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改造自己-自我意象与人格改造》_第1页
《自己改造自己-自我意象与人格改造》_第2页
《自己改造自己-自我意象与人格改造》_第3页
《自己改造自己-自我意象与人格改造》_第4页
《自己改造自己-自我意象与人格改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己改造自己——自我意象与人格改造》麦克思维·梅兹等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12一个小孩之所以能够成长为强壮、快乐、健全的成年人,并不是教育的结果,而是由于他的体验。我们目前的自信状态,不是运用智慧学习的结果,而是我们经过体验的产物。创造更完美的自我意象,并不能创造新的才能、天赋、能力,而仅仅是解除了对才能、天赋、能力的束缚,使他们充分发挥了应有的力量。古代欧洲,人格高贵的人,被认为流淌着兰色的血液,仅以此书献给追求高贵人格的人们。走向生命的化境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每年出版的有关个性发展和人格改造方面的指导书有数千种。这些书的主旨,是帮助人们达到生活的幸福、内心的宁静与人格的淳美,在人们心中播撒爱的种子。这方面的书在美国的销量也是巨大的,这表明美国人很重视追求自我的完善、勇于反躬自省。这也可说明为什么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几乎没有历史。但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一群人,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如此乐观、多样性和充满变化又趋于成熟的文明形态。而在我国,有关叩问心灵、个性改造与自我完善的生活指导书却少的可怜。充斥我们的书店的是《糊涂大略》、《厚黑学》、《驭人术》《官场秘笈》、《骗经》之类的所谓生活智慧书,透着一股腐朽气息。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社会中的许多人不相信爱,他们的内心充满着对社会和人类的憎恨和敌视。他们把生活看成控制与玩弄的谋略,而不是艺术。这些书集中了中国文化中的糟粕和毒素,毒害人的心灵,使人们老于世故,工于心计,将社会变成角斗场。我们不禁要问;人们为什么如此缺乏对生命、对人生的终极关怀?为什么有些人如蝇逐臭地追求人性的恶?我们这个民族难道真的丧失了自省能力了吗?人们生活在谋略与心计的大海中,还能感到快乐吗?如果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她的子民们的心灵是阴暗的,怎么能指望这个民族这个社会是明朗的呢?只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众个性自由、快乐、淳美,这个由许许多多自由的生命组成的民族和社会也就是清新的、有朝气的。我们怎么办?我认为,我们应当放下一个老大帝国的衰老心态,去聆听一下西方人是怎样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对待心灵的。民众的个性塑造了一个国家的个性。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民众是有良知的、自省的、个性淳美的,那么这个国家也就会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强大的自我纠正的能力。当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不能自拔时,是美国民众勇敢地起来反对侵略战争,把国家从战争的泥潭中解救出来;当麦卡锡主义兴风作浪。大肆迫害进步人士,国家陷入恐怖之中,是美国民众起来将麦卡锡之流打倒在地,及时将国家引回到自由民主正义的正道。我并不是说,美国的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我只是说美国人民对于个性的真、良知的善、生活的美的渴望,他们对人格淳美的不懈追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我读到这几部书稿时,它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内心的反省让我感动。它击碎了许多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固有的价值观念、道德信条和处世法则。我希望,我们中国人应当好好读一读这套书,它即便不能使我们成为圣徒,起码也能给予我们的民族性格透进一丝清新的空气。铁农2000年11月于片石书坊目录序言“自我意象”是左右个性的关键。我们也可以说“自我意象”就是个性的一副非肉体的面貌。这本书,不仅仅是供人阅读的,同时也是供人体验的。一个小孩之所以能够成长为强壮、快乐、健全的成年人,并不是由于爱的教育,而是由于爱的体验。我们目前的自信状态,不是运用智慧学习的结果,而是我们经过体验的产物。改造个性的关键——自我意想了解自我意象,可以决定成功与失败、爱与恨、痛苦与快乐。发现真正的自我,可以挽救将要破碎的婚姻,重建快要崩溃的事业,可以改变“个性失败”的牺牲者。另一方面,发现真正的自我,可以决定是自由自在还是强制驯服。∧一把改变个性的钥匙∧整形外科与自我意象的心理学∧手术刀没有魔力∧对丑陋的幻想∧奥秘何在∧一条新的途径∧成功的机能∧人体的创造机能∧成功并不难开动体内的成功机器人类所有的天赋中,最接近神的就是想像力。想像力这种天赋,是人类活动的最大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毁坏了这种天赋,人类将停滞在野蛮状态中。每个人在冥冥之中都会由一个主宰者指引着走向成功之路,每个人都有大于自己自身所知道的能力,这就是真正的自己。∧内在的导向系统∧创造性想像力∧人脑像电脑∧心理控制学∧怎样达到目标∧怎样知道目标∧怎样操作无∧法制造的操作者∧超感觉的求知能力∧寻找心中的答案∧练习:操作你的成功机器的五个原则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我们能够做或不能做什么,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决定于意志力而是决定于想像力。替自己画一幅失败的画像,就足以使你不可能成功;替自己生动地画一幅获胜的画像,就足以帮助你大步的迈向成功之路。伟大的人生开始于你心里想像希望你做什么事,成什么人。∧催眠的力量∧想像也是练习∧想像也是练习∧想像训练出了冠军∧想像帮助推销∧想像帮助求职∧想像培养出了钢琴家∧想像促使球艺提高∧想像的奥秘∧发现最佳的自我想像∧可以克服心理障碍∧认识真实的∧自我练习:替自己画一幅画像从错误信念中醒来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本身都具有才能和力量去做使自已快乐与成功的事。就算你是一个穷困落魄的人,也同样是这样。自卑感之所以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不是由于我们在技术上或知识上不如别人,而是由于我们有“自已不如别人”的感觉。近代人的焦虑与不安是由于他们缺乏自我实现,只有在自己身上发现特质,独一、不同性,即相信上帝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来仿造人类的,便可以找到内心的安全感。意志与想像力发生矛盾时,大获全胜的永远是想像。∧一个推销员的经历∧失而复得的青春∧摆脱自我的催眠∧努力战胜自卑∧放松才能解除催眠∧练习:利用“心理图像”来放松自己第五章利用思考的力量来调动自己为了往日的过失与错误不断地责备自己,不只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你希望改变的行为继续下去。行为感觉都起于信念。为了去掉那个造成你行为与感觉的信念,你必须问自已一个“为什么”——为什么我没法做?这个信念是出于事实,还是假设“还是错误的决定?”∧要会忘掉错误∧抛弃失败,走向未来∧罗素的方法∧改变观念的关键∧重新认识自己∧要有强烈的欲望∧思考真实的材料∧试试再下结论∧集中思考需要的∧思考必须专注第六章让创造机器自由运转世界上技巧最好的钢琴家在弹奏时,如果思考手指应跳在哪个琴键上,那么他就永远弹不出哪怕是最简单的曲子。一个人无法靠思考来增加身高,这似乎是容易懂的。今天有人对你说,一个人不能靠意识的思考或意志来做简单的工作,例如从桌上拿起香烟,你会怎么想?正是由于现代人利用头脑的思考来做每一件事,所以他变得太仔细、太焦虑、太担心结果如何。∧不要事事细心∧以轻松代替专心∧创造性的奥秘∧人人都是创造者∧习惯成自然∧排除创造的阻碍∧创造机器的自由运转的五条规则让自己生活在快乐中几千年前,智慧的所罗门王说了一句格言:“快乐的心情像是一剂良药,而破碎的心却会啃噬骨髓。”犹太教和基督教把高兴、喜悦、愉快、感恩列为走向正义与美好的生活的途径。圣经的训诫内容是说,我们应该像松鼠采集果子一样,把快乐胜利的时光记在脑海里,以便在危急时想到这些记忆,以求于力量与灵感。如果你一定非要等到有值得愉快的思想时才快乐,那你就很可能永远得不到快乐。快乐是起于不自私的行为,它是一种行为的自然伴随物,而不是薪饷,不是奖品。如果要快乐,现在必须快乐起来,不要有条件地快乐。“人只要心里决定快乐,大多数都能如愿以偿。”