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必练60题 第1-2单元 古代亚欧文明(含解析)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必练60题 第1-2单元 古代亚欧文明(含解析)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必练60题 第1-2单元 古代亚欧文明(含解析)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必练60题 第1-2单元 古代亚欧文明(含解析)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必练60题 第1-2单元 古代亚欧文明(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必练60题

第1——2单元古代亚欧文明

1.(2020•辽宁大洼。初三二模)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

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有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反映的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古埃及的文明象征,排除;②反映的是佛教,

佛教起源于亚洲古印度,符合题意;③反映的帕特农神庙是欧洲古希腊的文明,排除;④反映的长城

是亚洲中国的文明,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2.(2020.江西初三其他)“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

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

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材料中“灿

烂的文明”指的是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创造出了灿烂的

文明。”可知,这是尼罗河,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故A符合题意;古代印度文明在恒河和印度河流

域,故B不符合题意;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两河流域,故C不符合题意;古代中国文明在长江流域

和黄河流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20•河南鹿邑。初三二模)下面是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请你结合地图和

所学知识找出不符合史实的一项

大河流庆的亚非文明古国

A.A处产生了金字塔和楔形文字等文明

B.B处出现了《汉谟拉比法典》

C.C处诞生了佛教和种姓制度

D.他们都属于农耕文明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ABC所处地理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地处非洲东北角,尼罗河上。可知反映的

是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楔形文字出现于两河流域文明;A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出现于

两河流域文明,在图中B处,B排除;C处是古印度,产生了佛教和种姓制度,C排除;这四大文明

古国都属于大河文明,农业生产为主的农耕文明。D排除;故选A。

4.(2020•江西初三二模)它是由国家征调农民和强迫奴隶劳动完成的,其气势之宏伟,技巧之精湛,

令人惊叹。它是古埃及人勤劳智慧的丰碑,也是专制王权残暴的象征,是人民灾难的见证。对“它”

描述正确的是

A.是古印度国王权力的象征

B.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C.反映了古埃及封建社会状况

D.是古埃及法老的寝宫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是古埃及人勤劳智慧的丰碑,也是专制王权残暴的象征,是人民灾难的见证”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是对埃及金字塔的描述。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故B正确;金字塔不是古印度的象

征,故排除A项;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社会的建筑,故排除C项;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故排除D

项。故选B。

5.(2020.江西初三二模)清朝徐继畲编篡的《瀛寰志略》中记载某古国时写道:“都城外有古王冢

数处,皆基阔顶锐(尖),棺内贮香油,尸数千年不腐。存一冢基阔五里,高五十丈,顶似峰尖,中

有洞,深三丈四尺,阔二丈七尺,内藏石棺一,不知何代何工(工匠)所造,西土以为异观。”该古

国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答案】A

【解析】

《瀛寰志略》中这段文字所述“都城外有古王冢”点明了国王墓的地点,“皆基阔顶锐”说的是形状,后

面则有高度、宽度等,表明建筑物高和大。综合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一建筑物是金字塔,金

字塔是古埃及文明,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排除。故选择A。

6.(2020.辽宁沈阳❷初三月考)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它那精美的

图案上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集流通、观赏、收藏、研究等价值于一身。那么,你知道下图这张精美

的纸币应是

A.美元

B.英镑

C.埃及镑

D.印度卢比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片的钱币是狮身人面像,这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所以这张

精美的纸币应是埃及镑,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2020.全国初二)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出土的甲骨文古埃及罗塞塔石碑《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口寸代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成果、罗塞塔石碑碑文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汉谟拉

比法典》的出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状况,故三幅图片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D符合

题意;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罗

塞塔石碑碑文有象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故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汉谟拉比

法典》的出现,说明两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8.(2020.广东福田❷初三一模)“据说埃及的农民们在建造这些金字塔时热情很高,相信他们正在

为一位能决定他们共同的幸福的神建造宅邸。不管这一说法的理由是什么——也许还可以设想,无论

埃及的农民们对建造金字塔有无热情,他们在这件事上没有选择的余地……”材料想表达的观点是

A.古埃及金字塔象征王权至高无上

B.古埃及金字塔里放置法老的木乃伊

C.古埃及金字塔坐落在尼罗河畔

D.古埃及金字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A

【解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

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故材料想表达的观点是古埃及金字塔象征王权至高无上,

A符合题意;古埃及金字塔里放置法老的木乃伊,但不是材料想表达的观点,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

