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功能分析与优化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功能分析与优化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功能分析与优化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功能分析与优化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功能分析与优化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功能分析与优化方案TOC\o"1-2"\h\u15717第一章绿色建筑抗震功能概述 224336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点 2319661.1.1绿色建筑的定义 25651.1.2绿色建筑的特点 3246721.2抗震功能的重要性 371651.2.1建筑安全 3175931.2.2环境保护 3240581.2.3社会稳定 395441.3研究目的与意义 328120第二章绿色建筑抗震设计原则 4291012.1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4253002.1.1保证结构安全 466232.1.2结构与地基协调 451012.1.3结构构件的连接与构造 4194892.1.4结构的冗余度 4257532.2绿色建筑抗震设计的特殊性 4315962.2.1节能环保 4276372.2.2结构优化 4149112.2.3功能性与舒适性 4294052.3设计阶段的抗震功能优化 553782.3.1结构方案设计优化 5264382.3.2构件设计优化 5123732.3.3地基处理优化 560862.3.4结构抗震功能评估与调整 521252第三章结构体系与抗震功能 5246463.1结构体系的选择 51233.2结构体系对抗震功能的影响 6310043.3结构体系优化方案 612265第四章材料选择与抗震功能 7256374.1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 7198314.2材料功能对抗震功能的影响 740004.3材料优化方案 724125第五章地基与基础设计 8176125.1地基处理与抗震功能 894375.2基础设计原则 8267835.3地基与基础优化方案 921480第六章结构构件抗震功能分析 918086.1构件类型与抗震功能 911476.1.1概述 996706.1.2钢筋混凝土构件 968356.1.3钢结构构件 103006.1.4砌体结构构件 10202116.2构件连接方式与抗震功能 10120886.2.1概述 1025686.2.2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 10157266.2.3钢结构构件连接 11296106.2.4砌体结构构件连接 11194226.3构件优化方案 11199616.3.1钢筋混凝土构件优化 11300006.3.2钢结构构件优化 11199376.3.3砌体结构构件优化 115118第七章绿色建筑抗震功能评估 12244537.1评估指标体系 12143467.2评估方法与流程 12325467.3评估结果的应用 1329200第八章抗震功能优化策略 13210148.1结构体系优化 1349348.2材料优化 13186548.3构件优化 149677第九章工程实例分析 1467339.1工程概况 14198609.2抗震功能分析 14105809.2.1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14321369.2.2地震响应分析 15128029.2.3结构抗震能力评估 1528159.3优化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价 15163089.3.1优化方案 15147859.3.2实施步骤 15157519.3.3效果评价 1527936第十章绿色建筑抗震功能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523710.1发展趋势 162021610.2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16567710.3市场前景与挑战 16第一章绿色建筑抗震功能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点1.1.1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室内环境质量,促进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形式。1.1.2绿色建筑的特点(1)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注重节能和环保,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2)以人为本:绿色建筑关注人的需求,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保障使用者身心健康。(3)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建筑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力求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4)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筑寿命周期内的综合效益。1.2抗震功能的重要性1.2.1建筑安全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对抗震功能的研究对于保障建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建筑抗震功能,可以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2.2环境保护绿色建筑在提高抗震功能的同时有助于减少地震带来的环境破坏。在地震发生时,绿色建筑具有较好的抗倒塌功能,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1.2.3社会稳定提高绿色建筑的抗震功能,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在地震发生后,绿色建筑能够为受灾群众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减轻社会负担。1.3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绿色建筑抗震功能,探讨提高绿色建筑抗震功能的优化方案。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如下:(1)提高绿色建筑抗震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为建筑行业提供绿色建筑抗震功能分析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3)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4)为我国绿色建筑抗震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供参考。第二章绿色建筑抗震设计原则2.1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2.1.1保证结构安全绿色建筑抗震设计首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保证结构安全。这包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震作用及其对结构的影响,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和材料,保证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2.1.2结构与地基协调在抗震设计中,应注重结构与地基的协调。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式,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防止地震时地基失效导致结构破坏。同时应考虑结构与地基的相互作用,提高整体抗震功能。2.1.3结构构件的连接与构造在抗震设计中,应重视结构构件的连接与构造。保证构件间的连接牢固可靠,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还需关注构件的细部构造,如节点、支撑等,以减小地震时构件的损伤。2.1.4结构的冗余度为提高绿色建筑的抗震功能,设计中应考虑结构的冗余度。