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1页
《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2页
《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3页
《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4页
《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中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原是诗与歌的总称。一、诗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二、词词是继诗歌之后新兴的一种诗体,所以又叫“诗余”,词,是歌词的意思,一种按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词就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诗体。由于它是配音乐演唱的,又叫“曲子词”。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词牌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有些词在词牌下会有另外的标题和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词可分为上下两段,称为“片”或“阙”。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作者生平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其创作的诗词作品主要收录在《毛泽东诗词集》中。了解写作背景长沙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是他革命人生的起点。《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镇压。中华民族的命运何去何从?是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破反动势力的桎梏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此时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美丽的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澎湃,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

——王国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胚胎媒介情通过景物来呈现借景抒情“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意象“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带有欣赏者情感色彩的客观景物,是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因此,通过分析诗歌意象可以帮助我们鉴赏诗歌中的情感。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层林尽染

写出了色彩浓烈

百舸争流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有力之状

鱼翔浅底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

竞自由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山上江中天空水底远眺近观仰视俯视静景动景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比鲜明

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作者眼中的秋1.数量(万、百)、范围(遍、漫)、程度(尽染、碧透)、力度(争、击、竞)。2.生机勃勃、壮丽绚烂、高远辽阔、扫尽千古悲秋之气。3.感情基调:热爱、积极。上阙这最后一问是设问还是疑问呢?诗人又为何发问呢?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这个问题。问什么?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来主宰中国未来的命运呢?阐释

面对这壮丽的河山,旷远迷茫的大地,诗人深深地思索,愤激地发问:祖国的命运,到底该由谁来主宰呢?回目录页返回提示【明确】最后一问是设问,问题的答案隐藏在下阙及文章的情感中。这一问实际上是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世界激起的万端思绪,通过对大自然的盛衰荣枯,感慨于民族的兴衰,进而提出了国家领导权由谁主宰的问题。这也正体现出对吾辈的信心,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一个“问”字,道尽了诗人的博大胸怀与凌云壮志。

上阕

主要是写景,描绘的是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借此壮丽图景书写诗人的豪情壮志,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朗读下阕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两句照应开头,紧接上阕,从地点、人物上自然地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叙事。拓展天地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起承接过渡的作用。词的上下片分工明确,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展现了诗人这些青年怎样的精神风貌?

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青春年少热情奔放才华出众关心国家无畏无惧敢于斗争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怎么理解这一句话?【明确】字面意思是战友们,还记得当年在湘江游泳时,狂风巨浪简直把飞速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而我们仍迎着风浪,奋勇向前的情景吗?这是一群胸怀宽广、思虑深沉而又意气风发的革命青年。面对国家的兴衰荣辱,革命青年当以天下为己任,肩负起国家兴亡的历史重任,主宰民族命运,从而含蓄又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下阕

词的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毛泽东和青年时代的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奋斗、无所畏惧的革命斗争精神,形象而又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提示

孩儿立志出乡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