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 九下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第20讲 九下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第20讲 九下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第20讲 九下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第20讲 九下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20讲九下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目录一、考点过关练 2TOC\o"1-2"\h\u篇目1:《鱼我所欲也》 2篇目2:《送东阳马生序》 4篇目3:《曹刿论战》 7篇目4:《邹忌讽齐王纳谏》 10篇目5:《出师表》 13二、真题实战练 16三、重难创新练 28篇目1:《鱼我所欲也》1.(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①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内金与一舆②羽之谓战?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往应之曰:‘轸③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轸,则不得食,则将轸之乎?’”(选自《孟子·告子下》,有删改)【注释】①揣:比较,后面的“齐”也是同义。②舆:车。③轸(zhěn):扭。(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无冻馁之患矣B.是亦不可以已乎

骨已尽矣C.岂谓一内金

是可谓善学者矣D.则不得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4)两文都认为“礼”比“食”重要,但也有人认为“在生存面前,一切都要让步”,你觉得这两个观点是否矛盾?请说说理由。篇目2:《送东阳马生序》2.(2023·山西朔州·校联考一模)在班级举办的“诗歌润人生•辞章慰心灵”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同舍生皆被绮绣”中“被”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被甲枕戈 B.被宠若惊(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3)悟其理•丰富思想:《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虚心求学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请从下面《<论语>十二章》(节选)中找出有此思想的句子,并加以赏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句子:赏析:(4)取其精•学以致用:《送东阳马生序》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者将宋濂的①和当前太学诸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进行对比,引出“劝学”的主旨,意在②刻苦学习。后者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中,抒发了词人③的壮志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篇目3:《曹刿论战》3.(2023·陕西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①、卫侯、许男、膝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②,宋师败绩。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③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左传》子鱼论战【注】①宋公:宋裹公,名並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②弘:弘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城县西。③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彼竭我盈②弗可赦也已③既陈而后击之④若爱重伤(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天之弃商久矣”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驰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久之 D.公与之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②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4)【甲】【乙】两文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战多的战役,可两战的成败结果却不同。请你分析一个国家在战争中以少胜多需要什么?篇目4:《邹忌讽齐王纳谏》4.(2023·江苏镇江·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秦王怫然怒②天下缟素③臣之妻私臣④今齐地方千里(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甲】文提到了三种人的怒,各有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两文中“唐雎”与“邹忌”说话都很讲究艺术,选择一人分析其语言艺术。篇目5:《出师表》5.(2023·四川泸州·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答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出师表》)【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①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节选自《三国志•魏书》(1)下列对乙文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B.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C.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D.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2)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广才增长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卑微,目光短浅C.帝遣真督诸军军郿军队D.迁大司马升迁,升职(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塑造了诸葛亮谦虚谨慎,勇于担当,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忠臣形象。B.乙“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薄”“宁静”的重要性。C.丙文从收三郡,御陈仓可看出曹真是一个富有战略眼光、战功卓著的军事家,从“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原为用”看出他爱护士卒。D.甲文主要是写诸葛亮回忆先帝创业的艰难险阻,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怀念和爱戴之情。丙文主要写诸葛亮攻祁山屡次失败。(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②造次:急促、仓猝。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②上使外将兵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

②策之不以其道8.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10.【甲】【乙】两文阐述的观点是,请另举两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葛洪《西京杂记》)【丙】冬夜读书示子聿③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释】①不逮:照不到。②文不识:人名。③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门人弟子填其室

