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车路系统_第1页
第三章-人车路系统_第2页
第三章-人车路系统_第3页
第三章-人车路系统_第4页
第三章-人车路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人车路系统及交通安全第一节人车路系统的组成及特性人-车-路系统的组成驾驶员:是“人—车—路”系统的主体汽车:是“人—车—路”系统中的运动实体道路交通环境:是“人—车—路”系统中的载体

汽车行驶过程示意图汽车(实体)驾驶员(主体)道路环境(载体)驾驶居住性仪表盘振动疲劳感觉判断操纵路面车道布置其他交通(车流、人流)污染噪声道路、标志、标线、信号、气候等信息视觉、视野、视界图3-1汽车行驶过程示意图“人—车—路”系统的综合特征系统的整体性:汽车行驶过程整体性功能和目标十分明显。车辆安全行驶必须是人、车、路几个要素相互协调和动态适应的结果系统的递阶性:道路交通可以分解为汽车行驶、自行车行驶和人行等次一级系统系统的相关性:“人—车—路”系统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相关性。

第二节

“人一车一路”系统中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分析一、驾驶员的感觉特性视觉特性:驾驶员的视觉能获得80%的信息。对于驾驶员的视觉机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察:视力:视力是指眼睛分辨两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视力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和夜间视力。我国规定,对于驾驶人员的静视力要求是两眼均为0.7以上(矫正视力)

一、驾驶员的感觉特性视觉特性:动视力:驾驶员在行驶中的视力。动视力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车速愈高,视力愈下降夜间视力:视力与照度有关,照度加大可以增长视力(表3-1)色彩视觉:对交通另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视觉概念叫色彩一、驾驶员的感觉特性视觉特性: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双眼视野(表3-2)视觉暗适应和亮适应

听觉与其它感觉特性:其它感觉主要是指嗅觉和触觉

二、驾驶员的反应操作特性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包括感觉一思考一判断—操作四部分时间之和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反应时间与驾驶员的年龄有关反应时间与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有关三、驾驶员的心理特性驾驶员的心理特性是指驾驶员在交通系统中人的认知与行为特性,是驾驶员感觉、知觉、思维、判断能力和情感、性格、品德的总的表观

三、驾驶员的心理特性驾驶员心理特性内涵驾驶员的认知和意识水平反应速度、技巧熟练程度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修养情感和意志、毅力气质和性格特征三、驾驶员的心理特性驾驶员应具备的综合心理素质

驾驶员必须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驾驶技术娴熟,交通意识完善、文明礼貌、冷静敏捷。具有迅速果断地反应能力和准确判断速度、距离的能力,性格开朗、态度和蔼,是一个注意不断学习进取、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四、驾驶员的生理特性驾驶者的身体条件(健康状况和体力体质)、年龄性别和血型等均是生理特征的表现人体具有生物节律特征

人的体力循环期为23天,情绪循环期为28天,智力循环期为33天驾驶疲劳:长时间处于车速较高或复杂道路环境下紧张工作状态j导致驾驶员生理机能(包括心理机能)的失调与衰弱,这就是驾驶疲劳。四、驾驶员的生理特性驾驶疲劳的危害感官功能下降(表3-4)由于疲劳而导致发生事故(图3-3)

五、驾驶适性驾驶适应(驾驶适应性)是指驾驶员能否从事安全行车的可能性和可靠性问题我国驾驶员队伍中大约有6%~8%的人缺少最低限度的驾驶适性原因

驾驶员在生理一心理素质上的差异驾驶适性的测定信息反应综合测试仪动视力综合测试仪暗适应测试仪还有操作技能测试仪、行为特征综合测试仪第三节

汽车的结构与交通功能特性一、汽车总体结构与交通安全二、汽车的主被动安全性与交通安全

主动安全性能是指车辆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主要依靠车辆底盘性能和相应避免事故发生的装置,例如制动、防滑、防燃、防撞、限速、报警、照明等。被动安全性能是指车辆在事故发生时大幅减低碰撞强度的功能,以最大程度保护乘客,尽可能避免重大伤亡事故。

三、汽车行驶特性汽车动力性能

汽车制动性能

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平顺性

燃油的经济性

第三节

道路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一、道路条件与交通安全道路网路面结构道路几何线形二、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

自行车交通行人交通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其它环境条件

夜间驾驶员辨认距离

衣物的颜色白黑乳白红灰绿能发现某种颜色的距离(m)82.542.876.667.866.367.6能确认是某种物体的距离(m)42.918.832.147.236.436.4能断定其移动方向的距离(m)19.09.613.224.017.017.8视野与行车速度的对应关系行车速度(km/h)注视点在汽车前方(m)视野(°)4018390~1007236660~8010561040疲劳前后对红色信号灯反应时间

年龄(岁)疲劳前反应时间(s)疲劳后反应时间(s)16~2222~4545~600.48~0.560.58~0.750.78~0.800.6~0.630.53~0.820.64~0.89疲劳导致交通事故的过程示意图

脑细胞供氧不足中枢神经性疲劳判断及操作失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