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造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_第1页
工业制造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_第2页
工业制造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_第3页
工业制造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_第4页
工业制造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制造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TOC\o"1-2"\h\u9839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210325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发展 2218651.1.1智能制造的内涵 258961.1.2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 351261.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3169391.2.1工业大数据 3185091.2.2工业互联网 3175051.2.3云计算 392581.2.4物联网 3190581.2.5人工智能 3420第二章工业互联网基础 4115522.1工业互联网的架构 425352.1.1感知层 478272.1.2网络层 4177892.1.3应用层 4123252.2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4264722.2.1传感器技术 4234512.2.2网络通信技术 4291842.2.3大数据技术 5212552.2.4云计算技术 530052.2.5人工智能技术 5135492.2.6安全技术 519285第三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 5282593.1系统设计原则 5158353.2系统架构设计 690173.3系统集成与优化 616065第四章工业大数据应用 6298124.1工业大数据概述 6145644.2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 7326804.3工业大数据应用案例 724850第五章传感器与智能设备 815085.1传感器技术概述 8157855.2智能设备的特点与应用 8244095.3传感器与智能设备的集成 911326第六章工业控制系统升级 9186586.1工业控制系统的现状与挑战 9239186.1.1现状 9171696.1.2挑战 9164556.2控制系统升级策略 10139416.2.1提高系统兼容性 10250696.2.2增强系统安全性 10284626.2.3提升实时性 10111056.2.4推动智能化发展 10210086.3控制系统升级实践 10303656.3.1某大型钢铁企业控制系统升级 10327336.3.2某化工厂控制系统升级 11320876.3.3某制药企业控制系统升级 1132614第七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安全 11305157.1智能制造安全风险分析 1134697.1.1智能制造系统安全风险概述 11107957.1.2智能制造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11272637.2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策略 1218977.2.1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12301167.2.2安全防护技术手段 12327657.3安全事件应急处理 12138367.3.1安全事件分类 12225277.3.2应急处理流程 127024第八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标准与法规 13133578.1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13255928.2相关法规政策概述 13156168.3标准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413664第九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 14193969.1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14113279.2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4310479.3人才培养政策与措施 1531348第十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 152536010.1典型应用案例介绍 151382710.1.1案例一:某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制造项目 152540910.1.2案例二:某电子制造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161739410.2应用案例分析与启示 16628710.2.1案例一分析 162633310.2.2案例二分析 161816510.3应用案例推广与展望 16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发展1.1.1智能制造的内涵智能制造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智能制造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1.1.2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智能制造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自动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制造业开始引入自动化技术,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2)数字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开始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如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MES(制造执行系统)等。3)智能化阶段:21世纪初,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制造业开始摸索智能化制造,如工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4)网络化阶段: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向网络化、协同化方向发展,实现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与共享。1.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1.2.1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包括生产数据、设备数据、质量数据、物流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为制造业提供决策支持,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1.2.2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人、机器、资源和信息连接起来,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实时监控、故障预测、远程诊断等服务。1.2.3云计算云计算为制造业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海量的存储空间,使得企业可以低成本、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数据,提高生产效率。1.2.4物联网物联网技术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网络设备等连接起来,实现设备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1.2.5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机器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等,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第二章工业互联网基础2.1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其架构体系是支撑工业制造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可分为三个层级: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1.1感知层感知层是工业互联网架构的基础,主要负责采集工业现场的各种数据。感知层包括各类传感器、执行器、智能终端等设备,通过对现场设备的实时监测,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2.1.2网络层网络层是连接感知层与应用层的桥梁,主要负责数据的传输与处理。网络层包括企业内部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多种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层的传输,数据可以实时、安全地到达应用层。2.1.3应用层应用层是工业互联网架构的最高层级,主要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展示。应用层包括各类工业APP、平台、解决方案等,通过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工业制造提供决策支持。2.2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是推动工业制造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以下列举了几项关键技术:2.2.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工业互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各类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传感器的研发与应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实时性。2.2.2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工业互联网网络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边缘计算等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安全性和稳定性。2.2.3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工业互联网应用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工业制造提供决策支持。2.2.4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支撑技术,主要包括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等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能力、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业互联网的可用性。2.2.5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工业互联网的高级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工业制造的智能化、自动化。2.2.6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安全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保证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第三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3.1系统设计原则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原则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以满足工业制造行业对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需求。