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数学模拟题11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数学模拟题11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数学模拟题11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数学模拟题11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数学模拟题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数学模拟题11一、单项选择题1.

A.0B.1C.∞D.不存在正确答案:A[解析]当x→0时,=0。

2.

二次型f(x1,x2,x3)=-4x1x2+2x1x3+2x2x3的矩阵的秩为______A.0B.1C.2D.3正确答案:D[解析]二次型f(x1,x2,x3)=-4x1x2+2x1x3+2x2x3的矩阵为,其对应的行列式,故该矩阵的秩为3。

3.

设在3次独立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概率均相等且至少出现1次的概率为,则在1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概率为______

A.

B.

C.

D.正确答案:A[解析]设P(A)=p,则,即,解得。

4.

设λ1,λ2是矩阵A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分别为α1,α2,则α1,A(α1+α2)线性无关的充要条件是______A.λ1=0B.λ2=0C.λ1≠0D.λ2≠0正确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Aα1=λ1α1,Aα2=λ2α2。若α1,A(α1+α2)线性无关,A(α1+α2)=λ1α1+λ2α2,若λ2=0,则α1与A(α1+α2)共线,即线性相关,与条件不符,故λ2≠0。当λ2≠0时,若k1α1+k2A(α1+α2)=k1α1+k2(λ1α1+λ2α2)=(k1+k2λ1)α1+k2λ2α2=0,则必有k1+k2λ1=0且k2=0,即k1=k2=0,故α1与A(α1+α2)是线性无关的。综上,可知选D。

5.

设常数λ>0,且收敛,则A.发散B.条件收敛C.绝对收敛D.收敛性与λ有关正确答案:C[解析],因为收敛,所以收敛,故绝对收敛。

6.

设直线L:及平面π:2x+6y+4z-1=0,则直线L______A.平行于πB.在π上C.垂直于πD.与π斜交正确答案:A[解析]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平面π的法向量为m=(2,6,4),由m·n=0,知m⊥n。又直线L上一点不在平面π上,所以直线L平行于π。

7.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______A.等边三角形B.等腰梯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正确答案:D[解析]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正六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D。

8.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属于______A.属加种差定义B.描述性定义C.约定式定义D.发生定义正确答案:A[解析]属加种差定义法就是先确定被定义概念的最邻近的属概念,然后寻找这个属概念中诸种概念彼此间的本质差别的一种定义方法,梯形最邻近的属概念是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是梯形区别于一般四边形的本质差别。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

求由两个圆柱面x2+y2=a2与z2+x2=a2围成立体的体积。正确答案:解:如图所示为两圆柱面在第一卦限部分的图象。

对任意x0∈[0,a],平面x=x0与两圆柱面所围立体的截面是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所以截面函数A(x)=a2-x2,x∈[0,a]。

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知,对截面函数A(x)在区间[0,a]上的积分就是该立体在第一卦限部分的体积,

所以

2.

设f(x)在[0,1]上可导,且满足关系式。证明:在(0,1)内至少存在一个ξ,使。正确答案:解:分析:先寻找辅助函数。令ξ=x,。于是令F(x)=xf(x)。

由题设可知F(x)=xf(x)在[0,1]上连续,在(0,1)内可导,

由,有(积分中值定理),,则F(1)=f(1)=ηf(η)。

又F(η)=ηf(η),可知F(x)满足罗尔定理,故存在一个,使得F'(ξ)=0,即f(ξ)+ξf'(ξ)=0,即。

甲、乙、丙三车间加工同一产品,加工量分别占总量的25%,35%,40%,次品率分别为0.03,0.02,0.01。现从所有产品中取出一件,试求:3.

该产品是次品的概率;正确答案:解:设A1,A2,A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车间加工的产品,B表示此产品是次品,

所求事件的慨率为P(B)=P(A1)P(B|A1)+P(A2)P(B|A2)+P(A3)P(B|A3)=0.25×0.03+0.35×0.02+0.4×0.01=0.0185。

4.

若检查结果显示该产品是次品,则该产品是乙车间生产的概率是多少?正确答案:解:该次品是乙车间生产的概率是。

5.

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的课程核心之一,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正确答案: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恰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6.

请以“二次根式”概念的教学为例简要说明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正确答案:(1)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例证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结果有什么特点?

①要做一个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7cm和4cm的三角尺,那么斜边长为______cm;

②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

③要修建一个面积为6.28m2的圆形喷水池,它的半径为______m(π取3.14);

④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则t=______。

(2)抽象出本质属性

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问题中,结果分别是。

②归纳这些代数式的特点:都表示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③请学生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a≥0),,…

(3)形成概念

在分析上述例子以及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二次根式的定义。

(4)概念辨析

教师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质疑:

①(a≥0)的内在含义;

②判断:以及是二次根式吗?

③说出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a的取值范围:

(5)概念运用与系统化

①引导学生探讨二次根式的性质,并思考为什么?由定义知二次根式是算术平方根的推广,因而二次根式具有算数平方根的性质:

②二次根式的运用,要将二次根式的概念纳入学生认知结构,还需要运用它来解决问题,并将其与相关概念建立联系。

三、解答题(本大题1小题,10分)1.

