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_第1页
牛结节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_第2页
牛结节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_第3页
牛结节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_第4页
牛结节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结节病的病原为牛结节性疹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出现感染,会对牛群的健康生长构成很大威胁,且不利于养殖场的稳定发展。为此,应该加强对该病流行特点、传播媒介、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分析,制定科学完善的疾病防治体系,推动养牛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1特点及危害1.1典型特点牛结节病较为常见,又称牛疙瘩皮肤病,容易引起病牛除皮肤外的组织感染,影响牛产品的销售及养牛业的健康发展。牛结节病的突出性特点是,体温不断升高,超过40℃,呈稽留热型,持续时间一般可达7d。初期病牛表现以鼻炎为主,有黏性分泌物从鼻部流出,且病牛体表出现一些明显的硬块,多数呈圆形,并隆起,大小在20~30mm,该硬块即结节有明显的触痛。其病变主要集中在四肢、胸、颈等处的皮肤上,不利于牛的健康生长,同时会影响牛的产奶量与市场交易,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2危害性牛结节病缺少有效控制会发展成鞍坏疽,其治疗需要长达几个月的时间。牛结节病的病毒传播方式较多,如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都可引发其他牛感染,并且可以通过蚊虫传播。此外,该病可通过患病母牛传播给犊牛,即垂直传播。目前对牛结节病缺少针对性疗法,需要提高对疫苗接种的重视,加强预防和治疗药品的研发,有利于降低牛结节病的传播概率,减少给牛及养殖场造成的不良影响。2流行状况2.1地区流行特点牛结节病的发生率较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面积传播,但养殖区域不同流行特点也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养殖区域内也会出现不同的感染概率。多数地区的牛结节病发生率为5%~20%,少部分地区牛结节病的发生率可达80%。该病初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容易与其它疾病的症状混淆;发病后期症状会与其他疾病有明显区分。所以,要明确牛结节病的典型临床症状,配合做好预防及诊断工作,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减少给牛健康生长的不良影响,确保养殖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2.2主要病原牛结节病是由山羊痘属的牛结节性疹病毒引起的,属于病毒传染病。牛结节病始于非洲地区,2019年在新疆伊犁州首次发现此病病例,其发生率较高,是一种皮肤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表现是,病牛的皮肤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结节。牛结节性疹病毒对化学及物理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在pH6.6~8.6的环境中能够长期存活,利用4℃的细胞营养液或甘油盐水进行实验,病毒能够存活长达4~6个月,同时病毒在干燥痂皮中可以存活1个月以上。此外,在-80℃的条件下,病变皮肤中的病毒可存活10年。在世界的很多地区,牛结节病都有较高的发生率,严重阻碍了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2.3传播方式牛是牛结节病的主要自然宿主,病毒通常存在于病牛的血液、肌肉、内脏以及皮肤结节中,同时病牛的唾液中也含有病毒,一旦饲养环境被污染,必然导致同一区域环境中山羊、家兔等家畜被传染。该病毒的传播方式有直接传播,但传播效率很低。而节肢动物是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如果家畜食用被污染的饲料或水源,也会大幅增加感染牛结节病的概率。此外,牛结节病的季节性特点较为明显,不仅阻碍牛的健康生长,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母牛可通过子宫、乳汁传播病毒;而公牛可通过精液传播,需要重视该病通过各类间接及直接方式的传播,增强对牛结节病的防控意识,避免造成大面积传播,以减少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3临床症状牛结节病一般可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牛感染该病,则会出现发热等症状,体温最高可达40℃以上,且伴随精神不振、采食量降低、流泪等症状,甚至引发结膜炎。病期,牛的颈部、蹄部以及胸部的皮肤部位出现结节,且有明显的触痛,容易降低牛奶的产量,严重时导致公牛不育。通常该病的潜伏期为6~9d,其发病率在5%~85%,而死亡率可达20%。在各种牛中,泌乳期母牛发病较重,可导致泌乳量严重下降。自然条件下牛结节病的潜伏期在2~4周,多数病例在发病后的48h内,其颈部、头部等皮肤上出现结节并不断增加,数量庞大,并向全身的范围内扩散。其中较小的结节能够自发消退,且不会留下明显痕迹。部分结节容易引发溃疡,多数大结节会出现纤维化,甚至持续几个月。如果是急性感染,病牛会发生皮下水肿,且容易出现坏死和脱落,进而增加继发细菌感染的几率,若气管部位出现损伤,会引发气管塌陷,使病牛窒息死亡。