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机械运动认识到"机械运动"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它是物理学的基础,如同建筑物的基石,支撑着物理学的庞大体系。因此,中考对其考查必然是全面而深入的。命题者可能会从基本概念、公式运用、实验操作等多个角度,对考生进行全面的考察。关注"机械运动"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机械运动无处不在,如汽车的运动、飞机的飞行等。因此,中考命题者可能会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背景,设计题目,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题目将更具现实意义,更能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机械运动"与其它章节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例如,与"力和运动"的关系,与"功和能"的关系等。因此,在中考命题中,可能会涉及到这些交叉知识点,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知识点1:长度及其测量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1m=10dm=100cm。2、长度测量:(1)测量工具:=1\*GB3①常用工具:刻度尺(如各种直尺、皮尺、卷尺、学生用尺等),通常在日常生活、生产的测量中使用。=2\*GB3②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等,通常在机械制造或远距离精确测量中使用。(2)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正确放置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记录数据时: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特别注意:(1)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2)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图所示,甲读数为3.2cm,乙读数为3.18cm)(3)选取测量工具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需要,合理地选择测量工具。例如测两地间路程时用毫米刻度尺就无法完成测量。3、误差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1)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知识点2:时间及其测量1、时间的测量常用工具是钟表、秒表。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1h=60min=3600s(1h=60min)。2、停表的读数方法:a.先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盘内示数的单位为分,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15min,分度值为0.5min,大盘内示数的单位为秒,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s,分度值为0.1s;b.确定小盘的示数:小盘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盘的示数;c.确定大盘的示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前0.5min内,则大盘内示数在0~30s读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后0.5min内,则大盘内示数在30~60s读数;d.读数:停表示数=小盘示数+大盘示数。知识点3: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2.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注意:(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以路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以车里的人或物品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他们是静止的(实际上,它们相对于路面是运动的),这叫两个物体相对静止。(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知识点4: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的快慢(1)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行驶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
(2)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
(3)用路程除以时间,比较单位时间的路程,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快。2、速度(1)速度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SKIPIF1<0(其中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比值定义法)特别注意:物体的速度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2)速度单位:速度的国际是m/s(读作米每秒)。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km/h。换算关系:1m/s=SKIPIF1<0=SKIPIF1<0=3.6km/h(3)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快慢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如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是研究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4)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5)路程时间图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路程时间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1\*GB3①0~2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乙>v甲;=2\*GB3②交点表示相遇,即4s时甲乙相遇;=3\*GB3③2s之后乙处于静止状态。(6)速度时间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GB3①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2\*GB3②速度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路程;=3\*GB3③交点只是表示在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知识点5:平均速度的测量1、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包括大小和方向)(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v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SKIPIF1<0(中途如果有休息时间,也得算在总时间之内)。2、\o"1.4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器材:小车、斜坡(长木板)、小木块、金属片挡板、刻度尺、停表(秒表);(2)实验原理:SKIPIF1<0;(3)实验步骤:步骤①选材,将所需要器材准备好,置于水平桌面;步骤②记录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步骤③组装斜面(将小木板垫于长木板一头,使长木板形成斜面);步骤④小车试滑(调整斜面倾斜度,使小车下滑速度不能过快,便于测量时间);步骤⑤实验开始,使小车多次在斜面上段滑到下端,记录时间,时间的平均值为小车运动的时间t。步骤⑥利用公式SKIPIF1<0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步骤⑦整理器材;一、单选题1.(2023·广东广州·校考三模)如图所示,是某型号小汽车的车轮及其有关数据,车轮的断面高为()
