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连山县2024中考模拟(一)语文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古诗文。(1)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木兰诗》)(2)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4)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上了那家,___________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5)古人常借“梦”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情感。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梦”来表达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君主赏识的愿望;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梦”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梦”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未酬的愤慨。(6)欧阳修曾在扬州修建过一座“平山堂”,其因地势高,坐堂中遥望江南远山,与堂的栏杆相平而得名。请选择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适合填入“平山堂”对联的句子写在横线上。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下联: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答案】①.安能辨我是雌雄②.念天地之悠悠③.折戟沉沙铁未销④.只吹的水尽鹅飞罢⑤.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忽复乘舟梦日边⑦.因思杜陵梦⑧.凫雁满回塘⑨.醉里挑灯看剑⑩.梦回吹角连营⑪.衔远山⑫.吞长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辨、雌雄、悠、折戟、销、钓、乘、陵、凫雁、衔”等字词容易写错。2.用典可以使诗词更具凝练性,表达达意更丰富,如借古论今、抒情言志、创新意境等。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写了两个隐士,一个是姜太公,另一个是伊尹。请结合用典的作用,简要分析诗中为什么不用历史著名隐士陶渊明?【答案】诗人常借典故来抒情言志。陶渊明辞官归隐,钟情于田园生活,而姜太公和伊尹对自己政治前途是抱有希望的。《行路难》中的李白未彻底被现实打倒,那时的他内心是失意与憧憬交织的复杂情感,对从政仍有期待。因此,他会选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来抒情言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典故的作用。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人们用陶渊明的典故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明自己归隐的愿望。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结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可知,“垂钓碧溪上”讲的是姜太公钓鱼钓到周文王的故事,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乘舟梦日边”讲的是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垂钓、梦日”的用意就是借用姜尚在碧溪垂钓,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被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并无归隐之心,故诗中不用历史著名隐士陶渊明。据此概括作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在华夏大地的深处,有一种技艺,它以火为笔,以铁为墨,绘出了一幅幅斑斓的画卷。这就是被誉为“火树银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它不仅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更是一项技艺,一种技能的传承。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只有那铁匠铺中传出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打破了夜的jìngmì。火光映照着铁匠们坚毅的脸庞,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铁锤,火光四溅,铁花飞舞,美不胜收。