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强-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罗强-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罗强-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罗强-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罗强-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背景下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Xin

ke

cheng

bei

jing

xia

xiao

ben

jiao

yandeshijian

yu

si

kao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引言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一、校本教研机制的意义学校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三个要件——硬件、软件、人件。所谓“人件”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着眼点和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好每一个学生,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工作是发展好每一个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建立并完善校本教研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校本教研机制的意义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如何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一、校本教研机制的意义上下同欲者胜——《孙子兵法》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依赖于与问题相邻的更高一级问题的解决。——美国战略管理学家魏斯曼从理念层面解决问题——文化认同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知行合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赵藩撰联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教研机制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研究课程研究

学法研究

实践探索教法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以问题引领校本教研以合作推动校本教研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1课程研究研究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新途径课程顺序研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程教学顺序”的研究课程设置研究——对“高中数学新课程课时偏紧问题”的研究

课程难度研究——对“高中数学新课程三角函数子课程难度”的研究

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1.1课程顺序研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程教学顺序”的研究必修课程和选修系列1、选修系列2的具体内容见下表:类型模块内容必修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选修系列1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选修系列2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2.1课程研究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给出的自然次序

《标准》在“模块的逻辑顺序”中谈到:“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中系列1、系列2课程的基础。选修课程中系列3、系列4基本上不依赖其他系列的课程,可以与其他系列课程同时开设,这些专题的开设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必修课程中,数学1是数学2,数学3,数学4和数学5的基础。”几何系列概率统计系列代数系列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选修2

1选修2

2选修2

3必修52.1课程研究2.1.1课程顺序研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程教学顺序”的研究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苏州市的教学次序安排几何系列概率统计系列必修1必修4必修5必修2选修2

1选修2

2选修2

3必修3代数系列2.1课程研究2.1.1课程顺序研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程教学顺序”的研究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1课程研究模块之间的交叉教学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2.1.1课程顺序研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程教学顺序”的研究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1课程研究模块内部教学顺序的调整立体几何先讲“映射”还是先讲“函数”?何时讲“一元二次不等式”LITIJIHECHUBU空间几何体棱柱、棱锥和棱台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直观图画法空间图形的展开图柱、锥、台、球的体积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1课程顺序研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程教学顺序”的研究棱柱、棱锥和棱台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直观图画法空间图形的展开图柱、锥、台、球的体积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顺序是可以人为的——王尚志三个准则:一是符合数学的逻辑顺序二是顺应学生的认知顺序(学习水平与接受能力)三是利于教师的教学顺序(找准最佳的教学时机)2.1课程研究2.1.1课程顺序研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程教学顺序”的研究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时段《新大纲》(2002年版)以人教社2003年版教材为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理科)实际课时模块内容(理科)实际课时高一上1.集合与简易逻辑/20课时2.函数/30课时3.数列/12课时研究性课题/3课时65数学1集合/4课时,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32课时72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18课时,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8课时。总课数必修:254/280,必修+选修Ⅰ:281/332,必修+选修Ⅱ:308/384。必修:180,文科低水平:288(含选修3的36课时)理科低水平:360(含选修3的36课时)。高一高二的教学中,一方面,《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囊括了《教学大纲》的所有内容,教学内容较多,同时,课时安排缺乏缺乏适度的弹性,没有预留复习考试时间,教师如果不去主动适应《课程标准》的教学安排,课时偏紧的问题将比较突出。2.1.2课程设置研究——对“高中数学新课程课时偏紧问题”的研究

2.1课程研究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1课程研究应对策略:认真解读课标,解读教材,将教材的文本组织形态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形态关注学生学习,把教材中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思维的源泉着眼学生发展,处理好数学知识序列背后的隐性线索和隐性目标难度服从进度,学情决定教情把握教学要求,注重教学实效2.1.2课程设置研究——对“高中数学新课程课时偏紧问题”的研究

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1课程研究2.1.3课程难度研究——对“高中数学新课程三角函数难度”的研究

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2教法研究研究高中数学不同课型的特点,开展数学教学范式研究为学习设计教学——否定为教学设计学习以问题引领教学——否定以例题引领教学为学而教——不同的课型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改进的方向