在结构体系中设置多个传力路径,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储备,降低结构破坏的风险。2.2绿色建筑抗震设计的特殊性2.2.1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抗震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在选材、构造等方面,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环境污染。还需关注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减少建筑物的拆除和重建次数。2.2.2结构优化绿色建筑抗震设计应注重结构优化。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构件尺寸和材料选择,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小的位移和加速度反应,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2.2.3功能性与舒适性绿色建筑抗震设计应兼顾功能性与舒适性。在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保证在地震时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不受影响。2.3设计阶段的抗震功能优化2.3.1结构方案设计优化在结构方案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抗震功能。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结构体系,选择适用于绿色建筑抗震设计的结构方案。还需关注结构体系的冗余度,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功能。2.3.2构件设计优化在构件设计阶段,应重视构件的抗震功能。通过优化构件的尺寸、形状和连接方式,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延性。同时关注构件的细部构造,减小地震时构件的损伤。2.3.3地基处理优化在绿色建筑抗震设计中,地基处理。通过优化地基处理方式,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地震时地基失效的风险。还需考虑结构与地基的相互作用,提高整体抗震功能。2.3.4结构抗震功能评估与调整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应对结构进行抗震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设计参数,提高结构的抗震功能。同时关注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定期进行抗震功能评估,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第三章结构体系与抗震功能3.1结构体系的选择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不断发展,结构体系的选择成为影响建筑抗震功能的关键因素。在选择结构体系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建筑功能与用途: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用途,合理选择结构体系,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功能性。(2)场地条件: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体系,以降低地震风险。(3)材料功能:选择具有较高抗震功能的材料,提高结构体系的整体稳定性。(4)经济性:在满足抗震功能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性,降低建筑成本。3.2结构体系对抗震功能的影响结构体系对抗震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刚度:结构刚度是影响抗震功能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结构刚度可以有效地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降低建筑物的震害。(2)结构延性:结构延性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较高的结构延性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3)结构阻尼:结构阻尼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消耗能量的能力。合理的结构阻尼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4)结构周期:结构周期与地震波的周期相匹配时,容易引起共振,导致建筑物震害加剧。因此,合理选择结构周期,避免与地震波周期相匹配,可以提高抗震功能。3.3结构体系优化方案针对绿色建筑抗震功能的要求,以下是对结构体系的优化方案:(1)采用混合结构体系:结合不同结构体系的优点,采用混合结构体系,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木钢结构等,以提高抗震功能。(2)设置隔震层:在建筑物底部设置隔震层,通过隔震层的变形,降低地震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3)提高结构延性: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提高结构的延性,使其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4)增加结构阻尼:采用减振装置,如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等,增加结构阻尼,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5)优化结构布局:合理布局建筑物的结构,避免产生薄弱环节,提高整体抗震功能。(6)采用新型材料:研究开发新型高功能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超高强度混凝土等,应用于结构体系,提高抗震功能。通过以上优化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绿色建筑的抗震功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四章材料选择与抗震功能4.1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绿色建筑材料应具备以下特性:环保性、可再生性、节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在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降低资源消耗。(3)选择具有良好保温隔热功能的材料,提高建筑节能效果。(4)选择对人体无害的材料,保证室内空气质量。(5)选择具有较高强度和耐久性的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4.2材料功能对抗震功能的影响建筑材料的功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抗震功能。以下几种材料功能对抗震功能的影响较大:(1)材料的强度:材料的强度越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承载能力越强,抗震功能越好。(2)材料的延性:材料的延性越好,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强,抗震功能越好。(3)材料的阻尼特性:材料的阻尼特性越好,地震时能量的耗散能力越强,抗震功能越好。(4)材料的耐久性:材料的耐久性越好,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抗震功能的影响越小。4.3材料优化方案针对绿色建筑抗震功能的要求,以下提出几种材料优化方案:(1)采用高功能混凝土:高功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延性和耐久性,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2)使用钢纤维增强混凝土: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裂功能和延性,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3)选用隔震支座:隔震支座可以有效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抗震功能。