这种视觉盛宴,不仅令人tànwéiguānzhǐ,更让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铁花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铁匠们每一次捶打都需要精准而有力。他们的眼神,始终紧盯着那块正在变形的铁块,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也正是因为这份jiānrèn和执着,使得打铁花这一技艺得以传承至今,家喻户晓。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jìngmì()(2)tànwéiguānzhǐ()(3)jiānrèn()4.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斑斓 B.捶打 C.美不胜收 D.家喻户晓5.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不仅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更是一项技艺,一种文化的传承。B.它不仅是一种技能的象征,更是一项技艺,一种精神的传承。C.它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技能的传承,一种精神的象征。D.它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象征。【答案】3.①.静谧②.叹为观止③.坚韧4.A5.D【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静谧(jìngmì):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叹为观止(tànwéiguānzhǐ):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坚韧(jiānrèn):指在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即面对危险与灾难时精神的坚定、坚强的耐受力、勇气和后劲。【4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A.斑斓: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又指生活多姿多彩。句中用于形容打铁花的技艺以火为笔,以铁为墨,绘出的画卷色彩灿烂绚丽,不符合语境,前后矛盾,使用不恰当;B.捶打:用棍棒或拳敲打。句中用于形容铁匠们用铁锤敲打,符合语境,使用恰当;C.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句中用于形容儿铁匠挥舞着手中的铁锤,火光四溅,铁花飞舞的景象很美,让人看不过来,符合语境,使用恰当;D.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句中用于形容打铁花这一技艺家家户户都知道,符合语境,使用恰当。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结合画横线的句子“它不仅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更是一项技艺,一种技能的传承”分析,句子语序不当,可改为“它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象征”。故选D。6.问天逐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从大漠到星空,从北国到南海。“上九天揽月”的梦之声在时空里律动回响。2024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今年航天日的主题是“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主场活动在武汉举行。为进一步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学校开展“筑梦无垠星空,致敬中国航天”主题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1)如图为今年航天日宣传海报,请你以主讲人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构图要素。(2)学校发起“庆祝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对联创作比赛,请你在下面词语中选择4个合适的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参加比赛。玉兔取样月壤使人敬飞天凯旋归月背采样嫦娥揽月上联:____________下联:鹊桥通信航天圆梦举世惊【材料】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计划于5月3日实施发射。嫦娥六号飞赴月球,实际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嫦娥奔月”神话变成现实。正如中国探月工程的名称为“嫦娥工程”,支持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任务的中继星名为“鹊桥二号”,这是一份独属于中国的浪漫。它的着陆器,像一只巨大的昆虫,轻轻降落在月球表面。它的采样装置,像一只精密的机械手臂,小心翼翼地采集着月球的样本。