古埃及金字塔坐落于尼罗河畔,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古埃及金字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排除。故选择A。

9.(2020.河南郑州❷初三二模)与美索不达米亚相比,埃及在政治统一上所遇到的问题要少得多。

这部分是因为尼罗河水道本身的统一性的影响。由于同样的原因,埃及的政治更具有权威主义和集权

的特征;而美索不达米亚体制下的城邦国家虽然常常也是由国王统治的,但为议会和其他参政机构留

有活动的空间。据此可知,古埃及的政治

A.体制上与两河流域很类似

B.参政机构有一定活动空间

C.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明显

D.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埃及在政治统一上所遇到的问题要少得多。这部分是因为尼罗河水道本身的统一性的影响”,

可见古埃及的政治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明显,故C符合题意;由材料“埃及的政治更具有权威主义和

集权的特征;而美索不达米亚体制下的城邦国家虽然常常也是由国王统治的,但为议会和其他参政机

构留有活动的空间”说明古埃及的政治体制上与两河流域有明显的差异,排除A;材料认为美索不达

米亚体制下的城邦国家为议会和其他参政机构留有活动的空间,排除B;材料没有比较古埃及和古代

两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排除D。故选C。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希腊文明

C.古代欧洲文明

D.古代西方文明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文明代表;《汉

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重要标志;古印度盛行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

罗四个等级,故题干表现的主题是古代亚非文明,故A符合题意;古代希腊文明、古代欧洲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与题干无关,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2020.广东初三其他)“法典的精神,可从下举各项看出:……例如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一个

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儿子。”《汉谟拉比法典》的上述规定体现了

A.君权神授

B.自由平等

C.同态复仇

D.尊卑有序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压死了房主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儿子”可知,这体现了《汉谟拉比

法典》的同态复仇,故c正确;君权神授、自由平等、尊卑有序材料中都没有涉及到,故排除ABD

项。故选C。

12.(2020.河南汝南。初三一模)《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劳动、报酬、工具和责任事故的追究

有2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的有36条。这些条文反映出古巴比伦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C.女性地位非常低下

D,民主平等观念盛行

【答案】A

【解析】

题干关键词是“劳动、报酬、工具、责任事故、租赁、牲畜、船只、佣工”,这些都与财产和商业活动

有关,由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对于商业行为的保护条款,说明当时古巴比伦商业贸易繁荣,

商品经济活跃,所以A符合题意;题干并未体现奴隶制度相当发达,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

体现女性地位非常低下,所以C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体现民主平等观念盛行,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3.(2020・曲靖市马龙区通泉中学初三一模)以下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其中,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成文法典的国家位于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是位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典,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属于两河流域,不符

合题意;故选B。

14.(2020•江西初三专题练习)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

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

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这些石碑上的“条款”来自

A.《查士丁尼法典》

B.《汉漠拉比法典》

C.《权利法案》

D.《资本论》

【答案】B

【解析】

依据“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结合课本所学,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最具代表性的楔

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B项符合题意;公元529年罗马

皇帝查士丁尼,编成《查士丁尼法典》,A项不合题意;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C项

不合题意;1849年马克思在伦敦完成了《资本论》,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择Bo

15.(2020.湖南攸县。初三期末)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

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答案】B

【解析】

材料“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说明早在公元

前18世纪就已经有了法制意识,并开始生活在法制社会中,故B正确;法制是理性的表现,不是浪

漫,排除A;法制不能说明商品经济比较活跃,排除C;材料中论述的是法制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

并不是说明奴隶制度的完美,排除D。故选B。

16.(2020.全国初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

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答案】A

【解析】

题干的“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

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表明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到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

睛与伤害到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所受到的惩罚不同,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等级性。故A符合

题意;B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认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不同等级的人,受到的惩

罚不同,这是法典等级性的体现。

17.(2020.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三月考)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

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

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由此判断这是与《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

