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_________授课对象:_______系_________专业年级________班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课程类型必修
授课题目绪论、细胞、组织(一)授课形式讲授
授课时间周次/课次3/1
1.掌握常用解剖学术语,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和分布。疏松和致密结
缔组织的结构特点,骨组织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2.熟悉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内容,细胞与细胞间质等概念。
3.了解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任务、基本观点和方法,人体的基本构成。
脂肪组织、网状组织和软骨的分类和分布。
1.常用解剖学术语,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和分布
重点、难点
2.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骨组织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教具标本、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育技术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备注
绪论
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一~六内容简单介绍,部分内容可自学,10分钟)
二、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任务
三、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四、学习和研究运动解剖学的方法
五、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六、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
七、解剖学定位术语(绪论部分的重点讲授内容,10分钟)
(一)人体解剖学姿势
(二)方位术语
上、下、前、后、内侧、外侧、近侧端、远侧端、横侧、尺侧、胫侧、腓侧、浅
和深
(三)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
基本轴: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
基本面:额状面、矢状面、水平面
细胞与细胞间质f组织f器官f系统f人体
第一章细胞与细胞间质
第一节细胞(重点介绍主要的细胞器,其余内容可自学,15分钟)
(一)细胞的形态
(二)模式细胞的结构
(三)细胞膜简介液态镶嵌模型
(四)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包含物组成。
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核蛋白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丝、微管和微
体。
(三)细胞核由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构成。
细胞间质
细胞间质:基质和纤维,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第二节
一、细胞间质的概念
二、细胞间质的组成
三、细胞间质的功能
第二章组织
第一节上皮组织(以被覆上皮为主重点讲授,15分钟)
一、特点
1.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有极性;
2.上皮组织内无血管和淋巴管;
3.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二、分类
(一)被覆上皮
1.单层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A.内皮B.间皮(2)单层立方上皮
(3)单层柱状上皮(4)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2.复层上皮(1)复层扁平上皮(2)变移上皮
(二)腺上皮1.内分泌腺2.外分泌腺
(三)感觉上皮
第二节结缔组织(内容比较多,重点在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
点,骨组织的组成及结构特点,部分内容可自学,如血液和淋巴,25分钟)
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骨、软骨、血液。
一、疏松结缔组织
(一)细胞1.成纤维细胞2.巨噬细胞(组织细胞)3.肥大细胞4.浆细胞
(二)细胞间质
I.基质(1)蛋白质(2)粘多糖
2.纤维(1)网状纤维(2)弹性纤维(3)胶原纤维
二、致密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
特点细胞少,种类多,基质多,具有较大细胞多,纤维成分多,
的柔韧性和弹性基质少,纤维排列紧密,具
有很大的坚韧性
分布皮肤深面各器官和组织之间肌腱、韧带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
细胞种类成纤维细胞为主
胞、浆细胞
纤维网状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以胶原纤维为主
种类
三、脂肪组织
四、网状组织功能:构成造血的微环境
五、软骨组织
(一)组成
1.细胞-----软骨细胞
2.细胞间质
(1)基质一一半固态,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
(2)纤维一一弹性纤维、胶原纤维
(二)分类
1.透明软骨(关节面、肋)
2.弹性软骨(耳廓、会厌)
3.纤维软骨(椎间盘、关节盂)
六、骨组织
(一)组成
1.细胞(1)骨细胞(2)成骨细胞(3)破骨细胞
2.细胞间质
(1)基质A.骨盐一一无机物65%B.粘性蛋白(2)纤维一一胶原纤维
(二)骨质的构成
1.骨松质一一骨小梁
2.骨密质(1)外环骨板(2)内环骨板(3)哈佛氏骨板(4)间骨板
哈佛系统包括哈佛氏管和哈佛氏骨板
(三)骨细胞营养途径
骨膜上的血管一一福克曼氏管一一哈佛氏管----骨小管----骨陷窝---组织液
一一骨细胞
七、血液和淋巴
本次课主要内容小结5分钟
常用解剖学术语,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和分布
作业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骨组织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课后小结
上海体育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对象:系专业―年级班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课程类型必修
授课题目组织(二)授课形式讲授/实验
授课时间周次/课次4/2
1.掌握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的分布与
教学目标功能。掌握神经纤维的结构、分类与功能。熟悉神经末梢的结构和功能。
2.观察细胞、组织的模型。
1.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重点、难点
