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组织图标及详细介绍_第1页
全球组织图标及详细介绍_第2页
全球组织图标及详细介绍_第3页
全球组织图标及详细介绍_第4页
全球组织图标及详细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联合国(UnitedNations,UN)

创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凯歌声中。联合国这一名称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作战的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后又有波兰补签。同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UnitedNations)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坐标(地理坐标系):40.749915°-73.967428°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秘书长:潘基文(BanKi-moon)(2007年1月1日上任)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

成员国:195个

总部所在地: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肯尼亚内罗毕等1946年1月10日至2月14日,第一届联合国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伦敦举行。51个创始会员国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联合国组织系统正式开始运作。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联合国设有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6个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常会。新一届常会每年9月开幕,通常持续到12月中下旬。大会可在会议期间决定暂时休会,并可在以后复会,但必须在下届常会开幕前闭幕。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大会有权讨论《宪章》范围内的任何问题或事项,并向会员国和安理会提出建议。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按地区分配原则选出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宪章》规定,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秘书处由秘书长和联合国工作人员组成,其职责是为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服务,并负责执行这些机构所制定的方案和政策。秘书长是联合国的最高行政首长,现任秘书长为韩国人潘基文(2007年1月1日上任)此外,联合国根据需要还设立了数目繁多的各种理事会、委员会或其他机构。联合国会员国:凡要求加入联合国的国家必须提交一份申请书,声明接受宪章所载义务,由安理会推荐,经联合国2/3多数会员国通过,即被接纳为会员国。安理会对联合国某一会员国采取防止行动或强制行动时,联合国大会可根据安理会的建议中止该国行使会员国的权利和特权。安理会可以恢复这些权利和特权的行使。对一再违背宪章原则的会员国,大会可根据安理会的建议将其开除出联合国。联合国会员国在联合国所在地设有常驻代表团,观察员在联合国设有常驻观察员办事处。截止到2002年9月27日,有会员国191个。其中亚洲39个,非洲53个,东欧及独联体国家27个,西欧23个,拉丁美洲33个,北美洲、大洋洲16个。另外,有2个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国:梵蒂冈、巴勒斯坦(地位高于梵蒂冈)。总部: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瑞士日内瓦设有联合国欧洲办事处。2003年9月1日,包括联合国秘书处大院及附近的其它联合国机构办公大楼在内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实行全面禁烟措施。

红十字标志是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是武装力量医疗机构的特定标志,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红十字标志是红十字运动的象征,体现着当今世界的人道与同情。它的存在和正确使用,对于执行人道主义保护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十字作为救护团体应有识别标志的想法,是由五人委员会的成员之一阿皮亚医生最先提出来的。1863年10月,他建议采纳“白底红十字”的臂章作为伤兵救护团体志愿人员的识别标志。五人委员会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日内瓦公约明文指出红十字标志系掉转瑞士国旗的颜色而成。这样做是为了对日内瓦公约发祥地瑞士表示敬意。从此,白底红十字旗帜逐渐飘扬到世界各个角落。人们看到红十字,就想到人道主义,也想到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瑞士。

此外,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战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联邦委员会,红十字标志冒犯该国士兵的宗教信仰,该国陆军已采用红新月标志代替红十字标志。随后,一些阿拉伯和伊斯兰教占优势的国家也相继采用红新月标志。但黎巴嫩、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虽然伊斯兰教的影响较强,仍然沿用多数国家所使用的红十字标志。红十字标志有两种,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白底红十字”,伊斯兰国家使用“白底红新月”。

