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任务三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实例任务四应用MATLAB处理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
列写微分方程应根据系统各元件工作过程中所遵循的物理定理和定律来进行。建立控制系统(元件或对象)的微分方程,一般步骤如下。(1)
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确定其输入量和输出量。(2)
按照所遵循的科学规律(物理或化学的定理和定律等),围绕输入量、输出量及有关中间量,列写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组。(3)
消去中间变量,得到只含有输出量和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的微分方程。微分方程表示系统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是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一、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一)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1.
力学系统力学系统(即机械系统)指的是存在机械装置的系统,它们遵循物理学的力学定律。【例】一个由弹簧—质量块—阻尼器组成的做直线运动的力学系统,如图2-1所示。其中,m为物体质量,k为弹簧系数,f为黏性摩擦系数,F(t)为物体受到的外作用力,y(t)为物体的位移。列写出以F(t)为输入量、y(t)为输出量的系统的运动方程。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解:图中F(t
)和y(t
)的方向均取竖直向下。设当外作用力F(t
)=0时,物体的平衡位置为位移y(t
)的零点。该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即外力F(t
)、弹簧的弹力Fk、黏性摩擦力Ff及重力mg。Fk、Ff向上为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其中,弹簧的弹力Fk和黏性摩擦力Ff分别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得到系统的运动方程式为由此可知,该力学系统的运动方程是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2.
电学系统【例】由电感L、电阻R和电容C串联组成的RLC无源网络,如下图所示。其中ui(t
)是输入电压,uo(t
)是输出电压,列写出该电路的微分方程式。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解:设电路中的电流为i(t
),参考方向如图。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得到回路电压平衡方程式为式中,i(t
)是中间变量,它与输出电压uo(t
)的关系为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对应的RLC串联电路系统也称为二阶线性定常系统,如下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二)建立控制系统微分方程在建立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时,首先根据系统原理画出系统方框图;再列写组成系统各元件的微分方程;然后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描述系统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各元件的微分方程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注意信号传递的单向性,即前一个元件的输出是后一个元件的输入,一级一级地单向传送;二是注意前后连接的两个元件中,后级对前级的负载效应。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例】列写出速度闭环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其原理图如图所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解:控制系统由给定电位器、运算放大器Ⅰ(含比较作用)、运算放大器Ⅱ(含RC校正网络)、功率放大器、减速器、测速发电机、直流电动机等部分组成。分别列写出各环节的微分方程如下。(1)
运算放大器Ⅰ输入量ui与速度反馈电压un在此合成,产生偏差电压并经放大,得到运算放大器Ⅰ的输出,即(2)
运算放大器Ⅱ考虑到含有RC校正网络,则u2与u1之间的微分方程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3)
功率放大器速度闭环控制系统采用晶闸管整流装置,它包括触发电路和晶闸管主回路。忽略晶闸管控制电路的时间滞后,其输入输出方程为ud=K3
u2(4)
齿轮系环节设齿轮系的速比为i,则电动机的转速nm经齿轮系减速后变为n,即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5)反馈环节。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电压un与其转速n成正比,即un=Kn
n
(6)直流电动机速度闭环控制系统。负载转矩为TL(忽略空载转矩),直流电动机速度闭环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综上所述,建立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步骤如下。(1)确定系统和各元件的输入量和输出量。(2)对系统中每一个元件建立输入、输出的动态联系。(3)对上述方程进行适当简化,如略去一些对系统影响小的次要因素,将非线性元件线性化等。(4)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在所有元件的方程中消去中间变量,最后得到描述系统输入和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三)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由输出量和输入量的各阶导数,以及系统的一些参数构成。一般情况下,n阶线性定常系统可用n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描述,即c(t
)为输出量;r(t
)为输入量;a0,a1,a2,…,an及b0,b1
,b2,…,bm均为由系统结构和参数决定的常系数。在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并建立系统微分方程后,还需对其求解。在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拉氏变换法求解线性常微分方程,其基本思路和方法如下。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二、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线性化的关键是,将其中的非线性函数线性化。在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过程中,线性化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方法。在控制系统中,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状态及与之对应的工作点,称为平衡状态及平衡点。工程上常用的线性化方法是小偏差线性化,它利用的是数学分析中的泰勒级数。由数学的级数理论可知,若非线性函数在给定区域内存在各阶导数,则可在工作点的邻域将非线性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当变化的范围很小时,可略去二阶以上的高阶项,得到线性化方程。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
假设非线性元件的输入输出关系为y
(
t
)=g
[
x
(t
)
]g
[
x
(t
)
]表示y
(
t
)是x
(t
)的函数。设系统的正常工作点为x0,若非线性函数连续,且其各阶导数存在,则可在工作点附近按泰勒级数展开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
当(x-x0)在很小范围内波动时,上述方程可简化为
简化后的线性方程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
【例】单摆系统运动的示意图如右图,列写出运动方程并求其线性化方程。解:设摆球质量为m,摆长为l,摆角为θ,则摆球运动的弧长为l·θ;摆球运动时媒质的阻尼系数为μ。根据运动定律可以直接得出该系统的运动方程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将该非线性微分方程线性化。令φ=sinθ,在θ0=0的邻域,其泰勒级数展开式为忽略二阶以上高阶项,其线性关系为φ=θ,则得到线性化方程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
