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第二单元)_第1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第二单元)_第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第二单元)_第3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第二单元)_第4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第二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无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

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

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

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

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

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

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

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

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

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

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

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

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

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

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

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

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一一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你能发现几点?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

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

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

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

仔细细

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3、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时,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

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3、评价: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

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

树。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学情分析】

一般特征: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这门学科,这个年龄

的孩子好奇心很大;入门能力:本课是学生的第二节科学课,虽然刚接触本门课

程,但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已经大概知道了科学课是怎么上的;学习风格:本门

课程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动手和观察,这个学生的

特点,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有很高的学习欲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i.通过观察校园的树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爱校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知识与技能

1.发现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

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发现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教学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

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我们都能看到植物,谁能说一说老师说的这

个谜语,到底是什么植物?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他。

(树)

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有许多熟悉的树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校园观察树木

吧。引入本课课题《校园的树木》。

二、制定观察计划(室内)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工明确,每个人都要观察,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

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

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远远的望去,这棵树形状像什么?(伞,扇子……)

5.老师给大树画一张简图。

6.从树的形状上看共有哪几部分组成?(树冠、树干、树根)

7.教师小结

三、观察描述树的方法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

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学生操作:拓印树皮

4.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

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活动4【活动】总结整理活动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

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观察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请选定一课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校园的数木

树的组成:树冠、树干、树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大树和小草》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边的小草关注不多,大

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小草的名字,这一点这是本课导入的较好切入点。这个年龄

段的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方向性还不是很强,因此,一些问题的研究需要教师

的引导带领,例如本课要探究的“大树和小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等类似问

题。对学生的生命和环境教育要从小做起,这样才会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有良

好的表现,本课教学中,教师还是渗透“爱护小草”、“不践踏草坪”等概念。

【教学目标】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

阳光和空气。

4.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知道小草和大树的异同点,对陆生植物的普遍特点有

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难点】

学生能仔细观察小草的特征,并且能够有条理地描述出来,能够利用简图将

小草的明显特征记录下来。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

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展示:校园的树木图片

导语: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校园里的树木,谁能说说大树一般都有哪些共同

的特点?

(板书标题:大树)

追问:哪些生活条件、或者说环境是基本上所有大树都需要的?

(副板书:生长需阳光、水分、营养)

提问: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植物,除了大树,你还可以看到哪些植物呢?

导语:不错,大树的脚下还有很多小草。今天,我们就低下头去观察研究一

下常见的小草。

(板书标题:小草)

二、常见的小草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

提问: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小草的图片和名字对上号!

课件展示:狗尾草的图片

(副板书:狗尾草)

提问:狗尾草有什么特点?

评价:恩,正因为它长得像小狗的尾巴,所以就这样得名了。狗尾草真的和

狗的尾巴的结构一样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真的狗尾草,大家来仔细研究

一下看!

课件展示:研究要求

1.有条理地展开观察狗尾草的活动

2.画一张狗尾草的简图

3.小组交流观察结果

提问:谁能说说怎么样才算有条理地观察?

评价:听起来很有条理,如果把你讲的倒过来,先观察它的根茎叶,再观察

整株,可以吗?大家觉得?

追问:除了看以外,我们还能怎样研究这株狗尾草呢?

提问:可以用嘴尝尝它的味道吗?为什么?

评价:是的。这株草是老师从外面地里挖来的,带着土,大家看到了,还有

你们看不到的许许多多细菌,要是吃了可能会让我们肚子痛,或者生病。所以,

大家千万不能用嘴去尝哦。

导语:这里,老师再提醒大家,记得边观察,边把信息记录到作业本第3

页。好,现在材料员上来领1把放大镜、1株狗尾草,开始观察记录吧。

(教师巡视指导,把握进度)

导语:好。大部分小组已经完成了观察记录。我们来看一下你们的成果。

投影展示:几份学生的作业本简图和记录。

导语:请你结合你的实际观察,有条理地说说狗尾草的特点看!