嫦娥六号的使命,不仅是科学的,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求。这些样本,将成为科学家研究月球的宝贵资源,或许能够揭示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嫦娥六号的背后是中国之光!【答案】(1)示例:同学们,请看,海报的中央是长征5号发射的场景,它与明月映照中的黄鹤楼交相辉映,弧形的地平线与深邃的星空营造出较强的视觉张力,地平线上的武汉城市剪影体现地域特色。古代文人登楼而上极目远眺,现代天文爱好者遥望星空,象征自古以来人们对太空的向往。海报细节感满满,每一处都独具匠心。(2)嫦娥飞天月背采样使人敬【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看图可知,海报右上角的汉字“极目楚天共襄星汉”突出了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画面正中冉冉升起的是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五号位于一轮明月之中,位于武汉地标性建筑黄鹤楼之上。长征五号、明月与黄鹤楼交相辉映。海报的最下方是弧形的地平线,上方是深邃的星空,上面有各种航天器。底部的地平线与上面的璀璨星空,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联系日常积累可知,古代文人来到武汉,多有登上黄鹤楼远眺的习惯,今天的天文爱好者也有遥望星空,心向宇宙的做法。这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都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想象与探求精神。在海报上部星空中盘旋的是中国空间站、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与嫦娥六号等中国自行研发的航天器,不仅体现了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也彰显了国人探索宇宙的雄心壮志。冉冉升起,直奔明月的长征五号,寓示着2024年的中国航天事业将会迎来更大的突破。据此表达即可。【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根据材料中的“嫦娥六号飞赴月球,实际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嫦娥奔月’神话变成现实”,可得“嫦娥飞天”与下联的“鹊桥通信”相对,同为主谓结构。根据“支持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任务的中继星名为‘鹊桥二号’”可知,嫦娥六号的任务是月背采样,可得“月背采样”与下联中的“通信航天”相对,同为航天器需要完成的任务。根据材料中的“嫦娥六号的使命,不仅是科学的,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求。这些样本,将成为科学家研究月球的宝贵资源,或许能够揭示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嫦娥六号的背后是中国之光”可知,嫦娥六号要完成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航天人取得的成就让人敬佩。故可用“使人敬”与下联中的“举世惊”相对,同为偏正结构。故上联可为:嫦娥飞天月背采样使人敬。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下面是小粤对整本书阅读复习整理的两份笔记,请你协助他完成。7.下面关于“离开”话题的笔记整理,有一项是错误的,请帮小粤找出来。()选项“离开”事件“离开”的意义A鲁迅经过匿名信事件和放电影事件后离开仙台回到中国。体现了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B保尔离开冬妮娅。是在爱情与阶级立场之间的一个重要选择,是理性战胜情感的选择,也是他成长的结果。C孙悟空第三次离开团队是因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D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后选择离开桑菲尔德。体现了她的自尊自爱。A.A B.B C.C D.D8.请按要求补充完整关于“闹”的笔记。人物“闹”的事件情节概述“闹”的作用《水浒传》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被发配沧州,途中险遭解差谋害,鲁智深跟至野猪林相救。表现人物的侠义。体现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状。《红星照耀中国》贺龙①___________1917年在石门、慈利的交界处,与吴玉霖以两把柴刀劈芭茅溪盐税局,后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援鄂战争。②____________《儒林外史》严贡生乡绅闹船家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答案】7.C8.①.两把柴刀闹革命。②.突出贺龙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勇于反抗的创新精神。③.