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中国古代文化-【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1页
专题03 中国古代文化-【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2页
专题03 中国古代文化-【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3页
专题03 中国古代文化-【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4页
专题03 中国古代文化-【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中国古代文化【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回归教材必备学问名目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2、儒学的进展历程………………4①儒学的创立与进展……………4②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③儒学的复兴与完善……………5④儒学的僵化与活跃……………63、总结提升………………………6二、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奠基进展………………………72、富强外传………………………73、总结落伍………………………74、缘由探究………………………75、进展特点………………………7三、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1、奠基进展………………………72、全面富强………………………73、承古萌新………………………74、规律总结………………………75学问拓展:古建艺术与政治、文化的关系…………………8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文化【复习目标】目标一: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进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产生,并消灭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接受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和进展了儒学,提倡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目标二:生疏中国古代科技的进展的成就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等领域有很多科技成就;具有很强的有用性;以四大创造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创造和发觉,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目标三:感受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辉煌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兼收并蓄、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目标四:探究中国科技落伍未转变为近代科技、促进中国社会转型的缘由?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学问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历史背景:(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快速进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上:私学消灭,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文化学问向民间普及2.诸子百家(1)儒家思想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A.政治思想:a.“仁”(核心)、“德”(为政以德)、“礼”(克己复礼)、“中庸”b.孔子对现实不满,主见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c.实现“仁”的途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教育思想: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见“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因材施教等;留意人的全面进展。C.世界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D.文化成就:编纂“六经”,其言行被辑录成《论语》。【思考点】有人说:孔子“克己复礼”期望维护正在崩溃的奴隶制度,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有人说:孔子“有教无类”打破贵族特权,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你觉得评价历史人物时应留意什么?[点拨]反对给历史人物“打标签”。【问题探究】孔子“仁”的学说在当时不受重视的缘由(1)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仁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心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斗和改革,以图自强。(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德政爱民的主见不符合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需要(不符合当时国家统一的需要)②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取了一些其他学派的乐观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从不同角度发挥并补充了孔子的思想,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供应了理论基础。孟子主见实行“仁政”和“民贵君轻”;荀子主见实行“仁义”“王道”和“君舟民水”、“礼法并用”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①春秋时期,老子主见“道”是万物本源;其思想包含朴实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也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进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看做是相对的(相对论),认为放下一切,就会获得精神上的确定自由(庄周梦蝶);提出“齐物”、“逍遥”;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加消极、保守。(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进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加,要求公平、反对战斗的愿望。。(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心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供应了理论依据,受到了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3.历史影响(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富强,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进展具有深远影响。(2)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进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进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3)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进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小结】“百家争鸣”实际上是诸子因治国方略上的主见不同而引发的思想领域的冲突,其实质是治国方略的争鸣。【课堂探究】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留意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见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留意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3)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宝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留意培育为政治国的力量,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学问点二:儒学的进展历程1、春秋战国:儒学的创立和进展。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进展了孔子的学说,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取了一些其他学派的乐观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蔚然大宗。2、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①董仲舒吸取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主见。【点拨】"春秋大一统"概念由西汉董仲舒供应,根本特征是思想的统一,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迎合皇帝心理的,也是他推行儒家学说的一个表现,由此,董仲舒最终实现儒学独尊的局面。②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起用大批儒者参政,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并以儒家经典为官方教科书。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宋明:儒学的复兴与完善①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②程朱提出“天理”,主见“存天理,灭人欲”,强调“格物致知”,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儒学上升到哲学高度;思辨性增加。③陆王主见“心”就是“理”,“心外无物”;强调“创造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进一步进展了理学。【问题探究】1、如何生疏“存天理,灭人欲”?思路引领: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建设,树立和巩固社会基本价值观。“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用今日的话来说近似于“客观理性”。“人欲”并非泛指人的欲望,而是指过度的欲望。“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提法,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它反映了一种对人高标准、严要求的修养理念,要求人摈弃过度欲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准宗教的道德自律精神,具有肯定的乐观意义;另一方面,它具有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可能,极易成为统治者束缚被统治者的精神工具,因此历来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批判。2、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的缘由将儒家纲常伦理提高到本体地位,为专制统治供应了哲学论据3、程朱理学的影响思路引领: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规律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理学具有极强的自办法识,理学也使得规律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越。影响:①完善了儒学,重建儒学的主流地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②留意人的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乐观作用。