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六校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六校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六校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六校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六校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六校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柏拉图指出,“在雅典由于过分民主,尊重权威已经在群众中消失了,没有一个人学会如何服从”。这表明当时雅典城邦A.人文主义精神过于凸显B.政府管理处于失控状态C.公民参政热情日渐增强D.道德沦丧摧残了民主制2.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A.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C.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D.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3.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其中率先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驾船绕过非洲最南端,克服了前往东方道路上的主要障碍的航海家是A.达.伽马 B.迪亚士 C.麦哲伦 D.哥伦布4.据统计,1953年地质工作的工作量,比1952年分别增加10倍至23倍,钻探增加10倍,坑探增加20倍,槽探增加23倍,普查面积增加10倍,以后几年又逐年增多。这一举措A.促成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反映地质工作是中国工业化建设核心C.旨在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 D.表明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急躁冒进5.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后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 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6.下表为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情况。若为该表选取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时期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1894—1911年15.9814.3614.991911—1920年4.664.3711.181927—1936年13.8911.7614.28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C.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 D.民族资本主义成为主导产业7.《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 B.私田主人永久拥有土地所有权C.封建生产方式比奴隶制进步 D.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8.史载,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也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宰相事务。此举旨在A.弥补政务多、宰相才干差的缺陷 B.防范宰相擅权,加强君主集权C.配合科举制度选贤用人的需要 D.建立较严密完整的官僚机构9.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这表明A.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B.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蓬勃开展D.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10.20世纪以来,许多欧美画家利用有关的视角因素,进行自由、形象的组接,注重感情的挥洒,从而表现相应的主题。这种作品A.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风范 B.抒发了众画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C.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特点 D.突出了反传统及个人主义的特征11.图为“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变化统计资料”。从该资料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经济领域近代化不断发展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深化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 D.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12.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依据自己的观察,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术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是对农民运动革命性、正义性的总体肯定,彰显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由此可知,该考察报告A.建议中共应调整中国革命的道路B.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C.为中国农民起义的合理性作辩护D.强调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性13.20世纪20年代,汉口的对外贸易出现了新的特点。输入品主要限于中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如煤油、用电设备等。那些中国能生产的且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品越来越多地拒之门外。这表明A.中国的轻工业产品物美价廉 B.中国经济格局开始发生改变C.列强经济侵略受到一定抵制 D.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14.下表是不同史籍资料对晚清徐继畲《瀛环志略》的相关叙述,据此推断记述出处继畲初入觐,宣宗(编者注:道光帝)询各国风土形势,奏对甚悉,退遂编次为书,曰《瀛环志略》。《清史稿徐继畲传》……后在闽藩任内,偶著《瀛环志略》一书。甫经付梓,即腾谤议。先师(编者注:福建巡抚吴文榕)独加褒赞,嘱令再加修饰,钞缮进呈。徐继畲私人信件“西土之例,国有兵事,则聚乡绅于公会,令其筹办兵饷”……此制欧罗巴诸国皆从同,不独英吉利也。《瀛环志略卷七》《瀛环志略》从无人问津到总理衙门印制,并作为同文馆的教科书之一。……康梁认为“西人治国有法度”后,乃复阅。《纽约时报》A.作者著书出自于皇帝授意 B.作者对专制制度有所反思C.该书主要内容介绍西方制度 D.民族危机推动国人学习西方15.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据此可知A.辛亥革命使民权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共和思潮影响扩大C.辛亥革命引发了社会动荡不安 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16.如图是彦涵于1943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图中四位完全是农民打扮的人正努力托举着-位穿军装的人正对敌射击,而另一位持枪者正在奋力攀出战壕。在他们的身下,一个年幼的小孩一只手支撑半躺在地,另一只手高举一枚手榴弹,准备递给上方的游击队员。该漫画A.记录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形 B.昭示了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C.反映了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D.表达了抗日民众的顽强信念17.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下列三张不同年份发行的邮票,见证了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这些变革都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党的路线C.促进了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18.