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铜仁市一中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2.研究发现人体的生物钟机理如图所示,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振荡周期为24h,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核糖体在图中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B.图中过程③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C.per基因只在下丘脑SCN细胞中复制与表达D.一条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出多条相同肽链3.下列过程不涉及负反馈调节的是()A.捕食者数量对被捕食者数量的影响B.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维持相对稳定C.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D.落叶量对土壤动物丰富度的影响4.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你推测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突触小体中没有突触小泡 B.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 D.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5.下表中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细胞种类小肠上皮细胞癌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寿命1〜2天不死性120天5〜7天能否分裂能能不能大多数不能A.白细胞的凋亡比红细胞快,这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有关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引起的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D.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这与基因控制的凋亡有关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Rr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纯合圆粒逐渐增加,但豌豆并未发生进化B.某森林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一个物种进化成的两个种群C.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生物间形成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D.有害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会逐渐降为零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XY型性别决定且雌雄易辨的昆虫,其眼色受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和b控制。将多只红眼雄性昆虫与多只红眼雌性昆虫(基因型相同)随机交配,子一代中:雄性昆虫全为红眼,雌性昆虫中红眼:白眼=3:1;让子一代红眼的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子二代中:雄性昆虫全为红眼,雌性昆虫中红眼:白眼=5:1(随机交配中,每对昆虫产生的后代数目相等,无致死和变异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亲代红眼雄性昆虫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子一代中红眼雄性昆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2)让子一代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子二代昆虫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3)现有多种眼色基因型纯合的昆虫若干,根据需要从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昆虫中,雌性全部表现为白眼,雄性全部表现为红眼,应如何进行实验_____?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8.(10分)科研工作者从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中提取到赤霉素(GA)后,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在夏季对油桐净光合作用的影响,相关实验及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1)赤霉菌和油桐两者代谢类型的差异在于____________,从细胞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分析,赤霉素对净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是__________。14:00时,净光合速率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进一步探究相应浓度赤霉素对油桐真正光合速率的影响,试补充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左下图所示;不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与能量分配如右表所示。请回答:营养级同化能量能量分配(单位:cal/cm5.a)呼吸X分解者未利用生产者1.35.83.5593植食性动物4.83.65.159.3肉食性动物7.5微量5(1)鹰在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_个营养级。(5)在该草原群落中,猫头鹰昼伏夜行,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结构。(3)左图中兔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狐。(4)表中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X表示的能量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关系分析,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10.(10分)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引起人体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甚至造成死亡。科研人员为研制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进行了系列研究。(1)该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D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如图1所示,S1与受体D结合后导致S1和S2分离,S2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过S2蛋白的_________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_________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2)R是该病毒的S1上与受体D结合的部分。科研人员用从康复者体内筛选出的三种抗体甲、乙、丙进行实验,研究它们与R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另用抗体丁作为对照抗体。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结果如图3。在实验过程中将______作为抗原固定,分别将______加入反应体系,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能与待检抗体结合,携带的酶可使底物反应显色),其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相应的吸光值(颜色越深吸光值越高)。该实验中抗体丁可以作为对照抗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该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有一种更快速的传播方式。当被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囊膜蛋白与健康细胞表面的受体D结合后,膜发生融合实现病毒的转移。为了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病毒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科研人员展开研究。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实验处理,完成实验方案。