A.225mm B.135mm C.60mm D.375mm【答案】B【解析】由题知,SKIPIF1<0,断面宽度=225mm,可得断面高度=断面宽度×扁平比=225mm×60%=135m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2023·山东日照·统考二模)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首次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能使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B.天舟一号飞船在变轨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天舟一号飞船在发射时,火箭向后方喷出的高温气体使飞船升空D.对接后,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运动的【答案】C【解析】A.在天宫二号空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实验室不能使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故A错误;B.天舟一号飞船在变轨过程中,由于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C.天舟一号飞船在发射时,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火箭向后方喷出的高温气体使飞船升空,故C正确;D.对接后,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天舟一号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C。3.(2023·安徽芜湖·统考二模)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答案】C【解析】短跑运动员的速度SKIPIF1<0羚羊奔跑速度v2=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v3=54km/h=15m/s则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2023·山东泰安·二模)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运转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答案】B【解析】A.同步卫星的“同步”指的正是它与地球自转周期、角速度相同的意思,它和地球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A错误。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故B正确。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故C错误。D.漂流而下的小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5.(2023·安徽芜湖·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a)(b)是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且沿着同一直线运动,则3s后,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A.20m或8m B.12m或32m C.8m或32m D.12m或20m【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SKIPIF1<0乙的速度SKIPIF1<0根据速度公式可得,甲3s通过的路程SKIPIF1<0乙3s通过的路程SKIPIF1<0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沿相同方向运动,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是SKIPIF1<0如果沿相反方向运动,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是SKIPIF1<0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可能是8m或32m,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6.(2023·广西贺州·统考一模)甲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cm;乙图汽车速度仪表上所示的速度为km/h。【答案】1.6080【解析】[1]图甲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60cm对齐,故木块的长度为L=7.60cm-6.00cm=1.60cm[2]图乙中,汽车时速表的分度值为5km/h,则示数为80km/h。7.(2023·陕西咸阳·统考三模)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位于陕西省秦岭终南山的一条隧道,是世界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隧道单洞长SKIPIF1<0,15分钟即可穿越。一辆汽车以SKIPIF1<0的速度在隧道内匀速行驶SKIPIF1<0,通过的路程为m。【答案】千米4000【解析】[1]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位于陕西省秦岭终南山的一条隧道,是世界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隧道单洞长SKIPIF1<0千米。[2]由SKIPIF1<0得汽车SKIPIF1<0通过的距离为SKIPIF1<08.(2023·江苏南通·校考三模)某音乐节上歌手唱歌时的歌声是他的声带产生的,以台上边走边唱的歌手为参照物,坐在台下的乐迷是的。舞台上灯光流光溢彩,红、、蓝是光的三原色,把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答案】振动运动绿【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歌手唱歌时的歌声也是他的声带产生的振动。[2]以台上边走边唱的歌手为参照物,坐在台下的乐迷相对于歌手的位置是变化的,是运动的。[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9.(2023·黑龙江佳木斯·统考二模)小明在校春季运动会百米决赛比赛中,奋力拼搏,勇夺冠军。如果小明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SKIPIF1<0,后半程用时6s,那么小明百米的平均速度是SKIPIF1<0(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同学们在观看比赛过程中,都为小明呐喊加油,看到小明越跑越快,同学们选择的参照物是。【答案】7.14地面【解析】[1]小明前50m所用的时间为SKIPIF1<0百米全程用时SKIPIF1<0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SKIPIF1<0[2]当同学们以自己或地面为参照物时,小明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即看到小明越跑越快。10.(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一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一山崖驶去,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则听到回声的时候,声音传播的距离是米;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是米。【答案】1360700【解析】[1][2]根据SKIPIF1<0可得,声音所走的路程为s1=v1t=340m/s×4s=1360m汽车所走的路程为s2=v2t=10m/s×4s=40m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为SKIPIF1<011.(2023·河北石家庄·校考三模)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选填“花”或“自己”)为参照物。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18km/h,合m/s,则大约需要小时。
【答案】自己510【解析】[1]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马(或自己)为参照物,百花与马(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百花是运动的,即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2]由1m/s=3.6km/h得SKIPIF1<0[3]由SKIPIF1<0可得大约需要的时间SKIPIF1<0三、实验题12.(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考一模)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1)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SKIPIF1<0m/s;(2)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A.
B.
C.
D.