以下是系统设计原则的具体内容:(1)稳定性:系统设计应保证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能够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2)可靠性:系统设计要考虑各种异常情况,保证关键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3)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根据生产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系统规模和功能。(4)兼容性:系统设计要考虑与现有设备和系统的兼容性,降低集成难度和成本。3.2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制造系统的架构设计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硬件层: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硬件设施,为系统提供数据采集、执行和通信功能。(2)数据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存储和管理,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3)平台层:构建统一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实现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4)应用层: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开发各类应用系统,如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等。(5)用户层: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实现人机交互和远程监控。3.3系统集成与优化系统集成与优化是智能制造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集成:将各种设备与系统进行连接,实现数据采集、控制和通信功能。(2)系统对接: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共享,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3)流程优化: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4)智能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实现智能调度和优化。(5)安全防护:加强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通过以上措施,实现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与优化,为工业制造行业提供高效、稳定、智能的解决方案。第四章工业大数据应用4.1工业大数据概述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包括机器设备数据、生产过程数据、产品质量数据、供应链数据等。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大数据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工业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复杂、来源多样、价值密度低等特点,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2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等技术。(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设备等手段,实时采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2)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Hadoop、Spark等,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3)数据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合并等操作,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据。(4)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觉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5)数据挖掘: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决策提供依据。(6)可视化: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动画等形式展示,便于理解和应用。4.3工业大数据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工业大数据应用案例,展示了大数据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1)设备故障预测: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进行维护,降低故障风险。(2)生产优化: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发觉生产瓶颈和潜在问题,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3)产品质量控制:通过实时采集产品质量数据,监控产品质量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参数,保证产品质量稳定。(4)供应链管理:分析供应链数据,优化采购、库存、物流等环节,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5)能耗优化:分析能耗数据,发觉能源浪费环节,采取节能措施,降低能耗。(6)产品研发: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市场趋势等数据,指导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7)智能运维: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降低运维成本。(8)市场预测:分析市场数据,预测市场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第五章传感器与智能设备5.1传感器技术概述传感器技术是现代工业制造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传感器是一种将物理、化学、生物等非电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能够实现对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在工业制造领域,传感器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基础支撑。传感器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传感原理、传感器材料、传感器设计、信号处理等。传感原理是根据物理、化学等学科原理,将非电量信号转换为电量信号。传感器材料是实现传感器功能的关键,包括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传感器设计则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灵敏度、线性度、稳定性、抗干扰性等因素。信号处理是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实现对环境状态的监测和控制。5.2智能设备的特点与应用智能设备是集成了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的高新技术产品。与传统的机械设备相比,智能设备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自动化:智能设备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2)智能决策:智能设备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实时信息进行决策,优化生产过程。(3)远程监控:智能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诊断,便于及时发觉问题并进行处理。(4)互联互通:智能设备支持工业互联网通信协议,实现与工厂内其他设备的互联互通。智能设备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智能检测设备等。以智能为例,其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完成搬运、装配、焊接、喷涂等任务,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5.3传感器与智能设备的集成传感器与智能设备的集成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核心环节。集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选型:根据智能设备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保证传感器功能满足生产要求。(2)信号处理与控制: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智能设备的实时控制和调节。(3)通信接口:实现传感器与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4)系统集成:将传感器、智能设备、控制系统等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通过传感器与智能设备的集成,工业制造领域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我国工业升级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工业控制系统升级6.1工业控制系统的现状与挑战6.1.1现状工业制造行业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前,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主要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等组成。这些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6.1.2挑战但是在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1)系统兼容性问题: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控制系统之间兼容性差,导致系统升级、维护困难。(2)安全性问题:工业控制系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运行,易受到黑客攻击,导致生产。(3)实时性问题:工业控制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实时数据,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现有系统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易出现延迟现象。(4)智能化水平较低:传统工业控制系统缺乏智能化功能,难以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生产需求。6.2控制系统升级策略6.2.1提高系统兼容性为了解决系统兼容性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控制系统接口。(2)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3)开发通用型控制系统,降低用户使用成本。6.2.2增强系统安全性针对安全性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如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2)采用安全通信协议,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定期更新系统软件,修复漏洞。6.2.3提升实时性为提高控制系统实时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算法,提高数据处理速度。