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b

全册说课稿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说课稿(一)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r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掌握正确的科学实验方

法。

二、说教学重点

实验安全常识

三、说教学难点

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四、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图、卜片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接触了化学,知道它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与我们

的生活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曾说过:“化

学一人类进步的关键”,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随着我们知

识的丰富,你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并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并

学会用它解决更多的化学问题,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只要我们带着探究的眼光

去看,带着创新的精神去想,我们就会发现高中的化学更精彩!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因此,我

们就从实验学化学。

[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推进新课]

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就从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起吧。

[板书]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师:小明同学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不,他在家中进行了KMnO4

制O2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多媒体设置情景]

一位学生用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结果水倒吸至热

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生:小明未将导管先从水槽中取出就撒去酒精灯,引起水倒吸至热的试管,

导致热的试管遇冷水炸裂。

师:无论是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必须注意安全,

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

[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师: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

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等,在这些基本操作中要注意哪些安

全问题呢?

[思考与交流]

1.取用药品的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

一、取用药品的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

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

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

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取用量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二、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

1.在使用前,要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

容积的2/3。

2.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不要碰

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布扑盖。

师: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生:了解安全措施。

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师: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下

面是我校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多媒体展示]

1.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场所,必须严肃、认真。

2.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要熟悉和遵守实验安全总则。

3.了解实验室水、电、气(煤气)总开关的地方,了解消防器材(消火栓、

灭火器等)、紧急急救箱、紧急淋洗器、洗眼装置等的位置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及

安全通道。

4.了解实验室的主要设施及布局,主要仪器设备以及通风实验柜的位置、开

关和安全使用方法。

5.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长袖、过膝的衣裤,戴防护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包

括隐形眼镜者)。长发(过衣领)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不准穿拖鞋。

6.严禁将任何灼热物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7.产生危险和难闻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

8.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

有机试剂)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

9.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10.使用玻璃仪相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打碎、划伤自己或他人。

11.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

手。

12.实验后要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关好水、电、气开关和做好清洁卫生。

实验室备有公用手套供学生使用。

13.一旦出现实验事故,如灼伤、化学试剂溅撒在皮肤上,应及时用药处理

或立即用冷水冲洗,被污染的衣服要尽快脱掉。

14.实验室所有的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用剩的有毒药品要还给教师。

15.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允许嬉闹、高声喧哗,也不允许带耳机边听边

做实验。

16.实验结束后,由老师签字,方可离开实验室。

17.任何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皆可询问老师。发生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即

时处理。

师:遵守实验室规则是我们进行安全实验的前提,同时我们还得了解一些安

全措施。

[多媒体播放]

1.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思考与交流]

1.你能举出你曾经历过或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

2.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小结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吗?

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每小组选代表发言:

1.曾经历过的安全事故:

生: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

生:药品不小心溅到眼中

生:热容器遇冷水炸裂

生:玻璃仪器破裂划破手指

生:在家中点燃硫磺中毒

2.注意的安全问题

生:倾倒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生:搅拌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生:在橡皮塞上安装玻璃导管时应用布包着导管。

生:热的容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生:有毒溶液或有毒气体参与的反应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师:在实验中我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偶尔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如

果一旦“出事了”,我们如何去处理这些事情呢?

[学生表演]

1.情景设置:一位学生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结果有酒清洒

在桌上并着起火来。

实验模拟:在表面皿中放些酒精并点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灭火方法。

2.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一下子倒入浓硫酸中,结果浓

硫酸迸溅到皮肤上。

实验模拟:在白木棍上滴些浓硫酸,让学生学会药品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3.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搅拌NaOH溶液时,不小心将NaOH迸溅到眼中。

实验模拟:在一布娃娃眼中滴些水,让学生学会药品滴入眼中的处理方法。

4.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用乳胶管连接两根玻璃导管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

实验模拟:用布包着蘸有水的海绵,让学生学会划伤事故的处理方法。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

取得成功的保证。要想做好化学实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前做好预习,熟悉实验的内容,制定实验的方案,了解安全操作事项,

检查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2.实验时要认真观察与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3.掌握实验程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一实验操作步骤一

实验结果。

师: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遇到的实验也越来越多,希望同学们能在注意安

全的前提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多媒体展示问题]

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点燃胆、CO、CH4等易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

硼酸液。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

[布置作业]

1.除了我们在课堂上讨论的安全措施外,请查资料了解更多的安全措施。

2.请查资料还有哪些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说[板书设计]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是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