【答案】0.33偏大B【解析】(1)[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10.00dm=1.0m小车在AC段的运动时间tAC=15:35:23-15:35:20=3s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SKIPIF1<0(2)[2]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AC段的时间偏小,再根据SKIPIF1<0可知,通过的路程一定时,所用时间越小,平均速度越大,故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3)[3]A.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做加速运动,图中表示小车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小车做匀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图中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变大,即小车做加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C.图中表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即小车静止,故C不符合题意;D.表示小车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小车做匀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2022·江苏苏州·统考二模)小明在探究影响纸锥下落快慢的因素时,他采用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示,做成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小明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以此来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1)小华认为小明的探究方案不可科学,理由是:;(2)实验时,以纸锥为参照物,地面(向下运动/静止/向上运动);(3)小明选用纸锥B测量其下落速度,他用每隔0.2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下纸锥B下落过程的照片.将照片打印出来后,再用刻度尺测量该照片上各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测得照片上E、F两点间的距离是cm,若照片相对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40,则纸锥在F点的速度是m/s。【答案】未控制纸锥质量或迎风面积不变向上运动3.501.4【解析】(1)[1]用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不仅锥角发生变化,纸锥的质量或迎风面积也发生了变化,没有很好的控制变量,所以不科学。(2)[2]以纸锥为参照物,地面和纸锥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且距离越来越近,所以地面是向上运动。(3)[3]从照片选取纸锥同一部位测量纸锥移动的距离,E处纸锥的下端在刻度尺上对应的刻度为3.00cm,F处纸锥的下端在刻度尺上对应的刻度为6.50cm,则EF之间距离为SKIPIF1<0[4]由图知,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下落路程先变大后不变,可知纸锥先加速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一段时间间隔内运动距离为0.70cm,所以纸锥最后一段的实际路程为SKIPIF1<0时间为0.2s,则速度为SKIPIF1<014.(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想探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观察,他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猜想1: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有关猜想2:可能与斜面的倾角θ有关猜想3:可能与斜面的材料有关他们选择器材以下:一个右端固定有遮光片的滑块质量为200g、一个100g的砝码(可粘在滑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斜面底端装有速度传感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操作是让滑块沿斜面直线下滑,利用速度传感器测得滑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
(1)为了保证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可靠性,滑块每次都由静止开始下滑,并且都从斜面的处释放;(2)本实验中,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滑块上的遮光片通过传感器时,传感器发出的光被挡住开始计时,当遮光片离开传感器停止计时,由此计算出此时滑块的速度。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1.2cm,如果计时器某次显示的时间为0.005s,则此次测得的滑块速度为m/s;(3)小明他们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得到了下列数据:实验序号θ斜面滑块总质量m/gv/(m·s﹣1)摩擦力f/N120°A2002.450.38220°A3002.450.56320°B2001.530.47420°B3001.530.71530°A2003.580.34640°A2004.380.30①分析表中数据可得:猜想是错误的;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知猜想2的结论;(4)研究猜想2时,他们探究了“不同倾角下滑块受到的摩擦力”,数据如上表,他们还设计了探究猜想2的另一个方案:让滑块从材料(选填“不同”或“相同”),倾角θ不同的斜面上C点由静止滑下,撞击D点的木块,控制CD距离相同,方案中滑块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大(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其速度大,分析上表数据,说明理由。