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十二附答案_第1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十二附答案_第2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十二附答案_第3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十二附答案_第4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十二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第一卷分叉部分考生注意:分叉部分A组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老教材的考生解答,B组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考生可以任选A组、B组试题,但不能交叉答题。若考生同时选做A组、B组试题,阅卷时只以A组试题记分。A组题(适合一期课改考生)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孔子思想博大精深,而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1.C强调礼制和贵贱之别,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局限性。2.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某家四兄弟情况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老大应征筑长城,多年未归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说他阵亡了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D.老四收入粮食1000斤,全家人还经常挨饿2.C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禁止私人收藏儒家书籍,并且对是古非今的儒生进行坚决打击,颁布了焚书令,诸子百家的散文全部在烧毁之列。所以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是不可能的。3.唐太宗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此话所反映的问题是()A.唐太宗牢记隋亡教训,善于反省自己的过失B.唐太宗统治时期,对人民的剥削依然沉重C.唐太宗统治时期疆域辽阔、交通便利D.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物产丰富3.B材料体现的意思:即位后搜集各类珠宝,屡兴土木,各种玩乐的东西从很远的地方送到,劳米伤财。说明了即使是在“贞观之治”封建盛世中,人们受到的剥削仍然很重。4.苏轼诗云:“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江东贾客木棉裘,会散金山月满楼”。由此可理解的史实有()①占城稻是指从占城传入的早熟水稻②木棉裘是指江东地区所产棉花织成的衣服③北宋时南方桑蚕业仍很重要,棉花种植不很普遍④占城稻的种植在北宋已很普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4.A占城稻以其原产地占城(今越南)为名,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北宋时因为棉花种植不普遍,棉纺织业发展不快,棉布仅江东少数区域有产,到南宋、明朝才进一步发展。5.下列趋势图,较能反映唐朝人口统计变化情况的是()5.C唐朝前期由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清明统治,使唐朝人口持续不断的增长;唐玄宗天宝年间爆发安史之乱,后又长期的藩镇割据,造成人口持续减少。6.明朝一条鞭法和唐朝两税法所体现的倡导者的理财思想是()A.轻徭薄赋B.无夺农时C.平均负担D.开源节流6.C两种税制征收的落脚点都是在土地上,是按照土地的多少来收税,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少地农民的负担,体现了平均负担的理财思想。7.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镇压农民起义,签订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也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典型的是()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C.与顽固派进行论战D.率兵收复新疆7.B李鸿章是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中,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设海军等方面都有所建树。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作为主要的实践者,李鸿章在这方面值得肯定。8.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所指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A.顽固派和洋务派B.洋务派和维新派C.维新派和革命派D.同盟会和共产党8.C此题关键是不要为材料中的“维新党”所迷惑。“保国变法”的应该是维新派,“作乱自振”的应该是革命派。9.下列图片中对儒家思想冲击最大的一幅是()ABCD9.D近代对儒家思想产生过影响的派别很多。图片所反映的派别分别为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其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对儒家思想冲击最大的。10.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①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②孙中山坚持民主共和的斗争屡屡受挫③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④共产国际二大通过了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提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A“内部条件”指的是当时中国的社会大背景以及国共两党的具体状况,共产国际二大的提纲是外部条件。1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当时中央工农红军已经()A.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三次军事“围剿”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D.胜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11.D《沁园春·雪》填于1936年2月。中央工农红军胜利完成长征是在1935年的10月,A、B两项更早,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应该是在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以后。12.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我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们社会的基层单位。”这反映出当时()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党和政府加快改造步伐,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C.党和政府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D.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急需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12.C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材料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急于建成社会主义,犯了明显的左倾错误。13.保罗·肯尼迪说德意志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作者用“爆炸性”一词是因为这个“混合体”是()A.沙文主义的法西斯独裁统治B.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产阶级政权C.工业化的封建贵族地主朝廷D.工业高度发达的资产阶级宪政国家13.B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着浓厚的封建军事色彩。当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市场的时候,必然会加大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引起“爆炸”。14.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英国下院发表演说时讲到:你们问我政策是什么?我们的政策就是()A.绥靖政策B.抵抗政策C.中立政策D.