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 (四)含解析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 (四)含解析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 (四)含解析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 (四)含解析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 (四)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专题(4)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0分)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利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

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

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

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

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1)比较加利利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

(2)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加利利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

(3)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4)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2.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代表的热力作用过程分别是

(2)霜冻灾害多发生在_______(阴天或晴朗)的夜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

的(甲/乙/丙)过程有关;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甲/乙/丙)过程有关;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甲/乙/丙)过程有关。

(3)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从

而加剧了全球变暖这一现象。试分析此现象产生的人为原因。

3.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海驶高度(km)

(1)地球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期中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O

(2)图中C为。对人类无线电通信影响最大的是A层中的层.吸收太阳紫

外线的是B层中的层。

(3)有利于航空飞行的是(填字母)层,其原因是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洲指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质上,以小尺度范围,但具有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为基础,构成能

够相对稳定维持的、具有明显小气候效应的异质生态景观。由于绿洲与荒漠的下垫面性质不同,

在两者之间存在热力环流。如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区域图,如图示区域荒漠广布,森林、草原分

布极少,除绿洲外,主要分布在山地。

(1)归纳图中绿洲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图示区域森林、草原分布极少且主要分布于山地的原因。

(3)请在图线段上用箭头表示出夏季夜间的热力环流,在方框中填注近地面的气压状况,并说

明近地面气流的(湿度和温度)性质。

绿洲荒澧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中北部的广饶县花官乡是我国著名的大蒜生产基地,地处华北平原地势低洼地带。该地

土壤中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导致土壤盐

碱化,春季最严重。当地农民在秋分前后大蒜播种时同时覆盖一层地膜(如图),直到来年5

月份收获时一并清除并回收,不仅防止了土地盐碱化,而且还有保温的作用,保证了大蒜的优

质高产。

(1)说明花官乡春季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自然原因。

(2)说明花官乡地膜覆盖技术可防止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3)分析地膜可起到保温作用的原因。

6.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冬、夏)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图中A、B气压中心的

名称是:A,Bo

(2)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风,D点盛行风。

(3)E地与C地相比,的风力小,判断理由。

(4)东亚季风的成因是:o南亚季风的成因是:O

7.读“大气运动演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冷却受热

图2

实验原理:实验中,用蜡烛作热源,目的是形成温差。从实验中知道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

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同时,利用蚊香片观察到烟是明显地从侧边小瓶飘进大瓶。

实验步骤:

①点燃蜡烛,让其平稳固定在一足够大的平面上,如课桌;细心观察此时蜡烛火苗的形态。

②用大瓶的底部罩住蜡烛,让蜡烛置于大瓶中缓缓燃烧。再次观察蜡烛火苗的形态是否发生变

化。

③同时点燃蚊香片后弄灭,让其冒烟,同时让烟在侧边飘。此时可观察到烟被风吹进大瓶,又

从大瓶口流出。

材料准备:打火机一个、蜡烛一根、大小可乐瓶子各一个、小刀和剪刀各一把、蚊香片和镣子

一把。

制作步骤:首先,用小刀和剪刀把大小可乐瓶的底部剪开,整理平稳:然后在大可乐瓶的侧面

中部位置挖开一个小口,该口大小可根据小可乐瓶子的开口位置大小为准绳,因为小可乐瓶要

像图中所示那样从侧面插入。考虑大瓶内空气的密封程度,在大小瓶子的接驳口处,可用点燃

的蜡烛环绕滴一圈蜡油,让其凝固使这个小口不至于漏气。另外,因为操作的需要,大瓶子的

瓶盖要弃掉,让空气从这个地方流通。

(1)此次大气运动的实验演示,依据的大气运动的原理是:O

(2)从实验可以看出,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o

(3)结合实验,在图2上绘制示意图表示大气运动原理。

8.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

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这一原因主要与图中①、②、③、④中的

过程有关。

(2)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增强(请在图中①、

②、③、④中选择一个填入其中)。

(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②强,④弱D.①强,③弱

(4)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较同纬度地区强的原因是o

(5)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的原因是o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