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选项C符合题

意;而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

18.(2020•广东韶关。初三其他)某书序言写道:“安努与恩利尔(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神灵)为

人类福祉,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

有如沙马什(古代两河流域的太阳神),……光耀大地”。该序言最有可能出自

A.《汉谟拉比法典》

B.《圣经》

C.金字塔底部碑文刻字

D.印度佛教经典

【答案】A

【解析】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

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据“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

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古代两河流域的太阳神),照临黔首,光耀大地。”可知

该序言最有可能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故A符合题意;《圣经》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共同经典,

讲述了宇宙与世界起源和古时犹太人的历史,并记录先知预言,排除B;金字塔是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的文明成果,排除C;印度佛教经典是古印度文明成果,排除D。故选A。

19.(2020.山东潍坊。初三二模)《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雇用船工,并租赁船舶,船

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材料表明

A.在古巴比伦社会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在古巴比伦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法典维护了古巴比伦贵族的利益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答案】B

【解析】

根据“自由民雇用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可知,材料反映在古巴

比伦社会商品经济活跃,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在古巴比伦社会私有财产不可侵犯,A排除;材

料没有涉及法典维护了古巴比伦贵族的利益,c排除;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

久,D排除。故选择B。

20.(2020.福建闽侯❷初三开学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法典的颁布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

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此“法典”是指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马法》

D.《权利法案》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法典的颁布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人试图

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可知法典在两河流域推行。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

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对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统一、强大

的奴隶制国家。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一部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在两河

流域推广。B正确;《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是罗马的法律,在意大利半岛台伯河畔推行。AC

排除;《权利法案》是英国的法律文献,英国地处大西洋沿岸。D排除;故选B。

21.(2020.四川涪城❷初三一模)古代印度雅利安人祭司宣扬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手、腿、

脚分别造出了社会上从高到低的四个阶层。下列能正确反映这种等级制度的是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

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

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

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

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所以能正确反映这种等级制度的是B,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2.(2020•山东巨野❷初三一模)对下图亚非文明解读正确的是

A.①-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B.②-尼罗河流域-金字塔

C.③-恒河流域-种姓制度

D.④-长江流域-民主制度

【答案】C

【解析】

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③是恒河流域,古印度诞生与恒河流域,文明成果是种姓制度,c符合题意;

①是尼罗河流域,其文明成果是金字塔,A排除;②是两河流域,其文明成果是《汉谟拉比法典》,

B排除;④是长江流域,实行的是封建专制,D排除。故选择C。

23.(2020.盐城外国语学校初三月考)(2015•江苏泰州)2015年5月14日,中印两国领导人共同

参观了西安大慈恩寺。习近平主席向印度总理莫迪赠送中文和印地语的《大唐西域记》等礼品,莫迪

回赠了释迦牟尼舍利罐的复制品等。上述内容涉及的古代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佛教有关知识的识记。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离现在

约有二千六百年的历史。相传,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

迦族的圣人”。佛教反对婆罗门教僧侣的特权地位,宣传“众生平等”,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修

行得道。所以此题选A。

24.(2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初三月考)下图中的“?”处应填

空=>4尢*150冲在*=>物企尤/3“年电*

佛教向外传播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佛教是古印度的文明,故B符合题意。古埃及文明是金字塔,古希腊文明是奥运精

神,古罗马文明是十二铜表法,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2020.辽宁朝阳。初三一模)在中国名著《西游记》里经常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称谓,你

知道这些称谓与下列哪个宗教有关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诞生与古印度,主张众生平等等,《西游记》经常的“如来佛祖”“观音菩萨”

等称谓都与佛教相关,A符合题意;BCD项宗教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择A。

26.(2020.河南洛阳。初三一模)“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

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段史料反映了古印度

A.社会等级森严

B.佛教传播广泛

C.奴隶制度发达

D.人际关系和睦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是古印度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

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种姓

制度下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社会等级森严,A正确;佛教传播广泛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

现,B排除;题干反映的是种姓制度而不是奴隶制度发达,C排除;种姓制度导致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而不是人际关系和睦,D排除。故选A。

