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教案_第1页
数学三年级上教案_第2页
数学三年级上教案_第3页
数学三年级上教案_第4页
数学三年级上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生活化

信息技术:IT是Internation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

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

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指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课程通过人

——机(网)——人互动的方式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使之不仅成为

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又可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其实时传输视频、音

频和文字等多媒体信息的功能,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与学

科进行整合,不仅可以使教师教的轻松、高效,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得愉

快、优质。

生活化:“生活化”是将抽象的数学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实现数

学向生活的回归。强调将数学对象化为现实原则,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

务于生活,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导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以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课题类别:教师课题

立项单位: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

经费类别:自筹经费

课题负责人:姚长满

课题组成员:

王立国、黄永起、郭林燕、杨郁、刘军、王飞、李秀梅、柴艳青、魏

华、李建锋、沈海燕、付祖洁

三、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

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

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

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

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知识时,能

主动寻找真实的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

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儿童的生活是丰富

多彩的,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力求唤起

学生的情感,并促使转化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必须利用生活资源,让数学课“生活化”,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

题生活化。

对于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已经有许多人进行了研究,而且取得了很

多可喜的成绩。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还不是很充分,因此,我将以此为突破点,进行研究,找到最优的教与

学的教学模式。

四、文献综述:

为了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搜集与整理,旨

在借鉴。现将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文献综述如下:

(一)、关于理论价值的论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教育价值、目标、

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

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

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

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

活动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

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并

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

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

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

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

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

且对此更感兴趣。

(二)、关于实践价值的论证:

壮国琴认为: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

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

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

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

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

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黄琼认为:根据现有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

生活素材,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

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

力。在实施过程中,网络环境是课堂与现实生活中架起的一座桥梁,利

用信息资源丰富、实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

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

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从而使“将生活

搬入课堂”真正成为可能。

刘健认为:

1.树立大课堂观念。使课堂教学向前延伸、向后延续、向课外拓展,

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课后,开展一系列小课题研

究,让学生写数学小日记、小论文等,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2.从生活中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

要灵活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

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

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和感受数学问

题。3.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到生活中去,课外

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运用起作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

亲身体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促使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发展性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主动发

展,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傅孙森认为: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

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

深。

樊德国认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

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

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

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

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主要有以下几方

面的功能。1、信息技术可以用于模拟情镜,给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2、

信息技术方便地实现数学对象的多重表示。3、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

为学生进一步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现思维过程。4、信

息技术可以实现历代教育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一个别化教学。

五、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假设

研究的目的、意义:

此课题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

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

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知识

时,能主动寻找真实的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让老师知道在数学

教学中,必须利用生活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从

而让数学课“生活化”,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

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这

一专题的研究,找到最优的教育教学的方法。

研究假设:

通过探索在网络环境下,从生活中找到引发学生深思的数学问题,利用

各种媒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利用各种手段探求答案,形成“引

入生活,信息展示——大胆猜想,合作研究——反馈交流,效果评价一

一建构运用,体验成功”的教学模式。就可以使学生的探求欲望增强,

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六、研究内容、范围:

研究内容:

1、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资源,营

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的生活环境中进行有效

地学习。

2、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构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生活

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从而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3、运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生活化。(1)开发编制一些符合新课程

标准,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索的教学软件和学习软件。(2)

依托我校日益完善的数学学科网站进行研究。

研究范围:

学校: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

班级:一至六年级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经验总结法”,结合采用“观察法”、“调查法”。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设计方案和准备研究阶段(2005年9月——2006年1

月)。主要工作:(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和实施计划;(2)加强理论学习,统一思想,培训骨干;(3)进行调

查研究,着手建立运行机制;(4)向区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探索研究阶段(2006年3月——2008年7月)。主要工作:

(1)进一步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落实研究计划;(2)

深入研究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结构、方法、规律等;(3)开

发编制具有通用性的数学教学软件和学习软件;(4)组织对各研究人

员的检查和指导,做好总结和交流工作,研究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

问题和困难;(5)收集并评选优秀课例、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向上级

有关部门推荐。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和研究成果申报(2008年7月——2008年9月)。

主要工作:(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和研究总结,研究论文;(2)召开

课题总结会;(3)课题组全面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4)邀

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考察论证;(5)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及申报

课题研究成果评审,做好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准备。

研究措施:

1、加强此课题研究的领导,成立课题小组,保证此课题研究的顺利进

行。

课题小组组长:李雪峰

成员:黄永起、沈海燕、赵东红、李秀梅

2、课题组成员一至两个月进行一次研讨,及时总结研究中的经验和问

题,通过总结研讨,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3、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平台,进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课观摩研讨活动。

