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EngineeringDesignforHVAC
1第三章通风设计23.1通风设计基础3.2厨房通风设计3.3卫生间通风设计3.4汽车库通风、排烟设计3.5柴油发电机房通风设计3.6人民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3.7实验室通风设计33.1.1通风量计算1)消除有害物所需通风量式中L--全面通风量,m3/s;k--安全系数,一般在3~10范围内选用;x--有害物散发量,g/s;yB——室内空气中有害物的最高允许浓度,g/m3,部分有害物允许浓度见表3-1;yS——送风中含有该种有害物浓度,g/m3。3.1通风设计基础
(3-1)43.1.1通风量计算2)消除余热所需的通风量式中Q--室内余热(指显热)量,kW;cp--空气的定压比热容,通常可取1.01kJ/(kg·℃);ρ--空气的密度,kg/m3;tP--排风温度,℃;tS--送风温度,℃。3.1通风设计基础
(3-2)53.1.1通风量计算3)消除余湿所需的通风量3.1通风设计基础
(3-3)63.1.1通风量计算4)房间内存在多种污染物的通风量3.1通风设计基础当通风房间同时存在多种有害物时,一般情况下,应分别计算,然后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房间的全面换气量。但是,当房间内同时散发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醋酸酯类)的蒸汽,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氯化氢、氟化氢、氮氧化合物及一氧化碳)时,由于这些有害物对人体的危害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在计算全面通风量时,应把它们看成是一种有害物质,房间所需的全面换气量应当是分别排除每一种有害气体所需的全面通风量之和。即“同类相加、异类取大”的原则。73.1.2风管设计计算及风机选用原则2)风管水力计算3.1通风设计基础a)沿程阻力b)局部阻力
式中ζ--局部阻力系数。附录36列出常用管件的局部阻力系数,选用ζ值时必须注意其所对应的流速和动压。
式中
ΔP--风管沿程阻力,Pa;Rm--风管单位长度摩擦阻力,即比摩阻,Pa/m;l--风管长度,m。3.1.2风管设计计算及风机选用原则3)风管设计步骤3.1通风设计基础1)确定通风空调系统方案,绘制系统轴测图,标注各管段长度和风量;2)选定最不利环路,并对各管段编号。最不利环路是指阻力最大的管路,一般指最远或配件和部件最多的环路;3)根据风管设计原则,初步选定各管段风速,使其在表3-2、表3-3推荐范围;4)根据风量和风速,计算管道断面尺寸,并使其符合表3-4、表3-5中所列的通风管道统一规格,再用规格化的断面尺寸及风量,算出管道内的实际风速;5)根据风量和管道断面尺寸,查相关表格可得到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见图3-1;6)计算各管段的沿程阻力及局部阻力,并使各并联管路之间的不平衡率应不超过15%(除尘系统不宜超过10%)。当差值超过允许值时,要重新调整断面尺寸,若仍不满足平衡要求,则应辅以阀门调节;7)计算出最不利环路的风管阻力,加上设备阻力,并考虑风量与阻力的安全系数,进而确定风机型号及电机功率。3.1.2风管设计计算及风机选用原则4)风机的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3.1通风设计基础1)根据通风机输送气体的性质,以及对应管路系统的基本特性,确定选用风机的类型;2)风机的风量应在系统计算总风量上附加风管和设备的漏风量。一般用在送、排风系统的定转速通风机,风量附加5%~10%,除尘系统风量附加10%~15%,排烟系统风量附加20%;3)采用定转速通风机时,通风机的压力应在系统计算的压力损失上附加10%~15%,除尘系统附加15%~20%,排烟系统附加10%;4)采用变频调速时,通风机的压力应以系统计算总压力损失作为额定压力,但风机电动机的功率应在计算值上附加15%~20%;5)风机的选用设计工况效率,不应低于风机最高效率的90%;6)多台风机并联或串联运行时,宜选择同型号通风机;7)当风机使用工况与风机样本工况不一致时,应对风机性能进行修正。性能曲线和样本上给出的性能,均指风机在标准状态下(大气压力101.3kPa、温度20℃、相对湿度50%、密度ρ=1.20kg/m3)的参数。如果使用条件改变,其性能应进行换算,按换算后的性能参数进行选择,同时应核对风机配用电动机轴功率是否满足使用条件状态下的功率要求。103.2厨房通风设计厨房污染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燃料燃烧过程产生污染物(CO、氮氧化物、颗粒),烹饪所产生的有害物。另外,公共厨房还存在大量余热量、余湿量。113.2厨房通风设计3.2.1居民住宅厨房居民住宅厨房通风一般在炉灶上方0.8~1.0m处设置抽油烟机捕集污染物,并通过支管送至排风竖井。居民住宅厨房应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或预留机械排风系统开口,且应留有必要的进风面积。厨房全面通风换气次数不宜小于3次/h。住宅的厨房宜设竖向排风道,竖向排风道应具有防火、防倒灌、防串味及均匀排气的功能。顶部应设置防止室外风倒灌装置。排风道设置位置和安装应符合《住宅厨房排风道》JG/T3044及《16J916-1住宅排气道(一)》要求,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计计算。123.2厨房通风设计3.2.2公共厨房a)公共厨房通风量公共厨房通风系统的风量可用式(3-2)按热平衡计算,式中tp为厨房排风设计温度,冬季取15℃、夏季取35℃;ts为厨房进风设计温度,取当地通风设计温度,可查附录11。厨房内总发热量Q包括厨房设备散热量Q1,操作人员散热量Q2,照明灯具散热量Q3,及室内外围护结构的冷负荷Q4。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往往采用估算的方法,根据《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中对厨房通风量的规定,厨房通风量也可按换气次数确定,中餐厨房区40~50次/h;西餐厨房取30~40次/h;职工餐厅厨房取25~35次/h。(3-2)133.2厨房通风设计3.2.2公共厨房a)公共厨房通风量局部排风罩排风量炉灶局部排风罩排风量:采用局部排风罩罩口吸入风速计算通风量作为设计风量,罩口断面风速不小于0.5m/s。洗碗间局部排风罩排风量洗碗间的排风量按排风罩断面速度不宜小于0.2m/s计算,通常可按每间500m3/h选取。143.2厨房通风设计3.2.2公共厨房b)全面通风量计算比较上述公共厨房通风量计算结果与局部排风罩计算风量如果公共厨房通风量较大,则差额部分通过全面排风系统排出,且全面排风量需满足炉灶不运行时消除余热和异味的风量要求;如果排风罩计算风量较大,则针对炉灶等设备不运行的时候,消除厨房各区域的余热和异味计算全面排风量。153.3卫生间通风设计卫生间主要污染物为水蒸气及硫化氢、甲硫醇、氨、吲哚、粪臭素等。卫生间内良好的通风设计,可以稀释室内的污浊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也避免其他房间空气环境受到影响。163.3卫生间通风设计a)通风方式及通风量公共卫生间公共卫生间应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公共浴室宜设气窗;无条件设气窗时,应设独立的机械排风系统。应采取措施保证浴室、卫生间对更衣室以及其他公共区域的负压。公共卫生间、浴室及附属房间采用机械排风时,其排风量可按以下表3-7换气次数确定。住宅卫生间无外窗的住宅卫生间应有通风措施,且应预留安装排风机的位置和条件,住宅卫生间全面通风换气次数不宜小于3次/h,一般可取6次/h。173.3卫生间通风设计b)排风系统设置设置竖向集中排风系统时,宜在上部集中安装排风机,当在每层或每个卫生间(或开水间)设排气扇时,集中排风机的风量确定应考虑一定的同时使用系数,同时使用系数根据使用场所不同可取0.6~1.0。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回流措施并宜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见图3-6),防火阀的公称动作温度为70℃。183.4汽车库通风、排烟设计3.4.1汽车库通风设计a)通风方式1)地上单排车位≤30辆的汽车库,当可开启门窗的面积≥2m2/辆且分布较均匀时,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2)当地下、半地下汽车库设有开敞的车辆出、入口,且开敞出、入口面积≥0.3m2/辆时,可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方式;当地下、半地下汽车库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应设置机械送风、排风系统。193.4汽车库通风、排烟设计3.4.1汽车库通风设计b)车库的通风量计算
