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周王借助周先王与臣下先祖之间的君臣关系来申明现时的关系。春秋时期的《左传》《国语》均强调以忠敬事君。到了战国,儒法两家都把君比作心腹、臣,不作四肢口目,同时还出现了把君臣关系比为父子的倾向。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君臣统属关系增强 B.君主专制制度形成C.选官制度不断完善 D.血缘亲疏关系弱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西周时期,周王借助周先王与臣下先祖之间的君臣关系来申明现时的关系”“春秋时期……强调以忠敬事君。到了战国……还出现了把君臣关系比为父子的倾向”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在分封宗法体制下,周王与诸侯在血缘关系上较近,所以周王可以借助“周先王与臣下先祖之间的”血缘关系来强化君臣关系,但到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之下的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君臣之间可能不存在血缘关系,所以,试图通过“忠敬”“父子”等伦理关系来强化君臣关系,所以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血缘亲疏关系弱化,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君臣统属关系下降,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破坏,并非不断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2.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了。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 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 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主要以家世门第为选官的主要依据,而材料体现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的德的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说明选官注重品德,选官逐渐趋于理性,不只看门第,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选举权问题,排除A项;材料选官关注德,说明下品德出身有机会为大官,弱化了社会阶层固化,排除C项;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是隋唐的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B项。3.宋朝政府对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奉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但对于“兼并之家”新兴地主、商人,不仅采取抑制政策,而且在抑制的广度和深度上均超过汉唐时期。据此可知,宋朝()A.租佃制成为农村的主要形式 B.奉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C.注重稳定地主制经济的基础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宋朝政府对于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奉行“不抑兼并”的政策,这表明政府并不限制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允许土地兼并现象的存在。而土地兼并的结果往往导致大土地所有者即地主的出现。材料中提到对于“兼并之家”新兴地主、商人,政府采取了抑制政策,这实际上是为了防止地主势力过大,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因此,宋朝政府通过抑制新兴地主、商人的势力,旨在稳定地主制经济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租佃制的内容,不能推断租佃制是否成为农村的主要形式,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宋朝政府对于新兴地主、商人采取抑制政策,但这并不能说明宋朝奉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因为抑制新兴地主和商人不等同于抑制整个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宋朝的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发生质变,仍然是封建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4.元明时期,多使用“华夷一统”来反映社会状况。清前期,官方文献忌讳以满族为“夷”,拒绝将“华”置于“夷”之前,通常使用“中外一统”作为替代;清中期以来,官史文献中“中华一统”等文句接续出现。这一变化过程说明()A.民众国家认同增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C.华夷观念逐渐消除 D.文化共同体发生根本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明清时期中国。元明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华夷一统”的观念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一方面,清政府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另一方面,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统治者试图进一步淡化华夷之别,“中华一统”的观念进一步得到发展。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B项正确;材料所述“华夷一统”“中华一统”反映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而非国家认同,排除A项;华夷观念当时仍然存在,没有“消除”,排除C项;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文化共同体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而非根本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5.1902年,清廷筹办各省巡警,以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山东巡抚鉴于“山东地当南北冲途,教堂林立,路矿繁兴,议办新政,端绪繁多”,认为“庶政毕行,必须先筹保甲,通达民情,以免隔阂”。这一主张()A.反映了顽固派的诉求 B.推动了新旧政策的合流C.说明了中央集权削弱 D.有助于减少新政的阻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鉴于‘山东地当南北冲途,教堂林立,路矿繁兴,议办新政,端绪繁多’”“庶政毕行,必须先筹保甲,通达民情,以免隔阂”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时期,各省筹办巡警,但山东巡抚认为,山东地理位置特殊、社会情况复杂,如果要推行新政的化,需要通过保甲制度来“通民情”,以免出现人民对于新政的不理解和反对,据此可知山东巡抚的主张有助于减少新政在山东推行的阻力,D项正确;材料中山东巡抚“筹保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行新政,并非顽固派的诉求,排除A项;材料主张是通过传统政策去推行新政,并非新旧政策合流,排除B项;材料中山东巡抚的主张是为了更好推行中央的政策,没有涉及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或反抗,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削弱,排除C项。故选D项。6.1916年10月,陈独秀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中说:“康先生电请政府拜孔尊教,南北报纸,无一赞同者;国会主张删除宪法中尊孔条文,内务部取消拜跪礼节,南北报纸,无一反对者。”陈独秀意在()A.倡导社会革命 B.反对复辟帝制 C.否定传统文化 D.宣扬民主平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的中国。