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专项训练
<->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
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
走。虎不知善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食()长()然()皆()
故()遂()子()走()
2。翻译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3。一词多义
(I)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故遂与之行()
(3)兽见之皆走()〈4〉辍耕之垄上(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5。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6。请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二)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吐壳。”其人自护其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日;“北土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①菱:即菱角。②仕:做官。]
1。解释加点词语啖()并()
或()欲()
2。翻译句子⑴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⑵其人自护其短
⑶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⑷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3。请为上文概括中心:----------------------------------------------------------------------------
(三〉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子追之。杨子日:"嘻!亡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日:"多
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
反也。"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亡一羊()②既反()③奚亡之()
2.解释下面的"之"字。
①杨子之邻人亡羊()②又请杨子之子追之(
③何追者之众)④亡之矣()
⑤奚亡之)⑥吾不知所之()
3.①找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通(),意思是()。
②找出本文中的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
4.补出省略的成分。
既反,(响:"获羊乎?%)曰:"亡之矣。"
5。翻译。(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6.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
〈四〉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誉之日()②以子之矛()③或日()
④何如()⑤夫不可……()⑥同世而立()
2.判断卜了说法的正误。
①楚人有卖盾与矛者。一这是一个判断句。
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一"之”起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③于物无不陷也。一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④“物莫能陷也"和"陷子之盾"中的"陷"字,均解释为“刺,刺穿“。【
3。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五〉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糅②以为轮,其
曲中规③;虽有槁暴④,不复挺⑤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①木直中绳:木材笔直,合乎墨线。②糅:烤。③其曲中规:木材的弯度合乎圆的标准。④虽
有槁暴:槁暴,太阳晒。⑤挺:挺直。⑥日参省乎己: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I.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学不可以已()②取之于蓝()③水为之()
④虽有槁暴()⑤糅使之然()⑥故木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①找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通()意思是(
《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①。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欲界:佛教所谓的三界之一,这里实指人间。②康乐:谢灵运,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③
与:参与,即置身其中。奇:山水的奇妙。
(1)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今共谈(一起谈论)B.夕阳欲颓(正要落山)
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D.晓雾将歇(将要散尽)
⑵本文虽未提到所描绘的究竟是何处之景,但我们仍可从文中景色的清丽明净看出作者所描绘的是
的山水之美。作者在写景时,先写,后写,以
衬;从时间上看,既有之景,又有之景,层次极为分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乱鸣”所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场景描写中有何作用?
(4)作者对所见之景的直接评价为"”换为四字短语应是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四个字与本文中"沉鳞竟跃”所用修辞方法相同,所描绘的景观相似,那就是
〈七〉床头捉刀人
魏武①将见匈奴使,门以形陋②,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③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选自刘义庆
(〈世说新语〉〉)
注释:①魏武:曹操。②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严。③捉:握。
(1)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魏武将见匈怒使使崔季硅代
B.既毕,令间谍问群响毕绝
C.魏武将见匈奴使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翻译卜面句子。
不足雄远国翻译:
(3)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4)匈奴使为什么被杀?
(5)这个小故事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的曹操?
(A)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己之宝,声色
甚厉。崇日:"不足恨,今还卿③。”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
枚:如恺许比⑤,甚众。恺惆然⑥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
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④条干:枝条树干。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⑥惘然:
失意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1)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2)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3)世罕其比()
2。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①②
(2)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4)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九)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
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义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的重要,这是因
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十〉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己暮矣。"师旷日:”何不秉烛①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
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
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古眼盲
者多习乐。③昧行:摸黑走路。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日出之阳④孰与昧行乎
(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3)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4)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H—)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③,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④以水沃面。往往粥⑤不继,日反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
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适:女子出嫁。②世家:家世。③南都:今河南商丘。④辄zhe:总是;就。⑤粥:稠粥。⑥戾ze:
日偏西。⑦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⑧慨然:慷慨的样子。
(1)卜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和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B.环而攻之而不胜C.后天下之乐而乐D.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卜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②去之南都()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译: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
(十二)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狸猫,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
猫无所食,饥而嗷。束氏日市肉啖①之。狸猫生于若孙②,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率,哮则
得肉食。南郭有士病鼠,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狸猫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为异物也,沿鼠
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猫怖甚,对之大哗。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猫奋挪而出③。
注:①啖:吃。②若:及,至于。③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
(1)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以啖肉故(缘故)B.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借)
C.意为异物也(意思)D.鼠度其无他技(估计)
(2)解释卜面加点的字。
A.束氏日市肉啖之B.咸无所好
C.乃钻火烛之D.南郭有士病鼠
E但饥辄嗪F久之,鼠度其无他技
(3)狎猫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十三)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日:“达者七十二人,
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
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
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
⑤岂合:怎么能。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②达者七十二人:
③经传无文:④博士无以对: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据何文,以知之?(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答:
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答:
(十四)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①,军人有病疽②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
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③而父死,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注释①中山:国名。②疽:毒疮。③创:伤,伤口。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
②将军于若子如是
③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2.用现代汉语翻译”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一句。
3"伤者之母"为什么要啦”?