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和科学研究中。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

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本课时新课标的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计

量的基本单位一摩尔,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

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

标。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摩尔。(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粒

数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引入、建立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及其

对化学研究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摩尔,为以后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一

系列概念打基础,因此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概念的建构定为教学的重点。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因此,

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定

为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

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

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自己对

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教法分析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

燃的火把”。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力求让学生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因此,创

设一定的课堂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建构。引入这节课时,首先播

放新闻图片(一名男子将1箱硬币抬到家电商场购买空调,卖场派出6名工作人

员用了4个小时,才将这8000枚角币数清楚。)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帮助营业员

清点硬币?学生讨论得出:可以将硬币按照相同的高度一摞摞排列,数出一摞的

硬币数目,然后乘以摞数,就得到硬币总数;也可以称出100个硬币的质量,再

称出所有硬币的总质量,也能求得硬币的数目。针对学生讨论的方法追问学生从

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当小的个体数目众多时,可以将它们聚集

为较大整体,方便计量。此时再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学生可以联想到

“双、箱、打、包、条等等”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当小的个体数目众多时,可以

将它们聚集为较大整体,方便计量”的思想。这样由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

计教学情景,为学生建构微观粒子的集合作铺垫,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

活息息相关。

(­)概念的导出

有了集合的思想后,过渡到化学问题“猜一猜1g水中大约有多少水分子?”学

生猜测1g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目应该有很多个,成千上万个吧!1g水到底有

多少个水分子呢?学生自然会联想到要以一个集体为单位来进行计算。此时教师

顺势提出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了。

那么我们学过哪些物理量呢?学生回忆后,教师投影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

理量及其单位,指出其中“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就是用来联系微观粒子跟可称

量的物质的。那Imol的物质到底含有多少个微粒呢?教师此时类比:生活中一

打铅笔是12支,而科学上将0.012kgl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定义为ImoL然后

给出相关数据:已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是1.993X10-23克,计算12gl2c中含

有多少个碳原子?学生计算出为6.02X1023,教师指出Imol任何粒子中所含的

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记为NA,接着举出一些数字让学生感受NA的数值有

多大,将6.02X1023个一毛硬币排起来,可来回地球和太阳间400亿次之多。

如果1kg谷子有4万粒,6.02X1023粒子谷子有1.505x1019kg,地球上按60

亿人计算,按人均每年消耗500kg,可供全世界人用500万年。学生听后感受到

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巨大。此时教师强调指出用它来计量宏观物质是没有意义

的,比如我们不说Imol苹果。

(三)巩固应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走进教室之前,并不是白纸一张,而是带着原来的

知识经验来学习的。学习的新知识如果同他们原有的旧知识经验相联系,则新知

识最容易被同化,被理解和接受。因此,学生已对物质的量有了基本的了解,接

着引入学生熟悉的方程式C+02=C02物质C02

C02

从宏观质量角度12克碳32克氧气44克二氧化碳从微观粒子角度一个碳原

子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扩大6.02X1023倍6.02X1023个碳原

子6.02X1023个氧分子6.02X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从物质的量角度Imol碳

原子Imol氧分子Imol二氧化碳分子

通过这个比较,把引入物质的量的意义很清晰地表达出来。接着,我趁热打铁设

计了一组猜猜看它是真还是假的正误判断题,意在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

上,总结物质的量的含义及应用要点,熟悉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转化关系,

达到概念升华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丰富。猜猜看,它是对还是错?

1、物质的量既表示一定物质的质量,又表示一定微粒的数量。2、Imol氧中一

定含有6.02X1023个02分子。3、lmol02中含有6.02X1023个氧原子。4、

0.5molNH3中含有3.01X1023个NH3分子

5、1.204X1023H2中含有氢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在应用物质的量时,可能遇到的误区,如1摩尔氧表示氧原

子还是氧分子得以纠正,更加深化了对物质的量的及摩尔的理解。同时也感受了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转化关系。(四)拓展提高

此时,让学生独立完成下图,并交流探讨所填图的含义。经过交流探讨,学生对

物质的量乂有了更深的认识,物质的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定量认识物质组成的方

式。例如,看到C02这一化学式,就可以认识到:lmolC02含有ImolC和2moi0。

这时,我乂进一步拓展升华,物质的量也为我们提供了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视角。

例如C+02=C02,我们可以认识到ImolC和Imo102反应生成lmolC02,从而进一

步深化了物质的量的应用。微粒数()氢原子氧原子0微粒数6.02X1023

个水分子物质的量。H物质的量。0lmolH20

(五)归纳小结

这时,我提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2、物质的量是什么?3、

物质的量如何应用?