2.神经纤维的结构、分类与功能。
教具标本、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育技术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备注
复习提问上次课主要内容5分钟
第三节肌组织(骨骼肌结构和收缩机理是本次课重点和难点,20分钟)
一、骨骼肌
一个肌细胞=一条肌纤维
(一)结构
暗带=八带明带=1带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叫做肌节
一个肌节=2个1/21带+1个A带
(二)收缩机理
(三)骨骼肌的分类
1.红肌(或慢缩肌)
2.白肌(或快缩肌)
二、心£几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形状圆柱形长梭形短圆柱形
细胞核100个以上1个1-2个
有无横纹有无有
分布附着在骨骼上内脏器官、血管壁内心脏
收缩特点收缩快速、有力,收缩缓慢,但能收缩快,有节
但易疲劳持久律,能持久
三、平滑肌
第四节神经组织(重点介绍神经元,15分钟)
神经组织的概述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前者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后者对前者起支持、保护、
营养和绝缘等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远远多于神经元。
一、神经元
1.形态及一般结构
神经元的形态多种多样,但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突起主要有树突和轴突两部分。
2.神经元的分类
(1)按胞突的数目分类
①单极神经元:发出一个突起后不久,形成“T”形结构分为两支。
②双极神经元: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
③多极神经元: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2)按功能分为
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
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③联合神经元: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通路,占神经元总数的99双
二、突触的概念
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分为
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两类
三、神经胶质细胞
与神经元一样具有突起,但其胞突不分轴突和树突,也没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它与神经元的数量之比为10:1〜50:1。主要的功能是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
和分隔等作用。
四、神经纤维与神经
1.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或树突外包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根据包裹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髓鞘是由Schwann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
的胞膜形成的许多同心圆的螺旋板层,属胶质细胞的一部分)可分为:
(1)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包裹于突起的外面,具有绝缘作用,传导神经冲动的速
度快。髓鞘的外面还包裹有一层具有营养、保护和再生作用的膜,即神经膜。
(2)无髓神经纤维:无髓鞘,神经冲动是沿着轴膜连续传导的,故传导速度慢。
2.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构成神经。
五、神经末梢
1.概念:神经末梢是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按功能分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
经末梢两大类。
2.种类:
(1)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元(单极神经元)周围突的终末部
分,该终末与其它结构共同组成感受器。
(2)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在肌组织和腺体的终末结
构,分躯体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两类。
3.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与其它组织共同构成。
(1)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和血管。
(2)外感受器:分布于皮肤,感受温、痛、触压等感觉。
(3)本体感受器:分布于骨骼肌、肌腱和关节。
4.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与其它组织共同构成。
(1)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骨骼肌。
(2)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心血管平滑肌、心肌、腺体。
观察细胞、组织的模型,总结细胞和基本组织40分钟。
1.心肌组织和平滑肌组织的概念、分布、结构特点与主要功能。
作
2.骨骼肌组织的大体与显微结构,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机理。
3.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业
4.神经胶质细胞的的分布与功能。神经纤维的结构、分类与功能,神经末梢的结构和功能。
课
后
小
结
上海体育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对象:系专业―年级班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课程类型必修
授课题目运动系统总论授课形式讲授
授课时间周次/课次5/3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与功能。熟悉骨的理化特性与年龄特征,了解
骨的发生、发育及影响因素。
2.熟悉骨连结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掌握关节的
运动形式及相关术语。熟悉关节的分类。
教学目标
3.掌握骨骼肌的概念、大体结构、形态和主要功能,了解骨骼肌的分类和命
名原则,了解骨骼肌的辅助结构。了解骨骼肌的物理特性及影响骨骼肌生长发育的
主要因素。
1.骨的形态、分类、构造与功能。
重点、难点2.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形式及相关术语。
3.骨骼肌的概念、大体结构、形态和主要功能。
教具标本、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育技术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备注
复习提问5分钟
第三章运动系统总论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构成骨支架,有