“健全的心理是一种脾性,一种到处寻找光明的脾性”假如有人希望改善自己,让他偶然唤起诸如仁慈之类的情感,而且象练习哑铃一样有规则地练习∧快乐的人永远不邪恶∧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要敢于追求快乐∧快乐存在于眼前∧快乐是可以培养的∧做情绪的主人∧烦恼皆由心生∧积极态度使你快乐∧培养健全的心理∧需要思想整形∧积极思想的力量∧快乐记忆的力量∧如何养成快乐的习惯∧练习:改变积习第八章养成成功型的个性成功个性的图像,其实就在“成功”这个词本身之中。我们大多数人,本来就比自已心里所了解的更美好、更聪明、更强大、更能干。创造更完美的自我意象并不能创造新的才能、天赋、能力,而仅仅只是解除了对才能、天赋、能力的束缚,使它们充分地发挥出应有的力量。我们可以改变个性,但是不能改变基本的自己。“个性”只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自已”的工具、出口与焦点,它是我们的习惯、态度与技巧的总和。接受自己,像个自己。如果你背对着自己,对自已觉得羞耻,拒绝看清自己,那么你就没法发挥你自己所特有的潜力与可能性了。□培养新的自我意象□成功个性的图像第九章修正失败型的个性一个失败型个性的人,在寻找失败的借口和原因的时候,往往总是责备社会、制度、人生、运气不好。对于别人的成功与幸福,往往总是愤愤不平。很多人以“别人对不起我”的感觉来使自己得到反常的满足。怨恨的结果,是塑造劣等的自我意象。一个人有怨恨之心,他就不可能将自已想像成为自立、自强、自决的人,他就不可能成为自已灵魂的船长、命运的主人。怨恨的人把自己的缰绳交给别人,把自已的感受和行动交给别人支配,他整个人像一个乞丐一样地依赖别人。□了解才能改正失败□个性的图像□疤痕带来的问题情感疤痕造成孤独破损的自我意象避免情感的伤害的三原则自己动手去消除情感疤痕原谅应该是精神整形的手术刀学会真正的原谅错误的是行为而不是自我在伤害中锻炼自己你将变得年轻专注于目标而不忽视毛病□正确使用否定思考第十章把自己施行情感整形当一个人的身体受了损伤时,它就会产生疤痕组织,这种组织比原来的肉更坚韧、更粗厚。形成疤痕组织,是自然界的一种善意。但情感疤痕却使一个人不能创造性地生活,使一个人不能成为“实现自我的人”。一旦感情的疤痕已经形成,我们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动手消除它,就像动手去除肉体的疤痕一样。是你造成错误,错误没有办法将你造成某一种人。□疤痕带来的问题□情感疤痕□造成孤独破损的自我意象□避免情感的伤害的三原则□自己动手去消除情感疤痕□原谅应该是精神整形的手术刀□学会真正的原谅□错误的是行为而不是自我□在伤害中锻炼自己□你将变得年轻第十一章清楚对自我的压抑真正的自我是吸引人的,是有磁性的,它对别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与影响力,它使我们觉得自已与某种真正的、基本的东西互相联系,而这种东西对我们也有积极的贡献。相反,那些伪装的人一般是被人讨厌、被人唾弃的。那些冰冷、精确、完美的人,他们为了不说错话而根本不讲话,为了不做错事而根本不做事。这些人是不会被人喜欢的。你太小心翼翼地想取悦于别人时,你不断有意识地监视自己的举止、言谈、态度时,你必定会感到压抑并且神经过敏。良心代表的意义因人而异。你若相信在衣服缝上纽扣是一种罪恶,那么以后要是你给衣服缝上纽扣,良心就一定会出来干涉你。□抑制是自我的樊笼□抑制产生于过度的否定□过分谨慎也导致抑制□过分关心别人的想法会造成抑制□要忽略否定的反馈□要有更多的自我意识□自我表现与道德无关□消除压抑,恢复均衡□你是否过分压抑□练习:克服压抑第十二章寻找内心的宁静左右我们情绪的不是外在之物,而是我们自己的态度和反应。一个人想退到更安静、更能免于干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到自己的灵魂里面去,特别是沉浸在平静无比的思想里。宁静除了是心里的良好秩序外,别无他物。那么,马上退避,重整你自己吧!你可以为自己制造一把自己的心理雨伞,它将为你遮挡外来刺激的侵扰,带给你心里以宁静,并且使你的事情做得更好。□耍能不理会干扰□非理会不可就拖延□轻松是自然的镇静剂□发现内心安静的中心□需要一点逃避主义□适时地清理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对不存在的问题不做反应练习:利用你的精神调温器第十三章把握住关键才能成功“关键”是一种局势的关节点,关键时刻应付得如何,就可能决定对你是有帮助,还是导致挫折。如果你对局势的关键之处反应合适,恰到好处,这个关键可以帮你使出平常没有的力量与智慧;如果你的反应不恰当,这个关键就会让你施展不出你平日所具有的技巧、控制力与能力。接受关键局势的挑战第十四章保持适当的成功心理“稳操胜券”的心理本身是不会使你成功的,但是它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我们正朝向成功迈进。当你能感到那种稳操胜券的心情时,你的内部机器就已经在成功的方向上定了向。一部唱机,你可以一再重放你那已经破旧了的老唱片,这只能重现失败的模式和失败的心情,使你为过去的错误自责,使你的目前与未来受到消极的影响。然而,要是你愿意的话,你不妨换一张新的唱片来播放,重播那些成功的模式和成功时的那种心情,这不但可以使你的目前变得更好,就是你的将来也受益无穷。□目标决定状态□指向成功的方向□成功可以战胜困难□成功心理的根据□培养成功的习惯□如何刻下成功模式□如何培养信心和勇气□积极利用消极心理□用积极对抗消极□一切取决于你自己第十五章享受积极充实的人生人是超越身体之物,人的称为“我”的部分包括生命、活力、意识、智慧和本身的参与感。我们不可自感卑微而限制了对生命的接受,我们要具有宽恕的气质和内心的宁静,以及自我接受。如果你认为自己无价值、不重要、无能力,那么你就没有接受一种新的体能和智能的来源。在这里,你必定会有所收获的。为阅读本书而花去的时间和精力,一定会得到报偿。□关于生命力□非特定疗法的研究□RES的作用□抗生长血清的启示□失败机能危害健康□成功机能有益健康□“宽心药”的疗效□运动就是生命□有希望才会有生命力□不要放弃生活□不要放弃运动□不要失去信心□不可限制生命序言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对于个性的创造具有崭新突破意义的发现,这就是“自我意象”。十数年来,世人公认自我意象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认识到。但是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却极少。何以如此呢?并不是由于“自我意象心理学”行不通,恰恰相反,是因为它的功效太神奇了。一位心理医疗专家就曾这样说:“我不愿意发表我的发现,尤其不愿意发表后为外行人看到,我如果公布过去的一此病例,并详尽描述那些令人惊奇而又效果显著的个性改善方法时,一定会被别人指责为哗众取宠和异端邪说。”000是的,在这方面所写的任何书籍,都可能被某些人视为哗众取宠。竟然有人会在物理学、解剖学与新兴的控制论里寻求人类行为的解答,而不是在传统的范围之内、在严谨的心理学体系中寻求解答!为了探讨“自我意象”,学者们也不得不跨过学科的界限,虽然这不像国界那样清晰具体,而只是一种抽象的界眼。心理学承认“自我意象”,也承认它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可对于诸如:它是如何发挥其影响力、如何改造个性、以及它改变之后人类的神经系统有何变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心理学给予的解答却极其模糊。我在控制论里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大部分答案。控制论与目的论关系密切,它能够解释有目的机械行为的来龙去脉及其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然而,令人惊异的是,控制论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研究范围,而不是起源于心理学。心理学对人类精神与心灵虽然有着很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向简单目标定向的有目的行为仍然没能给予令人信服的解释。比如:为什么一个人能从桌上拿起香烟放在嘴里?这种心理学家无能为力的问题,物理学家却可以解答。很多支持心理学理论的人,能够遥想外层太空及其他星球上的事情,却无法弄清自己家里后院的事情。物理学家与数学家所作的这种努力,应当不至于太令人惊奇,因为任何学科的突破,都可能首先来自于该学科系统范围之外。专家当然对自己特定学科领域内的知识最为熟悉,但是新的知识,却常来自“外行.”,而不是所谓“业内人士”。这一点在科学史早有先例:巴斯德不是医学博士,莱特兄弟不是航空工程师而只是脚踏车技工,爱因斯坦其实也不是物理学家而是位数学家,他的数学发现却推翻了物理学的理论,居里夫人是位物理学家而不是医学博士,但她却对医学有着重要贡献。可见真理的发现是不受行业限制的。正是基于这样的道理,整形外科医生麦克思维梅茨始终认为:作为一个外科整形医生,不管他是否能够意识到,他都必须是一位心理学家。他改变了一个人的面孔,也几乎同样地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改变了一个人的外貌,也几乎同样地改变了一个人的个性,有时甚至会改变他的天赋与才能。应当说,外科整形手术不仅改变人的外在形象,还同时改变人的内在自我。