【答案】同一高度2.411、5、6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大,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大相同不能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同【解析】(1)[1]为了保证得出结论的可靠性,要使木块从同一高度,静止滑下。(2)[2]木块速度SKIPIF1<0(3)①[3]分析实验1和2,实验3和4,质量不同的时候,v相同,所以v和质量无关,猜想1是错误的。②[4][5]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6,斜面材料相同,倾角不同,v不同,所以斜面的倾角越大,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大。(4)[6]实验中探究小车碰撞前的动能和小车碰撞前的速度的关系,让滑块从材料相同,倾角θ不同的斜面上C点由静止滑下,撞击D点的木块,控制CD距离相同,滑块的速度是通过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实现的。[7][8]实验方案中,通过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来改变了滑块的速度,忽略了小车撞击木块时,斜面的倾斜程度不同,滑块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大不能说明其速度大,因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同。四、综合题15.(2023·广东深圳·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小明查阅了自家小汽车的说明书,有关参数如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g取10N/kg)汽车总质量600kg额定功率90kW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50cm2百公里耗油量10L汽油密度SKIPIF1<0最大负载300kg(1)小汽车按图甲的速度计示数匀速行驶100km,需要h;(2)小汽车行驶100km它的耗油量为kg;(3)小汽车以最大负载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它对路面的压强。(4)若小汽车以恒定的额定功率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在SKIPIF1<0时间内,小汽车发动机做了J的功;小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N。(5)小明观察到汽车尾部安装的装置,爸爸告诉他这叫气流偏导器,当汽车快速行驶时,能提高汽车的抓地性能,保证行车安全。根据物理原理可知,气流偏导器在尾部的安装例图(丙),你认为正确的是(填序号)。【答案】1.257.54.5×105Pa4.5×105J3×103B【解析】(1)[1]已知图甲的速度计示数SKIPIF1<0,路程SKIPIF1<0,需要的时间SKIPIF1<0(2)[2]由表中数据可知,汽车百公里耗油量SKIPIF1<0小汽车行驶100km,耗油的质量SKIPIF1<0(3)[3]小汽车以最大负载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它对路面的压力SKIPIF1<0受力面积SKIPIF1<0汽车对路面的压强SKIPIF1<0(4)[4]已知额定功率SKIPIF1<0在SKIPIF1<0时间内,汽车发动机做的功SKIPIF1<0[5]由图乙可知,汽车匀速行驶时,SKIPIF1<0由SKIPIF1<0可得牵引力SKIPIF1<0由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SKIPIF1<0(5)[6]气流偏导器设计应上表面平面,下表面凸起,当汽车行驶时,流过气流偏导器上的空气速度较慢,压强较大;而流过气流偏导器下方的空气速度较快,压强较小,这样偏导器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了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车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摩擦力也随之增大,提高了车轮的抓地性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2023·新疆伊犁·统考模拟预测)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服役,从此中国摆脱了没有航母的历史。如图甲是辽宁号航空母舰的图片。(1)舰载飞机从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是的。为保证顺利起飞,风向也起到关键的重要作用,逆风起飞时,可(选填“增大”或“减小”)飞机与空气的相对速度;(2)飞机在甲板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飞机的运动情况是;A.在第一个10s内以10m/s做匀速运动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3)航母上的声呐,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发现水下目标的,水中的声速为1500m/s,向深度为750m的海底发出声呐,s后可接收到回声;(4)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戴防护耳罩以保护听力,这是在减弱噪声。【答案】静⽌增⼤A超声波1人耳处【解析】(1)[1]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与座椅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2]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飞机在长长的跑道上加速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慢;机翼上下方所受空气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当飞机滑行的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机翼所受的升力大于飞机自身的重力,飞机就起飞了;在舰艇上的跑道不可能很长,飞机逆风起飞时飞机的速度不需要加速到很大,飞机就可相对空气有一个较大的相对速度,从而获得足够的升力,故逆风起飞时可增大飞机与空气的相对速度。(2)[3]由图像可知:A.第一个10s内飞机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SKIPIF1<0故A符合题意;B.