运动,支持,保护等作用。运动中,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动
力器官。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主动部分。
第一节骨(结构的部分内容可参见基本组织,20分钟)
骨是一种器官,具有一定形态和构造,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
及神经,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有修复、再生和改建的能力。骨基质中有大量
钙盐和磷酸盐沉积,是钙、磷的储存库,另骨髓还具有造血功能。
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按部位分中轴骨、四肢骨
按形态分为4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二、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及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使骨具
有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主要是碱性磷酸钙,使骨坚硬挺实。两种成分的比例,随年龄的增
长而发生变化。
四、骨的发生和发育
(一)骨的发生
1.膜化骨:膜内成骨是在结缔组织膜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骨。如:顶骨、额骨、
锁骨等。
2.软骨化骨:是在软骨的基础上经骨化而成的骨。
(二)骨的生长
1.骨的长长:箭软骨细胞不断的增生和不断的骨化,此种方式为软骨内成骨。
2.骨的长粗:主要是依靠膜内成骨的方式,
五、影响骨生长的因素
机械力、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维生素等。
六、骨的血管、神经、淋巴管
七、骨的功能
支持、保护、杠杆、造血和储备等作用。
八、体育锻炼对骨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骨连结总论(重点在骨连结的分类和关节,25分钟)
全身各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
骨连结的分类
「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
〃直接连结-骨性结合r透明软骨连结
骨连结的分类,,软骨连结,
纤维软骨连结
间接连结(关节或滑膜关节)
一、直接连结
①纤维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包括韧带连结和缝。有的纤维连结可
以骨化,如:颅骨之间缝的连结。椎骨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为韧带连结。
②软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软骨组织相连,分为暂时性、永久性软骨连结两类。暂
时性软骨连结,如儿童少年时期的怖i软骨,成年后箭软骨可骨化,形成
骨性结合。永久性软骨连结,如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及耻骨联合,终生保
持软骨状态。
③骨性结合:骨与骨之间借骨组织相连。一般由纤维连结和暂时性软骨连结演变而成。
二、间接连结:
又称为关节,是骨连结的最高级形式,其相对骨面间互相分离,具有充以滑液的腔隙,
紧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结,因而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一)关节的结构
1.关节的基本结构
①关节面及关节软骨:是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
②关节囊:附着于关节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膜,它包围关节,封闭关节腔。
③关节腔:为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
2.关节的辅助结构
⑴韧带:⑵关节盘和关节唇:⑶滑膜裳和滑膜囊:
(-)关节的运动
环节:相邻两关节中心点之间的部分。
运动环节:将若干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时,就称为运动环节。
1.屈、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进行的运动,向前为屈,向后为伸(膝关节、
踝关节相反)。
2.水平屈伸:上臂在肩关节或大腿在靓关节处外展90°,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运动,向
前为水平屈,向后为水平伸。
3.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进行运动,靠近正中面为内收,远离正
中面为外展。
4.回旋: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进行的运动,由前向内的旋转为内旋,
由前向外的旋转为外旋。
5.环转:肢体的近端在原位运动,其远端作圆周运动,称为环转。
(三)关节的分类
1.按关节的运动轴数目分类
⑴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
①滑车关节:关节头为滑车状,另一骨上有相应的关节窝,运动环节能进行屈、伸;
内收、外展和环转。如:楼腕关节等。
②鞍状关节:相对两骨关节面均呈鞍形,此种关节可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如:
拇指腕掌关节等。
⑶多轴关节:能绕三个轴在三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
①球窝关节:关节头是球体的一部分,关节窝与头相适应呈窝状,可进行屈、伸;内
收、外展;回旋和环转。如:肩关节等。
②平面关节:其关节面可看做直径很长的球体的一部分,因关节面的大小相互一致,
只能做微小的运动,故又称为微动关节。如:舐骼关节等。
2.按关节的骨数分类
⑴单关节:由两块骨组成的关节,即一个关节头和一个关节窝。如:肩关节。
⑵复关节:由两块以上的骨组成的关节,被包在一关节囊内,其中每一块骨都能独立
活动,这样的关节称为复关节。
3.单动关节和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关节,在运动时需绕共同的运动轴活
动。如:槎、尺近侧和远侧关节在结构上是独立的,活动时必须共同运动,使前臂做旋前
和旋后的运动。
(四)关节的动脉、淋巴管和神经
(五)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六)体育运动对关节的影响
第三节骨骼肌总论(内容比较多,部分可自学或讨论,如6-8部分,25分钟)
全身的骨骼肌共有600多块。
一、骨骼肌的分类和命名
根据肌肉的形状
1.长肌:存在于四肢部的肌肉。
2.短肌:躯干深部的肌肉。
3.扁肌:胸、腹壁的肌肉。
4.轮匝肌:存在于孔、裂周围的肌肉。
长肌根据肌头的多少分类:骨骼肌的起始端有两个头称为二头肌,依次类推称为三头
肌、四头肌。
长肌根据肌腹的多少分类:二腹肌(枕额肌)、多腹肌(腹直肌)。
长肌根据肌束与肌肉长轴的关系分类:梭形肌和羽状肌(半羽状肌、羽状肌、多羽状
肌(三角肌))
除以上各种类型外,习惯上还将一些肌肉直接称为:方肌、锯肌、梨状肌、蚓状肌和
比目鱼肌等。另外,还可根据肌纤维排列方向分类:直肌、斜肌、横肌。
二、骨骼肌的构造
(-)骨骼肌的基本结构:
肌腹与肌腱:肌肉中部称为肌腹,两端称为肌腱(扁肌的肌腱称为腱膜)。肌腹中内许