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2教法研究针对不同课型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常规。制定《苏州市第五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1)新授课(2)讲评课(3)复习课新授课的基本教学策略为: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③问题设计,变式教学;④注重启发,师生互动;⑤更新手段,提高效益;⑥讲练结合,及时反馈.讲评课的基本教学策略为:①先行诊断,分类汇总;②指导预习,认识错误;③提炼问题,互动交流;④总结提升,巩固检测;⑤讲评结合,激励优先。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策略为:①及时预习,培养习惯;②摸清起点,确定标高;③夯实基础,构建网络;④指导学法,提升能力;⑤变式教学,拓宽深化;⑥讲练结合,树立信心.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2教法研究“以学论教”的评价维度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参与教学的覆盖广度学生有效思维的持续长度学生理性思维的推进度学生学习情感内化的深度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3学法研究为学而教,教为不教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3学法研究探索学生数学教学的新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倡导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学生团队数学竞赛。促进自主学习——积极推进“五步学习法”和“五步教学法”追求有效教学——探索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数学复习方式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3.1学生团队数学竞赛竞赛报名:同一班级同性别的两个同学自由组合,组成一个参赛团队。活动形式:在规定的3小时时间内(或其他时间段)两人合作答题(可分工、可讨论)。前15分钟,团队内商量分工;接下来一个半小时,两位队员各人独立完成;之后时间,团队内互相批阅讨论,修正完善解答;最后15分钟,各团队将答案填写(或粘贴)在统一的答卷纸上(请自行携带文具、胶带纸、剪刀)。评分要求:填空题答错倒扣一半分数(请细心答题)。2.3学法研究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3.1学生团队数学竞赛2.3学法研究团体竞赛营造了一个特定的环境,“逼迫”学生必须要学会合作、学会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在相关的学生之间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学习团队,并延伸到他们平时的学习中。团队竞赛改变了原来数学竞赛优中选优、单兵作战的选拔机制,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3学法研究2.3.2“五步学习法”和“五步教学法”认识框架——教材讲了什么知识?追根溯源——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细化认识——如何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学以致用——阅读例题,理解知识有何应用,如何运用。尝试练习——自我尝试练习,检测自学效果。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3学法研究2.3.3小组合作学习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4教研机制研究构建新型、高效的校本教研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聚焦课堂——校本教研的落脚点,提升质量的生长点案例研究——师资培训的资源,教师发展的阶梯

平等、坦诚、分享、共进——校本教研文化的基本要素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4教研机制研究校本教研文化的基本要素平等、坦诚、分享、共进校本教研行动的基本要素同伴互助——提高校本教研的频度,加强教研组建设。网络交流机制,评优,经费专业引领——提高校本教研的高度,名特优教师流动工作站教学反思——提高校本教研的深度,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叙事行为跟进——提高校本教研的效度。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4教研机制研究校本教研的几个抓手开展课堂教学研究1.一课三上——磨课/洗课2.同题开课,同课异构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1.一课三上——磨课/洗课按照顾泠沅先生提出的“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教育”模式,要点是: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教学反思等基本环节进行研究,整个过程即“一个课例,两次反思,三次设计”。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更新理念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改善行为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2.4教研机制研究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同题开课,同课异构时间开课人课题开课范围2006年12月李孝杰五中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校内陈明珠五中2007年3月赵莉五中两个计数原理苏州市刘华苏州中学2007年11月袁富杰五中抛物线市教改组步晓红五中2007年12月张红娟五中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苏州市殷容仪苏苑中学2008年5月田林五中线性回归方程苏州市张红娟五中2008年10月马玉瑛五中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苏州市黄泓五中2008年12月李孝杰五中高三复习课校内步晓红五中2.4教研机制研究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案例研究“二分法”包含了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焦点问题,例如:“二分法”是第一次进入高中教材,所体现的算法思想也是全新的,需要对“二分法”的本质和教材编写背景进行研究.“二分法”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研究.苏教版内容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在“二分法”教学中能否实践与这种内容呈现方式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范式.《课程标准》倡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既要有教师主导下的接受式学习,又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二分法”教学中能否实践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寻找一个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途径实践顾泠沅先生提出的“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模式。

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案例研究的过程分三个阶段,共有二位老师进行了3次课堂教学实践,

2005.1.7苏州市太仓高级中学的偶伟国老师和苏州市木渎高级中学的庄梅老师在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同题开课;

2005.1.20偶伟国老师在苏州市太仓高级中学进行第二次上课;

2005.2.25偶伟国老师在江苏省旴眙中学进行了公开教学。

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教学片段1提出问题第一次设计:

能否求解方程lgx=3-x?