第二个10s内,图像是曲线,图像的斜率变大,说明飞机做速度增大的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第三个10s内,飞机在甲板的位置没变,飞机在甲板上的路程为0,故C不符合题意;D.在30s内飞机运动的路程为300m,则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SKIPIF1<0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4]声呐利用的是“超声波”的反射来发现水下目标。[5]若向750m深的海底发射声呐,由SKIPIF1<0得,听到回声的时间为SKIPIF1<0(4)[6]控制噪声的方法可从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三个方面减弱,甲板上的工作人员佩戴防护耳罩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的。五、计算题17.(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的最高限速为120km/h。(1)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答案】(1)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判为超速;(2)这辆轿车会被判为超速【解析】解:(1)因为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vA=100km/h<12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vB=110km/h<120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和B时不会被判为超速。(2)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为t=10∶43-10∶31=12min=0.2h则该轿车的平均速度为SKIPIF1<0答:(1)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判为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被判为超速。18.(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植保无人机因其操控简单、喷洒均匀、省时高效等优点,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为某型号双起落架植保无人机,其项目参数如下表:项目参数飞机质量20kg药箱容量25L起落架底面积(单个)1×10-2m2最佳作业速度8m/s(1)若以最佳作业速度飞行,求无人机3min飞行的距离。(2)求加满药箱的农药质量SKIPIF1<0(3)求空载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无人机产生的压强(g取10N/kg)。【答案】(1)1440m;(2)27.5kg;(3)SKIPIF1<0【解析】解:(1)植保无人机在3min即180s飞行的距离为SKIPIF1<0(2)根据密度公式可计算出加满药箱的农药质量为SKIPIF1<0(3)无人机空载时飞机的重力为SKIPIF1<0无人机产生的压力为SKIPIF1<0所以,空载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无人机产生的压强为SKIPIF1<0答:(1)以最佳速度飞行,植保无人机在3min飞行的距离为1440m;(2)加满药箱的农药质量为27.5kg;(3)空载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无人机产生的压强为SKIPIF1<0。六、科普阅读题19.(2019·广东·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超声测速仪如图甲所示是公路旁觉的超声波测速仪,它向行驶的车辆发射频率为f0(一般为30kHz~100kHz)的超声波,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减小,变化的频率Δf=|f0-f|与车辆速度v关系如图乙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内部工作原理如图丙所示,P、Q是压电超声换能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会产生电压,形变消失后,电压随之消失;反之,当在其上加一定电压就会发生形变,电压消失后,形变随之消失.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被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在Q上产生交流电压,其频率与反射波的频率相同,比较电路将振荡电路和放大电路的两种频率的交流电压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差值Δf=|f0-f|,由Δf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1)当车辆靠近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大于/等于/小于)f0;(2)超声小测速仪工作时,压电超声换能器.A.均将形变转换成电压
B.P将形变转换成电压,Q将电压转换成形变C.均将电压转换成电流
D.P将电压转换成形变,Q将形变转换成电压(3)为使超声波测速仪正常工作,振荡电路中产生交流电的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4)汽车先后以v1和v2的速度远离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且f1大于f2,则v1(大于/等于/小于)v2.(5)汽车行驶中,超声波测速仪监测到Δ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关系如图丁所示,以测速仪为参照物,该汽车的运动情况是.【答案】大于DD小于加速远离测速仪或减速【解析】(1)由短文可知,当车辆向超声波测速仪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所以f大于f0.(2)超声测速仪工作时,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被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在Q上产生交流电压,其频率与反射波的频率相同,所以压电超声换能器P将电压转换成形变,Q将形变转换成电压,答案为D.(3)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f>20000Hz,所以交流电压的频率也大于20000Hz,其周期T<1/f=5×10-5s,故答案为D.