4.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
(十五)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己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
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
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郭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
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蹊(xi):践踏。②策;通"册1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④恬:心神安适。⑤郭性:绍
兴人,大学者。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⑦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听己辄默记(完毕)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依僧寺以居以君之力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暮归,忘其牛其真无马耶D.录为弟子无人耶?使子为使
3.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王冕)窃人学舍听诸生诵书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D.(王冕)即迎母人越城就养
4.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衣服、帽子跟随在车子后面。
5.翻译句子。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译句:
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译句:
6.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十六)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
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曾子
⑥闻之,日:”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礼记•檀弓下》注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
②蒙袂辑履: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③贸贸然:眼不明亮的样子(陈浩:垂头丧气之貌)。
④奉:捧。⑤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⑥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⑦微与:
小事情啊。微,细小。与,句末语气助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黔敖为食于路⑵以待饿者而食之
⑶嗟,来食⑷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⑸以至于斯也⑹可去⑺其谢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嗟,来食
⑵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⑶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用来证明什么?
4。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
(十七)取义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①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
愧。"(《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乡:通响"。
(十八)九方皋相马《列子•说符》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日:"良马,可形容筋骨①"相也。天下之马
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②。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千里之马也。臣
有所与共担缨薪菜③者,日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日而反。
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日:"何马也?”对日:”牝而黄④。”使人往取之,⑤牡而骊。穆公不说,
召伯乐而谓之日:”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日:”一至
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
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①形容筋骨:形,指形体;容,指状貌。形容筋骨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相”的状语。②绝尘弭辙:
形容天下之马(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弭,消除。③担缮薪菜:扛东西打
柴草。绳索;担缮,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采",薪菜,即打柴草。④牝而黄:黄色母马。牝,雌
性的鸟兽。⑤牡而骊,纯黑色的雄马。
1.解释卜.列各句中加点的词O
A子之年长矣。子:年:
B伯乐对日。对:
C三日而反。反:
D穆公不说。说:
E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尚:弗:
F伯乐喟然太息。喟然:太息:
G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遗:
H马至,果天下之马也。至:果:
2.说明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
A臣之子皆下才也()
B穆公见之()
C已得之矣()
D召伯乐而谓之日()
E又何马之能知也()
3.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o
A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者,日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B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4.给本文分层并归纳层意。
5.九方皋相马的特点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十九)《论语》二则
子日:"不愤①不启,不俳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子欲居九夷⑧。或日:"陋,如之何?"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①愤:心求通而未得的意思。②启:开其意;开通他的思想。③俳:口欲言而未能的样子。④发:达
其辞;使他表达出来。⑤隅:角。⑥反:还以相证的意思;反复类推。⑦复:再告。⑧九夷:东方少数民
族。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A以()B则()C欲()D或()
£之()()()
2.第一则中含有两个成语,一个是"不愤不后",一个是"
3.第二则中哪句话在语文课本中被谁在什么文章中引用过?
4。翻译下列句子
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B或日:”陋,如之何?"
c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5.说说第--则的大意。
(--I)《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③,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⑥,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淡泊:性情恬淡不慕名利。②致远:高瞻远瞩。③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享乐和怠惰就不能振奋精
神。④险躁:邪恶暴躁。⑤治性:陶冶性情。⑥意与日去:.意志同时间•起消磨。⑦接世:与社会连接。
⑧行:操行。⑨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解释卜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A无以明志B年与时驰
C意与日去D遂成枯落
2.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辍耕之垄上B、宋何罪之有
C、水陆草木之花D、愿借子杀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B、卒中往往语
C、奉命于危难之间D、静以修身
4.有两个成语,一个是"",一个是""«
5.翻译下列句子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二一)《训俭示康》司马光
参政鲁公①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上日:”卿为清望官②,奈
何饮了酒肆?“对日:”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③。"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④
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⑤。所亲或规之,日:”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
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⑥。公宜少从众。"公叹日:"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
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
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席人所及哉!
