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安二中、宜春一中、万载中学2025届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安二中、宜春一中、万载中学2025届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安二中、宜春一中、万载中学2025届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安二中、宜春一中、万载中学2025届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安二中、宜春一中、万载中学2025届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安二中、宜春一中、万载中学2025届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对于生物的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刮干热风会影响小麦在开花期传粉,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避免减产B.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成年人排尿量会相应增加,逐渐消瘦,体重减少C.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会均减少D.激素间协同和拮抗对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是有利的,如生长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协同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正确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由DNA转录而来B.转录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RNA上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单链可同时作为模板3.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B.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了明显差异且两者间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该事例说明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有:地理隔离、变异、自然选择、生殖隔离4.下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的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在制装片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B.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再进行计数,结果更接近真实值C.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酵母菌种群增长率变大D.限制d组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物质不足、代谢废物积累等5.下列关于人体内某些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是由脱氧核苷酸形成的多聚体B.食物中的蔗糖可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C.无机盐离子含量过低可导致人体酸碱平衡失调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关6.高等植物细胞内元素转移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器中的是()A.CO2中的碳元素转移到葡萄糖 B.H2O中的氢元素转移到葡萄糖C.丙酮酸中的氧元素转移到CO2 D.ATP中的磷元素转移到RN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K0表示野兔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甲图分析,野兔的种群数量呈_____型增长。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2)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导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3)乙图中C属于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A中能量为1.5×109kJ,B中能量为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下列是有关生物的细胞分裂图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_段,D2E2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______段变化相同。(2)图5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

,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是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基础?_____

(3)图3细胞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___个四分体,_______个染色体组。(4)若图1纵坐标是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DNA数,则图3~图5中哪个细胞的DNA含量与图1中的D1E1段的相等?_________9.(10分)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发生炎症反应后,人体也可以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缓解炎症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请回答:(1)炎症细胞因子使神经细胞兴奋,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内变为____电位,这是由于____造成的。(2)迷走神经纤维B与脾神经之间通过____(结构)联系,在这一结构中完成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___。(3)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物质a为____临床用于抗炎症治疗的可的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大量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____(器官)功能减退。(4)研究表明,通过植入生物电装置刺激迷走神经,可明显缓解炎症反应的症状。尝试解释这种治疗的机理:____。10.(10分)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__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实质上可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若扬子鳄种群数量低于K2,且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则应采取_________保护。(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填“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_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功能。11.(15分)根据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常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_____(2)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因此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___处理。(3)在纯化微生物的过程中,进行平板划线时,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___________。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的量一般不超过1.1mL,其原因是____________。(4)甲、乙两同学在接种完成后,先将平板倒置,然后再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倒置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5)若要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常用刚果红(CR)染色法进行筛选。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生长素的功能应用;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详解】A、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小麦收获的是种子,因此小麦传粉受影响后,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不能避免小麦减产,A错误;B、缺少胰岛素,血糖含量高,大量的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尿量增加;由于糖氧化功能发生障碍,体内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体重减轻,B正确;C、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减少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C错误;D、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A【解析】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完成,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RNA聚合酶能够与基因上的启动子识别并结合,使基因解旋,同时催化转录的开始。【详解】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包括tRNA、rRNA和mRNA的合成,A正确;B、转录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上,与DNA上的基因的启动子结合,B错误;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可以进行,C错误;D、一个基因转录时,DNA的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D错误。故选A。3、B【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土壤酸碱度对个体产生的不同变异有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A错误;B、题意显示两种群已经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显然它们之间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即两个种群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但由于基因突变时不定向的,故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D错误。故选B。4、C【解析】

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3、换培养液的间隔时间越短,营养越充足,所以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3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依次是a、b、c。【详解】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该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让其自行渗入,A正确;B、台盼蓝可以将死细胞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被染色,因此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再进行计数,结果更接近真实值,B正确;C、据图分析可知,随着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酵母菌种群增长率逐渐变小,C错误;D、d组种群数量增长表现为S型,限制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物质不足、有害代谢废物积累、pH的改变等,D正确。故选C。5、C【解析】

