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地理模拟题42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地理模拟题42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地理模拟题42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地理模拟题42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地理模拟题4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地理模拟题42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

“某月”最可能是______。A.1月B.4月C.7月D.10月正确答案:C[考点]自然地理2

[解析]读图可知,赤道附近的低压中心转移到了15°N附近,即气压带向北移动,因此可以判定为7月份。

2.

该月份甲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正确答案:D[考点]自然地理2

[解析]根据0°经线和甲地位于40°N附近可以确定甲地位于地中海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因此甲地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读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夏随风里热,梅逐雨中黄。”据此回答下面问题。3.

“五月炎蒸气”所描述的地理现象是______。A.夏季潮湿炎热的天气B.春季增温快的现象C.雨季来临前的天气D.春季潮湿炎热的天气正确答案:A[考点]中国地理

[解析]古诗中的“五月”是农历,大致就是公元历法的六月,当属夏季。“炎蒸气”则表示湿热的天气。

4.

这四句所描述的地区是______。A.东南沿海B.四川盆地C.台湾海峡两岸D.长江中下游正确答案:D[考点]中国地理

[解析]“梅逐雨中黄”描述的是梅雨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5.

图示地区的构造地貌为______。A.向斜山B.背斜山C.向斜谷D.背斜谷正确答案:D[解析]图中③附近有河流,为河谷地区;由①⑤钻孔处为同一岩层且年龄较新,②④处为同一岩层且年龄较老可知,岩层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所以图示地区为背斜谷。

6.

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______。A.①B.②C.③D.④正确答案:C[解析]阶地原来是河床,后来由于河流下切,导致新的河床在更低位置形成,原来的河床远离河流形成阶地。河流两岸阶地海拔越高,距离河流越远,形成时间越早。故③阶地形成最晚。

下图为沿20°N的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7.

海洋①③分别是______。A.太平洋、大西洋B.印度洋、太平洋C.大西洋、太平洋D.大西洋、印度洋正确答案:C[考点]世界地理

[解析]图示为沿20°N的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⑦是非洲、③是太平洋、①是大西洋,故本题选C。

8.

⑤地区所在国家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A.山地、高原、盆地B.山地、平原、高原C.高原、山地、平原D.山地、平原、盆地正确答案:B[考点]世界地理

[解析]⑤是印度半岛,所在国家是印度,自北向南依次是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故本题选B。

9.

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A.全年炎热干燥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热带沙漠气候D.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正确答案:A[考点]世界地理

[解析]⑥是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故本题选A。

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据此回答下面问题。10.

该地区枸杞质地优良的自然原因有______。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正确答案:D[解析]题干所问为自然原因,而“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属于社会经济原因,可以排除;宁夏的土壤为黄土,可以排除“黑土肥沃”;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的养分积累。

11.

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______。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正确答案:C[解析]宁夏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坡地开荒不会导致水蚀严重,而过度开荒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该地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酸雨主要和工业生产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与农业结构调整无关。

12.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该省区可能是______。A.西藏自治区B.广东省C.内蒙古自治区D.甘肃省正确答案:C[考点]中国地理

[解析]根据所跨经度可知,该省区只能为内蒙古自治区。

读某月3—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回答下面问题。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连续几天下雨或有雾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天空会变得晴朗,气温也会有所上升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多晴朗天气正确答案:A[考点]自然地理2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随着时间推移,①曲线气压持续下降,可能为暖锋。暖锋过境时会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②曲线气压先上升后下降,可能为高压(反气旋),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以下沉为主。③曲线气压上升,可能为冷锋。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④曲线气压先下降后上升,可能为低压(气旋)。低压(气旋)过境时往往会有降水。

14.

与图中③天气系统无关的地理现象是______。A.沙尘暴B.我国北方夏季暴雨C.对流雨D.寒潮正确答案:C[考点]自然地理2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为冷锋。A、B、D三项均与冷锋有关,而对流雨不属于冷锋的典型天气情况。

下图为1929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同心圆模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下列关于同心圆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甲是高收入阶层的居住区域B.乙是中产阶级住宅区域C.丙是产业工人集中的住宅区D.丁、戊都是工业地带正确答案:C[考点]高等教育地理

[解析]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是建立在土地均质的基础上的。依据地租理论,市中心甲为中心商业区,乙为过渡性地带,丙为工人阶级住宅区,丁为中产阶级住宅区,戊为高级或通勤人士住宅区。

16.

