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语用还原审题立意四步法_第1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语用还原审题立意四步法_第2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语用还原审题立意四步法_第3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语用还原审题立意四步法_第4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语用还原审题立意四步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语用还原审题立意四步法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语用还原审题立意四步法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的第一步。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多是材料作文,而对于学生来说,精准分析材料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在考试中准确提取作文材料的关键信息,教师一般会让学生采用对象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关键词法等理解材料,这些方法以分析材料语言为基础,学生在考场上还是难以利用其直击作文“要害”,切中题意。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另辟蹊径,借助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基本解答方法找出作文材料核心概念,分析利用文本还原解读其中概念,精准审题立意。

语用还原审题立意四步走

通过分析以语用还原的方法审读作文材料的可行性之后,我们具体可以从下面四个步骤进行审题立意:

第一步,提取核心概念;第二步,分层提炼关键;第三步,还原概念;第四步,整合立意。

1.语用审题立意基本路径

第一步和第二步是比较典型的语用板块解题基本思维路径。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的特征。核心概念是材料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可以从重复对照,甚至材料围绕的中心来提取。根据高考作文材料短小精练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利用语用试题的基本解答路径来梳理作文材料,为接下来的解读文本做准备。

2.还原审题立意基本路径

还原概念,主要根据孙绍振文学文本解读中关于文本还原的理论引申而来。高考作文材料的解读也应该是有理有据的,不能全凭语感。只是高考材料的还原相对来说更加具体,因为材料涉及的一般是具体的概念,我们要做的就是还原概念的基本内涵。

首先,还原基本内涵可以通过词义还原、材料还原来实现。其中,词义还原主要是通过平时对于这个概念在字典中的含义或者语用所指的含义界定。材料还原,主要通过材料本身的阐述和逻辑关系分析核心概念的内涵。

其次,是核心概念现实还原,这主要依靠概念与现实的关系进行还原,也可以说是还原核心概念的外延。因为概念本身就是思维的基本形态,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抽象认知,所以任何概念都不能离开现实,必须还原现实。再次,高考题目设置具有情境性,需要将核心概念还原到现实中,并根据任务实现“我”的融入。

最后,作文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理性思辨地书面表达,因此,现实还原是必由之路。有的材料利用一些手法进行叙述,就需要借助手法进行现实还原。这种还原主要利用材料中核心概念所用的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如果材料中有隐喻,则需要先还原比喻,再发挥联想,对照现实,即与现实作比较。比较又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一般从相似联结和相反联结展开。核心概念的现实还原,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语用还原审题立意实例分析

(2022届四川绵阳一诊)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提取核心概念

从材料中可以提取“边界"的概念。可采用对照或压缩语段的办法提取材料的核心概念。从前后内容可以看出,材料围绕是否应该打破“边界”展开,这就是材料的核心概念。材料可以压缩为:“边界"是保护墙,是最好的修养,但有人认为需要打破“边界”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边界"是前后分句共同的语意指向。

2.分层提炼关键

从上一步骤,我们已经知道,材料的关键信息为:边界是成长的保护墙,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压缩后,可简化为:边界是保护墙,是最好的修养;打破边界实现价值。厘清语句的逻辑关系:这里关键信息和核心概念一个是正向相关,一个是负向相关。据此,很容易分析出这个作文属于核心概念下的关系型作文。

3.还原概念

①内涵还原:词义还原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边界”的解释: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线(多指国界,有时也指省界、县界)。从材料看,这里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我们只有还原比喻,找到本体,才能更准确地弄清题意,精准立意。

②现实还原:手法还原

这段材料与现实对照时,需要先还原比喻的修辞手法:“保护墙"在我们的成长中到底是什么具体说来就是:什么因素可以在我们的成长中保护我们,使我们与其他不利于成长的因素隔开我们可以发挥联想,类比现实:个人边界、社会规则、法律、信念、道德底线、为人准则等。

那么,打破的“边界”又是什么内涵呢可以被打破的“边界”,如果是法律或信念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反向思考,这个“边界”就应该是不适合的界线。我们可以着力思考“边界"的外延。过去适合,发展之后不适合,局限甚至束缚发展的外在局限:封建制度,法律中已不适用的部分还可以是内在局限:思维偏见、思维定式、故步自封等。因此,“边界”不仅有内在和外在之别,还需要辩证看待:并不是所有的“边界"都需要打破,底线需要坚守;应该打破的是不适合发展、有碍于成长的“边界”,打破“边界"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实现更大的价值。这样我们的作文立意就架构起来了。

因此,在比喻的修辞手法还原中,除了关注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我们还需要判断概念在语境中的褒贬,思维的相似联结、相反联结等,形成思维的推断链,确保立意精准。

4.整合立意

通过上面的分析,基本可以确定题目的立意方向:有利于成长的边界需要保持,不利于成长、束缚发展的边界需要打破,破立结合才能突破瓶颈,实现发展和价值。

经过取舍,最终立意如下:

破僵死之局,立发展之旗;

打破边界,重获新生;

固守底线,多元融通;

行有边界,思维融通。

(2021年全国甲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规定主题型的作文材料,很多考生在写这个作文时,不知道怎么把材料与主题结合起来,导致审题立意出现偏差。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主题和材料的关系。我们还是需要先分析材料,然后再把主题和材料联系起来:

1.提取核心概念: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我们从材料中重复出现的词语和动作发出者出发,可以明确“我们"是主体,“我们”成长的精神给养主要来自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分层提炼关键

第一层: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激励滋养我们。第二层:我们融入可为时代。第一层的关键之处在于文化与我们的关系:文化融入我们,镌刻在我们的基因里。第二层的含义在于我们和时代的关系:我们融入时代,且时代是可为时代。因此,材料的整体是想表达:文化融入我们青年血脉,秉承优秀文化的青年融入我们现在的可为时代。这就是血脉庚继,奋斗接续。

3.还原概念

①内涵还原:材料还原

材料已经将概念清晰地阐释出来,我们就可以借助材料,以题解题: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节日、歌曲等为载体,体现了中国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我们过去革命建设的法宝,更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投身祖国建设的基本素养。

文化—我们—时代,三者相互勾连,有机统一,这就是材料的逻辑。对照主题不难发现,文化熏陶着我们青年,而我们要庚继文化,把文化内化为自己的基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时代,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②现实还原:类比还原

材料中的“我们"对于考生来说,有很强的代入感,这是高考情境设置的体现。从材料的叙述来看,文化熏陶已然融入考生,且他们自己就是材料和现实的联结点,“我们”即材料的青年,融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青年,对应的时代即可为的时代。但是作为可为时代的青年,还可以从材料里找到类比对象,即革命年代、建设年代的英雄楷模。我们可以从先辈身上得到启示:庚继红色文化,立志做有为青年。因此,考生从自我出发,类比到现实,又从材料中找到类比对象,整个材料的立意就已经清晰。

4.整合立意

经过上面的分析,核心概念是文化和作为主体的“我们”,取其相关信息,通过类比还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紧跟先辈的脚步,选择性提取其中与自己有可比性的先辈,庚继红色文化。

立意

庚继红色精神,在可为中有为;冲锋可为时代,志做有为青年;时代大有可为,吾辈定当有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