(2)援疑质理(3)色愈恭,礼愈至

(4)资给以书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人不知而不愠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14.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懂题目对鉴赏古诗歌尤为重要,本诗题目交代了写诗时间、写诗情境和写诗目的。B.首句“无遗力”的意思是不遗余力,表现出古人勤奋努力、不知疲倦的学习品质。C.本诗与《示儿》都是陆游写给儿子的,两首诗歌旨在叮嘱儿子要重视学习,刻苦学习。D.本诗的语言平实质朴,在浅显的语言中彰显深刻的道理和独到的见解,耐人深思。15.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萧颖士风节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④欲退保江陵,颖士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洧wěi:人名。⑤遽:匆忙。16.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但微颔之 B.颖士不诣/及郡下,诣太守C.颖士阴语柳并曰/此中人语云 D.乱不久矣/无丝竹之乱耳17.翻译画波浪线的语句。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B.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C.乙文画横线句子“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断句正确。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洧按兵不动,固守襄阳。1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2023·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各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2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闻寡人之耳者:(3)克之:

(4)任座趋出:2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向者任座之言直/便扶向路

(《桃花源记》)B.何以知之/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2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2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24.同是为了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任座、翟璜三人所采取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节选自《出师表》)【乙】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①薨。上②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③领④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⑥,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节选自《汉书》【注释】①光:大将军霍光。②上:汉宣帝。③山:霍山,霍光之兄孙。④领:兼任之意。⑤傅奏:陈奏,向君上报告。⑥异善:特殊贡献。2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C.以知下情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26.将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2)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2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28.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分析蜀国当时面临的(1),而有“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则阐述了(2),情辞恳切,言之有理。29.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与乙文中汉宣帝的治国举措有相同之处,请概括出来。(2023·浙江宁波·统考一模)班级开展“爱国人物故事会”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左传》)【乙】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①。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②。赵衰为原大夫,狐溱③为温大夫。卫人平莒④于我。十二月,盟于洮,修卫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⑤。对曰;“昔赵衰以壶飧⑥从,径⑦,馁而弗食。”故使处原。(选自《左传》)【注释】①三日之粮:携带三日之粮。②冀:在今山西河津县东北。③狐溱(zhēn);人名。④莒(iǔ):古时国名。⑤寺人勃鞮(dī);人名。⑥飧(sūn);指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⑦径;指晋侯行大路,赵衰走小路,两人失散。30.疏通故事。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文言现象原文例句解释加点字释义方法(供参考)古今异义肉食者鄙(1)【查阅字典】①浅陋;②看不起;③边远的地方;④谦辞,用于自称。词类活用神弗福也(2)【联系语境】民弗从(听从,跟从)也盟于洮(3)【课内迁移】为坛而盟一词多义所亡滋多(4)【联系成语】亡羊补牢亡处亡气没有【参照注释】31.读懂人物。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32.表演人物。请分析人物语言,完成讨论。小余:我觉得鲁庄公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句话时,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语势强烈。表演时要注意语气,应该读出庄公那种以为凭小恩小惠就能获得民众支持的自信,从而表现他的“未能远谋”。小姚:我同意你用这样的语气去表演。【乙】文中晋侯说“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这句话也很值得玩味。小余:我再来试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姚:再次同意你的解读和表演。抓住人物的语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与人物内心。33.理解内涵。结合【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赵衰面临国家外患时的言行,说说他们的爱国精神。(2023·浙江丽水·统考一模)品读诗文经典,完成学习任务。【甲】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乙】诸葛亮传(节选)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建兴元年,封亮武乡候,开府①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之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②,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材,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③,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威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选自《三国志·蜀书》,有删改)【注释】①开府:设立丞相府。②不别治生:无需再治其他产业。③仪轨:礼仪法规。34.阅读古文时,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句。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方法例句词义课内迁移法将军宣枉驾顾之(1)语境推测法亮每患粮之不继(2)通假字法属以后事(3)查字典法管、萧之亚匹(①量词。②比得上;相当。③单独的。)(4)(填序号)3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36.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指出:“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而杜甫妙用虚字,且“用得好极了”。请赏析【甲】诗中颔联虚字“自”和“空”的妙处。37.杜甫在为一首诗《八阵图》中评价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请结合【甲】【乙】诗文和【链接材料】,说说杜甫如此盛赞诸葛亮的原因。【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出师表》)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20讲九下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目录一、考点过关练 2TOC\o"1-2"\h\u篇目1:《鱼我所欲也》 2篇目2:《送东阳马生序》 4篇目3:《曹刿论战》 7篇目4:《邹忌讽齐王纳谏》 10篇目5:《出师表》 13二、真题实战练 16三、重难创新练 28篇目1:《鱼我所欲也》1.(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①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内金与一舆②羽之谓战?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往应之曰:‘轸③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轸,则不得食,则将轸之乎?’”(选自《孟子·告子下》,有删改)【注释】①揣:比较,后面的“齐”也是同义。②舆:车。③轸(zhěn):扭。(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无冻馁之患矣B.是亦不可以已乎

