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理论法学与行政法分类模拟12_第1页
(A)理论法学与行政法分类模拟12_第2页
(A)理论法学与行政法分类模拟12_第3页
(A)理论法学与行政法分类模拟12_第4页
(A)理论法学与行政法分类模拟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理论法学与行政法分类模拟12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对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道德可以滋养法(江南博哥)治精神和支撑法治文化B.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能为法治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更要强调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D.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正确答案:C[考点]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原则[解析]本题为选非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C项“更要强调”字眼错误,法治、德治均要“强化”。

2.

关于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B.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C.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D.只要做到党领导立法,就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正确答案:D[考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析]本题为选非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故A、B、C项均是正确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而不是仅仅是领导立法,故D项错。

3.

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列哪个表述是错误的?______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效率这个关键B.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C.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D.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正确答案:A[考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析]本题为选非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据此,BCD项正确,A项的“立法效率”字眼错误,应是“立法质量”。

4.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完善立法体制的下列哪个表述是错误的?______A.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B.依法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成员由有法治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的制度C.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D.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正确答案:B[考点]完善立法体制[解析]本题为选非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增加有法治实践经验的专职常委比例。依法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立法专家顾问制度。”并无B项要求,故错误。A、C、D项均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明确要求,均对。

5.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下列哪个表述是错误的?______A.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B.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也须为C.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D.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正确答案:B[考点]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解析]本题为选非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故B项“法无授权也须为”表述错误。

6.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下列哪个表述是错误的?______A.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B.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缩小参审范围,完善公开选拔方式C.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D.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正确答案:B[考点]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解析]本题为选非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故A项对。该《决定》要求:“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故B项“缩小参审范围”、“公开选拔”表述错误。该《决定》要求:“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故C项对。该《决定》要求:“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故D项对。

7.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下列哪个表述是错误的?______A.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B.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C.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D.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结合,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正确答案:D[考点]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解析]本题为选非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分离,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故D项“实行诉访结合”说法错误。

8.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______A.依法治国B.依法执政C.依法行政D.法治政府正确答案:B[考点]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故B项正确。

9.

目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目前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______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经形成B.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C.司法体制不断完善D.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正确答案:A[考点]法治建设的成就[解析]本题为选非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A项的“法治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法治体系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______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C.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正确答案:A[考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解析]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A项应选。

11.

英国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指出,国法对每一个臣民来讲,是那些由国家通过口头、文字或其他足以表示意志的方式下达给他的规则,离开主权权力的命令,便不可能有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下列哪一项的表述是正确的?______A.这是非实证主义者的观点B.这种观点认为法律和道德是分离的C.权威性制定是法的概念的唯一要素D.法的概念中应包含社会实效这个要素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概念[解析]在法的概念问题上,大体可以分为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两种观点。其中实证主义者主张权威性制定或社会实效是法的概念的首要要素,认为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非实证主义者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一个必要的定义要素,主张道德与法存在必然联系。从题干给出的材料看,这种观点是实证主义者的观点,认为法律和道德是分离的,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C选项错在将权威性制定表述成法概念的唯一要素,D选项的表述则不能从题干的材料推出来。故本题选B。

12.

西方法律格言说:“任何人不得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获得利益。”关于这个格言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错误不是构成合法利益的前提B.任何时候,行为人只要没有错误,就应获得利益C.任何人只要行为正确,其利益就应得到保护D.利益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行为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答案:B[考点]法与利益[解析]本题难度较小,B项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任何人不得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获得利益”这句话,直接的意思就是说不论什么人,都不能因为某种错误的行为而获得利益。所以错误是不能获得利益的,因此A项说法显然是正确的,不应当选。人们不能因为错误而获得利益,反之,没有错误其利益就不应当受到影响,所以人们的正确行为也应当受到保护。是否取得利益或者利益是否得到保护要看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行为正确,其利益就可以受到保护;如果行为错误,就不应获得利益。所以C、D两项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

13.

