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与腧穴_第1页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与腧穴_第2页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与腧穴_第3页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与腧穴_第4页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与腧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经络与胸穴

“经络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一—《灵枢•经脉》

考试大纲

第九单元经络与腌穴

细目一经络概论

细目二十二经脉

细目三奇经八脉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细目六腌穴概论

细目七手太阴肺经、穴

细目八手阳明大肠经、穴

细目九足阳明胃经、穴

细目十足太阴脾经、穴

细目十一手少阴心经、穴

细目十二手太阳小肠经、穴

细目十三足太阳膀胱经、穴

细目十四足少阴肾经、穴

细目十五手厥阴心包经、穴

细目十六手少阳三焦经、穴

细目十七足少阳胆经、穴

细目十八足厥阴肝经、穴

细目十九督脉经、穴

细目二十任脉经、穴

细目二十一常用奇穴

细目二十二特定穴

细目一经络概论

“中医学的经络是一个大的概念,似乎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神经一体液调节系统

的部分形态和生理功

。”

现象

病理

能及

19三

x健

n之

B

iw

r

r

K

三)

古口(

佛明版

七一

,五十

学说

经络

路。

的径

上下

贯穿

外、

通内

、沟

脏腑

联络

血、

行气

体运

为人

称,

的总

络脉

脉和

是经

经络

中医

,是

理论

基础

的一种

应用

临床

及其

功能

生理

律、

布规

行分

、循

内容

念、

的概

系统

经络

人体

研究

分。

成部

要组

的重

体系

理论

的组

系统

经络

二经脉

「十

奇经人

经脉

经别

=+二

脉的附

十二经

十二经

属部分

-

皮部

十二

络脉洛

题】

【例

脉叫

的络

表面

浮于

A.经脉

B.络脉

C.皮

D.孙

E.浮

』E

答案

『正确

脉。

的络

浮现

而常

部位

浅表

人体

行于

是循

络:

』浮

解析

『答案

细目二十二经脉

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的命名

十二经脉,即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为十二脏腑所属络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

核心部分,故又称为“十二正经”。

足太阴脾经

十二正经

上为手:行于上肢的经脉一一手经

下为足:行于下肢的经脉一一足经

命内为阴:行于四肢内恻的经脉一一阴经

名阴分为三阴:太阴、少阴、厥阴

则外为阳: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一一阳经

阳分为三阳:阳明、太阳、少阳

脏脏为阴:六阴经属于脏,并冠以所属脏之名

腑为阳:六阳经属于腑,并冠以所属腑之名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分布部位(阴经行内侧、阳经行外侧)

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前缘

手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上肢中线

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后缘

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前缘

足厥阴肝经*少阳胆经下肢中线

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后缘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

手三阳、足三阴自肢体的远端走向躯干——向心性经脉

手三阴、足三阳自躯干走向四肢远端一一远心性经脉

头面部的分布

手三阳经止于头,足三阳经起于头一一头为“诸阳之会”

手足阳明经:面部、额部

阳明在前

手足少阳经:头侧部

六条阳经►少阳在侧

手太阳经:面颊、目内外眦'耳中太阳在后

足太阳经:头顶部、后头部

■手少阴心经分支上达目系

足厥阴肝经上达目系并与管脉会于头顶部

手足阴经•

足少阴膏经上抵舌根

・足太阴牌经连舌本、散舌下

躯干部的分布

r手三阴经一一从胸部走向腋下

手三阳经一一行肩部和肩胛部

足太阳经一一腰背部(后)

足少阳经一一身侧部(fiJO

足阳明经

〉胸腹部(前)

I足三阴经

注:足阳明胃经是唯一阳经行于阴位的经脉

十二经脉在胸腹部分布规律:

(自内向外,脐水平线)

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躯干部的分布

部位第一侧线第二侧线第三侧线

胸部足少阴肾经(距正中线2寸)足阳明胃经(距正中线4寸)足太阴脾(距正中线6寸)

足太阴脾(距正中线4寸)