评语:表达地很有条理。这其实已经是一份很优秀的观察报告了。如果在语

文课上评的话,也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的简图有把刚刚他

讲的特征画出来吗?

补充:其实,刚刚同学看到的像稻穗一样的狗尾草“尾巴”就是它的果实串。

上面有很多一颗颗的果实,里面都是它的种子。只要把成熟的种子种下去,就能

长成现在的一大株狗尾草了!

(副板书:果实串简单板画)

提问:还有同学有观察到其他不一样的地方吗?来讲给大家听听看。

提问:大家发现它的颜色变化了吗?现在是秋天,狗尾草成熟变黄了。那什

么季节,狗尾草是绿色的呢?

追问:冬天,狗尾草还生长吗?

也就是说,狗尾草的寿命有多久?

讲解:其实,我们周围有很多小草跟狗尾草一样,都是春天发芽,秋天死亡

的。像这样的植物呢,我们给了它们一个叫法,叫做“一年生植物”。

(副板书:一年生植物)

评价:看来只要大家认真地去观察,都有很大的收获。

课件展示:黄花酢浆草图片

提问:现在,谁能把图片上你看到的酢浆草的外形特征描述出来?

课件展示:蒲公英图片

提问:谁来试试描述蒲公英?

课件展示:车前草图片

提问:那车前草呢?

三、比较大树和小草

导语:刚刚我们观察了几种常见的小草,你们能说说小草一般都有哪些特点

吗?

(板书:学生回答的关键点

矮小、柔软、一年生...)

提问:和大树的生活条件比起来,小草需不需要那些生活条件?

提问:大叔和小草都是植物,你们能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先小组

讨论一下,完成作业本下面的维恩图。(板画维恩图)

提问:维恩图就是两个交叠的大圈,是我们科学里面常用的记录两样东西相

同点和不同点的图表。大家能看懂维恩图吗?中间重叠的地方你们觉得应该填什

么信息?

评价:小小维恩图果然难不倒大家!那么,大家现在开始讨论、填写维恩图

吧!

导语:好,大家先停止讨论。我们来听听讨论的结果。你先讲大树和小草的

相同点。

(板书:记录关键点)

评价:讲得很全面啊,还有同学有补充相同点吗?

导语:现在我们来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板书:记录关键点)

评价:讲得非常有条理,每个特点都对应起来讲了,大家以后要向他学习!

讲解:好,这是大家归纳的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再来多了解

一些知识。大树的树干其实是它的茎,像大树这样,茎比较高大、比较硬的,我

们把它叫做木质茎(板书:木质茎)。相反,像小草一样,茎比较柔软的叫做草

质茎(板书:草质茎)

而且,有木质茎的叫做木本植物,草质茎的叫做草本植物。这两个称谓,大

家应该很熟悉吧!(板书:木本植物、草本植物)

四、铺垫新课,课堂小结

提问:我们看到,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里有一条“生活在土壤里”,可不可

以说它们都生活在陆地上?

追问:为什么?有什么证据?

评价:很好!我们这些天研究的都是陆地上的植物,其实,水里面也生长着

很多植物。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周围的小池塘里看看有哪些常见的植物。但是,

这里,老师提醒大家,去河边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有大人陪着去,不然掉河

里面就危险了!

导语:今天,我们观察了好多小草,也比较了大树和小草的异同点。学了这

节课以后,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导语:现在大家打开作业本,完成我们剩下的几道选择题。

四、铺垫新课,课堂小结

提问:我们看到,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里有一条“生活在土壤里”,可不可

以说它们都生活在陆地上?

追问:为什么?有什么证据?

评价:很好!我们这些天研究的都是陆地上的植物,其实,水里面也生长着

很多植物。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周围的小池塘里看看有哪些常见的植物。但是,

这里,老师提醒大家,去河边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有大人陪着去,不然掉河

里面就危险了!

