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第23讲:《长征》(解析版)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壹王树增,中国著名的军旅作家。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11年》。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要点梳理要点梳理贰【写作背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跨越了十一个省份,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且始终处在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之中,历尽艰辛之后,最终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作品主题】红色经典《长征》是一部优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通过大量资料和实地调查,客观真实地再现了长征中许多历史事件,生动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两年的时间里,行程两万五千里,转战南北的艰苦卓绝的全貌,集中体现了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积极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艺术手法】1.善于用纪实文学的方式来记述重大历史事件,以细节还原历史面貌。作者通过对大量细节的叙述,让80多年前的长征得到了更加真实与鲜活的呈现。“十送红军”中作者对分别场面的描写细致而真实,令人潸然泪下。王树增认为:“非虚构写作,要求创作者即使在细节上也不能虚构,一切都是从档案、史料、采访、勘查中推演出来。”为此,他采用纪实文学的体裁,搜集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许多红军老战士,还进行了实地调查,客观真实地再现了长征中许多历史事件,生动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两年的时间里,行程两万五千里,转战南北的艰苦卓绝的全貌。2.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以小见大,人物刻画细致入微。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表现长征中的“人”,除了有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绘外,还在那些普普通通的小战士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许多以前被忽视或者被遮蔽的小人物和细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呈现,如用绷带把奄奄--息的政委背出敌人包围圈的黄欣,为了追上部队女扮男装潜入国军的女战士张吉兰等。3.巧用回溯式的语言来拉大时间、空间的距离。作品在具体描写人物时往往会带入人物现在的回忆感想,如第一章中“接踵而来的巨大灾难令这位年轻的红军营长永生难忘,即使在十六年后他已成为新中国的海军将领时,回想起这个瞬间周仁杰说他依旧会不寒而栗”的回溯,通过这样的语言把周仁杰的过去和现在衔接在一起。这种回溯式语言在整本书中几乎随处可见,时间、空间感很强。4.全景式客观再现这是一幅立体的、全景式的雄壮交响史诗。《长征》以中央红军长征为主线,同时描述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战史,在我们的眼前呈现了历史在同--时空发生的立体画面。《长征》的时空感极具震撼力,不看这本书,很难想象红二十五军会在一条公路上等了中央红军整整18天,而这时候中央红军的部队却在上千里之外因为政治纷争而不断开会。【思维导图】【长征阶段】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面临困难】第一,敌军的围攻。红军一直处于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处境极其艰难。主要有薛岳率领的中央军、湘军、桂系军、川军、滇军、黔军,后来就是西北胡宗南的中央军。第二,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遵义会议前,三人团贯彻王明路线的错误领导,导致湘江惨败,力量损失过半。等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妄图以军力挟持中央,导致红军内部的矛盾和危险。第三,征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毛主席诗《七律·长征》里面写的很清楚了,还有过草地没写上,其他毋庸赘言。第四,途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受地方头面人物的煽动和欺骗,加上对国民党政府大汉族主义的反抗,少数民族人民不能接受外来的军事力量进入或经过他们的地区,甚至袭击红军。作为一支人民子弟兵,只能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而不能随便动用武力。【四支部队】参与长征的四支队伍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主要人物】毛泽东相关情节:①当选为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主席;②提出红军北上陕甘宁的主张;③在遭到国民党疯狂“围剿”的时候极力主张北上,并在危急时刻提出了正确的军事主张。性格特点:信念坚定、深谋远虑、乐观风趣。周恩来相关情节:①当选为长征红军的总政委,领导红军长征;②接受毛泽东对红军的正确主张,遏制了博古等人的错误军事指挥。性格特点:温文尔雅、意志坚定。红军将士(群体形象)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在长征征途上,年轻的红军官兵凭借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数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寒冷饥饿,补给困难,装备简陋,弹药缺乏等困难,取得两万五千里的彻底胜利,其壮举举世无双。据统计,在整个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还有,功?长征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阅读《长征》可以看出,在艰辛的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展现出一种极为强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乐观主义精神。面对困境甚至绝境,红军战士始终保持着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长征精神】新时代如何传承长征精神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共产党人总体上仍然坚守党的理想信念,但不可否认,随着市场化、全球化日趋深入,世俗化、功利化思潮也会侵蚀一些党员,使他们逐步丧失理想信念。所以我们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补足精神之钙。二是保持奋斗精神。红军长征可以说是发扬奋斗精神的伟大史诗,长征途中,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等等,靠的是什么?就是当年红军将士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勇气概和革命精神。目前我们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党员干部精神不振,担当精神不足,所以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发扬当年那种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扬当年奋斗和担当的精神,团结带领人民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三是增强“四个自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这条道路,我们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是巩固紧密团结。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长征为什么能胜利,重要一点是它在实现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党空前团结。在今天这样的条件之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五是牢记根本宗旨。新的条件下,我们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0多年历程,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能忘记我们当年革命为了谁,现在建设又是为了谁。习题演练习题演练叁一、选择题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会议上,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将“完善”和“建立”调换位置)B.李鸣生《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描绘了此次卫星全景式地发射的全过程。(把“全过程”改为“新蓝图”)C.城市景观花卉的装饰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后加“的标志”)D.在众多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是非常特别突出的一部。(把“非常”或“特别”删掉)【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识与修改。B.语序不当,应把“全景式地”调到“描绘了”之前,而非把“全过程”改为“新蓝图”。故选B。2.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正确的一项是(
