缘由。(2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
20世纪初,以剑桥学问精英为首的西方学问分子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推崇和宠爱。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艺术品和古代文化典籍的西传,使得西方社会开头重新关注中国文化中那被忽视已久的高雅、古典、精致的部分,并使得英国现代主义运动主动接受和融合其中的养分,使之烙下鲜亮的中国印记。表:19—20世纪中国文化进入英国的状况大事渠道普特南·威尔在其著作《庚子使馆被围记》中写道:“予在端王府见有美瓷数千件,皆为先入之兵所击碎,成为很多之碎片,彼等所要者金、银而已,五彩秀丽之瓷器,其颜色之鲜亮、绘画之精细,令人爱玩不置,在欧洲市场价值巨万者,彼等何能知之?”①英国学者索沃尔比说:“19世纪末以来,由于欧洲工程师在中国修建铁路,沿途的坟墓被无情地挖开,这样世代以来与死者一同掩埋的艺术珍宝,开头大批重见天日,进而呈现出这个国家产其不同文化盛世时的前所未料的荣光。中国及海外,很快便产生了对此类出土文物的需求;这转而又引起更多的、收获惊人的挖掘。”②诸多中国学者,如萧乾、徐志摩、胡适等前往英国读书或访学,与剑桥学问精英有较多沟通。尤其徐志摩及其所属的“新月派”被称作“中国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在思想理念、文学倾向、艺术情趣、生活方式上与布圈相像。在二者沟通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韵味也同样深深吸引着英国的学问精英。③——摘编自白薇臻《中国文化元素与英国现代主义的生成》(1)依据材料,概括19-20世纪中国文化进入英国的渠道然后填写在对应位置,并补充一种渠道。(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这一时期中英文化交往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1838——184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游(流)民人数越来越多,靠结成团伙抢劫和武装贩烟等谋生,官府治理困难,反映出民生困难、阶级冲突尖锐、社会秩序不稳定,统治危机日益凸显,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放松社会把握的政策,排解A项;据所学,长途贩运贸易是由政府许可的商贩将商品运到较远距离的地区出售的活动,表格中的“武装贩烟”是政府禁止的,排解B项;据所学,湖北、广东、福建不属于西南地区,排解D项。故选C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缘由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以茶叶为例介绍了上海近代以来在对外贸易中地位的变化,鸦片战斗前广州是对外贸易的中心,之后被上海反超,说明中国传统的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由于直接缘由是开埠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并把侵略的重心由广州向东部和中部推移,尤其是向上海推移,以及英国占据香港后直接损害广州港的对外贸易的结果,A项正确;“上海具有最优越的地理位置”表述不精确 ,过于确定,排解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茶叶的产地的信息,排解C项;鸦片战斗后中国已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传统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被卷入资本义世界市场与材料表达信息不符,排解D项。故选A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信息“鸦片战斗后,……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转变。……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爱护海外华侨”可知,鸦片战斗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容如海禁等规定被渐渐打破,还新制定了打击拐卖人口、爱护海外华侨的法律规定,可知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解A项;《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这体现了条约对中国国内法的影响,但这不能概括题干中“清朝依据局势变化修订和新出台法律”等相关信息,排解B项;清政府并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排解C项。故选D项。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鸦片战斗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斗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头发生转变,中国的主权开头丢失,A项正确;鸦片战斗之前就存在西学东渐,排解B项;鸦片战斗后中国是部分开放,没有全面开放,排解C项;甲午中日战斗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排解D项。故选A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可知,魏源格外观赏西方在技艺习得、家庭经济地位上的男女公平思想、婚姻自愿自主的进步社会思想,这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传统中国的男尊女卑等伦理纲常已经不合时宜,说明其主见革新传统纲常思想,A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社会伦理纲常的相关内容,并未涉及经世致用的主见,排解B项;材料体现了魏源对西方近代教育的观赏态度,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解C项;儒家传统伦理纲常并非中国落后的根源,与题干信息无关,排解D项。故选A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缘由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依据题干可知,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或者军事中心、交通要塞;材料中提到提到近代城市功能发生质变,说明近代城市的功能不是政治中心、军事中心、交通要塞,而是经济功能,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近代航运多为外国商船,本国制造有限,排解B项;据材料无法推知近代新型城市的崛起是因传统城市进展患病瓶颈,排解C项;新型城市是社会进展变化的产物,而非国家治理模式调整,排解D项。故选A项。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鸦片战斗以来的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鸦片战斗以来,中西方对“平行之礼”的争辩反映了传统夷夏之防(天朝上国观念)受到西方近代外交的冲击,B项正确;鸦片战斗后清政府接受了列强的公平诉求,排解A项;材料反映清政府维护传统夷夏之防外交观念,是天朝大国观念的体现,与抵制外来侵略的决心无关,排解C项;材料反映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而鸦片战斗结束后朝贡外交体系仍旧存在,排解D项。故选B项。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国实力未足够强大,其次次鸦片战斗美国表面上不直接参与英法的军事行动,但是却派遣驻华公使乘本国军舰与英法公使一起伴同联军协调行动,同时向清政府示好,要求清政府“履行它同美国经由各项条约或协定所担当的一切诺言和义务”,其目的在于,在不使用武力的状况下,尽可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取得更多特权,D项正确;材料中美国拒绝了与英法合作发起战斗,并不能看出美国在华势力受到了排挤,排解A项;列强是要侵略占据中国的,B项不符合史实,排解B项;材料不能体现其次次鸦片战斗前中美关系是否处于敌对状态,排解C项。