导语:今天,我们观察了好多小草,也比较了大树和小草的异同点。学了这

节课以后,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导语:现在大家打开作业本,完成我们剩下的几道选择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4课《水生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学情分析】

本单元侧重观察活动课,是学生与科学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植物在日常生

活中非常常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但这些观察对象是学生常见

却又容易忽略,熟悉却又陌生的。学生平时看到过的,只是对它们的一些零星感

觉,这些还不是观察。三年级学生对于从事独立、完整的科学观察活动是有一定

困难的,需由老师进行引导。在前面观察大树和小草时,学生已学会用自己的感

官观察,眼看,手摸,鼻闻,做到有顺序、有目的、有发现、有思考、有记录的

观察,然后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学会用维恩图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就

发展了学生们探究的兴趣,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在观察中

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

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

一张记录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几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植物,有大树和小草。这些小草,

大树都是生活在陆地

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下另外一类植物,却不是生活在陆地的,你们猜猜

它会是生长在那里?

(学生:水里)

对了,就是在水里,我们把这些生长在水里的植物称水生植物。(板书揭题:

水生植物)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对于我们科学课是多么的重要,也通过

观察了解了很多。今

天,我们还是来通过观察来认识水生植物。

3.大家在河边、水池或者在电视上,都看到过很多的水生植物,有哪些水

生植物?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金鱼藻和水葫芦

(1)我们现在就来观察水生植物,请同学们拿出水葫芦和金鱼藻以其他水

生植物。每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水生植物进行观察。

观察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

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在水

槽中观察结束后,然后再拿出来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在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遇到了什么问题?观察是要注意纪律问题。

(2)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以及遇到的问题。老师这里也有这么一个问题:

水葫芦怎么能浮在水面上呢?(小组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水葫芦的葫芦

里面不是实心的,是有很多空隙的,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

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

探究。

2.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1)刚才我们观察了水生植物,同时也观察了水葫芦和金鱼藻,那么它们

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

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记录单

3.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1)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同学们,还认识这个图形吗?我们继续用维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

维恩图,老师希望大家能填得更好,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

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测试】观察水生植物

1.总结水生植物的一些知识:什么是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有哪些特征和习

性?不同水生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水生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陆生

植物和水生植物有些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作业:观察其他水生植物做好观察记录。

3.准备材料:

(1)学生准备:捡一些不同形状的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记

录本。

(2)教师准备:一条枝条上面长着不同老嫩的树叶。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5课《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捡落叶、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

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

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

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

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

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

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树叶)

师:大家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说出树叶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植物的叶,大家有兴趣吗?(板书课题)

二、科学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一):数一数你捡到了几片叶子?

学生分组活动: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数树叶,让学生再次亲手接触树叶,对自己手中的树叶有

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喜爱,在摆放树叶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树叶的相同与不同,

为后面的活动打基础。

(课件出示问题二):根据自己的观察,把小组同一种树叶摆放在一起。

1.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分树叶。

2.学生活动。

3.汇报交流: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4.师: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你们根据什么确定这些树叶是同一种树的叶?

预设:学生可能以形状为标准,形状相同就决定了这些叶是同一种树叶。

5.小结:给叶子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判断是否同一种叶,就一定要根

据叶的形状来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怎样判断同一种叶,要分类就

得先观察手中叶的特征,并在发现叶有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基础上,总结出

只有形状相同的叶才是同一种叶。

(课件出示问题三):(出示一些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树叶),比一比:这

些叶是不是同一种叶?