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蔗糖为二糖,需要被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无机盐功能之一是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详解】A、RNA是由核糖核苷酸形成的多聚体,DNA是由脱氧核苷酸形成的多聚体,A错误;B、蔗糖需要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后才能被细胞吸收,B错误;C、无机盐可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如血浆中HCO3-含量过少,会造成酸中毒,C正确;D、蛋白质的多样性不仅与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还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核酸的种类及其基本单位、糖类的种类与功能、无机盐功能、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等有关知识,梳理人体内化合物相关内容,形成知识网络。6、A【解析】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二、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详解】A、CO2中的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转移到葡萄糖(CO2→C3→葡萄糖),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B、二糖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需要水参与,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需要细胞器的参与,B错误;C、丙酮酸中的氧元素转移到CO2可发生在酵母菌等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C错误;D、ATP脱去两分子磷酸基团,形成AMP即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RNA的合成可发生在细胞核中,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物质的关系,熟记ATP与RNA的关系,进而结合选项分析作答。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S捕食、竞争、寄生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第一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4)16%【解析】

分析:1、据图甲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处于动态平衡;在K2-K1附近波动。2、野兔摄入=野兔同化量(A)+粪便量(C),野兔同化量(A)=呼吸作用散失量+生长、发育和繁殖(B),生长、发育和繁殖(B)=分解者利用(D)+某种天敌摄入。【详解】(1)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乙中有消费者和分解者,故缺少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是群落演替,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乙图中的C来自野兔产生的粪便,即来自绿色植物(即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表示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4)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野兔的同化量为1.5×109kJ,天敌的同化量为2.4×108kJ,故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108÷(1.5×109)×100%=16%。【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E2F2C1D1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图4404图5【解析】

图1既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3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4表示属于初级精母细胞,图5属于次级卵母细胞。【详解】(1)图5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处于图2的E2F2段;,D2E2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这与图1中的C1D1段变化相同。(2)图5细胞属于次级卵母细胞,其子细胞名称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4细胞。(3)图3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不含四分体,因为四分体形成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有4个染色体组。(4)据图分析可知,若图1纵坐标是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DNA数,则D1E1段表示细胞中DNA数与正常体细胞中的DNA相等,图3细胞的DNA数是正常体细胞DNA数2倍,图4细胞的DNA数也是正常体细胞DNA数2倍,图5细胞的DNA数与正常体细胞DNA数相等。【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别图示的时期,区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过程、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变化,再根据题意作答。9、正Na+内流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和垂体电刺激迷走神经使其兴奋,引起脾神经兴奋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进T细胞分泌乙酰胆碱,进而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以减缓炎症症状【解析】

人体的调节系统分为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通过电信号传导,在神经纤维之间传递时需要经过突触,经过突触时会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激素调节则主要由下丘脑作为内分泌系统的中枢进行主要操控。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控制的。【详解】(1)兴奋时,神经细胞外的Na+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使神经细胞膜内变为正电位;(2)神经纤维之间通过突触连接,神经纤维之间的信号转递在经过突触时会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3)根据题图分析,物质a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激素b作用于肾上腺,则物质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人体的激素调节主要是负反馈调节,大量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会长期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上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导致其功能减退;(4)结合题图分析,植入生物电装置刺激迷走神经能够间接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和T细胞分泌乙酰胆碱,进而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从而减缓炎症症状。【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图中“(—)”符号表示的抑制作用。图中左侧的免疫细胞可表示脾脏中的巨噬细胞。肾上腺皮质激素与乙酰胆碱均作用与巨噬细胞以抑制其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同时还需要注意区分下丘脑分泌的促XX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释放的促XX激素,其受体细胞不同,促XX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为垂体细胞,促XX激素的受体细胞则是对应腺体。10、N0λt基因频率不一定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竞争迁地(易地)K2Ⅰ信息传递【解析】

1、据图分析,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使得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2、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λt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使生物减少的数量,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只有出现生殖隔离,才能产生新物种。

3、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II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说明该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进行保护。扬子鳄是最高营养级,数量减少后,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处于同一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竞争。【详解】(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N0λt。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环境阻力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导致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不一定能够产生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

(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II,且种群数量为K2时,表示该种群环境阻力增加,环境容纳量下降,故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改善其栖息环境,增加其环境容纳量,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为最有效措施。扬子鳄为最高营养级,由于缺少天敌,故其他营养级种群数量和能量增加,扬子鳄食物增多,流向该营养级的能量也会增加;最高营养物种间关系为竞争。若扬子鳄种群数量低于K2,且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则应采取迁地(易地)保护。(3)种群数量在K/2增长率最大,而K2小于K/2,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能够抑制其恢复到K值,如果控制在0,则不能提供给以其为生物的营养级生物能量,控制在K和K1,则数量过高,不利生态系统稳定。若a点变化为干旱,蝗虫数量上升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为曲线I;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绿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