足少阴肾经(距正中线0.5寸)足阳明胃经(距正中线2寸)足厥肝从少腹斜向上至

腹部

两肋

足太阳膀胱经(距背中线L5足太阳膀胱经(距正背中线3

iL寸)

体侧

跄足少阳胆经

四肢部的分布

手足阳经,行于外侧面

手足阴经,行于内侧面

前绦:太阴阳明

中线:厥阴少阳

后缭:少阴太阳

注: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至内踝八寸以上,则足

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是循脉依次传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逐经依次流注,最后注入足厥阴肝经,再

复回到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类经图翼》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足、手阴经在胸中交接。

手胸

〈足

细目三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的命名

奇——异,不同于一般;无偶

•分布循行不象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多为“别道奇行”

•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属络;

•彼此之间也没有表里配偶关系;

•除任脉、督脉之外,均无本经专属腌穴。

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

阴跷脉、阳跷脉

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的走向和分布特点

督脉一行于后正中线,上至头面

任脉一行于前正中线,上抵领部

冲脉一行于腹胸部、脊柱前及下肢内侧

带脉一横行腰腹

一源三岐:

督、任、冲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分三条经脉循行,称为“一源三歧”。

阳跷脉一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后及肩、头部

阴跷脉一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

阳维脉一行于下肢外侧、肩及头项

阴维脉一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

除带脉外,均自下向上走行

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上肢无奇经分布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1)密切十二经之关系

>〉督一“阳脉之海”,统率诸阳经

>>任一“阴脉之海”,统率诸阴经

>〉冲一“十二经脉之海”渗灌三阴三阳

>>带一约束纵行诸经

>〉阴阳维一维络一身表里阴阳

>>阴阳跷一分主一身左右阴阳

(2)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十二经气血满溢,注入奇经、蓄以备用

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

(3)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与肝、肾等脏以及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奇经八脉中个脉的功能

经脉名称含义主要功能

!总督、统帅(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2)反映脑、髓、肾的功能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任脉担任、妊养

(2)“任主胞胎”

冲脉要冲、要道(1)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十二经脉之海”

(2)与女子月经及生殖功能有关“血海”

(D约束纵行诸经

腰带、束带

n(2)主司妇女带下

(1)阴维脉“维络诸阴”

阴维脉

维系、维络(2)阳维脉“维络诸阳”

阳维脉

阴阳相辅,对诸阴阳经脉气血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1)主司下肢运动

阴跷脉二跷阴阳之气交通和谐,使下肢运动灵活跷捷。

轻捷矫健

阳跷脉(2)司眼睑开合

______________阴阳气相并,共同濡养眼目,主司眼睑开合。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十二经别:

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筋:

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

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经筋为病,多为转筋、筋痛、痹证等,针灸治疗多局部取穴而泻之。

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及其络脉按其循行路线在箜各有其相应区域、划分为十二部分(各种灸法、挑刺、拔罐、

药物穴位贴敷)

腕踝针

经脉络脉

“经”,路径、途径。“络”,联络、网络。

是经脉的分支

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络脉较细小

经脉较粗大

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有一定的循行路径,多以纵行为主,“直者为经”

“横者为络”

循行于较深的部位

深浅部位皆有分布,浮络循行于较浅的部位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生理功能

1.沟通联系作用

2.运行气血作用

3.感应传导作用

4.调节作用

经络的生理功能

L沟通联系作用

人体由脏腑、形体、官窍和经络构成。人体正是通过经络的起、止、上、下、循行、出入、挟贯、属

络、交、连、支、布、散等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

2.运行气血作用

经脉作为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具有运输气血的作用

络脉作为经脉的分支,具有布散和渗灌经脉气血到脏腑形体官窍及经络自身的作用.