1.学生观察判断。

2.分组讨论:

(1)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2)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3.师: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预设:学生会以形状是否相同来判断。

生活动:观察得出结论,观察到了形状相同,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叶。

(3)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4.拿出实物学生分组活动:观察发现同一种叶除了形状相同以外,还有许

多相同特征。

(学生活动:看,摸,闻,尝)

预设:学生发现叶片上有一根根的细丝;叶边缘有锯齿……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刚上科学课,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用多种

感官进行观察,获得对叶的全新认识。在观察中获取知识,享受快乐,学会学习,

学会倾听,学会与人分享,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发现叶的结构组成打下基础。

(课件出示问题四):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发现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

预设:有的学生会认为叶由叶片和叶柄二部分组成;有的学生会认为叶由叶

片、叶柄、叶脉三部分组成。

(课件出示叶的结构图)并加以讲解。

师解释:伸出你的一只小手,把你的小手臂当作叶柄,学生自然会说出,手

掌就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就相当于叶子的叶脉。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比喻,学生马上明白了,叶脉不是叶的一个单独的

部分,而是长在叶片上的一部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叶的结构。

(课件出示问题五):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观察与思考: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

3.找一找: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

(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

师:结合板书比喻:这根枝条好像人类的一生,从左到右分别是幼年、童年、

青中年、老年、死亡。检验一下是否贴对了?

改正的过程,也是对各阶段叶的再认识。然后进行讲解:

(1)长在枝头上的是芽,形状最小,是叶最嫩的阶段,叫叶芽;

(2)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嫩叶;

(3)接着让学生找一找哪一个是“人到中年”的叶子,大家自然想到长大

的叶子;

(4)再往下进行就不用老师提醒,学生马上联想到人老时很多人会驼背,

叶子的边缘就会卷曲起来这就是枯黄的叶子;

(5)至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贴叶子,和形象的比喻来认识叶的各个生长阶段,

孩子不仅认识了叶在各个阶段的特征,而且,认识到叶的生命过程与人的一生极

为相似。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科学与人对生命的感悟融合在一起,唤起学生内心深

处对生命的珍惜和感动。

三、拓展延伸

1.从你的叶子中找到你认为最特别的一片,记住叶的特征。

2.然后把这些最特别的叶子收上来。用实物投影出来。

问:“这是谁的叶宝宝,它的小主人在那里?”

3.学生活动:认一认,说一说。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

叶也是有生命的,珍惜这些一片片小叶子。

4.师:你喜欢树叶吗?那么不要把捡来的树叶浪费。展开想象的翅膀,用

你灵巧的小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叶的喜爱

之情吧。

可以做树叶拓印画、树叶贴画、树叶书签等。

(课件展示一幅幅精美的叶画)

5.小结:叶还有许多秘密,这节课我们还没有发现的,大家可以课下搜集

关于叶的知识,然后和同学们共同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优美的叶画,让学生把对叶的喜爱之情,转化为

具体行动,进行创意小制作,给孩子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把课上的活动延伸到

课外,让孩子们带着收获和新的疑问走进生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6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学情分析】

我们上次学过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根,种子的变化茎的长和高。我们这几课

学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和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

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

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师: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

生长现象。

2.生:学生分小组交流。

3.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

的习惯。

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

1.师: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

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3.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师: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师: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镶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

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镣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

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生: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师: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

比较观察。

3.师: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

4.生: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师: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7课《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植物》的结束课。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用感官观察、认识地球

上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有相似的结构,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有共同的特

征。

本课引导学生整理已有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植

物的共同特征。主要有两个大的活动,一是通过让学生找出更多的陆生植物和水

生植物,并比较它们在生长需要的条件,认识到植物在生长需要方面有相同点,

最主要的需要是空气、水分和阳光,这也是植物的共同特征。

另一个活动则是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都经历了生长

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这也是植物的第二个共同特征。同时通过对

植物寿命的知识的了解,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最后,让学

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交流、分析、整理,总结植物的共同特点。

【学情分析】

在前面六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几种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学会了

利用维恩图分析两种不同的物体的相同与不同。很多学生有种植花草的经历,并

且对植物的生长感兴趣,对植物的生命周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并没有抽象出植

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

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如果给你这包向日葵的种子,你准备做些什么?

