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
认识和研究,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
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要求。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要求。如:空气、水、食物、空间等。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他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
特定的需求。
4、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他们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5、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6、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7、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
受到威胁。
过程与方法
1、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收集在不同环境下发芽种子的数据。
2、观察绿豆的生长,并记录下他们的生长情况。
3、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试验,并收集相关数据。
4、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5、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6、运用所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来理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7、通过阅读资料来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8、在人工环境中培育和养殖动、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对植物和动物对环境需要进行研究的兴趣。
2、能够敏感的意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需求。
3、获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环境的认识。
4、形成积极地对待生物的态度。
5、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建议:
学生基于分析与推理的探究活动
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保护学生自尊,鼓励学生自信,课堂中重点关注这样的学生。
课时安排:10课时原则是一课一课时,其中机动两课时。
第(1)课课题: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种子发芽跟一定的条件有关,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
步骤和内容。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
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
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学生对种子
发芽需要条件的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
已有经验,并为研
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究种子发芽需要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的条件作铺垫。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
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
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
(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
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
些区别的。)
关注:学生讨论的针对性。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经历对比实验设
1学生讨论: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计,体会对比实验
2、师点拨: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的方法。
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
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教师及时进行统计。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教
师可做一下提问: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6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
相同条件的组相交流。
7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
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
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8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9关注:学生是否制订周密的对比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三、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进行对比实验操
作,同时收集实验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
数据。
记录
3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4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
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5关注:学生课外的实验操作。
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一)
适量的水合适的温度土壤阳光空气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课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引入本章“生
物与环境”,进入了教学主题“种子的发芽”,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审美
情趣;从观看种子发芽过程的课件,理解生命之艰辛;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道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2.本节课所涉及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是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种子发芽的环境
条件”的实验方案其中涉及有儿个变量:水分、空气、温度等,设计方案是有一
定难度的,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时教师给予了提示,讨
论后又进行了实验方案分析。体现了教师引导、启发、点拨的主导作用。通过
阅读、理解“种子的发芽实验”,再次巩固了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3.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分
析诗句、讨论实验方案等,教师多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
在课堂上都能充分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不足之处:
在课堂学习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普遍存在着差异,有的活动如设计
实验方案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完成。有些问题也讨论得不是很透彻。由于学生是
课下在家里独立完成实验的,在实验操作上遇到的困难难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
帮助。
第(2)课课题: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放大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整理分析实验信息分析实验中的信
息,初步对种子发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
芽有一个认识。
呢?
2学生填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
实验信息。
3、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关注:学生信息是否真实和准确;是否真正参与试验过程并
记录。
二、交流实验信息和自己的看法
1、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认识种子发芽的
2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
条件,同时体会证
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据多寡的对观点
3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的意义。
4、关注: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
和获取的信息。
三、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
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使学生对植物生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长所需条件有个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初步认识;同时学
5、关注:学生是否有种植的兴趣。习珍爱生命。
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二)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反思:
在经过两天的双休日后,周一早上上课,发现五1班学生有一半同学带来了绿
豆实验的结果,而二班只有1/3不到的学生带来,这对于实验数据的统计和结
果的分析是非常不利的,两个班实施记录的学生不到1/3。批评肯定是难免的,
但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形成课前带实验材料的意识。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以教
育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带实验材料的重要性。2、结合智慧贝实施积分评价。3、
根据上学期区教研室对学生科学学习评价的要求,将学生材料准备列为科学态
度的考查项目,列入科学期末评价中。4、对于经常带材料且记录详实的学生将
给以班级科学小明星荣誉,在学校科技驿站橱窗中将事迹与照片进行张贴,给
学生以榜样激励。期待这一现状得到改进。在学生所带来的绿豆种子实验中,
教学中,我安排了选择相同因素组的同学带着自己的证据(实验结果)
走在一起,共同分析数据,得到实验结论。其他组都没有什么问题,只有空气
一组,密封袋中的种子也发芽了。学生在分析中指出,密封袋中其实也含有空
气,而且当绿豆发芽之后,把密封袋鼓起来了,里面的空气也是充足的。我在
小结中对学生说:在我们现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制造一个无空气的环境来种植
绿豆,是难以办到的。至于温度一组,我没有让学生做,因为放进冰箱,温度
改变的同时,其他条件也改变了,比如光照、湿度(水)等。
教学改进建议:在无法制造真空的情况下,改变空气这一因素还是不要安
排学生做了,否则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混乱。
困惑:改变温度这一因素,我还是有疑问,虽然将绿豆放进冰箱实验结果
可能会很明显,但是否应该让学生尝试一下,分析时会不会有解释不清的东西
呢?看来,我们老师自己还是要试试。
第(3)课课题: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
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
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
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
话。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
的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交流种植中的发现:初步整理出绿豆
生长所需要的条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件。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
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4、关注:学生汇报中的争论。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组织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
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加深对对比实验
2、问:“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的理解;为实验了
教师指导注意:
解绿豆生长的条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件做准备。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
样才能知道?