4、要求教师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相应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加强个案的研究。

九、经费安排:

自筹经费

十、结题时间及成果形式

此课题研究计划2008年9月结题。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教师论文;案例;专题论文集。

十一、参考文献

南县南洲实验小学课题组: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课题研究方

案www.baidu.com

黄琼: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www.baidu.com

2005-7-20

刘健: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200503/ca669368.htm

壮国琴: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傅孙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例谈www.chinaschool,org

樊德国: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ycy.com.cn/xxjs/11.asp?js=1614

本学期教学目标:

渤小三(1)班

共18男9女9

特殊生1人孙荣炎

思想情况

々立大部分同学思想积极要求进步上进心强,能够积极主动地为班集体做一些力

所能及的事。也有个别同学缺少对班集体的关心,集体荣誉感较弱。多数学生愿

意帮助别人。

学习情况

从整体来看,班级中学习气氛比较浓厚,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课上积极回答问题,

个别学生课上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经常做小动作控制不住自己。还有个别同学

对学习缺少主动性,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对学习兴趣不浓,不爱完成作业,不

会听讲,不爱回答问题,成绩较差。

采取措施

针对思想多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增强集体意识,加强集体的凝聚力。深入

到学生中去力争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对其进行引导。

针对学习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严格要求,和各科教师配合,实现多渠道…

起抓,与班级评比挂钩,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2、应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紧对后进学生的管理和督促。

3、加大考试力度,使学生引起对学习的重视。

4、与家长建立切实的联系,实现家校统一,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针对学困生

1、不歧视他们,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

2、多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量使他们能跟上大部队。

3、家庭学校结合教育。

4、多花时间,多花力气。

奋斗目标

1、转化学困生孙荣炎

2、学习目标

语文、数学尽量保持原成绩,希望再有所提高。

具体措施:

1、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学困生。上课的时候多关注学困生。

2、与家长联系勤,分析学生一周表现,优点缺点,改进的地方。

3、作业盯紧。争取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完不成,通知家长,及时盯住。

4、设定每周重点训练学困生的哪方面。

全册备课

对课标的理解: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数

学应是学生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工具,学生学到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的,学习过程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

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

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

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

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

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的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

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

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早日从课改的瀚海中驶向成功的彼

岸。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一位

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知道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一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养成先审题的

良好习惯。

4、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一位数除法,回笔算一位数

除两、三位数的除法3,初步学会一位数除法的估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利用倍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认识“整除”的一些基本概念。

5、能用一位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简单现象,能在教师的帮

助下,提出一些与一位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用拖式的方法计算两步式题。

7、会用两步计算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在解决问题时,

既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8、直观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9、初步认识角、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划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10、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会应用平行和垂直对一些现

象做出解释。

11、能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培养观察能力与分析综合

能力。

12、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千米、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

并能运用学过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13、知道千米和米、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会运用千

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14、认识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求知欲,养成认真观察、认真

测量的好习惯。

15、通过收集、整理数据等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16、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将收集、整理的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

表示出来,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提出问题。能根据统计

表、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17、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事件

发生的不确定性,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18、通过调查统计活动,了解本班同学课外阅读情况,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

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19、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20、知道一日是24时,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培

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珍惜时间。

2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掌握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提高计

算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周次单元教学内容

2、学习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3、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方法,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的思路和方法。

4、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记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5、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6、一日是24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教学难点:

1、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2、一位数除法的竖式。

3、有一个已知条件要用两次的实际问题。

4、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5、会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把日常生活和时间联系在一起,逐步养成时间观念。

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口算乘法

第二周笔算乘法

乘法

第三周笔算乘法、估算、因数中间有和末尾有0的乘法

第四周因数中间有和末尾有0的乘法、数学万花筒、整理与复习

第五周十一假

第六周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九月月考)

第七周除法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第八周吨的认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一位数除法估算

探索规律、整理与复习

第九周

吨的认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脱式计算两步式题

第十周

已知两个条件,需要用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

第十一需要先算加减法,再算乘除法的两步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

周逆推思路解决问题(期中考试)

第十二差额等分、整理与复习

千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认识(2课时)

第十三和认识角

周毫米的认

第十四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周空间与图

第十五形观察物体、探索规律、整理与复习(十月月考一)

实践活动1实践活动1、

第十六

24时记时认识24时记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第十七统计和可统计初步知识、可能性