下列有关法的本质、特征问题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______A.在法的本质问题上,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观点几乎都把法归结为正义B.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这说明法律的内容不是由立法者决定的,因此法所体现的意志并非立法者的意志C.近代以来,法律的内容始终具有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趋向。这是法的普遍性的表现之一D.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社会规范。这说明哪里没有启动国家强制力,哪里就没有法正确答案:C[考点]法的本质及法的特征[解析]在法的本质问题上,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观点几乎都是神学的法律思想,即直接或间接地将法归结为神的意志。把法归结为正义的思想尽管也源远流长,但并非人类历史早期的主流观点,故选项A错误。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表明了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但不能由此推导出法律的内容不是由立法者决定,更不能推导出法所体现的意志并非立法者的意志。事实上,尽管立法者不能随意决定法律的内容,但立法者却可以部分地决定法律的具体内容。此外,尽管法所体现的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但如果将立法者视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视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代表,仍可以说法体现了立法者的意志,故选项B错误。法的普遍性具有三层涵义,其中之一就是近代以来法律的内容始终具有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趋向,故选项C正确。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并不意味着在法律实施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直接借助于国家强制力。只有当法律运行受到破坏即有人违法的时候,才有必要启动国家强制力量,对违法现象进行法律纠正或制裁,故选项D错误。

14.

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正确答案:D[考点]法的本质[解析](1)西方的社会法学派不再将法律视为孤立的、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而是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与其他社会现象交互作用的产物,故选项A的说法错误。(2)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并非是社会共同体意志,故选项B的说法错误。法所体现的意志的背后是各种利益,但利益本身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产生,故利益并非“决定性因素”,利益背后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才是“决定性因素”,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15.

下列体现法的教育作用的是:______A.小李准备晚上前往某储蓄所盗窃,下午坐在电视机前看法治在线节目,心有所感,放弃了盗窃的念头B.小张从学校偷走一台电脑后,整天心惊胆战的,听学法律的同学说投案自首可以从轻处罚,就前往派出所向民警交代了自己偷电脑的事实C.法院公开审判制度的一项重要功能在于通过旁听让公民了解法律、尊重法律,树立法律的权威D.小赵经常打架斗殴,父亲屡次告诫他,这样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正确答案:C[考点]法的教育作用[解析]法的教育作用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产生了影响。C项通过公开审判使公民了解法律、树立法的权威,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A、B选项体现的是法的指引作用,即法对行为者本人行为的引导作用。D项体现的是法的评价作用,即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功能。

16.

关于法律规则、法律条文与语言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法律规则以“规范语句”的形式表达B.所有法律规则都具语言依赖性,在此意义上,法律规则就是法律条文C.所有表述法律规则的语句都可以带有道义助动词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从语式上看,该条文表达的并非一个法律规则正确答案:C[考点]法律规则、法律条文与语言[解析]表达法律规则的特定语句往往是一种规范语句。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法律规则的表达都是以规范语句的形式表达,而是可以用陈述语气或陈述句表达,故A项错误;一切法律规范都必须以作为“法律语言”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具有语言的依赖性,B项前半句话正确,但是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是有区别的,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二者不等同,故B项后半句说法错误,B错误;根据规范语句所运用的助动词的不同,规范语句可以被区分命令句和允许句,都可以使用道义助动词,虽然有的法律规则不是用规范语句表达,但能被改写为规范性语句表达,故所有表述法律规则的语句都可以带有道义助动词是正确的,故C项正确;《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可以被改写为规范性语句,属于法律规则,故D项错误。综合,应选C。

17.

下列关于法律条文、法律规则、法律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因此每一个法律条文与每一条法律规则都是相对应的B.法律规则的适用是以“全有或全无”方式应用于个案中,而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却可能存在一定的冲突C.“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法律条文是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的D.依据法律原则的不同分类判断,“一事不再理”原则是政策性原则、基本原则和程序性原则正确答案:B[考点]法律条文、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解析]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条文可能是几个法律规则的总和,也可能几个法律条文构成了一个法律规则,故选项A错误;同一部门法中法律原则的冲突是可以存在的,这种冲突的衡量是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的,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错在将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当成了法律条文的构成要素;选项D错在“一事不再理”原则不是基本原则,而是具体原则。

18.