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图中甲、乙两图反映

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甲我国北方某地新型“阳光居室"乙英国seagen潮汐发电视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甲图所示“阳光居室”(屋顶及墙面大部

分为玻璃)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为了减少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我国很多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

作物。据此说明大棚技术发展农业,是对哪些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3)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居室”安装了A、B换气扇,其中为出气扇的是哪个?并

分析原因。

(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运用大气热力作用的有关知识,解释其原因。

10.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相邻两条等压线相差2hpa,则图中乙处的等压线值是hpa。

(2)在图中画出A处的风向。

(3)A和B两处风力大的是,理由是

(4)A处和C处昼夜温差小的是。请分析原因:

1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O

|A

-100-50050100融度(C)

(1)A、B、C分别是大飞的层、_______层、________层。

(2)A层中水汽、杂质集中,对流运动显著,所以复杂多变。

(3)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人类通信。电离层存在于A、B、C中的一层。

(4)B层有利于飞机飞行,主要原因是天气和大气比较稳定。

(5)C层中有层。耀斑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信号被部分或

全部吸收。

(6)目前人类活动主要使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成分比列发生变化。

(7)ATBT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

12.读我国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工-一--更一--高空

等反面

甲乙

(1)甲、乙两地气压较高的是,气温较高的是;乙地空气(上升或

下沉);丙、丁两地气压较高的是;甲、乙两地的风向是

(2)图中甲、乙、丙、丁之间热力环流模式为(顺或逆)时针。

(3)图中甲、乙两地中,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城市的是地,表示郊

区的是地;若此时为白天,则表示陆地的是地,表示海洋的是地。

13.读甲、乙两个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中热力环流呈______(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该热力环流作用最显著的

时间出现在一天中时。

(2)乙图热力环流主要出现在______(填“白天”或“夜晚”),盛行风为(填“山风”

或“谷风”)。

(3)甲图近地面的风为(填“陆风”或“海风”),并分析其原因。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4)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

在乙地建立的企业是0

A.造纸厂B.火力发电厂C.家具厂D.电子厂

(6)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白天/黑夜)

甲乙

15.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来验证某原理(图1),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钢(长10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一盆

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①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在玻璃缸的两端;

②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钢上部开口处盖严;

③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④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飘动。

(1)该实验验证了大气运动的原理。

(2)由实验可以得出,这种环流形成过程中各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填序号):近地面

受热和冷却TT。

①大气发生水平运动(风)②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③导致同--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3)图2是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用箭头在A、B弧线上标出气流运动方向。该市拟建化工厂,

从城市环境角度考虑,甲、乙两地较合适的是。

16.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读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_____形成的;图甲中,B地空气(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

气温______(高于或低于)A地。

(2)请将甲图中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值按由大到小排列,

(3)促使甲图中①、②之间大气发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4)乙图所示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白天或夜晚)。如果乙图代表的是季

风环流,则代表的是(冬季或夏季)。

17.左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右下

图表示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左上图中,甲、乙两地,气压较高的是,气温较高的是。若该图表示的是城

市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市区或郊区)。

(2)右上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3)右上图中①、②两处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

(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5)右上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右上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且为(冷或暖)

锋。该锋过境时,一般常出现天气。

18.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

A1

、-----

~~一-一

K---B----

b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y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

(2)若此地为北半球某陆地,则此时B、C两地之间的风向是。

(3)此时,B、C两处容易形成阴雨天气的是处,昼夜温差较大的是»

19.读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AB两地所形成的热力环流?

(2)比较①②③④⑤的气压高低?

(3)简述AB两地温度热力不均状况及判断依据?