周能性实践活动2

实践活动2

第十八复习

周期末考试

总复习

至学期

本学期学生成绩目标:

学期优秀率达标率

上学期

本学期

第一单元乘法

单元体现新课表的思想: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出新知识,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层层

递进的特点。

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

密联系,使计算算理生活化。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一位

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步建立“倍”的概念,能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知道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一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养成先审题

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第一课时:

2007.9.2

教学设计:

本节课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的

算理。其实,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都是几个几相乘,只不过计数单位变了,成了现在的几个十(百)相乘。所以,

这节课先通过人民币直观感受儿十的计算,在通过各种直观图形体会儿个十的乘

法计算,深切体会几个十的乘法算理后,推想几个百,几个千……的算理。最后,

使学生能结合乘法口诀熟练的进行乘法与加法算式的口算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培

养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出新知识,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层层递进的特点,

学习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习理念。

教学目标:

巩固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的算理,

让学生以旧代新自主学习新知识,能结合乘法口诀熟练的进行口算。培养学生通

过观察、归纳得出新知识,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层层递进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实物投影:钱的计算。(整十、整百的加法)(特殊生)

1、20+20+20=6020X3=60(学困)

2、3+3+3=9---------►3X3=9

(学生观察说理由)

(二)乘法口算练习(特殊生)

2X3=2X1=3X3=2X4二6X7=

5X3=3X9=7X7=6X8=3X6=

二、学习新知识

(一)商店里买生日蜡烛每盒20支,4盒共多少支?

仔细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方法一:用加法:20+20+20+20=80(本)

方法二:用乘法:20X4=80(本)

追问:5盒这样的生日蜡烛有多少支?

(二)新学期发新书了,每包书10本,3包书一共多少本?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读题,你能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吗?

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

方法一:用加法:10+10+10=30(本)

方法二:用乘法:10义3=30(本)

(三)运用学生提出的第二种方法解决老师花钱的问题吗?

10X4=4020X350X130X340X2

(四)与前面一位数乘一位数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不进位乘法,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几个一,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几个十。

(五)设想一个数乘整百的数?

200X2100X5300X3400X2500X11000X2

2000X3

三、巩固练习:

(-)口算:

2X4=30X2=20X3=3X1=10X6=200X3=

50X1=300X3=40X2=3X3=20X4=4000X2=

(-)试一试2,你发现什么规律?

P2Tl、T2

7.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3、4

板书: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

2X3=620X3=60200X3=6001000

X2=2000

IX2=210X2=20100X2=200

3X3=930X3=90300X3=900

2X4=820X4=80200X4=800

流程图:

课后小结:今天利用收伙食费的钱进行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的算理,学生

兴趣高,理解好。学生能通过算式观察出计算时可以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再补上

表示计数单位的“0”。学生理解算理之后,50X8、8X50、3000X2这些

较难的题型学生都能类推出所有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的算理。教师一句你们

能用刚学过的方法做很难的题,思维转得够快的。这一句表扬使学生的成就感较

高,作业效果也很好,只是作业字迹、格式方面一半学生出现问题。

第二课时:

2007.9.3

教学目标: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进位的口算乘法的算理。结合练习找到

规律,进行练习。激发学生探求计算规律,并运用规律熟练计算的

意识。

教学重点: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如何进位。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导入:

1X3=4X6=8X5=

10X3=4X60=8X50=

100X3=4X600=8X500=

试着计算,思考: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找规律:出示三组题:2X3=(学困)20X3=200X3=(略)

师生找规律,利用规律进行计算。

如:20X3=300X3=4000X3=

如:3X70=4X40=5X60=60X9=70X8=

二、整十、整百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积怎样变化?

三、练一练L发现了什么?

四、练一练2,又发现了什么?(一位数没有固定的位置)

五、练一练4,8串要用多少个纸鹤?怎样计算?

六、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练习册

课后小结:学生对于找规律比较感兴趣,能够运用规律进行熟练的计算。

第三课时:

2007.9.5

教学目标: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以及笔算算法。让学生通

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算理,即个位成绩得个位,十位乘积得十位。让数学问题实

际化,辅助算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不同的算法并掌握算法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导入:小明和3位同学去游乐园玩,每张门票12元,请问:他们

共需要多少元?

二、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读题,你能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吗?