(2)采用分布式架构,降低系统延迟。(3)引入边缘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实时处理。6.2.4推动智能化发展为了提升控制系统智能化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等功能。(2)开发智能算法,优化生产过程。(3)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效率。6.3控制系统升级实践以下为控制系统升级的实践案例:6.3.1某大型钢铁企业控制系统升级该企业原有控制系统存在兼容性差、安全性低、实时性不足等问题。通过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安全通信协议、分布式架构等措施,成功实现了控制系统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功能。6.3.2某化工厂控制系统升级该化工厂原有控制系统难以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生产需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算法等,实现了控制系统升级,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6.3.3某制药企业控制系统升级该企业原有控制系统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易出现延迟现象。通过优化算法、引入边缘计算技术等措施,成功提升了控制系统的实时性,保障了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第七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安全7.1智能制造安全风险分析7.1.1智能制造系统安全风险概述工业制造行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制造系统在为企业带来高效、便捷的生产方式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智能制造系统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设备安全风险:由于硬件设备可能存在设计缺陷、质量问题或老化等问题,可能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引发安全。(2)软件安全风险:智能制造系统中的软件可能存在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窃取企业机密信息或破坏系统正常运行。(3)数据安全风险:智能制造系统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如生产数据、客户信息等,数据泄露或被篡改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4)网络安全风险:智能制造系统依赖于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网络攻击可能导致系统瘫痪,影响生产进度。7.1.2智能制造系统安全风险分析(1)硬件设备安全风险分析:针对硬件设备安全风险,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保证设备功能稳定,降低安全风险。(2)软件安全风险分析:企业应加强对软件的安全管理,及时修复漏洞,提高软件安全性。(3)数据安全风险分析:企业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篡改。(4)网络安全风险分析:企业应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措施,保障系统正常运行。7.2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策略7.2.1安全防护体系构建(1)制定安全策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策略,明确安全目标和措施。(2)设备安全管理:对硬件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保证设备安全。(3)软件安全管理:加强软件安全防护,定期更新软件版本,修复漏洞。(4)数据安全管理: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实施权限控制,防止数据泄露。(5)网络安全管理: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措施,保障系统正常运行。7.2.2安全防护技术手段(1)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根据用户角色分配权限,防止非法访问。(2)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提高数据安全性。(3)安全审计:对系统操作进行实时监控,记录日志,便于安全事件追溯。(4)入侵检测与防御: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发觉异常行为,采取防御措施,阻止攻击。(5)安全防护产品:使用安全防护产品,如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提高系统安全性。7.3安全事件应急处理7.3.1安全事件分类(1)硬件设备故障:如设备损坏、故障等。(2)软件安全事件:如漏洞利用、病毒感染等。(3)数据安全事件:如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4)网络安全事件:如网络攻击、DDoS攻击等。7.3.2应急处理流程(1)事件报告:发觉安全事件后,及时向上级报告,启动应急预案。(2)事件评估:对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级别和影响范围。(3)应急响应:根据事件级别,采取相应措施,如隔离网络、恢复数据等。(4)事件调查与处理:对事件原因进行深入调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5)事件总结与改进:对事件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完善安全防护体系,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第八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标准与法规8.1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是推动工业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该体系涵盖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等多个方面,旨在为我国工业制造行业提供全面、系统的标准指导。在技术标准方面,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网络协议、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以保证各类设备、系统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产品标准则关注智能装备、智能产品、智能控制系统等的关键技术指标和功能要求。管理标准涉及企业内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规划、实施、运维等环节,旨在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服务标准则关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在产业应用中的服务模式、服务质量和评价体系。8.2相关法规政策概述为推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如《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明确了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2)产业政策:通过鼓励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协同等方式,支持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3)财政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4)税收优惠:对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5)人才培养:加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8.3标准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督为保证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标准与法规的有效实施,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建立健全标准制定和修订机制,保证标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2)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监督,保证各类标准在工业制造行业得到有效落实。(3)开展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对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标准与法规的认识和执行力。(4)建立监测与评价机制,对标准与法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方向。(5)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九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9.1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制造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成为关键环节。为了满足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需求,以下对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分析:(1)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涉及诸多技术领域,如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等,需要大量具备技术技能的人才。(2)管理型人才需求: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具备跨领域知识、善于沟通协调、具备创新意识的管理型人才。(3)创新型人才需求: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创新性强,需要大量具备创新思维、研发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4)复合型人才需求: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知识体系的人才,以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9.2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针对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需求,以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1)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2)实践导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跨学科培养:加强跨学科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具备多领域知识背景的人才。(4)国际化视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9.3人才培养政策与措施为满足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需求,以下提出以下政策与措施:(1)完善人才培养政策:制定有利于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支持、职称评定等。(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具备丰富实践经验、高技能水平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设一批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