(a)稀释浓度法(3-8)(3-9)
(3-10)203.4汽车库通风、排烟设计3.4.1汽车库通风设计b)车库的通风量计算
(b)余热消除法由于电动汽车基本不散发CO,不宜以CO为主要控制因素,稀释浓度法不再适用。可计算出电动车库余热量(电池、电机及充电桩),再采用消除余热所需的通风量计算式(3-2)计算通风量,式中tP可取车库内设计温度,tS可取当地通风设计温度。213.4汽车库通风、排烟设计3.4.1汽车库通风设计b)车库的通风量计算
(c)估算法由于缺乏准确的计算资料,工程实际中对车库通风量多采用估算的方法。根据《措施》规定:
一般地下停车库汽车为单层停放,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时,机械排风量可按换气次数计算。1)当层高小于3m时,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大于或等于3m,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
2)商业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大时,换气次数按6次/h;汽车出入频率一般时,换气次数按5次/h;住宅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小时,换气次数按4次/h。全部或部分为双层或多层停车库情形,排风量应按稀释浓度法计算;单层停车库的排风量宜按稀释浓度法计算。当汽车出入频率较大时,可按每辆车500m3/h估算;出入频率一般时,按每辆车400m3/h;住宅建筑可按每辆车300m3/h。223.4汽车库通风、排烟设计3.4.1汽车库通风设计c)车库的通风系统的布置
1)当汽车库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方式,应将排风口布置在远离车库出入口处,以防止气流短路;2)当汽车库采用机械送风、排风系统时,送风、排风口布置应使室内气流分布均匀,避免出现死区。送风口宜设置在汽车库主要通道的上部,如条件许可,排风系统风口宜设置在停车位尾部上方;如受车库建筑结构的限制,车库排风口也可布置在停车位上部;3)当车库层高较低,不易布置风管时,或采用喷射导流式机械通风方式经济合理时,宜采用喷射导流式通风,以保证室内不产生气流死角。233.4汽车库通风、排烟设计3.4.2地下车库的排烟设计1)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车库的防火分类分为四类,并应符合表3-10的规定。表3-10汽车库的防火分类类别IIIIIIIV停车数量(辆)>300151~30051~150≤50或总建筑面积(m2)>100005001~100002001~5000≤2000243.4汽车库通风、排烟设计3.4.2地下车库的排烟设计2)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3-11的规定。表3-11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2)耐火等级单层汽车库多层汽车库地下汽车库或高层汽车库一、二级300025002000三级1000
253.4汽车库通风、排烟设计3.4.2地下车库的排烟设计2)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m2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排烟系统,并应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263.4汽车库通风、排烟设计3.4.2地下车库的排烟设计3)车库的排烟量及补风量汽车库、修车库内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风机的排烟量不应小于表3-12的规定。表
3-12车库排烟风机排烟量车库的净高(m)车库的排烟量(m3/h)车库的净高(m)车库的排烟量(m3/h)3.0及以下300003.1~4.0315004.1~5.0330005.1~6.0345006.1~7.0360007.1~8.0375008.1~9.0390009.1及以上40500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补风系统,且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273.5.1系统形式3.5柴油发电机房通风设计柴油发电机房可采用自然或机械通风,通风系统宜独立设置。排风部分通常由机组内置散热器承担,宜设置专用全面排风机,以保证柴油发电机房负压排风的要求。补风应根据情况,采用自然或机械补风的形式,应满足补充柴油发电机自身排风和为柴油机提供燃烧空气两部分要求。柴油发电机房内的储油间应设机械通风,储油间的油箱应密闭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上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油箱的下部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283.5.2风量3.5柴油发电机房通风设计(1)排风系统柴油发电机房排风量包括两部分:柴油发电机组自身排风量,保持负压所需的通风量。保持机房负压排风量可按换气次数法计算,取3次/h。柴油发电机组自身通风量可由生产厂家直接提供,也可采用如下方法计算:1)采用水冷方式的柴油发电机组通风量计算当柴油发电机组采用水冷方式时,按稀释有害物浓度计算通风量。式中L--水冷时按稀释有害物浓度计算的通风量,m3/h;N--柴油机的额定功率,kW;q--稀释有害物浓度低于允许浓度的进风标准,m3/(kW·h),可取经验数据q≥20m3/(kW·h)。293.5.2风量3.5柴油发电机房通风设计(1)排风系统2)采用风冷方式的柴油发电机组通风量计算当柴油发电机组采用风冷方式时,应分别按稀释有害物浓度和消除余热计算通风量,比较取大值。按消除室内余热(夏季机房内温度低于40℃)所需的通风量计算见式(3-7),对于开式机组,室内显热发热量Q包括柴油机、发电机和排烟管的散热量之和;对于闭式机组,室内显热发热量Q包括柴油机气缸冷却水管和排烟管的散热量之和。以上数据由生产厂家提供,当无确切资料时,可按以下估算取值:全封闭式机组取发电机额定功率的0.3~0.35;半封闭式机组取发电机额定功率的0.5。303.5.2风量3.5柴油发电机房通风设计(2)进风系统柴油发电机组的进风量为机组自身排风量与机组燃烧空气量之和。燃烧用空气量宜按生产厂家提供的参数取用,如无确切资料,燃烧空气量可按7m3/(kW·h)的机组额定功率进行计算。313.5.1系统形式1)风管设计原则3.6人民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风管系统要简单、灵活与可靠。风管布置要尽可能短,避免复杂的局部构件,减少分支管;要便于安装、调节、控制与维修。正确选用风速,是风管设计的关键人防定义现代战争特点人防工程分类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措施人防地下室设计人防口部设计人防通风设计3.6人民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一、人防定义
人民防空(civilairdefense),是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一章第二条),简称“人防”。国外把保护平民不受战争灾害或自然灾害危害的救助行为,称为“民防”。现代战争特点总体上说,现代战争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在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1、核威胁依然存在
2、以“空袭”为作战重点的高技术常规战争
现代战争特点◆命中精度高◆侵彻深度大◆发射距离远、发射高度大◆弹体重、装药量大◆智能化引信◆战斗部功能可灵活转变......3、战争的目的和打击目标有所转变