三、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

方法一:小明的12元+三位同学每人的12元;

方法二:四位同学每人12元连加;

方法三:用乘法解决:12X4;

四、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第三种方法解决运算问题。

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理解到2元乘4得8元,10元乘4得40元。)

六、教师总结两种方法:从高位乘起,最后把两次的乘得的积加起来。从个位乘

起,用因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

一位进儿。

七、出示练习:

23X3=2X41=

32X3=43X2=

八、师生共同总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九、作业:课堂作业:P6:Tl,T2

家庭作业:P6:T3,T4(选做)

课后小结:学生口算方法直接就会,由小老师讲解就可以,与笔算方法相同,相

应学习就会了,学生板书后订正书写即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强。

第四课时:

2007.9.8

教学目标: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以及笔算算法。结合实际问

题的解决过程理解进位的算理,激发学生运用旧知识自主学新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不同的算法并掌握算法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导入:有一栋楼房,每层住12户,有6层,这栋楼房一共有居民

多少户?

二、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读题,你能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吗?说说你是怎么想

的?

三、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列式:12X6=

方法一:6个2是12;6个10是60;合起来是72。

方法二:用竖式进行计算。

四、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解决运算问题。

五、教师总结方法:从个位乘起;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六、出示练习:

26X3=17X5=

163X4=382X3=

七、师生共同总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八、作业:家庭作业:P7:T3,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很容易理解个位满几十向十位进几的算理。

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较高。

第五课时:

2007.9.9

教学目标:通过多样计算题型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

笔算算法。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进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起做些练习,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吗?

二、卡片:2X9+6=7X4+3=6X9+8=

3X3+2=(学困)5X9+5=7X7+3=

三、出示改错题

16143

X7X3

742129

四、出示计算题:(可以口述计算过程)

16X3=24X3=19X3=

18X5=70X5=300X5=

15X2=15X3=15X4=15X5=15X6=15X7=15X8=

25X2=25X3=25X4=25X5=

五、出示应用题:

(-)王明看一本书,每天看26页,8天看完,这本书有多少页?

(~)学校组织同学外出参观,租了6辆客车,每辆准乘47人,最多可以乘坐多

少人?

六、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1)12+12+12+12+12

(2)9+9+9+9+.....+9(123个)

七、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利用不同的题型对学生进行训练。

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谈谈并解决。

课后小结:学生口算体的竞争意识较强,练习效果较好。

第六课时:

2007.9.10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

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逐步养成估算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X40=5X30=100X6=20X4=50X3=7X200(学困)

二、师激情导入:老师给你们提出问题,你能最快的速度告诉我大约有多少吗?

出示例题:我们卖栗子每袋98斤,我们卖了3袋,你能估计一下我们

大约卖了多少斤?

三、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指导怎样估算,结合实际问题。

仔细读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把98看成100,3个100就是300,大约

是300斤。

四、计算出你到底买多少斤?

五、美丽的金秋,秋高气爽,我们要去秋游了,王老师带着74位小朋友秋游,

科技馆的门票成人12元,学生8元,大约要多少元?谁愿意试着估一估?

(-)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估算的方法。

(-)师举例,学生举例有关实际生活中的估算问题。

六、估算下列算式得数分别接近哪个整百数。

38X269X7111X352X687X541X4

七、练习有多余条件的开放题。

(一)理解题意

(-)要有一定的解题策略。

(三)教师给出3个问题,要求学生解决

(四)教师个别指导。

(五)学生有合作,有探究

(分组进行,教师给学生一个空间,自主学习)

(六)学生汇报。

布置作业:练习一的、、

345O

实践作业,用估算方法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

板书:估算

我们卖栗子每袋组斤,我们卖了3袋,你能估计一下我们大约卖了多

少斤?

100

每份数X份数=总数

课后反思:学生利用估算的兴趣较高,体会到了估算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估算

能力多数有所提高。

第七课时:

2007.9.12

教学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

教学重点:0与其他数相乘的意义。

教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我们一起来分桃子,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吗?

(-)看课件演示:

1、三盘三个桃子,列加法和乘法算式。

2、三个空盘共有多少个桃子?列加法和乘法算式。

3、五个空盘共有多少个桃子?列加法和乘法算式。

4、3X0=00X3=05X0=00X5=0(学困)

5、扩展:

7X0=15X0=100X0=10000X0=

6、小结: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练习:(说出理由)

2X0=2+0=4X0=0X4=

0X70=0X60=60X0=70+0=

四、教师激情导入:我每分钟能打字102个,那我4分钟能打几个字?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读题,你能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102X4=

教师指导学生先分析,再用竖式进行计算。

五、教师总结方法:

六、出示练习:

206X3=107X5=

103X4=302X3=

七、师生共同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八、布置作业:1、练习三1、2题。2、练习册练习三。

板书:因数中间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我每分钟能打字102个,那我4分钟能打几个字?