故选D项。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致力于“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者的自教运动,福州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校,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林永升都是该校第一届驾驶班学员,A项正确;甲午海战是甲午中日战斗中的一场海战,与材料不符,排解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教育改革,且清末新政是1901至1905年,与材料不符,排解C项;洋务运动时期的皇帝是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与道光帝无关,排解D项。故选A项。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一些触犯到封建特权的条款,遭到了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诸多将领的猛烈反对”可知,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多赞同一些进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但对于触犯封建特权的措施多反对,体现了当时农夫阶级的局限性,D项正确;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是人人公平,材料不体现,排解A项;洪仁玕虽实行了一下进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但本质上仍旧属于农夫阶级,排解B项;洪仁玕的措施部分得到赞同,体现了太平天国内部并非冲突特别尖锐,排解C项。故选D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从材料看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并没有用主要力气去推翻清政府,而是在南京进行统治,降低了打击清朝的机动性和有效性,B项正确;“清政府赢得战略主动”的说法从材料无法得出,排解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解C项;D项“打算”的说法过于确定,排解D项。故选B项。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依据材料“这一改革的深层动机是坏的”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世纪60年月,李鸿章、曾国藩等地主阶级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而进行了洋务运动,因此题干中“这一改革的深层动机是坏的”表明当时仍旧固守落后的封建上层建筑,C项正确;题干并非剖析务运动官僚化管理颜色,该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解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消灭了民族资产阶级力气,因此“洋务运动并未孕育出社会革新力气”的表述错误,排解B项;材料没有关于近代中国外交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得出近代外交的主权意识缺失的生疏,排解D项。故选C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缘由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由材料“是那个时代中,最勇于挽澜之人”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郭嵩焘作为洋务派,在提倡学习西方的程度上超越他人,但这种生疏不被理解,最终导致郭嵩焘“被浪潮席卷以去”,这是由于郭嵩焘的思想超越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进展缓慢,对西方的学习不具备突破“器物”阶段的基础,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设问不符,排解A项;B项说法错误,“中体西用”思想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展,排解B项;D项所述也是郭嵩焘失意的缘由之一,但不是主要缘由,排解D项。故选C项。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84-1885年(中国)。据材料“鲍超军需频重,措办犯难”,“以致十年(1884年)兵饷不敷支销”,“清廷岁入下降为7708.6余万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884年前后,从中心到地方,清政府的财政都消灭了严峻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缘由是“军需”,“兵饷”,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当时正值中法战斗时期,财力不济是清政府急于结束中法战斗的重要缘由之一,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法战斗的影响,并不是洋务运动,排解A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清政府中心集权体制消灭的时间,排解C项;此时清朝,小农经济并未破产,排解D项。故选B项。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65年(中国)。据材料“这个遗址始建年月1865年,主要遗存有:翻译馆、金陵制造局总办公厅、海军司令部等9处旧建筑以及大量技术档案”,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兴办近代军用工业,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间是1912年,与材料不符,排解A项;一战期间是1914——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解C项;“金陵制造局总办公厅、海军司令部等9处旧建筑”,是与军事相关的,并不符合外商企业的特征,排解D项。故选B项。16.C【详解】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前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有极大之膂力与极灵敏之知觉”“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夫起义的最高峰,其平分产品和土地的主见,满足了农夫阶级的需要,太平天国方面对洪秀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对准的矛头是清政府,其被清朝政府扑灭以后,清朝政府对洪秀全的形象进行了大肆的诋毁;而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人由于历史需要,称他为“英雄”、“豪杰”,革命派认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推翻封建制度,才能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里救出来。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明显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一次自发革命运动,是一个革命的摸索。虽然失败了,却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贵重的阅历。这个时期人们对洪秀全的评价基本是大义凛然的。