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_第1页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_第2页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_第3页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_第4页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

古诗《题西林壁》

语文四年级上册与苏轼同游庐山知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传世。解诗题题①西林②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③身在此山中。注释

①〔题〕书写,题写。

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③〔缘〕因为。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读古诗题①西林②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③/身在/此山中。注释

①〔题〕书写,题写。

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③〔缘〕因为。shìyuán

诗意: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明诗意,品诗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这两句中,苏轼都站在哪些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庐山呢?苏轼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庐山,他看到的景物是什么样的呢?岭峰借助图片说一说“岭”和“峰”的区别。岭:连绵的山脉峰:高而尖的山。横看侧看远看近看抬头仰望低头俯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明明是身在庐山,为什么却不识庐山的真面目呢?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诗的后两句蕴含哲理,它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启发呢?朗读指导

这两句要读出连绵起伏的山岭和高耸入云的山峰的不同:连绵起伏,语调有连绵之感;高耸入云,应有高亢之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背一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各不同。不识

真面目,

身在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也游览过庐山,并用自己的诗句写下了庐山的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