(注)①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③觞(sh6ng)之:备酒招待客人。
觞,酒杯,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④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⑤自奉
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定的生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⑥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人
阴险,把俸禄都用来养宾客,自己很俭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真宗遣使急召之。
使:
(2)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既:实:对:
(3)故就酒家觞之。
故:就:
(4)上以无隐,益重之。
以:益:
(5)所亲或规之。
所亲:或:
(6)公宜少从众。
宜:少:从:
(7)举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举:患:
(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顿:致:失所:
(9)岂庸人所及哉!
及:
2.找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一致的,分别填入例句后的括号内。
例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例2: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A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B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C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安求其能千里也?
D游人虽未盛,然……亦时时有。
E虽人有百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F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G风力虽尚劲,徒步则汗出浜背。
3.这段话共15句,用”|”表示大层次,用」I"表示小层次,在下图中画出。
(1)(2)(3)(4)(5)(6)(7)(8)(9)(10)(11)(12)(13)(14)(15)
4.这段话的论点是()。
A家人不能顿俭,必致失所B公宜少从众
C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D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5.这段话用了几个论据?属什么类型的论据?摘录文中关键词语概括论据(各不超过七个字)。
(二二)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日:“臣闻之日:'事有不可知者,
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日:“何谓也?”对日:“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①;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
邯郸,破泰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②,愿君主忘之也!”信陵君日:“无忌谨
受教③。”
注释:①不可得而知也:不可让别人知道。②卒然:同“猝",突然。③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
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木文亦出自(战国策),请将此文与《唐雎不辱使命》进行比较阅读,说说两文的异同点。
(1)相同点
(2)不同点
(-=)
己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日:“吾欲见涉。"宫门令①欲缚之,自辩数,乃置
②,不肯为通③。陈王出,遮道④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日:
“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⑤!”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⑥,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⑦,
言陈王故情⑧。或说陈王日:“客愚无知,颛(专)妄言,轻威J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
亲陈王者。……此其所以败也。
注:①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长②置:放在一边,不理他③通:传达
④遮道:拦路⑤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夥,多。颐,语气词。沉沉,深邃貌。⑥夥涉为王:形容一个人的
突然富贵。⑦发舒:放肆。⑧故情:指陈涉贫困时情况。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已为王,王陈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③自辩数④或说陈王
⑤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⑥由是无亲陈王者
⑦此其所以败也
2.翻译下列句子
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3。文中的“故情”在《陈涉世家》指的是哪件事?(用《陈涉世家》中的原句回答)
4。陈涉少年时立下什么志向?(用《陈涉世家》中的原句回答)结果如何?最终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二四〉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文章加点的字
⑴筑:⑵将:⑶亡:⑷智;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邻人之父亦云
⑵暮而果大亡其财
⑶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二五》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
“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
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土,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i),将绳子系在
箭上射。
1.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景公好弋AhaoBhao
②诏吏杀之AzhaoBzhao
③使烛邹主鸟AzhuBzhu
④寡人闻命矣AyiByi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使烛邹主鸟
A掌管B主持C主要的
②而亡之
A同“无”,没有B丢失,逃掉C灭亡
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A杳点B计算C列举
3.翻译下列句子
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4.本文的题目是“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
〈二六〉人之才行,自昔罕全陆贽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
之士。加以情有憎爱,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日:
“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日:“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日:“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
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1.为文中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行:()②舍:(
③好:()④恶:()
2。下列各组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苟B孰
C道D情
3。陆贽在文中对人的“才”与“行”作了这样的阐释:,。因此他认
为,O用人若能录长补短,
则,.反之则o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应用了、等论证
方法,文中关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属于论证。从结构层次角度看,本文的结
构为式。
〈二七〉
任末①年十四时,学无常时,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编茅为庵③,削荆为
笔,克④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
其勤学,更以静衣⑥易之。临终诫日:“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籍③庵:草屋④克:挤。榨⑤蒿:蒿草⑥静衣:干净的衣服
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负笈不远险阻(背着)B。题其衣裳(写)
Co临终诫日(最后)D。更以静衣易之(更换)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B以记其事(书上的)
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还,仍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②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4。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任末认为,好学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必要前提,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
Bo任末负笈求学,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为墨,映星望月,题衣记事,静衣更易,这些事例都表现