4、世界和平是一种力量平衡前提下的和平现代战争特点南联盟全国70%的桥梁、100%的炼油能力和50%的动力系统、93多座桥梁、l2条铁路干线、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20多家医院和数十家大工厂及广播电视台、转播站被摧毁。1概述——按防护特性划分人防工程的分类甲类工程乙类工程能防预定核武器、生化武器及常规武器破坏效应的人防工程能防预定常规武器、生化武器破坏效应的人防工程1概述——按战时功能划分人防工程的分类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具有战时不间断指挥、通信功能战时对伤员进行及时救护的工程战时对人防体系进行保障的分队掩蔽工程战时为人员提供的掩蔽工程除上述功能分类外的其他人防工程——按构筑类型划分人防工程的分类暗挖工程明挖工程单建掘开式防空地下室(附建式)地道式坑道式人防工程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措施1.武器破坏效应核武器破坏效应常规武器破坏效应生化武器破坏效应城市次生灾害2.工程防护原则与措施工程防护原则工程防护措施3.常用建筑防护设备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防爆波活门和扩散室密闭通道与防毒通道洗消间洗消污水集水坑2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措施1.武器破坏效应在核武器爆炸时及爆炸后,会相应地产生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即热辐射、空气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核武器破坏效应冲击波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早期核辐射光辐射核武器2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措施1.武器破坏效应人防工程抵御的常规武器主要指航空炸弹(简称炸弹或航弹)。根据破坏作用的不同,炸弹可分为普通爆破弹、混凝土爆破弹、穿甲弹和半穿甲弹。
炸弹的大小一般按“口径”分级,所谓口径是指炸弹的名义重量,如250公斤炸弹、500磅炸弹等。
常规武器破坏作用
▪整体破坏作用
▪
局部破坏作用
一般防空地下室不考虑抗炸弹直接命中。——常规武器破坏效应2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措施1.武器破坏效应化学武器是指利用化学毒剂达到杀伤人员、毁坏植物为目的的兵器。化学武器的典型毒剂是沙林和V.X.。生物武器是依靠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和病毒等)以及用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来达到杀伤人员和牲畜的武器,其施放手段与化学武器相似。化学武器特性——生化武器破坏效应剧毒性多样性流动性持续性局限性生物武器特性致病性传染性迟缓性局限性2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措施1.武器破坏效应城市次生灾害主要是指由战争引起的全城性质的间接灾害,如城市大火、有毒气体严重泄露、房屋大范围倒塌等。——城市次生灾害2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措施2.工程防护措施
1、人防工程的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抗力,满足抗核爆动荷载和建筑物倒塌荷载的强度要求。
2、战时出入口设置防护门或防护密闭门。
3、战时通风口、电缆引进口、进排水口设置消波设施。
4、专供平时使用的出入口、通风口和其它孔洞应临战封堵。——对地面冲击波防护2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措施2.工程防护措施
1、为了降低炸弹的命中率,提高人防工程的生存概率,需要控制主体的规模,对于较大的人防工程按照规定在主体内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
2、为了尽量提高出入口战时的可靠度,应满足:▪每个防护单元出入口满足一定的数量(至少两个)▪每个防护单元至少设置一个室外出入口▪出入口要尽量分散配置
——对常规武器的防护2.工程防护措施——对生化武器的防护
1、人防围护结构要满足密闭要求;战时出入口设置密闭门;通风口设置密闭阀门。
2、为在室外染毒情况下,能给室内人员提供必要的新风,在进风系统中设置滤毒通风设施。
3、为在室外染毒条件下,使人员能够进出人防工程,在主要出入口设置防毒通道和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2.工程防护措施——对早期核辐射的防护早期核辐射、热辐射和城市火灾其性质虽然不同,但对这三种杀伤因素的防护可以采用相近的工程防护措施。
1、围护结构要满足一定的厚度要求,必要时在顶板上方进行覆土,并进行复核验算。
2、出入口通道设置90°的拐弯,并满足一定的通道长度要求。五、人防地下室设计口部设计通风设计防护进风防护排风确保战时,满足平时。可采取平战转换1.口部平面布置1—风机房2—滤毒室3—防毒通道4—清洁区5—染毒区6—扩散室7—掩蔽室8—防护密闭门9—密闭门10—防爆波活门人员出入口既能阻挡冲击波,又能阻挡毒剂进入室内的门称为防护密闭门。能阻挡毒剂进入室内的门称为密闭门
密闭通道是由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之间或两道密闭门之间所构成的,依靠其密闭隔绝作用阻挡毒剂侵入室内的密闭空间。当室外染毒时,密闭通道不允许有人员出入。
——密闭通道和防毒通道防毒通道是具有通风换气设施的密闭通道。形成防毒通道需满足如下两点:▪防空地下室设有机械进风系统和滤毒通风设备,在室外染毒情况下,滤毒通风使室内能够维持一定的通风超压。▪在防毒通道内设有通风换气设备,在超压排风过程中使防毒通道不断通风换气,并将污秽空气不断排至室外。
洗消间是战时专供染毒人员通过,并清除全身有害物的通道(房间)。通常由脱衣室、淋浴室和穿衣检查室组成。
——洗消间与简易洗消间战时通风口采用的防护方法与出入口的不同,目前工程中采用的方法是阻挡与扩散相结合的作法。工作原理
在自重作用下,悬板处于开启状态;在冲击波压力作用下,悬板与底座处于闭合状态,底座孔洞被覆盖,阻挡冲击波超压的进入。——防爆波活门与扩散室悬板活门通风口部工作原理
当冲击波由断面较小的管道进入较大并有一定体积的扩散室内时,由于高压气体的扩散、膨胀,使其密度下降,压力降低。——防爆波活门与扩散室扩散室2.通风设计1.通风方式防护通风包括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及隔绝式通风。战时为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员掩蔽部、人员掩蔽工程以及食品站、生产车间和电站控制室、区域供水站的防空地下室,应设置清洁通风、滤毒通风和隔绝通风。战时为物资库的防空地下室,应设置清洁通风和隔绝防护。滤毒通风的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2.通风设计防护进风防护排风防护进风通风方式:清洁式通风:战争状态,工程外尚未受到污染滤毒式通风:工程外遭受核、生、化污染,空气进入要滤毒处理,并超压排气隔绝式通风:核、生、化袭击初期,浓度太高,内循环清洁式通风人防通风进风系统原理
滤毒式通风设计滤毒通风时,防空地下室清洁区超压和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应符合表3-15的规定。防空地下室类别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h-1)清洁区超压(Pa)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一等人员掩蔽所、食品站、生产车间、区域供水站≥50≥50二等人员掩蔽所、电站控制室≥40≥30表3-15滤毒通风时的防毒要求滤毒通风滤毒风量较清洁时小,注意风机选型注意防护单元维持正压30-40Pa过滤吸收器4.新风量计算P内P外测压装置隔绝式通风隔绝防护时间防空地下室实际能达到的隔绝防护时间
t-实际隔绝防护时间hV-防空地下室有效容积m3C-隔绝防护时CO2允许浓度%
C0-隔绝防护前CO2初始浓度%
C1-每人每小时呼出CO2量
N-防空地下室容纳人数防护排风组成:消波装置、密闭阀门、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或防爆超压排气活门排气方式:设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的排风系统设简易洗消间自动排气阀门的排风系统设洗消间的排气系统设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的排风系统
厕所竖井扩散室自动排气阀防爆波活门超压30-40Pa才排气滤毒式通风设简易洗消间自动排气阀门的排风系统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防毒通道保证30-50次换气,若滤毒通风新风量不足,应满足此换气要求室内过道室内隐蔽区自动排气阀门短管设洗消间的排气系统室内863.7.1实验室通风量计算1)实验室通风柜技术参数3.7实验室通风设计通风柜的性能参数应符合《排风柜》JB/T6412-1999技术标准。目前实验室通风柜均有三种工作模式,即⑴应急强排风、⑵正常排风、⑶休眠工作状态。通风柜的尺寸参数应符合《排风柜》JB/T6412-1999技术标准。通风柜高度≤2400mm,柜门最大开启高度600~800mm,排风柜内部有效高度≥1100mm;873.7.2实验室全面排风量3.7实验室通风设计实验室内空气污染程度通常高于周围环境,因此,即使通风柜不工作时室内也应保持一定的负压值,压差约5Pa。为保持实验室的微负压状态,实验室应设全面排风系统,且室内排风管段应保持负压。实验室全面排风量可根据房间的换气次数来确定,实验室的换气次数取8~15次/小时,特殊情况可以相应增大。883.7.3实验室补风量3.7实验室通风设计为保证实验室的排风效果,维持风量平衡,应设置补风系统。当自然补风能满足风平衡要求时,可采用自然补风;当自然补风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补风。补风宜采用新风机组,于夏季、冬季分别对新风进行冷却、加热处理,保证室内温湿度满足舒适性。(暖通空调工程设计)EngineeringDesignforHVAC