活动2【讲授】新授

(一)了解一年生植物的一生

1.出示一包向日葵的种子,课件同时展示

问:如果给你这包向日葵的种子,你准备做些什么?

2.问:我们把向日葵的种子,种到潮湿的土壤中会发生什么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依次呈现发芽、生长、花蕾、开花、结果、枯萎死亡

的几个过程。

3.问:其它植物的种子种到潮湿的土壤中会不会发生这种变化?想不想看

看真实的种子发芽的过程呢?

4.课件播放玉米、大豆等种子在土壤中生根、发芽、生长的过程和部分植

物开花的过程的视频。

5.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

6.小结植物的一生经历了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死亡的过程。

(二)了解多年生植物的一生

1.在我们的周围除了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还有多年生的木本植物,那么

我们以大树为例来了解一下,大树的一生经历了哪些过程。请小朋友们看课本

18页的第一组图片,小组内讨论:大树的一生经历了哪些过程?(教师巡视、

参与倾听、指导学生的观察讨论活动。)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讲解大树的一生经历了发芽、幼苗、成熟、枯萎、

死亡的过程。

(三)比较向日葵和大树一生的异同(课件出示两幅图片)

1.观察、比较向日葵和大树的一生,你们能发现它们一生的经历中有哪些

相同的地方?

2.小组内讨论。

3.师生小结(课件出示):它们都有经历发芽、幼苗、枯死三个阶段。

4.再讨论讨论,它们经历的一生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看看那个小组发

现的最快。

5.师生小结(课件出示):寿命的长短不同。大树的寿命长,向日葵的寿命

短。

二、理解植物的一生蕴含的道理

1.大树的寿命有是不是长生不老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

2.阅读课本“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的一,二自然段

3.讲解:阅读了刚才的资料,我们知道短命菊的寿命最短,龙血树的寿命

最长,可以活几千年,是不是说龙血树就会长生不老,不会死亡呢?

4.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小朋友们明白了什么呢?

5.师生小结(课件出示):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阳光和空气,寿命有长也

有短,但最终这些植物还是会死亡。生命死亡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

三、对比'讨论并总结植物的相同特点

(一)陆生植物的相同特点

1.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我们称之为什么植物?

2.我们还观察过哪些陆生植物?(课件出示狗尾草陆生植物等,注:单击

单独一张图片就会出现放大的图片,观察结束单击又变成小的图片,在空白处单

击到下一张幻灯片。)

3.它们有哪些相同特点呢?看看哪些小朋友找到最准确。(课件出示陆生植

物的共同特点: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都有根、茎、叶,生长在陆地上,

都会繁殖后代,都会生长发育等。)

(二)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

1.我们除了观察过陆生植物,还观察过那种植物?(课件出示水葫芦等水

生植物,注:单击单独一张图片就会出现放大的图片,观察结束单击又变成小的

图片,在空白处单击到下一张幻灯片。)

2.它们有哪些相同特点呢?看看哪些小朋友找到最准确。(课件出示水生植

物的共同特点: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都有根、茎、叶,生长在水里,都

会繁殖后代,都会生长发育等。)

(三)组内讨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四)讨论并总结植物的相同特点

1.小朋友我们一起给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起个名字,你们说它们都叫什么?

2.组内讨论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板书课题)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课件出示):都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都需要阳光、水、空

气、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长过程。

活动3【练习】测评

1.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和水生植物。

2.植物的生存都需要()、()和水分。

3.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都要经历()、繁殖后代和的生命过程。

4.生命死亡是自然现象,也是()规律。

【板书设计】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

都需要阳光、水、空气、营养

陆生植物

植物都会生长发育

水生植物

都会繁殖后代

都有从生到死的生长过程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无劭物

第1课《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

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

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不想得到它?不过,得到它的人

就是最有智慧得人,猜猜它是谁?

1.教师口述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是能

手。

2.谁能说说七星瓢虫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二、交流猜测,提出问题

1.七星瓢虫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你们能不能将现在寻访到的小动朋友

物图片展示给大家看,谁来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小动物?