)A.《寂静的春天》批评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详细介绍了拯救被污染的自然环境的方法措施,是环境治理和修复方面的宝书。B.《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全书从古到今,由浅入深,既呈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C.因为史料不够清楚,所以《长征》中对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绘,对无名红军战士细致入微的刻画,完全是作者王树增用文学手法虚构出来的。D.《飞向太空港》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在此基础上讲述故事,刻画航天人形象。写作以实地采访资料为支撑,没有任何文学修饰成分。【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A.《寂静的春天》讲述的是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并没有详细介绍拯救的方法措施,选项中“详细介绍了拯救被污染的自然环境的方法措施”表述有误;C.《长征》是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用纪实的方式全面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选项中“完全是作者王树增用文学手法虚构出来”表述有误;D.《飞向太空港》以实地采访资料为支撑,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选项中“没有任何文学修饰成分”表述有误。故选B。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徙”是指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B.“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是朱德。C.王树增《长征》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D.《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B有误,根据“清瘦的青年军官”“黑色大胡子”“温文尔雅的口气”“他是用英语讲的”等几处提示,可知句中所讲之人为周恩来。故选B。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他是用英语讲的,这里的这个青年军官是朱德。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通过访谈和对话,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C.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D.王树增的《长征》以全景式的写法,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A.“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他是用英语讲的,这里的这个青年军官是周恩来,而非朱德;故选A。5.书名本身也有言外之意。下列书名最不符合探究目的的是(
)A.李汝珍《镜花缘》 B.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王树增《长征》 D.钱锺书《围城》【答案】C【详解】考查书名赏析。A.镜花水月,空幻无常的意义。以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来比喻既虚幻又真实的景象。言外之意是说明这部小说是现实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影像;B.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言外之意是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C.书名没有言外之意,指的就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D.被围起来的城池。书名“围城”不仅象征了主人公方鸿渐、赵辛楣等知识分子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痛苦、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从小说的深层意蕴来说,围城是人类生存困境的象征,暗示着一部分知识者陷入精神“围城”的境遇以及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深切道出了人生在世的无奈和痛苦;故选C。6.下列相关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树增的《长征》是第一部用全景式和虚实结合的方式展现长征的文学作品,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的转换为基本架构。B.王树增的《长征》记述的湘江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惨烈、最惊心动魄的一战。中央红军突破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C.《飞向太空港》写的正是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书中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D.《飞向太空港》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答案】A【详解】A.“虚实结合”有误,《长征》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故选A。7.下列对语段中的语句成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三营官兵在黔军冲击最猛烈的时候,迎面而上发动了反冲击。两股力量瞬间便撞击在一起。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号角声在瞬间嘹亮地响起,令整个娄山关群峰间缭绕着不绝于耳的号音,红军士兵跟在向前冲去的干部们的身后,端着刺刀或举着马刀呐喊着冲出掩体,英勇无畏的身躯向着黔军潮水般地推过去。(王树增《长征》)A.“在黔军冲击最猛烈的时候”在句中充当了状语。B.“两股力量瞬间便撞击在一起”,这句话的主干是“力量撞击”。C.“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是”在这句话中充当了谓语中心语。D.“英勇无畏的身躯向着黔军潮水般地推过去”一句中的主语中心语是“潮水”。【答案】D【详解】考查语法知识。D.“英勇无畏的身躯向着黔军潮水般地推过去”一句中的主语中心语是“身躯”,不是“潮水”。故选D。8.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长征》这部作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①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②;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
③