27.(2020.山东日照❷初三一模)“贱民不得在公用的水井中汲水,不准进印度教庙宇。不准用公用

渡船和道路……个别地方贱民要在外出时一面走一面敲木板,以警告别人,避免他们的身影污染高贵

者。”材料反映的是

A.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

B.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古代埃及法老的无上权威

【答案】C

【解析】

根据“贱民”“不准进印度教庙宇”、“避免他们的身影污染高贵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

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第一等

级是婆罗门,包括祭司、贵族第二等级是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官吏;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

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也就是奴隶。C符合题意;ABD项都与印度无关,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8.(2020.全国初二)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

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与印度相关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A.帕特农神庙

B.《汉谟拉比法典》

C.公历的产生

D.发明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从。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方法,后被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得名

阿拉伯数字,D符合题意。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A不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

文明,B不符合题意。公历的产生与古印度无关,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9.(2020•全国初二)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时间段里,出现了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

芒的人。非凡的事集中在那个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出现。对“时至

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理解准确的是

A.李白、伯里克利、穆罕默德

B.秦始皇、尼赫鲁、汉谟拉比

C.孔子、乔达摩・悉达多、耶稣

D.孟子、穆罕默德、伏尔泰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1

世纪耶稣创立了基督教,C项符合题意;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尼赫鲁是印度第一任总理;

伏尔泰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开拓者。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30.(2020・山东五莲。初三一模)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

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下列有关种姓制度的说法错误的

A.高种姓和低种姓几乎都隔离而居

B.婆罗门不会从首陀罗手中接过食物和酒水

C.各种姓实行内部通婚

D.下一等级能从事上一等级所从事的职业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

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

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

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的形成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

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所以有关种姓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D,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

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31.如表所示内容体现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城邦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雅典2500约30

斯巴达8400约40

A.等级森严

B.小国寡民

C.自给自足

D.军事独裁

【答案】B

【解析】

雅典和斯巴达是古希腊诸多城邦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城邦。分析图表可知,这两个城邦都是面积狭小,

人口较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

组成一个小国。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B正确;雅典施行奴隶制民主,A错误;希腊是

典型的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发展。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点,C错误;雅典不是独裁政治,且材料

没有涉及到政治。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B。

32.在古代雅典,遴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

(包括“500人议事会”成员)在卸任之时,还要经过述职检查,这时如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

陪审法庭会依法进行审理。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

A.以陪审法庭为核心

B.维护官员合法权益

C.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D.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答案】D

【解析】

材料强调雅典社会注重对官员任职前的审查和卸任后的审查。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对公共权力的监

督,D正确;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BC的内容,排除。故选D。

33.公元前406年,雅典的10位将军在指挥对斯巴达的海战中取得胜利,却被指控犯有不打捞海战

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他们虽然努力证明自己无罪,但是公民大会还是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

材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

A.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B.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化倾向

C.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D.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是不理性的一种体现,说

明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主观情绪化,权力滥用,B符合题意;题干中10位将军,虽然取胜了战争,

却“被指控犯有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而“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这不是人文主义

情怀的体现,A项排除;权力制约、程序公正等在材料中并无体现,CD排除。故选择B。

34.“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

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

席的人。”材料表明雅典当时实行

A.奴隶主民主政治

B.君主专制

C.中央集权制

D.资产阶级议会制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可知,材料

表明雅典当时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实际上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公民可

以直接参加公民大会,公开发表意见,参政议政,A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不

是君主专制或中央集权制,BC排除;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处于奴隶社会时期,不可能实行资

产阶级议会制,D排除。故选A。

35.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

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A.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B.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C.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D.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中“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强调希腊

是西方法律、文学、宗教等文明的渊源,说明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的深远影响。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36.古希腊诗人阿尔凯奥斯说:“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

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有能使用它们的机会。”材料中的“城邦”的最大的特点是

A.城邦林立

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

D.封建专制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信息“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

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有能使用它们的机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们的权利,即“这

里的人们有能使用它们的机会”,所以体现了“城邦”的最大的特点是民主政治。故正确答案为c。ABD

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

37.古代西方历史上有位传奇人物,他征服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王国,东征的足迹远达印度,征战