2.猜猜老师在校园中的那棵大树附近,找到了哪些小动物?(学生猜测,

并请猜到的同学将相应的卡片,挂在树的相应位置上)。

3.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你曾经在校园里见过的小动物?想一想,我们校园内

还有哪些可以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

4.选择其中的一个地点,估计一下: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如何才

能很快观察到更多的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哪?引出分组活动。

三、合作探究,准备寻访

1.分组,明确分工。

分别选出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寻访员若干。

2.制作调查记录表。

讨论:调查记录表内应该设计什么内容呢?(课件出示样表)

3.观察、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总结方法)

(1)一些很难靠近的动物用先去看一看、再接近一点的分步观察法。

(2)细小的动物观察时可用放大镜。

(3)不知道名称的动物可以画草图。

(4)看不到的动物可以观察标本。

4.寻访活动中注意事项。

想一想,观察、记录中可能还会碰到什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

再出示课件,再总结出注意事项)

四、开展活动,寻访交流

1.分工合作,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寻访活动,教师随机指导。

2.交流展示寻访活动的收获。各组派汇报员汇报寻访结果。

3.我们全班同学能观察到多少小动物?进一步明确:统计总数时,相同种

类的小动物只算一种,只需将不同种类的相加。

五、拓展延伸,深化教育

1.寻访活动中,你们组在哪个方面做的最好。

2.课件出示不法分子伤害动物的图片。

面对这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想说什么?

六、课堂总结

用手中的图片做广告牌,号召全校同学都来参加到寻访、爱护小动物的行动

中来。

【板书设计】

寻访小动物

地点动物名称吃什么其他

1.

2.

3.

【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将组织学生在校园里的大树上、大树周围、草丛里、花坛里进行观

察和调查。因此在寻访调查活动前我提出了要求“用学过的观察方法科学地寻访,

不打扰小动物,做好记录,注意安全”。

活动中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思维也非常活跃,兴趣很浓,大多数学生都能

参与到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都较高。对老师提出的诸如“你认识哪些小动物?”

的问题能积极进行思考,答案也较多,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向老师

提出科学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科学探究,尝试了科学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也体现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2课《蜗牛(一)》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学情分析】

通过一次次的亲历活动,学生的科学态度得以端正,科学探究能力得以锻炼

和提高。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秋天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

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学生们在观察大树等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

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熟悉但又

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的身体各部位,学

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

【教学目标】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用

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按照教科书介绍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发展研究小动

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

【教学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出示课件)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

小,背着房子走。

生:蜗牛。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蜗牛)

(设计说明:用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既生动有趣又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储

备,同时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蜗牛的生活环境

师:我们每一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一只小蜗牛,哪一位同学愿意来说一下你们

在什么地方捕捉到小蜗牛?

生:在花坛里,在草丛中。

师:我们捕捉到蜗牛的地方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是充满阳光还是比较黑暗

的?

生:阴暗、潮湿。

师: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捕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

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如何观察

师:通过捕捉蜗牛,我们知道它生活在阴暗潮湿。那么关于蜗牛,你们想要

了解什么。

生:蜗牛的身体构造、蜗牛是怎样运动的,蜗牛喜欢吃什么。。。。。。

师:大家想要了解的真多,那么要了解蜗牛,首先我们要学会观察蜗牛,如

何观察蜗牛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讨论如何观察蜗牛。汇报。

(设计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觉到是我想学,我想知

道,而不是老师要我了解,从而体验主人翁精神。)

教师总结:观察蜗牛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出示课件)