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这条规定,下列哪项理解正确?______A.此条的内容是法律规则B.一切民事案件均可以优先适用这一条文C.这一条的内容所反映的是正义的价值D.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可以采取“个案平衡原则”适用这一条文正确答案:D[考点]法律规则[解析]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则的规定是具体明确的,它着眼于各种行为及各种条件的共性,一个具体的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行为。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设置的基础,是对法律规则具有本源性、综合性指导意义的价值准则。《民法通则》的这条规定没有预先设定明确、具体的假定条件,不具有法律规则的“法律后果”这一要素,因此其不属于法律规则,而是一个重要的民法原则。法律原则具有严格的适用条件:一是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二是除非为了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三是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A、B项理解是不正确的,D项理解是正确的,同时该条原则的内容反映的是法的利益价值和秩序价值,而不是法的正义价值,因此,C项也是错误的。

19.

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______A.法只能存在于阶级社会之中,但道德在法律和国家形成之前便已经出现,在法律和国家消亡之后,仍然会存在B.没有保证手段的社会规范是不存在的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也有法律效力,因而属于广义的法律D.法律形成于公共权力机构,这是法律与其他人为形成的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之一正确答案:C[考点]法的特征[解析]法与道德的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不同的。法只存在于有阶级的社会,而道德在无阶级的社会中也存在,故A选项正确。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1)没有保证手段的社会规范是不存在的;(2)法律就一般情况而言是一种最具有外在强制性的社会规范。故B选项正确。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是法律。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要求能够针对不特定主体反复适用,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仅仅只能针对特定主体有效,故C选项错误,当选。法是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法律形成于公共权力机构,这是法律与其他人为形成的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之一。故D选项正确。

20.

权利和义务作为法的核心内容和要素,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结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法学院的同学甲和乙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甲认为:①从数量上看,权利和义务的总量是相等的;②在任何历史时期,权利总是第一性的,义务总是第二性的。乙认为:①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②从产生和发展看,权利和义务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的过程,现代社会处于后一个阶段。下列何种选项的观点是正确的?______A.甲的观点①和乙的观点①B.甲的观点①和乙的观点②C.甲的观点②和乙的观点①D.甲的观点②和乙的观点②正确答案:A[考点]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解析]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和方面来分析:(1)从结构上看,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2)从数量上看,两者的总量是相等的;(3)从产生和发展看,两者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4)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它们在历史上受到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因而两者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故甲的观点中,①正确,②错误;乙的观点中①正确,②错误。因此,A项正确。

21.

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______A.我国《律师法》第13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义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B.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31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C.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D.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正确答案:A[考点]法律规则的分类[解析]按不同的标准,法律规则可作不同的分类:(1)按规则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又分为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2)按规则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3)按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的范围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选项A规定了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能从事的活动,规定了其义务,因此是义务性规则。选项B并没有强制中小型企业必须从事某种活动,而是允许其自行选择是否从事某种活动,因此属于任意性规则。选项C规定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从事某种活动,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属于禁止性规则而非要求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命令性规则。选项D属于委任性规则,即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需要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不是准用性规则。

22.

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是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的两个概念,关于它们的关系,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______A.一般说来,法律规则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B.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载体C.每一个法律条文至少要表述一个法律规则D.一个法律规则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正确答案:C[考点]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解析]简单来说,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载体。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并非每一个法律条文都会表述一个法律规则,而是一个法律规则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故选项C表述是错误的。

23.

某家族存在如下习惯:“未按时参加家族祭祀祖先活动者,视为藐视祖先,因而剥夺其继承权”。家族成员A未能按时参加当年的祭祀活动而被剥夺了遗产的继承权。后A诉至人民法院。他所持的理由有两点:其一,A本身既缺乏劳动收入,又缺乏生活来源: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于这个案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习惯是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法官在处理案件的时候应当首先选择适用习惯B.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只有法的正式渊源才是法律推理的前提,非正式渊源(如习惯)不能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C.非正式渊源没有法律效力,本案中的家族习惯不应当成为剥夺家族成员继承权的理由D.在具体的法律推理过程中,法官应当首先考虑适用法的正式渊源,只有在没有正式渊源作为依据的情况下才能适用非正式渊源正确答案:D[考点]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解析]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的区别并不在于有无法律效力,而是在于有没有以明确的条文形式体现出来。非正式渊源也具有法律的效力,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都可以成为法律推理的依据,但是穷尽正式渊源方得适用非正式渊源,故答案选D项。

24.