(4)汽车先后以v1和v2的速度远离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且f1大于f2,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减小,则Δf1<Δf2,由图乙可知变化的频率Δf与车辆速度v成正比,所以v1<v2.(5)汽车行驶中,超声波测速仪监测到Δ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关系如图丁所示,因为Δf与速度v成正比,由此可知汽车作变速运动,以测速仪为参照物,该汽车的运动情况是加速远离测速仪或减速.20.(2023·云南昆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kHz到kHz;(1kHz=1000Hz)(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多少?(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答案】0.02207500m【解析】(1)[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即0.02kHz到20kHz之间的声音。(2)[2]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t=SKIPIF1<0×10s=5s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vt=1500m/s×5s=7500m一、单选题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有1000个左右),最好采用的方法为()A.将这些垫圈叠放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一个垫圈的厚度L0,SKIPIF1<0即为垫圈的总数B.将这些垫圈叠放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10个垫圈的厚度L10,SKIPIF1<0即为垫圈的总数C.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1,SKIPIF1<0即为垫圈的总数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10个垫圈的质量m10,SKIPIF1<0即为圈的总数【答案】D【解析】AB.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1000个),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可采用,故AB不符合题意;C.一个垫圈的质量太小,小于天平的感量,无法直接测量,故C不符合题意;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和十个垫圈的质量m10,SKIPIF1<0即为垫圈的总数,方法可用,故D符合题意。故选D。2.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甲刻度尺读数更精确些B.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mC.采用乙刻度尺,物块长度应记录为2.80cmD.甲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块的一端,故测量方法是错误的【答案】C【解析】AB.由图可知,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故AB错误;C.物块左侧与乙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0cm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L=2.80cm,故C正确;D.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的刻度线要贴紧待测物体,甲刻度尺的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左段,能够测出物体的长度,方法正确,故D错误。故选C。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A.2:9 B.2:1 C.9:2 D.1:2【答案】A【解析】已知t甲:t乙=3:1,s甲:s乙=7: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SKIPIF1<0故选A。4.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米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A.同时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设甲用的时间为t,则甲的速度SKIPIF1<0乙的速度SKIPIF1<0第二次比赛时,甲用的时间SKIPIF1<0乙用的时间SKIPIF1<0即t甲<t乙,因此还是甲先到达终点。故选B。5.甲、乙两小车分别从相距12米的P、Q两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同向而行,其s-t图像如图(a)(b)所示。甲车运动30秒后与乙车相距3米,若乙车通过的距离为s,则()A.SKIPIF1<0米,乙比甲晚出发21秒 B.SKIPIF1<0米,乙比甲晚出发3秒C.SKIPIF1<0米,乙和甲同时出发 D.SKIPIF1<0米,乙比甲晚出发3秒【答案】A【解析】由左图知道,甲的速度SKIPIF1<0由右图知道,乙的速度SKIPIF1<0由SKIPIF1<0知道,甲车运动30s通过的路程SKIPIF1<0(1)假设原来甲在乙后方,30s后,甲还在乙的后方3m处,则可知乙运动的路程SKIPIF1<0由SKIPIF1<0知道,乙运动的时间SKIPIF1<0则乙比甲晚出发的时间为30s-9s=21s(2)假设原来甲在乙后方,30s后,甲在乙的前方3m处,则可知乙运动的路程s2=18m-12m-3m=3m由SKIPIF1<0知道,乙运动的时间SKIPIF1<0则乙比甲晚出发的时间为30s-3s=27s(3)假设甲在乙的前方,30s后甲还在乙的前方3m处,则可知乙运动的路程s3=18m+12m-3m=27m由SKIPIF1<0知道,乙运动的时间SKIPIF1<0则乙比甲晚出发的时间为30s-27s=3s(4)假设甲在乙的前方,30s后甲在乙的后方3m处,则可知乙运动的路程s4=18m+12m+3m=33m由SKIPIF1<0知道,乙运动的时间SKIPIF1<0则乙比甲早出发的时间33s-30s=3s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v=SKIPIF1<0可知,v与s成正比,s与t成反比B.