89第四章民用建筑火灾烟气控制90建筑火灾烟气具有毒害性(CO、氰化物、酮类、醛类、NH3等有毒性气体、缺氧窒息及悬浮微粒)、遮光作用及高温危害,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火灾发生时应当及时对烟气进行控制,并在建筑物内创造无烟/少烟的水平和垂直的疏散通道或安全区,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或临时避难和消防人员及时到达火灾区扑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隔断或阻挡、防烟及排烟。防排烟设计有三重目标:1)及时排除有毒有害的烟气,提供室内人员清晰的疏散高度和合理的疏散时间;2)排烟排热,有利于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开展对火灾事故的内攻处置;3)在火灾熄灭后,对残余的烟气进行排除,恢复正常的环境。第四章民用建筑火灾烟气控制91主要遵循如下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以下简称“建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以下简称“烟标”)《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地下停车库应按现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以及防排烟系统相关地方标准规范,设计时应结合国标图集15K606《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图示、20K607《防排烟及暖通防火设计审查与安装》及项目所在地消防主管部门发布的技术要求文件理解并执行有关条文。924.1准备知识4.2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原则4.3建筑防烟4.4建筑排烟4.4防火、排烟设备及部件4.5防排烟工程设计内容及案例第四章民用建筑火灾烟气控制4.1准备知识火灾:建筑分类高度地下单层多层高层一类二类住宅建筑(19~)54m公共建筑(50m以上公共建筑;任一楼层S>1000m2;重要建筑:医院、档案馆省级广电防灾电力调度)住宅建筑(10~18)27m<h≤54m公共建筑(除一类建筑外的高层公共建筑)时间、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住宅≤27m公共≤24m4.1准备知识表4-1民用建筑的分类名称高层民用建筑单、多层民用建筑一类二类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2.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能组合的建筑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建筑5.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除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外的其他高层公共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其他公共建筑。一、建筑火灾烟气的特性及控制的必要性火灾定义: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火与烟先是可燃固体开始燃烧,发生阴燃;当达到一定高的温度并遇到适合的通风条件时,阴燃便转变为明火燃烧;随后,可燃物的燃烧速率迅速增加,在火源上方形成向上流动、并不断卷吸周围空气的烟羽流;当烟羽流受到房间顶棚的阻挡后,便在顶棚下方向四面扩散开来,受到墙壁阻挡后,便开始转向下流。4.1准备知识一、建筑火灾烟气的特性及控制的必要性2.建筑火灾烟气的特性烟气的毒害性CO、HCN、NH3、CO2烟气的高温危害250~150~500(轰燃点)烟气的遮光作用0.2~0.4m烟气温度特性
火灾发生时,相对于高度较低的普通建筑物内几百度的高温热烟环境,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最初的烟气层的温度大大降低。即使功率为几个兆瓦,火灾烟气的温度也仅升高二、三十度。因此,在大空间建筑内发生火灾时,烟气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它的毒性和遮光性。4.1准备知识必要性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为保障建筑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并有利于消防扑救工作,要设置防烟、排烟装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GB51251-201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4.1准备知识3.安全疏散疏散路线一般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室内任一点到房间门口(疏散出口);第2阶段为从房间门口至进入楼梯间的路程,即走廊内的疏散—水平疏散;第3阶段为楼梯间内疏散—垂直疏散;第4阶段为出楼梯间进入安全区。沿着疏散路线,各个阶段的安全性应当依次提高。4.1准备知识安全疏散室内--房间门口--楼梯间--安全区走廊防烟楼梯间疏散出口垂直疏散--楼梯间的形式
A)敞开楼梯间
B)封闭楼梯间
C)防烟楼梯间4.1准备知识垂直疏散--楼梯间的形式
剪刀楼梯间4.1准备知识垂直疏散--楼梯间的形式
剪刀楼梯间菱形防火墙玻璃防火隔墙4.1准备知识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是指采用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等级≥3h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4.1准备知识3.安全疏散--避难层(间)
4.1准备知识3.安全疏散4.1准备知识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1.烟气流动规律2.控制原则1.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烟气分布特点烟气在向上部升腾堆积的过程中,不断卷吸周围的空气,总的质量流逐渐增加,体积也不断增加,平均温度和浓度则逐渐降低。当在大空间建筑物内产生的火灾烟气会在空中由于降到一定温度(不超过环境温度的15度)时,而失去它的浮力,停留在半空中,烟气具有层化分布特点。烟气蔓延特点烟羽流的类型: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羽流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1.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烟气蔓延特点烟羽流的类型:轴对称型烟羽流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烟气蔓延特点烟羽流的类型:阳台溢出型烟羽流1.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烟气蔓延特点烟羽流的类型:窗口型烟羽流
1.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烟气蔓延特点