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______A.在现代各国,宪法、法律、法规等各种制定法均为法的正式渊源B.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6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因此国家政策是我国法的正式渊源C.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案例在实际上对下级法院的案件审判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它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D.规章在我国只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对法院审判案件只起参考作用,因此规章虽属于我国法的渊源,但不是法的正式渊源正确答案:A[考点]法的渊源[解析]根据是否表现为国家制定的法律文件中的明确的条文形式,法的渊源可以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在现代各国,宪法、法律、法规等各种制定法均为法的正式渊源,选项A正确。在我国,规章属于法的正式渊源,选项D错误;而国家政策、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案例虽属于法的渊源,但不属于正式渊源,选项B、C错误。故本题选A项。

25.

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______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正确答案:D[考点]法律体系[解析]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构成的体系,反映一国法律的现实情况,它不包括历史上废止的已经不再有效的法律,一般也不包括尚待制定、还没有生效的法律,也不包括国际法,因此,A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法律规范形成法律部门以后,由法律部门构成的体系。但是这种部门法体系意义上的法律体系概念是近代以后的概念,因为只有近代以后才有严格的法律部门划分。因此,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我国对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政治构想采取的是“一国两制”原则,虽然制度方面有很大差异,但不影响我国法律体系的统一。因而,C选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不正确,属于应选项。这个选项其实是与B选项相联系的。近代以后的“法律体系”概念是从部门法体系的基础上理解的,但近代以前并没有严格的部门法划分,像中华法系的中国更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中国没有“法律体系”。这时,我们必须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法律体系”,即法律规范通过一定的结构形成的体系,这种结构当然不是近代以后的部门法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______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总目标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正确答案:CD[考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解析]本题为选非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故A、B项正确。

该《规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故C项的表述不完整,故是错误的。

法律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会关系(如人们的情感关系,友谊关系)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法律就不应涉足其间。故D项“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表述错误,应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下列哪些体系?______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正确答案:ABCD[考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A、B、C、D项均是正确项。

3.

关于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成立的?______A.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而国家事务由党负责管理C.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D.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正确答案:ACD[考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故A、C、D项应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仅可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还可管理国家事务。故B项潜台词“人民不得管理国家事务”错误。

4.

关于对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成立的?______A.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B.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C.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专家和律师为主体、吸收政府法制机构人员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D.建立重大决策任期内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正确答案:AB[考点]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故A项对。该《决定》要求:“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故B项对。该《决定》要求:“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据此,政府法律顾问队伍的主体是政府法制机构人员,故C项错。该《决定》要求“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注意其中的“终身”二字,故D项“任期内”说法错误。

5.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应当重点推进下列哪些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______A.财政预算B.公共资源配置C.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D.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正确答案:ABCD[考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故A、B、C、D均应选。

6.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的下列哪些表述是错误的?______A.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B.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重点监督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C.司法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D.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保证舆论影响司法公正正确答案:AC[考点]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解析]本题为选非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故A项对。该《决定》要求:“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重点监督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立案、羁押、扣押冻结财物、起诉等环节的执法活动。”故B项错。该《决定》要求:“司法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故C项对。该《决定》要求:“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故D项“保证”字眼错误。

三、不定项选择题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对此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A.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B.将每年12月6日定为国家宪法日C.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D.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正确答案:AD[考点]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解析]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故B项错。几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经人民政府决定任命的人员不需要宪法宣誓,故C项错。

2.

关于对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成立的?______A.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B.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增加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C.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D.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正确答案:ACD[考点]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故A项对。该《决定》要求:“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故B项“增加”字眼错误。该《决定》要求:“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故C项对。该《决定》要求:“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故D项对。

3.

关于对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成立的?______A.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B.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C.逐步取消行政裁决制度,将同行政管理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