观察蜗牛要做到从整体到局部、从头到尾

在观察的时候我们要保持安静

在看不清楚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

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可以用图画。

(设计说明: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

2.观察蜗牛(出示课件)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的身体。

学生活动:观察蜗牛的身体。汇报。

①蜗牛的身体由口、眼、触角、头、腹、壳这几个部分组成。

②蜗牛的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触角长,一对触角短,在长触角上有眼睛,

短触角下有口。

③蜗牛的腹部很柔软,它能分泌粘液。

④蜗牛的壳上有螺纹。

(设计说明:放手让学生观察,发言,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师:现在我们用小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注意动作一定要轻,不然蜗牛会

痛的。观察蜗牛会有怎么样的反应。

生:蜗牛会将头和触角缩进壳里面去。

3.观察蜗牛的运动(出示课件))

师:因为壳很坚硬,对蜗牛有保护作用。所以当蜗牛认为他遇到危险时,它

会将将头和触角缩进壳里面去。当他认为没有危险的时候,它会将头和触角从壳

里伸出来,继续爬行。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呢?

学生活动:观察蜗牛在玻璃上爬行。汇报。

生:蜗牛是靠它的腹部爬行的。

师:蜗牛没有像人一样的脚,但它有特殊的“脚”,我们把它叫做腹足。我

们再次观察蜗牛,看看蜗牛用腹足在玻璃上爬行。看看大家有没有惊人的发现。

学生活动:观察蜗牛在玻璃上爬行。

生:蜗牛在爬行的过程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是蜗牛分泌出来的粘液。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猜测一下这些粘液有什么作

用?

生:帮助蜗牛爬行、保护腹足。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蜗牛能在玻璃上爬

行,那么它还能在什么地方爬行呢、

生:墙壁上,花坛上、泥土里。

师:我们来一起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设计说明:由于都是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观察的情况,学生有着极大的满足

感,得到的知识印象也倍加深刻,表述更具体细致。)

三、我们来养蜗牛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于蜗牛的知识。哪一位同学愿意

来分享一下。(出示课件)

生:

(1)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2)蜗牛的身体由口、眼、触角、头、腹、壳这几个部分组成。

(3)蜗牛的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触角长,一对触角短,在长触角上有眼

睛,短触角下有口。

(4)蜗牛的腹部很柔软,它能分泌粘液。

(5)蜗牛的壳上有螺纹。

(6)蜗牛的足叫腹足。

(7)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师: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大家想不想一起来养小蜗牛?

生:想。

师:老师教大家如何饲养蜗牛,请大家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观

察记录。

(出示课件)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3课《蜗牛(二)》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

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发现和经验

1.师: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2.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师:有的蜗牛“睡觉”了,我们不能观察了,怎样让它醒过来活动?(把

蜗牛放入常温下的水中,使其活动。)要是没有出现“睡觉”蜗牛,这一步就可

以省略。

二、观察蜗牛吃食

1.师:蜗牛吃什么,怎么吃?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吃食(最好选用饿了广2

天的蜗牛,要提前准备好。)

2.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观察蜗牛吃食?蜗牛长有牙齿吗?”

3.发放菜叶,放大镜,把蜗牛轻轻放到菜叶上,静静地等待蜗牛进食。观

察并记录。

4.学生交流发现,教师补充有关蜗牛牙齿知识。

5.观察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这一环节,可以选用另一个蜗牛进行观察,

方法参考教材上。把食物摆在盘子的一圈,把蜗牛放在圆心上,观察蜗牛的选择,

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教科书上。(实验要多做几次)

6.生:汇报交流。

三、观察蜗牛的排泄和呼吸

1.师;在观察蜗牛吃食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的蜗牛排出粪便了,蜗牛从

哪个部位排出粪便?它的粪便是什么样的?蜗牛的吃食和排粪便是它的生命活

动中很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蜗牛才能生存和生长。

2.生:观察蜗牛的排泄。

3.师:观察蜗牛的呼吸需要有一定的方法。你们能找到蜗牛的呼吸孔吗?