中的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④长征的历史。A.①纪实②披露③壮举④接触 B.①纪事②暴露③举动④触摸C.①纪实②披露③工程④触摸 D.①纪事②透露③壮举④接触【答案】A【详解】题空一:“纪实”指对事情或事件所作的现场报道,强调“实”;“纪事”意思是记录事件,突出“事”。《长征》是真实记录长征的文学作品,不只是记录事件,故选“纪实”。题空二:“披露”是发表,公布;“暴露”是露在外面,无所遮蔽;“透露”指泄露或显露消息。结合语境,根据“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应是发表的,选择“披露”。题空三:结合上文“伟大”,选择“壮举”与之搭配恰当,感情色彩一致。“举动”只是动作、行动,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题空四:“触摸”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是具体的动作;“接触”则有接近、交往、了解的意思,句中形容的对象是“历史”,应选“接触”。综合分析,故选A。9.下面关于《长征》和《飞向天空港》中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长征》中,作为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顾全大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物是周恩来。B.《长征》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及原因。C.《飞向天空港》是报告文学类作品,作者是王树增。文章详细描述了“长征三号”卫星的发射过程。D.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进入太空。【答案】C【详解】C.《飞向太空港》作者是李鸣生。文章描述的是“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过程。故选C。10.下面关于《长征》和《飞向天空港》中内容的表述,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A.《长征》是第一部用纪实方式反映长征的最全面的文学作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人类历史上传播思想的远征。B.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是必须坚守的原则。王树增的《长征》,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框架,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C.《飞向天空港》是报告文学类作品,作者是李鸣生。对于中美跨国界的合作所涉及的领域遇到的摩擦,他曾以“我们都是地球人”作为《飞向太空港》其中一章的标题。D.王之任是《飞向太空港》中的“长征三号”火箭的总设计师,是美国休斯公司首席科学家。【答案】D【详解】D.有误。谢光选是“长征三号”火箭的总设计师。王之任是“长征三号”火箭的总副设计师。斯坦豪尔是美国休斯公司首席科学家。故选D。二、填空题11.王树增的《长征》全书以和为基本架构。【答案】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王树增的《长征》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实而翔实地再现,令人震动和感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赋予了长征以崭新的认知高度——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作者激情澎湃的记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过去所有记述长征的文学作品所从未具有的。12.学校开展“名著阅读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帮潇潇同学完成以下任务。【阅读积累】王树增的《长征》以为基本架构,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作家卞毓麟的《》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答案】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在众多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是非常突出的一部。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这种全景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庄严。作家卞毓麟的作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为我们介绍:天上的星星与我们相距很远,如果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要从地球翻到太阳上,也要翻2700多个跟头才行。科学家是用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来计量天体距离的,牛郎、织女两星相距16光年,“打个电报,电波来回一趟也得32年”。天文学的研究,从古代的“地心说”到“日心说”,从认识银河系到探索河外星系,从使用光学望远镜到运用现代无线电技术,已经把人类的视野推向距地球100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这本书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全书从古到今,由浅人深,层层展开,不时穿插一些天文发现的故事,既呈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3.《长征》是中国军旅作家王树增的作品,它真实全面地描写了红军自1934年10月起从(地名)突围,一直到1936年10月在(地名)胜利会师的过程,向我们展现了长征这一壮丽的诗篇。【答案】贵州甘溪甘肃会宁【详解】考查对名著《长征》的掌握。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描写了红军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一直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的过程。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三、语段阅读14.展厅的电子书架中录入了各种类别的名著。请你将下面六本图书归入电子书架的相应类别中(填序号)。①《长征》(王树增)
②《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卞毓麟)
③《围城》(钱锺书)④《昆虫记》(法布尔)
⑤《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⑥《我是猫》(夏目漱石)电子书架讽刺作品科普作品纪实作品【答案】③⑥②④①⑤【详解】本题考查小说主题理解能力。《长征》(王树增)主要内容:1936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红军”,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这部作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八十多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卞毓麟)主要内容:这本书是科普名家卞毓麟所写的,它是一本写天文学的科普书,《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里的“星星”并不是单纯的指我们看到的星星,而是指宇宙中的星座,太阳呀、月亮等,将我们引入神秘的天文学的大门。者用陈述故事的方式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放到科学原理的叙述中,这样既介绍了科学知识又饶有兴味地衬托出历史人物和背景。全书介绍了从近处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的距离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围城》(钱锺书)主要内容:《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是因为钱钟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昆虫记》(法布尔)主要内容:《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和对科普的深刻省思。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通过详细、深刻地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这是一部科普动物知识的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主要内容: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这是一部红色纪实作品。《我是猫》(夏目漱石)主要内容:这部小说视角独特,以一只猫为主角,寄居在一个穷教师家,这不是一直平庸的猫,它是一只善思、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却又一直学不会捉老鼠的猫。这部小说在表面上是写了猫的世界,实际上是以这只猫的视角一点一点的展开了人类世界,探究了知识分子的愤怒又迷茫、清高又无能的心理状态,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时期倡导的“文明开化”中存在的各种虚伪、无耻和低俗。是一部讽刺作品的巅峰之作。据此可知,讽刺作品有③和⑥;科普作品有②和④;纪实作品有①和⑤。15.“五·四青年节”到了,班级宣传委员为了出一期主题为“闪光的人”的黑板报,向全班同学征集素材。请你从《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三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其相关故事写一段推荐词。【答案】《红星照耀中国》朱德朱德:他沉默寡言,但天性温和;他貌不惊人,但形象伟岸。对于敌人,他是令其闻风丧胆的存在;对于革命,他则是希望的明星。作为全军统帅,他爱护部下是天下闻名的。