(4)采用轻质材料:轻质材料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降低地震时建筑物的惯性力,有利于提高抗震功能。(5)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良好的延性,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通过以上材料优化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绿色建筑的抗震功能,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五章地基与基础设计5.1地基处理与抗震功能地基是建筑结构的基础,其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与抗震功能。在绿色建筑中,地基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地基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保证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2)采用环保型地基处理技术,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3)提高地基的抗震功能,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换填、压实、排水、加固等。这些方法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建筑物荷载和抗震要求进行选择。对于绿色建筑,还需关注以下方面:(1)采用绿色地基处理材料,如再生材料、天然材料等。(2)优化地基处理工艺,降低能耗和排放。(3)加强监测,保证地基处理效果。5.2基础设计原则基础设计是保证建筑物稳定性的关键环节。在绿色建筑中,基础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规模和荷载,合理选择基础类型。(2)充分考虑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保证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下的安全。(3)优化基础结构,降低材料消耗和施工难度。(4)采用绿色基础设计技术,提高基础工程的环保功能。基础类型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复合基础。在选择基础类型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建筑物荷载和抗震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对于绿色建筑,基础设计还需关注以下方面:(1)采用高功能混凝土、钢材等绿色建筑材料。(2)优化基础结构布局,提高材料利用效率。(3)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降低能耗和排放。5.3地基与基础优化方案针对绿色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以下优化方案:(1)采用高强度、高功能混凝土,提高基础承载力和稳定性。(2)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减少材料用量,降低能耗。(3)采用桩基加固技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抗震功能。(4)采用绿色地基处理技术,如土壤固化、地基隔离等。(5)优化基础结构布局,提高材料利用效率。(6)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等,降低能耗和排放。(7)加强监测与检测,保证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通过以上优化方案,可有效提高绿色建筑地基与基础的抗震功能,为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第六章结构构件抗震功能分析6.1构件类型与抗震功能6.1.1概述在绿色建筑中,结构构件的抗震功能是评价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本章主要针对建筑结构中的构件类型及其抗震功能进行分析,为绿色建筑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6.1.2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类型,其抗震功能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强度、钢筋等级、构件截面尺寸等因素。在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和粘结破坏等。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功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提高混凝土强度;(2)采用高功能钢筋;(3)优化构件截面尺寸;(4)设置合理的配筋率。6.1.3钢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其抗震功能优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地震作用下,钢结构构件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弯曲破坏、扭转破坏和局部屈曲等。提高钢结构构件的抗震功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选用合适的钢材;(2)优化构件截面形状;(3)设置合理的支撑体系;(4)加强构件连接。6.1.4砌体结构构件砌体结构构件主要包括砖砌体、混凝土砌块砌体等。其抗震功能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抗剪能力弱、延性差等方面。提高砌体结构构件的抗震功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提高砌体材料的强度;(2)优化砌体结构布置;(3)设置合理的拉结筋;(4)采用新型砌体材料。6.2构件连接方式与抗震功能6.2.1概述构件连接方式是影响建筑结构抗震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连接方式可以提高构件的抗震功能,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6.2.2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主要包括焊接、绑扎、预留孔洞等方式。不同的连接方式对抗震功能的影响如下:(1)焊接连接:焊接连接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但焊接质量不易保证,易产生焊接裂纹。(2)绑扎连接:绑扎连接施工方便,但连接强度相对较低。(3)预留孔洞连接:预留孔洞连接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较好的延性,但施工难度较大。6.2.3钢结构构件连接钢结构构件连接主要包括高强度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等。不同的连接方式对抗震功能的影响如下:(1)高强度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较好的延性,施工方便。(2)焊接连接:焊接连接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但焊接质量不易保证。6.2.4砌体结构构件连接砌体结构构件连接主要包括砂浆连接、钢筋连接等。不同的连接方式对抗震功能的影响如下:(1)砂浆连接:砂浆连接施工简单,但连接强度相对较低。(2)钢筋连接:钢筋连接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较好的延性,但施工难度较大。6.3构件优化方案针对上述分析,以下提出几种构件优化方案,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6.3.1钢筋混凝土构件优化(1)采用高功能混凝土和钢筋;(2)优化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率;(3)提高构件连接质量。6.3.2钢结构构件优化(1)选用合适的钢材和截面形状;(2)加强构件连接;(3)设置合理的支撑体系。6.3.3砌体结构构件优化(1)提高砌体材料的强度;(2)优化砌体结构布置;(3)设置合理的拉结筋;(4)采用新型砌体材料。