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

教学内容:书上P2-5例1、例2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四则运算,了解基本的运算顺序。

2、从分步到综合,培养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从左往右算。

教具准备: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冰雪天地”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上有哪些活动?

根据三个已知条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自由回答。

根据回答情况揭示课题。

二、教学例1:

1、出示情景图,请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列出算式。

3、生回答,师板书:

分步:综合:

(1)72-44=28(人)(1)72-44+85

28+85=113(人)=28+85

=113(人)

(2)72+85=157(人)(2)72+85-44

157-44=113(人)=157-44

=113(人)

4、对比:分步与综合有何区别与联系?

综合(1)与(2)有何区别与联系?

5、讨论得出: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算。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请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列出算式。

3、生回答,师板书:

(1)9874-3X6(2)6+3X987

4、思考:按什么顺序计算?再完成上述两题。

5、讨论得出:只有乘除法,也从左往右算。

四、全班小结:

在没看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

右按顺序计算。

五、完成做一做。

1、生自读题目,再列式计算,后集体讲评。

注意:第2小题要找出图上的条件,才能解决问题。

六、课堂小结:今天所学的运算顺序。

七、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1—4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掌握四则运算中最基本的运算顺序:在没

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

算。有一小部分同学计算仍不过关,因此导致整道题的结果错误。

四则运算(二)

教学内容:书上P6-7例3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上节课知识,巩固所学的运算顺序。

2、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先乘除后加减。

教具准备: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知识,巩固所学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

右按顺序计算。

二、谈话引入: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请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思考:怎样列式?再列出算式。

3、生回答,师板书:

(1)24+24+24+2(2)24X2+24+2

4、思考:按什么顺序计算?再完成上述两题。

5、讨论得出:有加减、乘除法,要先乘除,后加减。

四、全班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

法。

五、思考: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再小组交流。

六、解决问题: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生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七、完成做一做。

1、判断运算顺序。

2、生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3、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再同桌交流。

八、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第5题。

生按正确的运算顺序去计算。

九、课堂小结:今天又学了什么新的运算顺序?

十、课后练习:完成练习一第6-9题

十一、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

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一小部分同

学在写计算过程时•,还没算的部分没有按位置写下来,有的调换顺序,因此造成

错误。

四则运算(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10例4,P14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有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

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多种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出示复习题: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提问: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上午比下午多几位游人?

冰雕区上午有游人180位,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

提问:?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

员。可以怎么提问:?

-:新课

1、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

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儿名保洁员?

(1)分析题意。

(2)探索解题思路

(3)列式

(4)师板书典型算式:

270・30—180+30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练习本解答。

(270-180)4-30学生解答后师小结板书答案。

=904-30

=3(名)答:略。

(5)观察两个算式,找到区别,说说有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

序。

(6)小结: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练习:练习二第一题。引导学生小结出括号的作用。

三、完成做一做,重点在于括号的用处。掌握一题多解。

四、作业:练习二第2、3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同学能通过分析处理信息探索解题思路并正确列出式子,同时

掌握有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掌握括

号的用处。

混合运算(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11例5,P12和练习二的第4一

—6题。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

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用递等式计算)

200-2504-50236+65-298

72X(32-22)354-7+4X6

二、新课

出示例5

(1)42+6X(12-4)(2)42+6X12-4

先请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自己计算,集体订正。师板书。

问:观察上面两题的式子,有什么异同,计算结果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结果不

一样?(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一样,可运算顺序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了,体会到运

算顺序的重要性)

师:象我们所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个计算方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引导学生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情况下:

(1)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运算顺序是

(2)又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是.