关于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对优良环境的要求是重要的集聚力B.小汽车的普及是重要的集聚力C.市中心商业发达是重要的离散力D.市中心地价高是重要的离散力正确答案:D[考点]高等教育地理

[解析]在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中,市中心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吸引人口向市中心集聚,是重要的集聚力。而市中心的高昂地价、人们对优良环境的要求及小汽车的普及,使得人口开始向市中心以外地区迁移,构成了重要的离散力。

读“我国某地区工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7.

下列关于该地区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企业因生产联系而集聚B.该地区的工业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C.硫酸厂是该地区的主导企业D.该工业多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正确答案:A[考点]人文地理

[解析]该地区企业之间存在着生产联系,因此该地区企业因生产联系而集聚;该地区的工业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由图可知,硫酸厂不是该地区的主导企业;该工业生产多布局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而东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并不丰富。

18.

图示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______。A.延长电厂产业链,提高其产品附加值B.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C.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D.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正确答案:D[考点]人文地理

[解析]图示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原料和副产品都得以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表述,将生态文明摆在了事关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高度,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地位。据此回答下面问题。19.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______。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可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D.文化可持续发展正确答案:C[考点]人文地理

[解析]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20.

人类活动对生态文明建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______。A.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B.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扩大地下水开采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D.全面关停污染性的工业正确答案:A[考点]人文地理

[解析]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能保持水土,有利于环境保护;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用地下水灌溉还会造成土壤盐碱化;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易造成水土流失、湖泊调蓄功能降低、洪涝灾害增加;关停所有污染性工业不可取,否则会造成经济衰退。

近年来,中国进入了制造业发展的真正考验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基地回迁本土。据此回答下面问题。21.

近年来很多世界知名企业迁出中国另在他国设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A.外资企业寻求更优的创新环境B.与中国的经济转型有关C.中国制造业面临过剩D.劳动成本的改变正确答案:D[解析]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地发展,工人工资不断增长、劳动力成本增加是各企业另在他国设厂的主要原因。

22.

在华外企回流到其母国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下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A.有利于促进本国矿产资源开发B.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C.有利于增加本国的就业机会D.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正确答案:A[解析]外企回流其母国可以增加本国的就业机会,缓解我国环境压力,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这种回流现象与本国的矿产资源开发没有直接联系。

23.

______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主要发生在直接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层中。A.潜育化过程B.碱化过程C.白浆化过程D.潴育化过程正确答案:D[考点]高等教育地理

[解析]潴育化过程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主要发生在直接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层中。由于地下水位在雨季升高,旱季下降,土层干湿交替,引起土壤中铁锰物质交替发生还原和氧化作用。

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在我国,雾霾天气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中西部地区少、东部地区多,乡村少、城市多,春夏季节少、秋冬季节多。读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24.

上图所示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天气状况及其原因是______。A.①—湿度大,降水多B.②—气压高,气温低C.③—逆温层,风力小D.④—风力小,湿度大正确答案:C[解析]读图分析可知,①图是降雨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减少,不易出现雾霾天气,A项错误。②图显示某地不同气压状况的天数,不是某一天的天气状况,B项错误。③图中出现逆温现象,容易出现雾霾天气,C项正确。④图表示这一天的风速较大,而雾霾是在静风天气下形成,D项错误。

25.

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______。A.果林园艺及乳畜业B.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C.钢铁及汽车制造业D.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正确答案:D[解析]雾霾出现时能见度降低,使人们看不清景物和道路,直接影响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D项正确。雾霾对果林园艺及乳畜业、钢铁及汽车制造业、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影响较小。

26.