材料表明陈独秀反对政府拜孔尊教,陈独秀赞成取消拜跪礼节,这都能体现反对专制宣传民主平等,D项正确;陈独秀反对拜孔尊教,不涉及倡导社会革命,排除A项;1916年10月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已经结束,排除B项;反对政府拜孔尊教不能说是否定传统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7.1941年,中共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税务总局,按照“奖出限入”的原则,在边界集市设置税卡,征收出入口税。根据地产出的,山货、手工制品等,由税务局组织起来,销往敌占区,换回紧缺物资。这些措施()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有利于解决敌后战场的困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据材料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抗战进入防御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日本对敌后进行封锁政策,中共敌后根据地经济困难,推行“奖出限入”,有利于解决敌后根据地的困难,D项正确;1941年国共合作抗日,A描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新民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1949年10革命基本胜利,B项史实错误,排除B项;这政策的实行是解决敌后战场的困难,不是为了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故选D项。8.如表是1961一1963年中国精简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基本情况表。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时间精简职工人数压缩城镇人口1961年798万人1000万人1962年935万人1200万人1963年100万人300万人A.经济政策的调整 B.重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C.中苏关系的恶化 D.一五计划改变了产业结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材料表明在1961到1963年中国工人人数和城镇人口都在下降,这是由于1960年中央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结构,A项正确;材料中的压缩城镇人口和重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无关,排除B项;中苏关系恶化和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问题主要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导致的,不是一五计划,排除D项。故选A项。9.公元前451年,雅典以更加严格的规定来重新定义公民政治团体。公民权法重申女性和定居在城邦的外邦人不具公民权,还规定一个人必须在父母双方均是雅典人的情况下才能被授予公民权。这些规定()A.导致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B.进一步凸显直接民主的弊端C.加剧平民与贵族的对立 D.有利于强化公民的政治认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51年(雅典)。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的女性和外邦人不具有公民权,切对公民权的授予也有严格的规定,这说明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进一步凸显了直接民主的弊端,B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能得出规定是否导致民主衰落,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雅典公民权的问题,与平民和贵族无关,排除C项;材料的规定不利于强化公民的政治认同,排除D项。故选B项。10.18世纪的法国社会,出现一种崇拜、迷恋英国的风潮。“英国狂热”不仅在社交礼仪、行为举止、服饰穿着、文学品味、休闲娱乐:等方面显著可见,对英国的欣赏亦进入政治思想领域。“英国狂热”风潮的萌发缘于()A.英国君主立宪的不断完善 B.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C.法国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D.英国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干的设问词,可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对英国人的欣赏亦进入政治思想领悟”和所学知识可得出,英国在18世纪已经成为君主立宪制,是民主政治,而法国还是君主专制统治,所以法国为摆脱专治的需要,纷纷效仿英国,C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的不断完善与法国的“英国狂热”无关联,排除A项;“迅猛发展”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影响最为深远,与英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图为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1913年创作的拼贴画代表作《单簧管》,他以木纹纸、报纸及有色纸,在画面的中央拼贴出一组简洁的形状,在这个画面结构中,无论是不同的纸片还是轻淡勾画的线条,都成为一种符号。该作品()A.带有鲜明的主观主义色彩 B.展现了人们对理性的追求C.注重光与色效果的融合 D.强调画面的严整与和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拉克属于现代主义立体派,布拉克作于1913年的《单簧管》,是他的拼贴代表作。他以木纹纸、报纸及有色纸,在画面的中央拼贴出一组简洁的形状,并以铅笔在这组形状的周围勾画出线条和阴影,主要追求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依靠理性来理解作者意图,B项正确;现代主义通过画作来表达理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注重光与色效果的融合属于印象派,材料中乔治·布拉克属于现代主义,排除C项;通过画面的严整与和谐来强调人们对理性的追求,排除D项。故选B项。12.二战结束以后,美苏两国在多方面展开激烈竞争。然而,1957—1958年期间,美苏两国政府却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国际地球物理年”科学合作活动,不仅推动了科学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20世纪50年代美苏关系,并留下重要的国际关系遗产。这表明()A.美苏旨在缓和彼此的紧张关系 B.冷战格局下美苏合作与对抗并存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D.科技合作领域受意识形态影响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后(美苏)。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国在多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但1957—1958年期间,美苏两国政府却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国际地球物理年”科学合作活动,推动了科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据此可知,冷战格局下美苏合作与对抗并存,B项正确;美苏采取措施的目的是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而非缓和关系,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美苏冷战中的对抗与合作,而非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对比信息,无法判断影响的大小,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前中期.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其制瓷历史的最高峰,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清朝废除了官营手工业的匠籍制度,在景德镇建立起以雇役制为主体的御窑制。