20.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B所在高原的地表特征。

(2)A、B之间的河流峡谷地区降水十分丰富,试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试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分析B所在高原太阳辐射强烈但气温却很低的原因。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纳木错南边和东边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和

缓连绵的藏北高原丘陵,西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湖泊周围有广阔的湖滨地区,整个区域形

成了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3.7万年以前纳木错还是一个淡水湖,现在却是一个8〜9月

和4〜5月盐度略低但平均盐度很高的咸水湖。纳木错站积雪观测资料显示,纳木错站冬半年的

积雪期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纳木错为西藏最大湖泊,面积超过2000km2,受湖泊效应影响,

纳木错流域形成了明显的湖岸风,导致纳木错流域积雪雪情的独特性。下图为纳木错流域示意

图。

卜31°30'N

'纳木错流域边界

-31000

凰滴致点始府区域边界

,,-3O03O*N

।卜30。00,X

1

89°30'E90°00'E9O°3O'E91。00'E91°30'E92°00'E92°30'E

(1)分析纳木错变为咸水湖的过程。

(2)指出纳木错湖岸风最弱的季节,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3)判断纳木错观测站与那曲观测站积雪日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2.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AB河段的河流流向是。

(3)同学小王在甲镇发现随身带的温度计数值为25.8℃,当他到达朝阳峰时,正常情况下,温

度计数值不高于℃»

(4)小王同学在登上朝阳峰时,看不到甲、乙、丙、丁中的哪个村镇?请简述理由。

(5)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最可能发生滑坡现象的是,其理由是。

23.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反应的季节为北半球的。

(2)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A。

(3)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为,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4)D地7月盛行风,其形成原因是oC地此时盛行风,其形成原因是

(5)牡丹江此时气候特征为。

(6)此时我国北方地区多气象灾害,该种灾害是由______天气系统形成。

24.读“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两地,高压中心的是,形成气旋的是。(填字母)

(2)A、B两地相比,空气竖直方向向上的是(填字母),空气竖直方向向下的是

(填字母)。昼夜温差大的是(填字幕)。

(3)画出图2甲处的风向。(直接在图2甲处画出风向箭头)。

(4)不考虑地面摩擦力的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三地风力较大的是,理由是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解决城市问题、协调京津冀发展,北京加快了产业和人口向河北、天津转移。

材料二

图1为2011年辽、吉、黑三省和全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能源消费总最地区生产

总值)图。

图2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1)北京此时的风向是,,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2)从区域发展阶段看,北京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在该阶段的特点是

(3)辽吉黑三省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东三省的产业振兴经济方面措施有哪些?

(4)河北作为北京产业转入地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巢湖上游主要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区,经巢湖由裕溪河注入长江。巢湖上游较大支流

有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观河等。

材料二巢湖流域水系局部图

材料三巢湖1、4、7、10月份白天、夜晚风向频率(单位:%)

时间风向1月4月7月10月

夜间偏西风3923237

白天偏西风58476833

夜间偏东风61637487

白天偏东风39472667

(1)阐释裕溪河和杭埠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2)说出甲地白天和夜晚风向的变化规律,并探究7月风频变化最大的原因。

27.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处于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o

(2)图中②地吹风,①②③④地中,风速最大的是,判断的理由是0

(3)图中虚线甲表示线,虚线乙表示线。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丁③,

(1)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乙为(选填“城市”或

“乡村”)o②

(2)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甲处为选填(选填“陆

地”或“海洋”),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填序号),改变其时空分布的有效

措施是、。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圈,则图中①的风向是;乙处的气压带是。

(4)若此图表示北太平洋洋流分布,②洋流性质是流(填寒或暖)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2)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若图示环流为南

半球中纬环流,则A地气压带为,其成原因是(热力或动力)原因。

(3)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若仅考虑热力环流,城市比乡村更

多(晴天或雨天)。

【答案与解析】

1.答案:(1)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

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该湖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

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

(3)约且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

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4)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

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

解析:(1)本题考查湖泊水位特征。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

等方面,根据图中加利利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

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本题考查加利利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该问题难度较大,注意审题,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