烟气的扩散机理(水平0.1~0.3~0.8、垂直3~4)烟气在走廊流动过程中的下降建筑物内烟气的流动状态与压力分布通风空调系统引起的烟气流动1.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在走廊流动过程中烟气的下降状态1.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烟气在走廊流动中的下降1.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建筑物内烟气的流动状态SmokeLoggingina‘leaky”closedatrium1.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Smokecontainmentwithintheatriumvoid建筑物内烟气的流动状态1.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建筑物内烟气的流动状态烟囱效应引起的烟气流动中和面中和面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通风空调系统1.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2.火灾烟气控制原则三重目标及时排除有毒有害的烟气,提供室内人员清晰的疏散高度和时间;排烟排热,有利于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开展对火灾事故的内攻处置;在火灾熄灭后,对残余的烟气进行排除,恢复正常的环境。目的:创造无烟的疏散通道或安全区方针:防止扩散、就地排烟、保证疏散、有利扑救。三种方法:隔断或阻挡排烟防烟4.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隔断或阻挡
防火分区:防火墙、楼板、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分隔的区域,限制火灾的蔓延,同样对烟气起了隔断作用;防烟分区:隔墙、凸梁、挡烟垂壁、吹吸式空气幕等分隔的区域,防烟分区在防火分区中分隔。储烟仓--位于建筑空间顶部,由挡烟垂壁、梁或隔墙等形成的用于蓄积火灾烟气的空间清晰高度—烟层下缘至室内地面的高度排烟排烟:采用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为机械排烟系统或自然排烟系统。
设置部位:超过一定长度的走道;超过一定面积的房间;汽车库、中庭、舞台
加压防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等疏散空间的系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自然通风系统。设置部位:疏散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间)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疏散楼梯间是建筑物内部人员疏散的通道,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等是消防队员进行火灾扑救的起始场所。因此火灾发生时首要的就是控制烟气进入上述安全区域。加压防烟火灾时提供不受烟气干扰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加压部位必须使关闭的门对着火楼层保持一定的压力差同时应保证在打开加压部位的门时,在门洞断面处有足够大的气流速度4.3防烟设计防烟设计原则防止烟气侵入的能量风速——0.7~1.2m/s;风压——满足走廊—前室—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风量——应按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和其他门漏风总量以及未开启常闭送风阀漏风总量之和计算。4.3.1系统设置4.3.2自然通风设施(防烟)4.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4.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4.3.5机械加压送风控制4.3防烟设计4.3.1系统设置(1)设置部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灭火救援通道);3.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建筑内的安全区域,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4.3.1系统设置(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当无法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对于高度较高的建筑,其自然通风效果受建筑本身的密闭性以及自然环境中的风向、风压的影响较大,难以保证防烟效果,因此需要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将室外新鲜空气输送到疏散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以阻止烟气向这些安全区域蔓延。4.3.2自然通风设施(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且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4.3.2自然通风设施(楼梯间)敞开的阳台或凹廊作为前室或合用前室;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的前室或合用前室,且前室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m2,合用前室分别不小于3.0m2。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4.3.2自然通风设施(楼梯间)敞开的阳台或凹廊作为前室或合用前室;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的前室或合用前室,且前室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m2,合用前室分别不小于3.0m2。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4.3.2自然通风设施(楼梯间)敞开的阳台或凹廊作为前室或合用前室;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的前室或合用前室,且前室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m2,合用前室分别不小于3.0m2。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4.3.2自然通风设施(楼梯间)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4.3.2
自然通风设施(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且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4.3.2自然通风设施(前室)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3.2自然通风设施(避难层)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自然通风方式自然通风方式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机械加压方式加压送风机房、吸风口、电动风阀、加压送风机、70°防火阀、加压送风管、加压送风口4.3.3机械加压送风(组成)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当前室的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4.3.3机械加压送风(条件)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无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3.3机械加压送风(条件)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前室的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前室有多个门通向走道;3.3机械加压送风(条件)4.3.3机械加压送风(条件)防烟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4.3.3机械加压送风(条件)防烟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当独立前室只有一个门与走道相通时,如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前室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4.3.3机械加压送风(条件)地下、半地下建筑(室)楼梯间与地上部分楼梯间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宜分别独立设置。