御窑厂的工人不再是强制征用,而是化钱从民间雇请。雇役制的实行促使御窑厂从脱离市场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面向市场,并与民窑展开竞毛。另外,景德镇御窑厂还广泛采取“官窑搭烧民窑”,不仅节省了成本,容观上还带动了民窑的技术.提高。由于海外市场扩大和国内需求的增长,景德镇的民窑也兴旺起来。民窑与官窑的、竞争,推动新品种的不断出现。——摘编自王馨《康雍乾三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兴盛期》材料二1698年,法国传教士(股弘绪在法国政府的资助下到达中国。殷弘绪在景德镇居住了七年,搜集了大量关于景德镇制瓷技术的信息。1712年,在发往欧洲的名为《中国陶瓷见闻录》(信明,殷弘绪详述了景德镇瓷器的原料和制作过程,为欧洲制瓷研究指明了精确的方向。1721年,殷弘绪受命再次赴景德镇调查,并写成《中国陶瓷见闻录补遗》,对前封信你了补充,几乎涉及全部的制瓷工艺。殷弘绪的两封信在欧洲引起巨大石响推动欧洲掀起了制瓷热潮。到18世纪末,欧洲各国在皇室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皇家瓷器厂,并发展制瓷业。殷弘绪的两封信详细描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瓷器行业现状和陶瓷的生产情况,还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代中国有关记述几乎凤毛麟角,因此,这两封信显得十分珍贵。——摘编自许昆红《通过法国传教士殷弘绪的两封信研究景德镇清早期民窑制瓷工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中期景德镇制瓷业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殷弘绪的两封信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殷弘绪两封信的历史影响。〖答案〗(1)特点:在清前中期达到高峰;制瓷水平高超;以御窑制为主要生产模式;工匠以民间雇佣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经营方式兼具官窑和民窑两种;受海外影响较大;官窑与民窑相互竞争。(2)原因:详细记述了中国的制瓷过程,为欧洲制瓷研究指明了方向;制瓷工艺完整,推动欧洲制瓷业热潮;欧洲对中国瓷器的大量需求;补充了当时欧洲对中国社会的认知,有利于促进对中国的了解。(3)推动了欧洲制瓷业发展;加强了中西方联系;为西方国家侵略中国提供了便利条件。〖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清朝前中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清朝前中期,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其制瓷历史的最高峰”,可得出在清前中期达到高峰;根据材料“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可得出制瓷水平高超;根据材料“清朝废除了官营手工业的匠籍制度,在景德镇建立起以雇役制为主体的御窑制”,可得出以御窑制为主要生产模式;依据材料“雇役制的实行促使御窑厂从脱离市场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面向市场,并与民窑展开竞争御窑厂的工人不再是强制征用,而是花钱从民间雇请”,可得出工匠以民间雇佣为主;根据材料“雇役制的实行促使御窑厂从脱离市场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面向市场”,可得出产品面向市场;根据材料“另外,景德镇御窑厂还广泛采取‘官窑搭烧民窑’,不仅节省了成本,容观上还带动了民窑的技术的提高”,可得出经营方式兼具官窑和民窑两种;根据材料“由于海外市场扩大和国内需求的增长,景德镇的民窑也兴旺起来”,可得出受海外影响较大;根据材料“民窑与官窑的、竞争,推动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可得出官窑与民窑相互竞争。【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698年后的欧洲。原因:根据材料“1712年,在发往欧洲的名为《中国陶瓷见闻录》(信明,殷弘绪详述了景德镇瓷器的原料和制作过程,为欧洲制瓷研究指明了精确的方向)”,可得出详细记述了中国的制瓷过程,为欧洲制瓷研究指明了方向;根据材料“1721年,殷弘绪受命再次赴景德镇调查,并写成《中国陶瓷见闻录补遗》,对前封信你了补充,几乎涉及全部的制瓷工艺。殷弘绪的两封信在欧洲引起巨大石响推动欧洲掀起了制瓷热潮”,可得出制瓷工艺完整,推动欧洲制瓷业热潮;根据材料“到18世纪末,欧洲各国在皇室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皇家瓷器厂”,可得出欧洲对中国瓷器的大量需求;根据材料“殷弘绪的两封信详细描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瓷器行业现状和陶瓷的生产情况,还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代中国有关记述几乎凤毛麟角,因此,这两封信显得十分珍贵”,可得出补充了当时欧洲对中国社会的认知,有利于促进对中国的了解。【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698年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到18世纪末,欧洲各国在皇室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皇家瓷器厂”,可得出推动了欧洲制瓷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技术交流加强了中西方联系;根据材料“殷弘绪的两封信详细描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瓷器行业现状和陶瓷的生产情况,还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代中国有关记述几乎凤毛麟角,因此,这两封信显得十分珍贵”,可得出为西方国家侵略中国提供了便利条件。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龙”在西方的形象嬗变(部分)年代资料出处中国龙的形象描述1901年德国《大清帝国》插图龙头船全身“灰棕色”,清朝官员坐在“一只红黑色四脚”龙的背上读书。龙在形态上“瘦弱纤细”、“立起脖子努力向上探”。1923年莱国《VOGUE》封南龙在体态上不再像过去庞大可怖,变得“轻盈纤细”许多,龙嘴里吐出的火焰与代表西方的“少女”亲密互动,龙的神情温和。1950年1997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英国《经济学人》封面张牙舞爪的红色巨龙张着血盆大口,嘴下面是台湾。穿着绿军装的中国龙,体型健硕,神态严肃,正与一个西装革履的欧美人握手。2004年美国迪士尼出品《花木兰2》电影海报中国龙“笑对他人”,龙的色彩以“橘红”、“金黄”等明艳的色彩呈现,反映了“熠熠生辉”的形象。——摘编自徐畅《中国国家文化符号多模态隐喻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1901年,发表于德国的《大清帝国》的插图,描绘了中国龙的形象。作为晚清时期出现的插画,对于研究晚清历史而言,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插画是德国人所作,能够体现晚清时期德国对清政府的认识。在插画中,龙在形态上“瘦弱纤细”,反映了清政府整体国力衰弱,“立起脖子努力向上探”反映了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改变国力衰弱的情况。该插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的历史,但该插画为德国人所作,在其中没有体现中国龙的“瘦弱纤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列强的侵略,同时也没有认识到清政府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德国《大清帝国》插图对于研究晚清时期的历史及西方国家对清政府的认识时要结合其他史料进行综合研究。〖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据材料“1901年”“德国《大清帝国》插图”“龙头船全身‘灰棕色’,清朝官员坐在‘一只红黑色四脚’……龙在形态上‘瘦弱纤细’、‘立起脖子努力向上探’”及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受到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德国插图中中国龙的形象正是此时期清政府国力衰弱的体现,同时插画也体现了清政府积极进行改革,维护统治。据此可概括论题:晚清中国龙的形象体现了西方国家对清政府的认识。