3.感应传导作用

感应传导,是指经络系统具有感应及传导各种信息的作用。

如对经穴刺激引起的感应及传导,又称为“针感”“经络感传”“经络现象”,表现为局部有酸、麻、

胀、寒、热、重等特殊的感觉,有时还会沿一定线路传导。

4.调节作用

经络的调节作用可表现出一种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这在针灸、推拿等疗法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患病时,机体阴阳平衡遭到破坏,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以激发经气,扶正祛邪,调畅气血,调

节阴阳,使机体转归于协调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学说的运用

1.阐释病理变化

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

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

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

例:

肺与大肠相表里

Why?

属性为金,功能互补,病理相通?

2.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经络循行起止有一定的部位,属络相应脏腑,内脏的疾病可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形体部位。可推断

疾病发生在何经、何脏、何腑,并且可根据症状的性质和先后次序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及发展趋势。

分经诊断、循经治疗(针灸、推拿、方药)

头痛的分经论治

太阳头痛,多在后头部,下连于颈一一川茸

阳明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一一葛根、白芷

少阳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一一柴胡

厥阴头痛,痛在巅顶,连于目系一一吴茱萸,藁本

细目六腌穴概论

腌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腌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清代《针灸逢源》记载腌穴361个,2006年增加印堂,达362个。

2.奇穴“经外奇穴”

3.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等,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刺灸的部位。

腌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近治作用

睛明、承泣、四白、球后----眼病

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

胃部的中院、建里、梁门等穴,均能治疗胃病。

远治作用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如合谷穴一一头面部病证。

特殊作用

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或相对的特异性治疗

天枢——泄泻、便秘;内关一一调节心率;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

.大推

N**

*

XM•••

・陌关

A.晴明治疗眼病

B.合谷治疗面瘫

C.大椎退热

D.合谷治疗牙痛

E.委中治疗腰痛

1.属于腌穴特殊作用的是

2.属于腌穴近治作用的是

『正确答案』CA

『答案解析』特殊作用: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或相对的特异性治疗。如:天枢一一泄泻、便秘;内关

——调节心率;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

近治作用:睛明、承泣、四白、球后一一眼病口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

胃部的中院、建里、梁门等穴,均能治疗胃病。

腌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方法

二、十二经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方法

咬量

部位起止点寸说明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直寸用于确定头部腌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前头部胸穴的纵向距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直寸

头面部用于确定头前部腌穴的横向距

两额角发际(头维)之间9啦

用于确定头后部脸穴的横向距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横寸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

胸骨上窝(天突)至剑胸结合中点(歧骨)9直寸

胸腹肋用于确定上腹部腌穴的纵向距

剑胸结合中点(歧骨)至脐中8

部<1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用于确定下腹部腌穴的纵向距

5直寸

(曲骨)1

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横寸用于确定胸部腌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胸腹部腌穴的横向距

胸腹肋两乳头之间8横寸

用于确定胁肋部脸穴的纵向距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12直寸

折量度量

部位起止点说明

寸法

背腰用于确定背腰部腌穴的横向距

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3横寸

部离

用于确定上臀部胸穴的纵向距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尺骨鹰嘴)9直寸

上肢离

部肘横纹(平尺骨鹰嘴)至腕掌(背)侧远端横用于确定前臀部脸穴的纵向

12直寸

里距离

Win—i寸而、■3■■分寸・(•■«)

耻骨联合上缘至段底18直寸用于确定大腿内侧部腌穴的纵向距离

骸底至能尖2直寸

下肢部能尖(膝中)至内踝尖15直寸用于确定小腿内侧部腌穴的纵向距离

胫骨内侧股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13直寸用于确定小腿内侧部腌穴的纵向距离

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平银尖)19直寸用于确定大腿部前外侧部脸穴的纵向距离

臀沟至胴横纹14直寸用于确定大腿后部腌穴的纵向距离

下肢部胭横纹(平歌尖)至外踝尖16直寸用于确定小腿外侧部腌穴的纵向距离

内踝尖至足底3直寸用于确定足内侧部腌穴的纵向距离

前额两额角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A.9寸

B.8寸

C.16寸

D.12寸

E.5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前额两额角之间的骨度分寸是9寸。

前发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