能否解出这个方程的近似解?

你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知识有怎样的认识。第二次设计:

能否求解下列方程(1)lgx=3-x,(2)x2-2x-1=0,(3)x3+3x-1=0.

能否解出上述方程的近似解?(精确到0.1)

不解方程,如何求方程x2-2x-1=0的一个正的近似解.(精确到0.1)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教学片段1提出问题第三次设计:

能否求解下列方程?

能否解出上述方程的近似解?(精确到0.1)(2)lgx=3-x,(3)x3+3x-1=0.(1)x2-2x-1=0,

不解方程,如何求方程x2-2x-1=0的一个正的近似解.(精确到0.1)其他设计:

幸运52游戏

能否求解下列方程(2)lgx=3-x,(3)x3+3x-1=0.(1)x2-2x-1=0,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选题有价值

反映课改面临的新问题,能给人以启迪,对推动课改、促进教学有导向作用小中见大,有一得之见

从亲身经历的一堂课、一些教学片断、一个专题切入,进行反思、概括、提炼,作深入研究,说明一个两个问题。有血有肉,有说服力(不是空泛的说教)倡导行动研究的方法

通过行动来研究,通过研究来改变行动。

通过点上的实践推动面上工作。研究的收获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研究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苏州市第五中学同题开课案例1、22.同题开课,同课异构2.4教研机制研究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如何利用直线的方程进行判断呢?复习提问数学应用回顾小结数学建构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如何利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进行判断?问题1:判断直线与圆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1)将直线与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后考察直线与圆公共点的个数.

(2)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比较d与r的大小.复习提问数学应用回顾小结数学建构问题2:如何求切线的方程?

(1)设出切点

建立等量关系

求出切点

求出切线方程

(2)设出斜率

建立等量关系求出斜率求出切线复习提问数学应用回顾小结数学建构例1:判断下列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1)l:x+y1=0,C:x2+y2=4;

(2)l:4x3y8=0,C:x2+(y+1)2=1;(3)l:x+y4=0,C:x2+y2+2x=0.例2:(1)求经过点(0,2)且与圆C:x2+y2=4相切的直线方程;

(2)求经过点(

1,4)且与圆C:(x2)2+(y3)2=1相切的直线方程;(3)求经过原点且与圆C:(x1)2+(y2)2=1相切的直线方程.让学生在分析错误中发现:设直线方程前,应对斜率是否存在进行讨论!1.问题情境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它描述了黄昏日落时分塞外特有的景象。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那么太阳下落的过程中,太阳与地平线的位置关系就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两者有几种位置关系呢?2、从几何图形来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我们已学过了直线、圆的方程,能不能根据方程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

回忆根据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来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由此类比引出将直线和圆的对应方程联立成组,根据解的个数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学生一起完成表格的填写。2.学生活动,建构数学2.学生活动,建构数学rd>rd=rrd<r相离相切相交d>rd=rd<r方程组无解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方程组有两组解设直线与圆的方程为:联立方程组