3、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
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5关注:学生对对比实验的理解:只能改变一个条件-阳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教师拿出上节课后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
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
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
润。
2、学生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认识到植物的生
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长需要一定的环
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境,当环境改变后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它们会努力的适
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应环境的变化。
4、关注:学生观察的细微发现。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进一步认识植物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的生长需要一定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的环境。
5、关注:学生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认识经验。
板书设计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教学反思: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节课主要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种子的
发芽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并能尝试设计对比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数
据统计、分析。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做两个实验一一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和
绿豆芽生长对阳光的需求的实验。儿天后,再让学生把种的绿豆芽和填写的观
察记录带来课堂,让他们自己展示、观察,结果学生的分组对比实验大获成功。
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做实验的话,本节课将非常难上。值得高兴的是学生都做了
实验,这给课堂增添了许多精彩之处。因此可见,做好课前准备是多么重要!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在观察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中,学生观察后,
讨论的效果没有达到,学生回答与预设结果出入较大,今后在处理时间与预设
问题上要多下苦功。
第(4)课课题:蚯蚓的选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
湿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交流学生对蚯蚓认识的经验为研究蚯蚓生活
1、交流学生对蚯蚓认识的经验。的环境作准备,激
2、问:“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起学生研究的愿
样的环境?”
望。
3、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
计实验呢?
加深对对比实验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
控制条件。的理解;认识蚯蚓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以下步骤可作参考:喜欢黑暗的环境。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
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
6、关注:学生实验中是否控制好实验条件。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
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加深对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的理解;认识蚯蚓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
喜欢湿润的环境。
骤。以下步骤可作参考: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
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6、关注:学生实验中是否控制好实验条件。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认识动物对环境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的需要和适应。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
里。
3、学生看书11页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
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
子吗?
5、关注:学生经验的交流。
板书设计
蚯蚓的选择
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学生学会了
如何根据需要来设计对比试验,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数据来说明问题,验证
问题。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把学生
的科学学习落到实处,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第(5)课课题: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
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了解学情,做研究
铺垫。
1、回顾生物的生存需要的条件。
2、引入: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
此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3、学生交流这方面的认识。
4、关注:学生的在生物相互关系上的已有经验°
二、谁吃谁: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
认识食物链。
并介绍。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
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自由说。
4、教师根据学生说的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蔷薇或草一妫虫一瓢虫一小鸟;落叶一蚯蚓一小鸟;蔷薇
一毛毛虫一小鸟)
5、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
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
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
12页相关句子)
6、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发
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
7、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
8、关注:学生经验是否符合事实。
三、水田的食物网:
1、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
认识一下。(书13面图,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
认识食物网,体会
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
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生物间的相互联
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
系、相互依存。
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
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
条。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
少种食物。
4、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
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
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
响?