严贡生于回乡途中装疯,到岸上后又故意追究船家吃掉他的云片糕的责任,威胁要将船家送官,想要讹诈银子、赖掉船费。④.表现了封建制度下乡绅地主的丑恶、可笑形象,突出了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扭曲。(意思相同即可)【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C.孙悟空第三次离开团队出现在第五十六回,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被唐僧赶走,六耳猕猴假扮悟空趁着唐僧孤身一人时抢走行李。“因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是第二次离开团队。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①②贺龙的闹是“两把柴刀闹革命”。1917年,贺龙看自己如今孤身一人,势单力薄,决定重新返回家乡,组织队伍来进行革命。在路上又遇到了吴玉霖,吴玉霖想要跟着贺龙一起革命。因此,两人一起结伴而行,但是苦于手中没有合适的武器,行事未免有些不便。正好遇到了一个新上任的县长,护卫县长的士兵们手上有两支枪。瞅准时机,两人提着两把菜刀就冲了上去,砍死了护卫,把这两杆枪给抢了过来。这两杆枪在贺龙的手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他也是凭借着这两杆枪,组成了一个小型的队伍。后来率领自己这支队伍,接连几次打败了军阀的部分军队,抢夺了百余支枪,成功地让自己的队伍壮大起来。这件事情也就是他履历表上赫赫有名地“靠着菜刀闹革命”,既表现了他的英勇过人,又展现了他的机智果决,勇于反抗的革命精神。③④严贡生先假装发病并故意留下“云片糕”,诱使船家偷吃。在船靠岸后,火速将其儿子儿媳送回了家。随后大骂船家偷吃其药,并且信誓旦旦说这药要花费几百两银子。最终船家跪地磕头求饶,严贡生成功讹诈了这12两白银银子的船费,船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离去。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无疑是一个反面典型,在乡绅地主集团里,地位并不高,而他的行为和品质,却集中了剥削阶级的一切特性,在他的那个集团里是很有代表性的。通过严贡生这个人物,可以进一步认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些文人在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中丑恶和可笑的形象。二、阅读(41分)(一)(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2)衡于虑()(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乙】武德初,唐临出为万泉丞。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不许。临曰:“有所疑,丞执其罪。”令移疾,临悉纵归,与之约,囚如期还。再迁侍御史。俄持节按狱交州,出冤系三千人。累迁大理卿。高宗尝录囚,临占对无不尽,帝喜曰:“为国之要在用法,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朕意。”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已,独临所讯无一言。帝叹曰:“为狱者固当若是。”乃自述其考曰“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云。(选自《新唐书·列传三十八》,有删改)11.参考表格中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方法文言词句助读材料解释积累迁移法不许杂然相许(《愚公移山》)(1)汉字溯源法为狱者固当若是古字形从㹜,从言,㹜为两犬相咬之形,“狱”表示以言论相互争斗。(2)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13.你认为【乙】文的唐临算得上【甲】文中提到的“法家拂士”吗?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答案】9.①.兴起,指被任用②.同“横”,梗塞、不顺③.匹敌、相当10.(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2)(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11.(1)赞同答应(2)诉讼案件12.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13.算得上。“法家拂士”指的是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理由:①唐临执法公正,宽严适度,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无怨,甚至得到高宗的赞赏;②唐临体恤民情,仁德爱人,他让一些案轻的囚犯暂时回家春耕,让囚犯感激朝廷的宽容体恤。【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发:兴起,指被任用。(2)句意: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衡:同“横”,梗塞,不顺。