过去许多病例都可以说明:外科整形,特别是面部的整形手术,是如何使许多人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改变一个人的面貌常常会使他的个性发生急骤的改变。但是有些病例在整形手术之后,个性上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比如说:极丑陋的面孔或是残缺不全的五官,经过外科整形手术后,大部分人几乎是马上——通常是三周以内就能提高自尊与自信。可是一小部分人偏偏仍然觉得不自在而依然表现出自卑感,他们在感觉上、举止上、行为上等许多方面都觉得自己和原来一样丑陋。不能不说他们是“失意者”。对上述这种现象的分析,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启示——身体重建的工作本身并不是转变人个性的真正关键。那么这个“关键”是什么呢?人应当还有另外的“东西”,它可以受面部整形的影响,有时候也可以不受其左右。只有当这些“东西”经过改造以后,整个人才会随之改变。相反,如果这些“东西”未经改造,那么即使他的面貌与原来迥然相异,他仍然还是原来那个人。事实说明:个人心理与精神的自我观念,也就是所谓的“自我意象”,实在就是左右个性的关键是那个“东西”。我们可以说“自我意象”,就是个性的一副非肉体的面貌。如果在这副面貌上仍然留有歪曲、丑陋、低劣的疤痕,那么这个人就是外貌发生再大的改变,其发之于内的也仍然必将形之于外。而如果这副面貌经过了改造,那么他过去的情感也就会被消除,甚至不需要施行外部整形就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在本书中要对读者诸君谈谈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上利用上面说的这一点,以达到你心目中的重大目标。我们已经说了,自我意象是决定人类个性与行为的关键。因此改变自我意象,也就改变了你的个性与行为。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自我意象也会阻碍个人的成就,它在决定你所能做的同时也就决定你所不能做什么。因此,扩大自我意象,你的“可能区域”就会随之扩大。发展良好而实际的自我意象,将可以使你增添新才能、新天赋,并使你逐渐从失败走向成功。自我意象心理学不但已经被证实,而且还可以用来解释许多过去人们熟悉的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目前从个人心理学、精神治疗学与工业心理学所总结出的“成功型人格”、“失败型人格”、“快乐倾向”型人格”、“不快乐倾向型人格”、“健康倾向型人格”、“疾病倾向型人格”等等,自我意象心理学都有切实的临床研究成果自我意象心理学给许多人生问题的探索带来了希望。对于“积极思考的力量”的研究来说,它能令人信服地解释:为什么这种积极思考的力量对某些人能发生奇效,而对另一些人却完全无效。说来也许很简单:当积极思考与自我意象相吻合时,便能发生功效,而当积极思考与自我意象相悖离时,便逐渐失效,要想使之继续有效,除非改变自我意象。你如果要了解自我意象心理学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就必须先了解它使人达到目标的某些机制。过去的科学研究表明,按照控制论的原理,个人为了达到其目标,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在有目的的状态下运转着。从功能上说,大脑与神经系统组成一个奇异而又复杂的“追求目标的机构”,它是一个固定的自动引导系统。它可以作为“成功机构”为你效劳,也可以做为“失败机构”给你带来不幸。究竟它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决定的因素在于作为这个机构的操作者的你如何操作,如何为它选定目标。控制论本是关于机器与机械原则的学问,现在要用它来研究人。这并不表明它认为人类是部机器,它只是告诉我们,人类拥有一部可以很好加以利用的肉体机器以及决定这部机器的运转方式的“软件程序”。既然自我意象是个性改造的关键,那么如何改变它呢?自我意象变好或者变坏,并不在于智力与知识水平,而是决定于“体验”。一个人会凭借过去对生活的体验,有意无意地发展他的自我意象。同样的,一个人也可以凭借体验来改变自我意象。一个小孩所以能够成长为强壮、快乐、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并不是由于爱的教育,而是由于爱的体验。我们目前的自信状态,不是运用智慧学习的结果,而是我们体验的产物。利用自我意象心理学,可以消弥和解决当今各种不同心理治疗方法的分歧和矛盾。它对临床心理学、心理分析、甚至“自我暗示”,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提供通用的方法,这就是利用创造的体验来培养更佳的自我意象。在心理分析学派所使用的方法中便包含了体验法:当一位患者说出他恐惧、羞愧、罪恶感时,分析者并不加以批评、非难、说教或表示惊奇,这样可以使患者在他的生活中首次体验到有人承认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人,因而感觉到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从而逐渐接受自己,逐渐对自身产生新的看法。现代的实验和临床心理学已经发现了一项可以使我们利用体验来改变自我意象的直接控制方法。这就是:将经验人工化。在实际生活中,经验有时是相当无情的。将一个人扔进水里,这种经验会使一些人学会游泳,也会使另一些人溺毙水中。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了“一事成功,事事顺遂”的格言,这说明成功的体验使我们知道如何发挥自身的功能。过去成功的记忆会成为印象深刻的“储存信息”,这种知识使我们产生对目前工作的自信。如果一个人经历的只有失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是无法依靠对过去的成功体验的记忆的,就好像一个年轻人因为没有经验而找不到工作,又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无法获得经验一样。幸好实验与临床心理学家证实:人类的神经系统无法分辨出实际的经验与生动详细的虚幻经验,这使我们可以摆脱上述这种无可奈何的境地,从而走出怪圈。只要我们将经验予以人工化,让我们在心中的实验室里逐步创造出经验,并加以控制,我们就能达到目的。在本书中,你可以从实验室的实验看到,这种“人工”经验的方法能够用来增进投篮球的技巧,你可以看到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在个人生活中改善公开演讲的技巧、克服拔牙的恐惧、培养自信心、提高推销水平、增强社交能力、提高棋艺等等,你还可以看到两位著名的医生用这种方法在其令人匪夷所思的实验中,使精神病患者感受到“正常”,从而将其治愈。也许最重要的是,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不快乐的人逐渐地体验到快乐,从而得以享受人生的快乐。这本书不仅仅是供人阅读的,同时也是供人体验的。读书能够获得知识,但是为了体验,你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创造性的反应。获得知识是消极的,能体验知识才是积极的。在体验中,神经系统与大脑会发生变化:新的“神经中枢”的样式会在你脑中留下痕迹。为了帮助你更好地接受本书的知识,你应当抄录下那些应当记住的重点,并且对每一章都要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此外,本书自始至终要求你实际去做某些练习,这些练习既简单又容易,但要获得最大的效果,你必须有规则地去做。你改变自己自我意象的愿望可能过于迫切,使得你在着手做本书中所述的练习时太急于求成。如果没有发生转变,请不要泄气,要继续练习,最少也要保留21天判断日期。这个期限是必要的,因为通常要至少等待21天,心理意象才会发生显著变化。外科整形之后,患者平均需要21天来适应新面孔。手臂和腿换上假肢后,需要21天的适应期。甚至人们迁入新居,亦需要21天后才舍感到“像个家”。所有这些,以及其他可以观察到的现象都表明,心理意象的改变,21天是最少的期限。如果你能有耐心保留这21天的判断期,那你就会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在此期间,你不要不断回忆过去,也就是说不要老是估计你的进展;你不要自作聪明地争论书中所提供的意见,也不要怀疑它是否有效。就算是这些方法对你似乎作用不大,你也要坚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扮演新角色、不断地认为自己是一个新人,你觉得有点做假、有点不适应或不自然都没关系。对于本书的意见、观点,你不必用思考来证实或反驳,也不必去讨论。我只要求你保留21天关键性的判断、分析、评论期限,用你的实际行动和结果来证实或反驳它的效用。当然建立一个适当的自我意象,需要靠毕生不断的努力,谁也无法在21天内完成终生的意象培养,但你可以在21天中体验到改善,有时这种改善还是很有些神奇的。最后,说说什么是成功。在本书的以后各章里,我将经常使用“成功”这个词,因此在开头对这个词做一点说明和注释是必要的。我们在使用“成功”这个词时,与声望的象征无任何关系,它只是指创造性的实现。