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2"\h\z\u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41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的时空创作思维理念 71.1源于时间的线性纵向编导思维 71.2立于空间的扇形横向编导思维 82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中编导思维的重要性 102.1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过程离不开编导思维 102.2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呈现效果受编导思维影响 113时空思维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实战性应用 123.1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中的时间线性纵向编导思维 123.2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空间扇形横向编导思维 154新媒体时代下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思维 184.1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思维可体现新媒体时代特征 184.2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思维应与新媒体时代共同发展 18结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本科论文摘要在互联网逐步普及的新媒体时代下,观众对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审美在不断地提高,开始更多的去追求精神需求上的共鸣,还一定程度上渴望通过在作品中得到某种灵魂或者是意识流方面的契合,这就需要编导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需要有全方位的研究和考量,并作出相应的创新。编导是一部纪录片的主体,它的创作思维决定了一部纪录片最终的呈现效果。本文通过对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的时空创作思维研究,明确线性纵向编导思维与扇形横向编导思维的理念及其不同之处,阐述编导创作思维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的重要性,进而通过实例去探究这两种编导创作思维在面对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时该如何取舍及应用表达。11822_WPSOffice_Level1本文第一部分,对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的时空创作思维理念下,源于时间的线性纵向编导思维和立于空间的扇形横向编导思维,这两种不同的编导创作思维进行立论,并结合实例讨论两种编导思维是如何进行区分以及定义。第二部分,本文基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中编导思维的重要性这一重要意义,对其包含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过程离不开编导思维,以及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呈现效果受编导思维影响进行进行详细的阐述,明确编导思维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则根据前期所作的铺垫,结合实例《河西走廊》和《舌尖上的中国》对时空思维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实战性应用进行分论点讨论,分别为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中的时间线性纵向编导思维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空间扇形横向编导思维,对两大分论点逐一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最后一部分将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深入探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应在未来与新媒体时代共同发展,与时俱进。编导的创作思维也应当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深入的对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的时空创作思维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全方面三维立体的嵌入式考究以及讨论。关键词:时空思维创作;编导思维;新媒体时代;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新AbstractUnderthegraduallypopularizationoftheInterneteraofnewmedia,theaudienceforthedocumentaryaestheticofhumanhistoryintheconstantlyimprove,begintopursuemoreonspiritualneeds,andtosomeextent,keentogetasoulorastreamofconsciousnessinworkinconjunction,whichrequiresdirectorintheworksofcreationneedstohaveacomprehensivestudyandconsideration,andmakethecorrespondinginnovation.Thedirectoristhemainbodyofadocumentary,anditscreativethinkingdeterminesthefinalpresentationeffectofadocumentary.Thisarticlethroughtothehumanitieshistorydocumentarycreationthinkingresearchdirectorofthespaceandtime,clearlinearlongitudinaldirectorthinkingandlateralsectordirectorthinkingconceptanditsdifference,thispaperdirectsthecreationthinkingintheimportanceofculturalhistorydocumentaries,andthenthroughtheinstancetoexplorethesetwodirectorcreativethinkinginthefaceofhumanhistoricaldocumentarieshowtochoiceandapplication.Inthefirstpartofthispaper,underthespace-timecreationthinkingconceptofthedocumentarydirectorofhumanityandhistory,thesetwodifferentkindsofcreationthinkingofthedocumentarydirectorarediscussed,thatis,thelinearverticalcreationthinkingoriginatedfromtimeandthescan-shapedcreationthinkingbasedonspace.Combiningwithexamples,thispaperdiscusseshowtodistinguishanddefinethetwotypesofdirectingthinking.Thesecondpart,thisarticleisbasedontheimportanceofhumanistichistoricaldocumentariescreationdirectorthinkingthesignificanceofculturalhistoryofitscontainingclassdocumentaryproductionprocesswithoutdirectorthinking,aswellastheculturalhistorydocumentariespresenteffectindetailinthispaper,thedirectorthoughtinfluence,theimportanceofcleardirectorthinkinginhumanhistorydocumentary.Havepavedthethirdpartisbasedontheprevious,combinedwiththeinstanceofthehexicorridor"and"onthetipofthetongueofChina"intimeandspaceand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thinkinginthedocumentarywritingthesisdiscuss,respectively,thehumanitieshistorydocumentarythelongitudinaldirectorthinkingtimelinearinthehexicorridorandhumanitieshistorydocumentary"onthetipofthetongueofChina"inthespacesectortransversedirectorthought,onebyonetotwopointsargumentsarestudiedanddiscussed.Thelastpartofthispaperwilltakethenewmediaeraasthebackground,in-depthdiscussionofhumanisticandhistoricaldocumentariesshoulddeveloptogetherwiththenewmediaerainthefuture,advancingwithTheTimes.Thecreativethinkingofthedirectorshouldalsobeconstantlyinnovated,soastoconductin-depthresearchonthespace-timecreativethinkingofthedirectorofthehumanisticandhistoricaldocumentaries.Thissubjectshouldcarryoutathree-dimensionalembeddedresearchanddiscussioninallaspects.Keywords:space-timethinkingcreation;Director'sthinking;Newmediaera;Humanitiesandhistorydocumentaries;innovation引言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信息化逐步普及,以互联网为大背景作为依托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而在新媒体时代下成长以及成熟速度最快的产物便是电视媒体产业。它不仅仅只停留在早期单一刻板化的传播形式,而是在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选择汲取那些能够促进产业发展的优秀文化,剔除掉一些禁锢产业发展脚步的框架和障碍,融合那些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转折,或非常极具推动作用的优势点,兼容整合并且快速消化,从而进行了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由此可见电视媒体产业在当今社会是极具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新媒体产业,作为电视媒体产业中最为特殊的电视纪录片,尤其是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也在新媒时代这一大背景的发展下,进行了质的飞跃。在互联网逐步普及的新媒体时代下,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能够展现在观众视野的渠道和途径在日益增多,能够供其发展的平台也在不断拓展。因为观众对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了解在不断的深入,对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接受度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这些众多的发展因素直接导向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在近几年的活跃度显著提高,发展近乎达到自20世纪80年代巅峰期后的另一新高度。但是随着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在观众面前的曝光率逐渐提高,所收获的不仅仅只是赞美声和观众的掌声,更多的则是需要面对这些美誉后来自观众的审视和一轮轮考验。由于电视纪录片最早源于欧洲,明确来说只是作为一种实验性的影片,从某种意义上符合了纪录片的性质。包括到后来我国第一部真正的纪录片《流浪人家》在中国内地上映,不难看出电视纪录片在早期这个阶段,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只是在进行一种单一的客观性的教科书式表达,在该模式下创作出的电视纪录片的确凸显出了自身的客观性特征。但是,电视纪录片主要就是从根本上对由古至今的时代发展变化进行记录,并将社会当下最真实的形态融入其中。所以在当下,想要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就需要编导具有同时代思维,将编导思维与时代相互衔接,与时代共同发展创新,赋予电视纪录片更多的特性,例如时代性,社会性等特征。