在进行阐述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德国《大清帝国》插图的史料价值,德国《大清帝国》插图中中国龙的形象所体现出的西方国家对清政府的认识。可进行阐述如下:1901年,发表于德国的《大清帝国》的插图,描绘了中国龙的形象。作为晚清时期出现的插画,对于研究晚清历史而言,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插画是德国人所作,能够体现晚清时期德国对清政府的认识。在插画中,龙在形态上“瘦弱纤细”,反映了清政府整体国力衰弱,“立起脖子努力向上探”反映了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改变国力衰弱的情况。该插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的历史,但该插画为德国人所作,在其中没有体现中国龙的“瘦弱纤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列强的侵略,同时也没有认识到清政府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德国《大清帝国》插图对于研究晚清时期的历史及西方国家对清政府的认识时要结合其他史料进行综合研究。也可以对材料其他信息或真题信息进行概括,拟定论题,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述。(二)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历史题中每科各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70年代以来,荷兰为消解“福利国家”所导致的财政负担,以及政府人力成本增加的不利局面,受“新公共管理运动”影响,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渐进式行政现代化改革道路。为解决高级文官久任及其效能低下问题,荷兰逐步放弃“委任制、选任制”,实行“任期制”,并借助弹性化人事契约制度来促进岗位流动。同时,荷兰高级文官的选拔采用“内升与外补”的“开门竞争”方式,以职能管理中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为选任标准,综合运用人才档案库、现代人事测评技术和猎头顾问等手段实现人职匹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与私营部门进行的人才竞争,荷兰借高级文官制度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目前,荷兰的高级文官制度,己逐步在传统的精英育选方式和市场化的开放竞争性的育选方式中找到了平衡,它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国公务员的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摘编自罗田野《荷兰高级文官选任机制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高级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荷兰高级文官制度改革的作用。〖答案〗(1)原因:消解“福利国家”所导致的财政负担;解决高级文官久任及其效能低下问题;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2)作用:促进岗位流动;实现人职匹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对于我国公务员的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解析〗【小问1】本题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荷兰)。原因: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以来,荷兰为消解‘福利国家’所导致的财政负担,以及政府人力成本增加的不利局面”可知,消解“福利国家”所导致的财政负担;根据材料“为解决高级文官久任及其效能低下问题,荷兰逐步放弃‘委任制、选任制’,实行‘任期制’”可知,解决高级文官久任及其效能低下问题;根据材料“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与私营部门进行的人才竞争,荷兰借高级文官制度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可知,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荷兰)。作用:根据材料“借助弹性化人事契约制度来促进岗位流动”可知,促进岗位流动;根据材料“以职能管理中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为选任标准,综合运用人才档案库、现代人事测评技术和猎头顾问等手段实现人职匹配。”可知,实现人职匹配;根据材料“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与私营部门进行的人才竞争,荷兰借高级文官制度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可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根据材料“荷兰的高级文官制度,己逐步在传统的精英育选方式和市场化的开放竞争性的育选方式中找到了平衡,它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国公务员的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可知,对于我国公务员的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杜立特空袭是二战期间美军首次轰炸日本本土,以作为对日军突袭珍珠港的报复。1942年4月,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秘密从接近日本本土的“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以低空飞行的方式成功躲避了日军雷达侦测,前往东京等城市执行轰炸任务。B-25在日本上空扔下炸弹时,日军还以为是军事演习,当意识到遭受袭击进行反击时,轰炸机却按计划撤离了。整个轰炸过程仅历时30秒钟,但它的战略意义远超空袭本身。日军遂下定决心,集中力量攻击中途岛。轰炸结束后,杜立特中队除了8号机降落在苏联海参崴外,其余15架飞机都坠毁于浙江沿海和衢州机场附近。降落中国的75名杜立特队员中,共有64人被成功救起,中国百姓创造了二战史上的救援奇迹。美国成功轰炸东京、中国积极营救美军飞行员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摘编自郑伟勇《降落中国:杜立特突袭东京》(1)根据材料,分析美军“杜立特空袭”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军“杜立特空袭”的意义。〖答案〗(1)原因:美军作战计划周密;飞行员经验丰富;日军疏于防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协同配合。(2)意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升了美军的作战信心;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军民的斗志;加速了中途岛海战的爆发,对太平洋战争局势产生重大影响。〖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2年世界。原因:据材料“秘密从接近日本本土的‘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按计划撤离”得出美军作战计划周密;据材料“以低空飞行的方式成功躲避了日军雷达侦测”得出飞行员经验丰富;据材料“日军还以为是军事演习”得出日军疏于防范;据材料“降落中国的75名杜立特队员中,共有64人被成功救起”得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协同配合。【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2年世界。意义:据材料“是二战期间美军首次轰炸日本本土,以作为对日军突袭珍珠港的报复”得出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升了美军的作战信心;据材料“美国成功轰炸东京、中国积极营救美军飞行员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得出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军民的斗志;据材料“日军遂下定决心,集中力量攻击中途岛”得出加速了中途岛海战的爆发,对太平洋战争局势产生重大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魏末年,战火频仍,自然灾害不断,百姓颠沛流离、贾思勰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实践,并结合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完成巨著《齐民要术》,以实现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的宏愿。