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排放单位检测实验室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要求_第1页
重点排放单位检测实验室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要求_第2页
重点排放单位检测实验室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要求_第3页
重点排放单位检测实验室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要求_第4页
重点排放单位检测实验室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点排放单位检测实验室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本文件规定了以化石、生物质为燃料的发电企业碳参数检测实验室数字化设计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化石、生物质为燃料的发电企业、配有自备电厂的其他企业碳参数检测实验室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其他行业领域、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可参考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2151.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GB/T32146.1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碳排放主管部门印发的现行有效技术性文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发电企业Powergenerationenterprise发电企业是一种以发电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电力来驱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而发电企业就是为了满足我们对电力的需求而存在的。3.2检测实验室Laboratory/Lab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场所。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3数字化检测实验室Digitalinformationtestinglaboratory通过自动化和标准化手段,建立智能业务系统,将实验室的检测数据直接上传至系统中,从而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大了检测数据的准确度并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4总则24.1设计思想数字化检测实验室宜以安全、绿色、人性化、智能化、可持续性为前提,以满足检测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及特殊要求为原则,构建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的实验室,从而降低运行风险、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能耗损失,满足检验检测工作需求。4.2设计流程检测实验室的数字化设计流程包括实验室规划设计、数字信息化设计。a)实验室规划设计是数字化设计的首要环节,其内容包含实验室场所、实验室辅助设施、实验室环境要求、检测设备种类、技术人员、检测方法等。b)实验室数字信息化设计包含基础层、网络层、应用层。5检测实验室规划设计5.1检测实验室场所检测实验室场所应满足如下要求:a)独立式:整个实验室配置集中在一栋楼内独立设置;c)分散式:根据不同的功能实验、不同环境要求,应有效隔离实验空间;d)单元式:按照不同的检测样品,形成各种不同的实验区域。5.2检测实验室辅助设施检测实验室辅助设施包含但不限于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实验操作台、样品柜、通风柜、通风系统等内容。5.3检测实验室环境要求检测实验室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要求:a)样品制样室应布置在一层;e)发热量检测环境满足检测过程中室温变化量不应超过1℃;f)电子天平运行环境要求应满足GB/T26497《电子天平》中规定的要求;g)其他检测设备或标准方法中有另行规定的,从其要求。5.4碳参数检测设备种类碳参数检测设备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元素分析仪、碳氢分析仪、碳氢氮分析仪、煤中全硫分析仪、烘干法水分测定仪、全水分测定仪、干燥箱、马弗炉、工业分析仪、电子天平、量热仪、气相色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5.5检测实验室技术人员检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具备所从事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正确处理和判断检测结果,并获得相关资质证明或项目技术考核确认。5.6碳参数检测方法碳参数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标准:发热量—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213)—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第8部分:燃油发热量的测定(DL/T567.8)—水泥窑协同处置的生活垃圾预处理可燃物燃烧特性检测方法(GB/T34615)—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384)—固体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0727)—天然气的组分分析气相色谱法(GB/T13610)—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8984-2008)—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GB/T11062-2020)全水分—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1)—煤中全水分测定自动仪器法(DL/T2029)水分—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仪器法(GB/T30732)—煤的工业分析自动仪器法(DL/T1030)灰分、挥发分—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仪器法(GB/T30732)—煤的工业分析自动仪器法(DL/T1030)全硫—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214)—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SH/T0689)—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GB/T11140)—煤中全硫测定红外光谱法(GB/T25214)碳—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476)—煤中碳氢氮的测定仪器法(GB/T30733)—燃料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DL/T568)—煤的元素分析(GB/T31391)—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第9部分:燃油中碳和氢元素的测定(DL/T567.9)—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的测定元素分析仪法(NB/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仪器测定法ASTMD5291)氢—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476)—煤中碳氢氮的测定仪器法(GB/T30733)—燃料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DL/T568)—煤的元素分析(GB/T31391)—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第9部分:燃油中碳和氢元素的测定(DL/T567.9)—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的测定元素分析仪法(NB/SH/T0656)46检测实验室数字信息化设计6.1概述检测实验室数字信息化设计由基础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三层相互关联和支持,共同构成检测实验室的数字化完整体系。基础层是检测实验室的底层,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保障;网络层是中间层,负责检测实验室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应用层是实验室的顶层,主要实现检测实验室的数字化应用。6.2基础层基础层依靠分布在检测设备的感知设备或数据接口,采集各类检测数据和信息并通过网络层进行传输,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用户身份、位置信息;h)样品和设备的身份、位置和状态信息;i)检测数据信息;j)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湿度、温度、噪声、振动、电磁干扰、供电等;k)安全信息,宜包括实验室活动所有阶段可预见的危险源信息。6.3网络层网络构成作为检测实验室的中间层,负责检测数据和信息的传输。网络构成技术包括Internet、移动通信网络、局域网、传感器网络、卫星网络等。6.4应用层应用构成是检测实验室数字化功能服务的实现,实验室应实现但不限于以下功能:业务管理、数据管理等。以上功能可通过单个系统或系统集成的形式体现。系统之间应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数字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系统。6.4.1业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用于实现检测实验室有效、规范、智能化运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业务流程管理、电子原始记录、电子证书(或报告)、技术人员管理、检测设备管理、样品管理、检测方法管理、质量控制管理、环境及设施管理等。6.4.2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具备独立的机房;l)配有保障数据安全的网络防火墙或其他安全措施;m)具备熟悉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等专业能力的机房运管员;n)检测实验室宜结合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数据支撑平台,完成数据汇交整合,从而实现数据共享,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和不一致;o)开展业务、技术、质量等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为实验室发展提供决策参考。7检测实验室管理7.1检测样品的管理实验室应具备以下检测样品的管理:a)具备检测样品流转信息;p)具备样品登记、样品验收、样品储存的相关管理要求;q)具备样品的制备、分装等相关要求;r)具备检测流程、检测记录、质量控制等相关要求;s)具备废弃管理、废弃记录、安全措施等相关要求。7.2检测人员的管理实验室应提出技术人员的管理要求,包括但不限于:a)应具备人员的任用机制,明确人员职责、人员岗位任职等内容;t)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检测人员时刻保持现阶段技术能力;u)应具备人员监督机制,保证公正、准确、诚信的检测活动。7.3检测设备的管理实验室检测设备的管理应包括:a)应对检测设备定期开展溯源工作;b)应配备专人操作、维护检测设备;c)应定期进行期间核查、质量控制工作。7.4检测实验室系统管理检测实验室应制定系统管理制度,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