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他喜欢同弟兄们打成一片,与他们讲话时往往脱下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步行,似乎不知疲倦。他用纯属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和勇于为革命事业英雄牺牲的忠贞不二的罕见人品,引领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详解】考查名著人物。开放类试题,结合人物事迹与品质,言之成理即可。例一:《长征》中的毛泽东。他力挽狂澜,在关系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力挽狂澜,战胜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他是杰出的军事指挥家,以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和杰出的领导艺术,率领中央红军实行高度机动灵活的作战方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他用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勇气,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长征,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火种。例二:《飞向太空港》中的任新民。他是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被人们亲切的称呼为“总总师”,是中国氢氧发动机的奠基人。他有大才能,大决断,大气魄。至今人们仍记得他的掷地有声的言语:“任新民决定试车。出了问题由任新民负责。”他用自己的学识和胆识,把中国带入了航天强国的行列。在中国航天注定灿烂的历史上,他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16.请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下面名著分别装进三个书柜,并给每个书柜贴上标签。【备选名著】①《红星照耀中国》
②《围城》
③《昆虫记》
④《儒林外史》
⑤《寂静的春天》
⑥《长征》标签:书单:(填序号)标签:书单:(填序号)标签:书单:(填序号)(书柜一)
(书柜二)
(书柜三)【答案】书柜一:科普作品③⑤书柜二:纪实作品①⑥书柜三:讽刺小说②④【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①《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报告文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②《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讲述了男主人公方鸿渐留学回国后,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遭受到的人生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围城这个深刻的哲学命题;③《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④《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⑤《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首次出版于1962年。该书讲述的是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危害;⑥《长征》这部作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综上分析可知,《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都是属于纪实作品;《围城》和《儒林外史》都是讽刺小说;《昆虫记》和《寂静的春天》是属于科普作品,据此分类贴标签。17.翠微文苑社社刊决定开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名著精神”栏目,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任选一本名著,仿照示例,向文学社提供一则素材,不超过100字。【示例】《飞向太空港》中,全体将士在泥石流后,夜以继日地对遭受毁坏的“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基地进行重建,他们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恢复了发射准备,体现出齐心协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答案】示例:《红星照耀中国》中,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从《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等名著中任选一本,仿照示例,写出其主要内容即可。示例1:《红星照耀中国》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示例2:《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示例3:《飞向太空港》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以地球人的眼光,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18.班级举行“我爱我的祖国”纪实作品交流分享会,请你帮助完成以下的信息.阅读有方法学习有成效把握作品事实阅读纪实作品,首先要学会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1)下列有关纪实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到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B.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深入分析和探究“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宣扬和评价,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从而瓦解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C.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使用了全景式的写法,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D.王树增认为,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为此他搜集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许多红军老战士,还进行了实地调查。《长征》的饱满、厚重、震撼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严谨认真的写作方式。明确作者立场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学会阅读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2)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下面一位人物,举一事例说明人物特征。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D.徐海东领悟故事精神从事实中汲取营养,从观点中辨别立场,最终,要从中收获启迪。(3)“名著之所以拥有强大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精致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更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的引导或思想的启迪。”请从下面作品中二选一,结合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A《红星照耀中国》
