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
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词语;歌曲《恭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
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
To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
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
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
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活动
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
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
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
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
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
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
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
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
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
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
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f小年一除夕一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
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
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
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
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
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
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
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
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
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
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
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
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
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
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
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
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
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
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
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
下来。
板书:
6.北京的春节
腊八忙碌
除夕热闹详略得当
正月初一悠闲突出重点
元宵红火美丽
7*藏戏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难点: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
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猜猜这些分别属于那个剧种。
一、授新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由
上一课我国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引入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那么作者都介绍了藏戏的哪些方面,又是如何组织材料的呢?
组织学生交流并适当引导
小组分别汇报所搜集到的关于藏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等等。
三、整体感知
藏戏是如何形成的呢?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材料组
织起来的?
(明确:形成和特色,从事物的不从角度对其进行了介绍)
四、具体分析
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指名1—2名绩优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
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体会课文。
教学过程:
一、藏戏有哪些特色呢?
1、找出文中描写藏戏特色的段落,并概括藏戏都有哪些特色?
出示幻灯片()的面具()的舞台()的演唱风格
2、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介绍藏戏特色的段落
出示相关图片
3、组织学生交流
4、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5、小组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
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6、组织学生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①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②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
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③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
人们的艺术享受
二、读课文第一部分:连用三个反问句,并构成排比
1、小组合作讨论: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呢?
2、明确: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
感,同时吸引读者。
3、学习文章第一部分的写法,运用三个排比的反问句式,介绍本班某位同
学的特点
三、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
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
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四、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模仿本课的写法,写一写其它剧种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7*藏戏
怎样形成:唐东杰布
独特魅力:面具(人物不同面具不同运用象征、夸张)
背景剧情固定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一出戏演三五天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一段介绍各地民居的图
片。随着图片,我们走进了民居的奇妙世界,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960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6个民族。有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表现
在民居上更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2.师:我们来学习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走进文中介绍的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中去,看一看两个地方的民居能让我们感
受到些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3.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两个地方的民居给我们留下的初步印象。可以说是零
零碎碎的,现在王老师要把大家分成八个小组,如果在相应的时间里面,你们
完成了一个民居的介绍,可以接着学习另一个民居。每个组长手里有两张卡,
组长负责把你自己读到的关于民居的特点读给成员听,组员交流讨论,然后发
挥你们集体的智慧,运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民居的特点,组长负责记录下来。
明白了吗?
二、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1.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师:(材料特点)是的,这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建成的房子非常的坚固,据
说,这样的材料建成的房子从来没有坍塌的情况,反而听说地震过后,过一段
时间,他们居然自动的弥合了。你们说神奇不神奇?这个特点概括的很好,还
有什么特点?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师: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可见,它的悠久历史,这也正是客
家土楼坚固的特点。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出这些特点的?作者用了哪些方法
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①列数字一通过夯筑起墙厚1米、高
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
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准确)②打比方一它们大
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
造型,(形象直观)。
无数的游人参观了客家民居之后,他们都说是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
的蘑菇一样神奇。
2.客家人如何用民居来反应出他们的地方文化特征呢?(幻灯表格)体现
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师:和睦相处、勤俭持家,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客家民居的体现。这么
多人聚居,居然井然有序,毫不混乱。这也是客家先辈对文化的崇尚。正是这
样的一种文化,造就了客家民居如此独特的风格。怪不得被誉为是一一世界奇
葩。
3.师:“奇葩”如何理解,知道“葩”是什么吗?
那么奇葩就是一一稀奇的罕见的
师:那么客家民居就是一一罕见的民居,稀奇的民居
〈二〉、傣家竹楼
1、师:傣家竹楼的研究成果来亮亮相。
环境优美,“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可以看出环境十分优美,
看见全部用竹子造成的竹楼看出四周围的环境很优美,一个“绿”字概括了傣
家环境的特点。
2.师:不仅仅是一个绿色的世界,在里面也非常的舒适,惬意。
这样的建筑又显示出傣家人怎样的文化特征?
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可以看出傣家竹楼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
3.师:哦,文中有一个词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傣家人的文化特征。“一家盖房,
全村帮忙”,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傣家竹楼的体现。
师: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大家能从写法上看看作
者在描写两个地方的特色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A、相同点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都采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手法。
2、两篇短文都讲了民居的形成原因。
3、两篇短文都通过民居,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B、不同点
1、开头不同,客家民居是写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芭”。而傣家竹楼是写身临其
境的感觉。像一位导游,把我们带到了绿色世界之中。
2、民居形成的原因也不同。客家人是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所
以形成了营垒式住宅;傣家人是为了防酷暑和湿气,所以建造了风格别致的傣
家竹楼.
3、结构、建筑的材料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
客家民居给人大、坚固,材料独特;傣家竹楼给人清新闲适的感觉。
无论是哪种风俗,都不外乎像文中提到的,“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
与耕”他们的祖先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幸福。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
课后自由组团,推举一位导游,相信在你们中间会出现一位:“客家熟,
傣家通”的好导游。
七、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展示、介绍的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民居,是我们炎
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求发展的历史纪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
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爸妈介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板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9和田的维吾尔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
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民族
特性。
难点:理解、感悟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导入: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
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
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
情吧!
2.媒体展示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课件内容,看后说说维吾尔族人民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刚才我们通过媒体,对维吾尔风情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走
进课文,通过文字更多地了解和田的维吾尔乡村、维吾尔人。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的内容。
2—3小节:热爱土地;4小节:爱花的民族、爱美的天性;5—6小节:能
歌善舞。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
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字里
行间理解、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圈划词句,四人小组讨论。)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
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
的特点;
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课文的结尾:“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
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师归纳。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
①第1小节: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
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②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烤肉、
(囊、“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
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③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
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
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④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
3.师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
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
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作业
1、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2、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与乐观的
酷爱土地的
爱美的
能歌善舞的
豁达乐观的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将“难忘”之处写详细具体,突出“第一次”。
2、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
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
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
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
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
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
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
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
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
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
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
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写作
教学过程:
一、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2.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
3.誉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讲评
教学过程: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
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
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难点:课外继续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教学准备:
了解《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意思;搜集其他关于传统节日
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时学习任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回顾•拓展二,主要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
习与感悟;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并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标点
符号的魅力。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想一想:学完了第2组“民风民俗”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认真读交流平台中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18046-5: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 Part 5: Test methods for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 内墙抹灰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劳务外包员工合同
- 项目会议记录与总结报告
- 旅游公司客户行程中意外事件处理协议
- 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合同
-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营方案设计
- 环保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协议
- 个人茶园承包合同
- 蔬菜基地土地承包合同
-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重症医学科(ICU)护理工作计划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清华大学考生自述
- 幼儿园中班绘本:《我喜欢我的小毯子》
- 小学二年级体育课《团身滚动》教案
- 级本科诊断学绪论+问诊课件
- 初中足球选拔测试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