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公共营养课件)_第1页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公共营养课件)_第2页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公共营养课件)_第3页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公共营养课件)_第4页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公共营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体格测量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人体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一般是通过膳食调查、人体体格测量、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以及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来进行综合的评价。营养状况综合评价必须结合人体体格测量、血生化检验、缺乏病症状和体征的检查来进行。体格测量

婴幼儿体格测量婴儿:1周岁以内幼儿期:1~3周岁【知识要点】

1.卧式标准量床的使用卧式标准测量床或量板是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体格发育纵向测量指标的测定工具。标准量床由一块底板、两块固定的头板、两块带刻度尺的围板和一块可移动的滑动板组成,使用时婴幼儿仰卧于量床上,头顶着一端头板,移动滑动板与婴幼儿的臀部或脚跟紧贴住,从滑动板与围板接触处读取刻度尺上的读数,即分别为婴幼儿的顶-臀长和身长,相当于儿童的坐高和身高。底板滑板2侧围板上面均有刻度,精确到厘米,估计毫米2.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体重测量的方法及意义意义:对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和体重的测量可以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测量工具:(1)身长、顶臀长:卧式量床(2)头围、胸围:软尺(用标准刚尺校正。2m误差<0.5cm)(3)体重:婴幼儿体重磅秤(最大载重量50kg);若没有该工具,也可使用成人体重计,采用减差法进行。身长测定方法: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由一名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其双膝,伸腿伸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跟。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以cm为单位进行记录,保留小数点后一位。(1)婴幼儿身长和头顶至臀长测量头顶至臀长测定: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由一名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滑板紧贴婴幼儿骶骨。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提婴幼儿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臀部,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以cm为单位进行记录,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婴幼儿身长、顶-臀长测量意义:1.对应儿童的身高和坐高。反映婴幼儿体格发育的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的生长有关。2.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2)婴幼儿头围和胸围测量测量工具:软尺头围的测量:婴幼儿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头围是指从双侧眉弓上缘经后脑勺枕骨粗隆绕头一周的长度。表示头颅的围长,间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胸围的测量:婴幼儿可采取仰卧位。胸围是指从双乳头线到后面两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意义:头围和胸围是婴幼儿体格测量最常用的横向测量指标。通过婴幼儿头围和胸围的测量数据,观察其头围和胸围的交叉年龄并与实际年龄比较,对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意义。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随年龄增长,胸廊的横径增长迅速,1岁左右头围和胸围大致相等,12~21个月时胸围超过头围。与营养状况关系密切。营养状况好则提前,反之则推迟。若2岁半时胸围还比头围小,则考虑营养不良或胸廓、肺发育不良。(3)婴幼儿体重测量体重是指身体各部分的重量总和,主要反映构成体重成分的骨骼、肌肉、内脏、体质和水分等的变化情况。是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测量方法:一般采用专门的婴幼儿体重秤,其最大载重量为15~50kg。若没有,则可用成人体重测量计,采用减差法。

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重量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婴幼儿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总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易变化和活跃的指标。新生儿平均体重3.3kg,前6个月的婴儿,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kg,后6个月平均每月增长0.5kg。1岁以后体重增长速度减慢,全年增长2~3kg。

【实例1】现有8个月的婴儿和2岁的幼儿两名孩子来医院进行生长发育的监测。请对两名孩子进行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和体重的测量。程序1头围测量被测婴幼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骨粗隆(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测量时,婴幼儿需脱帽,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不能打折,长发或梳辫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

被测婴幼儿取仰卧位,自然平躺,使其处于平静状态,测量者立于婴幼儿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婴幼儿胸前右侧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注意:测量时应保持软尺在婴幼儿后背的位置准确,必要时可由一名助手帮助固定后背软尺位置;各处软尺轻触皮肤,对于皮下脂肪较厚的婴幼儿,软尺接触皮肤宜稍紧些。取婴幼儿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程序2胸围测量程序3身长和头顶至臀长测定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由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其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跟。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即为婴幼儿的身长,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然后,测试者左手提取婴幼儿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臀部,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即为婴幼儿的头顶至臀长,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注意事项:1.婴幼儿头顶至足跟呈一条直线,防止其出现身体扭动现象;2.保持婴幼儿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与底板垂直。

程序4体重测定被测婴幼儿按年龄不同,取不同体位进行体重测量

1岁以下取卧位,1~3岁取坐位。被测婴幼儿事先排空大小便,测量时脱去外衣、鞋袜和帽子,只穿背心和短裤,按不同测试体位要求使婴幼儿安定地位于体重计中央。

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如被测婴幼儿哭闹厉害,无法独立配合完成体重测量,可采用减差法进行。注意事项:测量读数过程中不能手扶婴幼儿,同时注意防止婴幼儿身体剧烈扭动。如有特殊原因,被测婴幼儿不能多脱衣物,则设法扣除衣物重量。

儿童体格测量儿童年龄界定为3~14岁,3岁以下的界定为婴幼儿。儿童生长发育测量常用的指标有: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其中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是儿童体格测量的主要指标。

【知识要点】1.儿童体重测量的方法及意义(1)儿童体重测量的方法测量时间:一般在早晨空腹排便后或上午10时左右进行。7岁以下的儿童用杠杆式体重计,最大载重量为35~50kg,精确度读数不得超过50g;8岁以上儿童所用工具同成人,采用最大载重量为100kg的秤,精确度读数不得超过100g。

测量工具杠杆式体重秤

(2)儿童体重测量的意义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和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质量的综合发育情况。低体重不仅表示营养摄入不足,而且能反映新近的疾病,如腹泻、麻疹或其他使体重减轻的疾病发生频度。准确测量儿童体重可及时发现儿童生长发育速度改变的有关问题,如是否出现肥胖趋势等。

2.儿童身高测量的方法及意义

(1)儿童身高测量的方法测量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进行。测量的方法:立位身高计。

(2)儿童身高测量的意义身高是生长发育最有代表性的一项指标,但是短期膳食对儿童身高的影响不明显,所以身高指标不适合用于对新近营养状况的评价,而只能反映儿童较长时间的营养状况。