故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C项正确;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排解A项;洪秀全人物本身并非多面,只有受制于立场的差异,对其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排解B项;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的根本缘由是其立场的差异,排解D项。故选C项。1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鸦片战斗后地方外交权的外交权限(虽然20世纪后趋势有所下降)、授权对象、外交权适用事务整体呈加强趋势,外交权受到的把握监督却不断减弱,并结合所学,在列强入侵,国内人民反封双重危机下,清政府中心权威渐渐减弱,地方大员势力渐渐上升,甚至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消灭了东南互保现象,A项正确;地方外交权渐渐加强与外交“近代化”无关,排解B项;“完全”不符合史实,排解C项;天朝上国理念主要表现为封闭保守,傲慢自大,材料不能体现“天朝上国理念”,排解D项。故选A项。1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缘由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1900年12月(中国)。据本题材料“改革派)格外不擅长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人民的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并且人民的情感会被广泛地唤醒,而只有这种状况真正消灭时,才会对改革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人民是历史的制造者,人民才是历史舞台的主体。而在戊戌变法中,人民却是他们忽视的关键要素之一。这些学问分子阶层,与劳动阶层脱节,忽视了发动劳动阶层的力气。同时新思潮的风并未吹到劳动阶层,使得他们缺乏思想基础,这就导致戊戌变法不但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还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材料意在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在于改革派忽视群众基础,D项正确;改革派并不依靠既有体制,排解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改革派实行妥协政策的相关论述,排解B项;改革派具备爱国情感,排解C项。故选D项。1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 时空是八国联军占据北京后的中国。依据“若稍有纷乱、洋人必入倨长江,自为爱护,东南非我有矣”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张之洞所述的这一大事是东南互保,东南互保中东南地方与列强私下协定,极大地损害了清政府的威信,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项正确;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排解A项;东南互保并没有促使立宪党人转向支持革命,排解C项;辛亥革命后结束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排解D项。故选B项。2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缘由题。时空是1902年(中国)。据材料“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进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辛丑条约》中明确规定“拳匪滋事杀害凌虐各国人民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以示“惩儆”,所以才会消灭这种罕见的科考现象,A项正确;此科考现象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无关,《辛丑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财政危机,排解B项;清末新政的教育措施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与材料无关,排解C项;清末新政期间,新式学堂开头大量建立起来,我国近现代学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与材料无关,排解D项。故选A项。21.(1)特点:连续武举考试;以军事理论考试为主,重视骑射方面的考核;(4分)(2)变化:选任方式:从武举选拔到行伍出身为主与武举结合再到晚清爽式军事学堂出身担当;培育机构:从专设武学培育到改为官学设立武学培育再到晚清爽式学堂培育;培育内容:从军事理论、骑射、儒家伦理到晚清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学问和工程技术。(14分)缘由:伴随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阶级冲突激化,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运动的推动;有识之士渐渐生疏到西方军事科技的先进,以此挽救统治危机;近代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8分)【详解】(1)【解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明时期。据材料一“两宋至明代都连续武举”可知,连续武举考试;据材料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明弘治六年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可知,以军事理论考试为主,重视骑射方面的考核。(2)本题是比较类、缘由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从宋明到晚清。第一小问是变化,选任方式:据材料一“两宋至明代都连续武举”与材料二“武官选任则从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村情简介详细版
- 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施工设计方案
- 2024年图书交易详细购买协议
- 2024年城市渣土清运专项承包协议
- 导购岗位专属劳动协议范本2024年
- 2024年规范化采购协议文档模板
- 2024工程用片石买卖协议
- 2024年专业吊车租赁与服务协议
- 2024年医疗器械海外采购协议
- 江苏省泰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家长会教学课件
- 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风险管理手册
- 安徽省亳州市黉学英才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期中综合检测(1-4单元)(试题)- 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消防宣传月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国开2024年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形考任务1答案
- 2024年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手册15例
- 二十四节气课件:《立冬》
- 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公式
- 幼儿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