设,且方程组AX=0的解空间的维数为2,求AX=0的通解。正确答案:解:由于解空间的维数等于AX=0的基础解系中所含解向量的个数,所以4-r(A)=2,即r(A)=2。

将A化为阶梯形矩阵:

由r(A)=2知,(t-1)2=0,即t=1,

分别取(x3,x4)T=(1,0)T,(x3,x4)T=(0,1)T,

得方程组的通解为,其中k1,k2∈R。

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1.

请谈谈“巩固”与“发展”的关系;正确答案:数学学习过程是巩固与获取有关知识技能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巩固与发展不能截然分开,应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在教学中应很好地调节这两方面的进程,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知识传播与能力发展的关系,以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请说明教学中怎样做到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巩固。正确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①将学习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重视阶段性复习、总结性复习,更要重视日常课堂的复习巩固,将复习巩固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②要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工作的研究。

③在复习巩固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记忆,提高记忆能力,并通过适当途径予以检查,对数学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熟。

④在学习新知识时,要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学习过程必须是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过程,用积极态度学到的知识是获得巩固知识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时要激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把原来以为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上成生动活泼的数学课,注意防止学生产生学习的逆反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⑤零碎的、杂乱的、无系统的知识是不可能巩固的。因此,学生获得有系统的知识是知识巩固的又一必要条件,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意概念形成的过程,讲清命题间的逻辑关系等。教学必须条理清晰、前后联系、层次分明,给学生系统知识,使其深刻理解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下面是数学教师王老师在一节习题课上的教学片段:

师:下面大家看这道题:化简。大家思考一分钟。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谁来说一下怎么化简?

学生1:老师,我的想法是分母有理化,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就化成了a-b,结果为。

师:很好,说明你已经熟练掌握了分母有理化的一般方法,把你的化简过程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想想有没有其他做法。

学生2:老师,这道题也可以这样做:将分子因式分解,,然后再约分,得到。

师:你的思维已经转向了分析,又联想到因式分解,很好!把你的化简过程也写在黑板上。

师:好的,两位同学的解法都写在了黑板上,大家比较这两种解法,看看两种解法都正确吗?

问题:1.

判断学生1和学生2的解法正确吗?并说明理由。正确答案:虽然两位学生的计算结果都是,但学生1在分母有理化的时候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如果a=b,这一步就不符合分式的运算性质,即学生1的解法有逻辑错误。学生2的解法是正确的。

2.

如果你是该教师,如何完成后续的教学?正确答案:师: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一样,都是,大家觉得有什么问题吗?可以大胆地说出来。

学生一脸茫然。

师:学生1和学生2你们都想想自己的解法,过程中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们在相互讨论着,但都说不上来)

师:两种解法的计算都只有两步,大家一步一步地看,联想分式的运算性质,细细琢磨琢磨。

(这时,学生1突然有了灵感)

学生1:老师,我知道我哪里错了。在我的解法中,分母有理化的时候分子分母同时乘以,问题出在这里,如果a=b的时候,。而分式的运算性质是,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分式的值不变。这一步错了,没有考虑a=b的情况。

(学生1说完,大家都恍然大悟)

师:太棒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是的,问题就在这儿。学生2的解法是正确的。

师:大家都明白了吧,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看着正确,细细探究却是有问题的,这个时候就不能相信直觉,而是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数学的推理计算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即使再简单的过程都是有依据的,大家要养成多问自己“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的习惯,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要求: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素材:如图所示,将正方形纸ABCD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一点E处(不与C,D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

问题:1.

根据点E在CD上的位置变化,设置适当条件编制三道数学题目(不要求作答)。正确答案: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2,

①E在什么位置时,△ENC是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②试写出NC与EC的数量关系。

③求E在什么位置时,△ENC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④当时,求的值。

(可以任选3道)

2.

依据上述素材和要求,试以提出问题为主线进行“探究式”教学,撰写一份培养学生观察与发现、归纳与推理能力的教学过程设计(只要求写出教学过程,突出探究的方法和问题即可)。正确答案:①导入。

采用练习导入法,利用(1)中题目引入本节课内容。

②新课讲授。

根据导入的例题,提出问题:在之前学习的三角形知识中,有哪些常用的性质和定理?

预设: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

找学生回答并追问,明确具体的性质和定理内容。

在复习之前的知识之后,结合(1)中②③进行“探究式”教学。

给出例题: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2,将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B点落在CD边上一点E(不与C,D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A点落在点F处。

问题1:根据条件,能够获得哪些结论?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教师提问后总结:AM=FM,BN=EN,△ENC为直角三角形,MN所在的直线是BE的垂直平分线(需连结BE),∠NBE=∠NEB,∠ENC=2∠NBE,……

问题2:如果,或CE=DE,分别求NC。

学生思考后,教师提问并总结:由已知条件知,或,在Rt△ENC中,EN+NC=BN+NC=BC=2,再利用勾股定理就可分别求出NC。

问题3:如果设NC=x,E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