用拉氏变换法求解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时,可以得到控制系统在复数域中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传递函数不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性能,还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结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三、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一)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1.传递函数的定义在一个系统中,r(t)为系统的输入量,R(s
)为r(t
)的拉氏变换;c(t
)为系统的输出量,C(s
)为c(t
)的拉氏变换,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下图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G(s)的定义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传递函数G(s)表示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2.传递函数的性质传递函数的性质有以下六点。(1)传递函数的概念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与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一一对应。(2)传递函数的概念主要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若系统有多个输入信号,在求传递函数时,除一个有关的输入外,其他的输入量一概视为零。(3)传递函数忽略了初始条件的影响。传递函数仅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与系统的输入无关。只反映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不反映中间变量的关系。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4)传递函数不能反映系统或元件的学科属性和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和学科属性截然不同的系统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传递函数,而研究某传递函数所得结论可适用于具有这种传递函数的各种系统。(5)传递函数是s的有理分式,对实际系统而言,分母的阶次n大于或等于分子的阶次m,此时称为n阶系统。(6)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经因式分解后,可写成1.惯性环节当输入突变时,输出不能和输入同步完成变化,而是由惯性作用按指数曲线变化,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最终完成变化,故称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方框图如右图所示。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二)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比例环节又称放大环节,它的输出量和输入量成正比,其传递函数是一个常数。比例环节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2.比例环节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积分环节是指该环节的输出量与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积分环节的方框图如右图所示。3.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理想微分环节是指该环节的输出量与输入量对时间的微分成正比。理想微分环节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4.理想微分环节理想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一阶微分环节又称比例微分环节,它是一个比例环节和一个理想微分环节的组合。一阶微分环节的系统如图所示。5.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振荡环节的方框图如图所示6.振荡环节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时滞环节是线性环节,也称延迟环节。时滞环节的方框图如图所示。7.时滞环节时滞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四、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自动控制系统通常都是带有负反馈的闭环系统,其受到两类外作用信号的影响:一类是输入信号(给定信号或参考输入),常用R(s)表示;另一类是扰动信号(或称扰动量),常用D(s)表示。典型的闭环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闭环系统中,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与反馈通道传递函数的乘积,称为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即Gk(s)=G1(s)G2(s)H(s)=G(s)H(s)在闭环系统的结构图中,将反馈信号B(s
)在相加点处断开,即断开主反馈通道,此时反馈信号B(s
)与误差信号E(s
)之比就是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即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二)闭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1.输入信号R(s)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当D(s)=0时,结构图如图所示在R(s)作用下闭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2.扰动信号D(s)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当R(s)=0时,结构图如图所示。在D(s)作用下闭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三)闭环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1.输入信号R(s)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当D(s)=0时,误差输出的动态结构图如图所示。在R(s)作用下的系统误差传递函数为任务一常用的数学模型2.扰动信号D(s)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当R(s)=0时,误差输出的动态结构图如图所示。在D(s)作用下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为3.系统总误差根据叠加原理,系统的总误差为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又称方框图。是描述系统中各元件之间信号传递关系的数学图示形式,它表示了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对各变量所进行的运算,是控制理论中描述复杂系统的一种简便直观的方法。动态结构图包括以下基本组成单元,如图所示。一、建立动态结构图(一)动态结构图的概念(1)信号线信号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的传输方向,在直线旁标记信号的时间函数或象函数。(2)方框(环节)方框表示对信号进行数学变换,元件或系统的传递函数写在方框中。(3)引出点引出点(测量点、分支点)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位置。从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在数值和性质方面完全相同。(4)综合点综合点(比较点、求和点)是对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加减运算,用圆圈表示。“+”号表示相加,“-”号表示相减。“+”也可省略不写,c=a-b。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二)动态结构图的建立方法建立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一般按照以下步骤。(1)