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

四人小组各举一个运算顺序的例子。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

2、做一做的第二题,体会3车是否运完了850千克,还是只运了850千

克的一部分。

五、作业:练习二的第4——6题。师注意引导个别对题意的理解。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掌握并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

的情况下,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有乘、除法

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但有一小部分同学计算时不够熟练,运算顺序又混淆了。

混合运算(五)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13,P15、160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的运算。

2、巩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四则运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小组准备一副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口答)

一、新课:

例6:想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小组讨论,合作,举出例子,并做出一定的小结。

(2)汇报,师小结板书:

0加任何数还得任何数。被减可等于减数,差为0。

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万加荏何数还得任何数。

-----►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问:0能不能做除数,为什么?

讨论完学生学习课本P13的有关0的运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0题:小组合作完成,汇报师总结。

2、第11题,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加减的相互关系。重点放在有。时,乘除法

的关系。

四、游戏:24点

师说明规则,小组合作游戏。

五:作业:练习二第8、12.13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掌握有关。的运算。更深刻的理解加减法、乘除

法的相互关系。重点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位置与方向(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

法。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的相对关系,熟练地掌握确定位置的

方法。

教学重点: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及描述路线图

教学难点: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及描述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知反馈练习

例1公园定向越野赛起点处,裁判、运动员站在起点手指1号检查点。

用语言叙述描述路线图

生:1号检查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大约1千米的地方;

指出其相对关系:也可以说1号检查点在起点的北偏东60°大约1千米的地

方;

进行基本训练,发挥四人小组的作用,进行对刚认识的问题巩固,力求达到深刻

的印象。从用语言叙述描述路线图到形成抽象的想象。

做一做P18

课后追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准

确位置。明确介绍物体所在方向的一般表述。

位置与方向(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使学生能熟练地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准

确地判断出点与点的位置关系。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方

向与距离绘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1.在平瑞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

2.根据方向与距离绘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1.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

2.根据方向与距离绘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量角器画出35°、40°、135、°60°、45°、90°角

二、新授

例2说出某一具体位置与原点的距离与方向

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

根据方向与距离绘出物体的位置

⑴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⑵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方向150米处。

⑶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口方向200米处。

先确定方向方位

制坐标图,

介绍坐标图的各个方向,_

识读坐标图的各个方向,并加以空间想象,经过一些手段和训练,建

立起牢固的空间概念。

怎样表示出150米的长度?

1厘米代表50米,150米要用多少厘米的线段表示?(3厘米,3个长度单位)

在坐标上用量角器画出35°、的角

作业:P20-21

1、2、3、4、

总结引新:下一节课我们学习位置的相对关系。

预习:P22-26

课后追记:

本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索出绘制的方法。明确要

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需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

位置与方向(3)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点的位置的概念,初步渗透比例尺、图上距

离、实际距离的概念。

2.能掌握描述一个点的位置的多种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掌脑描述一个点的位置的多种方法。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教学难占:

体会点器位置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出课题

说出某一具体位置与原点的距离与方向

出示P20~2的坐标

量一量,填一填。

以市政府为观测点,

⑴市政府在方向上,距离是米。

⑵电信大楼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⑶工人文化宫在—偏—方向上,距离是米。

⑷科技大厦在偏方向上,距离是米。

⑸银行在—偏—方向上,距离是米。

根据方向与距离绘出物体的位置

出示P2r4的坐标

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

⑴文化广场在电视塔的北偏东45°方向1千米处。

⑵体育场在电视塔的西偏南30°方向2500米处。⑶博物馆在电视塔的西偏北

45°方向2千米处。⑷动物园在电视塔的东偏北40°方向1500米处。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例3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1067千米。

⑴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方向上。

⑵北京在上海的—偏—约方向上。

补充:

⑶上海在北京的东偏南约方向上。

⑷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一方向上。

⑸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约一方向上。注意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的方位知识,进行

自主探索。补充适当体现开放性

如:东偏北40度与北偏东50度是同一个位置。

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不正式教学比例尺)。

但要讲清一个单位表示多少。

作业P24~l、2、

课后追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描述位

置。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位置与方向(4)

教学目标: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描述并以制简单的路线图注意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的方位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教学难点:

注意鼓日J学生利用已学的方位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知识。

100

⑴学校在小明家的北偏_______的方向上,距离

是米。

⑵书店在小明家的—偏______的方向上,距离

是米。

⑶邮电局在小明家的北偏______的方向上,距离

是米。

⑷游泳馆学在小明家的北偏_______的方向上,距

离是米。公园定向运动路

说出以上某一具体位置与原点的距离与方向

反馈练习,发挥个人的智慧。

P23"iK一做

根据同伴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定下出发的位置。

定下坐标

定下向北的方位。

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度走100米到公园。

作业:P25~3、4、5、6

课后追记:

本节课,大部分同学们能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但对于某个方向偏向某个方向描述掌握不好。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1、加法运算定律(一)

教学内容:书上P27-29例1、例2,练习五1-3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情景图,说说从图上你懂得了什么?

二、教学例1

1、根据问题列式计算

2、生回答,师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3、思考:40+56()56+40

4、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你发现了什么?

5、讨论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着加法交换律。

6、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三、完成做一一做

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四、教学例2

1、出示情景图,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2、生回答,师板书:

88+104+96

3、思考:怎样算更简便。

4、比较:(88+104)+96()88+(104+96)

5、再比较下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6、讨论得出:加法算式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

做加法结合律。

7、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观察表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再计算。

2、练习五第2题。

想一想,我们在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3、完成练习五第3题。

六、小节加法运算定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同学们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用加

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加法运算定律(二)

教学内容:书上P30例3,练习五4-7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请生说说。师板书:

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教学例3:

1、出示情景图,说说从图上你懂得了什么?

2、根据问题你怎样列式计算?

3、生说算式,师板书:

115+132+118+85

4、生说运算顺序。

问:从左往右这样计算简便吗?

5、讨论:题目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更简便?

请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6、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律

=(115+85)+(132+118)......加法律

=200+250

=450(千米)

7、请生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师板书在例题后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根据题目特点寻找简便算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先判断哪些算式用了运算定律,再说说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3、完成练习五第5题。

根据题目特点寻找简便算法。

四、课堂小结:

如何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课后完成练习五第6、7题。

自己看清题意,再列式计算,并用上简便算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同学们能进一步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练习中,大部分同学能根据题目

特点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2、乘法运算定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P33-35例1、例2,练习六第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情景图,说说从图上你懂得了什么?

二、教学例1

1、出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思考:该怎样列式计算?

3、生回答,师板书;

4X25=100(人)或25X4=100(人)

4、思考:两个算式间有什么关系?

4X25()25X4

5、讨论得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6、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三、教学例2:

1、出示问题:-共要浇多少桶水?

2、思考:该怎样列式计算?

3、生回答,师板书;

(25X5)X2或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4、思考:两个算式间有什么关系?

(25X5)X2()25X(5X2)

5、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6、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7、讨论得出: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

结合律。

8、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四、比较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五、完成做一做:

懂得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六、巩固练习:练习六1、2,填在书上。

3、4做在作业本上。

七、课堂小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灵活应用。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会简便计算带来的好处。

2、乘法运算定律(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P36例3,练习六第5-8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定律?请生说说。

复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津。

二、教学例3:

1、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思考:根据问题你怎样列式计算?

3、生说算式,师板书:

(4+2)X25或4X25+2X25

=6X25=100+50

=150(人)=150(人)

4、思考:两个算式间有什么关系?

(4+2)X25()4X25+2X25

或25X(4+2)()25X4+25X2

5、讨论得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

做乘法分配律。

6、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三、完成做一做:

根据分配律判断算式是否正确。并说理由。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5题。

判断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练习六第7题。

先判断,再计算,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复习乘法分配律的综合应用。

五、教学小结: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

六、课后完成:练习六第6题、第8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同学能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有部分同学在应用乘法分配律时,与乘

法结合律混淆,造成错误。

3、简便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39,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交换几个减数的位置,

也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的方法,并能根据数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个

方法来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类比迁移能力、概括能力,学生思维

的灵活性。

3、在知识的迁移、归纳整理的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发展

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根据简便算法正确灵活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字母表示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及乘法的分配律。

2、谈话引入:加法乘法都有这么多的定律,而且通过这些定律能够使我们的计算变得

简便,那么减法有没有什么简便算法呢?