也就是说,一个人无法肯定自己会“成功”,但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地”生活。试图以获得威望或悬挂勋章来论成功者,必然会招致神经过敏、挫折、抑郁,而努力“成功地”生活者,不仅会带来物质的成就,而且可以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快乐。诺亚韦伯斯特将“成功”定义为“满意地实现所寻求的目标”。人类天生便是追求目标的动物。由内心深处的需要、灵感和才能所引起的追求,才能带来快乐与成功,因为你是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去发挥了自己的能力。由于人类的和后天的限制,因此他必须依照其自身具有的条件去发挥功能,才会感到快活。可以说真正的成功与真正的快乐是相互作用的。第一章改造个性的关键——自我意想近十年来的心理学、精神医学与医学界有一股革新的潮流在悄悄地涌动。临床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美容师以至整形外科医生在他们各自的工作中,发现了有关“自我”的新理论和新观念。一些新的方法,能够神奇地转变人的个性和健康,甚至能够明显改变人的基本才能与天赋。往日的失败转变为成功,不及格的学生在几天内不需要特殊的辅导和帮助就能考到多90分,羞怯、畏缩、内向的个性会即刻变得明朗、快活、外向。詹姆斯在《世界杂志》上发表过的一篇文章里,曾对许多心理学家和医学傅士的研究结果做了如下的介绍:了解自我心理学,可以决定成功与失败、爱与恨、痛苦与快乐。发现真正的自我,可以挽救将要破碎的婚姻,可以重建快要崩溃的事业,可以改变“个性失败”的牺牲者。另一方面,发现真正的自我,可以决定是自由自在的还是强制驯服。□一把改变个性的钥匙“自我意象”可以说是世纪心理学上最重要的发现。不管我们是不是自觉,反正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心理的蓝图或一幅自画像。我们的意识里对此可能不够具体清晰,也可能不了解,但它却是存在的,而且完整详细地摆在那里。所谓自我意象,也就是“我是什么样的人”的自我观念,它是由我们的自我信念所塑造成的。而我们的自我信念,大部分是从我们过去的经验、成功、失败、屈辱、胜利以及其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尤其是早期童年时代的体验所形成的。我们据此建立了“自我”。一旦我们将自我的观念或信念绘入心理的蓝图,这个观念或信念就变成了真实的,我们自身不会去怀疑它,反而会按照它去行事。对于自我意象,人们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发现;1.一个人的一切行动、情感、行为、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吻合。也就是说,一个人将不顾自己的力量与意志力的实际情况,而只按照他自认为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自我意象去行事。他不会试图用其他的行事方式。自认为是“失败型的人”,会想尽办法去失败,而不去理会自己的良好愿望、意志力甚至是天赐的良机。那些自认为是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那些认为命中注定要吃苦的人,会不断地为证实自己的看法寻找根据。自我意象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一个基础,由此而产生出个人的整个个性、行为、甚至环境。我们的体验建立了我们的自我意象,它也许是错误的,也许是正确的,继之而来的体验似乎只是在证实和加强我们的自我意象。于是一个或者错误、或者正确的循环建立起来了。举例来说:一个自认为没有人喜欢的年轻女孩,总是会感到自己被排斥在学校的舞会之外,而她的这种感觉和态度:哀伤的表情,低声下气的态度,想过分取悦于人的忧虑,下意识地对周围的人的敌意等等,会将她所喜欢的人拒之于千里之外,从而招来更多的排斥。同样,一个推销员或商人,总是倾向于发现自己的实际表现“证明”了自我意象的正确。由于总是得到这样的“客观证明”,因此很少有人会想到他自身的问题是出在自我意象或自我评价上。自我意象告诉自认为数学学不好的学生,要他只想自己没有办法学好数学,即使他对这一点有那么些怀疑,一试再试之后,成绩单仍然“证实”他的自我意象是对的。自我意象告诉推销员说:好像没有办法使推销额超过某个界限,他可以用订货单来证实这件事,结果不管他已下过多少功夫,最后还是不能超过那个自我意象确定的上限了。可是,如果能够想到改变一下他们各自的自我意象,那么学生的成绩与推销员的能力,都会发生近乎奇迹式的转变,以后我们还会对此给予更为详细的说明。2.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无论年龄的大小,都可以做到自我意象的改变,从而开始新的生活。这已为无数的事例所证明。一个人的习惯、个性、生活方式等等之所以难以改变,其理由之一是:人们把改变的努力,全部都只用在自身的圆周上,而没有用在圆心上。很多患者对我说:“倘若你说的是思考,那我曾经尝试过,但是无效。”然而进一步地追问下我发现,这些人虽曾运用或试图运用积极思考来改变外在的境况,改变特殊的习惯或个性缺点——比如:“我要得到这份工作”、“以后我要冷静一点”、“事业上的风险将会变得小些”等等,但是他们从未想到要改变使他产生上述心愿的自我意象。积极思考如果只被当做陈旧的自我意象的补钉或拐杖,那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不能想像,一个持有否定性自我观念的人,能够确实地达到某种肯定自我的特定情境。相反,许多实验表明:自我观念要是能够有所改变的话,与自我观念相关的其他事物,都可能随之有所变化。已故的自我意象心理学先驱普雷斯科特莱基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最早的也是最令人信服的实验。他认为个性是一组观念系统,各观念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凡是不符合这一系统的观念都会被排斥出去,因而无法引导人的行为。那些与此系统相符合的观念马上被接受。处在这个观念系统的中心的理论基石,就是个人的“自我理想”、自我意象、或者是自我观念。由于莱基是个教师,因此他有充分的条件在众多的学生中实验他的理论。莱基的理论认为:一个学生对某一个学科感到困难,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这一学科。只要能改变这个学生潜在的自我观念,他对这一学科的态度一定会因此有所改变,只要能引导这个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显著增强。在实验中,有位学生曾在100个单词内拼错了55个字。因而丧失了一学年的学分,但是第二年他却得到平均91分的成绩,成为全校的拼字冠军。还有另外一个学生曾因成绩太差而被勒令退学,但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他的成绩却一直保持90分以上。一个女学生拉丁文曾四次没通过,莱基与她进行了三次谈话后就以84分的成绩通过了。一个被认为没有英文细胞的学生,在第二年却光荣地获得了学校文学奖的提名。这些学生的问题并不在于他们迟钝或者缺乏基本能力,而是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象不适合。他们认为错误与失败是必然的,他们一般不说“那次考试我没通过”,却说“我是个失败者”;不说“那门课我没过关”,却说“我是个没有过关的学生”。莱基还利用相同的方法治好了学生咬指甲、口吃的坏毛病。我这里亦有许多令人心服的病例。一个害怕陌生人因而很少外出的人,现在以公开演说为职业;一个由于无法与其他同行竞争而准备辞职的推销员,仅在6个月后就成为众多推销员中的楷模;一个牧师因为容易紧张,承受不了每周一次布道的压力而考虑洗手不干,现在他除了每周布道一次外,平均每周还有三次外出约谈,已经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紧张了。正是因为自我意象的这两点,使它成为我们改变个性的一把钥匙。整形外科与自我意象心理学整形外科与心理学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于我来说,恰恰是整形外科最先暗示了自我意象的存在,最先提出了使我对心理学发生兴趣的问题。如果你了解整形外科医疗机构里的一些病例,你会感到惊讶的是,修整面部缺陷所引起的个性与人格的神奇转变。很多例子表明,外表的改变可以造就另外的一个新人。医生手上的手术刀似乎变成了魔杖,一次又一次地不仅改变了人的外表,而且也改变了他的人生。、羞怯畏缩的人变得大胆勇敢了;低能愚笨的男孩变成机警爽朗的小伙子,还一跃成为颇有名气的公司业务员;丧失自信的业务员变成自信心很强的公司业务典范。而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惯犯,一夜之间竟然从毫无悔意的犯人变成真心洗心革面的模范犯人,他因此获得保释,以后又在社会上得到一个需要负有重要责任的工作。梅兹先生说20年前,我在《新面貌与新未来》一书中,曾经引用了许多这祥的病例,再加上我在许多重要杂志上也发表过类似的文章,因此使得许多社会学家、精神学家向我提出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我无法答复的。为了寻求答案,我开始了一项新的研究。