分析,结合材料可知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

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

(3)本题考查湖泊补给类型。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流补给、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等方面,结合

材料信息、,加利利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冬季降水较多,冬季雨水补给较多,约且河

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4)本题考查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影响。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

影响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具体分析。

2.答案:(1)反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晴朗丙甲乙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温室气体;大量砍伐森林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制冷剂使用导致

臭氧层空洞。

解析:(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大气受热过程,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为反射,乙为地面辐射,丙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本题考查霜冻灾害发生的天气及原因、影响白天气温高低的原因以及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

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效果差。图中甲为反射,乙为地面辐射,丙为大气逆辐射,所以

与丙过程有关;多云的白天,云层较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大气的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

低,所以与甲过程有关;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导致

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所以与乙过程有关。

(3)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主要是人为热

源的排放,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温室气体;大量砍伐森林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制冷剂使

用导致臭氧层空洞。

3.答案:(1)水汽氧

(2)对流层电离臭氧

(3)B大气稳定空气多做水平运动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

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组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掌握

大气的组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地球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

三部分组成,期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掌握大

气的垂直分层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图示可知,图中C为对流层、B是平流层、C是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对人类无线电通信影响最大。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3)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掌握大

气的垂直分层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平流层大气稳定,空气多做水平运动,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

有利于航空飞行。

4.答案:解:(1)根据图例可知,图中绿洲的分布差异大,其中西部分布面积较大,东部面积较小;

从数量看,西部多,东部少:绿洲基本上均沿河流分布:绿洲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即山前冲积扇上,

主要原因是绿洲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距离山麓越近,水资源月丰富,距

离山麓越远,水资源越少。。

(2)读图可知,图示位于塔里木盆地,深居我国西北地区,距离海洋远,受海洋的影响小,加上周

围高大山脉的阻挡,降水少,气候干旱;而山地降水较多,加上高山冰雪融水,水资源丰富;山区

阴影区面积大,气温相对地,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所以图示区域森林、草原分布极少且主要

分布于山地。

(3)由于沙漠的比热容小,所以夏季夜晚,沙漠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气温升高,湿度

小,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为低压;绿洲降温慢,气温高,相对于沙漠气流上升,湿度大,近地面

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则近地面气流由沙漠吹向绿洲,高空相反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故答案为:

(1)分布不均匀(分布面积较小/西多东少);沿河流分布;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山前冲积扇)。

(2)本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山地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

(3)如图所示气流方向和气压;气流的湿度低;温度低。

绿洲荒澧

解析:(1)根据绿洲图例的位置可以确定图中绿洲的空间分布特点。

(2)图示区域森林、草原分布极少且主要分布于山地与所处的水资源有关。

(3)由于绿洲和沙漠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夜晚二者的降温速度不同,从而形成高低压,形成热

力环流。

本题组以塔里木盆地为切入点,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结合课

本内容即可解答。

5.答案:解:(1)结合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可知,花冠乡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春季降水少,但是升温快,蒸发旺盛,土壤中的盐分被带到地表,在土壤中积累,因此就形成了土

地的盐碱化。

(2)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覆盖地膜可以减少土壤蒸发,因此盐分在地表聚集的少,

因此可以防止土地盐碱化。

(3)地膜是透明的,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因此地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多,但是地膜可以减少地面

辐射的散失,同时冷空气对地面的影响较少,因此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故答案为:

(1)春季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累积较多。

(2)覆盖地膜,可控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盐分向土壤表层的运动(累积)。

(3)地膜对太阳辐射无遮挡(地面可以接收太阳辐射);地膜可阻滞地面辐射;减小冷空气的影响。

解析:(1)土壤中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导致

土壤盐碱化。

(2)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覆盖地膜可以防止土地盐碱化,而且还有保温的作用。

(3)地膜可以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活动中地膜的作用,题目不难,关键是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行分析,主要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冬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西北东北EE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较小,风力较