二、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

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1、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学生列式解答。

3、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

234-66-34234-66-34234-66-34

=168-34=234-(66+34)=234-34-66

=134(页)=234-100=200-66

=134(页)=134(页)

4、根据题意说说自己算法的理由。

5、小结连减的几种方法。

(1)可以按顺序依次计算。

(2)可以用总数减去几个要减掉的数的和。(当几个要减掉的数的和是整十或

整百时这样计算简便,如:66+34=100)

(3)可以把要减掉的几个数交换位置进行计算。(当总数减后面的数比较好计

算时用。如234-34比234-66好计算)

(-)应用连减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1、528-53-47

先观察数字的特点,再选用合适的方法计算。53+47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所以可以

先求和。528-(53+47)

学生独立完成P39做一做第一题。汇报时说说理山。

2、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理解有效票包括赞成、反对和弃权三种。明白弃权和废票不一样。然后再

列式解答。

(三)、小结今天的简便运算方法。

三、作业:练习七的第1——4题。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同学能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的简便方法,能根据题目数的特点灵活

选择方法使计算简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40,练习七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环境下学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使运算简便,

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连减的简便计算。

856-389-256726-348-252398-128-170

第3小题让学生明白如果按顺序算能简便就不必改变运算顺序,对于简

便运算要灵活运用方法。

二、在具体的计算环境中进行简便计算

1、例2:书1:56元,书:31元,书3:19元,书4:24元。问题:这四本书中,

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

理解:100元左右是什么意思?跟最接近有没有区别?

探究合适的解题策略:

(1)、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有多个算式

56+31+1956+31+2456+19+2431+19+24

(2)把四本书的价钱相加,然后减去100,看哪本书的价钱跟结果接近就去掉哪

本书?

56+31+19+24-100=30(元)或者用总价分别减去四种书再看结果。

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第二个问题:我付100元,买48和47元的书,应找回多少钱?

解题策略:

(1)一般的解题方法:10047-48100-(47+48)

(2)思考47和48接近哪个特殊的数字,可以根据这个信息如何解

题:(50-47)+(50-48)

2、小结:当在进行计算时,不能应用我们学过的定律和方法来解题的时候,我们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数字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题。

三、练习:

练习七第5——8题。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针对不同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

法,使运算简便。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应用过程中,运算符号弄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43,练习八的第I——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

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运用算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上下两题为一组:

5604-84-7=7204-94-8=1800+3+6=62004-624-10=

560+56=720+72=1800+(3X6)=6200+(62X10)=

(2)你发现了什么?

二、动手操作

1、出示16个苹果的教具。

(1)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苹果?

(2)把每份中的8个苹果,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个?怎样列式?

请一位同学说,教师演示:

OOOOOOOO

OOOOOOOO

OOOOOOOO

般封边看。流1列算息016・20)0

3、提问。

(1)从刚才分苹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6个苹果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苹果

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了几份?

(2)这个8份怎么得来的?

(3)那么现在每份几个?又可以怎样列式?

(4)算式16+2+4与164-(2X4),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

(5)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3、学生操作。

(1)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再把每份中的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儿根?

(2)用两种方法列式。

(3)比较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吗?

三、小结规律

1、观察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6+2+4=16+(2X4)12+3+2=12+(3X2)

2、交流并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四、学习例3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学生口述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2、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3、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说出先算什么。

4、比较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

五、练习

1、完成P43做一做

2、口算:说书口算方法。

81+3+3120+12+2240+5924

210+(7X6)3504-(25X7)

3、自编一个可以用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

六、小结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

除数的积。在练习中,能灵活应用。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44、45和练习八第4--8题

教学目标:

1、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解题。

2、在具体的环境下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如何选用合适的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并有字母来表示。

2、填空

12=4X()25=1004-()

32=4X()125=10004-()

二、学习例4

1、出示例4,理解题意。

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

2、提问:

(1)毛球拍多少钱?