3.数学理论,数学应用例1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板书给出代数和几何两种方法,为后面求切线方程打下基础。例2自点作圆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设计意图:通过此题让学生了解切线方程的求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比较代数和几何两种方法的优劣,说明代数方法虽然计算量大但应用范围广。设计意图:通过点的位置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结构特征找出求切线方程更为简便的方法。练习:自点作圆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设计意图:请学生板演。通过此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切线方程的求法,强调在设切线方程时对斜率存在性的讨论。变式:自点作圆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3.数学理论,数学应用2.4教研机制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案例点评课型定位——新授课中的方法课主要教学策略:讲练结合讲的关键问题链的设计——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平面几何中如何定义和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析几何中如何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用怎样的数学模型)认知冲突的营造——一题多解,比较方法的优劣练的关键构建变异空间,掌握两种方法基本题型:判断位置关系,求切线方程,求切线长、弦长师生互动,学生演练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4教研机制研究校本教研的几个抓手开展技能比武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把握学科能力测试(解题和微型教学)命题比赛课件评比论文评比(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叙事等)钢笔字比赛加强集体备课,积累教学资源教案(一人主备,个人完善)试卷(三人三轮命题)逐年改进,资源共享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把握学科能力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其中近3年的全国新课程高考题占50%,为75分;新教材(必修)上的内容(含例题和习题)占20%,为30分;本学科内其他相关知识占10%,为15分(如学科前沿知识、拓展知识、政治时事、竞赛试题等);根据相关材料进行微型教学设计占20%,为30分。2.4教研机制研究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4教研机制研究组织数学教师进行练习题的研究和编制,并组织老师进行命题比赛;三人三轮命题。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研究和命题,以及对考试质量的分析工作。在各级考试中,组织组内老师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格式命题,并要经过严格的一审、二审,一校、二校,最后达到成熟。对于高三的常规测验试卷,要进行三人三轮命题的形式,才能够完成最后一套试卷,把好试卷第一关,让学生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开展命题比赛,组织好试题编拟工作。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5信息技术研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课程标准》中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5信息技术研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与问题——教育目标偏离——把信息技术当作追求升学率的手段

教学理念偏差——把信息技术当作强化知识传授的手段,求多,求快教学方法偏差——过多考虑教、忽视学生学,忽视师生互动和教学生成,具有“封闭”性和信息“轰炸”性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5信息技术研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合理、恰当、不可替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四大作用——展示——展示更丰富精彩的信息。通过网络,教师可充分借取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为我所用,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交互——增加人机交互,师生交互。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电脑成为教师展示数学、学生探索数学的一种重要载体,这种载体具有强烈的即时交互的功能。生成——通过数学探究促进知识生成。审美——电脑的强大功能可以让数学知识呈现得更美一些。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5信息技术研究同题课件制作及说课竞赛三、比赛方法1.采用同题课件说课形式。课件课题由专家组(学校聘请学科专家、各教研组资深教师)负责命题。2.比赛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8日公布课题,参赛教师预先制作课件。具体课题见附件1。第二阶段:以教研组为单位,指定时间地点说课。3.比赛时间:7月15日上午8:00~11:30。四、评分方式及评比标准评分按照百分制,其中课件比赛占65分,说课比赛占35分。说课分演示和答辩两个环节,每人共计15分钟。说课演示时间10分钟,根据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5分钟。时间可根据学科特点做适当调整。具体评比标准见附件2。五、参赛对象本校全体40周岁及以下(1969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师(含见习老师)。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赛,需向教务处请假,并获批准。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5信息技术研究同题课件制作及说课竞赛课题1必修2P11~P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课题2必修5P22解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5信息技术研究同题课件制作及说课竞赛课件评比标准分值课件制作和使用要遵循合理、恰当、不可替代的原则。10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要重视学情分析、目标导向、知识定位与问题设计,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15课件的内容要从科学性出发,以保证其正确性、准确性、目的性和适切性。注意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资源选择符合教学需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图片、模拟、动画应符合科学原理。20课件制作能发挥多媒体的特点,运行稳定,界面友好,构图合理,色彩协调,链接流畅,能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优化教学目标实现。20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5信息技术研究同题课件制作及说课竞赛说课评比标准分值演示环节:参赛选手演示课件,陈述教学流程。要能够有效地反映课件的设计思路和特点、亮点,陈述语言流畅、条理清晰、概括性强、表达重点突出。25答辩环节:评委可根据课件的演示陈述向参赛选手提问。在回答评委提问时,要准确完整、针对性强、不跑题。10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突出优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动画化解难点利用ppt增加教学容量手影•逗趣——4.5分钟美赞臣广告——0.5分钟2.5信息技术研究——案例: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摄影作品美术作品2.5信息技术研究——案例: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5信息技术研究——案例: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汽车设计图纸2.5信息技术研究——案例: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2.5信息技术研究——案例: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存在问题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教学要求偏高,超越教、考、学注重增加教学容量演变成信息轰炸,忽视了学生的操作确认,忽视了学生的消化吸收简单堆砌网络资源情境创设不简练2.5信息技术研究——案例: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苏州市第五中学罗强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分析目标定位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会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在教学中,要重视组合体的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