由于观众逐渐了解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并深入到这一领域,所以在新媒体时代这一背景下,编导在进行创作时只是教科书般的客观性陈述表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观众的精神需求,观众现在更多的是需要在整个纪录片中谋求思想上的统一和灵魂上的契合,这也就更加印证了电视媒体产业需要的是新鲜活跃的血液,而不再是刻板一成不变的。所以,如今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为达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必须要去研究市场以及观众视觉审美和精神需求,找到最合适的方向,使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既能保留最终呈现的真实性,又能兼容新颖性、时代性,社会性,创作出新时代下观众最为喜欢的电视纪录片,从核心方面改变当下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单一化的问题,进而推动我国电视纪录片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作为电视纪录片的主体,编导在这一改变的具体过程中占据着绝大比重,其对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思维可以称为是一种艺术表达的“载体”。相对应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如何既能保存真理性和历史存在及遗留,又能在固有的局限性下去做突破,就需要编导在创作思维上进行更多的改变和创新,但很多创新的思维模式更多的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较为主观的编导意识表达,也就是纪录片中的第三者意识。但这恰恰是最难的,众所周知,电视纪录片最为独特之处,也正是它与其他影视作品之间的区分便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性。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即便国外纪录片相较于国内的纪录片成熟期更早,发展更加的多样化。编导思维创作的应用方面相较于国内也更加的娴熟,但更多的也都一直在以秉持客观存在为主旋律,即奉信纪录片编导主观意识越少越好这一主旨。所以这就需要编导在不改变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客观存在真理性的基础下,去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较为主观的编导意识表达,进行创新的编导思维模式统筹。通过赏析近年来的人文历史纪录片不难看出,编导为了能够在新时代下可以作为黑马异军突起,大都在编导意识表达,编导思维创作研究方面进行了很多改变和突破。但万变不离其宗,所谓的纪录片新形式创作都不可以离开纪录片的客观真理性。所以近年来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编导,在进行创作时都在通过两个不同的思维创作方式去进行整体故事的构建。所谓的两个不同的编导思维创作方式,也就是可以分为两大类别的真正作为脉络贯穿整部纪录片的编导创作思维,一是源于时间的线性纵向编导思维、二是立于空间的扇形横向编导思维,这两种编导创作思维也都有着自身所合适应用的背景。这两种编导创作思维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时间与空间的研究,而线性与扇形是他们的象形表达,纵向和横向是这两种编导思维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作为脉络进行不同方向的延伸。很多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或利用时间进行某种意识流表现的纪录片大都会选择前者,是源于时间的线性纵向编导思维,例如较早的《新丝绸之路》《大国崛起》包括近年的《河西走廊》等等。而一些需要通过平行叙事来进行主体思想表达的纪录片大多选择后者,也就是立于空间的扇形横向编导思维,例如《浮生一日》和近年来口碑热度都比较高的《舌尖上的中国》等。由此可见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在应用这两种编导思维进行创作时有许多的标准和方向,不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所契合的编导思维都有着非常严谨的考究。那么如何去区分和选择应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编导思维,就是本文的核心及阐述的意义所在,这也是作为一个纪录片编导所需要去探究的意义。
1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的时空创作思维理念1.1源于时间的线性纵向编导思维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是电视纪录片中更加具有独特性的存在,众所周知,电视纪录片作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节目形态,其本身具有不同于其他电视节目的性质。简单概述可分为真实性和纪实性,这也要求了电视纪录片的编导在进行编导思维创作研究时,要时刻秉持客观的创作及意识表达,不可对已经既定存在的事实进行渲染,改变以及过多的第三者意识形态表露[13]。而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的“历史”两字更加重点化了编导在进行思维创作研究时,所要遵循的真实性和纪实性。除此之外,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的“人文”两字更加要求了编导在进行创作时,需要通过了解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产生的人文情怀,进而将历史风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互相产生催化。当然,编导需要根据选题的基本属性对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和考量,分清主次方向,才能兼容并蓄。作为时空创作思维理念中的时间线性纵向编导思维,顾名思义,它是以时间作为编导整体研究所依托的创作载体,进行线性纵向的编导思维创作。也就是编导在创作初期明确该作品最终的呈现效果,将会是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来展现历史客观存在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并通过时间线来推动整个纪录片的发展,把握节奏。时间线性纵向编导思维是以编导创作的中心点,延伸出一条时间线,将这条时间线上在不同的时间点出现的重要人物以及事物之间所发生的故事,纵向客观的以视频形式呈现出来。当然,编导在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展现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会在确定好一条贯穿整个编导思维的时间轴里,在每一个时间点上的需要平铺直叙的小故事中再次利用时间为引线,更加详细的展现历史存在的客观性以及真实性[6]。