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完成了对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小结。整个过程,

学生自己用脑子去想,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他们交流彼此的看法,相互解

答困惑,在合作中讨论了完成了对物质的量的建构。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单位一摩尔1、物质的量(n)2、

单位:mol3、阿伏加德罗常数(NA)

4、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关系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喻,以学生的

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抽象概念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发现中理解

概念,在应用中巩固概念,学生最终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二)

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中的第

二部分内容《气体摩尔体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

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评述。

一、教材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的

标题是“从实验学化学”,教材把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章内容,且把它安排在第

一章,一方面,突出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实验

去学习化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高

科学素养。另一方面,揭示了本章教学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

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

用”将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基础,并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

应用,突出了化学实验淡化了化学计算,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材把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放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后,便于前后衔接;

并为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化

学平衡作铺垫;也为物理学中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提供基础。

二、学情分析

能力分析:初三化学课本强调探究式教学,所以高一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

习惯。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究欲。而且学生具备了一定的

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知识分析: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知识,在物理

课中还学过密度、质量、体积的公式,这些内容对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起到了铺

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做过电解水的实验,通过验证电解水产生的氧气

和氢气来判断水的组成,但并没有研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另外不少学生还

有一个错误的前概念,他们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相似,不同的气体摩尔

体积不同。其实同温同压下,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相同。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气体摩尔体积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②从微观上了解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③从宏观上了解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

④通过讨论,培养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

⑤通过计算氢气、氧气物质的量之比和计算、比较几种气体、固体、液体的

体积,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从分析中得出规律,使学生体验发现学习的

过程与方法。

②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亲历合作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目标学习、发现学习的成功与乐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②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讨论,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重点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概念中要素乂多,而学生的相关知识

较少,不少学生还有一个错误的前概念(他们认为和摩尔质量相似,不同的气体

摩尔体积不同。),所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因此我确定气体的摩尔体积既

是教学的重点,乂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法有:目标教学法、演示法,发现法、讲授法。

学法有:比较法、分析法、数据处理、讨论法、练习法等。

六、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物质摩尔质量一般不同,那么不同的气体

摩尔体积会不会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环节一】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解决6个问题(学习目标):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与体积之比有什么关系?

2.同温同压下,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相同吗?

3.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多少?

4.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气体体积由什么决定?

5.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气体体积由什么决定?

【环节二】发现

1、计算:假设电解了L8gH2。,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计算生成的。2和比的质

量。根据02、出的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量,并并通过下表进行比较。

日2和。2的

质量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之比

H2

02

2、演示:根据电解水原理进行动画演示(略),观察不同时间试管内的气

体体积之比。结论:同温同压平嚅1必钵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达成学习目

标1。

推导:写成数学表达式为:当m=ri2时有Vi=V2。所以同温

同压下,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相同,达成学习目标2。

【环节三】数据处理

1、求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下表列出了0°C,lOlKPa(标准状况)时。2、山、空气的密度,请计算出Imol电、

和空气的体积。

摩尔质量/g/mol密度/g,Tlmol物质的体积

021.429

H20.0899

空气291.293

得出结论:在标准状况下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mol,达成学习

目标3。

2、练习

在标准状况下,1DIO1H2的体积为:;在标准状况下,2mol空气的体

积为:;

在标准状况下,nmolH2s的体积为:。得出结论:V=nXVm,达成学习目标

4。

3、下表列出了200C、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Imol这几种物

质的体积。

密度/g.cmTlmol物质的体积

Fe7.86

Al2.70

H200.998

H2SO41.83

得出结论在标准状况下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达成学习目标50

【环节四】讨论

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结构图,思考讨论。

1、不同的固体、液体的摩尔体积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什么引起的?

2、为什么气体的摩尔体积比固体、液体的大?

固体

得出结谕体固体、液体摩尔体积由粒子鸡决定;气体摩尔体积由粒子间

距决定。达成学习目标5。扩展结论:气体体积、固体、液体体积、物质体积分

别由什么决定?