B.《长征》我选,【答案】B示例:A.毛泽东。我认为应从他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等方面来选择内容。他童年时曾跟父亲进行“斗争”,上学时也曾因不满国文教员的粗暴而逃学罢课,这些可以突出他的反抗精神;他退学后到省立图书馆坚持执行“自修计划”,研读群书,长见识,开眼界。这一内容可以体现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求知欲。示例:B王树增的《长征》,回顾红军历尽千难万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波澜壮阔史,让我深切地感受到长征精神就是面对困难要坚定信仰,不怕牺牲,砥砺前行,永不屈服。这是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今天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有了它我们将会在人生路上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答案不统一,紧扣题意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者客观的向全世界报道,没有“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故选B。【小题2】本题考查名著的人物形象。答题时注意要结合书中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点。示例1:B.周恩来。我认为要从他所受的教育和革命经历等方面选择内容。本有文学天赋的他,后因接受“开明”教育,而投身到社会革命中去,这体现了他“书生造反者”的特点;后来,他组织了上海起义、八一起义等,这些经历体现了他的革命追求和信仰。示例2:C.彭德怀。我认为应从他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军事才能等方面来选择内容。他脱棉衣给小号手穿的细节体现了他从心底爱护民众,体贴部下的特点,他讲述游击战术的内容能突显他的谋略和智慧。【小题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提炼。答题时除了要回答名著所讲的主要内容外,还要重点谈一谈阅读名著时给自己带来的深刻体会和人生启示。示例:《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战士们面对险恶环境和层层围堵,意志坚定,互相鼓励、扶持,他们为了战友的安危甘于牺牲自己,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这启示我们为了共同为了共同的理想,团结一心、互相扶持,就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19.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塑造了多位红军将领的形象,请你任选一位将领,结合故事情节,概括他的形象,并谈谈你的阅读感受。(2)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老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王树增的纪实作品《长征》,请依据你阅读纪实作品的经验,分享阅读这本书的路径和方法。【答案】(1)彭德怀有着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他大公无私,可爱率真,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了这件战利品孩子气地得意。(2)围绕“运用默读法、猜读法、批注法等,通过读目录知思路、读故事知人物、获启迪的路径进行阅读”,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考查名著人物。符合题目的要求,结合原著情节分析即可。如:周恩来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2)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拟写即可。如:阅读这本书,我先阅读了目录,对整本书的叙事脉络有了了解。然后速读,全面的了解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接着对其中精彩的段落反复阅读,领会其中故事的转折,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文学技巧。最后阅读后记,了解这本书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等内容。这样,我对《长征》的阅读理解就深刻多了。20.王树增的《长征》一书中,附有一首《十送红军》的民歌,这首歌曾广泛传唱,读过这首歌歌词后你有什么感想?【答案】《十送红军》这首民歌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十送红军》歌词是: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山/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千军万马介支个江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回乡/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朝也盼晚也想红军啊/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结合掌握的内容,围绕着“这首民歌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情感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如“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体现了军民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军民情深。21.以下片段都叙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作为纪实性文学作品,内容上却有区别,请对以下文字进行赏析,并说明产生区别的理由。甲: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红星照耀中国》乙: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南岸的杨成武大声喊:“同志们!这是最后的关头!莫怕火!冲过去!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南岸所有的红军官兵都呐喊起来:“冲啊!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王树增《长征》【答案】甲文通过动作描写,如敌人“倒煤油”,红军“匍匐前进”“一个接一个投”写出了红军抢占泸定桥的激烈;乙文侧重语言描写,生动传神,仿佛作者当时就在现场,身临其境,突出战斗的激烈,战士的英勇无畏。斯诺的素材主要来自对相关人员的采访,以口述得来,所以写得比较客观,知道大致事件,但没有采访到当事人,所以不可能非常具体而生动;而王树增是多年后查阅相关资料,走访当年亲历者整理材料而成,在创作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使作品更具文学性。【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甲文出自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是动作描写,“敌人倒煤油”“烧”,红军“匍匐前进”“一个接一个投”突出了战斗的激烈,红军的勇猛;乙文“杨成武大声喊”“南岸所有的红军官兵都呐喊起来”是语言描写,生动传神,仿佛身临其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红星照耀中国》是专门采访共产党知名人物,以及他在延安,在中国看到的很多西方世界完全不知道的情况。所以写得比较客观、真实,缺乏生动性;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作品更具文学性、生动性。22.名著阅读。腰封也叫书腰,是在书籍中间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请仿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示例,设计《红星照耀中国》或《长征》(王树增著)的腰封。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腰封:一部激励了无数青少年的励志之作本书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经典形象。他执着于革命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已经跨越了时空,让更多的人懂得了“生命的意义”。【答案】答案示例:《红星照耀中国》示例: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这本书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斯诺在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和红军将领的情况。(意对即可)《长征》示例:一部着力发掘伟大长征精神的纪实文学作品本书从贵州甘溪突围写到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让我们体会到个人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生命荣光。(意对即可)【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表达。设计书腰要抓住书籍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要向读者展示本书的精彩内容即可。《红星照耀中国》示例:一部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伟大征程的经典之作。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斯诺在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记载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革命先辈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追寻这心中的信仰,用血肉之躯来完成一次伟大的征程,来挽救国家于危亡的。