例如近年来的《河西走廊》、《新丝绸之路》、等大型人文历史文献纪录片,在编导的创作思维方面所选择的都是源于时间的线性纵向编导思维,以历史发展作为时间轴,将时间轴上按照顺序发展的每个重要时间节点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讲述。源于时间的线性纵向编导思维是以时间作为引线,在平行叙事或者叙事角度方面会有所欠缺,并不能形成立体化的空间形态,观众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多角度立体思维模式构想。所以编导在选择应用源于时间的线性纵向编导思维时,更多的是选择与一些大型历史文献创作相适配。它可以将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叙事线完整清晰的展现在观众眼前,可以更好的帮助观众理解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想要表达的历史背景以及人文情怀,更能让观众感受到编导在进行纪录片创作时所赋予它的主题意义,从而让观众通过观看整部纪录片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共鸣。1.2立于空间的扇形横向编导思维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的时空创作思维理念中,立于空间的扇形横向编导思维是以空间维度为基点,通过确立一个需要去探究的主题,围绕该主题进行扇形全方位多角度的编导思维创作。也是对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的空间内所产生的有差别形态,去进行同一主题的编导思维创作,从而达到编导所需求的空间立体思维模式下的意识流表达[15]。与源于时间的线性纵向编导思维不同,立于空间的扇形横向编导思维在应用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大多会侧重于“人文”两字的创作。编导在前期确定好需要进行创作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主题思想,通过已经确定好的主题思想进行相关的文化意识衍生,得到与主题相关的一些具象的文化代表产物,它可以是某种进行代指意义的名词,也可以是一些非常生活化的物件,更可以是与主题相关联的内心情感抒发的外化型名词。根据这些题点进行跨区域的空间立体编导思维创作[3]。也是以统一主题思想出发,通过人与物所结合出的故事进行空间上的平行叙事,多角度立体化的展现不同地理环境大背景下,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所产生的不同故事,进而了解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会繁衍出的不同文化产物,使其在同一维度层面进行横向的对比和文化的碰撞,让观众们可以更好的通过观看编导所创作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了解不同空间,不同背景,不同环境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能够建立体思维网络从深层次去思考编导在进行思维创作时所赋予作品的情感意义。立于空间的扇形横向编导思维是以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中心主题思想为基点,呈扇形发散,将不同地点的同一种文化表达以视频形式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由于扇形横向编导思维更多的是注重编导对于空间变换的思维创作,所以并没有很强的时间线性叙事形态,那么在应用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时,编导更多的会选择类似《舌尖上的中国》、《城市24小时》、《风味人间》等一些更为侧重“人文”两字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在创作时会通过强调人物事件发展来串联整合,并且最后通过一个个不同的故事作为媒介,展现出与该媒介相关联的传统文化,人文情怀以及生存状态。2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中编导思维的重要性2.1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过程离不开编导思维编导是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的主体,编导的创作思维作为脉络由始至终贯穿整部作品,从前期主题的策划确立到拍摄以及后期剪辑制作方面这整个过程都需要编导进行全面的把控[7]。编导对于一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来说,并不仅仅只是创作源头的发现者,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要更为全面和复杂。在面对一个需要去研究和创作的题材时,编导还需要扮演观察员,监督员,更要做好一个将历史文明与当下人文情怀相互揉和的联络员。电视纪录片作为一个具有真实性,纪实性这两大形态特点的电视媒体产物,从本质上确定了一部好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必须首先具备这两大要求,但在当下电视媒体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创作出一部能够聚焦观众视野,成功抓住观众眼球的作品,已经不能只停留在最初的刻板化教科书式的陈述历史事实[12]。更多的需要去通过已知存在发生的事件,从中提炼出可以去表达或申诉的某种情感,在保证不打破真实性和纪实性的特点下去进行创作,并且要保证在整部作品中是完整的,不缺失的衔接。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编导的存在既是创作的缔造者,也是过程的参与者,他见证着创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客观性,也在记录着人物与事件发展的全部过程[2]。编导在时时刻刻都要监督创作的进度和发展过程走向,更要提醒自己在编导思维介入时要保证一定的客观性,不能偏执自私的将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带入其中进行说明阐述,要和谐处理自我意识和客观性的矛盾,一旦没有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度,会导致作品最终呈现出虚假效果,更有一种腐蚀观众意识,强行捆绑观众思维的感觉。