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风带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解析:解:(1)读图,图示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冬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

况。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是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B是阿留申低压。

(2)北半球高压中心气流顺时针辐散,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偏北风或西北风,

D点盛行东北风,我国的天气是以晴朗干燥为主要特征。

(3)E地与C地相比,E地的风力小,判断理由是E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较小,风力

较小。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之外,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环流

的重要因素。每年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形成

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半岛。

故答案为:

(1)冬;亚洲高压(或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2)偏北(或西北);东北。

(3)E;E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较小,风力较小。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风带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1)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海陆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

明显的带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夏季陆

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由于海陆分布的影

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

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最为

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2)考查风向的判断,风向的判断主要从大气环流、热力环流或等压线图判断。

(3)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因素有风源地、摩擦力和地形。

(4)考查季风气候的知识,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其中东亚主要为温带和亚热

带季风气候,东南亚和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7.答案:热力环流冷热不均

解析:解:(1)此次大气运动的实验演示,用蜡烛作热源,瓶内空气受热上升,瓶底形成低气压,

四周气压高于瓶底部气压,蚊香烟被风吹进大瓶,又随着上升气流从大瓶口流出。依据的大气运动

的原理是热力环流。

(2)从实验可以看出,点燃蜡烛造成近地面受热不均,受热的地方气流上升,没受热的地方气流下

沉,近地面风从四周吹向瓶底附近,因此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或温差或热量差异)。

(3)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如果地

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

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

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就同一水平面而

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这些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

圈。

故答案为:

(1)热力环流。

(2)冷热不均。

低高能

I

高.抵■A

冷却受热冷为P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

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

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

就形成了热力环流。高压等压面向高空凸,低压等压面向低处凹。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实验的运用及其画图操作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据实验不难

解答。

8.答案: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③①B青藏高原地势高,

空气稀薄、洁净(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

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

解析:解:(1)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因此容易形成霜。与

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密切相关。

(2)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

用,结合图可知①为该作用。

(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即②强,

③弱。

(4)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较

同纬度地区强。

(5)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太阳

辐射强但气温较低。

故答案为:

(1)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③;

(2)①;

(3)B;

(4)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5)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

气温较低。

(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

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

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

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2)结合图①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

(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4)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5)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题目不难,关键是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

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从而将热量

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2)光照热量水分

(3)A太阳辐射透过“阳光居室”玻璃使室内增温,室内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小)上升从A换气

扇排除区,室外空气温度相对较低,密度大,从B换气扇流入,从而形成热力环流,使室内空气流

通。

(4)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

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解析:(1)本题考查“阳光居室”保温的原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准确解读材料,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温室玻璃通过隔绝内外热量

交换,起到了类似大气保温作用的效果。由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

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

面和大气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

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2)本题考查大棚技术改造的农业自然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农业区位

因素及其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大棚种植可以增强光照效果,保证室内热量,同时有利于保持室内水

分,减少因蒸发而导致的土壤水分缺失。故主要是改造了光照、热量和水分三个条件。

(3)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

热力环流的原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太阳辐射透过“阳光居室”

玻璃使室内增温,室内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小)上升从上空A换气扇排除区,室外空气温度相对较

低,密度大,形成高压,在近地面从B换气扇流入,从而形成热力环流,使室内空气流通。故出气

扇为A。

(4)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大气受热的原理是解题

的关键。二氧化碳是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主要物质,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从而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

趋势减缓。

(3)AA处等压线比B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比较大

(4)CC处为低气压,低压常出现阴雨天气。白天太阳辐射被云层削弱,气温不会太高。晚上云

层的逆辐射强,起着对地面保温作用,气温不会太低。因此,昼夜温差小。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及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掌握等压线的判读及风力、风向的判读、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高压中心气压值最高,低压中心气压值最低,相邻的两条等压线相差一个等压差或相等,