多肌纤维构成。包裹于每条肌纤维表面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肌内膜,包裹于肌束外的膜称为
肌束膜,包裹于整块肌肉外面的膜称为肌外膜。肌腱是由胶原纤维构成的,肌腱缺缺乏弹
性,但很坚韧,可抵抗较大张力,肌肉通过肌腱附着于骨面上,肌腱的这种结构可使肌肉
力量均匀地作用于肌腱在骨面的附着处。
(二)骨骼肌的辅助结构:
①筋膜:是包裹于肌肉外面的结缔组织膜,分为浅筋膜(又称为皮下筋膜,位于皮
下,由含脂肪成分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和深筋膜两种(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
构成。可插入肌群之间,形成肌间隔即肌鞘(筋膜鞘))。
②滑膜囊: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外突出形成。
③腱鞘:套在腕、踝、手指和足趾部位肌腱周围的密封的双层筒状结构。外层为纤
维鞘,内层为滑膜鞘。滑膜鞘又分为两层,紧贴肌腱的为脏层,脏层反折形成壁层。脏、
壁两层之间为一空腔,内有少量滑液,可减小运动时肌腱与骨面的磨擦。有的腱鞘包裹一
条肌腱,有的则包裹多条肌腱。
三、骨骼肌工作术语
起点和止点:肌肉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肢体近端的附着处称起点。肌肉远离正中面或在
肢体远端的附着处称止点。
定点和动点: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较小的附着端称定点;相对运动或运动
幅度较大的附着端称为动点。(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的。)
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点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以上主要适用于四肢肌
上固定和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下端的分别称为上固定和下固定。
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
以上主要适用于躯干肌
四、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伸展性和弹性:肌肉在外力作用下,可被拉长的现象称为伸展性。当外力解除后,肌
肉又可复原此现象称为弹性。
粘滞性:肌纤维之间、肌肉之间或肌群之间发生磨擦的外在表现,这是原生质的普遍
特性,是胶体物质造成的。它使肌肉在收缩或拉长时会产生阻力。肌肉的这种粘滞性的大
小与温度成反比。
五、影响肌力的解剖学因素
横断面、初长度、起止点位置、肌拉力角等
六、骨骼肌的配布规律
七、确定骨骼肌功能的方法
八、体育运动对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复习号结5分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与功能。
作业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形式及相关术语。
骨骼肌的分类、大体结构、形态和主要功能。
课后
小结
上海体育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对象:系专业―年级班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课程类型必修
授课题目骨、骨连结总论授课形式实验
授课时间周次/课次6/4
观察骨、骨连结、骨骼肌的模型及标本,理解骨、骨连结、骨骼肌的形态及
教学目标功能。
骨的、分类、构造。
重点、难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形式及相关术语。
骨骼肌的结构、形态和主要功能。
教具标本、模型
教育技术
教学过程设计(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备注
1.教师示范观察标本、模型的方法。
2.结合标本、模型对运动系统总论进行总复习。
3.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骨标本、关节标本及肌肉标本的观察与学习。
4.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标本,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启发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
行归纳和总结。
作业总结运动系统总论
课后小结
上海体育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对象:系专业―年级班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课程类型必修
授课题目内脏(-)授课形式讲授
授课时间周次/课次7/5
掌握内脏的概念,中空性器官结构特征。了解胸腹部的标志线与腹部分区。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管的组成,熟悉上、下消化道的概念、口腔的形态、
位置、结构与功能,掌握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与其导管开口;了解咽的形态、位置、
结构与功能、食管的结构特征;掌握胃、小肠的形态、分部、位置、胃与小肠壁构造与
功能;熟悉大肠分部、各部的形态、大肠壁的结构与大肠的功能。
掌握消化腺的组成。掌握肝、胰的形态、位置、结构与功能,熟悉肝外胆道系统的
教学目标结构与功能。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掌握呼吸道的组成,熟悉上、下呼吸道的概念。了解鼻的分部、鼻腔的结构、特
点与功能、鼻旁窦的组成与功能;熟悉喉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气管与支气管的形态、
结构与功能。
内脏的概念,中空性器官结构特征。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管的组成,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与其导管开口;胃、
重点、难点小肠的形态、分部、位置、胃与小肠壁构造与功能。
消化腺的组成。肝、胰的形态、位置、结构与功能。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呼吸道的组成。
教具标本、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育技术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备注
复习提问5分钟
第六章总论(简要介绍,重点在中空性器官,10分钟)
内脏主要是指在于胸腔和腹腔内的一些器官,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
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内脏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两大类
(-)中空性器官:中空性器官呈管状或囊状,器官内部均有空腔。以消化管为例,其
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
1.粘膜:
(1)粘膜上皮
(2)粘膜固有层
(3)粘膜肌层
2.粘膜下层
3.肌层
4.外膜:
(二)实质性器官:没有特定的空腔,很多都属于腺体,具有分泌功能。实质性器官通