之处使东西方文明交融……此人物是

A.伯里克利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释迦牟尼

【答案】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4世纪,正当希腊城邦衰败之时,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

纪后期它代表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不久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他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

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

国。C项符合题意;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A项不合题意;

屋大维当政期间罗马共和国进入帝国时期,B项不合题意;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38.公元前4世纪,他率军东征,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他在远征中获得了荣耀,最终却

也葬送在了远征的道路上。他被誉为“英明的领袖”、“好战的将领”、“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

上述材料中的他是

A.凯撒

B.梭伦

C.亚历山大

D.屋大维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公元前4世纪,他率军东征,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可知是亚历山大。结合课本

所学,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军队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会师占

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压力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C正确;公元前49年,凯撒率军占领罗马,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A排除;公元前594年,梭

伦以其威望和功绩当选为雅典城邦的“执政兼仲裁”,开始进行具有宪政意义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

会改革运动。B排除;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开始罗马帝国时代。

D排除;故选C。

39.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公民大会主席团也经抽签产生。

A.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

B.保障了全体雅典居民的权利

C.大大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办事效率

D.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公民大会主席团也经抽签产生,这

表明了直接民主的运作方式,但是这种运作方式难以保证公民参政的素质和才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决策的科学性,A正确;雅典民主范围实际上是有限的,享有民主权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并非全体

雅典居民,B排除;雅典直接民主的运作方式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和滥用,并不是大大提高了公民大

会的办事效率,而且题干也没有体现伯利克利时期的这一措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大会的办事效率,C排

除;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是梭伦改革时期,D排除。

故选A。

40.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

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积极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人的

宗教崇拜和巴比伦人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

A.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正义性的战争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积极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

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反映了亚历山大提

倡与东方交往融合,促进北非埃及和西亚巴比伦文学传入了欧洲的希腊,说明了亚历山大东征沟通了

东西方文化。结合课本所学,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

化也渗入希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材料中不能体现,不合题

意,故选择C。

41.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

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

C.罗马法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D.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以武力”指的是罗马通过武力扩张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第二次是

以宗教”指的是罗马境内产生的基督教传遍世界;“第三次则以法律”指的是罗马法维系帝国的统治,

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A项对材料解释正确,符合题意;BCD

三项对材料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42.西方研究瘟疫的权威专家汉斯.苓塞说:罗马帝国以强大的控制力向其他地区扩张,把整个世界纳

入罗马帝国之中的计划,一次又一次地被唯一更强大的力量一瘟疫所中断。这说明瘟疫

A.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B.引发了普遍的信仰危机

C.冲击了罗马法律的权威

D.影响了帝国的发展走向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把整个世界纳入罗马帝国之中的计划,一次又一次地被唯一更强大的力量一瘟疫所中断”

可知,瘟疫影响了罗马帝国的发展走向,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帝国的灭亡,故排除A项;材料

没有涉及信仰危机,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罗马的法律,故排除C项。故选D。

43.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

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

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上述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C.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D.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答案】C

【解析】

题干反映了在此案例中原告败诉是因为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

规定了非法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可见《十二铜表法〉〉关于此类事件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使得量刑

定罪有了文字依据,c正确;题干是关于邻居之间的纠纷,没有体现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或维护

平民的利益,AB排除;题干反映了《十二铜表法》虽然有形式主义的特点,但是毕竟使量刑定罪有

了文字依据,没有体现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D排除。故选C。

44.“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

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答案】D

【解析】

“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可知表现出了罗马文化对统治的广大地区的影响,D正确,B排

除;罗马帝国修建了许多道路对应的是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A排除;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并非

一味依靠暴力,如也有通过罗马法律对帝国疆域进行管理和统治,C排除。故选D。

45.“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战。他们用来治理帝国的法律比希腊人高明,对打仗和治国方面都极

为有用的工程建筑,水准也在希腊人之上。可是,在其他方而,就连罗马人也承认希腊人比他们高明,

心甘情愿地卑躬屈膝、复制仿效。”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古希腊是世界文明之源

B.古罗马是世界文明之源

C.罗马文明继承了希腊文明

D.希腊文明继承了罗马文明

【答案】C

【解析】

材料“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战。他们用来治理帝国的法律比希腊人高明,工程建筑的水准也在希