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C.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它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平直公路上缓慢行驶的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解析】A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总保持不变,其大小总等于它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与运动的路程、运动的时间无关,故A错误,B正确;C.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汽车每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50km,但不是每1小时内的瞬时速度都相等,故无法判断汽车是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在平直公路上缓慢行驶的汽车,只能判断车的速度比较小。但无法确定它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无法确定它在做匀速直线运。,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7.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cm,BD段的平均速度为m/s,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答案】2.100.1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解析】[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A点对应的刻度是0.00cm,C点对应的刻度是2.10cm,则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2.10cm。[2]由图可知,汽车在BD段运动的路程sBD=4.50cm-0.50cm=4.00cm汽车在BD段所用的时间tBD=2×0.2s=0.4sBD段的平均速度SKIPIF1<0[3]由图可知,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汽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8.小明暑假外出旅游。他到火车站乘坐复兴号列车,进入车厢时,发现旁边停着一列和谐号列车。(1)坐到座位上后,透过车窗只能看到和谐号列车,发现它动了,据此判断:;A.一定是和谐号运动了
B.一定是复兴号运动了
C.可能是两车都运动了(2)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向西行驶,小明发现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变为图示情形,此时茶杯受到的摩擦力方向;(3)行驶过程中,复兴号列车以68m/s的速度驶入长1000m的平直隧道,复兴号在进入隧道时鸣笛5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s。(空气中声速340m/s)【答案】C向西4【解析】(1)[1]坐到座位上后,看到和谐号列车动了,说明和谐号和复兴号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有以下三种可能:①复兴号列车运动了,而和谐号没动;②复兴号列车没动,而和谐号运动了;③两车都运动,但运动的速度不同。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故选C。(2)[2]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向西行驶,小明发现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变为图示情形,故列车向西加速运动,此时茶杯相对于桌面有向东运动的趋势,所以摩擦力向西。(3)[3]鸣笛开头的声音到达隧道另一头所用的时间为SKIPIF1<05s内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距离为s2=v车t2=68m/s×5s=340m鸣笛末尾的声音在隧道内传播的时间为SKIPIF1<0在隧道另一头的工人能听到鸣笛声的时间为SKIPIF1<09.某同学从象达去甘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答案】2.4【解析】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SKIPIF1<0,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SKIPIF1<0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SKIPIF1<0全程总时间t=t1+t2,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SKIPIF1<010.老鼠离开洞穴沿直线前进,它的速度与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当它行进到离洞穴为10cm的甲处时速度为10cm/s,则行进到离洞穴为40cm的乙处时,速度是cm/s,从甲处到乙处需时s.【答案】2.57.5【解析】因为老鼠速度v大小与其离洞口的距离d成反比,即有d1v1=d2v2,所以v2=d1v1/d2=10×10/40=2.5cm/s作出1/v-d图象,则曲线与横轴所围“面积”的数值正是老鼠从A到B所需的时间,即t=(SKIPIF1<0)(SKIPIF1<0)/2=7.5s.
1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小明在音乐厅里弹钢琴,琴声传到距离他17m远的观众耳中所需要的时间是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答案】甲、乙甲、丙0.05【解析】[1][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甲、乙,因为二者频率相同;响度相同的是甲、丙,因为二者振幅相同。[3]小明在音乐厅里弹钢琴,琴声传到距离他17m远的观众耳中所需要的时间是SKIPIF1<012.如图,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的小球b静止,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阻力,若列车突然启动,可能出现下列选项中图的哪些情况?。
A.
B.
C.
D.
E.
F.