3.非洲联盟

非洲联盟(AfricanUnion,简称非盟),是一个包涵了53个非洲会员国的联盟。2002年7月在南非成立,是属于集政治﹑经济和军事于一体的全洲性政治实体。非洲联盟的前身是于1963年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阿贝巴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联盟于未来有计划统一使用货币、联合防御力量、以及成立跨国家的机关,这包括一个管理非洲联盟的内阁政府。此联盟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发展及稳固非洲的民主、人权、以及能永续发展的经济,除此之外亦希望减少非洲内部的武装战乱及创造一个有效的共同市场。概况成立年份:2002年成员国数目:53(2003年7月数字)注:绝大部份非洲国家皆有加入非洲联盟,唯独摩洛哥于1986年退出,因为该国抗议西撒哈拉以国家名义加入非洲联盟。成员国: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Algeria埃及阿拉伯共和国Egypt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Libya苏丹共和国Sudan突尼斯共和国Tunisia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国(西撒哈拉)WesternSahara

贝宁共和国Benin布基纳法索Burkina乍得共和国Chad科特迪瓦共和国Coted'Ivoire(IvoryCoast)冈比亚共和国TheGambia加纳共和国Ghana几内亚共和国Guinea几内亚比绍共和国Guinea-Bissau利比里亚共和国Liberia马里共和国Mali尼日尔共和国Niger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Mauritania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Nigeria塞内加尔共和国Senegal塞拉利昂共和国SierraLeone多哥共和国Togo佛得角共和国CapeVerde喀麦隆共和国Cameroon中非共和国CentralAfricanRepublic赤道几内亚共和国EquatorialGuinea

加蓬共和国Gabon刚果共和国RepublicoftheCongo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扎伊尔)DemocraticRepublicoftheCongo圣多美及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SaoTome&Principe

安哥拉共和国Angola博茨瓦纳共和国Botswana科摩罗联盟TheComoros莱索托王国Lesotho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Madagascar马拉维共和国Malawi毛里求斯Mauritius莫桑比克共和国Mozambique纳米比亚共和国Namibia斯威士兰王国Swaziland南非共和国SouthAfrica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Tanzania赞比亚共和国Zambia津巴布韦共和国Zimbabwe布隆迪共和国Burundi吉布提共和国Djibouti厄立特里亚国Eritrea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Ethiopia肯尼亚共和国Kenya卢旺达共和国Rwanda塞舌尔共和国Seychelles索马里Somalia乌干达共和国Uganda

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LaborOrganization——ILO)根据《凡尔赛和约》,作为国际联盟的附属机构成立。1946年12月14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组织宗旨是: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劳资双方合作;扩大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工人生活与健康”;主张通过劳工立法来改善劳工状况,进而“获得世界持久和平建立社会正义。该组织实行“三方代表”原则,即各成员国代表团由政府2人;工人、雇主代表各1人组成,三方都参加各类会议和机构,独立表决。际劳工大会是最高机力机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闭会期间理事会指导该组织工作,国际劳工局是其常设秘书处。主要活动有从事国际劳工立法,制定公约和建议书以及技术援助和技术合作。至2004年6月有177个成员。截至2006年6月有178个成员

美洲国家组织的前身是“美洲大陆共和国联盟”。1889年10月~1890年4月,美国同拉美17国在华盛顿举行第1次美洲国际会议,4月14日建立了“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及其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后来,4月14日定为“泛美日”。1901年10月~1902年1月,第二次美洲国际会议在墨西哥召开,提出改组“商务局”。1910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4次会议上,把“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改名为“美洲共和国联盟”,把“商务局”改名为“泛美联盟”。1945年3月,在《联合国宪章》签署之前,美洲21国在墨西哥举行的泛美会议决定改组和建立一个美洲区域性组织。1948年在波哥大举行的第9次会议上,通过了《美洲国家组织宪章》,改称为“美洲国家组织”。1967年第3次泛美特别会议通过了《宪章》的修改议定书,1970年2月27日生效。议定书规定以“美洲国家大会”取代“美洲国际会议”,会期由原每5年举行一次改为每年举行一次,常设机构改称“秘书处”。

【宗旨】加强本大陆的和平与安全;保障成员国之间和平解决争端;在成员国遭到侵略时,组织声援行动;谋求解决成员国间的政治、经济、法律问题,促进各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合作;控制常规武器;加速美洲国家一体化进程。