3.儿童坐高测量的方法及其意义

(1)儿童坐高测量的方法测量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进行。测量工具:坐高计。

(2)儿童坐高测量的意义坐高可反映躯干的生长情况;与身高比较时,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4.胸围测量的方法及其意义

(1)胸围测量的方法

测量方法:从两乳头线到后面两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取卧位,3岁以上儿童取立位。在平静呼吸状态下,采用软尺进行测量。男孩及乳腺尚未凸起的女孩以胸前乳头下缘为固定点,乳腺已凸起的女孩以胸骨中线第四肋间高度为固定点。

(2)胸围测量的意义

胸围是表示胸腔容积、胸肌、背肌的发育和皮下脂肪蓄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5.头围测量的方法及其意义

(1)头围测量的方法

测量头围时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使用器材一般为软尺,使用前要用标准钢尺校正,每米误差不得超过0.2cm,软尺刻度至0.1cm。头围是指经眉弓上方突出部,绕经枕后结节一周的长度。测量者面对儿童,将软尺的始端固定于眉间最突出点,然后环绕头围,经过枕骨粗隆,再向眉间围拢,软尺重叠处的值即为头围。软尺在头部两侧的水平位置要求一致。(2)头围测量的意义

头围主要反映颅脑的发育情况。儿童的头围值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能患脑积水、巨脑症及佝偻病等疾病;头围值过小,则可能是脑发育不全、头小畸形等。测量儿童头围对营养状况评价有一定意义,是学龄前儿童(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实例1】

请对一名5岁儿童进行体重、身高、坐高、头围和胸围的测量。程序1询问基本情况询问儿童姓名、年龄、性别等,并准确记录于记录表上。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选择合适的秤。被测儿童在测量之前1h内应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量时脱去衣服、帽子等,只穿背心(或短袖衫)和短裤。尽量使被测儿童安静地站(坐或卧)在秤盘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读数至小数点后2位。要测量2次,取平均值。程序2儿童体重的测量注意事项:(1)观察杠杆秤是否有螺钉松动。

(2)使用前需校正杠杆秤,测量者每次读数前都应校对砝码重量,避免差错。(3)被测儿童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时动作要轻。

(4)测量体重前,被测儿童不得进行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被测儿童应赤脚,在身高计或软尺前站好,背靠立柱或软尺,两臂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跟、骶部、两肩胛间与立柱或软尺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应与立柱垂直。测量者立于被测儿童右侧,将活动压板轻压被测儿童头顶。测量者两眼与活动压板呈水平位时进行读数,以cm为单位,记录到小数点后1位,测量2次,误差不得超过0.5cm。注意“三点贴一柱”两点呈水平程序3儿童身高的测量注意事项:(1)身高坐高计应放置在平坦靠墙的地面上。(2)测量时,要特别注意足跟、骶骨和两肩胛间是否紧靠支柱。

(3)活动压板与头顶皮肤接触要松紧适度,读数毕应立即将活动压板推到安全高度,并检查记录是否正确。

坐高的测量通常使用坐高计,让被测儿童坐在坐盘或有一定高度的矮凳上,骶骨靠墙壁或量板,上身后靠成直坐姿势,然后两大腿面与躯体成直角,膝关节屈曲成直角,足尖向前,两脚平放在地面上,头及肩部位置与身高测量时的要求相同;让被测儿童挺身,测量者向下移动头板使其与头顶接触,读刻度至0.1cm。注意事项:(1)同身高测量的注意事项。(2)如无身高坐高计,可用普通身高计,另备不同高度的小椅子;身高计要靠墙放置,小椅子的靠背要紧靠身高计立柱。程序4儿童坐高的测量坐高:3岁以上儿童

坐位时头顶点至椅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仪器:身高坐高仪。(注意:“两个直角”)程序5胸围测量

让被测儿童处于平静状态,让其自然站立,双手下垂,两眼平视。测量者立于被测儿童前方或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儿童胸前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1位。注意事项:测试时应及时提醒并纠正被测儿童耸肩、低头、挺胸、驼背等不正确姿势。各处软尺要轻轻接触皮肤。应在平静呼吸时读数。软尺要平整、无折叠,前经左右乳头,后经两肩胛骨下角下缘,左右对称。程序6头围测量

去掉被测儿童帽子、围巾或发辫等;被测儿童取坐位或立位;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骨粗隆(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保留小数点后1位。注意事项:(1)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不能打折。(2)对长发或梳辫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3)测量时儿童可能会产生惧怕心理,所以要尽量分散其注意力,使其保持安静,以保证测量的顺利进行。

成人体格测量

成人体格测量的主要指标有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等。本单元主要学习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1.测量上臂围的意义测量意义:上臂围本身可反映营养状况,与体重密切相关。测量点: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处臂围长。评价:5岁以前儿童上臂围变化不大1~5岁,13.5cm以上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以下为营养不良。【知识要点】2.测量皮褶厚度的意义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的较好指标,主要表示皮下脂肪厚度,可间接评价人体肥胖与否。测量点:WHO推荐肩胛下角、肱三头肌和腹部。上臂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的皮褶厚度,可反映个体肢体、躯干、腰腹等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瘦、中等和肥胖的界限:性别瘦(mm)中等(mm)肥胖(mm)男<1010~40>40女<2020~50>50

皮褶厚度计

2.皮褶厚度计的使用方法校准:长时间未使用的皮褶厚度计在使用前必须校正(可参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皮褶计的压力要符合规定标准(10g/cm2)。使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特定解剖部位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右手握皮褶厚度计测量距左手拇指捏起部位1cm处的皮褶厚度。右手拇指松开皮褶厚度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位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厚度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刻度盘卡钳卡钳接口握柄校验砝码200克

仪器校准方法:使用前调节零点,校正压力。将仪器臂钳的两个接触点间的压力调正至10g/cm2

范围内。将皮褶厚度计上下两臂接点合拢,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位,如不在“0”位,轻轻转动刻度盘,使指针对准“0”位。