(2)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3)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4)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5)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6)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

其中重点解决2、3、4、

3、解决羽毛球总数的问题。

(1)独立列式计算。

(2)小组交流算法。

(3)汇报小结:明确第一种是用了乘法的结合律

第二种是先扩大然后再缩小。

4、独立完成2、4两个问题。

三、学习例5

1、出示例5,理解题意。

观察画面,阅读文字和问题。

明确问题是科学考察实际用的天数,而不是计划用的天数。

2、结合II历小组讨论计算思路。

3、汇报小结:

(1)按月的思路计算:可以知道3、4、5、6都在外面,7月有26天在外面,

有两种解题思路:31X2+30X2+26或者30X4+2+26。

(2)按周的计算思路,让学生算算有几个整周,要结合日历。

4、讨论哪种思路比较清晰。

5、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四、练习:

练习八的第4、5题

五、作业

第6-8题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大部分同学能应用所学的运算规律,根据不同题目,进行简便计

算。但有些同学对于乘法分配率和结合率的应用■直混淆。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明确小数的计数

单位,从而认识小数并理解小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我们都学过那些数?举例说明。(整数、分数)

2、你还见过那些数?(小数)

3、你在那里见过?(学生举例,教师可以适当出示:如出租车的计价牌、

商场的价签等。)

4、你对小数还有那些了解?你想知道有关小数的那些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小数的意义,产生,与整

数、分数的关系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产生.

①口算:104-10=14-10=

100+10=14-100=两组题有

10004-10=14-1000=什么特点吗?

教师提问:你能说说两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②学生活动:分组测量课桌的长与宽.(利用直尺)

教师提问:从测量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在进行计算和测量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除了可以用分数

的形式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小数.

2.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①根据图意,填出对应的分数.

②教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分米,是()米;这样的3份是()

分米,是()米.

③教师指出:1分米=?米,也可以写成01米.3分米=?米,也可以

写成0.3米.

④教师提问:你能将刚才填写的另外两个分数改写成小数吗?

(米=0.5米;米=0.9米)

⑤教师小结:你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了吗?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⑥教师提问:0.2米表示什么?0.8米呢?你再说两个一位小数,并说出他们

的意义。

(2)认识两位小数:继续演示课件说意义

猜一猜:你能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吗?

①教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厘米,是()米;

这样的7份是()厘米,是()米.

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教师出示的习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并板书:1厘米=米=0.01米;7厘米=米=0.07米.)

③教师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

之几.

(3)认识三位小数继续演示课件

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后,教师出示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的,并说明理由,

使学生明确:1米是千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001米.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教师提问: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

1000份...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

学生讨论:什么叫小数?

教师补充并概括: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

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儿、百分之儿、千分之儿……

的数叫做小数.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以前学过整数、分数,今天又学习了小数,通过今天的联系我们知道它

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①当测量、计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②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

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③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这也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④整数、分数、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举例说明)

五、布置作业:书P55练习九第1〜4题。完成1、2

课后追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

系,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认识小数并理解小数的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左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出上面各数:

2、回忆一下: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整数的数位顺序是什么?(个位、

十位、百位、千位……)整数的计数单位依次是什么?(一〈个)、十、百、千)

3、试着读出下面的数:2.7855.20.4635.9

你是怎样读的?这些小数表示什么?

4、导入: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小数的数位顺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①教师提问:看整数数位顺序表,你认为小数的数位应在什么位置上?(在

整数部分的右侧)中间怎样区分呢?(用小数点隔开)

②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

一……,那么,十分之一表示小数部分有几位小数?(有一位小数)所以十分之

一就在小数点后的第儿位?(第一位)它所占的位置叫做十分位,计数单位就是

十分之一.