102X4=408(个)

答:4分钟能打408个字。

第八课时:

2007.9.15

教学目标: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计

算过程,让学生形成择优计算方法的意识。

教学重点:因数末尾有0应该怎么计算?

教学过程:

一、素质练习:

22X415X489X0200X4102X2206X3

二、师激情导入:102X2206X3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三、学习例题:我们去打核桃每袋120斤,我们打了6袋,一共打了多少斤?(学

困)

四、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读题,你能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吗?说说你是怎么想

的?

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120义6=

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教师指导学生先分析,再进行计算(100X6+20X6;把120看作12计算:12X

6=72,72个10就是480。)。

五、教师总结方法:(两种)

六、出示练习:(板演)

510X3=860X5=270X3=

七、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八、比一比:340X3=570X5=750X4=380X3=

九、小明阅读一篇课文,平均每分钟读170个字,8分钟读多少字?(展示、交

流)

作业:练一练1题

板书:因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

我们去打核桃每袋120斤,我们打了6袋,一共打了多少斤?

120X6=720(斤)

120120

X6X6

720720

第八课时2007.9.16

教学目标:复习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

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区分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板演:

340X3=506X5=703X4=380X3=

(让学生检查并发现问题,师生共同找规律。)

二、看表格计算:P16练一练:T3

三、应用题:小刚沿着操场跑步,一圈450米,他跑了3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指导学生分析应用题,列式计算,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

四、一次吊装钢筋860千克,5次吊装钢筋多少千克?(学困)

学生自己分析,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指导。

五、买6台电视机,每台350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六、天津到济南360千米,我每月往返2次。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七、作业:略

第九课时2007.9.21

教学目标:复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和应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现实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现实生活与数学问题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30X3=600X2=2000X8=1000X7=

要求: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一定要验算。

二、夺红旗

三、计算接力:

我们一起比赛好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有个小马虎,做了两道题都不对,你能帮他改正错误吗?P16T7(学困)

五、出示二道应用题:

(一)有柿子树60棵,苹果树是柿子树的2倍,苹果树有多少棵?两种树-共

有多少棵?

(二)奶奶去摘苹果,每筐有24个,有6筐,摘了多少个?又摘了78个,一共

摘了多少个?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作业、

第十课时:

搭配问题2007.9.23

一教学目标

(一)联系实际、通过搭配衣服,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化。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逢节假日,我们都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女孩子

更是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穿衣服也有很深的学问呢。如果注意颜色,布料

的搭配合理,别人看起来就得体大方。搭配中有好多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

学习搭配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学习新知

1、出示图片:裤子与上衣

2、要求:每件上衣与裤子不能重复使用。学生思考(学困)

3、反馈交流

(二、)试一试:如果是3件上衣和3条裤子呢?怎么搭配?

1、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人负责纪录。

2、交流

3比较不同的搭配方法

4、总结: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三、巩固新知

(一)出示饮料图片、巩固搭配

(二)拓展:动手摆一摆(数字卡片)

四、小结

五、作业:我是小厨师:冬瓜、白菜、肉丸子(一素一荤搭配)

板书:搭配问题

方法:一二....

总结: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第十一课时2007.9.25

教学目标:通过乘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体会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什么了?

二、直接写出得数。

10X2=30X6=(学困)

200X2=500X6=

3000X2=800X6=

三、算一算,先估算后计算,再检查。

405X8=289X4=213X6=

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卡片)

15X8244X2300X7104X5

五、算一算,发现规律。

六、应用题:

1、P21T4

2、P21T5

第十二课时2007.9.27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巩固各种实际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1小时要浪费掉4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

天要浪费多少千克水?(重点要让学生体会到暗含的条件:一天)

提出要求:

教师结合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分析。

仔细读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

教师评价:

二、出示实际问题:我和7朋友去吃麦当劳,一份套餐24元,我要花多少元?

又用30元买了冰激凌,一共花了多少元?

小组合作,教师指导,汇报。(学困)

三、你能提出一些问题吗?

四、出示练习:学生先分析,后计算,解答。

五、小结:

六、作业:家庭作业:P26T8

板书:应用题练习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1小时要浪费掉4千克水,

4X24=96(千克)

答:照这样计算,一天要浪费96千克水?