骨已尽矣C.岂谓一内金

是可谓善学者矣D.则不得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4)两文都认为“礼”比“食”重要,但也有人认为“在生存面前,一切都要让步”,你觉得这两个观点是否矛盾?请说说理由。【答案】(1)C(2)①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②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邹国,把这话告诉了孟子。(3)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4)示例:不矛盾。生存固然非常重要,“食”的本质就是代表生存,如果没有生存,那再多的东西也失去了它的意义。然而,如果生存需要靠舍弃道德才能实现,这样的生存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不违背道义、保持本心的生存,才是真正的生存。【详解】(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祸患、灾难/忧患;B.停止/已经;C.两个“谓”都理解为“说”;D.能够/领会;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1)如使:假如。人之所欲:人们所想要的东西。莫:没有。甚于生:超过生命。甚:超过。于:比。则:那么。凡:凡是。得生者: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何:什么。(2)对:回答。明日:第二天。之:去,到。以:把。告:告诉。“以告孟子”是省略句,完整的句子是“以(之)告(于)孟子”。(3)本题考查文言文短句。短句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以及重点字词来分析。“取食之重者”是动宾短语,在句子里作主语,其后应断开;“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在句子里做谓语和宾语,其后应断开;“奚”作为疑问词,通常用在句首,因此“奚”的前面应断开;句意: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故断句为: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首先回答不矛盾,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作答。结合甲文“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可知,生存固然非常重要,“食”的本质就是代表生存,只有生存,外在的东西才有意义。再结合“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知,如果生存需要靠舍弃道德才能实现,这样的生存则是苟且偷生,毫无意义,因此不违背道义并坚守本心的生存之道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乙)有一位任国人问屋庐子说:“礼和食哪个重要?”屋庐子说:礼重要。任国人问道:“如果守礼法找吃的,会饿死;不守礼法找吃的,能找到吃的,那一定要守礼法吗?”屋庐子答不上来,第二天去邹国时,把这话告诉了孟子。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比较基础的高低是否一致,只比较顶端,那么,一块一寸见方的木头可以使它高过尖顶高楼。我们说金属比羽毛重,难道是说一个衣带钩的金属比一车羽毛还重吗?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答复他:扭折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就可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会去扭吗?”篇目2:《送东阳马生序》2.(2023·山西朔州·校联考一模)在班级举办的“诗歌润人生•辞章慰心灵”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同舍生皆被绮绣”中“被”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被甲枕戈 B.被宠若惊(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3)悟其理•丰富思想:《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虚心求学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请从下面《<论语>十二章》(节选)中找出有此思想的句子,并加以赏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句子:赏析:(4)取其精•学以致用:《送东阳马生序》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者将宋濂的①和当前太学诸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进行对比,引出“劝学”的主旨,意在②刻苦学习。后者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中,抒发了词人③的壮志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答案】(1)A(2)①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②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4)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实现收复中原。【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的读音和词义。“同舍生皆被绮绣”中“被”的读音和词义:pī,同“披”,穿着。A.句意:身穿坚甲,头枕兵器。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被,pī,同“披”,穿着;B.句意: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被,bèi,遭受;故选A。(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盖,发语词,大概。之,的。若此,像这样。②以是,因此。多,大多。以,把。假,借。余,我。因得,因此得以。(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是: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的意思是: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由此可选择的句子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体现了虚心求学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句可知,作者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句写出了诗人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点睛】参考译文:《送东阳马生序》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变得缓和。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篇目3:《曹刿论战》3.