常都以导管开口于中空性器官。
二、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的标志线
(二)腹部分区
第七章消化系统
(本次课重点,着重介绍胃、小肠和肝脏,部分内容可自学或讨论45分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胰和
一些小的消化腺)组成。
第一节消化管
自上而下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肓肠、
结肠、直肠)。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叫做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一段称为下消化道。
一、口腔
(一)口唇
(-)颊
(三)腭:硬腭、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咽峡(左右腭舌弓、腭垂
和舌根围成)
(四).牙:牙冠、牙颈、牙根、牙腔、牙髓、牙釉质、牙骨质、牙质(象牙质)6—7个
月开始,乳牙长全20个,6—12岁之间逐渐脱落由恒牙代替,恒牙共32颗。其主要功能是切
割和磨碎食物,并辅助发音。
(五)舌:舌体、舌根、舌尖、舌黏膜(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状乳头);舌肌(舌
内肌、舌外肌)。其主要功能是不仅在咀嚼时起搅拌食物的作用,而且还对语言和发音有重要
功能。
(六)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口腔腺的分泌物称为唾液,它具有湿润粘膜
和食物、抗菌灭菌、清洗口腔和便于吞咽等功能。
二、咽
位置与交通:位于颈椎前,上部通鼻腔,中部通口腔,下部通喉腔并向下与食管相连。
全长12厘米。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椎下缘与食管相连。
分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
功能: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三、食管
上端于第六颈椎高度接咽,下端穿过膈肌于第十一胸接胃,全长约22—25厘米,有三处
狭窄。它是食物的通道。
四、胃
位置、形态和分布:3/4位于左季肋部,1/4位于上腹部,其入口为贲门,出口为幽门。
整体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胃壁的构造
胃壁具有典型的中空性器官管壁的四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织膜
和外膜。
(1)粘膜:新鲜的胃粘膜为淡红色,胃内空虚时,粘膜形成许多皱裳,当胃充满食物
扩张时,则皱裳消失。用放大镜观察胃粘膜表面可见有许多小凹,称为胃小凹,它是胃腺的
开口处。在胃幽门处,粘膜形成环形皱裳,称为幽门瓣。
胃粘膜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可分泌粘液,保护粘膜。上皮向下凹陷形成管状的胃腺,
伸入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固有膜中。胃腺按部位可分为贲门腺、幽门腺和胃底腺,在胃底和胃
体部的腺体称为胃底腺,是胃腺的主要腺体,由主细胞(胃的细胞)、壁细胞(盐酸细胞)
和颈粘液细胞组成。主细胞分布于腺的体部和底部,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的
作用下,转变为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壁细胞分布于腺的上段,分泌盐酸。颈粘液细胞分
布于腺的颈部,分泌粘液,有中和、防蚀和保护胃壁的作用。胃腺分泌的各种成分混合成为
胃液。
(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分布。
(3)肌织膜:胃的肌织膜发达,由三层平滑肌构成,形成了胃的动力装置。肌织膜收
缩使胃产生蠕动,促进消化。内层为斜行肌,中层为环行肌,外层为纵行肌。环形平滑肌在
幽门处特别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
(4)外膜:由浆膜组成。
3.胃的功能: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可临时贮存食物,并磨碎、搅拌食物。胃能分泌胃
液,可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胃还能分泌激素。
五、小肠
分部: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1)十二指肠:上部又称球部、中部有十二指肠乳头、水平部和升部。
(2)空肠和回肠:上2/5为空肠,下3/5为回肠。
(3)小肠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
小肠壁的结构
小肠壁为典型的中空性器官,管壁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织膜和外膜四层
结构。
(1)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粘膜固有层和粘膜肌层构成。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和杯
状细胞组成,柱状细胞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杯状细胞具有分泌粘液的功能,起着润滑
肠腔和保护粘膜的作用。小肠粘膜上皮和粘膜固有层向肠腔内凸起形成了小肠绒毛,为小肠
特有的结构。小肠绒毛的中轴为粘膜固有层,其内有乳糜管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乳糜管
属于毛细淋巴管,具有吸收脂肪酸等大分子物质的功能;毛细血管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
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随肠的静脉经门静脉回流入肝。
(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等。粘膜下
层连同粘膜层向肠腔凸起形成了环状皱裳,故环状皱裳的中轴为粘膜下层,其上有丰富的小
肠绒毛分布。环状皱裳、小肠绒毛和微绒毛等三级结构把小肠吸收面积扩大了约600倍。环
状皱裳以肌织膜为界。
(3)肌织膜: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构成,并有肌间神经丛分布。肌织膜为肠的动
力装置,其收缩产生肠的蠕动。在回肠末端环行肌增厚,形成回盲括约肌,他可控制回肠内
容物进入盲肠的速度和防止盲肠内容物的倒流。
(4)外膜:除十二指肠外,其余均为浆膜覆盖,浆膜在肠的一侧延续为小肠系膜。饭
后激烈运动,牵扯了肠系膜,会有疼痛感觉。
小肠的功能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来自胃的食糜在小肠内与胆汁、胰液混合
后,其中的大分子糖可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可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可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经中央乳糜管由淋巴系回流),最后由小肠绒毛将这些小分子营养物质、维生素和水吸收
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静脉端,经肠静脉回流入肝,并把食物残渣推送到大肠.