了他的群奋好学精神。
C。任末用“行尸走肉”来鞭挞那些不学习、庸碌无为的人,给“不学者”敲响了警钟。
D。任末之所以能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勤奋学习,是因为他具有终生一心向学的精神。
〈二八)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
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①。夫子式②而听之。使于路问之日:“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
而④日:“然。昔者,吾舅死于虎⑤,吾夫又死焉⑥,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日:“何为不去也?”日:“无
苛政⑦。”夫子日:“小子识之⑧,苛政猛于虎也。”
注:①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等于说在墓前哭的妇人②式:车前横木,这里用如动词,扶轼。孔子扶轼是表
示对妇人哭墓的注意和关怀。③壹似重有忧者:壹,实在、的确。重,重叠。④而:乃⑤昔者,吾舅死于
虎:昔者,从前。舅,指丈夫的父亲⑥焉:“于虎”⑦无苛政:没暴政⑧小子识之:老师叫学生可称小子。
这里指子路。识(zhi),记住。
〈二九〉《世说新语》三则
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日:“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耶?”徐日:“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日:“何以不拜?”答日:“偷,
那得行礼!”
钟毓、钟会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日:“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日:
“卿面何以汗?”毓对•日:“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日:“战战栗栗,汗不敢
出。”
〈三零〉幽默笔记三则语助
太祖皇帝将展外城,幸朱雀门,亲自规画,独赵韩王普时从幸。上指门额问普日:“何不只书‘朱雀门’,
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日:“语助。”太祖大笑日:”之乎者也,助得其事」
字说
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日:"以'竹'鞭马为‘笃‘,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日:“‘鸠’
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诗》日:‘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爹和娘,恰是九个
放火三日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
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日:“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三一)短信三篇
与荀成追伤郭嘉书曹操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乂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
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
人相知者少,乂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疾困与吴主笺周瑜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
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
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土阡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
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自表后主诸葛亮
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
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倾,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
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
下也。
〈三二〉
掩耳盗钟《孟子》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携苗助长
《孟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报苗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
则槁矣。天卜之不助苗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携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
害之。
〈三三〉主仆对《广笑府》
主人待仆甚薄,衣食常不周。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日:“此鸣者何物?”主人日:“蝉也。”仆日:“蝉食何
物?”主人日:“吸风饮露耳。”仆日:“蝉着衣否?”主人日:“不用仆日:“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三四〉刘备敕刘禅遗迢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天,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人名)至人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
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哥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
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知。闻丞相为写《中》、《韩》、《管子》、《六韬》一通己毕,道亡,可自更
求闻达。
〈三五〉
章武三年春,先t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轴,
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潘泣日:“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
日:“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三六〉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日:"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
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日:”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
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I)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
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2分)()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三七》《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日:"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日:"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
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2分)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三八〉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骰弓弩,持
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
从属车骑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
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日:
"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崎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己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九〉(2003年武汉)
荀巨伯远看友人疚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于速去!巨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材加工厂租赁协议
- 电影制片厂PE管道安装合同
- 2024年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合同
- 2024年定制版:研发项目合作合同
- 2024年二手房产个人交易合同样本
- 2024年品牌保护与保密协议
- 水利工程拆迁评估实施方案
-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备进场方案
- 房地产租赁合伙人协议书
- 2024年实习生与公司跟岗实习协议
- 妇科护理进修汇报
- 新团员团课培训课件
- 学校篮球教练外聘协议书
- 工作流程改进汇报
- 浙教版六年级劳动项目三-任务二《创意班规巧设计》课件
- 高思学校竞赛数学课本五年级
- 计算机应用与人工智能基础项目9 人工智能
- 油田开发方案及调整方案经济评价技术要求
- 物业管理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及案例分析
- 康复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2023版
- 英汉互译单词练习打印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