冷战政策14.B英法政府长期奉行反动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在积聚力量后,德国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于1940年5月10日15.1979年1月29日,美国总统卡特为欢迎邓小平访美举行国宴,邓小平在祝酒辞中表示:Ourtwocountriesusedtobeinisolationandconfrontationwitheachotherfor____years.Thisabnormalphasehasatlastcometoanend。空格处应是()A.10B.20C.30D.4015.C材料中的英语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两国曾经被隔离和对抗对方已经______年了,这种不正常的局面已经走到了尽头。”从新中国建立到这时,已经有30年了。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16.上海博物馆精心推出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从青铜之乡的西周吉金、秦始皇陵的复活军团、汉唐墓葬的皇皇壁画,到唐代窖藏的遗宝精粹、皇家寺院的石破天惊,让人们得到了一次十分庄严的中华文明结集的观赏,此次国宝展也引起了参观者和学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回顾与反思:①中国古代汉唐时期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创造了灿烂夺目中华文明;②唐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造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请按上述两个方面分别举出若干史实加以说明。(8分)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灿烂夺目的文化的理解和认识。(1)问所举史实一定要是在中外交流的基础上发展并且不断创新的,可以从中国古代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各个方面举例说明。(2)问唐朝的制度创新既要包括政治制度,也不要漏掉经济制度。答科技创新时不要忽视了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史实。16.(1)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创造了灿烂夺目中华文明。(共4分)西汉张骞出使西城,开通丝绸之路;从此中国文明源源不断传到西方,西方文明也源源不断地落户中原。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雕塑方面:如石窟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佛像雕塑等;绘画方面: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即受印度艺术的影响;建筑方面:佛院、宝塔装点江山;生活方面:“阿弥陀佛”、“善有善报”等经文深入人心。东汉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东汉明帝时邀天竺僧人到洛阳,建白马寺;东晋法显到天竺(印度)取经,学习佛教文化。唐朝玄奘、义净到印度取经,学习、传播佛教文化。(以上任写四点即可)(2)唐朝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共4分)政治制度:开创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1分)经济制度:租庸调制、两税法。(1分)科学技术: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历法的成就:僧一行的《大衍历》和最早测量子午线;生产技术:农业生产劳动工具,筒车和曲辕犁。(2分)17.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必要时,我们将竭举国之力,以抑制和摧毁它的野心和实力。……因而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而作战。——美国总统威尔逊对这个演说,有人画了一张《后来之客》漫画。回答:(1)这篇演说发表的时间应在什么时候?(2分)(2)威尔逊提到的“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指谁?“应战”指什么事?(2分)(3)对于材料中的“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而作战”的观点和《后来之客》漫画的观点,你赞成哪一个,说明理由。(3分)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参加一战的根本目的,理解外交是经济政治的延续。(1)(2)演说是为了寻找参战的借口,应该是参战前;对付的是在一战中已呈败势的德国。(3)要结合美国参战前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理解和分析,美国是为了在世界的利益而参战。17.(1)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前。(2分)(2)德国。对德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3)赞成《后来之客》漫画的观点。(1分)因为漫画说明美国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2分)(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B组题(适合二期课改考生)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一场伟大革命,它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们的活动、话语和思想记载下来。下列表述与文字发明无关的是()A.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B.人们长期积累经验的结果C.由图画符号演变而来D.根据国家法律创造出来的1.D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在书写应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是考法律的规定创造的,它的出现适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2.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发掘了不少铜渣、陶范残片和铜镞、铜锥等,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2.C从遗址发掘出的东西最具说服力。3.从法制史看,世界上有著名的中华法系、罗马法系和英国法系等三大法系。其中中华法系“以礼入法”,“礼”渗透()A.法家思想B.墨家思想C.儒家思想D.道家思想3.C“以礼入法”即以礼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制定法律。封建社会从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盛行,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更多的来源于儒家思想。4.《辞海》解释“和平”时,引用的出处最早见于《宋史》,但是据说在很早一本史书的《秦始皇本纪》中就有“天下和平”四个字,这本史书应该是()A.《战国策》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4.B《战国策》、《汉书》与秦始皇的时代不符,《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与《秦始皇本纪》的体例不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叙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5.古希腊的伯里克利在纪念与斯巴达战争牺牲军士的葬礼上说:“我们的制度是独特而原创的,……国家的权力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属于全体公民。当我们要选择某一人担任某个职务时,所凭借的不是他的出身,而是他所拥有的能力。”这种制度就是()A.军事民主制B.僭主政治制度C.寡头政治制度D.民主政治制度5.D“国家的权力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属于全体公民”,选拔官吏时看重的是能力,充分说明了这种制度就是民主政治制度。6.江西德安县义门有一陈氏家族故居遗址,现全世界8000余万陈姓中98%是义门陈后裔,故有“天下陈氏出义门”之说。对这类家族特点的叙述有误的是()A.家族是由父系祖先繁衍而成的聚居血缘团B.家族制度下,财产分配等事务,由家庭自主掌握C.在传统社会中,家族往往出现聚族而居、数世同堂的现象D.家族制度下,族长往往具有较大的权力6.B在家族制度下,族长往往具有极大的权力,族中的大小事务一概都由族长作主。单个家庭自主掌握是不可能的。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词的创作风格是()A.委婉真挚B.豪迈奔放C.缠绵悱恻D.沉郁凄凉7.B这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8.阅读下表,从中得出的不正确的结论是()大致年代世界人口总数(百万)生产力发展水平3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1万年前5旧石器时代晚期5000~6000年前50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1640年500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前夕公元1987年5000信息技术革命初期A.