(3)句意: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敌:匹敌、相当。【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能:才干。(2)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喻,知晓,明白。【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许,赞同。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不许”的“许”也是这个意思。句意:不赞同。(2)结合提示“汉字溯源法”“古字形从㹜,从言,㹜为两犬相咬之形,‘狱’表示以言论相互争斗。”分析,“狱”指诉讼案件。句意:作为诉讼案件的法官就应该如此。【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本句句意:时逢春季,农事繁忙,唐临劝说县令暂时释放囚犯出狱,令他们回家耕种。“方春”是时间状语;“农事兴”描述春季农事繁忙的景象;“临说令可且出囚”是完整的主谓宾语句;“出囚”的目的是“使就畎亩”;据此断句为: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1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结合甲文“法家拂士”分析,指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结合第一段“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第二段皇帝的话“为国之要在用法,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朕意”分析,唐临劝说县令暂时释放囚犯出狱,令他们回家耕种。他执法公正,宽严适中,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无怨,甚至得到高宗的赞赏;结合第一段“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第二段“余司断者辄纷诉不已,独临所讯无一言”分析,唐临体恤百姓,办案公正,在春耕时他让一些案轻的囚犯暂时回家春耕,让囚犯感激朝廷的宽容体恤,毫无怨言。他是一个能够辅佐君王的贤士。所以唐临算得上甲文中提到的“法家拂士”。【点睛】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乙】武德初年,唐临出任万泉丞。县里有轻刑囚犯长期关在狱中,时逢春季,农事繁忙,唐临劝说县令暂时释放囚犯出狱,令他们回家耕种。县令不答应。唐临说:“如果你担心出事,我愿独自承担罪责。”县令于是称病告假,唐临将囚犯全部放出与他们约定,囚犯按期返回。经两次升迁担任侍御史。不久持符节巡察交州刑狱,放出蒙冤被押的三千犯人。多次升职担任大理卿。高宗曾经复审囚犯,唐临应声答对十分周详,皇帝高兴地说:“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严峻则人受残害,宽松则会放过罪犯,务必要适中,让我称心如意。”另一天皇帝又审讯犯人,其他官员判决的犯人都纷纷上诉不服,只有唐临所判决的无人称冤。皇帝叹息说:“作为诉讼案件的法官就应该如此。”于是亲自评述唐临的考绩说“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之类。(二)(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雾凇的记载。雾凇最早在《春秋》中被称为“树稼”,后来也有叫“树介”的。“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晋朝的《字林》里,道是:“寒气结木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根据它晶莹纯净的外形,文人骚客也纷纷给予它“琼花”“雪柳”等各种风雅的称呼,然而还数“梦送”一词最妙,意思是雾凇是夜间人们做梦时天公送来的瑰丽奇观。如今,晶莹闪烁的雾凇也被人们称为“树挂”。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过冷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雾凇绝大多数都是在日出前两个小时左右形成,中午前即会全部融化;风是雾凇形成的动力,是水汽在近似水平方向的运动过程中遇到草木等物体形成的。(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2期)表雾凇分类、形成条件及特点形成条件及特点粒状雾凇晶状雾凇温度-2℃至-7℃低于-15℃风风速较大微风、无风结构紧密、不易脱落松散,易脱落(来源:中国天气网)材料二瀚海雾凇的形成主要受到气象条件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保持住来之不易的水汽。因此,积雪、低风速、逆温和高湿,加之梭梭枝条的细径和针状叶特征,是沙漠形成雾凇的最主要原因。雾凇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多年平均雾凇日为10~40天。