③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推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什么吗?为什么?

(5)出示下表,提问:为什么后面用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数位)

2、学习小数的读法.

教师出示补充例2

6.50.04160.073

教师提问:你能读出下面这些小数吗?

教师总结: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读

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是几就依次读出来即可.将你读出来的内容

用汉字写下来,就可以了.(板书)

分组讨论:每个小数分别表示什么吗?

教师讲解:六点五表示六又十分之五;

零点零四表示百分之四;

一百点零七三表示一百又百分之七十三.

3、学习小数的写法.

出示补充例3

写出下面小数:四点三九;零点四零八;三十点零一五.

教师提问:写小数时应该怎样写?

教师说明: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

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点,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四点三九写作:4.39

零点四零八写作:0.408

三十点零一五写作:30.015

学生讨论:每个小数分别表示什么吗?

4.39,表示四又百分之三十九;

0.408,表示千分之四百零八;每个小数

30.015,表示三十又千分之十五.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填空: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位.

2、说出24.375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两人一组先说一说,然后汇报)

3、读出下面的句子.

(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4、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在本上写)

(1)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运动员,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海拔△

千八百四十八点一三米.

(2)地捻赤道的周长是四万零七十五点六九千米.

(3)非洲大甲虫长十四点八五九厘米,重九十九点七九克.

5、判断:

(1)3.73读作:三点七十三.()

(2)零点三零七写作:0.307.()

(3)五十点二零八写作:5.208.()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在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是“0”

的就读作“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

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在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

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点,小数部分顺次

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五、布置作业:书55页第5〜8题:

课后追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读写方

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小数每相

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提高综合性填空题的分析能力。

2、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综合性填空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2、0.6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04里面有()个百分之一。学着优生回答(2)

0.008里面有()个千分之一。

二、进行新课。

例1

例2.说出下列各点所表示的数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把单位长度1产均分成10小格,每小格表示0.1.所

以,A点表示0.3,8点表示0.6,C点表示0.9

解:A点表示0.3,B点表示0.6,C点表示0.9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大格表示0.1,则每一小格表示0.01.从而可

以知道A、B、C、。各点表示什么数.如A点占两小格,则A点表示0.02.B

点占一大格和一小格,则B点表乎0.11.

解:A点表示0.02,B点表示0.11,C点表示0.17,。点表示0.21.

三、巩固反馈:

完成书上“做一做”的题。

四、作业:练习九第9〜13题。

课后追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小数每相

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提高综合性填空题的分析能力。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

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

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出示课件(小数的性质图片)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看哪一个价钱贵呢?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2.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1)教师提问:我们还没有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你能想个办法比较出这

儿个小数的大小吗?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2)根据学生的的回答,(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例1)出现直尺,体会:0.1

米=1分米;0.10米=10厘米;0.100米=100毫米.

你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

出什么结论?

(4)学生汇报:0.1米=1分米

0.10米=10厘米0.100米=100毫米

(5)教师提问:从结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6)教师补充说明: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7)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3.教学例2:

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

(1)出示两张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演示动画(小数的性质例2)

思考:怎样表示0.30和0.3?分组讨论并动手涂色,完成比较.

(2)学生汇报:0.30表示30个也是3个;0.3表示3个.所以0.30=0.3.

(3)演示讨论结果:将两张纸分别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表示出0.30

和0.3,将两张纸片重合,发现阴影部分也重合.

(4)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5)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口述:10个一二是1个,30个」-是3个,所以这两个数相

100100

等.即:0.30=0.3

(6)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

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归纳小数的性质:

教师提问:通过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

教师概括: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

做小数的性质.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概念)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

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引导学生比较: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有什么变化?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有什么变化?

5.应用:

(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例3)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0.70=0.7;105.0900=105.09)

(2)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2=0.200;4.08=4.080;3=3.000)

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