《长征》示例:第一部用纪实方式最全面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作者还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23.八(1)班某同学想阅读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长征》,请你从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出发,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答案】示例: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作品事实。比如读《红星照耀中国》,先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了解它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事实的;然后阅读正文,边读边梳理,理清两个事实;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和“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阅读《长征》可以参照此方法。【详解】本题考查纪实性作品的阅读方法考查。《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长征》也是。因此,它们之间的阅读方法可以通用。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首先可以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如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逢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再次,阅读纪实作品,最重要的是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①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营养;②要学习作者斯诺作为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探求真理的可贵勇气;③要善于参考相关资料,并联系当今的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示例:阅读时,可以将这本访问记和其他有关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长征史等书籍结合在一起阅读,相互参照。沿着作者揭秘延安边区政府的过程,阅读他对红军、红军领袖、边区真实情况的记录,力求发现他对红星必将照耀未来中国之预判背后的事实真相。24.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王树增曾说:“如果史料不能够查清楚,我宁可不写。”但也有人认为,纪实作品可以具有文学色彩,用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请你从以下三部文学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A.《红星照耀中国》
B.《长征》
C.《飞向太空港》【答案】A《红星照耀中国》示例:不矛盾。书中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全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编排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这个谜。埃德加·斯诺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让西方人看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土地上,那些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极其艰苦的斗争,这些人的使命感、远见卓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倾向。B《长征》示例:不矛盾。作者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作品体现了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C《飞向太空港》示例:不矛盾。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此次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塑造人物,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的鉴赏分析。A.《红星照耀中国》:斯诺写工农红军、写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写延安红色政权,他的观察点、态度和语言,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纪实写作毫不做作,是质朴而真诚的。斯诺以“他者”的目光来观察“红区”,他对共产党抗日政策的转述,对“红区”生活的描写,自然也会带有西方记者的立场,但他力图还原真相,没有戴上“有色眼镜”,更没有刻意“过滤”,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是那种有质感的真实与丰满。斯诺是记者,又是有天赋的作家,他的报道“很文学”,可读性很强。特别是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许多革命家的采访,注入了人性的关怀。在他的笔下,这些人物有理想有情怀,有非凡的魅力,但又有人间的味道。在诸如饮食、住宿、开会、舞会、恋爱,甚至房屋摆设、身体语言等有趣的细节中,我们能感受到陕甘宁边区那种特有的气氛,在激越、紧张和进取中,也不无自由和舒展,以及个性的张扬。这些记载似乎信笔写成,毫无拘谨。B.《长征》:王树增认为:“非虚构写作,要求创作者即使在细节上也不能虚构,一切都是从档案、史料、采访、勘查中推演出来。”为此,他搜集并披露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许多红军老战士,还进行了实地调查,“如果史料不能够查清楚,我宁可不写”。《长征》的饱满、厚重、震撼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严谨认真的写作方式。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长征》有着浓厚的文学色彩。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表现长征中的“人”,既有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绘,也有对很多无名红军战士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的精彩细节,使历史人物真正“活”起来,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C.《飞向太空港》:发射“亚洲1号”卫星这天的场面是个历史大场面,为准确、全面、深刻、艺术地展现这个大场面,李鸣生几乎调动了报告文学宝库中一切可以调动的武器并借鉴了姊妹艺术特别是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手段。这使得已经成为文学世界的这个大场面成为他所创造的航天画卷中最为壮观的一页。既有雄浑的气势,又有缤纷的色彩;既有慷慨激昂的主旋律,又有风声鹤唳的大和弦;既有臂上黑纱显其悲壮,又有雨中白发增其紧张;既有统帅谋臣运筹帷幄,又有敢死之士冲锋陷阵;既有天上风雨雷电的轮番挑战,又有人间气冲霄汉的声声呐喊;既有万事俱备坐待东风的从容,又有始料不及事发一瞬的震惊……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一个渴望腾飞的国民心态,一群开天辟地的志士情怀,纵横捭阖,尽入画图!25.(任选一题完成)。(1)请选出下面对《长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长征》全景式的写法,使得作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庄严。B、在众多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是非常突出的一部。C、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表现长征中的“人”,其中有些细节进行了必要的文学虚构。D、作者在创作中着力发掘长征精神,他认为:“坚定的信仰,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2)请选出下面对《飞向太空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B、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C、作品描绘了中国航天人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将英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D、阅读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几代航天人精神的实质,也能激励我们立志前进,砥砺前行。【答案】(1)C(2)C【详解】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1)C表述有误,《长征》是纪实性文学作品,不含文学虚构的成分,故选C。(2)C表述有误,“亚洲一号”卫星是美国的,故选C。26.阅读下面《长征》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说:“小同志,你吃一口吧?”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周团长自语:“他可能睡着了。”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这个战士:“不!不……”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1)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选文出自__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表现的人物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A.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B.李鸣生