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前,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B.在人类跨入文明门槛之后,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C.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口的增长呈跳跃式变化D.从资本主义时代到信息时代,人口增长是匀速发展的8.人口的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进入近代乃至现代,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口增长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但从表中数据分析,人口增长不可能是匀速发展的。9.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①草原民族因水草而西迁②开发殖民地③战争④二战后的个体移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D从人口迁移的原因来看,主要有政治需要、战乱逃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几种形式。10.古代“法治”与近代“法治”的主要区别是()①古代“法治”面向百姓,近代“法治”面向官吏②古代“法治”面向全体官民,近代“法治”面向人民③古代“法治”面向全体臣民,近代“法治”面向所有国民④古代“法治”实质上是专制,近代“法治”体现了近代民主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0.C古代的法治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的,是其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基础上产生的近代民主则是面向所有国民,是近代民主的体现。11.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文中所说的“工具”是指()A.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C.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导致了印度民族起义的爆发11.C英国对印度的侵略给印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但瓦解印度的自然经济在客观上为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12.Nowweareengagedinagreatcivilwar,testingwhetherthatnation,oranynationsoconceivedandsodedicated,canlongendure(AbrahamLincoln1863TheGettysbur-gAddress)“agreatcivilwar”是指()A.独立战争B.南北战争C.美西战争D.美日战争12.B材料翻译过来的基本意思就是: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关乎联邦是否能够长期存在的内战。13.美国的克拉克将军哀叹:“我是美国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他指的战争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越南战争D.朝鲜战争13.D朝鲜战争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败仗。无论是在战略战术还是战法创新上,中国军人都远胜于美国同行。美国人要再想有所突破,就只剩动用惟一还没派上用场的核武器这一招并发动世界大战了。美国人常规手段用尽,非常规手段(生化武器)也上,但仍于事无补,无法挽回败局。14.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表中成果不能表明()年份国家成果1961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1969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1苏联第一个空间站建立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2003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A.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B.中国在空间技术上奋起直追C.大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合作共存D.美苏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14.C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这些航天成就的取得都是某一个国家单独15.中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第三世界却扮演着输家角色。此观点反映了()①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实现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15.C“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努力去适应而不是全面实现西方化,排除④;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排除②。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16.公民的选举权(7分)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请回答:(1)材料一确认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2分)(3)概括材料二、三,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1分)(4)你认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16.解析:(1)《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是在独立战争过程中发表的。(2)问从1870年的时间,并结合在此之前的南北战争来分析,被解放的黑人奴隶获得了选举权。(3)问,材料三中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对比材料二,选举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国的民主制度在不断地完善,才会出现材料中选举权的变化。16.(1)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战。(2分)(2)美国独立后南北经济以不同方式发展;南北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存废问题。内战中,林肯政府顺应民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取得内战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2分)(3)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1分)(4)民主制度的进步(2分)17.“民多”的利弊(8分)材料一: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从,所欲而必遂。——[明]《叶适集》卷二材料二:(乾隆帝说)……升平日久,户口日滋,物价腾涌,势所必然。……然天地所生之物止有此数,昔以十人食之,今以百千人食之,米安得不贵?米既贵,诸物安得不贵?游手好闲僧道之流,且借此以糊口,设尽驱之力田,言之易而行之难,安得许多田与之乎?……为今之计,补偏救弊之不暇,实无一劳永逸之法也。——《国朝官史续编·圣制节俭论》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明初提倡“民多”有哪些益处?(2分)(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2分)乾隆帝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2分)17.解析:本题主要探讨人口多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结合材料分析即可。(2)问关键在于归纳出乾隆皇帝的观点:人口增长造成了物价上涨。其观点并不完全正确。(3)问一定要结合材料,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具体分析人口问题,真正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7.(1)增加税收和增强军事实力。(2分)(2)人多地少,物价上涨。(2分)不完全正确。因为乾隆帝只看到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没有意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并在实际上阻碍其发展。(2分)(3)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但人口的骤增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以调控人口与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平衡。