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与地上部分的楼梯间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应分别计算地上、地下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且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地上、地下的送风量的要求。4.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1)直灌式加压送风管道式加压送风4.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两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2;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本规范第5.1.1条表中的送风量增加20%;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影响人员疏散的部位。4.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1)管道式加压送风
1)
楼梯间宜每隔2~3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合用一个井道的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应每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分别设置井道的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应分别每隔一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
2)前室、合用前室应每层设1个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并应设手动开启装置;
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7m/s;机械加压场所不设百叶窗
4.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2)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当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0m。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送风井(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且宜优先采用光滑井(管)道,不宜采用土建井道。当采用金属管道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管道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当采用土建井道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0m/s。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专用机房?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避难层: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计算。避难走道前室的送风量应按直接开向前室的疏散门的总断面积乘以1.0M/s门洞断面风速计算。
4.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1)疏散楼梯间;(2)前室、合用前室;(3)避难层(间)、避难走道4.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1)疏散楼梯间;Lj--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3/s);
L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m3/s);
4.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1)1)
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L1=AkvN1
Ak
——每层开启门的总断面积(m2);
v——门洞断面风速,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取v=0.7m/s;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时,门洞断面风速取v=1.0m/s;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且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时,通向前室或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风速不应小于1.2(m/s)
N1——设计层数内的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
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
24m以下时,设计2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2;当地上楼梯间为24m及以上时,设计3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3;
当地下楼梯间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1;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设计跨越楼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跨越楼层数,最大值为34.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1)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的其他门漏风总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A——每个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m2);门缝宽度:疏散门,0.002m~0.004m;
P——计算漏风量的平均压力差(Pa),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0.7m/s时取P=6.0Pa;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0m/s时取P=12.0Pa;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2m/s时取P=17.0Pa;
n——指数(一般取n=2);
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N2——漏风疏散门的数量;
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取N2=加压楼梯间的总门数-N1楼层数上的总门数;
4.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2)前室、合用前室;Ls--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3/s);
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m3/s)。4.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1)1)
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L1=AkvN1
N1——设计层数内的疏散门开启的数量;
前室、合用前室:采用常闭风口,当防火分区不跨越楼层时,取N1=系统中开向前室门最多的一层门数量;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取N1=跨越楼层数所对应的疏散门数,最大值为3。