校验仪器调整“0”位校正压力在皮褶厚度计下侧臂顶端的小孔上挂校验砝码(200克),使下侧臂的根部与该臂顶端的接点呈水平线,如指针处在15~25毫米(红色区域)范围内,说明钳口压力符合要求,无需调节旋钮。如指针位于25毫米以上,说明压力偏低,需卸下砝码,向左侧方向转动旋钮;如指针位于15毫米以下,说明压力偏高,需卸下砝码,向右侧方向转动旋钮,直至指针调至符合要求为止。旋钮校验砝码校正压力向左向右【实例】请对成人进行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程序1上臂围的测量测量方法:(1)受试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紧张,体重平均落在两脚上;(2)被测者充分裸露上肢,手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3)测试人员站在被测者身后,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用软尺测量并用油笔标记出左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当然,操作熟练后可直接定位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4)用软尺起始端下缘压在标记的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围绕一周,测量并读取周长。

注意事项:被测者要自然站立,手臂自然下垂,肌肉不要紧张。否则肌肉紧张,结果会偏大。位置要定位准确,否则测量结果偏差较大,位置在上臂远端,结果会偏低。一般都测量左侧手臂,但也有测量右臂的。

上臂紧张围

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收缩时的围度。测量方法:被测者上臂斜平举约45°,手掌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将卷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

上臂松弛围:指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松弛时的围度。

测量方法:在测量上臂紧张围后,将卷尺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动,令被测者将上臂缓慢伸直,将卷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

两者之差,反映肌肉发育情况。差值越大说明肌肉发育状况越好。

上臂松弛围:

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松弛时的围度。测量紧张围后,上臂放松自然下垂,在同一部位测量肌肉放松时的上臂围。

意义:二者之差称为臂围差,反映肌肉发育情况。差值越大说明肌肉发育状况越好。将测量左右两上臂的臂围值相比较,看其肌肉发育左右是否均匀。

程序2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被测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测试人员站在被测人员的背面,找到肩峰、尺骨鹰嘴部位,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在标记点上方约2cm处,垂直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右手握皮褶厚度计,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1cm处用皮褶厚度计测量其厚度,测量时皮褶厚度计应与上臂垂直,把右手拇指松开皮褶厚度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厚度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要连续测量三次,求平均值。受检者自然站立,充分裸露被测部位。检测人员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捏提起来。捏提点测量点测量仪的卡钳的卡口连线与皮褶走向垂直,测量皮褶捏提点下方1厘米处的厚度。右上臂肩峰后面与鹰嘴连线中点处。沿上肢长轴方向纵向捏提皮褶。

上臂部测量点肩峰鹰嘴

程序3

肱二头肌皮褶厚度测量被测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测试人员站在被测者的对面或侧面。被测者上臂放松、自然下垂,测试人员取肱二头肌肌腹中点处(基本与乳头水平,在肱三头肌的对面,为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上方1cm),并用油笔标记出该点。顺自然皮褶方向(垂直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其余操作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方法。程序4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被测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测试人员站在被测者的背面。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下角位置。在右肩胛下角下方1cm处,顺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脊柱成45°),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其余操作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方法。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厘米处。与脊柱成450方向捏提皮褶。肩胛部皮褶★肩胛下角髂脊上部(在腋中线上,髂前上脊与肋下缘连线中点处)皮褶厚度,测量时肩、臂自然放松,向内下方,与水平成45°角进行测量。腹部(脐右侧2cm)皮褶厚度,垂直方向提起皮褶进行测量。程序5其他部位皮褶厚度的测量

腹部皮褶测量由于每个测量者对解剖位置的确定存在差异,而且测量时手法存在不同,这些都是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测量者之间的误差,在调查前应进行相关的培训,使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把皮肤与皮下组织一起夹提起来,但不能把肌肉夹提住。测量者每天工作开始前,及时从仪器箱中取出皮褶厚度计;每天工作完成后,将皮褶厚度计装入皮褶厚度计盒中,并放入仪器箱中保存。注意事项:腰围:

测量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平视前方。测量者甲选肋下缘最底部和髂前上棘最高点连线中点,以此中点将卷尺水平围绕腰一周,在被测者呼气末、吸气未开始时读数。测量者乙要充分协助,观察卷尺围绕腰的水平面是否与身体垂直,并记录读数,精确至0.1cm。臀围:

测量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臀部放松,平视前方。将卷尺置于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以水平围绕臀一周测量,读数,精确至0.1cm。

孕妇体格测量

孕妇体格检查,常包括身高、体重、腹围、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本单元主要学习身高、体重和腹围的测量。【实例1】请对孕妇进行身高、体重和腹围的测量。【知识要点】

1.测量身高的意义

测量身高可以估计骨盆的大小。身材矮小者(<145cm)常伴有骨盆狭窄,小骨盆意味着阴道分娩存在困难。身高在152cm以上,除巨大胎儿外,估计阴道分娩不会有困难。进行骨盆测定来决定分娩方式。

2.测量体重的意义不限制进食的健康初孕妇女整个孕期体重增长的平均值为12.5㎏,经产妇可能比该平均值低0.9㎏。妊娠12周前体重无明显变化。妊娠各期平均增重范围:孕0~10周为0.065㎏/周,10~20周为0.335㎏/周,

20~30周为0.45㎏/周,

30~40周为0.335㎏/周。

妊娠晚期体重每周增加不应超过500g,超过者多有水肿或隐性水肿。

按孕前体质指数推荐孕期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体重状况孕前体质指数推荐体重增长范围(kg)低<18.512.5~18正常18.5~25.011.5~16超重>25.0~30.07~11.5肥胖>30.06~6.83.测量腹围的意义怀孕16周开始,每周一次用皮尺围绕脐部水平一圈进行测量。怀孕20~24周时,腹围增长最快;怀孕34周后,腹围增长速度减慢。腹围增长过快时应警惕羊水过多、双胎等。【实例】