(注:鼠受体D与人受体D存在序列和结构上的差异)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实验组抗体甲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①____________无细胞融合抗体乙部分细胞融合抗体丙部分细胞融合对照组1不加抗体②____________表达鼠受体D的细胞无细胞融合对照组2抗体丁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③____________部分细胞融合对照组3④_______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表达人受体D的细胞部分细胞融合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抗体中,甲可以阻断病毒通过细胞融合的途径进行传播,乙和丙效果不明显。(4)科研人员进一步利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了三种抗体与R结合的区域,实验结果表明,甲与乙结合R上不同的区域,甲与丙结合R的区域部分重叠。综合以上系列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将____________两种抗体联合使用会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如果希望用联合抗体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__________(写出一个方面即可)11.(15分)杂交水稻是我国对当代世界农业的巨大贡献,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体现了巨大的杂种优势。(1)水稻的花小,为两性花,多对基因与花粉的育性有关,雄性不育植株品系的发现,为杂交制种过程中节省了___________这一繁琐操作,并且避免了______________,可保证杂种优势。科研人员在野生型A品系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突变株58S,该突变株在短日照下表现为可育,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为确定突变株A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2)为研究突变株58S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分别用不同品系的野生型(野生型A品系和野生型B品系)水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甲58S(♂)X野生型A(♀)全部可育683可育,227雄性不育58S(♀)X野生型A(♂)全部可育670可育,223雄性不育乙58S(♂)X野生型B(♀)全部可育690可育,45雄性不育58S(♀)X野生型B(♂)全部可育698可育,46雄性不育甲组数据说明58S突变株是A品系雄性育性的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基因发生_________突变引起,乙组数据说明控制58S花粉育性的等位基因的数量及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培育水稻高产量品种探索过程中,品种的短秆化是一个里程牌,从生物体能量分配的角度看,短秆化能提高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育种的成功是历史性的突破,野生水稻为杂交育种提供许多优良基因来源,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的糖蛋白,结果使白细胞黏着,A正确;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均是耗能过程,消耗ATP,B正确;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化等2、C【解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过程表示PER蛋白能进入细胞核,调节per基因的转录过程。【详解】A、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在图中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A正确;B、过程③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C、per基因只在下丘脑SCN细胞中表达,而由于各个细胞都含有该基因,所以随着其他细胞的复制而复制,C错误;D、一条mRNA链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出多个相同的肽链,D正确。故选C。3、D【解析】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详解】A、捕食者数量增加,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又会使得捕食者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A错误;B、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B错误;C、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使得血糖浓度降低,使得胰岛素分泌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D、落叶量增加,为土壤动物提供更多的有机物,土壤动物丰富度增加,但土壤丰富度不影响落叶量,D正确。故选D。4、C【解析】
“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另一种是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详解】A、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突触小体中没有突触小泡可能会造成沉默突触,A正确;B、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递质可能会造成突触沉默,B正确;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不影响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错误,D、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则突触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故选C。【点睛】熟记并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以题意“沉默突触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为解题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即可作出准确的判断。5、B【解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最终形成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和细胞。【详解】A、白细胞没有细胞核,功能主要是吞噬病原体,因此更新速度快,A正确;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于原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突变失去功能导致的,B错误;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就越低,细胞分裂能力就越弱,C正确;D、人体不同组织的细胞寿命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D正确。故选B。【点睛】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使得正常细胞变成不受控制、恶性增殖的癌细胞。6、A【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型为Rr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型频率改变了,但是基因频率不变,说明豌豆未发生进化,A正确;B、一片森林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个物种,B错误;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有害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一定会降为零,D错误。故选A。【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2XBYB和XbYB红眼雄性:红眼雌性:白眼雌性=4:3:1选取(纯合)白眼雌性昆虫与(纯合)红眼雄性昆虫杂交获得子一代昆虫,再将子一代雄性昆虫与纯合的白眼雌性昆虫杂交,子二代中,雌性昆虫全为白眼,雄性昆虫全为红眼【解析】
由题干分析,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子一代红眼的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子二代雄性昆虫全为红眼,则F1雌性基因型为XBXB,雄性基因型为XBY,F2中雌性中不可能出现白眼,故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也不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详解】(1)由题干雄性全为红眼,无白眼可知,Y染色体上有B基因。由于F1雌性昆虫中红眼:白眼=3:1,则亲代雄性有2种基因型XBYB、XbYB,亲代雌性基因型为XBXb,F1红眼雄性昆虫的基因型为XBYB和XbYB。(2)亲代雄性基因型XBYB∶XbYB=1∶1,亲代雌性基因型为XBXb,杂交时,雄性产生三种配子XB∶Xb∶YB=1∶1∶2,雌性产生两种配子XB∶Xb=1∶1,亲代随机交配后,F1雄性基因型XBYB∶XbYB=1∶1,F1雌性基因型XBXB∶XBXb∶XbXb=1∶2∶1。F1雌雄昆虫随机交配,F1雄性产生三种配子XB∶Xb∶YB=1∶1∶2,F1雌性产生两种配子XB∶Xb=1∶1,随机结合,F2昆虫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YB∶XbYB∶XBXB∶XBXb∶XbXb=2∶2∶1∶2∶1,即F2昆虫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雄性:红眼雌性:白眼雌性=4:3:1。(3)若子二代中雌性昆虫全为白眼,雄性昆虫全为红眼,则上一代中雌性应全为白眼,雄性应为XbYB,要得到XbYB的雄性,可选取白眼雌性昆虫与纯合红眼雄性昆虫杂交。【点睛】答题的关键是判断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难点在于根据题干推断出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并且亲代雄性不只一种基因型。8、赤霉菌为异养型,油桐为自养型赤霉菌细胞无叶绿体,油桐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11:00叶片气孔大量关闭,CO2吸收减少设置三组(GA200mg/L、GA100mg/L、对照组),遮光处理,在不同时刻测量呼吸速率。【解析】