4.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1)2)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Af——每个送风阀门的面积(m2);
0.083——阀门单位面积的漏风量(m3/s·m2);
N3——漏风阀门的数量;
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采用常闭风口,当防火分区不跨越楼层时,取N3=楼层数-3;
4.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1)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24m时,应按计算值与表4-4至表
5.1.1-4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4.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1)4.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2)(3)避难层(间)、避难走道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计算。避难走道前室的送风量应按直接开向前室的疏散门的总断面积乘以1.0m/s门洞断面风速计算。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Pa~30Pa;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Pa~50Pa。
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
4.3.5机械加压送风控制加压送风机的启动应符合送风机现场手动启动;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加压风机应能自动启动。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应能在15s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当防火分区不跨越楼层时,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压送风口及其加压送风机;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全部楼层的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压送风口及其加压送风机。防烟系统的重点提示采用自然通风的楼梯间,还应在其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中,楼梯间应设常开送风口,前室应设常闭送风口,火灾确认后,一般只联动打开着火层的前室风口。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前室的送风量不宜太大,否则将影响防火门的开启,给疏散带来不利。只对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必须限制前室的送风口的位置,防止前室产生烟气与新风混合并进入楼梯间。4.4排烟设计排烟设计原则控制烟层保证人员疏散构建储烟仓——在防烟分区的顶部形成用于火灾时蓄积热烟气的局部空间维持清晰高度——排除烟气使烟层底部至室内地平面的高度大于人员疏散所需的高度排烟的技术原则—清晰高度
Hq-最小清晰高度;Hq=1.6+0.1H’Z-燃料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H-空间净高。4.4排烟设计4.4.1系统设置4.4.2自然排烟设施4.4.3机械排烟设施4.4.4排烟计算4.4.5补风系统4.4.6排烟系统控制4.4排烟设计4.4.1系统设置部位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中庭;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房间走道中庭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4.4.1系统设置(1)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面积不宜大于2000m2;4.4排烟设计分区示例4.4排烟设计4.4.1系统设置(2)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4.4.1系统设置(4)多层建筑宜采用自然排烟系统。自然排烟口的设置应能满足排烟量需求:h<6,2%;h>6计算确定。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4.4排烟设计4.4.1系统设置(4)多层建筑宜采用自然排烟系统。自然排烟口的设置应能满足排烟量需求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4.4.1系统设置(3)室内或走道的任一点至防烟分区内最近的排烟口或排烟窗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当室内高度超过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可增加25%。4.4.2自然排烟设施(1)排烟窗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窗应在储烟仓以内或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并应沿火灾烟气的气流方向开启;宜分散均匀布置,每组排烟窗的长度不宜大于3.0m;设置在防火墙两侧的排烟窗之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房间面积2%以上的排烟窗4.4排烟设计走道(回廊)面积2%以上的排烟窗4.4排烟设计按排烟量及0.4-0.5m/s速度计算有效开窗面积4.4排烟设计4.4.3机械排烟设施(1)建筑内应设排烟设施,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及中庭等,均应采用机械排烟方式。高层建筑会受自然条件(风速风向)的影响,多采用机械排烟方式。
1.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4.3.1机械排烟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独立设置。(1套系统1个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4.3.2建筑高度>100m的高层建筑的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100m。4.4排烟设计4.4.3机械排烟设施(1)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排烟阀)、排烟管、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分为水平布置、垂直布置水平布置:机械排烟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独立设置。垂直布置:一台排烟风机竖向可以担负多个楼层的排烟,担负楼层的总高度不宜大于50m,当超过50m时,系统应设备用风机。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4.4排烟设计水平布置:应按防火分区独立设置4.4排烟设计竖直布置:超高要分段:公共50m,居住100m4.4排烟设计原理示例4.4排烟设计(1)排烟口4.4排烟设计(1)排烟口4.4排烟设计(1)排烟口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所形成的储烟仓内;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排烟口与室内任意一点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0m;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不应大于最大允许排烟量,最大允许排烟量应按照计算确定。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4.4排烟设计(1)排烟口—设在储烟仓内4.4排烟设计疏散方向相反疏散口1.5m间距(1)排烟口—与室内任意一点的水平距离<30m(1)排烟口: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不应大于最大允许排烟量,风速不宜大于10m/s。
