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西西安地区西工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陕西西西安地区西工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陕西西西安地区西工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陕西西西安地区西工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陕西西西安地区西工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陕西西西安地区西工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对此,认识最为准确的是A.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B.掩盖了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C.实际上是日本当局欺骗国民进行战争动员的手段D.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备受列强侵略的事实2.如图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中共中央肃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井冈山的斗争”产生一定影响C.民族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工农武装割据"成为全党共识3.《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更能反映出A.中国商品具有贸易优势 B.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C.闭关锁国政策不具有绝对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4.法国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这说明此时法国A.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政权 B.实行民主共和制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实行君主立宪制5.2009年元旦,是中美两国建交30周年。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七天是“改变世界刚七天”,中美建交的过程是双方关系逐步积累的过程,以下事件按发展排序正确的是①官方接触②民间交往③事实建交④正式建交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6.下表是“晚清留学主要趋向”简图,其中“?”应填入A.留学英国 B.留学日本 C.留学德国 D.留学意大利7.明朝,汉江改道,陕西省的商人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贩运于汉正街中转,汉口之名可以说是因陕西商贩而得名,即汉水入长江口。明朝末年,成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这一现象反映了A.长途贩运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B.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C.城市规模的扩大推动商业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8.明末清初史学家张承泽的《春明梦余录·都察院》记载,“凡监察御史有缺,令都察院堂上及各道官保举。务要开具实行闻奏,吏部审察不谬,然后奏除。其后有犯赃滥及不称职,举者同罪”。这一规定A.有利于维护监察制度的严肃性 B.旨在遏制吏治败坏的局面C.防止了监察制度成为党争工具 D.说明了监察制度趋于完善9.1981年4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名义印发的材料上,按照对计划与市场的态度,将经济学家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坚持计划经济的;第二类是赞成计划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三类是赞成商品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四类则是主张发展商品经济的。这表明当时A.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束缚亟待突破B.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成为时人共识C.国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0.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以下能反映50年代中国社会状况的语汇高频词是A.人民内部矛盾原子弹高产卫星焦裕禄B.石油自给抗美援朝上山下乡王进喜C.“一化三改”中立富农全民炼钢邱少云D.三年自然灾害“三个世界”“三反五反”雷锋11.下列为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柱状图。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建国初我国A.重工业位居于世界前列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C.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国情12.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人们用于个人消费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材料可以用来印证A.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景象 B.苏联模式形成中的某些特征C.英国福利国家带来的弊端 D.德国统一后的社会经济状况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治理理念起源早.《礼记》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随着商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地突显出来。到了汉代,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汉律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与盗同法”。唐代是食品安全管理关键期:与食品安全法规建设的同时,唐朝在宫廷中设置尚食局和太官署,专门负责掌管膳食安全,同时在民间设立行会进行管理,行会的管理纳入到官员考核范畴。在此期间药食同源理念得到较大发展,并涌现出一批药学著作。例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北宋对食品安全的治理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对违法乱纪者实行“重刑”。清朝法律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从对人的处罚转移到问题食品上,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抽检制度。——摘编自赵向豪等《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历史追溯与反思》材料二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中期,《柳叶刀》杂志对食品质量卫生调查报告,引起英国舆论界的空前支持和响应。在此情况下,英国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掺假问题,并在1860年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授权地方当局成立“公共分析师”.但是“没有建立中央机关,确保食品安全的责任完全是地方性和可选性的”。1875年英国最终通过《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扩大了地方委员会权力,增加分析师人数,最重要是扩大中央控制权力。此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地方政府委员会终于成为主管英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机构。在该机构的努力下,到20世纪初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初步完善。——摘编自魏秀丽《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历史考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60年英国《食品掺假法》的背景。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外国食品安全的启示。14.(20分)历史观点的辨析——鸦片战争的缘起问题(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2)马士以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甲午中日战争首先是日本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这一本质,所谓“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不过是某些日本人用来掩盖其对华侵略本质的借口,材料中的所有说法都没能揭示本质,因此,B项正确;A、D项在材料中没有充分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对甲午中日战争性质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2、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29一1932年,在“井冈山的斗争”影响下,出现了众多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且逐渐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B项正确;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才肃清,A项错误;这一时期国共两党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在九一八事变后逐渐上升,但还不是社会主要矛盾,C项错误;1935年的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事实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工农武装割据"才逐渐得到全党认同,D项错误。3、D【解析】

材料“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可以看出这一时时期世界各地商品交往频繁,反映了世界市场逐渐的形成。D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十三行贸易繁荣,但未体现中外贸易谁占据优势,A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因此十三行的兴盛不能证明闭关锁国的不绝对性,C错误。故选D。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国王受到法律的限制,由此可以得出这时的政体类型是君主立宪制。所以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1791年宪法5、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间交往”指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官方接触”指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事实建交”指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正式建交”指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②①③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6、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空前强烈的瓜分危机和亡国之祸刺激着中国人更加迫切地希望了解日本能够迅速富强的原因,进而效仿日本改变国家命运,加之路近,费省、文字易通,所以出现了一股留学日本的浪潮,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19世纪70、80年代晚清留学主要趋向是英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B【解析】

依据材料“汉水入长江口”并结合明朝的商业发展状况可知,汉口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大名镇之一,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区域位置对商贸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B正确;材料信息未反映商人地位的提高,A错误;材料反映的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而不是城市规模的扩大推动商业发展,C错误;明清时期积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即使商业有所发展也不代表政府政策松动,D错误。故选B。8、A【解析】

监察御史在履职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现象,不仅要追求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举荐者责任的规定,有利于维护监察制度的严肃性,A项正确;材料针对的是监察御史,不是整个国家的吏治,B项错误;监察制度是皇权的工具,无法“防止”其成为党争的工具,C项错误;对监察官员的举荐实行追责的规定,无法说明监察制度趋于完善,D项错误。9、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份材料有倾向性地将经济学家划为四类,说明当时决策层尚未正确认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亟待突破,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当时经济学家对于计划与市场存在不同看法,说明照搬西方市场经济并未成为共识;C选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0、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制定了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路线,土地改革中制定了中立富农的政策,1958年以后又提出全民炼钢的大跃进运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英雄人物邱少云,故C项符合题意;原子弹爆炸是1964年,A项排除;石油自给是1965年,B项排除;“三个世界”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D项排除。故选C。11、D【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由于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以及当时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这体现了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在我国重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发展落后,并非居于世界前列;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C选项错误,依据表格可知,这一时期轻工业、农业、城市公用领域投资比例较小,并未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B【解析】

据材料“……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人们用于个人消费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模式形成过程中,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为了给重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但人们生活水平低得令人难以置信,B正确;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工业品积压如山卖不出去,不是因为“……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而是因为购买力不足,A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福利政策,C与材料无关;据所学可知,统一后的德国为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升,D与材料不符。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相同: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重视法律治理;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设置机构,重视食品的抽检管理。不同:中国强调重刑,英国重视舆论监督。中国由中央政权主导食品安全治理,英国地方政权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2)背景:工业革命后,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影响;民主政治发展,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启示:重视多元监督;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强化食品安全检查等【解析】

(1)相同:根据“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汉律规定”、“英国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掺假问题,并在1860年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授权地方当局成立‘公共分析师’”等信息可知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重视法律治理;根据“同时在民间设立行会进行管理”、“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抽检制度”、“地方政府委员会终于成为主管英国食品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