腊人之上。可是,在其他方面,就连罗马人也承认希腊人比他们高明,心甘情愿地卑躬屈膝、复制仿

效。”主要说明罗马文明继承了希腊文明,希腊文明是罗马文明的源泉,C符合题意;古希腊是世界

文明之源表述与史实不符,A排除;古罗马是世界文明之源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希腊文明继承

了罗马文明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C。

46.著名的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

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精神抖擞地重新出现”。据此对罗马法的理解最正确的

A.它包含《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民法大全》

B.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产生重要影响

C.罗马法所维护的政治制度成为后世确立政体的典范

D.罗马法与雅典民主制一样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参政机会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法不仅对罗马帝国,而且也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产生重要影响,对世界法制

建设影响非常深远,符合材料“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

是一次次精神抖擞地重新出现”的说法,故B符合题意;材料与罗马法的组成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罗马法维护的政治制度是奴隶制政治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7.下图是一枚公元前137年的罗马铸币,铸币上描绘了一位选民正在把选票投到选票罐中。从中可

以得出的合理猜测是

A.这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民主选举

B.他们正在选举五百人议事会成员

C.所有的罗马居民都参加了投票

D.当时罗马的法律已经非常成熟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罗马铸币”可知事件发生罗马时期,“铸币上描绘了一位选民正在把选票投到选票罐中”反映

了选民在行使自己的选举权,说明在实行民主选举。结合课本所学,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平民自己

选举两名保民官。A正确;作五百人议事会,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核心,B排除;是“选民”

在投票,不是所有居民都有投票权。C排除;材料只涉及到选举这一个方面,不能说明当时罗马的法

律已经非常成熟。D排除;故选A。

48.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

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地跨欧、亚、非三洲”、“与汉朝的同一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

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I,地

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C正确;波斯帝国存在时间是公元前

550年一公元前330年,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A;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公元前336年一前323年,

当时我国正处于战国时期,排除B;阿拉伯帝国存在于公元632年—1258年,晚于汉朝,排除D。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罗马帝国的疆域知识点。

49.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有123天;4世纪时,

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这对罗马帝

国造成的后果是

A.国家富足,社会安定

B.社会奢靡享乐盛行,帝国日益危机

C.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D.长期战乱,民生凋敝,经济困难

【答案】B

【解析】

概括材料可知罗马节日众多,且国库开支来支持活动,说明政府对这种奢靡之风不仅没有禁止、控制

反而支持纵容,社会奢靡享乐盛行,最终导致帝国日益危机帝国日益危机。B正确;A不符合事实。

A错误;C反映的是表象而非后果。C错误;材料没涉及到战争问题。D与题意不符。综上故选B。

50.知识卡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历史学习卡片中写道:“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控

制西地中海地区”、“斯巴达克起义”,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最可能是

A.雅典城邦的兴起

B.罗马共和国的发展

C.罗马帝国的建立

D.罗马帝国的分裂

【答案】B

【解析】

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控制西地中海地区”、“斯巴达克起义”这些关键信息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

是罗马共和国的发展。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构。罗马共和国统一意

大利半岛后,在争夺地中海霸权的过程中,爆发了与商业强国迦太基的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战争

持续了百余年,最终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终,罗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长期征战激化了阶级矛盾,奴

隶大量逃亡和起义,特别是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独揽大权,这实际架

空了元老院,标志着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事件不是发生在雅

典和罗马帝国,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1.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凯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

抗议。

②于是凯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凯撒已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共和国名存实亡。

上述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

年起,凯撒已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共和国名存实亡。是历史解释。而①②③是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

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52.《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

债务是由伤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A.法典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伤人清偿,

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可知法律保护的是私有财产。故B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

三题应选B。

【点睛】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答材料选择题要尊重原材料。原材料的关键词语是“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

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伤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根据这一关

键可知法典保护的是私人财产,由此即可找到正确答案。

5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被

誉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就是古希腊著名学者

A.凯撒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

科,被誉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

的名言。D项符合题意;凯撒是罗马共和国的最后一位统治者,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