【成员】《美洲国家组织宪章》规定,凡批准该宪章的美洲国家都可成为成员国。目前,所有美洲国家都是成员国,共35个:阿根廷、安提瓜和巴布达(1981)、巴巴多斯(1967)、巴哈马(1982)、巴拉圭、巴拿马、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多米尼克(1979)、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哥斯黎达加、格林纳达(1975)、海地、洪都拉斯、加拿大(1990)、美国、墨西哥、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圣卢西亚(1979)、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981)、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1984)、苏里南(1977)、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7)、危地马拉、委内瑞拉、乌拉圭、牙买加(1969)、智利、圭亚那(1991)、伯利兹(1991),古巴(自1962年一直被拒绝参加该组织的活动)。(注:括号内为加入日期。)

6.阿拉伯联盟\

为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与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条约》,宣告联盟成立。到1993年共有22个成员国。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维护阿拉伯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协调彼此的活动。组织机构主要有首脑会议、联盟理事会和秘书处,总部设在开罗。联盟成员国自成立后陆续缔结了一些加强各方面合作的条约、协定,在维护本地区石油国权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处理阿拉伯国家间分歧和解决本地区国家间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当代国际社会,尤其是中东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

【成立日期】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立,简称阿盟。

【宗旨】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的事务和利益,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判决的执行以及引渡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成员国相互尊重国家的政治制度,彼此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解决,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它国无约束力。【成员】22个(2002年):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

名称:南极洲(Antarctica)。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面积: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范围: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地理分区: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极点。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地理常识:在南极点不管向哪面走都是向北方。居民: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查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简史:1738~1739年,法国人布韦航海时发现了南极附近的一个岛屿(今布韦岛)。1772~1775年,英国人库克到达南极附近的南设得兰群岛。1820~1821年,美国人帕尔默、沙俄人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英国人布兰斯菲尔德先后发现了南极大陆。1838~1842年,英国人罗斯、法国人迪尔维尔、美国人威尔克斯等先后考察了南极大陆。1911年12月阿蒙森等四名挪威人首次到达南极极点。1928~1929年,美国人作了几次南极飞行考察,并建立了“小亚美利加基地”。

8.东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英文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宗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确定的宗旨和目标是:(1)以平等与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2)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等问题的合作与相互支援;

(4)在教育、职业和技术及行政训练和研究设施方面互相支援;(5)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改善交通运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6)促进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7)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标的国际和地区组织保持紧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寻与其更紧密的合作途径。

【成员】10个(截至2000年底):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亿。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orthAtlanticTreatyOrganization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简称北约,英文简称NATO。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苏联的战略,1949年4月4日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生效。至1992年共有16个成员国,增加了土耳其、希腊、德国、西班牙。总部在布鲁塞尔。组织机构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常设代表理事会、军事委员会、国际秘书处等。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历来由美国将领担任。北约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合作,协调立场,加强集体防务,每年举行各种联合军事演习。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几乎合乎逻辑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一、成立日期1949年4月4日。

二、宗旨

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三、成员

26个(2006年):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在1970年3月举行的第一次伊斯兰国家外长会议上,决定成立伊斯兰会议组织。1970年5月,伊斯兰会议组织在沙特阿拉伯吉达正式成立。伊斯兰会议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巩固成员国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合作;努力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反对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其民族权利和重返家园的斗争,支持一切穆斯林人民保障其尊严,独立和民族权利的斗争。伊斯兰会议组织的主要机构有:

1、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最高权力机构,也称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不定期举行。2、外长会议,每年轮流在一个成员国举行一次。3、常设秘书处,设在吉达。另还设有伊斯兰开发银行、伊斯兰团结基金会、伊斯兰通讯社和世界伊斯兰教育中心、耶路撒冷委员会、伊斯兰和平委员会、伊斯兰经贸、科技合作等常设委员会、伊斯兰法庭和伊斯兰发展基金会等机构。

【成立日期】1970年3月举行第一次伊斯兰国家外长会议,决定成立伊斯兰会议组织,1970年5月正式成立。

【宗

旨】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加强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合作;努力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反对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其民族权利和重返家园的斗争;支持所有穆斯林人民保障其尊严、独立和民族权利的斗争。【成