请对孕妇进行身高、体重和腹围的测量。

孕妇体格测量记录表姓名:孕周身高/cm体重/kg腹围/cm日期测量人

程序1填写记录表

为便于孕妇体格测量指标的监测,应把每次测量指标的值用钢笔或圆珠笔记录在同一个表格内,并且要记录清楚是在孕期第几周或第几天进行的测量。孕妇体格测量记录表见表。

程序2身高测量

孕妇脱掉鞋帽和影响测量结果的头饰,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约60°,足跟、骶骨部及两肩间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测试人员站在被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平面等高进行读数,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

程序3体重测量

让被测孕妇称重之前排尽大小便,脱去鞋帽和外衣,并在体重秤上站稳。等到读数稳定后,准确读数,以㎏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程序4腹围测量

被测孕妇取平躺位,测量者将皮尺置于脐部中心,水平围绕腰部一周,在被测者呼气期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以cm为单位,并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程序5定期测量和评价

按照一定时间周期重复程序1至程序4,把测定数值相对孕周与推荐正常数值比较,看是否在范围之内;或者以测定时间或孕周为横坐标,体重为纵坐标,标记测定数值并画曲线图,观察曲线的上升趋势。注意:妊娠后期通过测量腹围和宫高(从下腹耻骨联合处至子宫底间的长度),可以估计胎儿宫内发育情况,根据宫高的曲线图了解胎儿是否发育迟缓或是否为巨大儿。若连续2周宫高没有变化,孕妇应立即去医院。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

【知识要点】

1.体质指数

BMI是目前最常用的体重/身高指数,是评价肥胖和消瘦的良好指标。

BMI是反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以及肥胖症的可靠指标。计算公式: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我国评价标准:

我国成人BMI判定标准等级BMI值等级BMI值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6.0正常18.5~23.9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6.0~16.9超重≥24.0轻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7.0~18.4肥胖≥28.0

2.腰围腰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和营养状态,是间接反映人体脂肪分布状态的指标。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为肥胖的标准。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标准为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3.腰臀比计算公式: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正常值:标准的腰臀比为男性小于0.8,女性小于0.7。评价标准:根据美国推荐的标准:男性WHR>0.95和女性WHR>0.86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我国建议:男性>0.9、女性>0.8称为中央性(或内脏型、腹内型)肥胖。4.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判断标准为: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以上是肥胖;

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5.皮褶厚度皮褶厚度的测量包括肱三头肌部、肱二头肌部、肩胛下角、髂前上部、髋部和腹部皮褶厚度。皮褶厚度可以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含量,它与全身脂肪含量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是0.7-0.9。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皮褶厚度来推算全身的脂肪含量,也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临床常用皮褶厚度估计脂肪消耗情况,作为评价能量缺乏与肥胖程度的指标。由于使用的皮褶厚度计不同,测量误差较大,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定三次,取平均值。【实例】请对成人进行超重和肥胖的判断。程序1询问基本情况:询问姓名、病史,包括食物/营养摄入史,获得相关信息。程序2体格测量:体重、身高、腰围和臀围的测量程序3计算体质指数:根据体重、身高数据和公式,计算体质指数(BMI)。程序4计算腰臀比值:根据腰围、臀围数据计算腰臀比值(WHR)。程序5判断肥胖度:根据理想体重判断肥胖度。程序6简单判断:根据计算结果及知识要求中的标准判断是否肥胖及肥胖程度。程序7综合评价和分析:综合获得的相关信息和体检结果,对被检者进行评价,并分析肥胖的可能原因。成人肥胖综合评价指标及原因分析

程序8提出改善建议:根据评价结果,给被检者提出适合的改善建议。注意事项

询问病史时应注意获取导致肥胖原因的信息。要保证体格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遇到特殊肥胖者,态度要友善,不能嘲笑或讥讽。

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

【实例】

某7岁男童体格测量结果:体重25kg,身高112cm,胸围58cm。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

1.常用儿童体格测量指标(1)体重体重受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所以被认为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最重要的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儿童标准体重的粗略估计可用以下公式:标准体重(kg)=年龄(岁)×2+7(3岁以下)标准体重(kg)=年龄(岁)×2+8(3岁至青春前期)

(2)身高(长)身高(长)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虽然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身高(长)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5cm。3岁到青春前期身高的粗略估计公式如下:身高(cm)=年龄×7+70

(3)胸围孩子在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一般在孩子1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孩子从1岁后,胸围增长明显快于头围,胸围逐渐超过头围。到青春期胸廓发育很快,向成人体型转变。(4)其他常用的测量指标

其他常用的测量指标还有头围、上臂围、皮褶厚度等。2.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指标的适用人群及计算

(1)体质指数(BMI)主要用于反映体型和胖瘦程度。公式如前所述。(2)身高体质指数表示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值。公式:身高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cm)×1000(3)Rohrer指数

评价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的体格发育状况。公式:Rohrer指数=体重(kg)÷[身高(cm)]3×107(4)Kaup指数

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体格营养状况评价。公式:Kaup指数=体重(kg)÷[身高(cm)]2×1043.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状况常用的评价标准

(1)体质指数(BMI)BMI是国际通用的筛查肥胖和营养不良的指标,评价简便而且准确。BMI优点:(1)在同一年龄段变化趋势稳定,便于设定相同的界值点;(2)在不同国家、不同群样间表现大致相同,适合进行跨国家、跨民族的比较。BMI缺点:只能反映全身营养状况,不能反映人体局部的体型特点。常用BMI判断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在不同人群或不同时期差异较大,因此对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判断要考虑年龄、性别因素。【解答】体格评价表评价指标计算结果评价体质指数(BMI)19.93肥胖身高体质指数223.21大于均值176Kaup指数19.93优良Rohrer指数177.95过度肥胖

程序3方法2标准差法:

国际上对群体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一般有以下三个指标:①体重不足:指儿童按年龄的体重(WT/A)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减两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不足,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减三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不足。体重不足率常被用来作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

②发育迟缓:儿童按年龄的身高(HT/A)低于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减两个标准差,为中度发育迟缓;低于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减三个标准差,为重度发育迟缓。主要反映慢性较长期的营养不良。