编导思维贯穿整个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全过程就是在进行“主观”与“客观”的博弈,只有梳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在后期的制作与剪辑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编导在创作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过程中,也在对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不断的完善,进而拓展自己的创作需求,逐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准,面对一次又一次“主观”与“客观”相博弈时能够更好的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14]。除此之外,编导思维创作还需要在叙事结构,解说词与音乐运用,包括拍摄画面构图这些细节方面进行全盘操控,推动整个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创作进程,把握节奏。编导要将自己的创作思维,全面高效率的投入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丰富实践应用,保证每一个需要决策的环节都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创作出成功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2.2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呈现效果受编导思维影响编导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创造者,编导会对前期的选题策划,制定大纲方案,到确定主题思想,直到后期的剪辑制作进行谋篇布局,确保每一个流程都能够与自己最初的编导创作思维相衔接,通过画面语言和镜头语言来传达客观真实的理念,通过这些真实存在的自然环境和普通人群的生活状态来传达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渴望被认知的思想,以及得到精神上的共鸣。纵观每一部成功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都能够在仔细观看过后,在心里深深的留下印记,或是佩服它能够准确讲述历史的严谨态度,或是切身感受它传达出的一些时代精神风貌,和能够象征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之所以观众能够感受到这些,是因为编导在对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进行编导思维创作时,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及变化做出相应的创新,甚至编导会对电视媒体产业的未来走向进行预判,争取紧跟时代的步伐,创作出能够烘托主题思想,弘扬时代发展的作品[9]。每一个合格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虽然会在每一次进行创作时根据文化背景的不同进行改变,但整体的创作风格不会有很大差别,这在叙事方法,画面构图,音乐运用等一些细节方面都会有所体现。而这些细节都取决于编导在前期创作时进行的思维创作研究。例如,一些具有大型历史文献特点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会有清晰的事件发展脉络,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会有清晰的总结性概述,人物与事件的发展也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发展,这是因为编导在思维创作时选择了以时间为发展脉络进行线性叙事[1]。而一些更为注重通过空间跨度来进行的对比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是因为编导在前期的思维创作时选择了横向的平行叙事,希望能以此手段更加有力的凸显情感上的表达,推动情节发展,掌控节奏。所以由此可见,编导在进行一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时,进行了怎样的思维创作,赋予了何种主题思想,就决定了该纪录片最后的呈现效果。3时空思维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实战性应用3.1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中的时间线性纵向编导思维线性纵向编导思维大都应用于历史发展悠久,具有清晰的时间线索作为脉络可以探究等特点的人文历史纪录片中,编导在进行创作时以时间作为轴线进行创作,通过时间的变化,以虚实结合的叙事结构来展现一段历史岁月中发生的人与事,并通过人和事物之间产生的故事来传达和弘扬历史文化,以及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传承下来的文明瑰宝。《河西走廊》,是我国近年来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领域中非常优秀的一部作品,它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我国从汉代到新中国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很明显《河西走廊》在编导创作思维理念的选择方面,是应用了时间线性纵向编导思维,并且还做到了在整体与个体之间都以时间为脉络来推动故事发展,掌控整体节奏。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作品评价如图1.1所示。图1.1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作品评价《河西走廊》正片一共分为十集,每一集的小标题都是一段时间节点的高度概括,或者是可以作为枢纽承上启下的人物或事物。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简介如图1.2所示。图1.2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简介《使者》篇讲述了这段历史文化的发展背景,以张骞出塞为纽带衔接开始讲述,包括第四集以“根脉”命名,高度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文化高速发展为后来的隋唐文化奠定根基,直到最后这段历史长河流转至今。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第一集《使者》如图1.3所示。图1.3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第一集《使者》《宝藏》一集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这份古老的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发展进行碰撞揉和,直到展望未来中国文化的崛起之路。编导都在以时间为线索进行讲述,并在这一段历史长河中对特定时间节点进行梳理,清晰的向观众展现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一些在那个时代下所产生的文学文化等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快速的将观众思维带入到编导的思维模式中。