六、大肠
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大肠的外形主要特点:表面有三条纵形的结肠带,横沟分隔
成的许多袋形凸形其结肠带,脂肪垂。
分部:
(1)盲肠:盲肠扩约肌、回盲瓣、蚓突又称阑尾。
(2)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3)直肠:直肠的末端开口为肛门。
大肠壁的组织结构特点
大肠壁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无绒毛结构)、粘膜下层、肌织膜(外层的纵行肌形式三条
结肠带)和外膜(为浆膜,在间皮下的结缔组织中常有脂肪细胞结成肠脂垂)四层结构。大
肠壁内含有大肠腺,其分泌液呈粘液状(不含消化酶),润滑肠腔,便于粪便排出。
大肠的功能:能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第二节消化腺
消化腺由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组成。小消化腺分布于各段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
肠腺等。大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和胰。
-•、肝
(一)肝的位置与形态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其下缘被右侧肋弓覆盖。成人肝重约1500克,红褐色,
质软而脆,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从外形观察,分为上下两面:上面观察,向上隆起,借
冠状韧带贴于膈肌,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下面观察借“H”形的三条沟分为左叶、右
叶、方叶(前)和尾叶(后),“H”形横沟处是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管
出入肝的门户称肝门。
(二)肝的组织构造
肝属于实质性器官,其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肝门处的结缔组织随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和肝管等分别伸入肝实质,将实质分隔成许多肝小叶。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约为50万-100万个。每个肝小叶呈多角棱
柱体,长约2mm,宽约1mm。小叶间以少量的结缔组织分隔。肝小叶是以中央静脉为中心,
以肝细胞组成的肝板呈放射状排列所组成的结构,以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汇集而成的门管区为界。肝板凹凸不平,其上有孔洞,相邻肝板之间的间隙称肝血窦,肝血
窦之间借肝板上的孔洞互相连通形成网状管道。肝血窦最后汇入中央静脉。
肝细胞:呈多面体形状,约有6-8个面,由于肝细胞相互连接成肝板,肝板之间为肝
血窦,同时,肝板内有胆小管形成。所以肝细胞有三个不同的面:血窦面、细胞连接面和胆
小管面。血窦面有许多微绒毛伸入血窦内皮与肝细胞之间的窦间隙内。血窦内有肝枯否细胞,
具有吞噬异物的功能。肝的血液循环
肝的血液供应丰富,其来源有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
(1)门静脉:是肝脏的功能血管,主要汇集来自消化管道的静脉。血液内含有丰富的
营养物质,输入肝内供肝细胞进行加工和贮存。门静脉经肝门入肝后多次分支形成小叶间静
脉,小叶间静脉又不断分支后汇入肝血窦,肝血窦的血液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汇入中
央静脉。中央静脉再汇入小叶下静脉,小叶下静脉合成肝静脉出肝门后注入下腔静脉。
(2)肝固有动脉:是肝的营养动脉,随门静脉入肝后,反复分支,形成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动脉的血液一部分供应小叶间组织的营养,另一部分则与门静脉血液共同进入肝血
窦,故肝血窦的血液是混合性的。
肝的功能
(1)分泌胆汁
(2)参与物质代谢
(3)解毒作用
(4)防御作用
(5)造血功能
(三)肝外胆道系统
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
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呈梨形。容量40-70毫升,有贮存、浓缩和输出胆
汁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
输胆管道:包括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和胆总管。肝细胞分沁的胆汁经胆小管汇
集流出肝小叶,汇入门管区的小叶间胆管,再逐渐汇合成肝左管和肝右管并合成肝总管,经
胆囊管贮入胆囊。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向下形成胆总管,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至胰头处进入
十二指肠降部左后壁,与胰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开口周围有括约肌,属平滑
肌。
二、胰
胰的位置与外形
胰位于胃的后方,贴近腹后壁。胰分为胰头、胰体和胰尾三部分,胰尾贴近脾脏,胰头接十
二指肠。
胰的构造和功能
属于实质性器官,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实质部分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1)
外分泌部:为胰的主体部分,由腺泡和导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导管由小到大,逐级会合,
形成胰管,并贯穿胰实质的全长。胰管与胆总管会合开口于十二脂肠。胰液内含有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醐等物质,这些酶可促使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
(2)内分泌部:又称胰岛,散在分布于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呈大小不一的细胞团,
没有导管。细胞团内细胞常呈索状排列,细胞索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功能是分泌胰岛
素,调节体内糖的代谢。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过高,会产生糖尿病。
第八章呼吸系统(以组成为主介绍,15分钟)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第一节呼吸道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通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喉以下的
部分称为下呼吸道.
