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部编版上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测试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一、积累运用。(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窠巢(kē)酝酿(liàng)高邈(miǎo)轻风流水B.粗犷(guǎng)池畦(qí)莅临(lì)咄咄逼人C.静谧(mì)萧瑟(sè)黄晕(yūn)淅淅沥沥D.贮蓄(zhù)碣石(jiē)水藻(zǎo)迫不急待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树木/丛生B.江春/入/旧年C.我/寄愁心/与明月D.断肠人/在天涯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济南的冬天》中,作者紧扣“温晴”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B.《雨的四季》采用“总一分”的结构,按季节顺序,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C.《春》最后三段,运用了生动贴切的比喻,表现了春天“新生”“美丽”“健壮”的特征。D.《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作者王湾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感慨,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自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B.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茶馆》被称为“旧时代的葬歌”。C.元代杂剧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汤显祖。D.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之涣、孟浩然、王维等。二、名著阅读。(8分)5.《朝花夕拾》中,鲁迅表现出了对师长、保姆的感激或敬佩之情,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作者的感激或敬佩之情是因何事生发出来的。①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②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三、创新实践探究。(8分)6.基于以下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进田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题目。【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落实“五育”并举的指导方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材料二】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甲小学上侧可可行得分母几可以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体验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为了更好地落实“五育”并举的要求,请你从“五育”(德、智、体、美、劳)的不同方面设计出三项具体的活动内容。(3分)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动员会上,需要你谈谈中学生“走进田间”的意义。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100~120字)(5分)四、阅读理解。(32分)(山东济宁中考)(一)晓过赵北口①(8分)[清]查慎行十里风埃②过鄚州,忽开双眼见清流。绿杨影里平桥路,数尽渔船数白鸥。【注释】①赵北口:位于白洋淀东岸,是一座千年重镇。②风埃:被风吹起的尘土。7.诗歌写鄚州一带的情况,有何作用?(4分)8.最后一句中的“数”字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听雨(24分)王继怀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文章第③~⑥段的内容概括。(8分)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8分)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令人神往。C.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D.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文章的诗意美。E.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五、作文。(40分)13.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请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2024-2025部编版上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测试一、1.B2.C3.B4.B二、5.示例:我选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修改“我”抄的讲义,指出绘制的解剖图中的错误,他的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善良、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让“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使“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因而对其心生感激之情。三、6.(1)示例:①“田间成果”图片展览;②“劳动标兵”评选比赛;③“热爱劳动”演讲比赛。(2)示例:首先,“走进田间”能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不易,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其次,我们能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提升审美品位。再次,我们能在劳动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体会劳动乐趣。四、(一)7.一方面交代行踪,另一方面鄚州的尘土飞扬与赵北口的水流清澈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睁眼后对所见之景的惊喜。8.“数”字既写出了作者的悠闲与陶醉,又侧面表现了赵北口的水上景物之美。(二)9.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