奇妙的是,我在这些失败中所学到的,比我在成功中所学到的要多得多。成功的事是容易解释的。比如,一个长着招风耳的男孩,他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经常受到无情的嘲弄。同伴说他看起来像是一部两边打开车门的出租车。这使他感到屈辱与痛苦,于是他怕与人交往,避开社交场合,独自隐藏起来,他害怕以任何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渐渐地他成了一个低能儿。当对他的耳朵进行了手术矫正之后,引起这一后果的原因消失了,他完全可以恢复成一个正常的人,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又比如,一个推销员,由于在一次车祸中受伤,脸上留下了疤痕,心里十分痛苦。每天早上他刮胡子时,总是看到脸上一道可怕的、变形的伤疤一直延伸到嘴角。从这以后他开始神经过敏、自惭形秽,觉得由于自己的这副外表,别人见了一定会退避三舍。那道扭曲的伤疤一直纠缠着他,使他觉得自己与众人不同,于是竭力猜测别人怎样想像他。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没过多久,他的自我意象就变得比他的面孔更加残缺不全了。他丧失了自信,感到苦恼且充满敌意,他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他把保护自我当做了主要的目标并且尽量躲开可能引起屈辱感的场合。自从矫正了他脸部缺陷使之恢复正常之后,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了他的整个态度、举止、情感,他的工作也随之不断改观。以上两个病例的成功矫正,是因为外貌与自我意象发生了同步变化,这很容易解释,也易为人们所理解。但是,对那些不成功的例子,要解释清楚原因就颇使人作难。有位公爵夫人,因为鼻子异常的隆起而使她极端害羞并且神经过敏。在实施整形手术之后,其面孔已经变得典雅而且端庄,可她自己仍然在扮演丑小鸭的角色,总像一个不敢抬头正视别人的小丫头。手术刀的魔法为什么对这位公爵夫人失去了效力呢?为什么有些面貌改变了的人,却仍然保持着过去的个性呢?对于那些坚持认为整形无法改变他们的人,又该如何解释呢?无论外表发生了多么彻底的改变,仍会有某些患者坚持说:“我看起来与从前一样,你根本没给我做任何整形手术。”尽管事实上朋友和家人都快认不出他们来了,但他们自己却坚持说只看到一点甚至一点也没有看到好的变化。还有一些则干脆一口咬定自己没有整过形。对这样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的照片对比也丝毫不起作用,甚至只会引起他们的敌意。有些患者由于某种奇怪的心理,还会蛮不讲理地说:“当然,我再也看不到鼻子上的突起部分了,可我的鼻子看起来还是以前的鼻子”,或者说:“刀痕或许的确看不出来,但它确实是存在的。”遇到这种情况,真叫人大觉困惑。我想,每一位整形外科医生都会有同感。但是这也许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我意象的线索。□手术刀没有魔力还有一个了解自我意象的线索是,并非所有的伤痕或缺陷都会引起屈辱感与羞耻感。当我还是一个年轻的医学院学生时,我在德国看到很多当地学生,以脸上挂着无数的“军刀痕”为荣,就好像美国人喜欢挂勋章一样。那些参加决斗的人,大多都是学校的佼佼者,他们脸上的刀痕就好像是表示他们勇敢的证章一样。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脸上添一道可怕的刀痕,与前面例子中所讲的那位推销员除去疤痕,其心理作用是相同的。以前在新奥尔良,有一位法国人的后裔,由于同样的心理,总是戴着一只眼罩。这种现象使我逐渐认识到:手术刀本身是没有魔力的,它能使人增添刀痕,也能使人消除刀痕,可是产生的心理效应是完全一样的。□对丑陋的幻想许多人看到了整形外科的神奇效果,尤其是对于那些由于遭受先天缺陷或后天灾难造成的畸形折磨的人,就轻易地下结论说:所有神经机能病,比如抑郁、失败、恐惧、忧虑和缺乏自信等等,都可以靠外科整形而获得彻底的治疗。根据这种结论来推断,那些具有正常的或说得过去的面貌的人,就应该不会受到心理的困扰了,他们理所当然地应是愉悦、快活、自信、无忧无虑的了。但是实际上,事情却远远不是如此简单。对于那些到整形医院来要求“整形美容”以治疗纯粹幻想式丑陋的人,上述理论是行不通的。有一些外表完全正常,甚至还相当吸引人的35岁或45岁的女士,常常自认为她们自己看起来很老。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仅仅因为嘴、鼻子和胸围无法与当红的影视明星相比,就自认为很丑;有一些男人则相信他的耳朵太大或者鼻子太长。对于这种人,一般正规的整形医生是不会为他们整形的。当然这不包括那些缺乏医德的无照开业的医生。这种幻想的丑陋相当普遍。对男女同校的女生所做的一个调查表明,不满意自己外貌的人几乎占90%。如果“正常”与“平均”这两个词有意义,那么很显然,应当有90%人,其外观不能说是“不正常”、与众“不同”或“有缺陷”。可见,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有相当百分比的人,不恰当地因为某种理由而对自身的外观引以为耻。这些人真的为他们并不存在的缺陷而苦恼,他们也的确感到羞耻、恐惧与不安,他们充实自己人生的能力,受到这一心理障碍的阻隔和堵塞。地们的伤痕与其说是肉体的,不如说是心理的、情绪的。他们心理衰弱的程度,超过了自己身体衰弱的程度。□奥秘何在自我意象的发现使我们可以用它来说明上述所有的矛盾,可以解释我们过去所有的病例,包括成功的与失败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想真正地生活,你必须有一个恰当的、实际的、能够伴随你生活的自我意象,用以创造你合理满意的生活。你必须能接受你自己;你必须有健全的自尊;你必须信任自己;你必须有不以为耻的自我。对于能随心所欲表达创造的自我,不要试图压抑或埋葬它。你必须有与现实相吻合的自我,以求在现实世界中有效地发挥功能。你还必须认识自己——包括你的力量和弱点。你的自我意象必须合理地接近你本人,不能多也不能少,像精工制作的衣服一样合身。当自我意象是完整无缺的时候,你便感到惬意;而客观存在受到威胁时,你便会觉得焦虑。当它可以使你引以为自豪时,你会充满自信,并努力去表达自己,放手让自己成为自己认为的那样。而如果自我意象成为受辱的对象,你就要想方设法去隐藏它,不让它表现出来,这时你的创造性的表达就会受到阻碍,使你对别人怀有戒备之心,从而很难与人相处。脸上的疤痕,如果能像前面说的德国决斗者那样能够增进一个人的自我意象,自信和自尊便会随之而增加。反之,如果是像那位推销员,疤痕只是减损一个人的自我意象,那么自信与自尊便只能随之而丧失。只有在自我意象也相应地加以矫正过来的情况下,面部缺陷的整形才会对心理有神奇的转变效果。有时经过成功的整形手术之后,受损的自我意象仍然存在,就好像有些锯掉手臂或大腿的人,在安上假肢数年之后,假肢仍然会感觉疼痛一样。□一条新的途径那些求助于外科整形的人,有些不仅仅只需要整形,而有些根本不需要整形。假如我真诚地把他们每个人当作一个整体的人,而不只是以他们的鼻子、耳朵、嘴巴、手臂、大腿作为对象,那么我就必须给他们更多的帮助:我要指引他们如何获得精神上的整形美容,如何消除情感的疤痕,如何转变他们的态度、思想。在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实绩和成效。现在我们比往日更具有信心。我们每个人心底真正需要和渴求的是更丰富的人生。那些幸福、成功和心理的安宁,以及其他各种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归根结底都是从丰富的生活中体验出来的。当我们舒服地体验到幸福、成功和自信的情绪时,我们便是在享受丰富的人生。从另一方面说,假如我们屡屡遭受失败,以至抑制了自己的能力、抑制了自己的天赋,从而使自身受到焦虑、恐惧、自恨的煎熬时,我们就是在结束我们可以利用的生命力,背弃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才能。□成功的机能面对人类的伟大以及其改进自身的巨大可能性,近30年来的心理学,未免太悲观了一点。至少我是这样看的。自从心理学家与精神病学家关注那些所谓的反常的人以来,文学家也开始步其后尘,几乎只以人类的各种反常、变态、自毁倾向作为题材。我深怕人们看多了这类文章之后,会把憎恨、毁灭、罪恶、自责,以及其他所有的反面的东西,当作是人类的正常行为。一般人为求得健康与幸福的生活,以一己之力来对抗那些人性的反面力量,可能会深感自己的渺小。如果人性与人类情况真是这样的话,所谓“自我改善”势必会是徒劳无功的。然而,我所相信的,同时也是为许多患者的经验所证明的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命的本能,”它使人沿着追求幸福、健康、以及创造个人更丰富人生的道路前进。这个生命的本能,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创造的机能”,当这个机能正确地发挥了作用的时候,我们不妨又把它称作“成功的机能”。□人体的创造机能新兴的控制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知识来说明:所谓的潜意识是一个机构,一个追求目标的“辅助机构”。这个机构是由头脑和神经系统构成的。近来最有用场的观念是:人没有两个心,只有一个。这个心就是所谓意识,它操纵着一部追求目标的自动机器。