第七章绿色建筑抗震功能评估7.1评估指标体系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抗震功能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绿色建筑抗震功能评估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和动态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结构指标:包括建筑结构类型、结构体系、结构材料、结构刚度、结构延性等指标,用于评价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功能。(2)建筑功能指标:包括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空间布局、建筑高度、建筑体型等指标,用于评价建筑物的功能对抗震功能的影响。(3)建筑环境指标:包括建筑场地条件、地质环境、地震安全性等指标,用于评价建筑环境对抗震功能的影响。(4)绿色建筑指标:包括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运营等指标,用于评价绿色建筑在抗震功能方面的优势。(5)社会经济指标:包括建筑物的投资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指标,用于评价绿色建筑抗震功能与经济效益的关系。7.2评估方法与流程绿色建筑抗震功能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定量评估法: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评估。(2)定性评估法:根据专家经验和现场调查,对各项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得出评估结果。(3)综合评估法:将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对绿色建筑抗震功能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流程如下:(1)收集资料:搜集与绿色建筑抗震功能相关的资料,包括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的相关文件。(2)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绿色建筑抗震功能的特点,建立评估指标体系。(3)评估方法选择: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4)评估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评估提供依据。(5)评估结果计算:运用所选评估方法,对绿色建筑抗震功能进行计算分析。(6)评估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建议。7.3评估结果的应用绿色建筑抗震功能评估结果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绿色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评估结果可以为绿色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指导设计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抗震功能。(2)为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提供指导:评估结果可以揭示绿色建筑抗震功能的薄弱环节,为抗震加固提供指导。(3)为绿色建筑抗震政策制定提供支持:评估结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绿色建筑抗震政策的完善。(4)为绿色建筑市场发展提供参考:评估结果可以为绿色建筑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促进绿色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5)为绿色建筑抗震宣传教育提供素材:评估结果可以作为绿色建筑抗震宣传教育的素材,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抗震功能的认识。第八章抗震功能优化策略8.1结构体系优化在建筑行业中,结构体系的优化对于提高绿色建筑的抗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结构体系优化,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结构布局优化:合理调整结构布局,降低结构重心,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通过优化结构布局,降低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提高绿色建筑的抗震功能。(2)结构形式优化:采用新型结构形式,如隔震、减震结构,以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结构形式的抗震功能,为绿色建筑提供合理的选择。(3)结构连接优化:加强结构连接,提高节点连接的可靠性和延性。通过优化结构连接,提高绿色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功能。8.2材料优化材料的功能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抗震功能。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优化进行探讨:(1)材料选用优化:根据绿色建筑的特点,选择具有良好抗震功能的材料,如高功能混凝土、钢材等。(2)材料功能优化:研究新型材料,提高材料的强度、延性等功能,以适应绿色建筑抗震需求。(3)材料组合优化:通过合理搭配不同材料,形成具有优异抗震功能的材料组合,提高绿色建筑的抗震功能。8.3构件优化构件优化是提高绿色建筑抗震功能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构件优化进行探讨:(1)构件尺寸优化:根据结构需求,合理调整构件尺寸,提高构件的抗震功能。(2)构件连接优化:加强构件连接,提高连接部位的可靠性和延性,保证地震作用下构件的整体功能。(3)构件形式优化:研究新型构件形式,如预制构件、装配式构件等,以提高绿色建筑的抗震功能和施工效率。(4)构件组合优化:通过合理组合不同构件,形成具有优良抗震功能的构件体系,提高绿色建筑的整体抗震功能。通过以上各方面的优化策略,有望提高绿色建筑的抗震功能,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九章工程实例分析9.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我国某地震多发地区,是一座典型的绿色建筑。工程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建筑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绿色建筑的理念,采用了多种节能环保技术,如绿色屋顶、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等。9.2抗震功能分析9.2.1结构动力特性分析通过对该工程的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结构自振周期:该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自振周期为1.2秒,满足抗震设计要求。(2)振型分布:结构振型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的薄弱环节。9.2.2地震响应分析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各层加速度响应较小,最大加速度响应发生在结构顶层,约为0.5g。(2)地震作用下,结构位移响应较大,但仍在允许范围内。最大位移发生在结构底层,约为20cm。9.2.3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根据抗震功能分析结果,对该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1)该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2)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主体结构及构件均未出现明显损坏,具有良好的损伤控制功能。9.3优化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价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