③消瘦程度:儿童按身高的体重(WT/HT)低于参考标准中位数减两个标准差,为中度消瘦;低于参考标准中位数减三个标准差,为重度消瘦。这一指标代表较急性的近期营养不良。【情景模拟】已知4岁男孩人群体重中位数值16.7kg,标准差2.1kg;身高中位数值102.9cm,标准差4.2cm;身高94cm的男孩体重中位数值13.9kg,标准差1.0kg。现测得某4岁男孩身高94cm,体重12.0kg。请写出国际上常用的3种标准差指标评价法的定义及中等、中下等及下等标准范围,并评价该男孩的测量值。请判断该男孩营养不良的程度和急、慢性情况。【解答】

1、体重不足(1)定义:按同年龄性别的体重(WT/A)低于中等范围为体重不足。(2)计算:正常体重(中等范围):(16.7+2.1)~(16.7-2.1),即:18.8~14.6kg轻度体重不足(中下等范围):(16.7-2.1)~(16.7-2×2.1),即:14.6~12.5kg中度体重不足(下等范围):(16.7-2×2.1)~(16.7-3×2.1),即:12.5~10.4kg(3)评价:该男孩体重值为12kg,属中度体重不足(中度营养不良)。

2、发育迟缓(1)定义:按同年龄性别的身高(HT/A)低于中等范围为发育迟缓。(2)计算:正常生长发育(中等范围):(102.9+4.2)~(102.9-4.2),即:107.1~98.7cm轻度发育迟缓(中下等范围):(102.9-4.2)~(102.9-2×4.2),即98.7~94.5cm中度发育迟缓(下等范围):(102.9-2×4.2)~(102.9-3×4.2),即94.5~90.3cm(3)评价:该男孩身高值为94厘米,在下等身高范围,属中度发育迟缓。

3、消瘦(1)定义:按同身高性别的体重(WT/HT)低于中等范围为消瘦。(2)计算:正常体重(中等范围):(13.9+1.0)~(13.9-1.0),即:14.9~12.9kg轻度消瘦(中下等范围):(13.9-1.0)~(13.9-2×1.0),即:12.9~11.9kg中度消瘦(下等范围):(13.9-2×1.0)~(13.9-3×1.0),即:11.9~10.9kg(3)评价:该男孩体重为12kg,在中下范围,属于轻度消瘦。4、判断:该男孩属于慢性中度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判断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指由于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病。PEM,婴幼儿最为敏感。目前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知识要点】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状与体征蛋白质和(或)能量的供给不能满足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就会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长期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时,人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和身体成分会发生明显改变,体重明显降低,各组织器官明显萎缩,出现严重的负氮平衡和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症状病人极易感到疲劳,情绪不好,虚弱无力,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认知能力下降。主要体征生长停滞,体重下降,容易遭受感染,可出现腹泻,也可发生低血压、低体温和心动过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分为三个类型:(1)水肿型营养不良(Kwashiorkor)(2)消瘦型营养不良(Marasmus)(3)混合型大头娃娃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分类

(1)水肿型营养不良(Kwashiorkor)以蛋白质缺乏为主,而能量供给尚能适应机体需要,以水肿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水肿、腹泻,常伴发感染、头发稀少易脱落、表情冷漠或情绪不好。凹陷性水肿常见于腹部、腿部,也可能遍及全身,包括面部,最明显的是下肢。腹水和胸膜渗出通常较轻,如果临床上检查出来,则提示有感染存在。水肿型营养不良的儿童因为水肿,也有一些皮下脂肪,使体重减轻不像干瘦型儿童那么严重,但其生长会处于停滞状态。水肿情况取决于蛋白质缺乏的程度,也取决于膳食中盐和水的量。

(2)消瘦型营养不良(Marasmus)以能量不足为主,主要表现为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显著消耗及内在器官萎缩。四肢犹如“皮包骨”,腹部因无脂肪呈舟状腹或因胀气呈蛙状腹,腹壁薄甚至可见肠蠕动或摸到大便包块。病人体重常低于其标准体重的60%。(3)混合型即蛋白质和能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常同时伴有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缺乏。舟状腹蛙状腹皮包骨【实例】设定为一名儿童,评价其是否患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程序1了解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籍贯等。程序2膳食史调查:询问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最近常摄取的食物种类和食物摄入量等。对于l岁以下婴幼儿,还应询问喂养情况,包括是否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是否及时、合理等。程序3了解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有无患病,如寄生虫感染、慢性腹泻、消化道疾病、外科损伤、消耗性疾病等。

程序4进行相关体格检查:观察被检查者的体型,看是否消瘦、发育不良。测量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头围、胸围、上臂围等指标,并和既往的体重作比较,判断体重的变化情况。观察被检查者的外貌、表情、活动情况、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靡、反应冷淡。主要检查皮肤弹性,看是否有水肿或皮肤干燥;检查全身皮下脂肪层是否变薄或消失,肌肉组织是否松弛或消失。体重变化的评定时间中度体重减轻重度体重减轻1周1%~2%>2%1个月5%>5%3个月7.5%>7.5%6个月10%>10%

程序5建议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指标的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血清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血清氨基酸比值、尿肌酐、尿肌酐/身长指数、尿羟脯氨酸指数、氮平衡和一些免疫功能指标。

程序6询问获得相关信息了解相关病因(原因/危险因素):饮食不规律,运动量过大,对食物和营养相关知识的错误观念和态度,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获取食物受限等。询问病史时应注意获取导致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原因的信息。进行体格测量时,要考虑是否严格按照相关测量要求,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营养评价可能的判断指标(必须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人史先天性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疾病或残疾服用影响食欲的药物,如多动症使用的药食物/营养史报告或观察长期食物摄入不足母乳不足喂养不当饥饿拒食人体测量皮褶厚度减少BMI<18.5,儿童可根据生长发展与曲线图临床表现消瘦型明显消瘦,肌肉重量减少,肌萎缩皮肤干燥,毛发稀少水肿型凹陷性水肿,肝脏肿大皮肤干燥,毛发稀少色素沉着精神萎靡,反应冷淡生化数据,临床检验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血清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等指标下降程序7分析考虑要点