这部追求目标的自动机器的功能有点像电子辅助机器,但是要比人类发明的电子计算机或者导弹之类更加神奇,更加复杂。这部人体内的创造机器不受人力的控制而自动运作。它依照你定下的目标,自然地去达到幸福、成功,或者是不幸、失败。你定下的是成功的目标,它就以一部成功机器的姿态去操作;定下的是失败的目标,它就自然地以失败机器的半途而废去运作。就像其他的辅助机器一样,人体的创造机器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象或者难题来供它操作。我们自己的创造机器所要达到的目标,便是我们自身构想出来的“心理的意象”,或心理的图像。我们的自我意象,就是主要的目标意象。我们的自我意象,规定了特定的目标界限,也就是说,它划定了“可能区域”。我们的创造机器,像其他的辅助机器一样,按着我们所提供的情报和资料——在这里是思想、信仰以及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来进行操作。我们对外界的态度和形势的分析,使我们提出问题让它来解答。如果我们给创造机器提供的资料和情报,显示出我们无价值、卑下、无能,也就是否定性的自我意象,那么这些信息不断作用时,给予我们的感觉与其他以客观体验的方式所得来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我们的创造机器,像其他的辅助机器一样,也利用储存的信息或记忆,来解决我们目前的问题,反映我们当前的状况。要创造更丰富的人生,首先要了解这部人体的创造机器或自动引导系统,同时更要知道如何利用它,使它成为一部成功机器而不是失败机器。我们的训练方法包括:学习、练习、体验那种思考的、想像的、记忆的习惯,以求发展一个适当的、实际的自我意象,进而使用成功机器来获取成功和幸福,并达到特定的目标。□成功并不难在下列各章中,你将看到,我们使用的训练方法包括用你的心理去创造画像,并凭借想像力去体验,而且经过“实行”、“扮演”去形成新的自动反应形式。我经常告诉患者说:“如果你能记忆、烦恼、用心思,你就不会有练习的困难”。你要做的事很简单,但你必须勤奋练习、体会。用想像力与心理去创造画像,这并不比你回忆往昔、思索未来困难;而付诸新的行动,也不会比你决定一件事情困难。好吧,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而且从一件小小的事情上着手去做吧。请你千万记住:从今以后,每天清早你要用不同的新方式来系鞋带,不要不加思索地仍按以前你所习惯的方法去系鞋带。开动体内的成功机器20年前的科学家,对于人脑与神经系统如何有目的地运作或者有目的地达到目标,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他们所知道的仅限于长期观察得到的那些琐事。基于此,他们对于这其中的基本原则和理论,自然也就无所发现了。人脑计算机:然而,当人类着手制造电子计算机,建造那种可以自身追求目标的机器时,必须先要发现某些可以适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真的发现了这些原则之后,许多科学家就会反过来问自己:我们人脑是否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运作?大自然在造就人类时,是否赋予了人类一部比电子计算机更具有效力的辅助机器?如果真是如此,其操作的基本原则是否相同?著名的控制论专家,诸如:维诺博士、纽曼博士等等,都认为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仍然还是没有被人所公认的事实。□内在的导向系统每一种生物都有固定不变的引导系统或追求目标的装置,这一装置是用来帮助个体达到目标的。更广义地说,也就是用来帮助个体生存的。生存的目标,就其最原始的形式来说,仅仅是指个人与种族实体的存在。动物的固定机能主要是求食、栖息、克敌、避难和繁殖以求种族的延续。动物的生活只是为了求得本身需要的满足,而人类的生活就不能仅以求生存为目标。人类有动物所没有的感情与心灵需要,人类的生活也就超越了本身个体的生存与种族的延续,而还要去追求感情与心灵的满足。同时,人类内在的成功机能的范围,也远比动物的范围大。成功机能除了帮助人类克服危险并满足性本能以延续种族之外,还能帮助人解答难题、发明创造、艺术创作、经营事业、销售货物、探究科学、求得心理安宁、发展良好个性、争取成功、以及与美满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一切活动。□创造性想像力松鼠不用训练就会采拣硬果,也不用训练就会屯积过冬的粮食。生在春天的松鼠没有经历过严冬,可是只要一入秋,它就会匆匆忙忙地屯积硬果,以备冬天食用。小鸟不用教就能筑巢,也不用教就能飞翔。候鸟可以飞行数千里,飞越汪洋大海、飞越高山峻岭。它们没有报纸或电视来进行气象预报,也没有先驱者或探险者留下的书籍作为指引方位、辨别地理以寻找温暖地带的手段,但是它们却知道寒冬什么时候来临,甚至也知道数千里外温暖地带的正确位置。要解释这些现象,我们通常说动物有某种指引它们行为的“本能”。经过分析后,你会发现这类动物的本能可以成功地帮助它们对抗环境。因此,我们不妨简单地说,动物有“成功的本能”。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人类也有成功的本能,而且比动物的更加神奇、更加复杂。造物主并没有亏待人类,相反地,在这方面还特别地赐福人类。动物对于目标不能任意地选择,它们的目标(生存与繁殖)可以说是既定的,它们的成功机能只限于这类既定的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能。相反地,人类拥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的想像力。因此在万物之中,人类不仅是物,而是还是造物者。只有人类,才能利用想像力去引导成功机能。我们常常会认为,只有诗人、发明家等才具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其实,我们做一件事时,每个人的想像力都是创造性的。何以如此呢?想像力又是如何推动创造机能的呢?历代伟大的思想家都无法作出解答,可是他们都能够看到这一点,并且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拿破仑有一次说道:“想像力可以统治整个世界”。格林克拉克也说过:“人类所有的天赋中,最接近神的就是想像力”。杰出的苏格兰哲学家杜格斯图沃德认为:“想像力这种天赋,是人类活动的最大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毁坏了这种天赋,人类将停滞在野蛮的状态中。”而亨利凯撒是如此说的:“你可以想像你的将来。”这些人一生事业的辉煌成就,应当归功于他们能建设性地、积极地、妥善而恰当地利用他们的创造性想像力。□人脑像电脑你不是一部机器。控制论的新发现提出了一个结论:人脑与神经系统共同构成一个辅助机器,它使人类像电子计算机一样地操作,它是一种追求目标的机械结构,能自动地达到某一目标,就好像自动瞄准的鱼雷或导弹一样地追寻导向目标。你体内的辅助机器,其性能与导向系统一样,能自动地引导你走上目标的正确路线,或者是指引你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它更可以像电子计算机一样,自动替你解决问题,提供给你所需要的答案、主意或灵感。约翰纽曼在他所著的《电脑与人脑》一书中曾说过:“人脑具有类似电脑的特性”。控制论一词是由希腊文演变而来的,它字面的意思是“舵手”。□心理控制学我们已经知道了人脑与神经系统是辅助机器的构成因素,也了解了这种辅助机器是按照控制论的原则操作的。这样,我们对于人类行为的形成以及行为的过程便有了一点新的见解。这种新观念,我称为“心理控制学”,其内容就是可以应用到人脑方面的控制论原则。我必须重复强调,控制论并不认为人是一部机器,它只是认为:每个人体内部都拥有一部可供利用的机器。机械的辅助机器与人脑的相似之处,下面将会逐一加以讨论。□怎样达到目标辅助机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知道目标或者问题的答案的情况下,辅助机器只负责完成去接近它、达到它的任务。另一种是在不明了目标的之所在或问题答案的情况下,辅助机器承担去发现并指出方向的任务。人脑与神经的运作,便是按这两种形式进行的。第一种形式的最好的例子是自动导向的鱼雷以及拦截导弹。目标已经知道了——敌船或敌机,如果要完成击中目标的任务,鱼雷和导弹必须有某种推进系统使它们能向目标前进,必须有传感装置(雷达、声纳、热敏感应仪等)为它的前进指明方向。这样的鱼雷和导弹,必须带有修正偏差的否定反馈装置。传感器给它提供消息以指出它的方向是正确(肯定的反馈)还是有偏差(否定的反馈)。对于肯定的反馈它不必做出反应,因为此时它正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然而对于否定的反馈,它必须做出反应并加以修正。鱼雷就是这样向前推进,最后摸索到目标并摧毁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追踪目标机器的先驱者威诺博士认为:人类从事一项活动时,其过程与上面所描述的颇为相似。从桌上拿起一包香烟这样的简单动作,就是一个搜索目标的例子。我们能够拿起一包香烟,不只因为我们有意志和脑的思考,而且还因为我们体内有一部自动机器。脑所做的事是选择目标,经过欲望而付诸行动,再将消息传给体内的自动机器以促使你的手不断地修正路线。威诺博士说:拿香烟到底牵涉到哪些肌肉,恐怕只有解剖学家才完全知道。