公元659年武后颁布《姓氏录》,完全以官员品级和声望为基础。武后去世后,无论是官方还是私家的族谱编写活动都被重申以大族声望而不以唐朝官阶为基础。这说明当时A.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B.宗法制度根深蒂固C.武后政治改革失败 D.门阀政治影响深远19.2013年1月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43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讨论中,与会者多次提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更是表示:“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危机时刻,经济发展具有传染性,往往会传染其他国家,不存在经济孤岛,也没有地方躲避。”这表明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全球化②金融危机促进全球化的进程③克服危机必须加强合作已成共识④当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0.某次会议的决议指出¨七月七日卢沟桥的抗战,已经成了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瓦窑堡 B.西柏坡 C.延安 D.洛川21.1763年,一位西班牙记者写道:“通过许多己流行而有害的书本,诸如伏尔泰、卢梭和爱尔维修所著书籍之影响,在这个国家中已感受到很多人对信仰的冷漠。”1768年,一位法国修道士在游历西班牙后说:“西班牙已普遍产生宗教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宗教改革开始扩展到整个西欧B.进化论传播动摇宗教神学权威C.理性原则得到一些知识分子认同D.民众觉醒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频发22.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这说明太平天国A.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B.坚守闭关锁国政策C.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 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23.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在其大门匾额上写有“中外提福”(中外安福、平安之意)四个大字。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朝后期A.汉族官僚势力上升 B.天下大同观念产生C.中外和好局面形成 D.外交观念发生转变24.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机构:各部门首长联合议事,资历浅者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参与议事,诏敕的颁行必须有宰相的附署。据此推测,该机构是A.枢密院B.政事堂C.内阁D.军机处25.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这些举措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26.史学家傅斯年说:“我们存而不补,这是我们对于材料的态度;我们证而不疏,这是我们处理材料的手段。材料之内使他发现无遗,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他的观点是A.不应该补全材料 B.不应该解释史料C.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 D.应坚持过去之说27.《全球通史》中记载:“19世纪末期的美国福特公司采取了某种大规模生产技术,即制造标准的、可以互换的零件,然后以最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技术A.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基本建立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适应了垄断组织的集中生产D.反映了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28.下列关于启蒙运动的叙述,较为恰当的是A.阐明基督教义,促使欧洲人重新领会神的启示B.宣传自由与理性,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C.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开始探索东方未知世界D.宣传新教思想,战胜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的愚昧29.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常用字在逐步简化,产生了隶书,而且隶书已经遍及楚、秦、晋诸大国,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的抄写、殉葬遗册、盟誓载书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隶书为之。但秦始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此做法A.违背文字发展趋向B.阻碍了文化的交流C.使小篆取代了隶书D.不具有历史必要性30.西蒙·玻利瓦尔被誉为美洲的“解放者”。他领导的起义军解放的图示地区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表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1900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6月“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1949年9月《共同纲领》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问题:(1)如何理解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叙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32.1961年,曲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确定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孔庙、孔府和孔林三处文化遗产被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曲阜周、汉代、明清故城与“三孔”布局关系图——姜腾根据曲阜鲁故城各时期平面复原图自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曲阜城市与三孔布局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政治、文化因素。(2)指出“三孔”的史料类型,筒述其研究价值。33.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及思想变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多治丝麻葛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这种耕作方式的推广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具有哪些基本特点?(3)指出与这种生产模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材料三: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4)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请分析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材料四:(5)依据材料四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五:(6)依据材料五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其理论宣传的各自特点和实践结果的不同。材料六: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7)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材料“在雅典由于过分民主……没有一个人学会如何服从”可知,雅典城邦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使人文主义精神凸显,故选择A选项;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人文主义的凸显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政治管理,故排除B选项;材料并没有将公民的参政热情进行对比,无法比较是否日益高涨,故排除C选项;材料主旨是雅典公民蔑视权威,不懂得服从,这不属于道德沦丧,故排除D选项。2、C【解析】