一、鼻
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外鼻:软骨为支架,分为鼻根、鼻背、鼻尖、鼻翼。
鼻腔:以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每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鼻腔的外侧壁有:上、
中、下鼻甲将鼻腔分为上、中、下鼻道。
鼻旁窦:上颌窦、额窦及筛窦的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上、中、下鼻道。
鼻的功能: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嗅觉以及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二、咽:见呼吸道。
三、喉
位置:颈前部,向上开口于咽部,向下与气管相通。喉的位置高低与年龄、性别有关。
喉的构造:由软骨、韧带和肌肉构成。
(1)喉软骨: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组成,其中甲状软骨最大,其
前部向上突出称为喉结。会厌软骨位于借韧带连于甲状软骨中间部分上缘的后面,吞咽时可
关闭喉口,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2)喉腔:喉的内腔称为喉腔。喉腔的上口称为喉口。喉腔的中部侧壁粘膜形成两对皱裳,
即:前庭裳和声襄。两对皱裳将喉腔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
①前庭裳(上,又称假声带),左、右前庭襄之间为前庭裂。
②声裳(下,又称声带),左、右声裳之间为声门裂。
(3)喉肌:为横纹肌。
喉的功能:不仅是呼吸通道,还是发音的器官。
四、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位于食管前方,长约9-13厘米,直径为15-20厘米,在第6-7颈椎高度与喉的环状
软骨相接,向下在胸骨角高度形成气管叉,随后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长而
斜行入左肺门;右主支气管粗、短,向下较直地进入右肺门,所以异物易落入右主支气管。
气管由14-16个半环形透明软骨及其弹性纤维膜借环韧带连结而成。气管软骨具有支架
作用,保持管腔呈开放状态,以维持呼吸机能的正常进行,气管软骨环缺口朝向后方,并借平
滑肌及其结缔组织膜所封闭。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上皮,其间的杯状细胞可分泌粘液,具
有粘着灰尘、细菌的功能,柱状纤毛细胞的纤毛可做定向摆动,将粘着有异物的粘液推送上
行至喉口,最后以痰的形式咳出体外。
总结复习5分钟
中空性器官的结构特征。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管的组成,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与其导管开口;胃、小肠的形
作
态、分部、位置、胃与小肠壁构造与功能。
业
消化腺的组成。肝、胰的形态、位置、结构与功能。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呼吸道的组成。
课
后
小
结
上海体育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对象:系专业―年级班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课程类型必修
授课题目内脏(二)授课形式讲授
授课时间周次/课次8/6
掌握肺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肺小叶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胸膜、胸膜腔的概念与功能、纵隔的概念与组成。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肾的形态、位置、结构与功能,重点掌握肾单位的结
构与功能,了解肾的血液循环,掌握尿的生成与排出肾的过程。
教学目标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形态、位置与功能。了解男女尿道结构的不同特点。
熟悉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简要了解生殖的过程及相关知识。
了解腹膜、腹膜腔的概念,了解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简要了解腹膜形成的
结构。
肺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肺小叶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难点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肾的形态、位置、结构与功能,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尿
的生成与排出的过程。
教具标本、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育技术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备注
复习提问5分钟
第二节肺(本次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尤其是组织结构,25分钟)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肺是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呈海绵状,由肺内支气管树、肺泡、血管、淋巴管
等组成。
肺位于胸腔之内,膈肌之上,纵隔两侧,分为左肺和右肺。每个肺表面都被以胸膜。左
肺有一条斜裂,将其分为上叶和下叶。右肺有一条斜裂和一条水平裂,将其分为上叶、中叶
和下叶。
肺略呈圆锥体,可分为一尖、一底、三面和三缘。
二、支气管树
三、肺的组织结构
肺属于实质性器官,由表面的浆膜和内部的肺实质两部分构成。肺实质主要包括支气管
树和肺泡及肺泡外围绕着的毛细血管网等结构,可分为导气部和呼吸部两部分。主支气管入
肺后反复分支最后移行为细支气管(直径为1毫米以下),而每一细支气管再反复分支最终移
行为肺泡,将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统称为肺小叶,是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每
个肺含有50-80个肺小叶,在肺小叶间有小叶间隔。肺小叶呈大小不等的锥体形,锥体
尖端朝向肺门,底面向肺表面,肺小叶之间界限清晰。
(一)肺的导气部
支气管在肺内反复分支,达细支气管后透明软骨消失,再分支移行为终末细支气管等。
至此以上支气管只输送气体而无气体交换作用,故称为肺的导气部。它们的结构基本上与
肺外支气管相似,也分粘膜、粘膜下组织和外膜三层。但随支气管的反复分支,管径变小,
管壁变薄,壁的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上皮由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逐渐变为单层柱状纤
毛上皮。
(-)肺的呼吸部
呼吸性支气管及其分支:终末细支气管末端经反复分支,依次移行为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肺泡是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均能进行气