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主题概括如图1.4所示。图1.4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主题概括除了整体以时间为牵引外,编导在《河西走廊》每一集中都在沿用时间为线索进行脉络梳理讲述。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曾经的历史发展与时代的变迁,编导在制作手法方面更多的运用了情景再现,对每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故事进行了演绎方式的历史再现,以时间为脉络,利用解说词和画面进行填充,重现了“河西走廊”的辉煌,真实的讲述了这段古老的历史文明,让观众能够真正走进那段历史长河,切实的感受到中国上下千年的文化风貌[5]。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情景再现式制作手法如图1.5所示。图1.5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河西走廊》情景再现式制作手法3.2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空间扇形横向编导思维空间扇形编导思维,将发生在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同主题思想的故事,进行横跨空间地域的整合,把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故事进行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一种同形态却不同文化的碰撞,形成立体的空间思维模式,进行主题的升华,让观众可以通过一个纽带,去感受到不同的生活环境下所产生的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与人文情怀,从中感受到大千世界的人间百态。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典型的应用空间扇形横向编导思维进行创作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主题简介如图1.6所示。图1.6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主题简介《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以“民以食为天”作为主流宣传思想,将中国各地域的特色美食与历史留下的传统文化进行关联,与人和情进行互通,最终创造出不同的美食故事,对本身并没有生命的食物赋予了人的情感。更通过这些因为美食的存在所产生的故事,展现出了中国历史的醇厚和中国人的人生百态[10]。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简介如图1.7所示。图1.7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简介相较于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编导的空间扇形横向编导思维便运用的更加明显,也更为炉火纯青。在第二季中,编导很大程度上进行了很多平行叙事,这体现在把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的手中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展现出制作者自身的故事,看似在讲述事物的制作方法,实则是在渲染和突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人文情怀。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简介如图1.8所示。图1.8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简介在《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脚步》中,编导以生活为旅途,收获为期盼,分别讲述了在甘肃山丹牧场的老谭夫妇和宁夏固原收割麦子的麦客们,以及生活在东海以海养人的夫妻船出海的故事,这些看似是独立没有关联的故事被编导用碎片化的剪辑方式拼凑在一起,形成了一张由耕耘绘织而成的网,牢牢的将观众的思维包裹在其中。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脚步》如图1.9所示。图1.9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脚步》直到后来的《相逢》、《三餐》都在用这种不同空间下的不同形式的情感表达进行碰撞,擦出那一份由美食引发的情感火花,让观众感受到编导渴望通过这种方式所表达出的内涵。三季《舌尖上的中国》编导都在通过这种立于空间的扇形横向编导思维进行不同区域下的故事重组。在美食方面,为观众展现了不同地域因为生活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所呈现出的不同烹饪文化,在人文情怀方面,编导通过每个家庭对于食物的不同理解,引出了发生在他们与食物之间不同的故事,展现出了中国人的人生百味。更以“美食”为线索,串联了各种不同的中国化生活观念,向世界输出了属于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美食文化,更展现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碎片化剪辑方式如图1.10所示。图1.10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碎片化剪辑方式4新媒体时代下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思维4.1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思维可体现新媒体时代特征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发展状态下,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相比于早年,现在的新媒体时代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它包括信息的交互性、传播个性化,内容更加多元化,那么随着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人们已经逐渐适应这种网络化,信息化的沟通和传播方式,观众对于电视产业的审美和需求也在向这些方面进行靠拢。所以为了能够创作出符合观众审美标准的优秀作品,编导可以在进行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创作时展现出与新媒体时代特征相符合的性质。因为网络的快速发展,很多信息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传播,并且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拓展。