分析材料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根据所学,说明当时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故C正确;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主要是为限制土地兼并,AB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3、B【解析】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发现好望角,故B正确;达.伽马是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亚洲的航海家,排除A;麦哲伦船队是实现环球航行,排除C;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排除D。故选B。4、C【解析】

材料表明1953年地质、钻探等工作的工作量比1952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结合当时的国家状况可知,地质等工作的工作量提高是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为了适应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改造,不涉及地质、钻探等工作,A错误;“地质工作是中国工业化建设核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错误;工作量的大幅度提高是工人为了工业化建设作出的努力,不是急躁冒进的行为,D错误。故选C。5、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均以古代选贤为榜样,反映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国家的方案,故B项正确;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并未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完善的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排除D项。故选B。6、B【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在1911年至1920年占比下降,1927年至1936年占比上升,这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性,B正确;外国资本在华占比并非一直上升,A排除;官僚资本在1920年之后比例上升,排除C;民族资本主义占据比例并无明显优势,因此不是主导产业,排除D。7、D【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的特点【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其大意是作为集体所有的土地,耕者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反之积极性大增,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故选D项。8、B【解析】

太宗的做法增加了宰相数量,削弱了相权,意在加强皇权,B正确;原来承担宰相事务的功臣继续参与宰相事务,说明这一举措不是弥补宰相才干差的弊端,而且太宗时期能相居多,排除A;这一举措与科举制选拔人才无关,排除C;太宗的举措只是针对中枢机构,说明其目的不是建立完整的官僚机构,排除D。9、B【解析】

根据材料“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可知,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农村的文化宣传,推动了抗日战争这一民族解放的进程,B项正确;当时中国文化重心未转移到乡村,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中国文化重心仍城市,A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文革期间,C项错误;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10、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20世纪以来”“利用有关的视角因素,进行自由、形象的组接,注重感情的挥酒”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反传统和强调个人主义是其基本特征,故选D项;A项指的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指的是浪漫主义美术,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指的是现实主义美术,与材料无关,排除。1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并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从题干信息“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变化统计资料”,结合图表,可知,此题涉及的是工人的数量,而且呈上升趋势。B明显错误;C中的顶峰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仅从工人人数的增加不能说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工人人数激增,说明经济领域近代化不断发展。故,正确答案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12、B【解析】

毛泽东认为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有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故选B;该考察报告并不是建议中共调整革命道路,排除A;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当时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需要,排除D。故选B。13、C【解析】

20世纪20年代,对于中国能够生产其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货品越来越多的被拒之门外,说明中国开始有选择的进口外来商品,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故选C;中国的轻工产品物美价廉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材料内容不涉及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排除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20世纪20年代已经不是黄金时期,排除D。故选C。14、D【解析】

《瀛环志略》描述了西方国家的相关情况,体现了民族危机下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倾向,故选D项;根据“偶著《瀛环志略》一书”可知该书著作不是出于皇帝授意,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作者对专制制度的反思,排除B项;该书主要介绍了西方国家的风俗和地理,并不着重于制度,排除C项。故选D。15、B【解析】

根据材料“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等信息可知,张謇认识到共和是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努力争取实现共和,说明民主共和思潮影响扩大,B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实现共和,没有强调民权观念,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张謇努力争取实现共和的主张,没有强调辛亥革命引起社会动荡方面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立宪派张謇努力争取实现共和的政治理想,说明没有放弃政治理想,D项错误。16、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群众对中国军人抗击日军的支持,表达了抗日民众的顽强信念,D正确;正面战场主要以正规军作战为主,属于大兵团作战,A排除;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D。17、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不论是人民公社还是改革开放,都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D正确;人民公社没有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排除;人民公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不是与时俱进,B排除;人民公社反而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排除。故选D。18、D【解析】

根据题干“完全以官员品级和声望为基础”“都被重申以大族声望而不以唐朝官阶为基础”可知,武后时期的《姓氏录》威胁了世家大族的地位,武后去世后的族谱编写活动再次以大族声望为基础,说明当时门阀政治影响深远,故选D;题干没有涉及社会阶层的固化,A错误;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B错误;题干不能说明武后政治改革失败,C错误。1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经济危机的破坏性更大,没有国家能孤身事外,这反映了在共同应对经济发展危机时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所以③④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②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也不能主导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会加剧金融危机的破坏性,所以答案选③④,即B项。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影响20、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指的是洛川会议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洛川,故D正确;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故A错误;西柏坡确立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故B错误;延安召开的是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故C错误。21、C【解析】

依据材料中“1763年”、“伏尔泰”、“卢梭”、“对信仰的冷漠”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启蒙运动,其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材料体现的正是西班牙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的腐败,不是宗教信仰,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思想领域对宗教信仰的漠视,并未涉及政治革命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2、A【解析】