员】57个(2001年):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阿富汗、阿联酋、也门、阿曼、阿塞拜疆、埃及、巴勒斯坦、巴基斯坦、巴林、贝宁、布基纳法索、冈比亚、吉布提、吉尔吉斯斯坦、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加蓬、喀麦隆、卡塔尔、科摩罗、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马尔代夫、马来西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孟加拉国、摩洛哥、莫桑比克、尼日尔、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塞内加尔、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土耳其、文莱、乌干达、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印度尼西亚、约旦、乍得、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苏里南、科特迪瓦、圭亚那、塔吉克斯坦和多哥。3个观察员国:泰国、中非共和国和波黑。【主要负责人】秘书长贝尔克齐兹(Dr.AbdelouahedBelkeziz,摩洛哥人),2000年6月在第27届外长会议上当选。任期4年。【总

部】秘书处在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吉达市。

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简称欧盟(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和近5亿人口(2007年1月),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成员国

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

至2007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他们是:

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英联邦TheCommonwealth

一、成员英联邦成员共52个,分别为:

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巴哈马、孟加拉国、巴巴多斯、伯利兹、博茨瓦纳、文莱、喀麦隆、加拿大、塞浦路斯、多米尼加联邦、斐济、冈比亚、加纳、格林纳达、圭亚那、印度、牙买加、肯尼亚、基里巴斯、莱索托、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耳他、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瑙鲁、新西兰、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圣基茨与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萨摩亚、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斯威士兰、坦桑尼亚、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图瓦卢、乌干达、英国、瓦努阿图、赞比亚(巴基斯坦,2007年11月22日退出)。

二、简介英联邦是英国对联邦其他成员国在政治、军事、财政经济和文化上施加影响的组织。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帝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遭到削弱,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便逐渐用英联邦代替英帝国的称号。英国国王为联邦的元首和象征。英联邦没有设立任何权力机构。主要组织机构有: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亚太地区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联邦财政部长会议及其他部长级专业会议。1965年起设立英联邦秘书处,其职责是促进英联邦的合作,筹划英联邦各级会议。秘书处设在伦敦。爱尔兰、南非和巴基斯坦原是英联邦成员,已分别于1949年、1961年和1972年宣布退出。此外,还有一些英联邦的联系国和原英国直辖的属地也包括在英联邦之内。英雄港亦译“安格腊-杜-埃罗伊兹木”。北大西洋亚速尔群岛港口。在特塞拉岛南岸。人口1.7万。建于1534年,曾是亚速尔群岛的行政中心。有鱼类罐头、制革、烟草等工厂和刺绣等手工业。输出葡萄酒、菠萝、乳制品。有十六世纪教堂和十七世纪的城堡。

英联邦总人口约1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总贸易额占全球的五分之一。现有52个成员(2007年11月22日,英联邦部长级行动小组发表声明称,鉴于巴基斯坦“未能满足恢复宪法等要求”,英联邦决定中止巴基斯坦的英联邦成员资格),其中32个为人口在150万以下的小国。每年4月27日为英联邦日。出版物有《英联邦潮流》(双月刊)、《今日英联邦》和《英联邦手册》。英联邦不是一个共和国,也没有中央政府。英王是英联邦的名义元首。英联邦不设权力机构,英国和各成员国互派高级专员,代表大使级外交关系。随着英联邦内部联系越来越不稳定,如今,英国已不再是英联邦的主宰,英联邦也只是一个松散的、政治经济磋商和合作组织。2007年11月,印度驻英国高级专员卡马莱什·夏尔马在坎帕拉举行的2007年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上当选为英联邦秘书处自1965年成立以来的第五位秘书长。他将于2008年4月1日正式接替现任秘书长唐纳德·麦金农。