(2023·陕西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①、卫侯、许男、膝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②,宋师败绩。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③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左传》子鱼论战【注】①宋公:宋裹公,名並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②弘:弘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城县西。③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彼竭我盈②弗可赦也已③既陈而后击之④若爱重伤(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天之弃商久矣”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驰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久之 D.公与之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②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4)【甲】【乙】两文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战多的战役,可两战的成败结果却不同。请你分析一个国家在战争中以少胜多需要什么?【答案】(1)①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②原谅。③摆好阵势。④怜惜。(2)C(3)①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②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那是不可原谅的。(4)鲁庄公接受曹判的建议,任用贤才,取得了胜利;宋襄公思想教条,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导致大败。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要在战争中以少胜多需要一个能从谏如流,能任用贤才的明君。【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1)句意: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2)句意:这是得不到宽恕(原谅)的。赦,原谅。(3)句意:(楚国军队)已经摆好阵势(宋国军队)才攻击楚军。陈,摆好阵势。(4)句意:如果爱惜(敌人)不让其再次受伤。爱,怜惜。(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天之弃商久矣”的之字是助词,表示修饰关系。A.“公将驰之”中之的意思为,代词,指代齐国军队。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之的意思为,取消句子独立性。C.“久之”中之的意思为,助词,表示修饰关系D.“公与之乘”中之的意思为,代词,指代曹刿。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注意关键词的解释。(1)重点词语:属,类;可,可以;以,凭借。(2)重点词语:兴,振兴;弗,不;赦,原谅。(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从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知鲁庄公在政治上能做到取信于民;根据“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遂逐齐师”,可以看出,鲁庄公在战争进行过程当中虽然对战场的走势把握不到位,但他能听取曹剃的意见,抓住有利时机,获得胜利。根据乙文“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泓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分析,可以看出宋公两次都没有接受司马的正确建议,以致于贻误了战机,导致泓水之战的失败。据此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乙文:二十二年春季,鲁国讨伐邾国,占领须句。到了夏天,宋公、卫侯、许男、滕子联合攻打郑国。到了秋天,八月丁未,宋襄公与邾人升陉打战。到了冬天,十一月初一,宋襄公与楚人在泓(地)打仗,宋军大败。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想要战胜楚国那是不可能的。”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篇目4:《邹忌讽齐王纳谏》4.(2023·江苏镇江·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秦王怫然怒②天下缟素③臣之妻私臣④今齐地方千里(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甲】文提到了三种人的怒,各有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两文中“唐雎”与“邹忌”说话都很讲究艺术,选择一人分析其语言艺术。【答案】(1)①勃然大怒。②穿丧服。③偏爱。④土地方圆。(2)①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②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3)天子发怒,就会降祸于百姓;百姓发怒,就是自己残害自己;有胆识有能力的人发怒会不惜性命维护自己的权利。(4)唐雎不畏强权,用专诸、聂政和要离的事迹表明自己的决心,化险为夷。【详解】(1)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秦王怫然怒:秦王勃然大怒。怫然:勃然大怒。②天下缟素: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缟素:穿丧服。③臣之妻私臣: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④今齐地方千里: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地方:土地方圆。(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①怒:怒气;未:没有;发:发作;休祲:吉凶的征兆;降:降示;天:上天。②此:这;观:看;王:大王;蔽:受到的蒙蔽;甚:很。(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甲】文“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意思“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可知,天子发怒,就会迁怒于百姓,杀害百姓;结合“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的意思“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可知,百姓发怒,就是自己残害自己,以此来表达心中的愤怒;结合“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的意思“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昊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以及“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意思“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可知,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会义无反顾,以身效法,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来维护自己的权利。