(2分){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第二卷共同部分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8.至今,在荷兰、德国,桔子还被称为“中国苹果”,它是由阿拉伯人传遍欧洲大陆的。据此可推定的是()A.中国可能是桔子的原产地B.汉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C.唐朝时阿拉伯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桔子种植技术带到欧洲D.德语与荷兰语同出一源18.A“中国苹果”的称呼说明A的正确性。“阿拉伯人传遍欧洲大陆”,从阿拉伯人的兴盛时代看,B项错误;从阿拉伯人的地理位置来看,是陆上丝绸之路更合适,C项错误;D项题干中根本看不出。19.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紧邻青浦崧泽遗址的地方发现两口距今约6000年的古代水井,其中直筒形的水井残深226厘米,直径67-75厘米,从井口往下约100厘米填满黑灰土。由于这种直筒形的水井形式沿用至今,又比1973年报道的中国最早的水井浙江河姆渡晚期的所谓浅坑井更具典型性,因此可以说它()A.证明沪上首先发明水井B.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水井C.显示了浅坑井不是水井D.和浅坑井一样都是水井19.B从其距今的年代和诸多的特征看,可以得出题目中的结论。因为是遥远的古代,我们只能依靠对过去古迹的考证、分析来得出结论,所以其他三项都不准确。20.文明就是具有进步价值取向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创造活动过程和成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②突出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③将创造活动过程与创造结果有机统一起来④它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D整个文明史就是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明史的基本观点主要有:认识文明创造的主体、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的多元性和发展性、文明史是人——生产力——社会结构的整体演变过程、地理环境和人类交往是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素、人类文明在交往和冲突种种发展和进步等。21.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即位大汗,号成吉思汗。“成”,蒙古语意为强大,表明成吉思汗是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君主。下列对该政权的叙述与史实有误的是()A.大蒙古国建立了一个军政合一的国家政权B.大蒙古国建立时,其疆域横跨欧亚两大洲C.大蒙古国建立后,先后进行了三次规模空前的西征战争D.大蒙古国的西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21.B大蒙古国建立时,其疆域就在中国的北方地区,不可能横跨欧亚两大洲。大蒙古国军政合一,大规模西征,客观推动东西交流,都是在奴隶制时代,是正确的。22.李大钊的一首诗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妒归。”两度之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22.D两度之劫一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二是指八国联军在进入北京城后大肆强抢,对圆明园造成进一步的破坏。23.“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回转故乡仍旧做长工”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天京变乱B.雾月政变C.三藩割据D.热月政变23.A民谣比较清楚地反映出太平天国领导层内部的矛盾,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注定了失败的命运。24.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但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并不包括()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24.D新式交通工具促进了人口与信息的流动、交流,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进一本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5.现存最早的“一大”党纲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参加过一大的陈公博后来到美国读博士,一大党纲曾被译成英文,作为文件置于其博士论文之后。这份文件()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因为是一大当事人所记,具有可信性②不具备史料价值,因为翻译件为论文服务,有一定的主观性③去伪存真、考证无误之后,仍可作为史料加以使用A.③正确,①②错误B.②正确,①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①②③俱错25.C当事人所记,具有可信性;经检验被认为是正确的,甚至就可以理解为“证据”说不具备史料价值则是完全错误的。26.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宾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捧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A.发动三大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B.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C.召开遵义会议D.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26.D根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理解,A、D两项较符合题意。但A项更应该是“鸡蛋未摔碎”的结果,而D项则是“孵出小鸡”的结果。27.国家的最高权利掌握在国会手中,这种政治制度源于()A.《宅地法》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民法典》27.B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二、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英国的《权利法案》可以被认为是美国宪法的前身。它改变了人类历史,对英国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他几个文献的发表时间都是在《权利法案》之后。28.1789年7月14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当天正在“巴黎大酒吧”饮酒的布朗先生的经历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听说巴士底狱出事了②听说国王把国家机密出卖给奥地利③听说人们要处死国王④其自语:按照《民法典》就该是这样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8.A1789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②是发生在1792年普奥联军干涉法国革命时,③在②后,而④《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于1804年公布施行。29.他向敌人迎面投掷过去的、永远也不会失去其历史意义的最严厉的法令,都像——他本人也力求使他像——一个律师送交对方的普通传票。……这份在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马克思1862年10月《北美事件》)文中“永远也不会失去其历史意义的最严厉的法令”,即“最重要的文件”是()A.《独立宣言》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宅地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9.D《解放奴隶宣言》是由美国总统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从1863年1月1日起废除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制,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宣言》为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适应了时代的趋势。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到19世纪末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30.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要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这说明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A.