据统计,全书援引古代典籍157种,农谚最少45首;卷十记载当时167种可食植物,其中生长在黄河流域的62种、江南地域的105种。贾氏根据天象运行规律提出“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的主张:对氾胜之“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的说法予以否定。他重视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土地之异”“习以性成”的科学论断;对于救荒提出“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如稗“宜种之.备凶年”。《齐民要术》将历代先进生产技术按体例分类载入书中,在当时是最全面最系统化的一部农业百种全书。——摘编自李兴军《不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主体精神及其文化溯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思勰创作《齐民要术》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思勰创作《齐民要术》体现出的精神品质。〖答案〗(1)背景:社会动乱,百姓生活困苦;自然灾害频发;贾思勰从事农业活动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生产智慧。(2)精神品质:严谨认真的治学理念;注重实践与创新;敢于否定权威的求实精神;坚持科学的精神;善于学习的精神。〖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北魏(中国)。背景:根据材料“北魏末年,战火频仍”,可得出社会动乱,百姓生活困苦;根据材料“自然灾害不断,百姓颠沛流离”,可得出自然灾害频发;根据材料“贾思勰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实践”,可得出贾思勰从事农业活动的实践经验;根据材料“并结合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可得出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生产智慧。【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北魏(中国)。精神品质:根据材料“据统计,全书援引古代典籍 157 种,农谚最少45首”,可得出严谨认真的治学理念;根据材料“贾思勰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实践和贾氏根据天象运行规律提出‘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的主张”,可得出注重实践与创新;根据材料“对氾胜之‘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的说法予以否定”,可得出敢于否定权威的求实精神;根据材料“他重视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土地之异’‘习以性成’的科学论断”,可得出坚持科学的精神;根据材料“《齐民要术》将历代先进生产技术按体例分类载入书中,在当时是最全面最系统化的一部农业百种全书”,可得出善于学习的精神。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周王借助周先王与臣下先祖之间的君臣关系来申明现时的关系。春秋时期的《左传》《国语》均强调以忠敬事君。到了战国,儒法两家都把君比作心腹、臣,不作四肢口目,同时还出现了把君臣关系比为父子的倾向。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君臣统属关系增强 B.君主专制制度形成C.选官制度不断完善 D.血缘亲疏关系弱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西周时期,周王借助周先王与臣下先祖之间的君臣关系来申明现时的关系”“春秋时期……强调以忠敬事君。到了战国……还出现了把君臣关系比为父子的倾向”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在分封宗法体制下,周王与诸侯在血缘关系上较近,所以周王可以借助“周先王与臣下先祖之间的”血缘关系来强化君臣关系,但到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之下的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君臣之间可能不存在血缘关系,所以,试图通过“忠敬”“父子”等伦理关系来强化君臣关系,所以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血缘亲疏关系弱化,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君臣统属关系下降,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破坏,并非不断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2.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了。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 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 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主要以家世门第为选官的主要依据,而材料体现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的德的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说明选官注重品德,选官逐渐趋于理性,不只看门第,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选举权问题,排除A项;材料选官关注德,说明下品德出身有机会为大官,弱化了社会阶层固化,排除C项;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是隋唐的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B项。3.宋朝政府对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奉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但对于“兼并之家”新兴地主、商人,不仅采取抑制政策,而且在抑制的广度和深度上均超过汉唐时期。据此可知,宋朝()A.租佃制成为农村的主要形式 B.奉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C.注重稳定地主制经济的基础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宋朝政府对于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奉行“不抑兼并”的政策,这表明政府并不限制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允许土地兼并现象的存在。而土地兼并的结果往往导致大土地所有者即地主的出现。材料中提到对于“兼并之家”新兴地主、商人,政府采取了抑制政策,这实际上是为了防止地主势力过大,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因此,宋朝政府通过抑制新兴地主、商人的势力,旨在稳定地主制经济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租佃制的内容,不能推断租佃制是否成为农村的主要形式,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宋朝政府对于新兴地主、商人采取抑制政策,但这并不能说明宋朝奉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因为抑制新兴地主和商人不等同于抑制整个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宋朝的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发生质变,仍然是封建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4.元明时期,多使用“华夷一统”来反映社会状况。清前期,官方文献忌讳以满族为“夷”,拒绝将“华”置于“夷”之前,通常使用“中外一统”作为替代;清中期以来,官史文献中“中华一统”等文句接续出现。