营养性贫血的判断【知识要点】

1.营养性贫血的基本知识缺铁性贫血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但在儿童、青少年、育龄女性、孕妇、乳母中也可发生。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血色素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的维生素B12与叶酸的含量不足,使红细胞成熟的因素缺乏而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全球各地包括我国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是缺铁性贫血。2.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与体征

体内缺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铁减少期(IDs):储存铁减少,血清铁浓度下降,无临床症状;第二阶段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血清铁浓度下降,运铁蛋白浓度降低,游离原卟啉浓度升高,亚临床症状;第三阶段缺铁性贫血期(IDA):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下降,并伴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表现为:起病缓慢,一般先是发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尤其以口唇和甲床最明显。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常有烦躁不安或者萎靡不振。食欲减退,常出现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有的还会出现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泥土、煤渣等。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抗寒能力降低。医生检查时会发现患者肝脾肿大,心率增快,化验检查以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减少为主。肝脾肿大贫血貌反甲【实例】设定为一名社区居民,判断其是否患有营养性贫血。程序1获得相关信息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膳食史: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经常摄取的食物种类。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有无患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史和肝病史等,儿童是否感染肠道寄生虫,妇女的月经情况,有无服用抗酸药等影响铁吸收的药物,是否存在减肥,有无嗜酒等。相关症状:是否有疲倦、头晕、心慌发生等。程序2进行相关体格检查

相关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体温、血压、毛发等。观察被检查者的体型,看是否消瘦、发育不良。观察其外貌、表情、活动、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靡、反应冷淡。主要检查口唇、甲床、黏膜是否苍白。让被检查者做一定的运动,如蹲站,看其是否出现头晕、心慌等。

程序3建议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参考的检查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等。程序4询问病史,获得相关信息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原因/危险因素)主要有:膳食铁摄入不足。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铁吸收减少,如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或服用过多抗酸药等均可影响铁吸收。铁的消耗增加,如大出血、月经过多或钩虫感染等。营养评价判断要点(必须包含一个或多个)个人史*吸收不良*其他代谢疾病*服用影响食欲的药物或抑制铁吸收的药物食物/营养史报告或观察*长期食物,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摄入不足*喂养不当*节食和/或限制食物类别*食物选择不当和/或不良的膳食行为临床表现*心慌,气促,头昏*畏寒,抵抗力下降*口唇、甲床、黏膜苍白*易疲劳*儿童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障碍等生化数据临床体检*血红蛋白的浓度、血清铁、血清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血清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等指标下降*Hb:男性<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程序6膳食调整建议根据判断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给出合适的建议,如选择富含铁的食物等。

维生素A缺乏的判断与评价【知识要点】

1.维生素A缺乏的基本体征维生素A缺乏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变可累及视网膜、上皮、骨骼等组织,甚至影响免疫、生殖功能。(1)眼部症状:眼干燥症;夜盲症;角膜软化(2)皮肤症状:皮肤干燥,毛囊性丘疹,蟾皮症(3)骨骼系统:儿童骨组织停止生长,发育迟缓,出现龋齿(4)生殖功能:导致胎儿畸形和死亡,男性精子减少,性激素合成障碍(5)免疫功能:下降,患儿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VA缺乏的皮肤表现毛囊角化蟾皮病双侧眼结膜有毕脱氏斑角膜软化2.维生素A缺乏的判定参考(1)血清视黄醇含量WHO认为:成人血清视黄醇浓度低于0.70μmol/L时,表示机体视黄醇不足,低于0.35μmol/L时,机体视黄醇缺乏;儿童正常血浆视黄醇浓度应大于1.05μmol/L,0.7-1.02μmol/L为边缘缺乏,小于0.7μmol/L为缺乏。(2)暗适应能力测定暗适应能力降低可作为早期诊断维生素A缺乏的依据。(3)生理盲点正常人生理盲点面积约为1.8cm2,若维生素A缺乏,生理盲点会扩大。(4)眼结膜印迹细胞学法眼结膜印迹细胞学法为新发展的技术,对早期发现角膜组织异常有一定帮助。在维生素A缺乏期间,眼结膜杯状细胞消失,上皮细胞变大且角化。可用醋酸纤维薄膜贴于受试者的球结膜上取样,然后染色、镜检。(5)其他相关症状儿童维生素A缺乏还会出现皮肤干燥、粗糙,常发生呼吸道和消化系统感染。【实例】

设定为一名社区居民,判断与评价其是否患有维生素A缺乏病。程序1获得相关信息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膳食史: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经常摄取的食物种类,尤其应询问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的摄入频率,是否有偏食习惯。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有无患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史和肝病史等,儿童是否合理喂养,是否存在减肥,有无嗜酒等。相关症状:是否有夜盲,在暗处是否要适应相当长时间才能看清东西。程序2进行相关体格检查

包括身高、体重、眼、皮肤、毛发等。观察被检查者的体型,看是否发育不良。观察其外貌、表情、活动、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靡。主要检查眼部体征,有无毕托氏斑,是否存在暗适应障碍。观察皮肤、头发,看是否皮肤干燥、角化过度。程序3询问病史,获得相关信息

维生素A缺乏的病因(原因/危险因素)分析: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需要量增加。代谢障碍。其他菅养素的影响。其他因素:酗酒和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如消胆胺、新霉素、秋水仙碱等均可导致维生素A的缺乏。营养评价可能的诊断指标(必须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人史*吸收不良

*其他代谢疾病或消化疾病*服用影响维生素A吸收的药物或食物食物/营养史报告或观察*长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摄入不足

*喂养不当*脂肪摄入不足

*节食和/或限制食物类别、偏食*食物选择不当和/或不良的膳食行为临床表现*夜盲症,毕托氏斑,角膜软化,暗适应力低*干眼症*上皮干燥、增生、毛囊角化过度*发育不良、毛发干燥、易脱落生化数据临床检验*维生素A:血清视黄醇(<0.70µmol/L为不足,<0.35µmol/L为缺乏)

程序4提出膳食调整的建议根据情况建议是否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的摄入或给予维生素A制剂。