4.师: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让蜗牛扭动身体,然后观察蜗牛壳顶部位置,

随着蜗牛的活动,每间隔10多秒钟,蜗牛的气孔会打开成一个小洞,可以明显

地看到蜗牛的呼吸。

5.生:观察蜗牛的呼吸。

6.生:汇报交流。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师:小节本节课和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蜗牛的生活还可

以观察哪些?

2.师:提醒学生:要让学生把在饲养中的更多更新的观察记录在表格中,

或者写成科学日记。表扬认真饲养和观察记录的学生,经常提醒学生及时记录。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4课《蚯蚓》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学情分析】

概念分析:

i.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校园里经常看见蚯蚓,并且能认识蚯蚓。因此在

课程开始前请学生到校园里找一找蚯蚓,能发现蚯蚓的生活环境,对本课的教学

有一定的益处。

2.观察方法分析:开学一个月,学生在第一单元学习了用“看”“摸”等

观察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这对本课的教学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儿童心理分析:

儿童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并且在课堂上,儿童自身的自控能力不强。

在科学课堂上,不管是怎样的材料,在儿童的眼中都可以成为玩的对象,因此在

课堂上对材料的控制上需要“放”得有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外力刺激、对水的反应等。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蚯蚓的身体结构,记录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

【教学重点】

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对蚯蚓身体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

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T:中午老师请同学们去学校里找一找蚯蚓,有这么多同学找到了!请

XX同学来说一说,你是从哪儿找到的?

S:回答哪里找到蚯蚓。引出“潮湿”(或+暗)的“土里”

(板书:潮湿(阴暗)的土里)

T: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蚯蚓是什么样的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在“哪里找的”引出蚯蚓喜欢潮湿的地方。

2.T:那你知道蚯蚓是什么样子的么?请在记录本上画一画吧!

S:在记录本上画出“我知道的蚯蚓”

3.来看看这是几个同学画的蚯蚓。

S:看同学们的图了解蚯蚓的大概。

【设计意图】在记录本上画出“认为的蚯蚓”,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蚯蚓

1.T:这些是你记忆里的蚯蚓。那蚯蚓是不是这样子呢?我们就要一起来亲

眼观察蚯蚓的样子了!

请看观察要求,

1.请安静、有序地完成任务。

2.仔细观察蚯蚓的身体,画出蚯蚓的简图。

3.继续观察蚯蚓,有什么其他发现就记录下来吧!

4.小组内轻轻交流,说一说。

5.活动结束,材料员把材料放进抽屉。

看好要求的同学请举手。

S:了解观察要求,进行观察实验。

讨论、整理材料。

(巡视,找出几本记录本)

(区分环带、环节等)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并能指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2.(记录本展示)

T:你看到的蚯蚓也是这样的么?

(根据学生的顺序,用笔在记录本上画出口、环带、肛门。)

(与学生一起画)

S:观看展示的记录本,指出环节(蚯蚓的身体是由一节一节的环节组成的)、

环带。

【设计意图】

了解各部分的用处。

3.T:出示图片(书P31右上图)你有什么发现么?

S:看图说发现

口:吃食。

肛门:排泄的地方。

休息的时候会缩成一圈。

(排泄物:你可以再有排泄物的地方找到蚯蚓)

【设计意图】了解蚯蚓的习性

4.T:刚刚你观察过蚯蚓了,来说一说,画出了蚯蚓的简图。你还有什么其

他发现么?

(预设:①没有。T:那它是怎么爬行的呢?②有。T:来说说看)

S:发表“观察蚯蚓时的其他发现”

身体一伸一缩爬行。

【设计意图】通过“其他发现”了解蚯蚓的身体的一些奥秘、以及蚯蚓的爬

行方式。

三、观察蚯蚓的反应

1.T:原来蚯蚓是身体一伸一缩爬行的呢!那你们想过么?如果老师用铅笔

尖轻轻碰一下蚯蚓,会发生什么呢?猜一猜

S:猜测蚯蚓受刺激时候的样子。

2.同学们开始迫不及待想尝试了呢!但是,老师还是要给你几个小小的提

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