这一变化过程说明()A.民众国家认同增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C.华夷观念逐渐消除 D.文化共同体发生根本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明清时期中国。元明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华夷一统”的观念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一方面,清政府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另一方面,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统治者试图进一步淡化华夷之别,“中华一统”的观念进一步得到发展。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B项正确;材料所述“华夷一统”“中华一统”反映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而非国家认同,排除A项;华夷观念当时仍然存在,没有“消除”,排除C项;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文化共同体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而非根本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5.1902年,清廷筹办各省巡警,以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山东巡抚鉴于“山东地当南北冲途,教堂林立,路矿繁兴,议办新政,端绪繁多”,认为“庶政毕行,必须先筹保甲,通达民情,以免隔阂”。这一主张()A.反映了顽固派的诉求 B.推动了新旧政策的合流C.说明了中央集权削弱 D.有助于减少新政的阻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鉴于‘山东地当南北冲途,教堂林立,路矿繁兴,议办新政,端绪繁多’”“庶政毕行,必须先筹保甲,通达民情,以免隔阂”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时期,各省筹办巡警,但山东巡抚认为,山东地理位置特殊、社会情况复杂,如果要推行新政的化,需要通过保甲制度来“通民情”,以免出现人民对于新政的不理解和反对,据此可知山东巡抚的主张有助于减少新政在山东推行的阻力,D项正确;材料中山东巡抚“筹保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行新政,并非顽固派的诉求,排除A项;材料主张是通过传统政策去推行新政,并非新旧政策合流,排除B项;材料中山东巡抚的主张是为了更好推行中央的政策,没有涉及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或反抗,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削弱,排除C项。故选D项。6.1916年10月,陈独秀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中说:“康先生电请政府拜孔尊教,南北报纸,无一赞同者;国会主张删除宪法中尊孔条文,内务部取消拜跪礼节,南北报纸,无一反对者。”陈独秀意在()A.倡导社会革命 B.反对复辟帝制 C.否定传统文化 D.宣扬民主平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的中国。材料表明陈独秀反对政府拜孔尊教,陈独秀赞成取消拜跪礼节,这都能体现反对专制宣传民主平等,D项正确;陈独秀反对拜孔尊教,不涉及倡导社会革命,排除A项;1916年10月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已经结束,排除B项;反对政府拜孔尊教不能说是否定传统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7.1941年,中共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税务总局,按照“奖出限入”的原则,在边界集市设置税卡,征收出入口税。根据地产出的,山货、手工制品等,由税务局组织起来,销往敌占区,换回紧缺物资。这些措施()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有利于解决敌后战场的困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据材料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抗战进入防御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日本对敌后进行封锁政策,中共敌后根据地经济困难,推行“奖出限入”,有利于解决敌后根据地的困难,D项正确;1941年国共合作抗日,A描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新民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1949年10革命基本胜利,B项史实错误,排除B项;这政策的实行是解决敌后战场的困难,不是为了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故选D项。8.如表是1961一1963年中国精简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基本情况表。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时间精简职工人数压缩城镇人口1961年798万人1000万人1962年935万人1200万人1963年100万人300万人A.经济政策的调整 B.重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C.中苏关系的恶化 D.一五计划改变了产业结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材料表明在1961到1963年中国工人人数和城镇人口都在下降,这是由于1960年中央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结构,A项正确;材料中的压缩城镇人口和重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无关,排除B项;中苏关系恶化和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问题主要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导致的,不是一五计划,排除D项。故选A项。9.公元前451年,雅典以更加严格的规定来重新定义公民政治团体。公民权法重申女性和定居在城邦的外邦人不具公民权,还规定一个人必须在父母双方均是雅典人的情况下才能被授予公民权。这些规定()A.导致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B.进一步凸显直接民主的弊端C.加剧平民与贵族的对立 D.有利于强化公民的政治认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51年(雅典)。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的女性和外邦人不具有公民权,切对公民权的授予也有严格的规定,这说明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进一步凸显了直接民主的弊端,B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能得出规定是否导致民主衰落,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雅典公民权的问题,与平民和贵族无关,排除C项;材料的规定不利于强化公民的政治认同,排除D项。故选B项。10.18世纪的法国社会,出现一种崇拜、迷恋英国的风潮。“英国狂热”不仅在社交礼仪、行为举止、服饰穿着、文学品味、休闲娱乐:等方面显著可见,对英国的欣赏亦进入政治思想领域。“英国狂热”风潮的萌发缘于()A.英国君主立宪的不断完善 B.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C.法国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D.