就算你也知道,想必你不会说:“我必须收缩肩膀的肌肉以提起手臂。我必须收缩臂上的三头肌以伸出手臂”等等。你一定是下手就拿起了香烟,而不必分别下命令给每一条肌肉,也不必知道这些肌肉需要多少力量来收缩。当你选择目标、付诸行动时,体内的自动机器就会自发地为你做其余的事。以前你曾经做过拿起香烟这类的动作,你的自动机器“已经知道”什么是正确反应,所以它会利用你靠眼睛传给大脑的那些反馈信息,说明什么样的动作拿不起香烟。婴儿在学习用手拿玩具的动作时,他对手的动作的修正情形更为明显。因为他没有可供参考的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因此他的手必须向前向后的迂回摸索。一切学习都具有这样的特性,修正的过程也逐渐趋向精确。比如说:刚学开车的人,大多是在街上偏左偏右地曲折前进,而熟练的人,其修正方向的动作就很精确。一旦修正或成功的反应形成之后,正确的反应便牢记在心,可备以后之用。人体的自动机器在以后考验中,会重复这种已有的正确反应,它记住成功、忘却失败,用不着进一步思考就能重复这种成功的动作。也就是说,它已对此养成了习惯。□怎样知道目标假设屋里一片漆黑,使你看不见香烟,而你又知道香烟放在一个摆有很多杂物的桌子上,这时,你的手会本能地开始前后摸索。摸过一件又一件东西,直到你摸到它、并确认它是一包香烟为止。这是第二种辅助机器的一个例子。另一个例子是对突然忘掉的人名的回忆。在这种情况下,你脑子里的扫描机就在你记住的名字中不断地寻找,直到认出正确的名字为止。电子计算机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此极为相似,首先,必须把大量的资料输入计算机里去——这就是计算机的记忆。其次,是输入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电子计算机便开始在记忆中去寻找,直到找出与问题相符合的惟一的答案。对人脑认识越多,越会觉得它的功能酷似一部辅助机器。举例来说,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院的董事长威尔德潘菲尔德博士最近在加拿大科学研究院的一次座谈会上说:他在人脑的一小块区域中发现了脑的记录构造。这构造能把人们过去的所有观察、经验和学习,清晰地记录下来。有一次,潘菲尔德博士在病人完全清醒的状态中施行开脑手术,他的手术器械无意中碰到了皮肤的一小块区域,病人立刻呼叫着说自己“正在体验着一度忘掉的童年的往事”。经过一连串的试验,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从而证实:一碰到皮肤的某一部分,病人不仅能想到往事,而且还能活生生地体验着原来经验中所有的景观、声音、感触,就好像有录像机重播过去的录像一样。像人脑这么小的体积,为什么能储存如此大量的记忆,至今还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英国神经病物理学家格雷瓦尔特说过:要制造一个像人脑的无线电传真机,至少需要一千万个电子元器件,这些电子元器件体积为4万多立方米,所需神经——电线几百万米,操作它所需要的电力则为10万千瓦。□怎样操作拦截导弹可以在弹指之间测出目标,并且准确击中目标,使我们对此感到无限惊奇。但是,棒球比赛中,每当游击手跳起来接住一个飞来的球时,不是一样非常奇妙吗?他在测量球的落点,要知道在什么地方拦截球,就必须计算球速、球下落的曲线、方向、风速、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和逐渐递减的速率。然后他才能果断起跳,这时他必须知道自己的奔跑速度和方向,这样他才能和球同时到达他所预想的拦截点。在实际比赛中,我们看到,游击手是连想都不想的,他的体内的目标追寻机器,会根据他眼睛、耳朵所提供的信息,自动地替他计算出来,他头脑中的计算装置将所得到的信息和以前储存的信息(以往接飞球时的成功与失败的记忆)相互比较,所有这些计算工作,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所得到的答案,被用来立即指令腿部肌肉开始动作。□无法制造的操作者威诺博士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科学家将无法制造能与人脑相比的电脑。他说:与人脑相比,我们对电子机器的优缺点还很无知。人脑中开关装置的数量,远远超过已发明的电子计算机,甚至超过任何未来将要发明的智能机器。就算是这种机器可以制造出来,也将缺乏操作者。电子计算机没有一个“自我”,它无法自行输入问题、自行判断目标有无价值。它没有感觉,只能对操作者所提供的信息,配合其“感官”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和以前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活动。超感觉的求知能力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相信,人类的储存信息不仅局限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学到的事实。爱默生说:“人人都有一颗同样的心”,他把人人都有的心比作汪洋大海。莱茵博士是杜克大学心灵心理学实验研究所所长,他从实验中证明,人类除了个人的记忆和通过学习得来的储存信息外,还可能从其他途径获得知识、事实和观念。心灵感应、千里眼、预言这些特异功能已经有科学的实验予以证明。他发现,人类具有某种超自然的感觉因素,他称之为“灵”,这已经在被科学家郑重地研究后,不再被怀疑了。剑桥大学的苏列斯教授说:“这个现象的真实性,就好像一般科学研究获得的结果一样真切、确实。”莱茵博士说:“我们已经发现,人类具有一种超过感觉功能的求知能力。这种求知的感觉能力,使我们可以得到客观和主观情况的知识——也就是对事物和对心灵的知识。”据说,舒伯特曾经对一个朋友说,他的创作过程就是回忆自己或别人所不曾想到的一首曲子。很多从事创造性工作的艺术家,还有对创造过程有研究的心理学家,对于创造灵感、突于其来的启发和直觉等同人类一般记忆的相似性,有相当深刻的印象。寻求一个难题的答案,事实上与追忆一个被暂时忘掉的人名非常相似。你知道肯定有那个名字,脑子里扫瞄机就在储存记忆中进行扫瞄工作,直到认出或发现那个所要的名字为止。□寻找心中的答案我们试图解决一个难题,说起来其过程也和上面说的过程差不多。我们必须假定那个答案已经存在于脑子里的某处,我们只要着手去寻找它。维纳博士说:“科学家下手对付一个可解的难题时,他的态度会变得很有自信,这时候,他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半的答案了。”从事创造工作时,不论是售货、营业,还是艺术创作、社交,你心里必须先有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也许是模糊不清的,但必须是可以辨认出来的,这样,工作才有可能完成。如果你要经商,你就非要有强烈的欲望,并且非要从每个角度严密地思考问题不可。这样一来,你体内的创造机器就开始工作了。上面说过的“扫瞄机”着手在储存的信息中开始扫瞄审视,朝着答案摸索前进。它在这里找出一个主意,又在那里选择一个事实或者以往的经验,然后把这些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使你得到你所缺乏的方案,完成你需要的方程式,并解决你的难题。也许你察觉这些答案时,正好是你在思考其他的事情的时候;也许恰恰是在意识停止活动的梦中。这时你会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接着你马上抓住了一点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你所寻找的答案。在这整个过程中,你的创造机器不是在接近心中的储存信息吗?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对此问题无疑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路易士阿加西的夫人曾经这样叙述她丈夫的经验:他觉得有某条化石鱼嵌在一块石板上,他一直想把这一朦胧的印象明显化。他实在是又疲劳又困惑,终于不再去想它了。不久的一个晚上,他醒了过来,坚持说他看到了这条鱼的全部特征。第二天清晨,他来到约旦平原上,心中希望梦里的新印象能够使他想出办法来追踪这一幻觉。结果他一无所获,原来模糊的记忆仍然如故。当天晚上,他又在梦中看到这条化石鱼,可是一醒来,它又从记忆中溜走了。第三天晚上睡觉前,他在床头准备了一支铅笔和一张纸,希望相同的情况会再次出现。凌晨,那条鱼果然又在梦中出现。开始还模糊不清,后宋就非常清晰,一切特征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他在半睡半醒中坐起来。在漆黑中将这些特征画在了床头的那张纸上。早上醒来,他看到夜里所画的那些特征,竟然是和化石鱼自身显露出来的一样,自已都感到十分惊奇。他急忙来到约旦平原,以那张素描为指南,凿开石面,看到化石鱼的一部分,当化石鱼全部显露出来时,竟然和梦中的素描完全一致。□练习:操作你的成功机器的五个原则具有闷闷不乐的失败型个性的人,没有办法靠纯粹意志力或者勉为其难的决心去发展新的自我意象。他必须先要有根据和理由去承认以往的旧的自我意象的错误,并发展适宜、恰当的新的自我意象。但是除非这种新的意象是有事实根据的,否则,只凭想像是无法建立起新的自我意象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改变自我意象时,他必须有某一种理由,说他看到并了解到自身的状况。