3、气体分子间距受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进行思

考讨论。

得出结论:气体分子间距受温度、压强的影响。所以从宏观看气体体积由物

质的量、温度和压强决定。达成学习目标6。扩展结论:气体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成正比。由此可得到很多推论,如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

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阿伏加德罗定律。

【环节五】小结

小结:这节课要解决的6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作业:(略)。注意2点,为了培养学生地自我效能感,作业之前,让学生预测自

己的完成情况;完成之后,教师给予积极地归因性评价。

附:板书设计

二、气体摩尔体积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2.同温同压下,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相同。

3.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L/mol

4.公式:V=nXVm

5.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气体摩尔体积由分子分子间距决定。

6.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气体体积由物质的量、温度和压强决定。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说课稿(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类》。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

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物质的简单分类与应用》。物质的分类是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

的一个内容。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

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承前启后意

味着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

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而所谓提纲挈领则是

与新课程内容设置的方式改变密切相关。大家知道新课程打破r以往教材中

“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主线,就在这样一

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这种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就

显得尤为的重要。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

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简单分类法,知道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

法;b、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a、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

b、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让学生能够成功地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

类。b、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后面

的学习中实际应用。

3.根据《课标》和本课时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C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

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

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

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根据本部分教学内容少而简单的因素。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

没什么兴趣,就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教之无味。。所以本节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

指导下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

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讲练结合

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

时地熟悉所学知识。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

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

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

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

化学分类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

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2、重难点突破:

(1)通过现实的一些例子,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例如:商场中商

品的分类、图书馆中图书的分类以及网络中信息的分类。

目的:比较直观的将学生思维引到主题。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最常见

的生活中的分类来切入学习物质分类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参与度很

高。(2)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寻找规律,解决问题。例

如学生按物质分类依据将所列物质分类:①物质可以根据状态分为气

态、液态、固态。②物质分类可以根据单质和化合物来分。

③物质可以根据颜色分有色和无色。

④物质分类还可以根据性质来分。

(3)根据学生讨论结果,适当讲解,引入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

法学生思考: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将上面的物质进行分类该如何分

呢?(可以将物质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交叉分类法)

化学物质分为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可分

为氧化物、酸、碱、盐等)】(树状分类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利用学生经常去的场所,书店和超市里对书本和物品的分类为例子,说

明这样分的目的和意义,用一个设问的方式说明“我们化学世界中成千上万的物

质,如果我们一种一种的研究,工作不仅繁琐,而且工作量很大。”为了我们研

究的方便,科学家们就对物质进行了分类,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物质的

分类。

【新课推进】利用初中学过的一些化学物质,说明物质的一些分类的标准,如物

质的组成、物质的属性等。在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分类的应用实例。说明分

类的目的和意义。

【举例】利用Na2c03、的例子,说明一种分类的标准的单一的,它能提供给我

们的信息是较少的,因此在我们对物质进行分类时,我们经常选择不同的分类方

法,最后引出交叉分类法。

【练习】举几个常见的物质,Na2c03、Na2s04、K2s04、K2C03。加深学生对

交叉分类的了解。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让学生回答。【过度】利用生物学对

动植物的分类,引出树状分类法。【提问】帮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有关物质

分类的概念,并进一步把它们进行分类,说明纯净物、混合物、单质、酸、碱、

盐、氧化物它们是怎么分类的。最后总结出什么是树状分类法。让学生们讨论得

出树状分类法的优点。

【练习】利用练习加深学生对树状分类法的理解。并根据练习的答案,进一步引

申,得到化学反应类型的一些分类标准,最后总结出,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

看待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明分类方法在我们化学上应用的优

点。【布置课后作业】利用探究活动的方法,让学生自愿分成几个小组,对课

本的实践活动的第三小题进行探究。在下节课之前把各小组的活动成果交给老

师。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的分类及应用

1.交叉分类法:对同样的事物按照不同标准进行重复分

类。Na2C03钠盐

Na2S04钾盐

K2S04碳酸盐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说课稿(二)

海池二高岳国华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我的说

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分析,学生状况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节内容除了让同学们掌握科学分类方法外,还将在

接下来的学习中加以应用,因此意义重大。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

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简单分类法,知道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能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

2.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能够成功地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2.感

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实际应

用。

3.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生状况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其实,初

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

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

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

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

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重难突破思路:

1.通过现实的一些例子,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

例如:商场中商品的分类、图书馆中图书的分类以及网络中信息的分类。目的:

比较直观的将学生思维引到主题。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最常见的生活

中的分类来切入学习物质分类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参与度很高。

2.通过多媒体,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寻找规律,解决问题。

要求: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展示学生的成果,会得出不同的分类(这实质就是

让学生知道分类标准可以是多种的,为后面讲分类方法埋下伏笔,同时既对物质

分类的练习巩固,乂自然过渡到利用分类法对化学物质分类的研讨。)。例如学

生按物质分类依据将所列物质分类:①物质可以根据状态分为气态、液态、固

态。②物质分类可以根据单质和化合物来分。③物质可以根据颜色分有色和无

色。④物质分类还可以根据性质来分。

3.根据学生讨论结果,适当讲解,引入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生思考:根

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将上面的物质进行分类该如何分呢?(可以将物质分为单

质、氧化物、酸、碱、盐等。)(交叉分类法)化学物质分为混合物、纯净物

【分为单质(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树

状分类法)

4.提升:

通过上面的关系转化图,请同学们思考,以上转化都涉及到哪些化学反应类型?

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

化学反应乂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目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找出化学反应分类的依据,为后面的离子反

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做铺垫。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而且可以相互转化,利用这些

反应关系,可以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制备等等。

通过这样的重难点突破,也是符合学生的认识结构的。

四.教学程序设计(略)

五、板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1物质的分类

一、分类方法:所谓分类就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

种类方法。

二、常见的分类方法

1.树状分类法:对同类物质进行再分类。

2.交叉分类法:对同样的事物按照不同标准进行重复分类。教后感

本节课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讨论、总结、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提高

学生的学习素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我乂几点体会:1.多媒体

教学,增加了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因为,不需要大量的书

写,节约了很多时间。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同学们兴致盎然。2.生动现实的和生

活密切结合的实例,使同学们不仅有兴趣,而且思考起来更具体。3.通过讨论的

方式去解决问题,使同学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增加了学习

的兴趣。4.随堂解决相应的问题,是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意义。但是通过

教学过程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同学不善于在讨论中学习,讨论时间浪费

掉。今后教学中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练习。

第二节离子反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

1.《圈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容。

《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

O

2.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

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

应极其发生条件,r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

不丰富,电解理论乂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

节我把它分成二个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

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3.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

初步知识,乂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

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

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二.学情分析

①已学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能区分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

②已r解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r溶液中,会书写电离

方程式;③已了解离子守恒,并能运用离子守恒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认识离

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

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

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

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

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五.教法分析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

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

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六.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

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

上“师一生、生一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

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七.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

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

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归纳]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

合物。

[练习]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1气体、Ca(0H)2固体、KN03固体、C02、Hg、NH3、KOH溶液、金

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归纳]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讨论]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

题。

[板书]⑴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

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

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02、S0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

与水反应生成的H2c03、H2s03能导电,所以C02、S0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0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

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

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

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

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

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

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

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

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

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全部

部分

溶液中溶质离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的导电性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物质类型

大多数盐、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04、AgCl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

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

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1、KC1、A12(S04)3、BaC12、NaHS04、NaHC03在溶液中的电

离方程式。

[板书]HC1=H++C1-KC1=K++C1-A12(S04)3=2A13++3S042

BaC12=Ba2++2C1-NaHS04=Na++H++S042-NaHC03=Na++HC03

强调:HC03一、S042-、0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强酸:如HC1、H2s04、HN0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0H)2

(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kAgN03

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03、CH3C00H

(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0、Cu(0H)2

水:H20

A.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

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HC1=H++C1-KC1=K++C1-A12(S04)3=2A13++3S042

BaC12=Ba2++2C1-NaHS04=Na++H++S042-NaHC03=Na++HC03-

[总结]强酸:如HC1、H2so4、HN0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0H)2

(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kAgN03

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o3、CH3C00H

(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0、Cu(0H)2

水:H20

4、酸、碱、盐的定义

酸: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0H-)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NH/),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

化合物。

九.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为了从“学会”到“会学”。本节课

的教学安排,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高一学生探索及发现的需求,让学生通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

实验的兴趣,对实验现象的好奇心,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难点的教

学更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参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整个过程中,老师

起到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当中由

于内容的紧凑性,在时间把握上应该更注重,在探究实验中要充分“想学生之所

想”,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节离子反应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必修1第二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包括三节(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

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

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本节教材简析

<<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要

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

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

离子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

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

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3、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

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含义。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离子符号,

离子方程式等化学语言。

(3)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离子反应的本质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