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教版孔乙己看鲁迅的文学才华_第1页
从苏教版孔乙己看鲁迅的文学才华_第2页
从苏教版孔乙己看鲁迅的文学才华_第3页
从苏教版孔乙己看鲁迅的文学才华_第4页
从苏教版孔乙己看鲁迅的文学才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苏教版孔乙己看鲁迅的文学才华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课文《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创作于1919年。本文以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为主线,通过对孔乙己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知识分子的困境。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习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分析孔乙己的形象,认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增强历史观念。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思想。难点:学习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播放鲁迅先生的照片,简介鲁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价值。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质疑。4.重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小说主题思想。5.讽刺手法讲解:教师举例讲解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讽刺等,帮助学生理解。7.随堂练习:学生结合小说内容,回答有关孔乙己形象、主题思想和讽刺手法的问题。六、板书设计1.孔乙己形象:悲惨命运、自尊自强、善良憨厚、落后保守。2.小说主题:反映社会世态炎凉,揭示知识分子困境。3.讽刺手法:对比、夸张、讽刺等。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2.答案:孔乙己是一个悲惨命运的知识分子,他自尊自强,善良憨厚,但落后保守,代表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困境。小说通过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社会世态炎凉,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尴尬境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文学才华。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鲁迅先生的照片及生平简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鲁迅先生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深入理解其作品《孔乙己》奠定基础。重点关注的是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及其对现代文学的贡献。2.课文《孔乙己》的情节理解:在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尤其是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以及他在故事中的遭遇。3.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在课堂讨论和重点解析环节,需要关注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特点的分析,包括他的性格、社会地位、以及他代表的社会群体。4.讽刺手法的讲解:在讲解讽刺手法时,应关注学生对不同讽刺手法的识别和理解,以及这些手法如何体现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6.随堂练习的反馈:在随堂练习环节,应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以此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二、重点细节的补充和说明1.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及贡献:鲁迅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矛盾,批判了旧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的酒徒,但他保持着知识分子的尊严,力求以文化人的身份自居。他的悲惨命运折射出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困境。3.讽刺手法的运用: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通过孔乙己与其他酒客的对话,以及他的言行举止,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5.随堂练习的设计:随堂练习应针对孔乙己的形象、小说的主题思想以及讽刺手法等方面设计问题,以检验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1.语言语调:在讲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时,教师应保持温和而充满敬意的语调,以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和敬意。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时,语调应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而变化,以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2.时间分配: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讨论和理解。例如,在学生自读课文阶段,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讨论环节,保证每组都有机会分享和讨论。3.课堂提问: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问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课堂互动。4.情景导入:通过播放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简短介绍,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好奇心和敬意。同时,通过设置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后续教学内容做好铺垫。教案反思:1.教学内容的选择:本节课选择了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孔乙己》,能够引发学生对鲁迅文学才华的思考。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背景知识,如鲁迅的其他作品,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2.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节课设定了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讽刺手法等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更加明确地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3.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讨论和随堂练习环节设计得较为合理,但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4.教学资源的利用:本节课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