大型钢铁基地的建设影响化工机械制造业,甚至交通、服务业的发展。这一原理充分体现了增长极理论中的______。A.支配效应B.乘数效应C.极化扩散效应D.涓滴效应正确答案:C[考点]高等教育地理

[解析]“支配效应”是指一个单位对另一个单位施加的不可逆转或部分不可逆转的影响。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经济单位之间由于相互间的不均影响而产生一种不对称关系,一些经济单位处于支配地位,而另一些经济单位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极化扩散效应”是指迅速增长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经济活动的效应。“涓滴效应”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或认为政府财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再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故本题选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4分)1.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这一评价建议的理解。(从评价内容等方面思考)正确答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应着重评价学生:

(1)是否具有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否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具有好奇心。

(2)是否积极主动地与同伴配合参与探究活动,是否在探究过程中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大胆质疑。

(3)是否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乐于听取同伴的建议,修正、发展自己的观点。

(4)是否关注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5)是否形成初步的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地理观点。

(6)是否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7)是否形成有关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2.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请谈一谈教师应该如何呈现出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正确答案:呈现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教材开放: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多个版本的教材,汲取各版本的优点;结合地方特色融入乡土教材,并结合学情为学生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

(2)教授内容开放:教师教授的内容应不拘泥于教科书,可以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获取课程资源,如时事新闻、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等方面。

(3)地理案例素材开放:教师不局限于课本案例素材,可以运用网络媒体寻找多样案例进行教学,以达到课程内容与时代紧密结合的效果。

(4)融入开放式论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式论题,减少有固定答案的论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2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问题:1.

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正确答案: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冬春季节多大风,易动摇树木根系。

2.

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正确答案: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使得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蒸腾会消耗更多水分,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

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正确答案: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为干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回答得不完整时,教师让学生站在那里,又找另一个学生回答。可是第二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整(即还没有答出教师预设的答案),第二个学生也被冷落在那里。教师又挑第三个学生继续回答这个问题……

材料二: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教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书写在黑板上,确定他回答不上其他问题时,请该学生坐下,然后再找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直到教师认为回答正确了。

材料三: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教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给他一定的时间,给他一定的提示,鼓励他大胆地想,争取把问题回答全面。如果实在回答不全,就鼓励他请一个同学帮助,等到完成这个问题以后,再请第一个同学叙述一遍。

材料四: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形成答案之后,一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答案(教师边听边记录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予以补充,该小组其他同学可解释说明答案的形成原因。教师最后总结。

问题:4.

激励性策略是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据此请分析评价上述课堂学习过程。正确答案:材料一中,教师显然没有尊重学生,没有珍惜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材料二中,教师没有“罚站”,但是没有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材料三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即使一个学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教师也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并最终也让这个学生学会思考,明白了问题的答案。材料四中,虽然没有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但是,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性。小组讨论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后,讨论问题答案能够集思广益,把全班的意见汇集在一起,且注意让其他同学解释问题答案的形成原因。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

5.

根据材料总结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正确答案:①对于学生的参与给予必要的肯定。参与教学的形式包括回答教师和同学们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反思学习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参与,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参与成功的学生,更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教师口头赞扬、点头赞许、让同学们鼓掌给予鼓励或者赠送一个小礼物等。

②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成功的感受。教学中,参与包括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于过程而言,参与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参与就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是呵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保障学生参与成功。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著名的高大山系之一,是河西走廊的内陆河流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的发源地和径流形成区,是河西走廊绿洲非常重要的水源地,对中下游生态系统、水资源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问题:

分析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措施。正确答案:面临的困难: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加速,冰川退缩严重;祁连山属于牧区,生态系统恢复和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过度开矿等行为屡禁不止;当地政府监管不力,监测体系不完善。

解决措施:建立综合监测系统,提升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能力;推进牧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加强执法力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综合管理机构,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坚持实施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工程,扩大植被覆盖面积。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4分)阅读关于“自然灾害”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材料二下面是某版本教材关于“自然灾害”的部分内容。

要求:1.

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旱灾、洪涝、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理解自然灾害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解释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身边自然灾害现象,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

请对以上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并进行结构式(框架式)板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2008年汶川地震相关图片和视频,提问学生:看了这些图片,说说你们的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