(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此题要求选择一人,分析其语言艺术。【甲】文中唐雎的说话技巧十分高明。他不畏强权,善于抓住秦王怕死的弱点,用专诸、聂政和要离这些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的事迹表明自己的决心,气势磅礴,大义凛然,针锋相对,从而化险为夷,不辱使命。【乙】文中的邹忌用委婉的劝说方式,他现身说法,把自己的受蒙蔽与齐王的受蒙蔽进行类比,这样入情入理,委婉含蓄,做到了“忠言不逆耳”,让齐王乐意接受自己的意见,达到了劝谏的目的。【点睛】参考译文:【甲】文: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雠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昊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出宝剑站了起来。【乙】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篇目5:《出师表》5.(2023·四川泸州·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答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出师表》)【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①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节选自《三国志•魏书》(1)下列对乙文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B.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C.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D.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2)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广才增长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卑微,目光短浅C.帝遣真督诸军军郿军队D.迁大司马升迁,升职(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塑造了诸葛亮谦虚谨慎,勇于担当,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忠臣形象。B.乙“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薄”“宁静”的重要性。C.丙文从收三郡,御陈仓可看出曹真是一个富有战略眼光、战功卓著的军事家,从“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原为用”看出他爱护士卒。D.甲文主要是写诸葛亮回忆先帝创业的艰难险阻,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怀念和爱戴之情。丙文主要写诸葛亮攻祁山屡次失败。(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答案】(1)B(2)C(3)D(4)①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②二十多天不见天晴,入蜀的栈道完全断绝,皇帝下诏令曹真等人班师。【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应先翻译句子,然后根据句意进行断句。本句句意为:曹真每次出征,总是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资赏赐不够,往往将家产拿出来赏赐将士,士卒都愿意为他调遣派用。曹真因病回到洛阳,明帝亲自去他的府邸探视病情。根据句意可知,断句为: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句意为:明帝派曹真都督部队驻扎在郿县。军(第二个):驻扎。故选C。(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D.有误,甲文诸葛亮回忆先帝创业的艰难,追忆先帝的知遇之恩,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怀念和爱戴之情,文章主要要表达的是希望后主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故选D。(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语:(1)际:时候;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尔来:自那时以来。(2)会:适逢,恰恰遇到;或:有的;诏:皇帝下达命令;军:军队。【点睛】参考译文:(甲)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目光短浅,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乙)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丙)诸葛亮围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投向诸葛亮。明帝派曹真都督部队驻扎在郿县,派遣张郃攻击诸葛亮的部将马谡,大破马谡军。安定城的百姓杨条等人掳掠了一些官吏和百姓防守月支城,曹真进军包围了他们。杨条对手人说:“如果大将军亲自来,我愿意早些投降。”于是杨条将自己捆绑起来出城投降。过去叛投诸葛亮的三郡相继得以平定。曹真意识到诸葛亮兵败祁山,以后必定带领人马来攻打陈仓,于是派将军郝昭、王生守卫陈仓,并加固城池。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朝廷给曹真增加封邑,加上以前封的,共二千九百户。四年,在洛阳朝见天子,升为大司马,天子赐予他佩剑穿履上殿,入朝参见时不必小步快走的特权。曹真认为“蜀军经常出兵骚扰边境,应当立即前去征伐,如果派遣诸将分成数路并进,必定能获大胜。”明帝采纳了他的计策。当曹真带兵西征刘蜀之时,明帝亲自送行。曹真八月份从长安出发,从子午道南进入西川。司马宣逆汉水而上,两军约定在南郑会合。其它几路军队,有的从斜谷道进军,有的从武威入蜀。适逢大雨连绵,三十多天不见天晴,入蜀的栈道有的断绝,皇帝下诏令曹真等人班师。曹真每次出征,总是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资赏赐不够,往往将家产拿出来赏赐将士,士卒都愿意为他调遣派用。曹真因病回到洛阳,明帝亲自去他的府邸探视病情。曹真去世后,谥号为元侯。(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②造次:急促、仓猝。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舍生而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