根据材料及柱形图可知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是自变量,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同。【详解】(1)赤霉菌是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油桐属于高等植物,能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2)据图可知,11:00时赤霉素对净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最明显。推测14:00时,植物由于“午休”导致净光合速率很低,即叶片气孔大量关闭,CO2吸收减少。(3)要进一步探究相应浓度赤霉素对油桐真正光合速率的影响,应测各时刻每种浓度赤霉素处理组及对照组的呼吸速率,再利用“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得出相应浓度赤霉素下油桐的真正光合速率。【点睛】注意植物的光和午休现象引起的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因素是二氧化碳不足。9、二时间不能分解者+X+未利用流入下一营养级8.6【解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的全部生物的总和。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各营养级(顶级消费者除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④暂未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流进动植物体内的能量称为其同化量,植物的同化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动物的同化量来自于摄食。摄入量减去粪便等于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暂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据表可知,生产者的同化量为464.6,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5,8,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3.6。【详解】(1)草为第一营养级,鹰在食物网中有二个营养级,为第三、四营养级。(5)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的变化,猫头鹰昼伏夜行,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3)狐狸不能利用粪便中的能量,左图中兔粪便中的能量不能传递给狐。(4)同化量=呼吸消耗+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暂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表中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包括分解者+X+未利用。表中X表示的能量去路是流入下一营养级。根据表中数据关系分析,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8÷464.6=8.6%。【点睛】熟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空间结构核苷酸、氨基酸R不同浓度的甲、乙、丙和丁抗体丁不与R结合不同浓度下甲、乙和丙均与R特异性结合,甲和乙的结合能力强于丙表达人D受体的细胞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表达人D受体的细胞不加抗体甲与乙制备甲与乙联合抗体的方法;比较单一抗体与甲乙联合抗体的抗MERS-CoV效果;对感染MERS-CoV的动物使用甲乙联合抗体治疗,检测治疗效果;评估甲乙联合抗体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是否具有副作用【解析】
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仅含有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病毒侵入机体后,外壳破裂,核酸释放出来,利用宿主的原材料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然后组装成新一代病毒并释放。【详解】(1)由图1看出,S2与S1分离,其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后,S2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即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便于膜的融合。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核苷酸、氨基酸等为原料合成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进一步组装成新的病毒。(2)由题干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甲、乙、丙三种抗体与R的特异性结合能力,故将R作为抗原固定,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甲、乙、丙和丁抗体(丁抗体不与R结合,作为对照),然后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以便进行检测。分析图3结果可知,与丁抗体和空白组相比,不同浓度下甲、乙、丙抗体均与R特异性结合,且甲、乙抗体与R的结合能力强于丙抗体。(3)结合题干和图表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病毒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自变量为抗体种类和受体D种类,因变量为细胞融合情况。故②作为无关变量应与其他组一致,即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2和3相比,自变量为抗体种类不同,实验组3为空白对照,故④为不加抗体;①、③为无关变量应与实验组3一致,即表达人D受体的细胞。(4)由题干信息可知,甲与乙结合R上不同的区域,甲与丙结合R的区域部分重叠,故选用甲、乙两种抗体联合使用,抗病毒能力更强。若要使用联合抗体,需进一步研究制备甲与乙联合抗体的方法;比较单一抗体与甲乙联合抗体的抗MERS-CoV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坐姿娃娃产品供应链分析
- 生产香料制品用香精油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衣领项目营销计划书
- 蓄电池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含药物的护足霜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心理咨询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玻璃器皿用纸制杯垫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医用防尘卫生口罩产品供应链分析
- 穿戴式扬声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举办水球比赛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试用期员工转正规章制度(8篇)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二年级上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3上修改病句练习
- 2024年广东茂名高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和高州市教育事务中心选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建筑继续教育-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广西七市联考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测试 历史 含答案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第2单元 第2章大单元整体设计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件 模块3、4 职业世界探索、大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
- 离心压缩机设计-曼透平
-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成长的解释框架、认知坐标与行动路径
- 体质健康成绩测试全自动化计算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