所以编导在进行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思维创作时,可以更多的去思考当下观众内心真正的诉求,不要再进行一些古老式的刻板讲述,要去进行思维模式的创新,更多的融入当下社会时效性较高的信息。并且对传播方式也要进行更多的争取,不要只单单通过电视播放,要抓住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个性化这一特征,在受观众喜爱的网络平台进行播放,争取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11]。在内容方面,编导也要多下功夫进行创新,可以去了解和借鉴国外一些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再根据国内当下状况进行取舍,让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也能够体现新媒体时代的多元化特征,从而能够有更多的资本来吸引观众的眼球。4.2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编导思维应与新媒体时代共同发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产业作为新媒体时代最为主流和重要的产物也在进行质的飞跃[4]。观众对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应运而生,并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但是,随着关注度的提高,观众审美也在随之提高,所以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要想恒久的保持住当下的良好状态,就要做到与新媒体时代共同发展,编导作为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主体,要时刻紧跟时代发展,提高自身艺术审美和艺术表达方式。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本身就是对于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进行客观的记录,所以编导的创作思维就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与新媒体时代共同发展,在进行思维创作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赋予作品社会性特征[8]。既能够保证不丢失掉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真实性和纪实性,又能够体现时代的特性,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所寻求的精神共鸣。只有这样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我国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在未来才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发展,创作出更多好的优秀作品让更多的观众看到,使我国的电视纪录片行业能够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达到更高的辉煌。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创作全过程都需要编导进行把控,而编导作为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主体,其创作思维也决定了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最终的呈现效果。所以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就要求编导需要紧跟时代脚步,提升自身艺术审美,发散思维,不断的进行思维创新。在面对电视媒体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传播途径的不断拓展,编导需要抓住重点,在进行思维创作时要有三维立体化的想法构思,以此为前期的主题大纲框架,后期在进行多样化的内容填充。编导在选择线性纵向编导思维与扇形横向编导思维进行创作时,首先要确定好主题,明确所要创作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历史背景与存在的人文情怀,仔细探究选题中,“时间”与“空间”所占比重,“历史”与“人文”的侧重点,在后续的创作中根据未来想要表达的主题理念,清晰明了的选择叙事方法,最终进行线性纵向编导思维与扇形横向编导思维两者选其一。编导要明确在创作过程中对于时间与空间的选择,才能将线性纵向编导思维与扇形横向编导思维的可能性发挥到最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编导更加需要具有与时代为伍,与情怀为伴,能够体现新媒体时代社会特征,表达人文情怀的创作思维。如此,便可以创作出更多更为优秀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作品。
参考文献[1]肖平.纪录片编导实践理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7:5-11[2]罗森塔尔,张文俊.纪录片编导与制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17-18[3]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5:36-50[4]陈一,宗士增,祝燎.电视纪录片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3:52-66[5]刘仕杰.从真实到艺术:讲好纪录片的影像故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1:26-32[6]李燕临.纪录片编创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0:42-66[7]张明航.电视纪录片编导的创作思维[J].传媒论坛,2019,2(8):116[8]黄宇,陈茜,孙天垚.国内电视纪录片栏目发展趋势探讨[J].声屏世界,2018,(10):40[9]李昭语.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编导创新思维的探讨[J].智库时代,2019,(32):237-239[10]常嘉容.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与《河西走廊》的比较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1):112[11]胡嘉乐.新传媒时代纪录片传播及美学特征探析[J].传媒论坛,2020,3(10):4-6[12]牛光夏,成亚生.