1947年2月6日,当时在南太平洋地区有属地和托管地的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荷兰六国政府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签署了《堪培拉协议》,宣布成立南太平洋委员会(SouthPacificCommission)。1962年荷兰把西伊里安移交给印度尼西亚后退出。南太平洋委员会总部设在新喀里多尼亚首府努美阿。委员会一度取名南海委员会。在1997年10月举行的会议上该组织决定从1998年10月起改名为太平洋共同体(PacificCommunity--PC)。该组织宗旨是促进南太平洋地区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进步。主要在医疗卫生、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咨询和起顾问作用。1976年起又扩大至农村发展、青年事务、文化教育、体育交流、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等方面。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向南太岛国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全体委员会是南太平洋委员会最高决策机构,有权任命南太平洋委员会主要官员。每年在年会前4个月举行会议。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创始成员为:澳大利亚、法国、荷兰(1962年退出)、新西兰、英国和美国。截止1997年10月有成员26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汤加、萨摩亚、瑙鲁、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基里巴斯、瓦努阿图、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美属萨摩亚、关岛、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库克群岛、纽埃、托克劳、皮特开恩群岛、北马里亚纳自由联邦和帕劳。1997年10月20日,英国在退出该组织2年(1996年1月1日)后决定从1998年起重返南太平洋委员会。出版物:《活动月刊》和《南太平洋会议报告》年刊,均为英、法文。主要活动是在医疗卫生、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方面提供咨询,提出工作计划。【成立日期】1947年2月6日,当时在南太平洋地区有属地和托管地的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荷兰等六国政府签署了《堪培拉协议》,宣布成立南太平洋委员会(SouthPacificCommission——SPC)。1962年,荷兰把西伊里安移交给印度尼西亚后退出。

1950年,该委员会为了使南太平洋地区的属地和托管地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决定每3年召开一次南太平洋会议。1967年后,改变为每年召开一次。1973年,根据澳大利亚建议,南太平洋委员会和南太平洋会议每年举行一次联席会议,1974年起执行,通称“南太平洋会议”,就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方向、优先项目、吸收合作伙伴、选举和任命委员会主要官员等重大事务作出决策。但此前仅美、英、法、澳、新、西萨摩亚、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库克群岛、所罗门群岛、瑙鲁、图瓦卢和纽埃13个政府成员代表有选举权。在1983年第23届南太平洋会议上,根据澳大利亚的提议,规定现有的27个成员都有选举权。【宗

旨】促进南太平洋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进步的非政治性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向南太岛国提供经济技术援助。

【成

员】27个(1998):美国、英国(曾于1995年退出,1998年1月重新加入)、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汤加、萨摩亚、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里巴斯、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帕劳、库克群岛、所罗门群岛、瑙鲁、图瓦卢、马绍尔群岛、美属萨摩亚、关岛、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和富图纳、纽埃、托克劳、皮特凯恩群岛、北马里亚纳自由联邦。智利正在申请加入。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776年),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过三次,分别是在公元1916、1940和1944年),会期不超过16天。由于1924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奥运五环】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当今流传最广的标志要数奥林匹克五环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环“转”到哪里,奥林匹克运动就在哪里生根开花。说起五环的来历,曾经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第一次举行火炬传递活动,火炬的传递路线自奥林匹亚开始,从希腊北部出境,沿多瑙河穿过奥地利,最后进入德国。为了烘托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卡尔·迪姆及其同事几乎完全按照古奥运会的情景来布置沿途经过的古希腊遗址。火炬到达德尔菲帕那萨斯山的古代运动场时要举行一个特别仪式,这时,迪姆突发奇想,在一个高约3英尺的长方形石头的四面设计并刻上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放在了古运动场的起跑线一端。仪式结束后,火炬继续北上,而这块作为道具的石头却被留在了古运动场。由于极少有人知道这块刻有五环标志石头(后被称做“迪姆之石”)的真实身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被当做了“有3000年历史的古代奥运会遗迹”。这个以讹传讹的错误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德尔菲的希腊官员指出。1972年5月,这个假文物被送到德尔菲的另一个地方——古罗马广场入口处。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出自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之手。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有自己的标志,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