确定系统中各元件的运动方程式。(2)
列出相应的传递函数,并将它们用方框图表示。在建立方程或传递函数时,应分清每个元件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同时应考虑相邻元件之间的负载效应。(3)
按照系统中各元件的信号流向(变量的传递顺序),用信号线依次将各元件的方框图连接起来,使系统的输入量在左端,输出量在右端,便得到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例】试根据如下图所示的RC无源网络电路图绘制动态结构图。解:(1)根据基尔霍夫基本定律列出RC无源网络的电路方程式。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2)按照上述方程,分别绘制相应元件的方框图,各元件方框图如图所示(3)用信号线按信号流向依次将各方框连接起来,便得到RC无源网络的动态结构图,如图所示。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1.并联连接传递函数分别为C1(s)和C2(s)的两个方框,如果它们有相同的输入量,而输出量等于两个方框输出量的代数和,则C1(s)与C2(s)称为并联连接,方框图的并联连接如图所示。二、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一)等效变换由上图得C(s
)=[G1(s
)±G2(s
)]R(s
)=G(s
)R(s
)G(s
)=G1(s
)±G2(s
)是两个并联方框的等效传递函数,可以用如下图所示的并联连接变换的方框表示。两个方框并联连接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个方框传递函数的代数和。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2.串联连接传递函数分别为G1(s)和G2(s)的两个方框,如果G1(s)的输出量作为G2(s)的输入量,则G1(s)与G2(s)称为串联连接,方框图的串联连接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得G(s)=G1(s)G2(s)是两个串联方框的等效传递函数,可以用如下图所示的串联连接变换的方框表示。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3.反馈连接在反馈连接的结构形式中,按照信号的传输方向可以分为两个通路:一是前向通路(通道);二是反馈通路(通道)。方框图反馈连接如图所示。由上图得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反馈连接的等效传递函数为Φ(s)称为闭环传递函数。上式中“+”号对应负反馈;“-”号对应正反馈。其等效变换可以用下图所示的反馈连接变换的方框表示。当反馈环节H(s)=1时,称为单位反馈。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4.综合点和引出点的移动在一些复杂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中,回路之间常存在交叉连接。为了消除交叉连接,便于进行方框的串联、并联或反馈连接的运算,需要移动综合点或引出点的位置。(1)
综合点前移(2)
综合点后移(3)
综合点的交换和合并(4)
引出点前移(5)
引出点后移(6)
相邻引出点之间的移动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解:(1)先将图中的第2个综合点后移,并与第3个综合点交换位置,得到如下的综合点移动后的方框图。(二)等效变换化简实例【例】某个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所示,进行化简,并求传递函数G(s)。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2)
将综合点移动后的方框图进行并联和局部反馈变换,得到如下方框图。(3)
利用反馈等效变换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化简后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为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例】试利用梅森增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其动态结构图如图所示三、梅森增益公式梅森增益公式是S.J.Mason提出的一套计算公式,用以计算动态结构图的传递函数。利用梅森增益公式,对结构图可以不经任何变换和化简,直接得到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其一般形式为任务二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解:图中系统有三个回路,各回路的传递函数分别为系统的特征式为由梅森增益公式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为任务三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实例任务三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实例速度单闭环控制系统由给定环节、速度调节器、速度反馈环节、功率放大器,以及电动机构成,如下图所示。输入为给定电压un,输出为电动机的转速n。一、系统动态结构图的建立首先画出各环节的方框图,然后按信号的传递方向把各环节的方框图连接起来,就构成了系统动态结构图。(1)
比较环节和速度调节器。(2)
功率放大环节。(3)
电动机部分。(4)
速度反馈环节。任务三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实例任务三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实例(1)比较环节和速度调节器比例环节和速度调节器的方框图为(2)功率放大环节忽略晶闸管整流电路的延迟时间常数,功率放大环节可视为无惯性放大环节,其输入与输出关系为Ks为放大倍数。任务三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实例(3)电动机部分电动机的动态结构图为(4)速度反馈环节将以上环节的方框图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速度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二、确定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对图动态结构图进行等效变换和化简后,可得到如下动态结构图。与速度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参见书中图2-47)相比较,可得任务三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实例任务三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实例(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给定信号Un(s)作用时,设IL(s)=0,闭环传递函数为给定信号Un(s)作用时,设IL(s)=0,闭环传递函数为任务三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实例(3)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给定信号Un(s)作用时,设IL(s)=0,误差传递函数为扰动信号IL(s)作用时,设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然观与认识论课件
- 广东省广州市八十九中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呈报表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第4版 课件 第5章 输电线路的全线快速保护
- 《4四个太阳》(教案)
- 浴池服务员知识竞赛参考题库400题(含答案)
- 重庆市綦江区联盟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数学公开课教案-学生版
-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期末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含答案)
- 精密线材综合测试仪使用说明书
- 《计算机装配调试员》大纲
- 循环冷却水加药及水质处理
- 工程质量三检制度检查表
- LNG事故案例手册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解读与实操指导
- 冠心病健康讲座PPT课件
- 曝气生物滤池(BAF)操作规程
- 《管理沟通》PPT课件(完整版)
- 新代CNC_PLC开发工具操作手册V2.1(简)
- 气孔形成的原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