英国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干的设问词,可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对英国人的欣赏亦进入政治思想领悟”和所学知识可得出,英国在18世纪已经成为君主立宪制,是民主政治,而法国还是君主专制统治,所以法国为摆脱专治的需要,纷纷效仿英国,C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的不断完善与法国的“英国狂热”无关联,排除A项;“迅猛发展”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影响最为深远,与英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图为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1913年创作的拼贴画代表作《单簧管》,他以木纹纸、报纸及有色纸,在画面的中央拼贴出一组简洁的形状,在这个画面结构中,无论是不同的纸片还是轻淡勾画的线条,都成为一种符号。该作品()A.带有鲜明的主观主义色彩 B.展现了人们对理性的追求C.注重光与色效果的融合 D.强调画面的严整与和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拉克属于现代主义立体派,布拉克作于1913年的《单簧管》,是他的拼贴代表作。他以木纹纸、报纸及有色纸,在画面的中央拼贴出一组简洁的形状,并以铅笔在这组形状的周围勾画出线条和阴影,主要追求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依靠理性来理解作者意图,B项正确;现代主义通过画作来表达理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注重光与色效果的融合属于印象派,材料中乔治·布拉克属于现代主义,排除C项;通过画面的严整与和谐来强调人们对理性的追求,排除D项。故选B项。12.二战结束以后,美苏两国在多方面展开激烈竞争。然而,1957—1958年期间,美苏两国政府却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国际地球物理年”科学合作活动,不仅推动了科学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20世纪50年代美苏关系,并留下重要的国际关系遗产。这表明()A.美苏旨在缓和彼此的紧张关系 B.冷战格局下美苏合作与对抗并存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D.科技合作领域受意识形态影响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后(美苏)。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国在多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但1957—1958年期间,美苏两国政府却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国际地球物理年”科学合作活动,推动了科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据此可知,冷战格局下美苏合作与对抗并存,B项正确;美苏采取措施的目的是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而非缓和关系,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美苏冷战中的对抗与合作,而非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对比信息,无法判断影响的大小,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前中期.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其制瓷历史的最高峰,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清朝废除了官营手工业的匠籍制度,在景德镇建立起以雇役制为主体的御窑制。御窑厂的工人不再是强制征用,而是化钱从民间雇请。雇役制的实行促使御窑厂从脱离市场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面向市场,并与民窑展开竞毛。另外,景德镇御窑厂还广泛采取“官窑搭烧民窑”,不仅节省了成本,容观上还带动了民窑的技术.提高。由于海外市场扩大和国内需求的增长,景德镇的民窑也兴旺起来。民窑与官窑的、竞争,推动新品种的不断出现。——摘编自王馨《康雍乾三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兴盛期》材料二1698年,法国传教士(股弘绪在法国政府的资助下到达中国。殷弘绪在景德镇居住了七年,搜集了大量关于景德镇制瓷技术的信息。1712年,在发往欧洲的名为《中国陶瓷见闻录》(信明,殷弘绪详述了景德镇瓷器的原料和制作过程,为欧洲制瓷研究指明了精确的方向。1721年,殷弘绪受命再次赴景德镇调查,并写成《中国陶瓷见闻录补遗》,对前封信你了补充,几乎涉及全部的制瓷工艺。殷弘绪的两封信在欧洲引起巨大石响推动欧洲掀起了制瓷热潮。到18世纪末,欧洲各国在皇室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皇家瓷器厂,并发展制瓷业。殷弘绪的两封信详细描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瓷器行业现状和陶瓷的生产情况,还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代中国有关记述几乎凤毛麟角,因此,这两封信显得十分珍贵。——摘编自许昆红《通过法国传教士殷弘绪的两封信研究景德镇清早期民窑制瓷工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中期景德镇制瓷业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殷弘绪的两封信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殷弘绪两封信的历史影响。〖答案〗(1)特点:在清前中期达到高峰;制瓷水平高超;以御窑制为主要生产模式;工匠以民间雇佣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经营方式兼具官窑和民窑两种;受海外影响较大;官窑与民窑相互竞争。(2)原因:详细记述了中国的制瓷过程,为欧洲制瓷研究指明了方向;制瓷工艺完整,推动欧洲制瓷业热潮;欧洲对中国瓷器的大量需求;补充了当时欧洲对中国社会的认知,有利于促进对中国的了解。(3)推动了欧洲制瓷业发展;加强了中西方联系;为西方国家侵略中国提供了便利条件。〖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清朝前中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清朝前中期,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其制瓷历史的最高峰”,可得出在清前中期达到高峰;根据材料“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可得出制瓷水平高超;根据材料“清朝废除了官营手工业的匠籍制度,在景德镇建立起以雇役制为主体的御窑制”,可得出以御窑制为主要生产模式;依据材料“雇役制的实行促使御窑厂从脱离市场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面向市场,并与民窑展开竞争御窑厂的工人不再是强制征用,而是花钱从民间雇请”,可得出工匠以民间雇佣为主;根据材料“雇役制的实行促使御窑厂从脱离市场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面向市场”,可得出产品面向市场;根据材料“另外,景德镇御窑厂还广泛采取‘官窑搭烧民窑’,不仅节省了成本,容观上还带动了民窑的技术的提高”,可得出经营方式兼具官窑和民窑两种;根据材料“由于海外市场扩大和国内需求的增长,景德镇的民窑也兴旺起来”,可得出受海外影响较大;根据材料“民窑与官窑的、竞争,推动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可得出官窑与民窑相互竞争。【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698年后的欧洲。原因:根据材料“1712年,在发往欧洲的名为《中国陶瓷见闻录》(信明,殷弘绪详述了景德镇瓷器的原料和制作过程,为欧洲制瓷研究指明了精确的方向)”,可得出详细记述了中国的制瓷过程,为欧洲制瓷研究指明了方向;根据材料“1721年,殷弘绪受命再次赴景德镇调查,并写成《中国陶瓷见闻录补遗》,对前封信你了补充,几乎涉及全部的制瓷工艺。殷弘绪的两封信在欧洲引起巨大石响推动欧洲掀起了制瓷热潮”,可得出制瓷工艺完整,推动欧洲制瓷业热潮;根据材料“到18世纪末,欧洲各国在皇室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皇家瓷器厂”,可得出欧洲对中国瓷器的大量需求;根据材料“殷弘绪的两封信详细描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瓷器行业现状和陶瓷的生产情况,还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代中国有关记述几乎凤毛麟角,因此,这两封信显得十分珍贵”,可得出补充了当时欧洲对中国社会的认知,有利于促进对中国的了解。