6、拓展: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
7、关注:学生在脸的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
小草f螃虫一瓢虫f小鸟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通过画、
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复
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以下两个问题:1、许多学生不认识
其中部分生物;2、排序没有认真审题,如:1.好多学生不知道老鼠的食物有哪
些?2.按谁被谁吃的顺序将所给动植物填入食物链链环中,老师提示学生看清要
求然后再填写,但是五个班的学生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人想当然地去填,等到错
误形成,拿到桌面上与同桌谈论时,学生自己才恍然大悟。现在这些的学生暴
露出了一些学习与生活中特别是工农业、生产常识相结合相对薄弱的问题,暴
露出了学习中的“缺陷”,暴露了现在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农村体验生活,只停留
在课本的知识上,很少有实践经验,看来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
实践活动,以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第(6)课课题: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
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共同管理和观察的必
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
和观察。
教学准备:
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体会生物间的相
互联系、相互依
1、看书14页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存。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
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
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
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
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
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3、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
进一步认识体会
其中的关系。
生物间的相互联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系、相互依存;为
制作生态瓶作准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备。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
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
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5、关注:学生设计中是否符合生态原则,是不是贪多求全。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为进一步观察生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
态瓶作准备。
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
记录。(16页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
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按计划制作。
板书设计
做一个生态瓶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教学反思:
同学在前儿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
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同学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
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准备资料很感兴趣《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同学最感兴
趣的一课。我安排了同学去找一个可乐瓶、一些水草、一些卵石、再去捉一些
鲫鱼、金鱼或蝌蚪、龙虾、螺狮等。我为四大组的同学提供了6个网兜。对同
学强调了一些平安问题。
(二)生态瓶生物很和谐
把抓来的鲫鱼放儿条进去,又放了儿个螺狮和小龙虾。这样一个生态瓶基
本完成了。生态瓶做好以后,上课有了参考物。经过同学制作以后,发现有的
组还很有经验。不但在下面铺了沙子、泥土,还把水草固定在下面。这样,水
草就可以成活了。水中的微生物也不用愁,因为有很多同学从小河小沟中找来
了大量的水草。
(三)课后的深化与拓展建造生态瓶就是要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
建立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虽然与真正的生态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样做
已经让同学感受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科学课,关
键是让同学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同学研究的能力。同学对生态瓶感兴趣了,能
够坚持观察研究生态瓶了,我认为这个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
我想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实际教学过程,同学对封闭型生态瓶内生物存活时
间的研究,就是同学在研究开放型生态瓶的基础上,他们自然而然想到的。而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让同学有机会去研究这样的课题。
第(7)课课题;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
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
话。
教学准备:
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加深对生态环境
的认识;为改变生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态瓶作准备。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
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6、关注:学生是否观察生态瓶,是否有记录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页记录单)
进一步体会生物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
与环境(与非生物
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
-水间)的依存关
不变。
系。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
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
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
数比较多。
4、关注:学生观察时是否耐心,细致、认真。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页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进一步体会生物
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与生物的依存关
变。系。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
数。
4、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
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
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5、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
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
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
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6、关注:学生观察时是否耐心,细致、认真。
进一步加深生物
四、总结拓展:
间生物与非生物
间相互联系、相互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
么?依存的认识。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3、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继续观察生态瓶。
板书设计
改变生态瓶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教学反思:
改变生态瓶一是改变水的多少,二是改变植物数量或改变动物数量,观察鱼
儿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由于各人容器、生物都不同,因此在改变前是让
小组学生自己选择的,有的数量不够的,或容器有大小的,两个小组组合在一
起,选择相同大小的瓶子,共同实验完成的。
做实验时,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是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做的。比如说改变
鱼的数量:小组两个近似的瓶子,水量相同,实验组有10条小鱼,对照组有
5条小鱼.,都观察一分钟时间。照理论上来说,应该是1。条小鱼浮出水面的
次数更多。但在五(1)班教学中发现,学生实验的数据差异很大。分析一下
原因,是由于各人所用的水质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生态瓶的水质已有点发臭
了。看来相同条件上还要强调。
在五(2)班上课时,我进行了调整。为每组准备了一个大桶,两个一样
的小水槽,将小组学生各人生态瓶中的水和生物都倒入大桶中。实验时,仍旧
是对照组和实验组,所用的容器是相同的小水槽,将鱼和水都倒入水槽中。这
样水质混合后,保证了每组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质也是相同的。实验结果的
准确性明显提高。
第(8)课课题: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
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对生态
改变的关注。
1、学生用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
含义。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
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
生态系统会怎样呢?