骨软化病(维生素D缺乏)的判断与评价缺乏症主要发生在气温偏低、日照不足的地区,以食物中缺乏维生素D来源的人群中多见。特别是婴幼儿、孕妇、乳母和老年人。【知识要点】

1.骨软化病的症状和体征发生于成年人,多见于寒冷贫困地区的妊娠多产妇女及体弱多病老人少数病例是肾小管病变或酶缺乏、肝病、抗惊厥药物等所致。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骨痛、肌无力和骨压痛。在骨痛与肌无力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患者步态特殊,被称为“鸭步”。重度者有脊柱压迫性弯曲、身材变矮、骨盆变形等现象。成年人由于维生素D缺乏发生骨软化症时,特别是妊娠、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圭要表现为骨骼软化、变形,易折断,严重时发生骨骼脱钙,骨质疏松,有自发性、多发性骨折。

2.骨软化病的判定标准主要表现为骨质软化,骨样组织增生,骨骼变形。病因多为维生素D和钙、磷缺乏,早期表现腰酸腿痛、行动不便、骨骼压痛,偶有抽搐或麻木,骨质疏松、骨骼变形,并可出现骨折或假性骨折或成人的青枝性骨折、骨盆X射线片常呈三叶形上口。椎体受压而造成楔形骨折或双凹形变形。营养因素引起者可通过改善饮食、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增加室外活动来治疗。其他因素引起者治疗方法各异。【实例】设定为一名社区居民,判断与评价其是否患有维生素D缺乏病。程序1了解基本情况

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膳食史: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经常摄取的食物种类,是否有偏食习惯。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有无患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史和肝病史等,儿童时是否患有佝偻病,日照是否足够,有无嗜酒等。妇女询问生育史。相关症状:是否腿疼、肌无力、骨压痛等,是否患有手足痉挛抽搐。程序2进行相关体格检查相关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等。观察被检查者的体型,看是否患有佝偻病体征主要检查牙齿和骨骼,看发育是否正常。程序3询问病史,获得相关信息询问骨折、摔伤等相关情况,询问维生素D、Ca补充剂情况,询问是否晒太阳等。程序4分析考虑要点骨软化病的判断要点。进行体格测量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测量要求,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营养评价判断要点(必须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人史*吸收不良*其他代谢疾病或消化疾病*服用影响维生素D和钙吸收的药物或食物*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折次数*日光照射不足*生育次数食物/营养史报告或观察*长期富含维生素D或钙的食物摄入不足*食物选择不当和/或不良的膳食行为人体测量*身高是否有改变临床表现*手足痉挛症:抽搐、惊厥*肌无力*X线检查改变生化数据,临床检验*低血钙、低血磷、维生素D:25-(OH)D3<20m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儿童佝偻病的判断与评价小儿佝偻病俗称软骨病,出现前囟门闭合晚、出牙晚、走路晚、颅骨软、行走时两腿弯曲等骨骼变形症状,多因少见太阳导致,只需要用日光照射即可治愈。常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1岁以内最多见。户外活动少,尤其是冬季不能坚持户外活动的婴幼儿,发病率比户外活动多者高七八倍。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日光皮肤合成出生VitD来源天然食物2周含量少主要来源1.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1)神经精神症状佝偻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表现为多汗、夜惊、易激怒等,特别是入睡后头部汗多,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经常摇头擦枕,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知识要点】(2)骨骼变化1)头部:①颅骨软化②前囟闭合延迟③”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④出牙延迟2)胸部肋骨串珠2)胸廓畸形①赫氏沟②鸡胸③漏斗胸4)四肢及脊柱①腕、踝畸形佝偻病手、足镯②下肢畸形膝内翻(O形腿)膝外翻(X形腿)③脊柱畸形

脊柱后突或侧弯。

(3)其他表现患儿一般发育不良,神情呆滞,条件反射建立缓慢且不巩固,能直立行走的时间也较晚。低血钙,6个月以下的小儿常出现肌痉挛或手足抽搐,更大些的儿童可有骨痛、骨变形等表现。由于胸廓畸形,呼吸运动受限制,患儿容易继发肺部感染。也常见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

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在病程中出现较早,而恢复最晚,故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中价值较大。对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亚临床佝偻病,可测定血清25一(OH)D3水平,血清25一(OH)D3的水平是敏感而可靠的生化指标。正常值为10~80mmol/L。典型佝偻病病人该值几乎为零,亚临床佝偻病病人该值显著下降,经维生素D治疗后可显著回升。2.X线检查时期X线检查表现初期或轻症期改变不显著,干骺端钙化预备线可有轻度模糊,以尺桡骨段明显活动期干骺端钙化预备线消失,呈毛刷状,常有杯口状凹陷;骺线显著增宽,骨质稀疏,皮质变薄,可伴有不完全骨折及下肢弯曲畸形恢复期钙化预备线重新出现,但仍不太规则,杯口状改变渐消失,骨密度渐恢复。正常骨的生长发育

骨的发育有两种方式:(1)软骨成骨,在长骨骺端进行,使骨增长;(2)膜性成骨,在骨干皮质和扁平骨骨膜内进行,使骨增粗。

正常上肢长骨X线

佝偻病上肢长骨X线逐渐恢复正常恢复正常3、维生素D缺乏判定标准项目佝偻病诊断检查项目主要条件次要条件临床症状多汗、夜惊烦躁不安体征乒乓头、方颅、肋串珠、鸡胸、手足镯、“O”型腿、典型肋软沟枕秃、方颅、肋软沟血液钙磷乘积<3030~40碱性磷酸酶活性(金氏法)>28单位20~28单位胸骨X线(干骺端)毛刷状、杯口状钙化预备线模糊佝偻病的诊断【实例】设定为一名儿童,判断与评价其是否患有佝偻病。程序1询问病史