【答案】A、F【解析】车厢中的小球b静止,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阻力,若列车突然启动,小球b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小球相对路灯的位置不发生改变。当列车突然向右启动时,出现A的情况;当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时,出现F的情况。即可能出现A、F的情况。三、实验题1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AB=0.45mtAB=3.2svAB=0.14m/ssAC=0.90mtAC=4.5svAC=(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2)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只将木块向适当移动;也可以将小车倒置滑下,这是因为用代替滚动可以增大摩擦;(3)改进后,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计算出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支持力对小车是否做功?。(5)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撞到金属片会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答案】SKIPIF1<0右滑动摩擦0.2小否运动状态【解析】(1)[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SKIPIF1<0得到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SKIPIF1<0。(2)[2][3]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将木块向右适当移动,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也可以将小车倒置滑下,这是因为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可以增大摩擦。(3)[4]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SKIPIF1<0[5]已知AB段路程与BC段路程相同sAB=sBC=0.45mBC段的时间tBC=tAC-tAB=4.5s-3.2s=1.3sBC段平均速度SKIPIF1<0已知vAB=0.14m/s,则vAB<vBC(4)[6]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支持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支持力对小车不做功。(5)[7]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撞到金属片会停下来,小车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4.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演示实验中,王老师为了方便所有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计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a所示,在玻璃管右侧等距放置一排激光笔,当气泡运动到激光笔光线照射的位置时,玻璃管左侧的光线会发生抖动;
(1)为了便于开始计时且能测出较多的数据,计时起点(能/不能)选择在A点;图a气泡在运动过程中激光笔射出的玻璃管左侧光线将会(向上/向下/先向上后向下/先向下后向上)抖动后再恢复水平;(2)小苏发现气泡运动太快,来不及计时,下列改进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换更长的玻璃管B.换更粗的玻璃管C.将原玻璃管倾斜一定的角度(3)小苏改进实验方案后,记录气泡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描点得到图b,请完成气泡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近似相等/不相等),从而判断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反比)。【答案】不能先向上后向下C
近似相等正比【解析】(1)[1][2]开始一段时间气泡做加速运动,之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研究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选择在A点开始计时;气泡与周围的水构成一个凹透镜,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知,激光笔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的气泡上时,光线将先向上后向下偏折后再恢复水平。(2)[3]A.换更长的玻璃管,不会改变气泡运动的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B.换更粗的玻璃管,气泡运动的速度变快,故B不符合题意;C.原玻璃管处于竖直状态,将原玻璃管倾斜一定的角度,倾角不大于45°时,气泡的速度将变慢,故C符合题意。故选C。(3)[4][5][6]在图b中把描的点连线即可得到气泡运动的s﹣t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近似相等,可判断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
15.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2)如图乙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中,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答案】先变大后不变0.16A【解析】(1)[1]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2]在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SKIPIF1<0(2)[3]因为纸锥的下落速度是先变大后保持不变,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要求.四、综合题16.人眼对观察到的景物有暂时的“记忆”,在外界景物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s左右,这种特征叫视觉暂留.例如在一张白色卡片纸的正、反面分别画上鸟笼和鸟,让卡片纸快速旋转,当正、反两面交替出现在眼前的时间间隔在0.1s之内时,人眼就能看到鸟在笼中的现象(图甲)。
一些城市地铁行驶在某些区间时,乘客能看到窗外出现清晰的动态广告,往往也是利用了视觉暂留的原理。某段地铁内隧道广告的制作方法如下:在隧道侧壁与车窗相同高度处,沿运行方向每经过距离d,安装一块大小相同的广告灯箱,如图乙。灯箱采用频闪方式实现亮、暗交替,且工作时各灯箱亮、暗同步变化(人的视觉暂留时间以0.1s计算)。
(1)要实现时长15s的广告效果,至少需要安装块广告灯箱;(2)灯箱安装好后,调节灯箱发光频率f,控制地铁速度v,当它们满足下述哪种情况时,乘客能看到流畅稳定的广告画面?答:。A.SKIPIF1<0,且SKIPIF1<0B.SKIPIF1<0,且SKIPIF1<0C.SKIPIF1<0,且SKIPIF1<0D.SKIPIF1<0,且SKIPIF1<0(3)座位上乘客发现正常显示的广告画面突然向地铁前进方向缓慢移动,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终止及员工安置补偿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户外广告牌安装与城市形象宣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商铺买卖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与市场进入咨询合同
- 2025年度个人房屋装修贷款合同7篇
- 2025年度内控制度咨询与内部控制流程再造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协议离婚财产清算与分配专业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补偿合同3篇
- 2025年度摩托车租赁与赛事运营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镍矿市场准入与资质认证合同4篇
-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智能护理:人工智能助力的医疗创新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培训专题讲座
- 5G+教育5G技术在智慧校园教育专网系统的应用
- 服务人员队伍稳定措施
- VI设计辅助图形设计
-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与探究 论文
- 2023年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00054试题及答案新编
- 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项目申请书
- JJG 921-2021环境振动分析仪
- 两段焙烧除砷技术简介 - 文字版(1)(2)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