根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宏飞老师多年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观测数据,瀚海雾凇形成的最佳气象条件为-25℃至-15℃之间,空气平均湿度在90%,甚至要接近100%,夜间风速在3~4米/秒以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冬季唯一有稳定降雪的沙漠,雪快速融化蒸发,空气湿度在短时间内就能接近100%,如果此时温度速降。且有微风把水汽吹向地表植被,就更容易形成沙漠雾凇。材料三在气象学上,降雨和降雪都是可以被测量到的降水。然而有一类降水,它们被称为“水平”或“隐匿性”降水,以区别雨雪那种“垂直”或“直接性”降水,霜、雾、露水和雾凇都是隐匿性降水。隐匿性降水在湿润和半湿润区是杯水车薪般的存在。周宏飞老师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定位实验观测显示,瀚海雾凇凝结水总量年均为5.8毫米,占当地冬季降水量的21.8%、其中,垄间和垄上瀚海雾凇凝结水总量分别为3.8毫米和9.1毫米,各占冬季降水量的14.4%和34.3%。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尹本丰长期研究干旱区植物生态系统,他认为瀚海雾凇聚集空中的水分,融化后则成为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水源,这部分水源是藻类、地衣和苔藓等隐花植物,沙漠昆虫和小型动物的生命之泉,可以提高一年生植物种子春季的萌芽率,也是浅根性耐旱植物赖以生存的水源。在少量水分下就能够被激活并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皮,也可利用雾凇等凝结水进行繁殖和生长。此外瀚海雾凇的形成,也有效地补偿了由于气温升高造成的雪面蒸发损失的水分,对于维持沙漠和戈壁等极端干旱地区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文字材料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6月,有删改)14.下列关于“雾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雾凇的记载历史悠久,“树稼”“树介”“琼花”“雪柳”“梦送”“树挂”“冰凌”都是雾凇的别称。B.粒状雾凇和晶状雾凇形成所需的风速各不相同,结构也不一样,但是温度都要0℃以下,可见所需温度一样。C.据图所示,在北方,东北、内蒙古以及新疆是我国赏雾凇绝佳观赏地,南方则主要集中在高山地区。D.雾凇是隐匿性降水,在沙漠戈壁是杯水车薪般的存在,但是在沙漠戈壁的冬季生态水文系统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15.有人认为说明类文章用语要准确,上述材料用“瀚海雾凇”代替“沙漠雾凇”,用词不准确。你同意吗?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学过的诗词说说你的理由。16.你和父母春节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旅行,早上风急有雨,作为摄影爱好者的爸爸为了顺利拍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景观,想下午去拍。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给爸爸建议。【答案】14.C15.不同意,说明文语言可以准确兼生动。①瀚海本指广阔无垠的沙漠和戈壁,瀚海雾凇就是指沙漠雾凇,用词准确。②瀚海雾凇让人联想到岑参的“瀚海阑干百丈冰”、“千树万树梨花开”等描写沙漠雪景的诗句,与雾凇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文学美感。③瀚海雾凇能引申对地理环境的联想,具有很强的传播性。16.示例:爸爸,瀚海雾凇出现的最佳气象条件为-25℃至-15℃之间,空气平均湿度在90%,甚至接近100%,夜间风速在3~4米/秒以下。今天风急,大概率是看不到雾凇的。而且瀚海雾凇绝大多数都是在日出前两个小时左右形成,中午前即会全部融化,下午去拍,更加拍不到。我建议选择低温,微风,飘雪的早上去拍。【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信息。A.根据材料一首段中的“雾凇最早在《春秋》中被称为‘树稼’,后来也有叫‘树介’的”和第二段中的“根据它晶莹纯净的外形,文人骚客也纷纷给予它‘琼花’‘雪柳’等各种风雅的称呼,然而还数‘梦送’一词最妙”可知,“树稼”“树介”“琼花”“雪柳”“梦送”“树挂”都是雾凇的别称,“冰凌”不是;B.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粒状雾凇形成的温度是-2℃至-7℃,晶状雾凇形成的温度是低于-15℃。本项“可见所需温度一样”有误;D.根据材料三首段中的“隐匿性降水在湿润和半湿润区是杯水车薪般的存在”可知,本项“在沙漠戈壁是杯水车薪般的存在”有误;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拓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说明文的语言既要求准确,同时也要求尽量生动,准确是为了说明的可信度,生动是为了激发阅读兴趣。联系课内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可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瀚海”来代指沙漠。故把沙漠雾凇称作瀚海雾凇是正确的。