且等值线都是闭合曲线可知,若相邻两条等压线相差2hpa,则图中乙处的等压线值是1010。

(2)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偏转成与等压线斜交成

30。-45。交角,即风向是东南风。如下图:

(3)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A和B两

处中A处等压线更密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4)A位于高压脊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C位于低压附近,常出现阴雨天气。白天太

阳辐射被云层削弱,气温不会太高。晚上云层的逆辐射强,起着对地面保温作用,气温不会太低。

因此,昼夜温差小。

11.答案:(1)对流平流高层大气

(2)天气

(3)C

(4)晴朗

(5)电离无线电短波

(6)对流

(7)逐渐变小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求具备调动知识和获取材料信息分析

问题的能力。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解题关键。

(1)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读图可知,大气自下而上分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

C为高层大气。

(2)读图可知,A为对流层,根据对流层的特点,水汽、杂质集中,对流运动显著,所以天气复杂

多变。

(3)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的作用,利于人类通信。

读图可知,电离层存在于C层。

(4)读图可知,B为平流层,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5)读图可知,C层即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通讯,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耀斑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目前人类活动主要在对流层,使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7)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故A-BT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小。

12.答案:(1)甲乙上升丙西南风

(2)逆

(3)乙甲乙甲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了解热力环流原理

及应用是解题关键。

(1)根据等压面“凸高为高,凸低为低”的判断法则,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

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相反。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

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气

压较高的是甲,气温较高的是乙;乙地空气上升;丙、丁两地气压较高的是丙;甲、乙两地的风向

是西南风。

(2)由(1)题分析,读图可知,热力环流模式为逆时针。

(3)城市和郊区相比,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故表示城市的是乙,表示郊区的是甲;海洋和

陆地相比,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故表示陆地的是乙,表示

海洋的是甲。

13洛案:顺14夜晚山风海风

解析:解:(1)甲图中,白天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热力环流呈顺时针;

该热力环流作用最显著的时间出现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14(或午后2)。

(2)乙图盛行风为山风,是因为夜晚山坡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所以该热力环流主要出现在夜

晚。

(3)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气温较低,空气受

冷下沉,形成高压,因此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甲图近地面的风

为海风。

故答案为:(1)顺;14(或午后2)。

(2)夜晚;山风。

(3)海风;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气温较

低,空气受冷下沉,形成高压,因此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一大

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一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一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考查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一般,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

14.答案:乙〉甲>丁>丙甲东北风乙B白天

解析:解:(1)根据1000米处的等压线弯曲状况可知,丙处等压线下凹,丁处等压线上凸。根据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原理可知丁处为高压,丙处为低压。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值相

反,故甲处为低压,乙处为高压。但甲乙位于近地面气压一定高于丙丁。故排列顺序为乙>甲>丁

>丙。

(2)垂直方向上低压指向高压,水平方向上高压指向低压,最终此环流呈顺时针。

(3)甲地低压,空气垂直上升,原因是甲处受热,乙处为高压,空气垂直下沉,原因是乙处较冷,

故甲处气温较高。

(4)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故应由乙吹向甲,为北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北风向右偏转最终会

形成东北风。

(5)城市热岛环流内城市热源多空气上升,郊区较冷空气垂直下沉,故郊区在乙地。因为乙地的空

气会在近地面源源不断的流向甲地,故乙地不适合建设有大气污染的企业,火力发电厂需要燃烧煤

炭有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故选择B。

(6)此时风由乙吹向甲,若甲为陆地则此时吹海风,为白天。

故答案为:

(1)乙>甲>丁>丙。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顺时针)。

(3)甲。

(4)东北风。

(5)乙;Bo

(6)白天。

(1)根据“高压上凸,低压下凹”原理可知丁处为高压,丙处为低压。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

气压值相反,故甲处为低压,乙处为高压。但甲乙位于近地面气压一定高于丙丁。故排列顺序为乙

>甲〉丁>丙。

(2)垂直方向上低压指向高压,水平方向上高压指向低压,最终此环流呈顺时针。

(3)甲地低压,原因是甲处受热,故甲处气温较高。

(4)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故应由乙吹向甲,为北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北风向右偏转最终会