体交换,故称为肺的呼吸部。
肺泡隔:相邻两肺泡之间的组织称肺泡隔。
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略呈半球形囊泡。肺泡壁很薄,电镜下观察,可
见肺泡壁是由单层扁平上皮及其附着的上皮基膜构成。单层扁平上皮由扁平细胞和立方形的
分泌细胞构成。
气一血屏障:肺泡内的气体与肺泡隔间毛细血管内血液的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
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1型细胞及其基膜;肺泡隔的薄层结缔组织;肺泡隔内毛细血管
基膜及其连续型内皮,这几层结构称气一血屏障,有的部位肺泡上皮与毛细血管间无结缔组
织,两层基膜直接相贴而融合。
四、肺的血管
肺的血液循环包括功能性和营养性两套血管。
I.功能性血管肺动脉。
2.营养性血管支气管动脉。
第三节胸膜和纵隔(自学为主,简单介绍主要概念,5分钟)
一、胸膜
胸膜为被覆于胸廓内面及肺表面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
胸膜腔
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门周围相互移行,围成两个完全封闭的胸膜腔。正常人胸膜腔内
为负压,并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两层胸膜的摩擦。
二、纵隔
第九章泌尿系统(肾脏为重点,其余部分可自学,30分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
第一节肾
一、肾的位置与形态
肾是成对的实质器官。位于脊柱的两侧,第十一胸椎至第三腰椎之间,紧贴腹后壁,内
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它是输尿管、肾动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地方。肾的被膜由内向外
有纤维囊、脂肪囊和筋膜包裹。
二、肾的结构
(-)肾的大体结构
在肾的额状切面可见,由肾门进入肾内扩大的腔,称为肾窦。肾窦内有肾大盏、肾盂、
肾血管、肾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通过。肾窦的周围是肾实质,可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分。
肾皮质是肾实质的周围部分,肉眼可见小红的颗粒为肾小体。肾皮质突入肾髓质,构成肾柱。
肾髓质是位于皮质深部的肾锥体(15—20个)。肾锥体的底朝外与皮质相连,尖向肾窦称为肾
乳头,其上有10—25个乳头孔。每1—2个肾乳头被一个漏斗形的肾小盏包绕。2—3个肾小
盏会合成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会合成肾盂。
(二)肾的组织结构
镜下可见肾实质由许多泌尿小管构成。
1.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可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肾小体是肾单位的起始部分,位于皮质内,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位于肾小囊
内,它是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囊反复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而后再会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
离开肾小囊。入球小动脉口径大于出球小动脉的口径,造成肾小球内的血压较高。肾小囊是
肾小管的起始部分膨大且凹陷,形成杯状的双层结构,两层囊壁之间的腔隙称为肾小囊腔。
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球时,因其压力较高,血液进入肾小囊腔称为原尿。正常成人每天生成
原尿150-200升。
肾小管是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细长管道,可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三部分。近
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又分为曲部和直部。近端小管在肾小球周围的部分称为近曲小管,当离开
实质进入肾髓质后,称为直部,直部管径变细后称为细段,细段反折走向皮质后的部分称为
远端小管,其直行的部分称为直部。近端小管的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的直部称为髓神。远
端小管行向肾皮质后,在接近肾小体时,称为远曲小管。近曲小管是吸收原尿的主要场所,
原尿中的水、钾、钠等离子大部分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
2.集合管系:可分为集合管和乳头管两段。
集合管由远曲小管会合而成。几条集合管会合成乳头管,其开口通向肾小盏。
3.球旁复合体
三、肾的血液循环
肾动脉直接从主动脉发出,入肾门后分为肾段动脉,继续分支为叶间动脉,弓状动脉,
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网,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弓形动脉还
发出直小动脉,形成毛细血管网,会合成直小静脉而入弓形静脉,汇入叶间静脉,入肾静脉
出肾。
肾的血液循环特点:肾动脉短而粗,肾血流量大,血液流速快,血管球内毛细血管压力
高;出球小动脉再次形成球后毛细血管网。
第二节输尿管、膀胱、尿道
一、输尿管
起于肾盂,终于膀胱,长25—30厘米,位于腹膜后,沿腹后壁向内下方下行,越小骨盆
上缘,沿盆侧壁,斜穿膀胱底壁。其功能主要是输送尿液。
二、膀胱
盆腔内,耻骨联合后方,空虚时其顶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底部、体部和尖部。底
部膨大向后下方。尖部细小,向前上方。其功能主要是储存尿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建筑施工安全培训考核试卷
- 学前教育的家长职业规划考核试卷
- 合成材料制造的材料选择与设计考核试卷
- 企业环保与自然灾害防治考核试卷
- 新材料的应用与商业机会考核试卷
- DB11T 744-2010“一日游”服务质量要求
- 翻译英语课件教学课件
- 气质性格课件教学课件
- 材料解析题-“变化”类设问(原卷版)-2025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 系统内员工培训 营业项
- 偏瘫病人的体位转移
-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 光伏储能式一体化充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测试试卷四套含答案
- 2023-2024年全国卷英语双向细目表
- 国际油轮与油码头安全指南 第5版 中文版-ISGOTT
- 动画概论教程课件 第4章 动画的分类
- 区域市场的开发与管理
- 单元103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及模具
-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英语 unit 5 story time课件
- 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