凡早产、双胎、人工喂养,接受日照少,经常患病及生长发育快的婴幼儿,若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程序2进行相关体格检查骨骼表现,即头部、胸部、四肢、脊柱,以及其他方面的症状或体征。程序3根据现有的条件和技术选择实验室检测方法程序4评价和判断依据程序1~3的结果做出评价和判断。具体考虑以下因素:(1)病因母亲怀孕时缺乏维生素D与钙,导致胎儿储备少,易患佝偻病。小儿少见日光,维生素D摄入不足,钙摄入也常常不足。(2)症候或症状(特征)患儿多有多汗、易惊、囟门大、出牙迟及枕秃等症状。患病幼儿有骨骺肿大、串珠肋、前囟未闭、颅骨软化、肌张力过低等症状;患病儿童前额凸出,伴有O型腿或X型腿,胸骨变形(赫氏沟、鸡胸)。

维生素C缺乏的判断与评价坏血病,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致。常见牙龈出血,四肢深部出血、肿胀,全身皮肤与内脏皆可出血,严重时牙齿脱落,危及生命。目前大规模维生素C缺乏病较少,在婴幼儿和老年人中仍可发生。限制饮食或长期不吃果蔬的人群也会发现该缺乏病。【知识要点】

1.维生素C缺乏的基本症状和体征(l)一般症状起病缓慢,维生素C缺乏约需3~4个月方出现典型症状。早期无特殊症状,病人常有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抑郁等表现。儿童表现为易激惹、体重不增,可伴有低热、呕吐、腹泻等。

(2)出血症状皮肤瘀点为其较突出的表现。病人皮肤在受轻微挤压时可出现散在出血点,皮肤受碰撞或受压后容易出现紫癜和瘀斑。毛囊周围角化和出血,毛发根部卷曲、变脆。齿龈常肿胀出血,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牙齿可因齿槽坏死而松动、脱落。亦可有鼻出血、眼眶骨膜下出血引起眼球突出。偶见消化道出血、血尿、关节腔内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3)贫血由于长期出血,另外维生素C不足可以影响铁的吸收,因此病人晚期常伴有贫血,面色苍白。贫血常为中度,一般为血红蛋白正常的细胞性贫血。

(4)骨骼症状在婴儿早期症状之一是四肢疼痛呈蛙状体位,对其四肢的任何移动都会使其疼痛以致哭闹,这主要是由于患儿关节囊充满血性的渗出物,故四肢只能处于屈曲状态而不能伸直。患肢沿长骨干肿胀、压痛明显。少数患儿在肋骨、软骨交界处因骨骺半脱位可隆起,排列如串珠,称“坏血病串珠”,与佝偻病的肋骨串珠不同。因肋骨移动时致疼痛,患儿可出现呼吸浅快。(5)其他症状病人可因为水潴留而出现水肿,也可有黄疸、发热等表现。2.维生素C缺乏的判定标准根据个人的饮食情况、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具有特征性的皮肤出血病变,一般可以做出诊断。维生素C缺乏需达到严重程度才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因此实验室检查对于了解机体维生素C储存状况及缺乏情况的早期诊断具有参考价值。(l)毛细血管脆性实验:维生素C缺乏时,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在对静脉血管施加一定的压力时,毛细血管即可破裂而发生出血点,出血点的数目可以反映毛细血管受损害的程度。

毛囊出血(2)血浆及白细胞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是目前评价机体维生素C营养状况最实用和可靠的指标。血浆维生素C含量测定只能反映近期维生素C的摄入情况。白细胞中维生素C的水平反映了机体内维生素C的储存水平。血浆维生素C含量≤11.4μmol/L(≤2.0mg/L)为缺乏,白细胞中维生素C含量<2μg/(108细胞)为缺乏。(3)维生素C尿负荷实验:受试者口服维生素C500mg,收集随后4h尿做总维生素C测定,若排出大于10mg,为正常;若排出小于3mg,表示缺乏。(4)治疗实验:坏血病用维生素C治疗有效、症状消失,可协助诊断。【实例】设定为一名社区居民,判断与评价其是否患有维生素C缺乏病。程序1获得相关信息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膳食史: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经常摄取的食物种类,是否有偏食习惯,蔬菜、水果的摄入情况。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包括既往病史。相关症状:是否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抑郁等表现。儿童是否有易激惹、体重不增、腹泻等症状。

程序2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包括对身高、体重、牙齿、皮肤黏膜、毛发等进行的检查。主要检查皮肤、牙龈,看是否存在出血、瘀斑等;检查关节,看是否存在关节疼痛等。

程序3分析和判断通过询问病史获得相关信息以及体检结果做出判断。询问病史时应注意获取导致维生素C缺乏原因的信息;进行体格测量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测量要求,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的判断要点营养评价判断要点(必须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人史*吸收不良*其他代谢疾病或消化疾病*服用影响维生素C吸收的药物或食物食物/营养史报告或观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节食和/或限制食物类别、偏食*食物选择不当和/或不良的膳食行为临床表现*疲劳、困倦*牙龈肿胀出血、皮下出血、瘀斑*关节液渗出,关节疼痛生化数据,临床检验维生素C:血浆浓度<2mg/L(11.4µmol/L)

维生素B2缺乏的判断与评价维生素B2又称为核黄素,许多重要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多种生理活动。当膳食中长期缺乏核黄素,与这些酶有关的生物氧化过程将发生障碍,由此表现出的缺乏症状多种多样。维生素B2缺乏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在中医中称“口疮”“肾囊风”或“绣球风”等。1、维生素B2缺乏的基本体征早期症状可包括:虚弱、疲倦、口痛和触痛、眼部发烧、眼痒,可能还有性格方面的变化。唇炎、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男性有阴囊炎,女性偶见阴唇炎,故称为口腔生殖综合征。另外还可出现角膜血管增生、贫血和脑功能失调。长期缺乏还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由于核黄素辅酶参与叶酸、吡哆醛、尼克酸的代谢,因此维生素B2单独缺乏少见,在严重缺乏时常常伴有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的表现。

【知识要点】2.维生素B2缺乏判定标准(1)红细胞核黄素测定红细胞核黄素测定是评价核黄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一般认为,红细胞中核黄素含量>400μmol/L为正常,<270μmol/L为缺乏。(2)尿核黄素测定尿中核黄素的测定也被认为是一项有用的诊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