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1页
202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2页
202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3页
202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4页
202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记叙文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正(顺)叙(清晰)、倒叙(悬念)、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含蓄内敛,耐人寻味)

4、描写内容:人物,环境描写角度:正面(直接)侧面(间接)

人物描写的方法心理动作语言肖像(外貌)神态

1心理描写的作用

1可以深入人物的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可以深化一个人物的性格。

3可以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

4心理描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共鸣。

2动作描写的作用

1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2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

3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4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3语言描写的作用

1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

2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3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4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4外貌描写的作用

1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在人物刻画时又起到加强的作用;

2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3就能更好地塑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4为下文做铺垫。

5神态描写的作用

1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2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

3更加突显人物个性,使作文给人真实感,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

环境描写的内容

自然环境1、渲染某种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3、突出中心。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

为下文作铺垫。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

3、突出某种环境特点,为中心服务。(或表现人物的某种精神风貌或表达某个道理)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修辞手法--1比喻

(1)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形式是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如:不要随便给人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声。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②拟物。

3借代

(1)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的出现。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排比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5对偶

对偶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设问的特点及其作用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7反问

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8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1)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象征对比烘托联想衬托(正衬反衬)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小说

1三要素

2情节内容

小说标题用意

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概括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具有象征意义

5,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6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使情节完整紧凑。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11吸引读者兴趣,引发阅读冲动

给小说拟标题

a、看中心句。

b、看开头和结尾。

c看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人物分析

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职业、评价)

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接地描写主人公。

小说对人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a、抓人物的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b、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c、抓人物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表现。

5、揣摩人物的情感。

一抓,抓住句子中直接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

二析,即分析重点词语。

分析情节的作用

1,与小说的环境的关系: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环境。

2,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塑造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

3,与小说主题的关系: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突出)主题

4与其他情节的关系: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

5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分析环境

从环境本身思考: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展现地域风光

3暗示社会环境

4渲染(营造)氛围,奠定基调

从情节角度思考:

1推动情节发展或暗示情节

2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3与某内容呼应

4作为情节的线索

从人物角度思考:

1介绍人物身份地位,

2揭示人物心境,衬托人物性格

3暗示人物命运

从主题角度思考:揭示或暗示或深化主旨

赏析关键性词语或句子

a、从修辞的角度。

修辞方法+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感情(或主题)

b、从哲理的角度。

表层义(即字面义)+蕴涵了哲理。

c、从用词的角度。

词用得很好+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感情(或主题)。

开头作用:

开篇点题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开篇没点题: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开篇景物描写:提供背景,渲染气氛,铺垫

开篇连续发问:引人入胜,发人思考

结局作用

出人意料的结局:

1从结构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撞击读者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从表现手法上,与前文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3从主题上,更好的深化主题。

悲剧结局:

1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

2令人回味,感动,引发思考

3深化主题

喜悦结局:

1从表达效果看,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2从情感体验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愉悦之感。

3从主题看,凸显了人性的真善美,反映出对和谐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戛然而止的结局: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作留下了空间。

三种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增强文章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情感,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1拉进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