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除法

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一位数除法,会笔算一位数

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初步学会一位数除法的估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初步掌握估算的

书写格式。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能用所学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本单元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验算、书写工整等良好的学习

习惯。通过计算题的练习与训练,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

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除法的竖式。

时间:15课时

第一课时

2007.10.6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

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算理。

2、让学生通过以旧代新的方法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使学生初步学会

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算:(卡片)8・464-394-344-235+5244-645+9214-7

(二)口答:

1、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2、46里有()个十和()个一。

3、39里有()个十和()个一。

二、学习新知

(-)探求计算方法:

把40个乒乓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分多少个?

1、审题,理解题意。

2、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列式。板书算式:404-2=

3、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选择方法,说出计算结果,并说明自己的计算方法

4、读法指导:40除以2等于20,或者2除40等于20。

(二)、试一试:

1、两个小组一共要做400朵纸花。平均每个小组做多少朵花?

4004-2=(说算理,展示方法)

2、练一练:

90+3604-2804-460+370+7504-580・2

三、巩固练习(口答)

(一)直接说结果:604-2804-4904-3

6004-28004-49004-3

60004-280004-490004-3

(二)口算

(三)比一比:投影

四、作业:数学训练

反思:学生通过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和平均分实物两种方法理解算理很好,学生

主动性较高。

第二课时2007.10.7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电脑演示分小棒的过程理解儿百儿十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的口算

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并比较熟练的口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化归的思想。

重点:理解算理

难点:正确口算

教具:投影

过程:

一、复习(卡片)读算式说得数

604-3804-4904-3

600+2800+29004-9

60004-380004-45004-5

二、学习新知

(-)出示小棒图(投影)

(二)提出要求;把他们平均分成3份,你有几种分法?

(三)学生操作

(四)汇报:

分法一:……

分法二:…….

(五)板书:列式:120+3=40

三、试一试

(一)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根?(同桌交流)

(二)板书:420+6=36004-9=

四、巩固练习:

(一)投影:2404-8=35004-5=1804-3=

63004-9=5604-7=16004-4=

(二)应用题P24乘车问题P25月饼问题

五、作业P25T2T4

板书: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1204-3=40

4204-6=36004-9=

反思:学生基于乘法算理的理解,对于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

较好。

第三课时2007.10.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小棒让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

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设计思路:

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的思路基本相同,但笔算除法与笔算加、减、乘法的书

写格式完全不同,因而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

程,然后结合过程讲解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

进行总结。通过练习,强化重点,使学生掌握书写格式和步骤。练习的设计侧重

于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指名用竖式板演:84-4,16+5

(二)口算:404-24004-25604-736004-9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

(一)出示例1:48+4=

1、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

要求: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说:先用4个十除以4得一个十,再用8个一除以4得2个一,一个十

加上2个一商是120

2、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

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4商1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

对齐)上写1。用除数4去乘1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

数,写在48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

8,要落下来继续除。8除以4得2,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

写2,再用除数4去乘2,积是8,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

被除数的个位上的8的下面。8减8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

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说一说:作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

什么位置上?(小组讨论)

(二)把例1换数变为:48+3=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问:48能不能平均分成3份呢?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的结果。

问:这道题在分小棍时与例1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独立试算48・3,有困难的,可以提问。

3、小组内讨论:说一说这2题相比,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

明确: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

和起来继续除。

(三)小结算法:投影: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

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要注意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四)练习反馈:844-4=654-5=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看图列式

(二)先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估计也是验算的一种形式)

(三)庆国庆做纸花,要求每班做36朵,五年级每班分给2个同学完成,

四年级每班分给3个同学完成,三年级每班分给4个同学完成。请你任选二个年

级算一算平均每个同学做几朵。用竖式计算。

四、质疑

五、作业:课堂训练

板书:笔算除法

48+4=48+3=

反思:学生对于分实物能够理解,但对于竖式写法与分物体的过程结合起来比较

困难,三年级学生还应是通过多种分物的练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再进行

竖式练习,从而真正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第四课时2007.10.13

教学目标:

1、复习儿百儿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正确熟练口算,并能够判断商的位数

2、复习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算理,并能

正确地进行笔算。通过估商渗透区间套的思想。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渗透环保知识。

重点:熟练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教具:课件

过程:

一、出示图:学生理解图意思,并列式口算

练习:课件

二、口算;投影

比较商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三、填表格: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四、课件:先估商再计算(本上)

五、应用题:

妈妈买来4卷胶卷,每卷36张,共花了84元。每卷胶卷多少元?(培养学生

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份数、总数、每份数

A、图形应用题:6个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