【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698年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到18世纪末,欧洲各国在皇室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皇家瓷器厂”,可得出推动了欧洲制瓷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技术交流加强了中西方联系;根据材料“殷弘绪的两封信详细描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瓷器行业现状和陶瓷的生产情况,还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代中国有关记述几乎凤毛麟角,因此,这两封信显得十分珍贵”,可得出为西方国家侵略中国提供了便利条件。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龙”在西方的形象嬗变(部分)年代资料出处中国龙的形象描述1901年德国《大清帝国》插图龙头船全身“灰棕色”,清朝官员坐在“一只红黑色四脚”龙的背上读书。龙在形态上“瘦弱纤细”、“立起脖子努力向上探”。1923年莱国《VOGUE》封南龙在体态上不再像过去庞大可怖,变得“轻盈纤细”许多,龙嘴里吐出的火焰与代表西方的“少女”亲密互动,龙的神情温和。1950年1997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英国《经济学人》封面张牙舞爪的红色巨龙张着血盆大口,嘴下面是台湾。穿着绿军装的中国龙,体型健硕,神态严肃,正与一个西装革履的欧美人握手。2004年美国迪士尼出品《花木兰2》电影海报中国龙“笑对他人”,龙的色彩以“橘红”、“金黄”等明艳的色彩呈现,反映了“熠熠生辉”的形象。——摘编自徐畅《中国国家文化符号多模态隐喻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1901年,发表于德国的《大清帝国》的插图,描绘了中国龙的形象。作为晚清时期出现的插画,对于研究晚清历史而言,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插画是德国人所作,能够体现晚清时期德国对清政府的认识。在插画中,龙在形态上“瘦弱纤细”,反映了清政府整体国力衰弱,“立起脖子努力向上探”反映了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改变国力衰弱的情况。该插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的历史,但该插画为德国人所作,在其中没有体现中国龙的“瘦弱纤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列强的侵略,同时也没有认识到清政府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德国《大清帝国》插图对于研究晚清时期的历史及西方国家对清政府的认识时要结合其他史料进行综合研究。〖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据材料“1901年”“德国《大清帝国》插图”“龙头船全身‘灰棕色’,清朝官员坐在‘一只红黑色四脚’……龙在形态上‘瘦弱纤细’、‘立起脖子努力向上探’”及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受到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德国插图中中国龙的形象正是此时期清政府国力衰弱的体现,同时插画也体现了清政府积极进行改革,维护统治。据此可概括论题:晚清中国龙的形象体现了西方国家对清政府的认识。在进行阐述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德国《大清帝国》插图的史料价值,德国《大清帝国》插图中中国龙的形象所体现出的西方国家对清政府的认识。可进行阐述如下:1901年,发表于德国的《大清帝国》的插图,描绘了中国龙的形象。作为晚清时期出现的插画,对于研究晚清历史而言,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插画是德国人所作,能够体现晚清时期德国对清政府的认识。在插画中,龙在形态上“瘦弱纤细”,反映了清政府整体国力衰弱,“立起脖子努力向上探”反映了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改变国力衰弱的情况。该插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的历史,但该插画为德国人所作,在其中没有体现中国龙的“瘦弱纤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列强的侵略,同时也没有认识到清政府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德国《大清帝国》插图对于研究晚清时期的历史及西方国家对清政府的认识时要结合其他史料进行综合研究。也可以对材料其他信息或真题信息进行概括,拟定论题,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述。(二)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历史题中每科各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70年代以来,荷兰为消解“福利国家”所导致的财政负担,以及政府人力成本增加的不利局面,受“新公共管理运动”影响,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渐进式行政现代化改革道路。为解决高级文官久任及其效能低下问题,荷兰逐步放弃“委任制、选任制”,实行“任期制”,并借助弹性化人事契约制度来促进岗位流动。同时,荷兰高级文官的选拔采用“内升与外补”的“开门竞争”方式,以职能管理中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为选任标准,综合运用人才档案库、现代人事测评技术和猎头顾问等手段实现人职匹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与私营部门进行的人才竞争,荷兰借高级文官制度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目前,荷兰的高级文官制度,己逐步在传统的精英育选方式和市场化的开放竞争性的育选方式中找到了平衡,它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国公务员的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摘编自罗田野《荷兰高级文官选任机制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高级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荷兰高级文官制度改革的作用。〖答案〗(1)原因:消解“福利国家”所导致的财政负担;解决高级文官久任及其效能低下问题;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2)作用:促进岗位流动;实现人职匹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对于我国公务员的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解析〗【小问1】本题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荷兰)。原因: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以来,荷兰为消解‘福利国家’所导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再生水利用的推广政策计划
- 2024年医疗设备采购及销售合同
- 2024年度专利实施许可质押合同(2024版)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美缝工程质量保修合同3篇
- 青年创业购房合同协议
- 美容院护士招聘协议模板
- 机场照明设施改造劳务合同
- 船舶制造水井租赁合同
- 餐饮运输租赁合同模板
- 图书馆办公室租赁合同
- 管道试压冲洗方案
- 工程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PPT通用课件
- 一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 国家开放大学《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完整版)污泥处置实际案例
-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水表)
- 用word制作课程表ppt课件
- 后进生落后表现及原因4篇
- 准确解析BET孔径分析(课堂PPT)
- 如何突破三视图教学几个难点
- 才华横溢摄影作品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