这一章所讲的事实,能够解除过去不适宜意象的束缚,但你必须经常思考这些事实的暗示,以便将这些事实记入心中。科学已经证实了一种看法:每个人在冥冥之中都会由一个主宰者指引着走向成功之路,每一个都有大于自己自身所知道的能力,这就是真正的自己。正像爱默生所说:“世界无所谓伟大或渺小。”假如你是被指引着走向成功与幸福之路,那么你往日那幅不敢奢望幸福或注定要失败的自画像,就是错误的。对于本章的内容,你在天之内至少每周读三遍,要彻底研究并完全消化,而且在你过去的经验中寻求例证。当然更要在朋友之间寻找那些足以描绘创造机器的确实例证。下面是用来操作你的成功机器的几个基本原则。要操作这部辅助机器,你不必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就好像你不必为了开车而一定去学会设计汽车,也不必为了掌握屋里电灯的开关而一定去学电气工程。你只要熟悉下面这些原则就可以了。只有记住这些原则之后,你此后要做的事情才有一线希望。下面这些原则,你一定要牢记在心。原则一体内的成功机器必须有一个目标,必须确定你的这个目标已经以实际的形式或潜在的形式存在着。成功机器的操作是要指引你去达到一个已经存在的目标,或者去发现已经存在的事物。原则二自动机器是目的论者,也就是说,它永远指向结果,指向目标。只要你提出了目标,它就会自动提供所要采取的方法。因此,达到目的所要采用的方法即使很不明显,你也不要泄气。在你脑子里存在着结果,所需的方法也就会由它自行负责了。原则三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暂时的失败。所有的辅助机器,都是经过反馈否定的信息去达到目标的。当它向前走时,也许会走错方向,但它也会立刻自动修正方向以继续朝向目标前进。原则四办事的精通都要经过考验和犯错误。犯错误后要不断在内心改正目标,直到达到了成功的动作为止,然后再继续学习,忘掉过去的错误,记住成功的反应,反复地模仿,这样就会再次得到成功。原则五你必须养成信任你的创造机能的习惯。不要过于关心或过于忧虑它是否在操作,以免使它发生故障。也不要过分地强迫它工作,必须“由它”去工作,而不是“使它”去工作。这种.信任之所以是重要的,是因为它是在意识的水平之下工作,而你不可能“知道”这意识水平之下的工作情形。因为它的特性是根据目前的需要而自动地默默地工作,所以你在事先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只是在你的行动所发布的号令下,它从事作业。你千万不要等待看到证据才开始行动,你必须像是手执着证据那样去行动,只要这样做了,证据便会自然地显现出来,就如同爱默生说的:“付诸行动,你自然会得到力量。”第三章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在我们的生活里,想像力所起的作用,是异常重要的,可是我们对此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如果你把你所认为的重要程度,再提高十倍、百倍,那就比较接近于实际情况了。这方面的证据是很多的。我忘不了的例子之一,是一个不得不由他家里人带来找我求医的病人。他的年龄大约在40岁左右,未婚。他虽然白天总是照常上班,但是一下班,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从来不到外面去活动,也不做什么。他换过许多工作,但是每一次都干不长久。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来也简单,仅仅是因为他的耳朵和鼻子比正常人的略微大一些。他自认为自己很丑陋,外观很可笑,他觉得白天和他一起工作或接触过他的人都在嘲笑他,他甚至以为别人都在背后指手划脚地议论他的长相怪诞。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终于使他害怕在商场中出现,也害怕在朋友中走动,在家里也感觉不安全,甚至认为他长相怪异,家里人一定会以他为耻。其实,他脸上的缺陷并没有他想像的那么严重。他的鼻子可算是古典罗马型,而耳朵虽然稍嫌大了一点,但也与成千上万的人的耳朵一样大,在他万分沮丧的时候,他的家人带他来找我,看看能否对他有所帮助。我在看了他之后,认为他并不需整形,但要让他了解,他的幻想是怎样摧残了他的自我意象,使它置真实情况于不顾就可以了。他并不丑陋,人们也并不认为他怪异,从没有人取笑他的外貌,是他的幻想造成了目前的苦恼。他的幻想构成体内一部自动否定的失败机器,全速朝着不幸之路走去。值得高兴的是,经过几次面谈之后,再加上他家人的合作,他渐渐地明白了:要对这种恶劣情况负责的,是他的想像力。于是他终于抛弃了毁灭性的想像,而使用创造性的想像,重建起真正的自我意象,获得了至关重要的自信心。创造性的想像并不限于艺术家、哲学家或发明家才有,我们在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里,都可以发现它的存在。为我们自动机器的操作而设定的目标图像的,便是想像力。我们能做或不能做什么,并不是象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决定于意志力,而是决定于想像力。一个人的反应、感觉和行动,永远是根据他对自身和对周围环境的想像而进行的。这是心灵的一种基本原则,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因素。如果你能亲眼看到这种心灵的基本原则是多么生动而且神奇地表现在受催眠者身上,那么你可能会想到有某种超自然的玄奥之物存在。其实,你所看到的,仅仅只是人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操作过程而已。举例来说,如果告诉一个合作的受催眠者,说他正处于冰天雪地的北极,他不仅会哆哆嗦嗦,而且会感到寒冷的侵袭,身体会有冷的反应,鸡皮疙瘩会在全身出现。要求完全清醒的人想像他的一只手正浸泡在冰水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那只手的温度会缓缓地下降。告诉另一个受催眠者的人说,他的指头红肿发烫,他的表情不仅会很痛苦,他的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反应,也会和他的指头真的红肿发炎时一样。告诉清醒的人想像他的前额肿了一块,温度计也会显出皮肤温度的升高。神经系统无法分辨一种体验是想像出来的,还是真实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它都按照大脑所得到的资料自动地做出反应。□催眠的力量巴伯博士对于摧眠现象做过深人细致的研究。他在华盛顿某大学的心理系执教时,以及后来在哈佛大学的社会关系实验室工作时,都坚持不间断这方面的研究,最近他在《科学文摘》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你能接受催眠吗?》的文章,谈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发现,只要受催眠的入深信催眠家所说的话是真的,他必定能做出惊人的事来。催眠家如果能指引受催眠者,使他深信他所说的话,那么受催眠者的举止会大大地改变,因为他的思考与信仰已经随之改变。催眠的现象一直被认为是神秘的,因为人们总不了解:为什么信仰能引起不寻常的举止。人们一直以为,在这之中一定受到某些神秘的力量的左右。然而,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一个人一旦听信了催眠家的话,认为自己聋了,他的举止便会像个真正的聋子。如果他确信自己对痛苦没有感觉,他就会在不经过麻醉的条件下接受外科手术。这中间并没有所谓的神秘力量存在。这些反应只是显示出,按照我们所相信或者想像的真理去感受和行动,对我们有极大的影响。□信念决定行动人脑和神经系统会自动地、适当地对环境中的困难作出反应。比如,一个人在小路上碰上一头灰熊,他并不需要停下来思考,也不需要决定是否要有害怕的感觉,因为害怕的反应是自动而适时的。这种反应发动了身体的机器,使肌肉“增加马力”,于是他就狂奔起来,跑得比以前还要快。他的心跳加速,肾上腺素——一种肌肉的强力刺激素——加入血液的流动,而和奔跑无关的其他身体机能则暂时休息,胃部停止工作,可以利用的血液全部送到肌肉,呼吸加快,供应肌肉的氧气也迅速增加。这些,也许并不足以使人感到奇怪,我们在中学时,可能都读到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我们所无法了解的是,告诉我们所处的环境状态并使我们对环境自动作出反应的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情况。一般人认为,人们遇到熊的反应是“情绪”反应而不是“认知”反应。可是,它确实是大脑将外界得来的信息加以判断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因此,基本上来说,引起反应的真正媒介物是一种认知,一种信念,而不是情绪。情绪只是跟着而来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小路上的人是根据他自己的思想、信心与认识而对环境产生反应。环境给我们的信息,引起各种感官的神经冲动,这些神经的冲动在大脑里经过分析、解释、衡量之后,变为意见或心理意象的形式,再经过最后的分析,我们便对这些心理的意象进行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