③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抑人自然欲求,摧残人性,压抑思想进步;轻视自然科学。4、陆王心学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勉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肯定的公平和叛逆颜色。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理论的任务已经完成.5、张载的横渠自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理念和价值追求?张载的横渠四句体现了古代读书人对于现世的最高抱负和价值所在的理解;体现了读书人猛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治国兴邦,为人类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其价值所在。4、明清之际思想家:儒学的僵化与活跃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进展消灭两个倾向:(1)宋明理学日益僵化,道学家空谈义理,反对人的正常欲求;(2)由于商品经济进展、资本主义萌芽消灭、市民队伍壮大;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明末清初消灭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儒家思想呈现活跃局面。表现有:①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推断是非的标准,强调人的正值私欲,反对道学家空谈义理。②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工商皆本”的主见。③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见。反对不切实际空谈义理,主见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④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确定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评价:(1)乐观:构成中国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和反封建专制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重新焕发了生气。(2)局限: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地位看,在当时没有成为思想主流;内容看,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影响看,未能使中国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学问点三【总结提升】1、儒家思想在封建时代的兴衰及其缘由(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缘由:孟子在政治上主见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见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定受到统治者的冷落。(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缘由:秦朝时期,儒生照旧遵循旧思想主见,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对立面,阻碍历史的前进,必定会遭到压制。(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缘由: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进展,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供应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的地位。(4)宋朝时期汉唐儒学被理学取代。缘由: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适应了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南宋时成为官方哲学。(5)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缘由:明清时期统治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把握,实行愚民政策,培育忠实奴仆,实行八股取士的方法,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为呆板的八股文。【点拨】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占有主流地位,一方面在于其满足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在于其具有开放性和包涵性能不断吸取其他文化并促进自身的进展。2、对儒家思想的生疏(1)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我们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是: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一分为二,批判地加以继承。(2)儒家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它也曾成为统治者把握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阻碍科学进展的工具,对历史产生过消极作用。(3)儒学中的勤政爱民、任人唯贤、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仍旧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4)我国目前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进展。二、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学问点一:从先秦到秦汉——奠基进展1.战国时期消灭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消灭了算筹计算法。2.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消灭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学问点二: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富强外传1.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2.唐代造纸术西传,创造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3.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创造完成和西传。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学问点三:明清——总结落伍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阅历,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3.《天工开物》全面系统总结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一语道破】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既推动古代科技在15世纪以前长期领先世界,也是造成近代科技未能在中国产生的根本缘由。学问点四:古代科技没有准时转化为近代科技的缘由(1)经济上: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存在严峻阻碍了科技的进步。(3)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学问分子的思想。(4)对外关系上: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多次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5)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学问点四:中国古代科技进展特点1、有用性:大多数是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中国古代是农业文明)间接为强化大一统的君权服务。2、阅历性:多是对生产阅历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不像西方重试验)3、封闭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峻,而这些技术又不具开放性,没有转化为一般的社会生产力(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性不强)4、片面性:对社会科学的争辩多于自然科学。(受选管制影响;跟科举制亲密相关)三、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学问点一.先秦秦汉——奠基进展1.汉字:商代甲骨文消灭,中国文字成熟。2.文学:春秋末年,我国古代消灭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学问点二.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全面富强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进展进入黄金时代,消灭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消灭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消灭,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进展。4.元杂剧的形成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学问点三.明清——承古萌新1.明清小说:小说创作进入富强时期,有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3.戏曲: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兼容并蓄,形成京剧,被誉为“国粹”。学问点四.规律总结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亮的时代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与变革,思想领域消灭“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词藻描绘气概恢弘的时代。(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担忧,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富强。(5)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进展。(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消灭并进展,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学问点五.【学问拓展】古代建筑艺术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古代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的具体表现,根本上是当时经济、政治进展的反映。建筑本身体现着一种文化,也就是必定有文化的内涵。在我国古代,有古城建筑文化、楼阁文化、殿堂与会馆建文化、祠庙建筑文化、佛寺文化、古塔建筑文化、古建筑小品文化、陵墓建筑文化、旅游建筑文化、土木工程文化、门与窗的文化以及居民文化等,各有其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争辩。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些民族所居住的地域,由于东西南北的自然环境不同与气候条件的差异,也由于不同地区各自产有不同的建筑材料,所以世代以来,他们便依自然条件与可能供应的材料,依据各自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需要与习惯,制造了互不相同的建筑,并在长期进展中形成各自的建筑做法与建筑风格。在北方黄土地区,古代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或用土坯,或夯土筑墙,以此筑成房屋,或构筑成窑洞作为住居。后来又用黄土烧制砖瓦,用以盖房既便利又耐久。在南方,气候潮湿多雨,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