4、关注:学生经过前段时间学习积累的经验。
二、草原的生态平衡: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
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
2、设想一下: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认识生态系统中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每一种生物都很
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重要。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19页
表示出来。(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4、关注:分析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
1、阅读书20页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引起学生对生态
改变的关注。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终结果是什么?
3、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
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
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5、关注:学生经过前段时间学习积累的经验。
板书设计
维护生态平衡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教学反思:
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特点和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程度,为避免学生讨论内容
的肤浅、深度不够,我在教学《维护生态平衡》时着重做了以下两点:一、利
用问题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因为学生对草原、对沙尘暴不是很了解,这也为他
们得讨论提供了更广阔得思维空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的问
题都是开放性的,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引起所有的学
生参与到讨论之中去!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思维:我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明白原来草原上的生
态不平衡和沙尘暴的形成都是和人们的活动有关的,而且明白一旦环境遭到了
破坏想要恢复原来的平衡那就不是一年二年那么简单的啦!这样一方面克服了
时间和空间上的困难,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也让学生观察到直观、生动的画
面给他们的视觉和幼小的心灵上都有一个很强的撞击。
单元整组备课
第(二)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主题:光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2、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
关。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5、光是直线传播的。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由光是直线传播的造成的。
6、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7、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
光反射原理的应用。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9、利用凹面镜和凸面镜汇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这在实际生
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
10、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11、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再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英姿、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2、用日应观测以观察记录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3、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材料的属性、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和物
体升温快慢的关系。
4、校注却地记录试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5、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释。
6、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对光的研究兴趣。
2、认识到认真观察、试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
3、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有规律的。
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特点(路径、反射),和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是否能认真观察、试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
教学方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活动
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保护学生自尊,鼓励学生自信,课堂中重点关注这样的学生
课时安排:10课时,原则每课题一课时,两课时机动。
第(1)课课题:光和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
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
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光和影子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认识光和影子关系的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屏)、约5厘米高的长方形小木块、铅
笔、尺子。
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保证实验效果),
投影画形式的交通标示牌、广告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通过影子游戏,进入新课学习。
1、谈话了解一下学生对于光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引入新课。激起对
么。
光的研究兴趣
2、做有关影子的小游戏。
3、关注:学生已有的有关光的知识。
二、认识影子产生的条件
1、教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学生讨论,并试验作出自己的影子。
3、学生往往忽视“屏”这个条件。这时教师不必急于纠
正,因为通过实际操作以及讨论和交流,学生们会知道影
子的产生不仅需要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
或其他物体)。
三、认识“光源”
1、师提问: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我们知道哪些物体
能发光呢?
认识光源
2、学生列举发光物体并进行分类:哪些物体自己能发光,
哪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4、教师小结:像电灯这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关注:学生的举例和分类是否有统一的标准。
四、探究“影子的特点”
1、学生发表对“影子和光的关系”这个问题的看法。
2、师:在影子游戏这个活动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
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经历参照方法自
3、学生参照教科书探究这个问题。教师作必要的讲解和提主探究过程;认识
示。(以下内容可作参考:a、进行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光源和影子的关
而改变的活动时一,要提示,光源位置的改变包括光线照射的系
角度和方向(不包括远近)。角度可通过目测光线和水平桌
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估计,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当光
源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提高物体,使物体稍微离开
桌面才能看到影子。b、关于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
间距离关系的活动,要提示,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光源
位置不变,只改变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最后要把影子记录
在课本上的表示屏的那条线上。C、在做影子的形状和光源
照射物体侧面关系的活动时一,教师要提示,当光源垂直照射
在物体的上面时,要使物体离开桌面才能看到影子。实验结
果要画在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4、关注:学生是否按教科书提示做探究,是否需要更多指
导。
五、回顾和总结进一步认识光与
1、学生回忆:我们今天学习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影关系
么规律。
2、再做一次影子游戏:改变光源的位置,手影发生了什
么变化;改变光源离物体的距离,手影发生了什么变化;
让光源照射手的不同侧面,得到的手影有什么不同。
3、关注:学生对光与影关系的认识。
板书设计
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课因为影子产生的条件牵涉到光源,所以老师先讲了光源,首先启发了
学生说说哪些物体能发光。按教辅提示,光源是指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
的物体,所以授课时举例说不亮的日光灯管我们暂时不能叫它光源,只有通电
亮时才叫光源。月亮不是光源是没有异议的。本课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
