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的生理、病理及用药胃的生理病理研究前言:消化系统功能胃的生理病理研究胃—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肠—吸收:食物经消化后,被小肠吸收透过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胃十二指肠
空、回肠结肠盲肠消化系统功能—消化﹑吸收食物胃的生理病理研究第一章:胃的生理功能胃的生理病理研究胃的解剖结构胃体胃的显微结构胃底贲门胃小弯胃大弯幽门胃窦胃部结构—
解剖﹑显微结构1-3黏膜层(化学消化)4﹑
黏膜下层5﹑
肌层(机械消化)胃的生理病理研究机械性消化蠕动—将食物磨碎并向前推动,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
胃液—将营养成分分解成
小分子物质。胃部消化方式—机械﹑化学胃的生理病理研究胃液组成—盐酸﹑胃蛋白酶原等
盐酸
-作用: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原;
20-25ml/天,H离子由质子泵运输。胃蛋白酶原
-
作用:分解蛋白质。
PH为2-3.5时作用最强,PH>5时失活。粘液和碳酸氢盐
-
作用:防止盐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损伤。粘液有较高的粘度(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个凝胶层,可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性损伤),碳酸氢盐能够中和胃腔内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原,在粘膜表面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层。内因子
-作用:促进B12的吸收.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结合,促进B12的吸收。
胃的生理病理研究胃液分泌特点—定量﹑有规律﹑有速率
每天的分泌量有限
-正常人每天分泌量约为1.5l-2.5l,因此吃多了,由于胃液量不足,容易引起肚子胀\不消化.分泌时间是有规律的.每天分泌的周期会随着常时间养成的习惯,形成规律
-因此,饮食没有规律,吃饭没有规律会导致两种后果1﹑吃一点就肚子胀2﹑胃内的自身消化,引起胃溃疡,因为胃在分泌胃酸的时候,胃里没有食物消化,就只能是自身消化.胃液分泌是有速率.-正常人在食物进入和药物的刺激下可以达到每小时20-25mmol.其中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分泌率会下降.从以上也可以看出,在吃得太快的情况下,胃液来不及分泌也会引起肚子胀,不消化.胃的生理病理研究胃液分泌调节—
促进与抑制促进因素
1、外源性物质-食物的形态、味道(望梅止渴,消食片中的山楂)
2、内源性物质-胃泌素
-胃窦和上段小肠黏膜中G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G细胞为开放型胃肠内分泌细胞,其顶端绒毛可直接感受胃肠内化学物质的刺激而释放胃泌素,胃泌素释放后,主要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壁细胞引起胃酸分泌增加.3、内源性物质-组胺:最主要调节因素,具有很强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组胺可以通过局部扩散到临近壁细胞,刺激胃液分泌抑制因素
1、外源性物质-精神、情绪抑制(紧张或者心情不好时)
2、盐酸(盐酸是胃腺分泌的产物,它防止胃酸过度分泌,保护胃黏膜)-当胃窦内PH值降到1.2-1.5时,盐酸直接作用胃窦里面的G细胞,减少胃泌素的释放;盐酸引起胃黏膜内的G细胞释放生长抑素,间接地抑制了胃泌素和胃液的分泌)3、高脂肪
-抑制胃分泌发生在进入小肠后,而不是在胃内,脂肪进入小肠后引起小肠黏膜释放能抑制胃分泌的体液因素,叫做肠抑胃素胃的生理病理研究第二章:胃的主要疾病胃的生理病理研究急性胃炎(AG)诱因:刺激性食物\化学腐蚀剂\药物\细菌感染\应激反应,刺激黏膜引起的浅表损伤.根据病因和病理变化引起的!类别:急性刺激性、出血性、感染性胃炎,腐蚀性胃炎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发热、胃出血等症状。特点:由于胃黏膜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因此急性胃炎病程短,大多可痊愈,但是反复发作也可能发展为慢性胃炎。胃的生理病理研究慢性胃炎(CG)诱因:80%-95%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或十二指肠液体返流入胃,还与长期吸烟、酗酒、滥用甾体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有关。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85%,腹胀70%,嗳气50%,食欲不振,烧灼痛,一般无规律性和特异性。特点:正常人群中患病率为60%,而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慢性胃炎症类别
-慢性浅表性胃炎,通常是由急性胃炎过渡而来.胃炎中最常见(20%-40%),
70%-80患者无明显症状.多数炎症仅在粘膜的上1/3,多发于胃窦,经适当治疗可以恢复,否则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所致.除消化道症状外,还可伴有消瘦和贫血.
胃的生理病理研究
a﹑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
-
外源性损伤因子:烟\酒\水杨酸盐
-急性应激: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抑郁过度、强烈情绪运动等精神因素作为劣性的刺激,迷走神经兴奋降低可导致幽门的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内的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得以反流入胃窦部.
b﹑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迷走神经兴奋降低,还使胃的蠕动减弱,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胃中,不仅刺激胃黏膜,
还使胃酸、胃泌素分泌增多,导致粘膜损伤。
胃溃疡—诱因胃的生理病理研究发病机理:为胃液对消化道的自身消化导致;表现:周期性上腹痛、反酸、呕吐、嗳气等,但缺乏特异性;特点:疼痛餐后1小时发作,规律不明显,多发20-50岁,男性发病较女性高3-5倍;癌变率1%-2%。
胃溃疡—机理﹑症状胃的生理病理研究胃溃疡及其并发症A:胃溃疡E:胃癌D:胃穿孔B:胃溃疡出血C:幽门梗阻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破坏,引起小量的出血,大便的”潜血”-溃疡底部较大血管被腐蚀破裂,则引起大出血,患者有呕血-幽门部狭窄,胃内容物通过困难,引发胃扩张-患者反复出现呕吐和碱中毒现象胃穿孔多发生于幽门附近12指肠穿孔,多发生在前壁,肠壁更薄,更容易穿孔穿孔后,胃中内容物漏入腹腔,引起慢性的腹腔炎-溃疡表面的黏膜和胃壁肌肉粘连在一起,可以做为癌变的依据-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胃的生理病理研究第三章:胃部疾病的治疗胃的生理病理研究西医治疗—根据病理类型治疗急性胃炎
1、针对发病因素给予治疗;
2、预防性给予抑制胃酸药,胃粘膜保护药。慢性胃炎﹑胃溃疡
1、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一种质子泵或H离子受体抑制药+两种抗生素);
2、抗胃酸:质子泵抑制药,H离子受体阻断药;(奥美拉唑)3、胃粘膜保护药:硫糖铝,胶体铋,前列腺素类药物。胃的生理病理研究中医治疗—根据症状治疗胃痛(85%)-胃部有炎症
胃寒-香砂养胃丸(过食生冷食品等)气滞-胃苏颗粒、气滞胃痛片气滞血瘀-胃康胶囊、复方田七胃痛胶囊,(生气、压力等)湿热-三九胃泰颗粒(食辛辣或过热食品等)痞满(70%)-胃动力的障碍气虚-六君子丸、胃乐宁片(生气﹑压力)食积-加味保和丸、胃乐新颗粒(饮食积滞)
呕吐:虚寒-丁蔻理中丸肝胃不和-舒肝丸、舒肝平胃丸、加味左金丸伤食-开胸顺气丸、沉香化滞丸、和中理脾丸湿热-香苏正胃丸吞酸:
气虚-开胃健脾丸
虚寒-海洋胃药
肝胃不和-快胃片、乌贝颗粒、胃逆康胶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