由材料“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强调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故A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主权的维护,与闭关锁国无关,故B不正确;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起义,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C不正确;维护国家主权即是近代外交观念的体现,故D不正确。23、D【解析】

据材料“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在其大门匾额上写有‘中外提福’(中外安福、平安之意)四个大字。”并结合所学可知,总理衙门是为适应列强需要而设,其作为晚晴重要权力机构之一,其匾额上不宣示四海臣服,而是祈求中外平安无事,可以推知清朝后期外交观念发生转变,D正确;总理衙门的最高领导人是奕䜣,A说法错误;天下大同观念是中国传统观念,B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违背史实。24、B【解析】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这种职位在唐朝时设立,三省长官联合议事的机构是政事堂。故答案为B项。枢密院是管理军务的机构,排除A项;内阁和军机处产生时已不存在宰相,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25、B【解析】

从材料“1893年”“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中可以看出,清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民主革命是20世纪初出现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的外加状况,故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加强”。26、C【解析】

材料“我们存而不补,这是我们对于材料的态度;我们证而不疏,这是我们处理材料的手段。材料之内使他发现无遗,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强调的是论从史出的观点,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故C项正确。27、C【解析】

根据“制造标准的……零件”、“以最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生产技术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用了垄断组织的集中生产,故选C项;推动工厂制度基本建立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排除A项;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是工业革命,而不是材料中的生产技术,故排除B项;根据“19世纪末”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所以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的说法有误,故排除D项。28、B【解析】

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宣传自由与理性,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故B正确,AD错误;新航路开辟在1500年前后,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故C错误。29、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字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秦始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而小篆比隶书繁琐,这违背了文字发展趋向,故A正确;统一文字并不会阻碍文化的交流,故B排除;小篆并未取代隶书,而是两者并存,故C排除;统一文字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具有历史必要性,故D排除。30、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南美洲地区,①②符合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故A项正确;③④是巴西和阿根廷,不是玻利瓦尔解放的地区,故B、C、D三项排除。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列强重新对中国侵略政策激起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1949年9月,针对近代签订的不同条约制定了不同对策。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和探索救国之路。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解析】

(1)理解: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和所学从巴黎和会对于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及五四运动反的性质和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作用回答。(2)趋势;依据表格中条约的内容从1919年之前和1919年以后两个时段对不平等条约进行分析。主要影响: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才从不平等条约对于中国民族危机影响、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破坏、中国社会近代化阻碍以及民族意识觉醒回答前期影响。依据材料内容和所学从收回权利、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以及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回答后期不平等条约的影响。32、(1)演变特点:“三孔”的兴建与曲阜城市的营建与发展几乎同时进行,历史悠久;城市规模不断减小,但“三孔”建筑群规模不断扩大。政治原因:周朝实行分封制,曲阜是鲁国的都城;汉代、明清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曲阜是地方城市。文化因素:周朝实行周礼制度;汉代、明清时期,儒学成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使曲阜古城完成了从诸侯国的都城向儒家文化圣城的转变。(2)类型:实物史料。研究价值: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儒家文化演变、社会历史变迁、中国社会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曲阜周、汉代、明清故城与‘三孔’布局关系”及周、汉、明清时期孔庙、孔府、孔林位置布局可知,“三孔”的兴建与曲阜城市的营建与发展几乎同时进行,并且从周至明清一直延续下落,历史悠久;周、汉时期,孔庙、孔府等规模不大,但到明清时期“三孔”规模明显扩大,体现了城市规模不断减小,但“三孔”建筑群规模不断扩大的特点。政治因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阜市孔子故乡,商殷故国,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而曲阜是鲁都;汉至明清,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这时期曲阜市地方城市。文化因素,曲阜是孔子故乡,周朝时期文化方面实行礼乐制度,孔子维护礼乐制度;汉代通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学,儒学确立其正统地位,汉至明清,使曲阜古城逐渐完成了作为儒家文化圣城的转变。(2)类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三孔”是文化遗址,属于研究古代历史方面的实物史料;研究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曲阜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是黄帝生地、神农故都、商殷故国、周汉鲁都,是东方文化重要发祥地,因此曲阜及“三孔”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儒家文化演变、社会历史变迁、中国社会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三孔”的维护及研究有利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爱国主义等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回答。33、(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作用:提高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