飞向太空港
科研人员及解放军战士为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不怕牺牲的精神C.王树增
长征
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D.王树增
长征
红军战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2)下列关于作品《长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部作品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生动、动情的长征纪实作品。B.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C.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遗憾的是在作品中没有得到真实而翔实地再现,令人感到惋惜,但作者赋予了长征以崭新的认知高度。D.作品中作者讲述的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出丽的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答案】(1)C(2)C【详解】(1)根据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周团长可知出自名著《长征》节选语段,作者王树增。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故选C。(2)C.错误,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实而翔实地再现,令人震动和感慨。故选C。2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长征(节选)王树增①金沙江,长江的上游,江水沿着川藏边界奔腾而下,在云南的石鼓突然北流,形成了一百一十度的急转弯,在高山峻岭中切出了三千多米深的大峡谷。②就在中央红军从昆明开始急速北返的时候,蒋介石急电龙云把沿江所有的渡船全部销毁,“竹木片亦应严密收集或烧毁”。龙云当即下达了封锁金沙江沿江渡口的命令。③干部团先遣连到达金沙江边的时候,皎平渡口已经处于封锁状态,但是确实有两只渡船靠在江南岸。红军询问了船工之后才知道,这是北岸川军的船。控制了这两条渡船后,红军宣传员把在江边开小客栈的张姓兄弟说服了。在张氏兄弟的帮助下,先遣连又找到了三条船。④在和当地船工讲好了价钱之后,先遣连的两个排在连长萧应棠的带领下上船了。渡江的时候没有发生危险情况。船顺利靠岸后,萧应棠立即燃起了一堆火,这是顺利登岸的信号。同时,两个排的红军官兵在船工的带领下扑向了川军保安队的一个据点。萧应棠报告控制渡口的第二堆火也点燃了。⑤先遣连奉命继续向北。大家的肚子实在是饿了,路边一个小铺子主人已经跑了,红军官兵在里面放了十几块银元,敛了大约三十斤点心,然后每人分了几块边吃边赶路。走了大约十几里,萧应棠连长决定休息。安排了警戒哨兵后,红军官兵倒在地上就睡着了。但是,刚睡一会儿,萧连长就被推醒了,副营长说前边的路边有座山,如果让川军占领了,可能对主力渡江有威胁。萧应棠立即把官兵们一一叫醒。天亮的时候,先遣连到达山顶,开辟了阻击阵地。⑥汪保卿是当地人,厘金局的头目。刘文辉命令必须把南岸所有的船只拉到北岸,可他偷偷留了两条船做起了生意:单客渡江每人收洋一元,挑担子的加收半元;空马一匹收一元,马背上驮货物的收两元。干部团先遣连最先控制的那两条船,就是汪保卿为了自己发财留在南岸的。⑦干部团先遣连攻击厘金局的时候,听见枪声的汪保卿从睡梦中惊醒,他带着几个心腹刚一跑到江边,就看见江面上的船正在运送红军。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红军。当他听说据点里的人已经都被红军俘虏时,立刻顺着通往通安的山路向北逃去。逃着逃着,汪保卿实在害怕对渡口的丧失承担负责,于是又重新组织队伍开始反扑。⑧萧应棠的先遣连占领了路边的高地之后,遇到的川军就是江防大队长汪保卿的队伍。红军仅打了个把小时的战斗,汪保卿的队伍就逃得没了踪影。至此,金沙江皎平渡口的南北两岸,已完全在红军的控制之下。⑨刘伯承在江边查看了水情,发现这里根本不能架桥。这时,红军官兵报告又找到了两条船,刘伯承大喜过望。在江边的一个山洞里开辟了指挥所后,刘伯承给中革军委发去了电报:“皎平渡已在我手中。有船七只,一日夜可渡万人。军委纵队五日可渡完。”电报发完,极度疲惫的刘伯承不禁心生万般感慨,他对身边的人说:“干部团的同志一天走近两百里的路程,是黑夜,又是难走的山路,还有敌人。一个人怎么能一天走这么远的路?他们走到了,而且还打了胜仗。靠什么?靠觉悟,靠党。没有这些,根本做不到!”(选自《长征》,人民文学出版,有删减)(1)通读选文,简要概括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时遇到了哪些困难?(2)请结合内容,说说这次顺利渡过金沙江的战斗中,红军体现出了哪些革命精神?(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①红军仅打了个把小时的战斗,汪保卿的队伍就逃得没了踪影。(赏析加点字的作用)②干部团先遣连最先控制的那两条船,就是汪保卿为了自己发财留在南岸的。(说说文章交代这一细节有何用意?)(4)短文结尾部分与刘旧承对身边人说的话,有什么作用?这些话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迪?【答案】(1)敌人封锁渡口;缺少船只;红军长途行军,十分疲惫。(2)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怕艰难的革命精神。(3)①一个“仅”字表现了红军战斗力很强,消灭敌人用时很短。②体现了汪保卿的自私,不守纪律,同时反衬出我们红军严守纪律的品质。(4)借助刘伯承的话,点明了红军取胜的原因,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极强的战斗力,升华了文章主旨。今天的我们也要学习红军这种坚强意志,不怕困难的精神。努力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想办法解决。【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②段“就在中央红军从昆明开始急速北返的时候,蒋介石急电龙云把沿江所有的渡船全部销毁,‘竹木片亦应严密收集或烧毁’。龙云当即下达了封锁金沙江沿江渡口的命令”,第③段“干部团先遣连到达金沙江边的时候,皎平渡口已经处于封锁状态,但是确实有两只渡船靠在江南岸”可概括为:敌人封锁渡口;缺少船只。结合第⑨段“干部团的同志一天走近两百里的路程,是黑夜,又是难走的山路,还有敌人。一个人怎么能一天走这么远的路”可概括为:红军长途行军,十分疲惫。(2)本题考查形象分析。结合第⑤段“先遣连奉命继续向北。大家的肚子实在是饿了,路边一个小铺子主人已经跑了,红军官兵在里面放了十几块银元,敛了大约三十斤点心,然后每人分了几块边吃边赶路”可知,红军战士与百姓的鱼水情深,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结合“走了大约十几里,萧应棠连长决定休息。安排了警戒哨兵后,红军官兵倒在地上就睡着了。但是,刚睡一会儿,萧连长就被推醒了,副营长说前边的路边有座山,如果让川军占领了,可能对主力渡江有威胁。萧应棠立即把官兵们一一叫醒。天亮的时候,先遣连到达山顶,开辟了阻击阵地”,第⑨段“干部团的同志一天走近两百里的路程,是黑夜,又是难走的山路,还有敌人。一个人怎么能一天走这么远的路?他们走到了,而且还打了胜仗。靠什么?靠觉悟,靠党。没有这些,根本做不到!”可知,红军战士有不怕牺牲,不怕艰难的革命精神。(3)本题考查文章语言赏析。①“仅”意为只,这句话的意思是红军用个把小时就把汪保卿的队伍打得溃败逃跑。战斗时间很短,红军战斗力很强,用一个“仅”字表现得淋漓尽致。②结合第③段“干部团先遣连到达金沙江边的时候,皎平渡口已经处于封锁状态,但是确实有两只渡船靠在江南岸”,第⑥段“汪保卿是当地人,厘金局的头目。刘文辉命令必须把南岸所有的船只拉到北岸,可他偷偷留了两条船做起了生意:单客渡江每人收洋一元,挑担子的加收半元;空马一匹收一元,马背上驮货物的收两元。干部团先遣连最先控制的那两条船,就是汪保卿为了自己发财留在南岸的”可知,汪保卿为了自己发财,无视龙云下达的封锁金沙江沿江渡口的命令。体现了他的自私,不守纪律,同时反衬出我们红军严守纪律的品质。(4)本题考查开放探究。这句话的意思是:干部团的同志一天走近两百里的路程,是黑夜,又是难走的山路,还有敌人,而且还打了胜仗。靠的是觉悟和党的正确领导。借助刘伯承的话,点明了红军取胜的原因,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极强的战斗力,升华了文章主旨。