“瀚海雾凇”这一称呼让读者想到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进而想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雪景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而体会到沙沙漠风景的绝美,富有文学韵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瀚海雾凇”可以让读者联想到这种雾凇出现的地理环境是沙漠之中,具有很强的传播性。【16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出建议。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的“瀚海雾凇形成的最佳气象条件为-25℃至-15℃之间,空气平均湿度在90%,甚至要接近100%,夜间风速在3~4米/秒以下”可知,瀚海雾凇出现的最佳气象条件为-25℃至-15℃之间,空气平均湿度在90%,甚至接近100%,夜间风速在3~4米/秒以下。联系题干中的“早上风急有雨”可知,因为“风急”,所以很大可能雾凇不会出现。根据材料一末段中的“雾凇绝大多数都是在日出前两个小时左右形成,中午前即会全部融化”可知,瀚海雾凇绝大多数都是在日出前两个小时左右形成,中午前即会全部融化。联系题干中的“想下午去拍”可知,下午去拍是不可能拍到雾凇的。故可向爸爸提出建议,建议选择低温、风速较小,较为寒冷的早上去拍。(三)(1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消失的炊烟①最早发现炊烟不见的人是他。②渔夫像往常一样系好小船的缆绳,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慢吞吞地走向了三窝村。这天好像很寻常,但又好像很不寻常。③他数着自己的脚步,一步,两步,三步……数着数着,渔夫大惊失色——三窝村的炊烟不见了。④以往这个时候,三窝村的炊烟仿佛商量好似的,一股劲地冒出来。族长家的炊烟是个小矮人,身子短,鼻子长,滑稽得很;李老六家的炊烟是个瘦个儿,像一根竹竿倒插在烟囱上;甜婶娘家的炊烟圆滚滚的,像裹着棉絮的熊猫;渔夫家的炊烟则像一棵笔直的树、树冠开得很宽,如果不加阻拦,就会遮盖了整个三窝村……⑤三窝村怎么可能没有了炊烟?没有了炊烟的三窝村,怎么会是三窝村?⑥渔夫直奔族长家。族长正坐在菩提树下和人嘻嘻哈哈地聊着天。见渔夫急匆匆地闯进来,族长止住了笑,一脸严肃地对渔夫说,说过多少回了,遇事莫慌,怎么就是没个长进?渔夫顿了一下,肚子里的那口气才刚刚跟了上来。渔夫说,村里的炊烟全不见了,咋能不慌?渔夫话音刚落,他看见一丝慌乱掠过族长的脸。但是,族长毕竟是族长,他很快就镇定下来。族长跟着渔夫到后院一看,果真是。族长家的炊烟也已不知所踪,而灶膛里的火苗还蹿得老高。族长说不出个所以然,无奈地把渔夫先打发走了。⑦渔夫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出现在女人跟前。女人张罗着解下渔夫肩上的鱼篓,抖了两下,一条鱼也没有滑下来。女人叹了口气,轻柔地说,没鱼就少吃一顿,你也用不着垂头丧气。渔夫没有应女人的话。渔夫早上撒网时,没有留意渔网破了个大洞,鱼儿顺着大洞溜走了。这是极少有过的事情。每次撒网前,渔夫总会细致地把渔网检查一遍,但是今天,渔夫居然鬼使神差地没有检查渔网,这才导致两手空空。⑧渔夫发觉不对劲。要是渔夫没有疏忽,像往常一样检查过渔网,也就不至于发现不了渔网破了个大洞;倘若渔网没有破个大洞,也就不至于两手空空,更不至于在太阳下山前就回到三窝村。这里面,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力量牵引着这些一连串事件的发生。但是,源头在哪里?渔夫捋不出来。⑨渔夫屋前屋后转悠了几圈,不时仰望一下他家的烟囱。渔夫家的烟囱高大而笔直,渔夫多年前想不明白他的爷爷为什么会砌这么高大的烟囱,按理说,他们小户人家一个小烟囱就足够用了。每次渔夫问起他爷爷,爷爷总是笑而不答。有时渔夫问得急了,渔夫的爷爷就会说,你慢慢就会知道了。但是,直至爷爷驾着白鹤飞向西边,渔夫还是想不明白他们家的烟囱为什么会这般高大。⑩渔夫盯着他家的烟囱看了好一会儿,看不出任何一点儿炊烟出走的迹象。渔夫想,炊烟也许厌烦了这种日子,也许厌烦了三窝村,甚至厌烦了三窝村所有的人和事,它们才集体离家出走。这么想,渔夫就不禁隐隐担忧起来,炊烟们要是走得远了,认不得回来的路,那该如何是好?⑪这么想,渔夫就坐不住了。渔夫急匆匆地来到族长家,把族长家的木门擂得山响。所幸的是,族长还没有睡觉。要是族长睡下了,渔夫少不了挨一顿骂。渔夫对族长说,要是炊烟走得远了,回不来,那如何是好?族长笑而不语。族长伸出手,变戏法似的轻轻地吹了一口气,然后指着天的西边对渔夫说,你快看。⑫渔夫抬起头,看见一连串炊烟正在天空中遛弯儿,像暮归的羊群。在前头带队的是族长家的炊烟,紧跟着的是李老六家的炊烟,还有甜婶娘家的炊烟……三窝村的炊烟全都在那儿。渔夫家的炊烟在队伍的最后,它像一棵从天空里长出来的树,高大笔直,宽大的树冠枝叶繁茂。而渔夫的爷爷,正躺在树杈与树杈之间的吊床上,悠然地抚摸着星星。⑬这么一瞬间,渔夫的眼睛湿润了。(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17.渔夫的心情随炊烟而变化,请根据提示和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发现炊烟不见,惊慌失措→寻找炊烟未果,①______→②______,隐隐担忧→发现炊烟回归,③_______18.有读者认为文章第④段写“族长家的炊烟是个小矮人,身子短,鼻子长,滑稽得很”,与族长的地位不相称。