形成东北风。

(5)因为乙地的空气会在近地面源源不断的流向甲地,故乙地不适合建设有大气污染的企业,火力

发电厂需要燃烧煤炭有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

(6)此时风由乙吹向甲,若甲为陆地则此时吹海风,为白天。

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15.答案:(1)热力环流

⑵②③①

(3)甲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获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牢记热力环流原理即

可•

(1)通过观察实验,热水处上升,冰块处下沉,即地面冷热不均,烟雾在玻璃缸中顺时针方向飘动,

证明了热力环流原理。

(2)由实验可以得出,这种环流形成过程中各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近地面受热和冷却

-―>,③->•①。

(3)读图可知,该市拟建化工厂,化工厂大气污染严重,除了需要考虑在城市中的方位外,应布局

在城郊热力环流圈以外。甲城郊热力环流圈以外,乙在城郊热力环流圈以内,故甲地更加适合。

16.答案:冷热差异上升高于①>②>④>③水平气压梯度力夜晚冬季

解析:解:(1)热力环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据图甲可知B处空气盛行上升气流,说

明近地面气温高。

(2)据图甲可知,B地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A地盛行下沉气流,

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此四处气压值由大

到小的顺序为:①>②③。

(3)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因此促进甲图中①、②之间大气运

动的原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4)读乙图,根据海洋和陆地的比热性质不同,分别判断白天和夜晚海洋和陆地的温度高低,画出

气流运动情况即可;若乙图代表季风环流,从图中可知,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表明陆地气压

高为冬季。

故答案为:

(1)冷热差异;上升;高于。

(2)①>②>④>③。

(3)水平气压梯度力。

(4)夜晚;冬季。

(1)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环流形式。理解甲图,首先从温度差异入手,然后引起空气的垂直运

动,再引起气压差异。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的气压值永远大于高空,先判断①②的气压值大于③④的气压值;

再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①〉②,④>③即可。

(3)读图可知,①气压值高于②,促使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4)据图乙可知,陆地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海洋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可判断为夜晚;据乙图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判断陆地表面气压高,海洋表面气压低,

符合冬季气压分布状况。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及读图分析能力,能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的熟练掌握,并

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1)甲乙市区

(2)C

(3)气旋反气旋

(4)阴雨天气

(5)②天气晴朗、大气的保温和削弱作用弱

(6)N冷大风、降温、降雨

解析:(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

掌握热力环流原理。读图并根据左图信息可知,图示甲地近地面等压线向上弯曲,为高压,可判断

上空空气下沉,气温较低;而乙地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弯曲,为低压,上空空气膨胀上升,气温较高;

若该图表示的是城市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于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故乙地为市区。

(2)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风向

的判读方法。风向的判读方法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

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读图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示四处所

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c处。

(3)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

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判读方法。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①系统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为气旋;②处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为反气旋。

(4)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读图并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天

气系统①为气旋,当气旋过境时,常常带来阴雨天气。

(5)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图并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①为气旋,②为反气旋,

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②,原因是受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大气的保温和削弱作用弱,昼夜温

差大。

(6)本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

锋面系统与天气。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N为低压槽,M为高压脊,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N线,由于该地表示北半球,则图示气旋为逆时针方向流动,故N线气流是由冷气团流向暖气团一

侧,为冷锋系统,冷锋过境时,常常带来大风、降温、降雨天气。

18.答案:(1)左面顺时针右面逆时针,

(2)东南(3)CB

解析:(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能力,掌握大气的热力环流特点是解

答本题关键。读图可知B地为近地面高压中心,A地是高空中低压中心,因此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

是从B到C、b,高空从D、a至IJA。

故本题答案为:左面顺时针右面逆时针

(2)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能力,掌握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因

素是解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