(1)排烟口: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不应大于最大允许排烟量,风速不宜大于10m/s。(2)排烟管排烟系统垂直风管应设置在管井内排烟井(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金属风道风速<20m/s;非金属管道<15m/s4.4排烟设计(3)排烟防火阀1)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2)一个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支管上;3)排烟风机入口处;4)穿越防火分区处。4.4排烟设计(3)排烟防火阀(3)排烟防火阀(3)排烟防火阀(3)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及风管示例专用机房?4.4排烟设计(4)排烟风机
排烟风机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顶部,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和补风机的进风口。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式或轴流排烟风机(满足280℃时连续工作30min的要求),排烟风机入口处应设置280℃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当必须与其他风机合用机房时,应符合下列条件:机房内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机房内不得设有用于机械加压送风的风机与管道;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上不宜设有软接管。当排烟风机及系统中设置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4.4排烟设计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顶部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防火阀与排烟防火阀的区别4.4排烟设计4.4.4机械排烟风量(1)房间、走道、车库:建筑空间净高≤6m,其排烟量按不应小于60m3/(h·m2)计算,且不小于15000m3/h建筑空间净高﹥6m,其排烟量按热释放率计算,且不小于表中数值。4.4排烟设计4.4.4机械排烟风量(1)房间、走道、车库:当排烟风机担负多个防烟分区时:1)承担相同净高场所:h>6m,取排烟量最大值;h<6m,取同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防烟分区排烟量之和的最大;2)承担不同净高的:按上述方法计算各场所排烟量,取最大值。4.4排烟设计4.4.4机械排烟风量(2)中庭:1)当公共建筑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机械排烟时,中庭的排烟量可按周围场所中最大排烟量的2倍数值计算,且不应小于107,000m3/h(或25m2的有效开窗面积)2)当公共建筑中庭周围仅需在回廊设置排烟或周围场所均设置自然排烟时,中庭的排烟量不应小于40,000m3/h,回廊不小于13000m3/h(或走道两侧均设2m2的有效开窗面积)。4.4排烟设计4.4.5机械排风系统的补风除建筑地上部分设有机械排烟的走道或面积小于500m2的房间外,排烟系统应设置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4.4.6排烟系统控制(1)排烟风机、补风机的控制方式,应符合现场手动启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系统中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自动启动;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功能,其开启信号应与排烟风机联动。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排烟阀、排烟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当火灾确认后,担负两个及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应仅打开
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其它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
口应呈关闭状态。排烟防火阀在280℃时应自行关闭,并应连锁关闭排烟风机。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4.4排烟设计类别名
称性
能用
途防火类防火阀空气温度70℃时,阀门熔断器自动关闭,可输出联动电信号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内,防止火势沿风管蔓延防烟防火阀靠烟感器控制动作,用电讯号通过电磁铁关闭(防烟),还可用70℃温度熔断器自动关闭(防火)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内,防止火势沿风管蔓延防烟类加压送风口靠烟感器控制动作,电讯号开启,也可手动(或远距离缆绳)开启,可设有280℃温度熔断器防火关闭装置,输出动作电信号,联动加压风机开启用于加压风机的送风口余压阀防止加压超压起卸压作用排烟类排烟阀电信号开启或手动开启,输出开启电信号联动排烟风机开启用于排烟系统的风管上排烟防火阀电信号开启和手动开启,280℃温度熔断器防火关闭装置,输出电信号用于排烟机系统或排烟机入口的管段上排烟口电信号开启,也可用远距离缆绳开启,输出电信号联动排烟机开启,可设280℃温度熔断器重新关闭装置用于排烟部位的顶棚或墙壁分隔类防火卷帘用于不能设置防火墙处,水幕保护划分防火分区挡烟垂壁手动或自动控制划分防烟区域
表1-11常用防火、排烟设备及部件(暖通空调工程设计)EngineeringDesignforHVAC
2602615.1空调风量确定及风量平衡5.2空调系统的分类5.3集中式空调系统及算例5.4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及算例5.5分散式空调系统及算例第五章空调系统选择及计算5.1空调风量确定及风量平衡2621.2.1室内空气设计参数(一)民用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蜗轮和蜗杆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挂车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L-苹果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老人运动康复课程设计
- 辊道窑的课程设计
- 中国高性能纤维行业供需态势与投资效益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镍基合金粉末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选矿机械行业发展潜力及投资方向研究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自卸车行业竞争格局及需求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耳鸣康复仪行业发展状况及应用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古琴教学讲解课件
- 04第四章-火箭导弹的气动布局
- 大学英语六级词汇表-带音标-打印版
- 在会计岗位工作证明模板
-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和治疗进展(完整版本)课件
- 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课件
- 网络的利与弊 课件 综合实践八年级-通用版
- 敬老院志愿者初中英语作文六篇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上册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西师大数学四上《问题解决》 PPT
- 《沉淀溶解平衡》说课课件(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 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