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9.文章第⑨段写渔夫与爷爷的对话是否多余?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20.《小小说选刊》的编辑在收录这篇文章时,犹豫应该将这篇文章放至“想象奇幻”板块,还是“乡间故事”板块,请你帮编辑出出主意。【答案】17.①.闷闷不乐②.担心炊烟消失③.欣喜感动18.我不认同。我认为族长家的炊烟与族长的性格形象相似。理由:①族长虽地位高,但他家的炊烟却像“小矮人,身子短,鼻子长”,这与族长平时喜欢和人嘻嘻哈哈聊天的行事风格相关,与后文发现炊烟不见时他作为族长说不出个所以然,不大称职等相关。②第④段形容族长家的炊烟“滑稽得很”,这与后文族长“变戏法似的”吹气的做法相呼应。19.第⑨段写渔夫与爷爷的对话不多余。理由:①与爷爷的对话属于插叙,照应了前文所描绘的渔夫家炊烟“像一棵笔直的树”,且和下文炊烟复现时渔夫家的炊烟高大笔直相呼应。②渔夫不明白自己小户人家的烟囱为何要建得高大而笔直,这一疑惑为下文写爷爷“躺在树杈与树杈之间的吊床上,悠然地抚摸着星星”埋下伏笔,爷爷认为农村的生活不仅有眼前的忙碌,还可以有星辰和远方。20.示例一:建议将本文放“想象奇幻”板块。理由:①情节想象丰富。设计炊烟的出走与回归这一故事情节极具想象色彩。(族长变戏法,炊烟排着队回归)②画面想象丰富。文章第④段对各家炊烟形态的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画面感十足,各种情态的炊烟如在眼前漂浮。(炊烟上躺着爷爷的情形)因此,建议将文章放在“想象奇幻”板块。示例二:建议将本文放“乡间故事”板块。理由:①落日、炊烟、吊床等都是具有乡村特色的物象。尤其炊烟,是乡间家家户户生活气息的体现。②对于炊烟的消失,渔夫是失魂落魄的,族长在刚知道时,脸上也曾掠过了一丝慌乱。而炊烟的消失之所以如此令人紧张,是因为炊烟象征着这个乡村的年轻人。炊烟的消失寓意着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而炊烟的复现是因为寓意离开家乡的青年们最终都会像炊烟一样回到乡村。因此,建议将文章放“乡间故事”板块。【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信息。第一空,根据第⑦段中的“渔夫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出现在女人跟前”可得:闷闷不乐。第二空,根据第⑩段中的“渔夫就不禁隐隐担忧起来,炊烟们要是走得远了,认不得回来的路,那该如何是好”可得:担心炊烟消失。第三空,根据末段中的“这么一瞬间,渔夫的眼睛湿润了”可知,当渔夫看到消失的炊烟排着队回来时流下了泪水。可见他此时的欣喜与感动。【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⑥段中的“族长正坐在菩提树下和人嘻嘻哈哈地聊着天”可知,族长虽然是一族之长,但平时却没有什么威严,喜欢和人嘻嘻哈哈聊天。联系本段中的“渔夫话音刚落,他看见一丝慌乱掠过族长的脸”可知,当族长知道炊烟都不见了时,有了些慌乱,一点也没有族长的镇静。根据“族长说不出个所以然,无奈地把渔夫先打发走了”可知,族长也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由以上分析可知,族长实在不能说是一个称职的,有能力的领导。所以族长家不起眼且滑稽的炊烟与族长的性格形象相似。根据第⑪段中的“族长伸出手,变戏法似的轻轻地吹了一口气,然后指着天的西边对渔夫说,你快看”可知,族长随便吹了一口气,炊烟们就都回来了,这一情节实在是有些滑稽可笑,与族长家的炊烟“滑稽得很”相呼应。【1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根据本段中的“渔夫多年前想不明白他的爷爷为什么会砌这么高大的烟囱”,本段写渔夫与爷爷的对话,是渔夫在回忆往事,故是插叙。本段中的“渔夫家的烟囱高大而笔直”照应了第④段中的“渔夫家的炊烟则像一棵笔直的树、树冠开得很宽,如果不加阻拦,就会遮盖了整个三窝村”和第⑫段中的“渔夫家的炊烟在队伍的最后,它像一棵从天空里长出来的树,高大笔直,宽大的树冠枝叶繁茂”,解释了渔夫家的炊烟为什么如此高大笔直的原因。本段中的“渔夫还是想不明白他们家的烟囱为什么会这般高大”为第⑫段中的“而渔夫的爷爷,正躺在树杈与树杈之间的吊床上,悠然地抚摸着星星”埋下伏笔。“渔夫的爷爷,正躺在树杈与树杈之间的吊床上,悠然地抚摸着星星”的行为代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认为生活不仅只有眼前的忙碌与苟且,还有星辰和远方。所以才会有烟囱修这么高,高得让从中冒出的炊烟像一棵从天家里长出来的树,可以抚摸星星。【20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主旨,开放类试题,结合文本内容与主旨分析即可。“想象奇幻”板块:根据第③段中的“他数着自己的脚步,一步,两步,三步……数着数着,渔夫大惊失色——三窝村的炊烟不见了”,第⑪段中的“族长笑而不语。族长伸出手,变戏法似的轻轻地吹了一口气,然后指着天的西边对渔夫说,你快看”,第⑫段中的“渔夫抬起头,看见一连串炊烟正在天空中遛弯儿,像暮归的羊群”可知,本文设计和炊烟出走与回归的情节。族长像变戏法一样,只是吹了口气,那些出走的炊烟们就都回来了。这些情节想象丰富。第④段中的“族长家的炊烟是个小矮人,身子短,鼻子长,滑稽得很;李老六家的炊烟是个瘦个儿,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