仇视社会主义苏联B.放弃绥靖政策C.根据英国利益调整外交政策D.对德国入侵苏联表示同情30.C苏德战争爆发把苏联拖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同情苏联,可以联合苏联共同对德作战,有利于英国的国家利益。31.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1.B罗斯福上台伊始,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通过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保证存款人的存款,以恢复银行信用。到4月,存回银行的存款已达10亿美元。银行信誉的恢复,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3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以下各项中对于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①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实现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32.D“经济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的新一轮扩张,它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努力去适应而不是全面实现西方化,排除④;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排除②。二、简释与问答题(共45分)33.新皇帝的措施(7分)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徒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请根据以上材料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3分)(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1分)(3)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事实上他在推行一种什么新制度?(1分)新旧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2分)33.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要明确新皇帝就是统一全国的秦始皇。(1)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去归纳概况其措施。(2)(3)着重考察的是政治上新实行的郡县制和以前实行的分封制的区别,结合史实分析即可。33.(1)政治上:废除封建国家和王国,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将六国旧贵族迁至首都,加强监视。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驻到全国各地。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3分)(2)分封制(1分)(3)郡县制(1分)秦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第二,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分)34.中国人的社会心态(7分)材料一: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朝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材料二: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说一说当时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3分)(3)上述材料中有关社会心态的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2分)34.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1)说明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生活习俗产生了极大的变化。(2)说明辛亥革命后新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新的措施起到了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人们开始接受了新思想。(3)表述不完全正确。辛亥革命毕竟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辛亥革命影响较小的广大农村不可能较多出现上述变化。34(1)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2分)(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分)(3)不完全正确。因为这种现象只出现在一些大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并不显著;社会上还有一些人眷念过去,存在浓厚的皇权心态,如袁世凯掌权后企图复辟帝制等。(2分)(回答相关正确内容,皆可得分)35.“newdeal”(6分)下列二幅图出现在1933年的美国,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图1职业介绍所前的长队图2(1)左图反映了1929~1933年美国社会的什么状况?(1分)(2)右图中“newdeal”翻译成中文应是;(1分)图中的人物针对图1中的社会状况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3)你如何理解右图中“marchsong”一词的含义?(2分)35.解析:本题主要考察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如何采用新政来解决危机。(1)问主要体现了经济危机造成大量的工人失业。(2)要解决失业问题,政府采用的是“以工代赈”的措施,既扩大了就业的机会,同时拉动了购买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3)主要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来评价。重点是罗斯福新政在金融领域内实行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创造了条件。35.(1)经济危机使美国公民大批失业。(1分,学生答“经济危机严重影响美国”也给1分)(2)新政(1分),新建了许多公共工程(或大量兴建公共工程),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2分)(3)酌情给分。(2分)36.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比例对照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中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图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据表格分析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总趋势是什么?(1分)其主要原因有哪些?(1分)(2)民族迁徙对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何积极影响?(3分)(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分析民族大迁徙对我国古代南方经济产生哪几方面的影响?(3分)36.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1)问,趋势从表中数据即可得出结论,原因主要是北方的战乱频繁和南方的相对稳定。(2)问,主要从民族迁徙对民族之间的交流所起的作用来分析,总体的作用就是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问,主要从南方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来分析,包括劳动力、技术、城市与贸易、生产关系等诸方面。36.(1)总趋势:由北向南迁移。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1分)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1分)(2)①促进民族融合。②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③形成新的民族如回族。④推动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任选3点,每点1分)(3)影响:①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②经济重心的南移。③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南方(长江三角洲)。④最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任选3点,每点1分)37.欧洲的扩张和世界体系形成(8分)《全球通史》写道:“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