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融合范式与转型路径[J].电影艺术,2020,(3):120-121[13]陈志颖.浅谈电视纪录片编辑的编导意识[J].记者摇篮,2019,(7):95[14]王海旭.浅论编导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主体意识[J].西部广播电视,2019,(13):109-110[15]罗刚.电视纪录片节目中编导意识的表达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9):112致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也很幸运能够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遇到我的导师。在最开始的选题研究确定到后面的论文大纲设计以及最后的论文定稿,在这期间,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了多次的研究和探讨。因为也是第一次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所以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有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在最开始的选题确定时,自己会有很多不太确定的地方,在自己有了一些想法时并不能很好的言简意赅的去表达出来,是导师在耐心的听取我的想法后,给出了非常好并且非常适合自己选题的意见。在后面论文大纲的确定时,也是导师非常负责任的对自己提交的论文大纲进行多次审阅,并且能够细心地指出自己在论文大纲的创作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和一些不足之处,还给出了非常宝贵的修改意见,也正是这一次次负责任的审阅和给予的非常宝贵的意见让我能够高效率的进行论文的创作。所以,我非常感谢导师耐心的给予我帮助,也正是因为这些在我创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出,和最为重要的意见和解决方法,让我在碰到问题时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不会一直困在原地,让我能够更加有信心勇敢的去进行论文的创作。除此之外,导师在对我提交的所有稿件,一直秉承严谨和认真的态度,进行审阅和修改,在每次我遇到创作方面的问题时,都及时并且耐心的告知我需要去研究的方向,让我能够正确并且高效率的进行后续的创作,从而最终完成论文的创作。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学校,这其中包括了每一位教导过我的老师和班级里的每一名同学。感谢我的学校,是您为我创造了一个最为温馨并且非常舒适的学习以及生活环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才能在校园里得到属于我自己的成长。感谢我的老师,是您传授给我了最为宝贵的专业知识和做人的心得,您不仅让我学习到了书本上以及实践中的知识,还教会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您一直承担着这份责任,真正的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准则。我更要感谢同学,是你们在我的学业和生活中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欢笑,也是你们让我的四年大学生活非常的充实和快乐。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里,都有着与你们一起的交流和互相帮助,太多的话语绘织成两个字,就是“感恩”。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养育了我,也是你们从小便给了我非常好的教育,也是你们为我创造了非常幸福的生活环境,更是你们让我从小到大都能够在校园里接受着非常好的知识传授,是你们让我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素养,也正是因为这些非常好的知识储备与知识素养才能够让我走进学校,在校园中生活,学习,茁壮成长。不管是在我遇到学业还是生活上的一些困惑时,你们都会第一时间给予我安慰,或者是陪在我的身边,帮助我解开这些困惑。我知道,你们一直都在我的身后。给我力量,给我温暖,让我能够没有顾虑的去学习,去生活,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们一直都是我最为坚实的后盾,未来,请让我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你们,我也永远都深深爱着你们。写到这里时,我本次的论文创作也真正的接近尾声了,但未来的路程才刚刚开始,面对即将真正的迈入社会,我想对自己说:“别怕,未来要继续保持善良,温柔待己待人。要继续保持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热爱和拥抱生活,并且继续前行。”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一)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三)特点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二)研究步骤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三)特点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确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一)典型例子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 走读生自觉培养自我反思能力保证书
- 足疗店合作联盟合同协议
- 软件产品购买合同
- 软件维护更新协议
- 轻松掌握设备采购招标文件
- 轻质隔墙板购买协议
- 违反行业道德规范的承诺
- 酒店布草供应商采购协议
- 酒店餐具订购协议
- GB/T 12996-2024电动轮椅车
- 2024年智能制造生产线安装合同
- 介绍鲁滨逊课件
- 彩色喷涂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
- 2024年保密知识测试题含答案(综合题)
- 2024年园林绿化建设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吸气剂(消气剂)产业前景预测及发展风险分析报告
- 商务部门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兰州五十八中教育集团高三(上)建标数学试卷(含答案)
- 山东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监督机构人员业务能力考试题库-中(多选题)
- 国企治理实战100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