启示结合我们现在的情况去谈,如,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像红军战士一样,拥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不屈不挠,最终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28.无论是(作者)的《红星照耀中国》,还是王树增的《》,又或是李鸣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崛起的不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这些作品对你的启示。【答案】埃德加·斯诺(斯诺)长征飞向太空港启示:国家的富强以及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拼搏奋斗而来的,我们要用永远牢记。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不负先辈,不负韶华,积极向上,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言之有理即可)【详解】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飞向太空港》是连载于网络的人文社科类小说,作者是李鸣生。《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整部作品节奏紧凑、张弛有度,以全景式的书写完整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气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谈启示:可联系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品质,回顾美好生活凝聚着先烈们的奋斗,来之不易,谈自己谈如何做。示例: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崛起何其不易,民族复兴仍然前路艰辛。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每一名中国人都肩负着这传递了百年的重担。这个担子沾满鲜血、落满硝烟。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人,依然任重道远,还需继续负重前行,让我们要铭记先辈们精神,不负青春年华,奋发有为,为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9.阅读下面文段材料,完成问题。材料—: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材料二: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在那块“世界上最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地区,武器装备极其悬殊的交战双方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复杂的工事,跨洋过海登陆朝鲜半岛的美军实施了将这块土地变成“世界上最没用的地方”的轰炸,而为保家卫国出兵朝鲜的上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生命进行了感天动地的殊死战斗。三年后,战争停止在它爆发的地方。一九九八年夏季里最炎热的一天,我见到了当年志愿军主力军主力师主力团团长范天恩。一九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在朝鲜半岛西部松骨峰战场上,在美军炸弹燃起的熊熊烈焰中,范天恩的团子弹耗尽,官兵们用带着弹孔的身体死死地拖住美军士兵,直至双方都被烧焦。战后,范天恩成为唯一被收入日文版的《朝鲜战争名人录》的中国团长。一个打过无数硬仗的指挥员,一个举世闻名的战斗英雄,暮年的时候忆及他所经历的战争,无法忘记的只有普通士兵。范天恩眼里含着混浊的老泪说:“真正打起仗来,英雄是这些士兵。”士兵,战争中最普通、最重要、最大数量的人,他们成为我写作《朝鲜战争》的唯一动因。那些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进行了举世无双的英勇战斗的志愿军战士,即使时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他们依然值得我为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而歌而泣:他们曾穿着单衣埋伏在寒冷的盖马高原上,然后开始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他们曾一波倒下第二波跨过尸体继续冲锋,哪怕战斗到仅剩一人;他们曾在大冰河边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冲击的部队开路…。…每一个人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他们值得今天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的所有中国人记住:记住我们这个民族曾有过如此优秀的儿女,记住我们这支军队曾有过如此不屈的精神。我们必须记住,因为他们与我们血脉相连,他们与我们走在同一个民族的历史里。朝鲜战争的历史,是上百万志愿军官兵用生命写就的,这样的历史令我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都心生敬重。我常常在写作中不由得搁笔长叹,想及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民族一旦面临危机的时候,年轻人能否像当年的志愿军官兵一样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是否能像当年的志愿军官兵一样面对最惨烈的战斗英勇无畏?——节选自王树增《朝鲜战争》材料三:“是战斗的使命召唤我,是军人的荣耀激励我,是勇敢的兄弟陪伴我,是亲人的牵挂温暖我。这无情的战火震撼我,这漫天的风雪阻挡我,这不屈服的心不退缩,这最后的胜利属于我。我来过,燃烧过,我身后是祖国。坚守这阵地和荣誉,挥洒这热血不放弃。苍天之下,冰雪之上,高傲地耸立。如果再也不能回去,请你不要为我哭泣,替我看那山河壮丽。记住我,我来过,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长津湖》片尾曲《天地我来过》歌词(1)以下材料中不属于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侧面描写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B.材料二:“他们曾在大冰河边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冲击的部队开路。”C.材料二:“范天恩眼里含着混浊的老泪说:‘真正打起仗来,英雄是这些士兵。’”D.材料三:“无情的战火”“漫天的风雪”“苍天之下,冰雪之上”。(2)下列补充资料不能有力证明“坚守这阵地不放弃”精神的一项是(
)A.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战斗英雄刘勇对采访记者说,自己战前给女友写终止恋爱关系的信时想:如果当兵的不舍得死,不舍得自己的爱情,祖国人民怎么有安宁的日子搞现代化呢?B.2008年春节雨雪冰冻灾害袭来,为确保广州火车站内60万滞留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广州军区某师官兵奋战九天九夜,期间能短暂休息时,不少战士靠着栏杆站着就能睡着。C.2008年,“蓝盔铁汉”江汉刚强忍胃癌病痛,带领274名官兵有力保障了非洲的利比里亚境内半数以上陆路畅通,实现了他“维护和平,扬我军威;不辱使命,为国争光”的誓言。D.2020年6月,在喀喇昆仑山与印军的边防斗争中,“00后”战士陈祥榕壮烈牺牲,践行了他生前写下的战斗宣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3)下列句中对修辞手法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乙-巯基噻吩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珠宝鉴定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改造施工方案
- 国优工程质量创优方案
- 2023年柔性制造系统(FMS)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洗煤厂安全生产目标
- 信息安全数据备份方案
- 土豆采购合同范例
- 下水道管道选购协议
- 吊篮施工方案怎么写
- 体育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11.9全国消防安全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消防科普课件
- 企业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 企业工商过户合同模板
- 雨污水管合同模板
- 《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案(四篇)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试参考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 职业技能大赛-鸿蒙移动应用开发赛初赛理论知识考试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