进一步理解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到底与光源、遮挡物、屏幕三者之间有什
么样的关系。这三个实验都是很容易出效果的,作为遮挡物的材料其实是很灵
活的,如投影仪的遥控器等;屏的材料也是很多的,如白纸、黑板、门等。上
课过程中老师的课堂驾御能力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课我提两个问题:1、课堂的秩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
题,在发放教具时是不是方式的问题呢?如:只让组长上来领材料,其他同学
考虑实验步骤等。2、五年级学生实验时,指导的度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本课的
实验步骤需要指导,特别是第一个实验,一定要讲清楚。这3个都是对比实验,
想想实验时哪个条件改变了,改变的那个条件可能就是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
哪些条件不能变,实验中有什么还要注意的等等,要为下两个实验做好铺垫。
同时,在活动环节要掌握好时间,因为心中要有一节课的全局。
第(2)课课题: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
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
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
太阳的方向相反。
【教学难点】长时间的观察与测量。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日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了解学情,为活动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打基础
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
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4)关注:学生经验的利用。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
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4)关注:学生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是否能完成。
3、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认识阳光下物体
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影子的变化规律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
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
6)关注:学生提供的数据是否可靠。
4、日影观测仪
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2)介绍日号。
板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
铅笔影子的变化
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长
影子变化柱状图: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真切感觉到太阳
和影子永无止境地有规律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
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
学探究,永无止境。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这两个小环节,让学生根据
自己对太阳和影子已有的经验进行猜、画,但这并不证明学生的原始认识都是
正确的,老师没有加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是否正确,并且提出了研究的问题,这样就揭开了本节课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
标,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让学生在操场上,阳光下,亲身经历画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观察影子
的特点,预测影子在阳光下的变化,再通过玩踩影子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影
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且通过影子游戏思考影子的形成原因、特点,让学生
将活动中的感悟认识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归纳整理。
然后,带领孩子们再次观察物体的影子发生了变化没有,与自己的预测相不
相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安排学生讨论。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
孩子们有了不少的发现,让他们用语言把观察到的叙述出来,将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论认识。最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从而找出影
子的变化规律。
第(3)课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寻找证据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实验中的现象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课时安排:1课时一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引入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
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
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二、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1、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初步认识光是沿
直线传播的
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
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
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
2、关注:学生推测的依据。
三、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
2)2人一组自行操作
认识光是沿直线
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传播的
4)关注:学生实验中现象的观察。
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提示注意用眼
2)书上资料的介绍
板书设计
光的传播
一、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蜡烛灯泡火把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应用:激光准直影子日食、月食
三、光速:C=3X10m/s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在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
验、探究实验之后,“发现”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从中掌握了探索物理知识
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做”中
“学”、“学”中“悟”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当然,这只是学生接触
到光学的第一个规律,但从本节实验中学生所学到的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
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去选取粉笔末演示光通过有粉笔末的空气
进入水中光线不是直的,非常有创意。这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
所以,我们教师只要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潜
能。
第(4)课课题: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
【教学难点】按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1)请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喷墨打印机》课件
- 新版经营贷款购销合同完整版
- 2024年度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详细合同3篇
- 经营合伙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工程招投标代理居间合同3篇
- 2024年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2篇
- 婚姻协议书范本
- 两人项目合作协议
- 2024年度二手房买卖保险服务合同2篇
- 大班数学活动加法算式
- 露天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评价规范
- 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方案
- 2024年银行考试-兴业银行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四级)品酒师资格认证理论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3年赣州旅游投资集团社会招聘笔试真题
-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课件初训修订版
- 中国近代人物研究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全国半导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赛项)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一平台在线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三种文化”内容及价值实现
-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共29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