4治疗措施4.1治疗方法牛结节病是一种牛病毒性疾病,既能感染羊,也能感染牛。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现牛结节病的疑似病例,需要及时做好隔离饲养,避免将牛和羊混养,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安排专门的养殖管理人员,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剂落实消毒工作,结合牛结节病病毒的特点及敏感特性明确消毒剂类型。对牛群进行紧急免疫,未发病牛的接种剂量为5头份/头,发病牛注射10头份/头,需要间隔14d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利用福欣胺及双黄连粉针混合注射,福欣胺及双黄连粉针的用量分别为1mL/25kg.bw、2g/200kg.bw,同时使用惠可宁进行注射,用量为1mL/25kg.bw,连用3d。除此之外,需要在病牛的精料中添加威控及清解颗粒,用量均为2kg/t料,应用7d。重视加强生物安全,做好蚊虫灭杀工作,有序落实消毒工作,促使病牛快速康复。4.2治疗案例以某地区养牛户A为例,养殖了41头肉牛,某日早晨养殖人员发现1头母牛出现发热症状,且在皮肤处发现结节,当地畜牧部门安排技术人员针对患病母牛进行羊痘疫苗接种。对病牛利用10头份/头的羊痘疫苗进行免疫,之后采用1mL/25kg.bw的福欣胺以及2g/200kg.bw的双黄连粉针进行混合注射,配合使用1mL/25kg.bw的惠和宁注射治疗,共用药5d,1周后患病牛痊愈;养牛户W饲养38头肉牛,在某天投喂饲料时,发现有2头育肥牛出现牛结节病的典型临床症状,聘请专业的畜牧技术人员进行诊断与治疗,采用与养殖户A相同的免疫治疗方式,连续治疗3d,1周病牛痊愈,可见这种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理想,可在行业内推广及应用。5预防路径5.1及时隔离牛结节病传染源如果养殖户在牛群饲养中发现牛结节病的疑似病例,应该第一时间上报给畜牧部门,同时与动物防疫站进行沟通,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入养殖场进行诊断、治疗。在隔离饲养过程中,应该保证隔离位置选择的合理性,优先选择下风口的位置,避免过强的空气流通扩展传播范围。综合评估患病牛的整体情况,针对不具备饲养价值的牛,做好淘汰处理。对部分经过治疗达到康复标准的病牛,应该继续隔离3~4周,避免其携带病毒感染其他牛,降低二次传播的风险。5.2有序落实养殖环境消毒工作规范落实消毒工作,有利于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避免病毒感染更多牛。对牛结节病的消毒工作,应该从三个层面出发,主要是病牛体消毒、隔离病区消毒以及整个养殖场消毒。(1)病牛体消毒需要利用消毒剂,以喷雾的方式喷洒到病牛全身,常用1%的过硫酸氢钾溶液,同时及时清理病牛体表的分泌物,重点消毒病牛2~3m范围内的区域;(2)隔离病区消毒,可以建造专门的消毒池,主要注入2%的火碱溶液;(3)整个养殖场消毒,需积极采用强氧化剂类及醛类复合型消毒剂,构建联合消毒模式,利用漂白粉施撒在圈舍地面位置,并采用0.1%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进行喷洒,保证消毒工作的全面性,避免出现消毒死角,且需维持地面干燥。5.3提升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如果出现病死牛,应该及时清理病死牛尸体,在与饲养区距离较远的区域消毒,消毒剂以0.2%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为主,喷洒到病死牛全身,之后开挖深度2m以上的坑深埋。在填埋作业过程中,应该在尸体表面撒漂白粉或生石灰粉,完成尸体填埋工作后,利用2%的火碱溶液冲洗放置尸体的地方。因为节肢动物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需要做好养殖场内及周边环境中蚊虫的灭杀工作,尤其对臭水沟、杂草丛以及垃圾堆等,做好全面清理工作,采用无害化处理隔离区域的垃圾、垫料等。5.4加强牛群整体饲料营养通过提升牛的营养水平,增强免疫力,降低病原感染抵抗水平。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应该增强粗料和精料的科学搭配意识,选择先粗后细的饲喂模式,夏季是青草生长旺盛的季节,养殖场可以在饲喂日粮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青绿饲料,进而满足牛生长过程中对矿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需求。如果养殖场具备放牧条件,应该优先选择草木生长旺盛的区域放牧,同时需要保证地面干燥、洁净,避免选择杂草丛及污水沟位置,降低蚊虫传播病毒的可能性。5.5加大地区防疫宣传力度部分养殖场缺乏牛结节病防控意识,且缺少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没有意识到该病的危害性。为了避免牛结节病造成不良影响,减少由此造成来的经济损失。应该加大防疫宣传力度,当地政府及防疫部门需要做好配合,构建协同化疫病防治模式,拓展宣传渠道及媒介,充分利用新媒体广告技术或者微信、微博等传播渠道,强化养殖人员及居民对牛结节病的正确认识,激发民众的参与积极性,构建健全的疾病防控体系。此外,应该重视生物安全防控,针对养殖场内部生物安全体系做好全方位设计,定期组织养殖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化培训,掌握更多疾病防治方法,创设良好的动物繁殖环境,重点落实动物用品及产品的消毒工作,创设健康安全的养殖环境。6结语目前,对牛结节病的治疗还没有十分有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